我沒有在外國讀書或長期生活的經驗,每每讀到國外的就學經驗,總是充滿好奇。
台灣的教育現況,問題重重。如何改變,實在困難。如何汲取外國的經驗,但不是照本複製,重新建立一個教育制度與內涵,適合台灣,能培育身心健全的社會公民。
我的朋友在德國,孩子從小學開始就讀,今年要進入中學了。
看她敘述孩子在德國申請入學的過程,對台灣人如我,覺得很奇特,我看到了“發掘並尊重孩子的興趣與專長”,是如此被真切實踐。
特別轉貼給關心孩子教育的朋友們~
#中學新生
上週四(19.08.2021)是我們這小學和中學的 #開學典禮。這對小學新生來說,是個最重要的大日子,中學開學典禮的重要性可能不比小學(小學的可能爺爺奶奶親戚們都會來參加送禮物),但從申請學校、面試、錄取通知到入學的種種第一次,對於中學新生和我們家長來說,也是充滿了緊張與新奇!
#申請學校
這邊的中學是用三年級和四年級上學期的成績單來申請的,學校分成三到四類,以台灣的概念來理解,有點類似文理中學、五專、技職體系、還有綜合高中(高中+技職混合)的概念,主要是由小學老師來給建議,例如我們這,如果德文和數學兩科的成績不低於2(最高是1,最低是6),可以被推薦念文理中學 #Gymnasium,如果成績不到,但家長堅持,那依舊可以去申請試試看,看學校要不要收。
在今年大約一月底時,收到四上成績單和老師的推薦以後,基本上,大家就是從自己學區內的幾間學校來做選擇,因為每個學校有自己的特色,例如 ,有些學校的 #重點科目 是音樂,有些是語言、美術或科學數理的都有。考慮好以後,就要交報名表,這裡只能填一個志願(每個地區規定不同),然後會得到一個面試時間。
#錄取標準
錄取標準其實很不一定,成績只要達標即可,究竟多高多低也不能決定什麼。第一優先錄取的,是有哥哥姐姐在學校裡的人;第二優先,可能是家裡與學校的距離,但也可能是學校自己訂的標準。例如,我的孩子報名的學校,他們取決的標準在:「學生的多元性」,他們希望每個班級的學生組成,是很各式各樣、充滿不同的樣貌,覺得這樣才是一個健康的群體,但究竟是指什麼?學生的性格、種族、才藝還是?因為我們也是瞎子摸象,實在很難猜測🤷🏻♀️
#選擇志願
這對我們來說,其實是很困難的決定,因為在我們的學區裡,兩間學校其實都非常熱門,一個算是數一數二難進的學校(不是指錄取分數高,而是指報名人數最多,刷掉的人也最多),另一個學校大概也是第五第六難進的,都是沒有保證能上的。加上近年來報名的人數越來越多,這裡的競爭算很激烈,我們真的很擔心,萬一唯一的志願沒上,就得進行第二輪的申請,第二輪只能申請還有缺額的學校,也就是會淪落到很遠的學校就讀,中學又要唸九年,萬一最後要每天通勤一小時上學,真的會很想哭,難怪德國流行一句話:#最近的學校就是最好的學校。
#最後決定
因為兩個學校都有被刷掉的風險,最後決定,還是看學校的重點科目來選好了,孩子選了一個以音樂為主的學校報名,除了選學校,還可以選班級的志願,分英文班/英文+拉丁文班,會樂器/不會樂器班(原本不會樂器的,必須在學校學一個新樂器),另外還有唱歌班。自從決定了以後,我其實常常煩惱到睡不著,主要因為這學校往往都是非常多人報名,真的是很怕萬一沒上,要去很遠的學校就讀,小孩會很辛苦,在交件前還常常想說,是不是該改選安全牌?
#面試
交報名表當天,會順便口試,我們有幫孩子稍微準備一下,大部分問題好像都有命中,不過其中比較特別的是,老師問了幾題「比較性」的題目,也是我比較沒有猜到的部分,例如談到她會的樂器,老師就追問,封城後,覺得線上的音樂課和實體的不同在哪?覺得鋼琴和大提琴的線上課程有什麼不同?孩子說喜歡畫畫,素描和水彩,老師就追問,素描和水彩有什麼不同?
我後來覺得,口試時出「比較題」,好像真的比較有鑑別力,因為老師看學生的回答,馬上就可以知道這個學生有沒有自己的想法,想法的深淺程度在哪。
#錄取通知
因為我們是第一次經歷,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確定,大概一個月後的某一天,孩子回家說,小學老師跟大家說,如果沒有收到通知信,代表妳/你很有可能是上了,因為沒上的,會收到一封信,請你再去申請第二輪,等第二輪也都確定以後,春假(四月)前才會一起寄錄取通知來,我們沒有收到信,好像終於稍微放心一點,後來去查,原來錄取人數已經公布在網路上了。
結果今年 #大爆冷門,孩子報名的,以往最多人報名的那間,今年竟然差一點點才足額(表示有報名的都有上;我們真的超級幸運,終於放下心中大石,超級開心🥳);而另一間(我們認為上的機率較大的那間)今年有將近四成的人被刷掉,突然變成這裡最多人報名的學校。我們附近另外一個學區也是一樣,整個排名大調換!德國報導稱這個為 #乒乓效應,因為家長們怕小孩被刷掉,所以有時候會想打安全牌,結果造成所有人跑去同一邊,但也不是每一年都會換邊,所以真的也很難預測。我覺得今年加上疫情,大家的心態有所轉變,都更想走保守安全路線。但這也再度證明了,德國這邊大家真的都想上離家最近的學校,其實每間中學的資源都差不多,不一定要追求名牌學校。
#開學典禮
終於到了這一天,因為疫情,今年開學典禮被分成三個時段舉行,家長和學生得提交疫苗或陰性證明。我們坐定後,首先是學校樂隊表演Price tag 這首歌,由一個女學生演唱,整個驚艷全場(我覺得比原唱還好聽🤩🤩),接著是好幾個學生分別上場用學校外語課程的語言,來致歡迎詞:除了德文、英文,還有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義大利文等。
兩個開場節目,就完全帶出了這個學校的重點:音樂及外語,中學的外語課比例好像很重,五年級的英文課時數已經超越德文課,之後還有第二第三,甚至第四外語😲😲,後來拿到課表,發現五年級還有政治、哲學、資訊、地理、生物等等新科目,看來中學生未來的生活,也將會充滿新奇與挑戰!
德國技職學校申請 在 Carol 凱若的生活・教育・實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女兒去上班
今天是女兒去實習的第一天。
告訴兒子姊姊今天去「上班」的時候,突然有種孩子長大了的感覺。
許多德國的中學生大概在九年級十年級的時候,會視學校的性質與課程安排,花兩週到兩個月不等的時間到實際上班場所實習。女兒學校都是安排在九年級的兩週時間,從學期一開始就準備、申請、確認,結束之後還有全年級的實習分享報告,算是九年級的一件大事!我們當初規劃搬家的時間時,就是希望女兒把這個「特色教育」給完成再走。因為這真的是很難得的體驗機會!
她選擇的實習場所,是漢堡籃球隊辦公室。完全就是她的第一志願!未來想要往「運動管理」方向發展的她,摩拳擦掌呢!
在德國,不少就讀技職學習的孩子在十六歲就開始一邊工作一邊讀書了,我家老公當初就是。
他的很多童年朋友,目前才不到三十歲已經在同家公司工作超過十年,持續工作進修,成為主管,收入算起來很豐厚。不過,他們也感受到AI來襲的壓力,畢竟很多技職的工作,若不自己持續進修,都會面對被機器取代的可能性。這樣的壓力我想是未來一代無可避免的啊!他們許多人年紀輕輕,已經負責整個部門的營運,下班後又繼續進修,的確讓人佩服。
想想女兒今年就要滿16歲了。若是選擇去工作,她準備好了嗎?
我想這點做媽的我還有點信心。
從找尋實習工作、聯繫接洽、確認交通,都是她自己處理。今天穿著新外套,自己搭著地鐵就去「上班」了呢!
此刻的她,仍舊希望繼續升學。
但我也希望,從今之後無論在人生任何一個時間點,她選擇或必須去工作的時候,她都能勝任愉快。
畢竟人生在世,不是光有一腦子知識就足夠,還得要能夠在天地間尋得自己立足的方式,自給自足,才是完整啊!
等不及聽她今晚的分享了!
PS. 照片是舊的啦!不是今天的上班裝扮。媽媽忘了拍就抱抱掰掰了!詳細內容我也會寫在下一本書裡頭,到時候再來補照片好了。
德國技職學校申請 在 Carol 凱若的生活・教育・實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女兒去上班
今天是女兒去實習的第一天。
告訴兒子姊姊今天去「上班」的時候,突然有種孩子長大了的感覺。
許多德國的中學生大概在九年級十年級的時候,會視學校的性質與課程安排,花兩週到兩個月不等的時間到實際上班場所實習。女兒學校都是安排在九年級的兩週時間,從學期一開始就準備、申請、確認,結束之後還有全年級的實習分享報告,算是九年級的一件大事!我們當初規劃搬家的時間時,就是希望女兒把這個「特色教育」給完成再走。因為這真的是很難得的體驗機會!
她選擇的實習場所,是漢堡籃球隊辦公室。完全就是她的第一志願!未來想要往「運動管理」方向發展的她,摩拳擦掌呢!
在德國,不少就讀技職學習的孩子在十六歲就開始一邊工作一邊讀書了,我家老公當初就是。
他的很多童年朋友,目前才不到三十歲已經在同家公司工作超過十年,持續工作進修,成為主管,收入算起來很豐厚。不過,他們也感受到AI來襲的壓力,畢竟很多技職的工作,若不自己持續進修,都會面對被機器取代的可能性。這樣的壓力我想是未來一代無可避免的啊!他們許多人年紀輕輕,已經負責整個部門的營運,下班後又繼續進修,的確讓人佩服。
想想女兒今年就要滿16歲了。若是選擇去工作,她準備好了嗎?
我想這點做媽的我還有點信心。
從找尋實習工作、聯繫接洽、確認交通,都是她自己處理。今天穿著新外套,自己搭著地鐵就去「上班」了呢!
此刻的她,仍舊希望繼續升學。
但我也希望,從今之後無論在人生任何一個時間點,她選擇或必須去工作的時候,她都能勝任愉快。
畢竟人生在世,不是光有一腦子知識就足夠,還得要能夠在天地間尋得自己立足的方式,自給自足,才是完整啊!
等不及聽她今晚的分享了!
PS. 照片是舊的啦!不是今天的上班裝扮。媽媽忘了拍就抱抱掰掰了!詳細內容我也會寫在下一本書裡頭,到時候再來補照片好了。
德國技職學校申請 在 來到整個德國、乃至於全球青年失業率最低的地方,為台灣技 ... 的推薦與評價
「在德國讀技職學校的資格要求是什麼? ... 他到過五、六家公司應徵當學徒,最後貝茲公司錄取了他,並為他申請了與貝茲有合作關係的Christian- ... <看更多>
德國技職學校申請 在 留德真棒!德國讀書真好- 考試板 的推薦與評價
二技畢業生:台灣二技畢業生(高職畢業+ 二專畢業+ 二技畢業),取得學士學位,可以申請德國相關學科的碩士課程。 □ 五專畢業生:需先就讀一年的大學預科 ... ... <看更多>
德國技職學校申請 在 Re: [留學] 關於德國大學的碩士- 看板Deuts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我更新一下
德國大學學制會在這幾年改制完成
以即將來臨的冬季學期來說,幾乎已經找不到Diplom,Magister所謂傳統學制在收新生了
新制學制通常分為三個主軸:
1.德文教學的學士碩士系統
2.英文教學的國際學碩士學程
3.國際合作學程,例如Erasmus
傳統學制雖然受到不少教授以及大部分學生的歡迎,不過算是德國大學教育品質低落的
諸多原因之一,首先時間太長,四分之一左右的學生無法完成學業,再來是學生想摸的
可以摸個夠沒人管,所以學士碩士學制雖然遭受很多批評,也造成學生及授課者的壓力
不過依舊獲得有力的支持
第一個系統可說就把以前十學期的課程拆成6+4或加碼成8+4,通常的安排會在學士學程
的那六個學期把以前用10個學期要學的東西塞滿,然後把學生趕出去
碩士再收少少的進來做一些額外的東西
不過外國學生多念個一兩年是很正常的,這還不算學語言的時間
申請這一種的需要的就是德文,英文至少CBT要213吧反正德國英語師資
其實沒妳想像的多,申請碩士的話大學成績不要太爛,不要申請跟大學差太多的科系降
申請學士除非一些很特殊的不然念啥應該都可以
第二個系統是德國高等教育界美其名國際化實際上因應少子化而來的規模縮減
的政策,通常國際學程都要收錢,一學期七千歐元起跳
品質相差很大,有些要求和德文學程一樣,有些跟賣學位沒有兩樣
如果課程說明特別著名歡迎第三國家學生,那得小心是後面那一種
上課可能連英文都不用,因為有著滿滿的中國人
在國際學程中,學校聲望和教學品質沒有任何關係
沒錯就算是TUM也有這種班,不愛惜羽毛之甚令人為之驚愕
這種學程要求各校相差很大,沒有一定的標準
有個傳言是,為了將第一第二種系統的區別拉開,Testdaf, DSH等德文考試
難度在近幾年大幅提昇,對,諷刺的就是當初Testdaf就是為了取代DSH而被發明的
現在卻因為太難考而讓DSh繼續生存...雖然也很難考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德國的Fachhochschule,也就是技職體系的高等學府
也受准許提供德文及英文教學的碩博士學位
根據DAAD的說法台灣這邊承認不會有任何差別,不過如果妳很在意一定要在德國唸
"大學"的話...
第三種強調的是校際合作的組合課程,通常也是比較有在提供獎學金的
這個組起來就很複雜了,連系辦小姐都不一定搞的清楚說,,,
生活費的話,德國各地生活費相差很大,只是純吃喝拉撒睡不要像奴工一樣
就算是住東德一個月五百也跑不掉,慕尼黑那種地方光房租差不多就是這個數字起跳
如果沒有把握在時間內唸完,算下來其實也跟去美國相差有限
啊差別只是慢慢失血跟一次打爆的差別而已
學費的話,一個學期兩三百的雜費是跑不掉的,學費本身的話,
東德五邦含柏林加上SH邦跟布萊梅目前是免學費,不過年年都有風聲說要收
其他幾乎都收了,一學期五百,有說要七百的
德文教學的差不多就是這個價,英文教學的有些含有些不含在那好幾千的學費裡...
整體來說德國高等教育目前遇到了不小的困境,收不到好的國際學生德國學生也少了
拿不到跟以前一樣多的經費,學生不是死賴在學校裡不然乾脆輟學做Ausbildung
學生畢業了找不到工作更找不到博士班的位子一樣去做Ausbildung
菁英依舊是菁英,不過失敗者卻變多了.....
--
女孩醒醒吧!
讓魔戒可以消失的,不是出場鏡頭必柔焦,箭都不用補充的精靈
也不是只要拿根東西怎麼衝都不會被砍的人皇
而是一路辛辛苦苦,身高沒有175,沒錢沒車不是國立大學理工研畢業的
山姆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1.30.221.16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