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自從我提及了結婚九年了 家人就有人開始回憶起當年銷空耶義大利旅行團的時光了 (呼 ~ 好險~ 大家記得的應該都是偏美好的)
當時餐廳是個古堡我可是忍了好久好險到最後都沒說出來 讓我家人真的很驚喜喔~ 嘻~
下週小番茄如果回幼稚園上課我就有時間來寫個九年前遊記(?) 威尼斯、彩色島、佛倫倫斯、羅馬 大家想看哪一個? 因為大家照片都亂照 路邊一個門也照了十幾張導致照片太多 這些大城市的照片家人應該都沒有人有耐心去看了 XDDD
當時家人來義大利扣掉飛機時間總共待12天 加上機票一人花台幣六萬九喔(不包含名牌) 有沒有超級少的 還每天吃香喝辣下午一定去BAR喝啤酒的勒~ 超爽~ 我真是厲害啊~
現在九年過去大城市都有電動滑板車或腳特車可以騎 網路也都普及了 Google map平常都可以用 不會迷路了 又更人性化了
相關閱讀:
銷空耶旅行團-2.開始在Verona
http://hipper-itw.blogspot.com/2012/11/2verona.html
彩色照片普及 在 見域 Citilen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還記得當年《少年Pi的奇幻漂流》正紅時,新竹市影像博物館(前身為新竹有樂館)為慶祝80周年落成紀念,在館前的廣場繪製了栩栩如生的老虎3D電影地景嗎?那幅作品就是出自魏老師之手!
當初為了呈現最好的成果,老師還把自家客廳地板當畫布練習呢!(照片在文章中)
在彩色電視和電腦輸出普及之前的年代,魏老師可是包辦了所有新竹各大戲院的電影看板繪製工程!即便現今已年過古稀,老師仍活到老學到老,一刻也不得閒。
⩥ 來了解更多魏老師精彩的人生故事吧:https://vocus.cc/citilens/5cda46b5fd89780001ce6270
彩色照片普及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每期就係香港季刊的REvisit部份,都會有著不少香港的舊照片。這些記錄著時代的光影背後,掌鏡者到底姓甚名誰,當中又會有一個個怎樣的香港故事?
我想李福志大概會是其中一個。
在二次大戰後告別出生地新加坡,李福志在1947年行船來到香港尋找機會發展,輾轉間投靠到開影樓的親戚。毫無攝影經驗的他,學懂了入門技巧後,拿著借來的Zeiss Ikonta照相機到太平山頂,擺檔替遊客拍照留影。1951年難民潮期間,他也曾在調景嶺難民營工作,為難民拍攝身份證照片以賺取收入。一出生便是孤兒的他從小已習慣自食其力,攝影對他來說是「搵食」謀生,也從來不以「攝影師」自居。後來由於相機普及,遊人手上都一人一部,他卻想到了一條新出路:改為在山頂兜售自己在港九新界各地拍下的風景名勝照片,收入不俗之餘也養活了一家五口。
隨著時代變遷,照片顏色也由黑白變成了彩色。後來在種種原因下令李福志放下了攝影,搬到新界並在粉嶺開士多為生,之後還買了架雪糕車在上水賣雪糕,期間經歷過收地、離婚以及再一次轉行。97年回歸過後,李福志再與攝影連上關係,在其公屋單位內設了個細小的黑房,開始沖曬他在50年代拍下、留存著香港珍貴景象的塵封底片,讓照片傳世。
2010年,他重返太平山頂擺檔,認識了歷史遺珍攝影基金會創辦人之一的艾思滔,二人更成為朋友。深受照片感動的艾思滔,後來更著手為李福志開展出版計劃。可惜的是,影集尚未出版,李福志在2012年卻因一場急病離世,終年84歲。
「他生活很刻苦,卻時時帶著勇氣,並且相信努力的話總有一天會成功,這不就是香港人的寫照!」在一個訪問中,艾思滔如是說。
李福志鏡頭下的香港
展期:4月1日至5月30日
時間:9am-6pm
地址:銅鑼灣告士打道255-257號信和廣場305室
圖片 ©️ The Estate of Lee Fook Chee
#四眼仔週記 #李福志 #舊照片 #就係香港 #編輯團隊日常
彩色照片普及 在 在看老相片時,要如何辨別到底是原本就是彩色,還是事後上色的呢?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彩色攝影早在19世紀就被發明了但直到1960年代以前大多相片還是黑白 ... 現代彩色底片Kodakchrome在1935年就問世了,往後的幾十年卻沒有普及,也許 ... ... <看更多>
彩色照片普及 在 [疑問] 為何直到1960年代之後彩色相片才普及? - 看板historia 的推薦與評價
事實上彩色相片早在100多年前就發明了
譬如下面就是19世紀使用三色疊加後所產生的相片
https://t.cn/R8xZy2T
再來就是拍攝托爾斯泰彩色相片的俄國攝影師,用的也是三色疊加的方式
從他的相片集來看,似乎已經不輸現代相片了
https://bit.ly/2BKPqnm
在後來1907年新的彩色照片拍照技術autochrome投入商業
並成為主流,下面是autochrome的拍照成果
https://goo.gl/cbZnZe
跟之前的方式比起來,autochrome顆粒感重,且色調詼諧
但是放大後比較沒有陰影相疊的感覺
在1930年代之後柯達推出彩色膠捲,因此成本及拍攝難度得到了降低
但即使這樣彩色相片直到1960年代之後才開始普及
這是為什麼呢?在歷史上究竟是什麼因素,讓彩色相片發明將近100年後
才成為主流呢?是因為價格嗎?但諸如富商及高官們理應在金錢壓力較少才對
但為和他們流傳於世的仍是黑白相片為主呢?
(ex.洛克菲勒,辜顯榮,大正天皇,威廉二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5.90.21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17482089.A.14B.html
不過從文中顯示1907年,拍攝彩色相片的AUTOCHROME技術是一個成功的商業化技術
品質雖不如三色疊加法,但已經商業化了
※ 編輯: sdhws (36.235.90.211), 02/01/2018 22:20:5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