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第一流的專業人才,是知道何時要放下自己的專業,面帶微笑聽從主管「不專業」的建議,和善的說聲好,ok,這才是最專業的專業人士!
#形勢比人強時,記得低頭,才不會中槍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2月22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77N9KKNcYT4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形勢比人強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POWER錕狂語錄》強者可以做他們認為必要之事,弱者只能接受他們必須接受之事。
一位修過我的政治學
得到A+的畢業學生很沮喪的告訴我:
他交往多年的女友決定和他分手。
女友也是修我的課,成績是B-。
他最困惑的是:雙方一直很親密,
沒有吵架或意外事件,女生就是想分手。
古希臘史學大師Thucydides 有一句名言:
強者可以做他們認為必要之事,
弱者只能接受他們必須接受之事。
在學校,考試成績決定強弱,A+就是強者,
被弱者尊敬心儀是正常現象;
出社會,強弱標準變成財富、地位、
做人做事能力⋯⋯
校園的弱者可能成為社會的強者,
我學生的優越地位顯然不再,女友選擇離開。
記得嗎?上週澳洲和美國英國簽訂AUKUS,
犧牲法國潛艦訂單,改買美英製造的潛艦,
引發法德政府震怒,
抗議美國為何不在事先和他們磋商。
好笑的是,法德的抗議有何屁用?
Thucydides 認為人與人和國與國之間的行為
必然以恐懼(害怕不安全)與利益為優先考量,
誰能提供安全與利益,誰就是強者。
現在澳洲面對中共威脅需要美國,美國就是強者,
所以犧牲了法國;
在歐洲,面對俄國的威脅,法德也需要美國,
所以只好忍氣吞聲接受AUKUS。
我學生面臨和法國一樣的困境,
他女友不再需要他,所以不要他,
形勢比人強,他只能接受。
我建議他:當務之急不是如喪考妣,力圖挽回;
而是如夢初醒,由弱轉強。
切記:強者永遠可以生存,弱者永遠面臨淘汰,
不信?可以問達爾文,哈哈!
#李錫錕 #錕P #POWER錕
形勢比人強 在 比特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家看看吳東昇的這篇文章,您覺得有沒有道理?
張亞中當選國民黨會亡黨?
吳東昇 2021/9/19
======================
連日來,綠、藍媒操作亡黨感,不過在一週前綠營才說,張亞中當選,則2022、2024 民進黨可以躺著選。言尤在耳,為何綠媒此刻卻反常的在提醒國民黨人不要選張亞中 ? 我看這根本就是民進黨害怕他們長久以來的謊言被張亞中戳破、導致民進黨崩盤,所以才加入國民黨派系圍毆張亞中的行列。
如果是張亞中當選,國民黨真的會分裂嗎?
老實說我還真希望看到分裂!但這裡所謂的分裂,是指長久以來霸佔國民黨資源的政二代、黑二代、派系等,必須在此刻有所抉擇,如果無法回歸中國國民黨的創黨精神,只想借國民黨這個殼創造自己的利益,那麼張亞中的當選必將宣告生態的丕變。
國民黨不是沒有人才,在台灣,反對台獨支持統一的陣營當中,更是不乏人才!國民黨長久以來無法振作,人才無法出頭,就是因為長期被登輝餘毒、黑二代,政二代、派系們所把持,而歷代大多數主席都是靠他們勝選,所以都有包袱,包括馬英九在內,都無沒抗拒。
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國民黨在明明可以勝選的選區,卻推出很弱的候選人,原因無他,因為黨中央屈服於派系所造成。所以蔡正元、邱毅這類戰將型人物,往往在藍營無法得到重視,更別說2015年洪秀柱被硬生生的撤換候選人資格。這也是為什麼在台灣,有能力的人大都不願意從政、寧可跑去企業,進而導致台灣人民自蔣經國之後,總是被三流的人管理、統治。
而張亞中這次,沒有包袱參選、沒有派系支持,所以他如果當選之後反而有別以往的主席,可以大刀闊斧、全力改革。張亞中更是不必擔心有人出走,會出走的都是心裡有鬼、知道混不下去的人,泛藍陣營裡不乏有才能、有論述能力的人才與戰將!沒有邪惡勢力的離開,怎會有黨內人才的位子?
張亞中真的可以整合派系嗎 ?
我以蔡英文為例,蔡2004年才入民進黨,2008年的民進黨下台之後,被打趴到地上,還負債兩億多,比現在的國民黨還慘!而蔡沒有派系,照樣可以把民進黨帶到今天的局面,張亞中的能力還會輸蔡嗎?
國民黨長久以來的思維只有選票考慮、沒有中心思想,只求速成不思長遠謀略,當然無法打下可被民眾信服的基石。30年前認同台獨者不到10%,李登輝還高呼統一,如今呢 ? 為何民進黨可以改變認知、扭曲事實、變造歷史,而國民黨就不能撥亂反正?國民黨人不可忘記你的本、你的源!
這次張亞中奇蹟似的異軍突起現象,網路的現象,讓我感覺很像三年前競選高雄市長的韓國瑜。雖然韓、張兩人的學識經歷、品格內涵完全不同,但眼前「形勢比人強」,泛藍基層對於民進黨的無法無天、倒行逆施,加上黨內天王對民進黨束手無策的失望,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臨界點,會有眼前的現象也就不意外了。
…
為台灣祈禱!
為公平正義禱告!
為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祈禱!
形勢比人強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2月22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77N9KKNcYT4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七大工業國集團(G7)視訊峰會上周五舉行,這是美國總統拜登參與的首場多邊國際會議,與會前輿論預期的聯合抗疫、全球經濟、合作應對中國三大主題不同,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對前兩個議題涉及較多,抗疫更成為核心議題,而對中國則只是輕輕帶過。拜登只在隨後舉行的慕尼黑安全視訊會議上,闡述他對華的強硬立場。這顯示儘管美、英極力想藉美國對多邊主義外交的回歸,組成對抗中國的統一戰線,但在形勢比人強下,西方世界在單一議題上或較易形成對華統一立場,若想結成全面的反華陣營,並不容易。
蘋果頭條
SPAC熱潮席捲美國新股市場,新加坡交易所亦高調表態,力爭年內引入SPAC機制,欲搶先飲亞洲區「頭啖湯」。近日市場盛傳港交所(388)開始研究SPAC,本報獲悉該所向個別券商了解意見。但有專家認為,引入SPAC機制與港交所收緊借殼上市的原意存在衝突,加上「中概股」回流絡繹不絕,港交所不缺生意。港交所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香港是亞洲領先的環球上市集資市場,於2020年共迎來了140多家新上市公司。
東方正論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即將於周三發表,財爺陳茂波事先張揚特區財赤將達3,000億元的史上新高,要「睇餸食飯」,意味市民不用指望政府開倉「派糖」。其實,港產官僚出名薪酬豐厚,特首林鄭月娥更是全球第二高薪的首長,惟整個管治班子的表現與高薪恰成反比,不僅抗疫無能,救市無方,而且管治無道,最需要「睇餸食飯」分明就是庸官自己。在失業率高達7%的當下,庸官不減薪不足以平民憤。
星島社論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周三發表。疫情下經濟低迷,預料本年度財赤將高達二千億至三千億元。本報獲悉,《預算案》因此將會「減糖減甜」,不再派錢,亦會取消公屋免租一個月的措施;至於退稅、綜援出「雙糧」等措施則會繼續,但部分措施的寬免金額會縮減。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今個財政年度的赤字將急升至歷史新高,下年度預料亦會出現較大赤字,更提到現實要「睇餸食飯」,難免令選擇有限,希望市民能守望相助。
經濟社評
本港5類優先群組明天起可在網上預約打新冠疫苗,周五開始接種。參考海外經驗,預約之始網站易因公眾蜂擁瀏覽癱瘓,長者亦每每遇上技術困難,港府宜考慮推出更多預約途徑,兼動用社區力量,協助和鼓勵接種。而BioNTech(復必泰)疫苗的儲存限制多,為免平白浪費,當局既要減少公眾爽約,也要定時、準確推算需求、平均分配人流,嚴防社區檢測站早前大排長龍的亂象再現。本港首批共200萬劑疫苗即將全數抵港,特首林鄭月娥今天會率領團隊接種,5個群組共約240萬人明起亦能預約。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7N9KKNcYT4/hqdefault.jpg)
形勢比人強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認真讀國際關係之後,一直有疑問在心頭:《中英聯合聲明》明顯是非驢非馬的怪胎,而且是IR入門級數的技術失誤,為甚麼當時沒有賢達說穿?首先,《中英聯合聲明》是一個「聲明」(Declaration),而不是「條約」(Treaty),差之毫釐,謬之千里。鍾士元爵士當時的觀察,入木三分,可惜形勢比人強......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Twitter: https://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https://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hXTSuqVl4A/hqdefault.jpg)
形勢比人強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我要跟你分享的,是「過好人生」歷史人物的第三位;而這第三位呢,想要呼應的就是「做決定的能力」。
一個人,人生是否能夠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在於人生的每一個抉擇的關鍵、每一個分叉路口的時候,你怎麼樣做出「適當的決定」?
而我要挑選的這一位歷史人物是誰呢?他是「司馬懿」。
司馬懿這三個字你可能不陌生,但是多數人對於他的印象,不是停留在《三國演義》,那個老奸巨猾的形象;然後呢,後來陰謀篡位的形象。
再不然就是呢,你可能把司馬懿的印象,投射在「軍師聯盟」這一部戲劇裡面,那一個聰明、心地善良,然後隨機應變的正面形象。
然而不管是《三國演義》裡面的奸詐,還是「軍師聯盟」裡面的那個正派、那個胸有大志的樣子;它都是戲劇的呈現。這些戲劇的呈現,難免是因為編劇想要去說一個更好聽的故事、去包裝出來的。
然而我們盡可能的回歸到歷史的真實,司馬懿到底在他的生涯當中,他怎麼樣透過一個一個作出的適當決定,來幫助自己活出想要的樣子?
或者是在那個動蕩的亂世裡面,他怎麼樣透過做決定的轉變,來幫助自己一步一步的前進?
其實司馬懿的出身並不差,在他的年代裡面「司馬家」算是世家大族;尤其是他自己的八個兄弟,在當年被稱作是「司馬八達」。
特別是他的哥哥「司馬朗」做官做到一州的刺史,然而司馬朗跟當年的一位大學者叫崔琰,被稱為是當時朝廷的清流。
曹操本人呢,非常看重崔琰這個人,然而崔琰曾經在司馬朗面前說到司馬懿,他特別跟司馬朗說:「司馬懿的聰明才智、行事決斷,都遠遠的在你之上」。
然而這樣的一個風聲,也被曹操聽到了,於是曹操就特別派人召司馬懿來當官。而當年的司馬懿在第一次曹操找他當官的時候,他稱病不去。
曹操他也不相信這種事,派人連夜的去刺探消息,結果就發現司馬懿躺在那邊一動也不動,還真的像生病一樣。
然而過了幾年,在公元的208年,曹操他成為丞相之後,他就再次要找司馬懿來當官。
這一次他就明擺著說,司馬懿如果不來就把他宰了!所以司馬懿也迫於無奈,他就只好去當官;去當一個叫做文學掾的小官。
可是從這裡我邀請你思考一下喔,司馬懿為什麼第一次,在曹操找他做官的時候不來,而第二次來?
可能表面上的歸因,你會覺得是因為形勢比人強,因為被逼。那有沒有一些更深層的原因,讓他在這兩次的過程當中,做出了不同的決定?
這裡面呢,有幾個說法喔,第一個說法是,第一次曹操找司馬懿當官的時候,是在建安6年,而後來曹操在官渡大戰之後當上了丞相,是在建安13年。
所以在建安6年的時候,對於司馬懿來說,他會覺得喔,他不太確定曹操是否能夠跟袁紹征戰的時候能夠勝出。
所以對司馬懿來說,那個時候如果到曹操那邊去當官,第一個自己可能也沒有相對應的位置;而第二個他可能會把自己的未來,押寶在一個不確定的人身上。
而第二個可能的考量,是司馬懿跟曹操他們彼此之間身份地位的衝突。其實在東漢末年的時候,那個時候正是世家大族興起的時候,所以在官場裡面,也非常講究門第跟出身。
那司馬懿呢,他的家族都是世代的豪門望族,他的爺爺司馬俊坐過潁川的太守,父親司馬防做過京兆尹的洛陽令,出生是相對比較高貴的。
而曹操的出生我們都知道,他的祖父曹騰是宦官;其實曹操的出身是很低微的。所以呢,一個是官宦人家出生,但另外一個是宦官人家出身。
尤其是還不確定曹操的行事風格,和他是否能夠勝出的前提底下,他就對於是否要投靠曹操這件事,是有所保留的。
但是在司馬懿歸順曹操當官之後,司馬懿的表現卻是相對的積極,而做人卻是相對的低調。
比如說,我們現在說到的「得隴望蜀」,跟「屯田」的建議,包含他勸阻曹操「遷都」這件事情,都有司馬懿提出建言的影子。
然而司馬懿不管他做人有多麼的低調,事實上呢,他真正押寶的並不在曹操身上,而是曹操的兒子曹丕身上。
而事實證明曹操過世之後,在曹丕當政的時期,司馬懿也的確受到了重用;甚至於在曹丕駕崩的時候,司馬懿更成為了托孤大臣。
然而如果回到司馬懿在軍事方面的表現,我們知道喔,在他的一生當中,四個最重要的軍事行動。
分別是第一個,他用計除掉了孟達;而第二個,他跟諸葛亮的對抗;而第三個,他遠征遼東;當然還不能忽略的是最後一個,叫做高平陵的政變。
那當我們提到這裡的時候,我們先看司馬懿,在決定要不要出來當官的這個決策;你可以從他在「官渡大戰」之前,他不出來當官的這件事情,感覺到他是一個很理性的計算者。
可是你也可以從他因為自己是官宦子弟,而不願意為宦官子弟服務的這件事情,覺得他很感性。
然而事實上呢,如果你呼應到他人生當中,四件最重要的軍事行動,你就會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很務實的決策者。
我們說到喔,他用計除掉孟;在過程當中,它是一個最有名的閃電戰。因為當時孟達私底下跟諸葛亮互通有無,而決定要反叛曹魏。
可是呢,司馬懿一聞到這樣的一個訊息之後,他人在宛城,他距離洛陽800里,而距離宛城1200里。
所以呢,就算司馬懿知道孟達要造反,算一下時間哦,司馬懿要先發函請示皇帝,這需要10天的時間;而魏明帝下旨送達,大概需要10天;司馬懿在調兵遣將又需要10天。
等到這三個10天都完成了之後,整個孟達他早就整軍完畢,能夠固守上庸這個地方,其實沒什麼好怕的。
結果孟達這個念頭才剛放下,想不到在短短的8天之後,就看到了司馬懿整個大軍兵臨城下。所以你看司馬懿面對決斷的時候,他是非常果決的。
然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你因為孟達的這個事件,就覺得司馬懿的決策風格,他就是以「快」為著稱;那你再回頭去看,他在對抗諸葛亮。
他在對抗諸葛亮的過程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用熬的、他用拖的,把諸葛亮整個熬死、拖死啊!所以呢,你說司馬懿他的風格,到底是快還是慢呢?
然而在拖死諸葛亮之後,他後來的遠徵遼東,又是一個非常經典的閃電戰。可是呢,最後的高平陵政變,他跟曹爽之間,可是熬了超過10年,才發動高平陵的政變。
所以綜觀來看,如果你要去評斷司馬懿的決策,是理性還是感性?是快還是慢?你都沒有辦法去拿出一個真正的定論。
但如果你把高度往上拉高的話,你會發現,其實司馬懿做的每一個決策,在他心中都有所謂的「期望值」的思考,而不是「絕對值」得思考。
在當年啊,有很多讀書人就很容易陷入「絕對值」的思考;所以呢,他們可能沒有聞到、他們沒有感受到整個大環境的改變。
於是堅守在比如說「漢室正統」這樣的概念底下,他就沒有辦法為曹操,或者是後來的曹丕服務。
可是呢,司馬懿本身他的出生,雖然也是世家大族、也是以漢室為最主要的宗旨。可是他很清楚的聞到時代的變化、趨勢是不可擋的。所以呢,你說他是理性,還是感性?
與其用這樣子區分,不如說他在為他的生命做決定的過程當中,他很清楚他要怎麼樣調整,自己的每一個選項的期望值,而不是用絕對值的思考,讓自己喔進退不能、動彈不得。
可是另外我們來看看,他在軍事上面,面對孟達的「快」、面對諸葛亮的「慢」;再面對遼東的「快」,然後最後高平陵之變的「慢」。
同樣的邏輯,如果你用快、慢的這樣的區分,你也沒辦法定義他。
然而如果你拉高到一個更高的格局來看,你會發現他做這些軍事上的行動,他都沒有讓自己停留在「最差的感覺是什麼?」,而是不斷的去評估「最差的結果會是什麼?」
就以對抗孟達的角度,他的閃電戰就算沒有辦法一舉拿下孟達,最差最差,其實諸葛亮也會因為司馬懿的閃電的動作,讓諸葛亮不敢躁進。
可是呢,在面對諸葛亮的時候,他很清楚知道一件事情,諸葛亮最大的弱點,就是他們要速戰速決。而司馬懿他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他有整個曹魏的家底,我可以跟你熬、我可以跟你拖。
可是這種事情,只要一熬、一拖,他在自己內部的名聲,或者大家對他的指責,可能就會相對比較多,會覺得他怯戰。
甚至於,我們知道喔在《三國演義》的故事裡面,也有說到諸葛亮還送他女人的衣服來羞辱他;雖然呢,這是《三國演義》裡面的橋段,不知道真假。
但是呢,我們回到歷史相對的真實,你就可以感覺得到,他在當年如果掉入到自己的感受的話;那當然啦,就痛痛快快的跟諸葛亮打一仗,整個姿態不是比較優雅嗎?
但是他其實是一個很務實、他很清楚如果我跟諸葛亮拖著、熬下去,最差的結果,就是諸葛亮他怎麼樣都沒有辦法進犯;而對我來說我用這樣的戰略,最起碼可以確保不輸。
所以呢,如果你要問我:「在人生裡面,面對這麼多選項要怎麼做決定?」;我會覺得「司馬懿」是一個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因為如果你停留在「做決定的方法」,你會發現你很難歸納他、你很難定義他。但是呢,你把格局拉高到「做決定的思考」。
不管是他決定要不要出來當官的「期望值」思維;還是他後來的軍事行動當中,他去評估「最差的結果」,而不是停留在「最差的感覺」。
甚至於在每一個決定的細節當中,他都很清楚的去做出「正確的歸因」。然而最後你會發現,他讓時間成為自己的朋友。
就有一個開玩笑的說法,曹操幾度想要殺掉他,結果曹操先死了;而曹丕雖然信任他、雖然重用他,但也一直放心不下他,最後曹丕也死了。後來曹睿也幾度要害死他,結果最後曹睿也死了。
然而從曹爽的角度,這老傢伙跟我一起同朝輔政,老的都掉渣了,結果到最後高平陵之變,曹爽倒下來,而司馬懿好好的活著;甚至於,為他們後來司馬家的天下,立下了一個重要的基礎。
當你在面對人生的很多選項的時候,究竟你有沒有具備有「期望值」的思維?究竟是你是停留在「最差的感覺」,還是鎖定在「最差會有什麼結果」?以作為務實的評估。
然而在整個決策過程當中,你有沒有做出正確的歸因,並且讓你每一個選擇的選項,讓時間都有機會站在你的同一邊。
我想喔,所謂的「做決定」的智慧,並沒有辦法給我們一個確定性的答案;只要選擇A就一定能夠正確、就一定能夠成功;天底下沒有這種事,因為環境不斷的在變化。
然而也因為如此,如果你要過上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做決定的思維」怎麼樣因著變化,去做出適當的調整,這是絕對必要的。
司馬懿的例子給我很大的啓發,也希望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然而如果你想要學習,在人生當中「做決定」的智慧,那麼我很鼓勵你,千萬不要錯【過好人生學】。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過好人生學】;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都有連結。
我很期待你能夠加入,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過上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8ElnTbIyE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