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顯露人心】
自5月15日開始,【全台三級警戒】,到現在延到7月12日。
當時候6月初發了關於【健身產業在控管人流及防護下營業】,那時候就有一堆人說,一個月而已,不會餓死。
當時候我就有提了,【事情絕對不是像蠢人說的那麼簡單】,原因很簡單:
★沒普篩(找不出無症狀的人)
★定出口號沒控管(政府不可能一家一家的去查,所以很多地方都是做做樣子),(加上店家一忙的時候,根本就不會去看實聯制,跟測量體溫)
p.s,我去購物時,很多地方,根本不會主要要求要看,
★民生需求地方,像是市場、賣場,或者是一些營業地方,人流管制沒做之外,而且市場連體溫測量都沒有。
★加上新聞報的,有些人並不是立即發病,代表這些時間未必能管控好
其實這不單純是在抱怨,而是在反應執行度的事實(自已有外出去買東西,應該都會知道)
----------
在提出【控管營運計劃】,就開始有一些聲音,而我也來總結一下,像是:
★不要增加醫療人員的負擔!
★運動有辦法全程戴口罩嗎?
★如果有無症狀的,那怎麼辦
★健身器材有沒有辦法做好確實消毒
★當不管消費者、員工確診,要負責嗎?
★就算做好控管,你以為病毒會遵守嗎?
★健身房不通風(因為許多都在地下室)
★運動的時間長,相關的對於風險力高!
★非民生必須產業,本就就要配合停業!
好的,這邊我一個一個來回答。
==========
★不要增加醫療人員的負擔!
A:現在只要在外,機率就會提昇、從你出門的那一刻,在國外的拍攝,病毒傳染途徑,不是只有飛沫而已,有很多的相關專業的影片,可以自已去看。
(不然為什麼一直宣導,沒事不要出門)有些東西可以去查一下,
本人還沒當健身教練前,也曾經做過其他工作,像是工廠、7-11、辦公室(並不是每個地方通風都良好,並不是每個上班的空間都很大)
只要是出門,就會有機率的增加風險,別再說只有哪幾種行業會有特定,當然不可否認時間待的越長,風險越高。(但話說上班的時間好像也不短)
==========
★運動有辦法全程戴口罩嗎?
A:運動為什麼沒有辦法全程戴口罩,當然這些朋友一定看新聞,之前有人反應,運動戴口罩喘不過來,所以那時候開放做心肺的時候可以不戴(之前的新聞)
而現在來說,是警戒時期,在運動的時候,可以管制運動強度,以及教他們如何掌控自已身體,不要做超出負荷的強度運動,先維持就好,在這段期間身體的抵抗力也是很重要,因為有可能會面對更多的問題。
我們是專業人士,不是沒有受訓過的人,明知道現階段是非常時期,還一直強調效果。
(從體適能的角度來說,先有安全,其次效益)
(所以當你提出這些問題時候,請先耐心聽專業人士說明,謝謝)
p.s.現階段在趨勢看起來,的確是【新冠肺炎】是最可怕的,但多數人好像只記得有這種病而已,包含流感、慢性疾病、或者其他種種,請記得一件事情,不會因為【新冠肺炎】的出現,其他疾病就此消失。
疫苗很重要,但身體的自我免疫系統,也是很重要,對吧!
●計劃書提出方案:
就像我也知道,健身房的環境、通風,以及這些狀況下,被列為高風險,所以像是計劃書,我也提出,當空間容納人數,一個人至少設定為5-10坪。(一坪是180cm X 180cm)。
假設是:以最多10坪來計算的話
1000坪 除以 10,就是最多容納100個人,以這樣的空間計算做為基本值,減少接觸的空間。
(而健身房器材的擺設,都是有空間的,也是可以移動的,所以能夠因應警戒及消防安全走道空間下去更動方向位置)
==========
★如果有無症狀的,那怎麼辦
A:現在也沒有全民普篩(就算有,至少一週至兩週就要有一次,因為這是普篩,不是疫苗,檢查要常常有)
用體溫抓不到,但現在大部份的地方及公司,也是測量體溫的方式先做基本身體狀況的測量,無症狀的,不會只有存在健身房,請不要假定只有健身房會出現。
所以當你問我,如果有無症狀的,該怎麼辦的時候,我會問你,你上班的地方如果有,怎麼辦?
想要問別人這些問題的時候,先問問自已。
(不要老是認定別人的地方會出事情,難道你上班的地方都不會出現嗎?你又怎麼知道會不會出現)
●計劃書提出方案:
我們除了:
1、測量體溫
2、詢問身體狀況
3、請會員一進場就用肥皂洗手20秒
4、除了戴上口罩,再加上防護鏡及護目面罩
5、加裝電風扇及空汽清靜機
(並且採預約制的情況下,人數及名單都在控管範圍,更能以降低機率,如果只要有症狀中的不舒服,就先請他回去休息或,如果有超過1天以上,就建議他去做篩檢,不開放入內)
就算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不是100%,何況大部份的地方都只是戴口罩而已,而且也沒規定要強制洗手。
這段期間,大家是為了想生活,絕對不是想染疫,就像很多人現在還在工作,絕不是為了好玩想染疫而工作,但我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想辦法做的更好防護機率。
==========
★健身器材有沒有辦法做好確實消毒
●計劃書提出方案:
1、採用預約制,並且在時間內做排程(運動一休息、清場20分鐘,每個小時做消毒)
2、進場前傳表格,請每位運動,使用過哪些器材,紀錄下來,並在訓練後回傳,使休息時間可以立即針對使用的器材清潔
3、當如果有教練帶著時候,使用器材前使用酒精,使用器材用再使用酒精
4、並且當天營業結束完,用漂白水稀釋全場消毒。
在這樣的情況下,縮短清潔消毒的時間,對於許多地方,我們更能夠掌控對於器材的清潔。
==========
★當不管消費者、員工確診,要負責嗎?
A:我想請問問這些問題的人
如果在公司確診,你公司會負責嗎?
如果在賣場確診,會叫賣場負責嗎?
如果在市場確診,會叫市場負責嗎?
如果你去哪確診,會叫那些地方負責嗎?
當你不斷的在質問健身產業時候,你有去質問過那些地方要不要負責呢?
像是這樣的問題,不要用不同標準來質問別人,而是用這樣的問題,去問每一個人,包含你自已,假設你自已傳染給別人,你要負責嗎?
如果我們是希望大家都在高風險,何必提出【控管計劃書】,盡可能的將【環境清潔】、【個人防護】的方法提出,如果可以營運,也會請所有人遵照規則。
不想看到身邊有任何人染疫 ===> 相信這是你心中的想法,難道我們就不是這樣想嗎?你是人,別人不是嗎?我們不是嗎?
有句話說的沒錯,【錢沒了,可以再賺】【但命沒了,都不用了】。
很多人會提出這個問題問我或者是別人,但當你在問別人的時候,你還有沒有在上班?
不要告訴我說,不上班老闆會開除我,你不會跟老闆講,你都不在乎我的生死,我為什麼要來上班。
(在別人提出計劃的情況下,檢視別人,但試問自已為了你我的安全,你們公司及你自已,做了多少的防護措施?)
==========
★就算做好控管,你以為病毒會遵守嗎?
A:沒錯,病毒的確不會遵守我們的規定,但如同上面一一提到的,在這樣的控管情況下,能減少染疫的風險,因此才會去思考、討論出這些方法。
但相對的,如果你們公司只有做很基本的,你覺得病毒會不會遵守你們公司的規定?
如果你反對,但你還有在上班,我想反問你,你覺得病毒會不會找上你?
你們上班時候會不會全程戴著護目面罩?
你們辦公室通風一定很好嗎?
你們有沒有加買空汽清靜機?
你們辦公室有沒有計算空間容納人數?
你們在辦公室傳遞資料,溝通的時候,有沒有都維持適當距離?
不要認為我在找碴,因為你要問別人有沒有做好之前,你自已又做了多少?
當你問別人問題時候,只要別人想的不夠完整,不夠完美,你可以不斷的追問,並且一副嘴臉好像很得意的樣子。
當別人問你這些問題的時候,你答的出來嗎?
除非你告訴我,你們的防疫措施是做到滴水不漏,並且提出一切的執行方法,那當然我既閉嘴電電。
==========
★健身房不通風(因為許多都在地下室)
A:是的,許多健身房都在地下室,的確通風狀況是要特別去注意的。
但相對很多地方,及大樓,通風狀況未必很好,像是許多地方的辦公室,大部份也不會開窗戶,尤其加上夏季,大家都熱到不行,怎麼還會想要開窗戶。
加上很多公司,空間就這麼大,用電量也控管,不允許還有加裝電風扇或者空汽清靜機,所以通風也未必比較好。
●計劃書提出方案:
1、所有出入口打開,使通風狀況更好
2、各區域加裝風扇,改善通風狀況
3、各區域加裝空汽清靜機,使空氣品質改善
先天的條件不足情況下,可以由後續的方法改進加強,並不是原先的條件這樣,就都沒有辦法去做改善。
==========
★運動的時間長,相關的對於風險力高!
A:在控管的情況下,運動的時間是約一個小時左右,如果跟去買東西比較起來,只有10-20分鐘,相對的是風險高很多。
但相對,許多辦公室上班,一天下來就是8-10個小時,難道風險就不高嗎?
當然另外一個問題是,辦公室人是大部份固定的,而健身房會有出入,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所以因此才採用:【預約制】、【身體狀況詢問管制】、【休息時間清場】、【社交距離拉長】,這些方法。
而辦公室雖然人員出入幾乎固定,但也無法掌控他們下班時候每位員工的行蹤,所以在這個問題點上,大家無法做到最好。
因此我們才會用【身體狀況詢問管制】來去做為控管。
Q:如果有人有狀況不報呢?
A:其實這真的不會只發生在健身房,相對的,如果你們公司也有這樣的狀況,你怎麼知道?
而我們的做法,就是如果他不說,但是在現場一直有咳嗽或者是怎麼樣大約1分鐘左右,就會關心了解,如果他還是一直這樣,就請他回去休息。
又或者有感冒的人,請他們提出藥袋證明,不是【新冠肺炎】,而只是一般感冒。
另一個點是,健身房的都是會員,基本上對於人流控管的狀況能夠更高,而一般非會員想進到健身房,是必須加入會員,所以都可以知道會員是誰,所以這些都可以事先先知道。
在前一天預約的時候,就先用【Line】或【FB】詢問身體狀況,當天時候再詢問一次,做好確認把關。【不怕麻煩,做好流程】
==========
★非民生必須產業,本就就要配合停業!
A:這個我就比較有話說了,如果你要說我們非民生必須產業,是的,沒錯。
但也有很多不是民生必須產業,反對的人,有去質問過他們為什麼還在營業嗎?
我們一個一個提出,如果有誤,請見諒,也請幫我修正,謝謝!
(事先聲明,這絕對不是在攻擊這些產業,我的立場,是大家在控管情況下,繼續營業,減少損失,而不是全部關閉)
★百貨業
(大部份百貨業裡面賣的是衣服、包包,或者是家電,等等有的沒有的)
如果以民生必須的話,我認為就只有餐廳跟美食街存在,或者是煮飯的家電這些
試問,不買新衣服,會有生命危險嗎?
試問,不買新包包,會有生命危險嗎?
試問,不買新鞋子,會有生命危險嗎?
試問,不買新家具,會有生命危險嗎?
★美髮業
試問,不剪頭髮,會被頭髮過長而捲到脖子發生窒息嗎?
★大部份的公司
如果公司營運的項目,不是賣吃的、做物流的,基本上,能算是民生必須的嗎?
當你在說我們不是民生必須的時候,試問你待的公司是民生必須的嗎?如果也非必要,你要不要先跟你老闆說,我們不是民生必須的,要關閉。
當然不要去說,什麼沒有買新鞋子,萬一我走在路上,被東西刺到,然後細菌感染,接著有可能潰爛,導致生命受到危害。
沒有買新衣服,萬一我衣服都破了,到時候沒衣服穿,在家裡因為冷氣開太強,而被結凍。
沒有買家具,因為睡覺的時候,沒有床,睡在地板,因為地板太硬而引發骨頭很痛,而睡不好,精神變差,而累掛。
你可以說胡言亂語,但也可以思考一下,如果真正非民生必須產業,其實有很多,當然我說,並不是要這些地方不能營業(因為我也沒有任何的資格跟立場去說),而是希望大家至少能維持住基本的生活。
在這段期間,【不求賺錢、只求溫飽】如此而已,不是只有我自已,這個產業有多少人,難道我們說話就單純為了自已能夠營業而已嗎?如果大家沒有一起變好,就算只有自已變好,那又有何意義?
==========
很多人會說,你就是在抱怨啊!
如果是單純的抱怨文,何必提出方法,就一直罵就好了。
當疫情發生的時候,所提出的決策跟作法,是要針對細節不斷的改進,而不是說停就停。
==========
★★★計劃書部份內容:
【影 響 單 位】
目前受到影響的有:
1、 政府
2、 台灣醫療體系
3、 房東
4、 業者
5、 相關工作人員
6、 消費者
發生了重大的事情,一定是上從政府單位、下至人民,全部都受影響,所以這也是我們先藉由此次疫情,提出更升級的方案,來請示這些方案的情況下是否能夠營業。
政府
1、 能夠安定基本生活房東
2、 幫助消費者健康
3、 協助政府來單位來處理部份的經濟及一連串會受影響的事宜,降低後續處理事情的成本
-----
【產業相關公告及各單位準備物品】
在目前得知有些產業是為近距離接觸,但在控管的情況下仍可以繼續營業,而健身產業也想提出,是否能在有管制及做法的條件下,恢復營運,以下幾點是列出來,為作法相關討論,當然我們也知道,在這樣的請求下,必須把許多事情做好相關的保護,再提出訴求。
而眾多健身房都是採會員或者訂閱制,出入人員都非常的清楚,可以做到更完整的管控,所以在於人員控管的情況下,更容易能夠做到完整配合及相關方法,並且設計新規範,讓所有來健身房運動的會員及學員,遵照指示說明,遵照配合,方得入內運動,如有不配合人員,則請他離場。
而所提供公告的方式如下
1. 健身房的官網公告
2. 健身房的粉專公告
3. 健身房的@Line公告
4. 健身房的門口公告
5. 用簡訊或者是社交軟體傳送訊息
★★則按照討論出來之建議方案,方得入內運動。
●健身房
1. 75%酒精、乾淨抹布
2. 消毒水(漂白水稀釋)
3. 測量體溫計
4. 肥皂、洗手乳、洗手液
5. 心跳監測儀器或手錶穿戴裝置
6. 血氧機
7. QR-Code簡訊實聯制
8. 實聯制紙本登計表
9. 電風扇及空氣清淨機
10. 距離測量之器具(像是2公尺的PVC管)
●工作人員
1. 一~二週足跡
2. 口罩及護目鏡(又或者護目面罩)
3. 75%酒精、乾淨抹布
4. 血氧機
●會員
1. 一~二週足跡
2. 口罩及護目鏡(又或者護目面罩)
-----
在控管下營運之建議】
1. 時間:營運時間也可較彈性,則可以配合做調整為8-10小時。
2. 員工:每天量測並且詢問每位員工狀況,如有發燒狀況,嚴禁入內,做好全員保護。
3. 入館:採用預約制,不僅可控管人流,也能清楚知道每個時段進出人員。
4. 營運:可用每小時之間做中斷,以便清潔消毒。
5. 紀錄:在於預約進來時候,每個人做哪些器材,做好紀錄,以便休息時間做清潔。
6. 空間:容納人數依照總面積之規劃出,現場可容納人數,並且不得超過,如約10-15坪為一人,這樣可按照面積之大小做為人流控管。
7. 日誌:每天做好所有人員進出管制簿、器材消毒檢查表、環境消毒檢查表、每日狀況回報,並且留存,以便如果第一時間發生狀況,可以做緊急控制及聯絡。
-----
【營運流程建議】
1. 每日工作人員,早、中、晚測量體溫(以37.5度做為標準)、血氧濃度、並且確認自已身體狀況無誤,才得上班。
2. 入內運動之前,全程戴好口罩及做好保護之護目鏡 or 護目面罩。
3. 入場運動前,先做QR-Code簡訊實聯制,接著測量體溫,並且詢問最近身體狀況,確認清楚。
4. 接著請每位入場者依序用肥皂洗手滿20秒,方得入內運動。
5. 在館內設置電風扇及空氣清淨機,依照現場劃分區域配置,做好區劃防護,及區劃通風。
6. 在運動過程中確實將人流適當距離做出劃分,不讓在場運動人員集中在一區,以免造成距離之群聚。
7. 請每位會員配合在進來運動期間,如實紀錄使用過的器材,並且在離場的時候繳交,以方便休息時間清潔。
8. 運動後也使用QR-Code紀錄在館運動時間(假設再掃一次會造成成本增加,或者哪些問題,則可以用紙本實聯制,紀錄時間)
9. 營運時間及中間休息時間,用酒精做好清潔消毒,讓下一個時間進來的會員能夠安心。
10. 並且在廁所放置酒精,以提供會員如廁時可以在坐墊上消毒。
11. 人與人之間做好距離的測量,如何測量距離(可到大賣場購PVC管,切約2公尺,隨身帶著,在運動時候以確保安全距離之考量。
12. 每天營運結束時,用漂白水稀釋,將今天環境進行消毒。
關閉區域:
1. 烤箱、蒸氣室、水療池
2. 淋浴間
3. 不開放現場任何飲食(並且請會員盡量帶有吸管之水壺,這樣亦可不用脫口罩喝水)
因目前疫情之關係,所以像是烤、蒸氣室、水療池,都可能需要脫口罩進行,且空間來的更密閉,所造成之風險有可能較高,且現階段淋浴間有可能為多人共用,所以暫不做開放,只開放洗手間,並且定時消毒清潔,確保如廁者的健康狀況。
==========
【越是知道風險高、越是要討論改進】遇到事情就是要動腦想辦法,而非坐以待斃。
支持三級,減少醫療負擔絕對是好事,但很多事情,真的一體兩面,現在新聞有越來越多人快生活不下去了。
每個人都有他的壓力,家庭、小孩、爸媽、甚至貸款,有些事情不是發生在你身上的時候,你可以說的如此輕鬆。
加上最近餐飲業也是死傷慘重,那些原本就在風景區做生意的,沒人出去消費,他們怎麼生活?(謎之音:關那些人什麼事情,我們是在罵遊客不怕死)
很簡單,沒遊客,那些人幾乎是等著收店,等著倒掉,你們一出征那些人,人流減少,自然消費也減少,誰替他們負擔?
如果你今天為了生存出去工作,被別人出征,你心情會很開心嗎?都不會當一回事嗎?
【警戒,不能放鬆,但如果你不斷的說別人的產業不要開放,說會有增加風險,那請用同樣標準,你也不要去上班,反正一、兩個月不會做不會餓死,不是嗎?】
【共同討論,找出問題,改善執行】這樣才會更好。
彈性假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力量 vs 肌力:用語影響訓練目標與方向】
目前台灣的各種訓練、健身、健美相關書籍與網路上的文章,大都把「Strength」這個詞譯成「肌力」,包括體育大專院校的教科書亦同。例如台灣運動生理暨體能學會策劃的《運動員肌力訓練》,包括國際知名的教練認證單位「NSCA」(全名是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台灣訓練界也習慣譯成「美國『肌力』與體能訓練協會」,以及該協會出版的經典教科書「Essentials of Streh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也是譯成《肌力與體能訓練》,這本也是國內體育系常用的教科書。
「肌力」與「肌力訓練」一詞已經成為台灣訓練界與健身圈常用的概念,筆者認為這對訓練理論與訓練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面試著從翻譯、田徑選手與教練的三種角度來簡論述之。
[從翻譯的角度]
首先,「Strength」一詞在許多訓練的專書中不單指「肌肉力量(肌力)」的訓練,專指訓練肌肉時會用的詞彙會是「muscle hypertrophy」或是明確指出「trains the muscles」,也有更具體指出該訓練會增加「Muscle EMG Activity」(肌電圖活動)和「Relative Muscular Effort (RME)」(相對肌肉費力程度)。換句話說,有些訓練課表是特別用來刺激肌肉、訓練肌肉活性與增加肌肉量,但肌肉量愈多或肌肉力量(肌力)愈大,不代表運動員就能在特定的動作中表現出力量,下面用幾種最常見的訓練動作來說明:
當一位能背蹲舉(Back Squat)兩倍體重,或臀部與下肢肌肉量遠大於常人的健美選手(假定為選手A),如果後大腿很緊繃、髖關節活動度不足,在單腿硬舉這項需要平衡、後側柔軟度、髖關節活動度等其他「力量」所需基礎能力不足的情況下,能夠以接近標準動作來完成的最大重量,可能會比不上其他肌肉量小得多,背蹲舉1RM輕得多但其他力量基礎能力更好的運動員(假定為選手B)。也就是說選手B雖然肌肉量少,背蹲舉能舉起的最大重量較輕,但在單腳硬舉這個動作的「力量」有可能比A還大。
過頭蹲(Overhead Squat)這個動作更是如此,如果選手A的肩關節或踝關節活動度不佳,他在過頭蹲這個動作所展現出來的「力量」,可能會比肌肉量較小的B選手還差。當肩關節活動度不好時,一下蹲,頭上的重量就會往前傾而失去平衡;或是踝關節活動度不夠,也會無到蹲到底,踝關節會讓身體卡住,重心無法保持在雙腳上方,很容易會往後仰。反之,選手B的肩關節與踝關節活動度很好,平衡感也很好,可以把重量很自然地「支撐」頭上,而不用費力保持平衡,那他自然就可以用過頭蹲這個動作舉起更大的重量。
[從田徑選手的角度]
許多中長距離的跑者(意指1500公尺到全馬的跑者),身材都非常纖細,肌肉量很少,但跑步時每一步對地面所產生的力(地面反作用力)都非常大,每一步地面反作用力的峰值大都在2.5倍體重以上,而他們一分鐘會落地185到190次,所展現的力量十分驚人。然而,他/她們下肢的肌肉量很少,甚至少於一般高中大學校隊的業餘選手。有些舉重選手為了符合量級要求,會刻意減重縮小體型,但他/她們的最大肌力超大;不過這些頂尖跑者並不屬於這種類型,他/她們不只肌肉量少,最大肌力也不算頂尖,就我所知有些人可能蹲舉PR就在一倍體重上下而已,算是沒有特別練最大肌力的選手,然而他們在落地時所展現的力量和爆發力卻相當驚人。
跳高選手的案例也很具體,他們不只是身材,腿部也相當纖細,但起跳時的爆發力(Power)卻相當高,起跳瞬間單腳要承受大約八倍體重。但他們的背蹲舉、硬舉的最大肌力可能不一定可達兩倍體重的水準,為什麼呢?
我們要了解到:肌肉主要是為了身體支撐重物時執行相對較慢速動作,它們是我們可以透過意識「主動」使用的身體組織;但非肌肉組織也有力量,像筋膜與肌腱等結締組織,它們無法主動用力,需要外部施壓,是像彈簧一樣的功能,外部施壓後會產生「彈力」,這種「彈力」正是田徑選手所特別發展出來的能力。
我們可以再腦中想像一下把一個彈簧或一顆球丟到地上,它會向上彈起,彈起的瞬間會對地用力,這個力不是肌肉用力收縮造成的(因為它們沒有肌肉),而是重力使彈簧或球的「質量」產生了重量與加速度後,與地面接觸的瞬間產生地面反作用力,這個力再回饋給彈簧或(充飽氣的)球這種具有彈性的特殊結構後才能向上運動。也就是說,一塊木頭往下丟也會有地面反作用力,但是無法產生明顯的彈力讓它向上運動,這是物體本身「不具彈性結構」所致。而中長跑與跳高跳遠選手的身體就是具有良好的「彈性結構」,因此才能在沒有極強最大肌力與超大肌肉量的情況下展現出世界頂尖的力量與爆發力。這是另一個「肌力」不等於「力量」的視角。
[從教練的角度]
從上面兩個視角我們可以了解到「Strength Coach」比較恰當的譯法是「力量教練」,而非「肌力教練」。肌力,只是「力量」的其中一個訓練環節,並非力量訓練的全部。目前用「肌力訓練」或「肌力教練」一詞會以為訓練的重點只有肌肉,或只有肌力,這是不對的,是名副其實以偏概全了。
如果「Strength Coach」一直以「肌力教練」自居,很容易把自己的角色當作在訓練學員/運動員/選手的肌肉,運動員與選手也很容易會自以為把「練力量」等同於「練肌肉」。對於想要健美、健身的人來說,這還沒什麼問題,但對於想要追求運動表現(跑得更快或跳得更高更遠)的運動員來說,再用「肌力教練」這樣有偏差的用語來定位自己,很容易會偏於一端。
[關於跑者力量訓練]
優美的跑姿、高效的跑步技術或流暢的擺臂與收腿動作都是建立在「力量」基礎之上;換言之,如果跑者的核心沒力、下肢剛性不足或彈力系統沒被發展起來,優秀的跑姿與技術要麻一直練不出來,不然就是可以做到但維持不久(例如五公里後力量不足,優秀的跑姿與技術也會跟著垮掉)。因此若只看跑者的生理層,在KFCS的訓練邏輯「體能→力量→技術」這三個環節中,「力量」位於中間,扮演著如同「承軸」般一角色,負責轉化體能並表現為優秀跑步動作的工作。它不像最大攝氧量可以量化體能的優劣,也不像優美流暢跑姿皆可由肉眼所見,它藏在內部,雖然看不見,但重要性卻跟跑者最在意的體能與技術相當。也正因為它不易見,所以很常被忽略其重要性。
經過上述的思考,那跑者的力量該怎麼練?
這次跟RQ合作,不談太多理論(註),直接透過實作來帶大家直接操作四堂力量課表。有興趣的跑步愛好者可以在本週上線一同練力量:https://reurl.cc/a95D84
註:這四堂課只會在每次訓練前五分鐘簡單講述訓練框架與當天課表的訓練目標,不會談太多理論,課程的重點放在「練」與每個動作的描述與要領上;若對跑者力量訓練的理論有興趣,可以前來 KFCS討論區中的「跑步✕力量」專區,已把之前課程的講義目錄與所有內容(約兩萬字的內容)整理在裡面,有問題也可在裡頭提出: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group-forum/topic?tid=785
彈性假定義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這個似乎不婚當道的年代,我這個資深已婚女子要來推薦一本好讀療癒的小品《兩個女人住在一起》。這本書乍看是探討特殊家庭樣貌,鼓勵不婚女性在各種生活模式中找到幸福,但我細讀後發現這本書不僅適合正猶豫是否結婚和已選擇不婚的人,我更想推薦給所有正處於一段關係中的男女。如果你是單純有貓就給讚的人,那也千萬不能錯過,因為她們正是兩個女人、四隻貓的多元成家。
作者對婚姻制度的犀利批判讓我印象深刻,她認為與其說結婚是愛情的最終曲,倒不如承認有時結婚根本非關愛情。只不過是年紀到了,怕和其他人不同,不得不的選擇。很多人也沒想過自己的個性根本不適合婚姻,貿然跳進去後才諸多抱怨。比如說,假日還得被老婆、小孩綁住,不能打電動,有多想念單身生活。
而面對眾人對她不婚選擇的惡意質疑,好比「條件不錯的女人才不可能單身 」、「經濟獨立的女人太自私,挑三揀四不戀愛」,她的回應也從辯解「不結婚不代表沒男人愛」進化成自信地說「我的人生價值不需要靠結婚證明」。她更直言,在韓國不婚的最大好處,莫過於不用從備受疼愛的女兒、職場上的強人,降階成底層的「小媳婦」。
對照台灣,這類攻擊也從未少過,社會總習慣用魯蛇、剩女、難搞毛病多或眼高手低來污名化過了「特定」年紀的單身男女。逢年過節,許多人更愛熱心催婚,肆無忌憚地質疑人生選擇不同的親友。看完這本書後,我很想建議這些被逼急的男女馬上滑開「靠北婚姻」給對方看,再反問一聲,請問婚姻的枷鎖真的適合所有人嗎?
作者也透過她們獨特、非關愛情的同居生活,去反思自己與伴侶的各種互動。尤其對生活細節的觀察常讓我眼睛一亮。好比當廣播發出噪音時,兩人因聽力的差異,一個人覺得很吵,另一個人則完全無感。作者因此感慨到,光是一個看似「客觀」的分貝,因從不同的耳朵來接收,實則非常主觀。更何況其他更複雜的事,還會受到個人成長背景、生命歷程所影響,唯有包容尊重個體差異,關係才能持久。看到這邊我馬上自我檢討,不要再質疑我先生的味蕾,每次都要強迫他吃不愛吃的水果(芭樂、櫻桃、鳳梨、、、族繁不及備載)了!
韓國社會大多,男主外,女主內比例高。主外的人因在外工作有受薪,主內的人從事無酬的家務工作,鞏固了傳統男尊女卑不平等的思維。這麼剛好,作者他們其中一人工作性質是天天外出,另一人則是居工作,即使都有領薪水,也差點陷入這個傳統框架,主內的人就曾開玩笑的質疑,難道在外面跑的就一定是「當家的」,在家的那位就一定是賢內「助」?家事就得她「順手」包辦?
當然後來她們也是平等溝通,當居家工作的作繁忙時就以家務外包方式請鐘點阿姨,不忙碌時則自己做,但是有「受薪」!
看到這邊我不禁會心一笑,這個情境簡直就是將了韓國大男人一軍,我也好奇馬上問我先生,我們家到底誰當家?我是不是很強勢?他則是冷冷地回了一句「家裡為什麼一定要有人當老大?妳強勢是工作需求,應該的。」想想也是,兩人相處本該是平等溝通,為什麼一定要誰聽誰,一定要以夫(妻)為尊呢?
沒有婆媳、翁婿這種傳統關係,她們面對彼此長輩反而更輕鬆更親近,一個有趣的例子是,其中一人送了對方媽媽昂貴的眼鏡,對方的媽媽猶豫再三,收下好意後感激不盡。她們也假定若送禮物的不是女兒的朋友,而是女婿,是否就會被視為「理所當然」、「女婿的本分」。那麼人與人的善意,年輕人對長輩的照顧,長輩對年輕人的提攜愛護,是否就會在家庭關係、責任義務壓制下變得越來越淡薄、扭曲呢?
回想起很多靠北婚姻的內容,似乎也常是夫妻陷入了傳統性別角色的框架,忘記彼此當初相愛的那份初心。好比男人就該買大鑽戒、辦隆重婚禮、下定高級月子中心,女人就該幫夫家生孩子,煮飯洗衣,各種忍讓以夫為尊。ㄧ旦一方達不到,就會吵架抱怨,進行各種情緒勒索。
而身邊許多人的婆媳、婚姻關係,也常常是毀在毫無道理的一句老話
「做人媳婦,妳這是應該的!」所以我說這本書,不該只有自己看,應該趁著母親節買一本送給婆婆讀。
從書中關於買房貸款、裝潢搬家、跨年小爭執、養貓的各種生活大小事,可以真切感受到她們的關係,輕柔的好像檸檬舒芙蕾,甜而不膩、鬆軟而有彈性。其實關鍵就在於尊重差異,不試圖改變彼此,各自獨立平等,不過度依賴。而以她們的關係當借鏡,檢視自己十年婚姻相處。這才發現我和先生無需容忍也極少吵架的秘訣剛好和她們吻合。
比如說,當我書櫃已經爆炸還一再買書、美工刀用完忘了收刀片就丟在桌上,先生也只是不帶情緒、幽默地傳了一句「一個人到底多廢,才會忘了收刀片」,從未企圖改變我的生活習慣,也不會為此生氣罵人。
每當兩人出遊時,他忘情拍照時,在理解這就是他旅遊的樂趣之一時,我也能自得其樂,不要求當下他一定要專心陪我,反正要在一起一輩子根本不急於一時。先生知道我不愛應酬,也從不曾要求我以「太太」身份陪他出席任何場合。不過事業受挫需要安慰、生病等關鍵時刻,彼此也絕不缺席。我常默默覺得,當年沒遇到彼此,我們應該都不是適合進入婚姻的人。
不過我也要強調一點,這絕非我們兩人多會經營關係。只是運氣好,遇到價值觀相似的人,也沒有看旁人都生孩子就盲目跟風,因而少了許多得與對方摩和、妥協的衝突。
總結來說,這本書的兩個作者善於運用各種生活化的例子和譬喻講述性別、婚姻、價值選擇等嚴肅議題,文筆好到令我嫉妒,也讓我忍不住不斷翻拍內容分享。相信不管妳有沒有走入婚姻,一定都能從中得到撫慰,看得會心一笑、頻頻點頭。
最後我要再雞婆的建議妳,書的編排是採用兩個作者視角交替,因此第一次閱讀時可以順順讀下去,不要細分是哪位寫的,劇情發展會更流暢。第二次再跳著從單一作者視角閱讀,人物的個性會更加鮮明。一書二讀,可體會不同的閱讀經驗。
#所以不要跟我借要自己去買喔
彈性假定義 在 【深日本】台日休假PK,到底誰才是奴?日本的彈性放假跟台灣 ... 的推薦與評價
休假#台日文化#學日文大家今天元宵節快樂❤️也是過年初15,過年正式結束的日子 給 ... 日本的 彈性放假 跟台灣 定義 完全不一樣!2023年是補班地獄? ... <看更多>
彈性假定義 在 [討論] 每個公司的彈性休假定義不同? - 看板Tech_Job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聽朋友說他公司好多節日都可以放彈性假不規定你一定要放來上班就積一天假放假一樣支薪想請問一下科技公司的彈性假是什麼意義? 怎麼多放這麼多假還 ... ... <看更多>
彈性假定義 在 [討論] 每個公司的彈性休假定義不同? - 看板Tech_Job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