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我看到最棒的書就是這本 #原子習慣。
書中講到很棒的例子:「飛機偏離3.5度 你到的地方就會是華盛頓區不是紐約。」
日常習慣的微小改變,也能將你的人生引導到非常不同的目的地。
做出好百分之一或糟百分之一的選擇,在當下似乎沒差,但是經過橫越一生的時間放大,便會決定你是怎麼樣的人,或是你能成為怎麼樣的人。
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
失望之谷,因為小習慣如此的微小,以至於在實行的時候會有一陣子沒有轉變的跡象,外在顯化不出結果,便會感到沮喪,因而放棄。
在我的生命經驗充滿著失望之谷放棄的例子,老實說,失望之谷真的好難熬。
我在演藝圈的時候,經歷了練習生、出道前培訓,將近三年的時間,接著出道,網路謾罵訕笑,真的不簡單。
即使邊唱歌邊跳舞,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但我練了好久,因為你要唱的在pitch上,你跳舞會動,音非常有可能飄掉,所以我長達兩年每天不間斷跑六公里,每天不間斷跳鄭多燕,為了訓練肺活量。讓我足以一邊跳舞一邊唱歌,也不至於走音。
所以我看到蔡依林,我會覺得她紅那麼久不是沒有原因的,她肯吃別人吃不了的苦。別人在對自己放鬆對自己好的時候,她在鞭打自己,這是很了不起的!因為人類是有惰性的,不然怎麼會有宵夜、熬夜、肥胖、甚至拖延的存在。
人類傾向對自己好,對自己寬貸。
我曾經對自己狠過,但維持不了多久😝為了減肥,在北京曾經半年沒月經,那時候的我好自憐,覺得我受不了了!我好痛苦,我好想回家。我那時候肯定是在失望之谷的末端,但我真的撐不下去(老實說我覺得如果我撐下去,我不知道我會不會紅,但我鐵定會憂鬱症)。
因為那時候的我已經有輕微憂鬱的傾向了,例如去試鏡的路上會哭,半夜會打給姐妹哭之類的。特別低潮。
所以失望之痛谷要跨越,也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所以作者要我們做原子習慣就是「儘量減少你做這件事情的能量跟阻礙」,越簡單越好!越好達到越好。
不要讓新的習慣成為壓力,因為行動是重點,每天行動一點點,即使只有一點點也沒有問題,因為長期累積下來會產生很巨大的改變。我覺得非常受用!因為我總是畫大餅,把目標跟夢想想得好大,然後因為它太大了,我轉瞬間就會自己心想:「好難哦!」「不可能」於是就結束了。
但如果我先從一點點開始做,每天都做不間斷的話,兩年後會不會跟現在的自己很不一樣,甚至靠近目標多一點呢?不只我,相信大家也都會覺得答案是肯定的。
任何複利過程的標誌:強大的成果總是姍姍來遲。
莫怪乎我過去看過一本書寫道:「黎明前最黑暗。」但我那時候還沒看到原子習慣,不然我一定會跟失望之谷聯想在一起,然後會恍然大悟。
書中寫道:「你會抱怨從華氏二十五度加溫到三十一度冰塊卻還不融化,但其實你做的工並未浪費,只是被儲存起來了,所有的行動會在華氏三十二度發生。」
重點是每天做這個習慣,見好就收。在覺得費力之前停止。太重要了!
原子習慣
我今年最棒的書,二次讀還是好有感,應該會讀無數次, 我像零極限一樣❤️
#閱讀 #好書 #書籍 #read #book
強大的成果總是姍姍來遲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所謂的習慣,就是被規律執行。◄◄◄
《#原子習慣》讀書會 第01週(預計12週)
會參加《原子習慣》的線上讀書會起源我覺得很妙,是因為主辦人看到我每週都會分享《7週對的人》的線上讀書會心得,所以詢問我願不願意一起進行這個為期12週的實作練習。
畢竟《7週遇見對的人》都可以為期49週了(剛結束第6週),12週的習慣養成是是勢必要的。
#我好多習慣想要養成
ex不要那麼常搭計程車
ex 每天走路10000步
ex 每天喝2000cc的水
ex 每天讀一篇華爾街日報
太多了😆😆😆
但是,不要擔心,不要一次想要完成一整件事情,根據《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提到的,只要養成一個好習慣,其他的好習慣就會跟著建立起來。
為什麼會這麼神奇?
因為 #身分認同。
這是今天最多夥伴感同深受的一件事情。
講更多一點,#把重點放在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在讀今天的範圍時,我獲得了很大的收穫,尤其是 #我自己對於日更團的卡點,完全充分解疑,也想跟大家一起分享。
▍ 1. #非比尋常的滾利結果
❝只要你願意堅持多年,
起初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
終將以複利計算一樣滾利,
滾出非比尋常的結果。 ❞
Q:為什麼這半年我突然有了一些結果?
一直以來,不要說你們有疑問,連我自己都問自己:為什麼我覺得過去三年寫文章沒帶來效應,在這半年有種爆發的感覺,我自己也驚恐😱
根據這本書,因為我的寫作是以「年」為單位,所以這可以被列為是一種「#堅持多年」所帶來的「#非比尋常的滾利結果」。也就是說2017年開始日更到了現在,小小的堅持開始有了複利的結果展現。
▍ 2. #強大的成果總是姍姍來遲
❝ 倘若你發現自己
難以養成某個好習慣
或戒除某個壞習慣,
不是因為你失去改善的能力,
而往往是因為你尚未
跨越潛伏期之力的停滯期。 ❞
Q:如何讓日更團的族人們同時也有結果?
當我們開始進行一個習慣,在一開始會往往看起來沒什麼影響,可能會效果不顯著,令人挫敗。
我們稱之為「死亡之谷」,哈哈哈,我真的覺得這個名字很可愛,很像在玩online game或是在拍電影。
但是,同樣的理論不約而同在李偉俠老師的新書《#創新產品煉金術》也有提到死亡之谷,說的是在初期的產品開始有了早期採用者後,要度過這個死亡之谷,才會順利走到最後。
證明了不同的事情總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例如說你想要 #透過日更來建立個人品牌,一開始日更100天是不會有改變的,因為,這還在死亡之谷,要經歷一段時候後,#先前付出的努力的完整價值才會顯示出來。
omg!!!這徹底的點醒了我,沒錯!因為時間還沒到,還在死亡之谷啊~~~
我們真的要有耐心,有技巧的耐心。所以我們持續走在微小的行為上是正確的,但我們需要一起度過死亡之谷。
一旦知道現狀與原因,我突然變得又更安心了。
#這簡直要列為日更團必看的書
▍ 3. #愛上過程而不是結果
❝ 當你的一切努力
都聚焦於一個人特定的目標,
達到目標之後,
還有什麼能推動你前進?
正因為如此,
許多人才會在實現某個目標之後,
重拾舊習。 ❞
Q:日更完100天究竟要做什麼?
有些人可能會這樣問自己這題,有些人可能會被身邊的人問這題,我就在想:為何我沒有問過自己這題。
我今天看到這段話,omg,我找到原因了,因為我是從頭到尾喜歡寫作的人,日更是手段,寫作才是我真的的本質。
#進步的必要條件是對過程的投入
omg(我知道我本篇已經omg很多次、但我必須要好好說出我的同意),一語驚醒夢中人!我終於懂為什麼我一直在日更的世界覺得人生快樂了。
我真的享受這個過程,結果只是附加。
所以,我鼓勵大家:發自內心問問自己:#我到底是什麼是真心享受的,這個答案不在我,在於你。
另外,讀書會裡有SEO大師,我還私心請教了一些問題。
根據SEO大師的建議,#blog其實不需要日更(大師說這句話後還說我會不會生氣,my god,當然不會啊,SEO的世界有自己的規則,超有趣的,不用日更最好啊😝)
因為,#blog文章的質比量還要重要。因此,簡單來說,寫很多篇文章,不如一篇好文章寫好寫滿。
god!這個跟我的誤打誤撞的經驗很像,我過去有一篇文章寫104的後台,很長,但包含了所有104後台的事情,目前還是我blog點閱率第一名。(但那已經是三年前的文章了啊😱)
而且,我明年就是打算把blog的文章濃縮,把好多篇同一個主題的,合成同一篇,讓每一篇都可以把那個主題涵蓋完整。
#簡直是讓我明年的blog改版下了定心丸
#真的是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其他團友分享的好習慣小撇步:
#睡前一小時不要滑手機
#睡覺手機離遠一點
#多吃原型食物
本日的讀書會真的是太快樂了!謝謝邀請,等不及要下週同一時間見面了❤️
強大的成果總是姍姍來遲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靠自制力養成習慣的人,都投降了!】
我最怕遇到一種人,
就是他羨慕你的生活,
可當你告訴他方法時,
他突然使出一個後撤步。
像是他可能會說:
「歐陽老師,
我好羨慕你兼顧工作和寫書,
我也想要寫點東西⋯⋯」
我好為人師的毛病爆發,
立刻跟他說:
「沒問題啊!
你可以先從什麼什麼做起。」
他先說好啊!但接著說:
「可是我每天工作完就累癱了,
沒辦法像你一樣有自制力。」
你發現沒有,
這就是多數人盲點,
以為習慣養成是靠「自制力」。
大!錯!特!錯!
真正有自制力的人,
基本上不太用自制力,
他讓一切習慣「自動化」運作。
關於習慣,
我一直是到這幾年,
才開始有意識的研究並落實。
像現在新課綱講求「自主學習」,
立意很好,不過我認為,
在期待學生主動學習前,
若能先建立他們的「習慣系統」,
讓學習自動化,自主才有意義。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記住我接下來
要分享的「習慣四要素」!
1.簡單:做一下就好!
要建立一項好習慣,
一開始要讓行動簡單好做,
簡單到你五分鐘以內就完成了。
比方你想開始寫作,
你不要設定
「每天寫1000字」這種行動,
因為寫沒幾天你就想放棄了。
你肌肉還沒鍛鍊到
能負荷這種文字量,
就別舉啞鈴砸自己的腳。
所以你可以設定:
「我每天寫作,
哪怕寫一句話都可以。」
難度降低,
低到你不做都不好意思。
當然,你可能會問:
「這樣每天寫一句,
也太少了吧!哪會進步?」
你放心,
重要的不是多少,
而是「開始」與「維持」。
很多人把習慣設太難,所以遲遲沒開始;
或是好不容易開始了,沒多久就停擺了。
降低你想要習慣的難度,
你才會願意去做,
當做完時你會發現:
好像還蠻容易的,
既然時間都花下去了,
不如我再多做一些吧!
你設定每天做一下伏地挺身,
身體下去起來後,覺得力氣還夠,
多做個兩三下;
你設定每天讀三頁書,
書翻三頁後,想知道後面寫什麼,
多讀了兩三頁;
你設定每天寫一句話,
寫完一句話,想再多補充一下,
於是多寫了兩三句。
千萬別小看「簡單」的力量!
二、環境:養個好空間
每次去速食店用餐,
都會看到有學生在店裡讀書,
我好奇心起,就邊吃薯條,
邊觀察他會怎麼讀。
看他讀了五分鐘的書,
停下來喝了口可樂,
這時訊息聲響起,
他趕緊拿起手機,
看完訊息後飛快回訊,
接著訊息往返、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就這樣二十幾分鐘過去了……
我心想,這莫非就是
傳說中的「番茄鐘工作法」?
可是不對啊!
人家番茄鐘是工作二十五分鐘,
休息五分鐘,
可他老兄怎麼是反過來啊!
哪來的番茄鐘?
只有薯條沾剩番茄醬。
當然,我知道有人
是可以在速食店專注念書的,
只是我知道那人不是我、也不是你。
因為要對抗「環境的暗示」,實在太難了。
別把環境當成空間,
要把環境當成是與你的「關係」。
速食店是吃飯聊天的地方;
書房、圖書館是讀書的地方;
房間是睡覺的地方;
客廳是放鬆聊天的地方。
當你妄想把一個地方,
當成「複合式空間」使用,
那麼犯懶一定會戰勝上進。
陳海賢在《了不起的我》,
談到一個概念我很喜歡,
叫做「在身邊養一個場」。
什麼意思呢?
如果你想養成
專注學習的習慣,
你要做的不是在哪裡都放書,
然後期待自己走到哪讀到哪。
而是在家裡養一個專門學習的場,
一切與學習無關的東西,
都不能在這個場裡出現。
我之前會在客廳看書,
但後來發現效果都很差,
因為看沒幾頁書,
一下想跟老婆聊幾句;
一下又跑去逗女兒;
一下又滑手機滑個沒停。
所以後來我把場區分開來,
當我要看書、寫作、備課,
我就會進到書房,
然後把手機放在客廳。
千萬別小看這個動作!
只要誘惑物沒出現在你的視線裡,
就會提高取得的行動成本,
降低你的使用慾望。
這在行為經濟學,
就是所謂的「雙曲貼現」,意指:
「對時空上近的物品覺得有價值,
對時空遠的物品覺得無感。」
眼不見為淨,看似一種逃避,
但用在培養「習慣場」再正確不過了!
三,順便:我只是順便
要知道,
養成新習慣之所以難,
就難在他是「新」,
意味你得花額外心力改變。
而改變對大腦的負荷很大,
因為大腦不負責你的成長,
他只負責你的生存,
所以會用最懶的方式,
讓你消耗最少能量活下去。
所以,不要想改變大腦,
但是要懂得搭「懶的便車」。
想要養成新習慣,
絕對不是像動漫主角熱血大喊:
「我每天要讀1小時的書!」
「我每天要解10題的數學!」
「我每天要投100顆的球!」
因為熱血完,
你第一個遇到的路障,
上面寫著:「你哪來的時間?」
你想想也對,決定倒車入庫窩回家。
那麼,你該怎麼辦呢?
答案是,先找出你
每天本來就會做的事,
然後在那件事後面,
加上你順邊想養成的新習慣。
所以你的習慣設定會是這樣:
「洗完澡後,我順便讀1小時的書!」
「吃完飯後,我順便解10題的數學!」
「放學回家前,我順便去投100顆的球!」
瞧,當你這麼設定時,
原先的路障就被挪開了,
因為「順便」對大腦而言,
不需要花額外的力氣煩惱,
你聰明地騙過愛偷懶的大腦。
在知名暢銷書《原子習慣》,
也有這樣的概念,叫做「習慣堆疊」:
找出自己的每日習慣,
然後把新的行為堆疊上去。
從今天起,
記得把「順便」掛在嘴邊!
四、反饋:看不見不算
你先想一個問題:
為什麼手遊讓人沉迷,
而讀書往往讓人痛苦呢?
我認為最關鍵的原因,
在於「反饋」看不看得見。
手遊裡你做的每一件事,
都看得見反饋:
殺一隻小怪,頭上冒出100金幣;
打敗一隻王,經驗值飆升1000點;
然後你看著自己,不斷升級變強,
多有成就感啊!
反觀讀書呢?
背一堆英文單字,
頭上不會冒出智力加100;
好不容易讀完一本書,
也不會看見經驗值加1000。
你往往要好久以後,
才會知道當初的努力有沒有用。
這就是習慣養成最大的困難,
只要看不見反饋,
動力就會大打折扣。
所以如果想養成新習慣,
你得跟手遊學習設計反饋,
讓你所有的努力都看的見。
《驚人習慣力》提到「月曆策略」,
就是在房間貼張大月曆,
當你今天有完成新習慣,
就在月曆上畫個大叉,
代表你解完今日任務啦!
如果有一天沒畫叉,
你就會覺得那空白很惹眼,
逼使你每天都要上去解任務。
這也就是為什麼
手遊都一定會有「每日登入獎勵」,
為的就是要養成你天天上線的習慣。
我自己的方法,
是把每天要完成的事,
都寫在便條紙上,
只要完成就用紅筆槓掉。
當小任務全解完,
我就可以爽快把便條紙揉掉,
然後犒賞自己吃喝玩樂一番。
好,最後再跟我
複誦一次「習慣四元素」:
簡單、環境、順便、反饋
然後記住,
別想用自制力跟懶惰打仗,
因為大腦是站在懶惰那一邊的。
所以你要不斷告訴大腦:
「這很簡單,做一下就好!」
「手機在客廳,還要拿好麻煩!」
「我很懶,我只是順便做!」
「看,都解這麼多任務了,不解完怎行!」
一開始養成新習慣,
你像在爬樓梯,
爬到氣喘吁吁;
但慢慢你覺得腳底生雲,
低頭一看,原來,
大腦竟為你裝了手扶梯!
讓你人生扶搖直上。
是啊!
強大的成果總是姍姍來遲,
所以等到的人始終不多。
#歡迎分享
#自制力一聽就很累
#所以我比較喜歡說順便
強大的成果總是姍姍來遲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所謂的習慣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2. #強大的成果總是姍姍來遲 ❝ 倘若你發現自己 難以養成某個好習慣 或戒除某個壞習慣, 不是因為你失去改善的能力, 而往往是因為你尚未 跨越潛伏期之力的停滯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