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路圖方便,動物成亡魂——挽救路殺各國出奇招?
#你開路牠上路 #路殺 #生態廊道 #動物路網 #友善通道 #動物陸橋
🗣2020年11月27日,林務局與交通部公路總局、高速公路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共同簽署〈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合作協議〉,以維持台灣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兼顧便利交通的前提,透過跨機關的方式推動環境友善的道路規劃與施工設計,共享公路使用狀況及生態調查資料,針對路殺熱點或劣化的環境進行改善、推動生態廊道或動物安全路網的串連。
🗣開路前沒問過動物,牠們回家再也不安全⋯⋯
之所以有路殺的產生,其實是始於人類對便利的追求。道路開發硬生生將原本屬於野生動物的生活空間切割,造成棲地破碎。阻隔了動物遷移、覓食、擴張領地與繁殖育幼的路徑,要是踏上道路便可能遭到車輛撞擊。
根據自然保育季刊的相關研究文獻推估,臺灣每年至少有40萬至400萬的野生動物因路殺而死亡。除了廣為人知的一級保育類石虎和水獺,其實兩棲爬蟲類才是遭到路殺的大宗,常見的受害者有奧氏後相手蟹、梭德氏赤蛙、青蛇、龜殼花等。而在國道公路上,則是以鳥類最多,像是斑鳩、麻雀、鴿子等。
👉延伸閱讀——《路殺專題》:https://reurl.cc/pyllox
🗣還給動物一條安全路,天橋式與地下式通道成助手
而在國外,最早記錄到路殺現象的文章可追溯至1925年,之後從1950年代開始,歐美各國也紛紛發現路殺問題並提出防治措施,我們今日能看見相關設施便是從那時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例如有天橋式或地下通道式的移動通道,也有專屬蓋給動物行走用的陸橋、廊道等。
根據KSL新聞指出,光是美國猶他州從1992年至2005年的記錄,就高達3萬多起野生動物與車輛相撞的事故,主要受害的都是中大型動物如狼、狐狸、鹿等。而在這些動物交通事故中有2000多人受傷、18人死亡,野生動物的死傷則更為嚴重!專家也指出,若是可適時建設動物通道,則有機會減少40至90%的事故。
美國猶他州是第一個建設野生動物通道的州,自1975年至今以默默累計建了近60個動物通道。2018年猶他州的交通運輸部門也與猶他州立大學合作,一起在帕雷斯峽谷建立了專屬於動物的陸橋,而陸橋下方便是車水馬龍的80號州際公路。
這座陸橋除了專屬於動物通行外,上頭更佈有許多原木、礫石與大石塊,希望儘可能仿造周遭原始地貌,幫助動物降低戒心與通行。而原本估計要花上數年的時間動物才可能通行,但2020年11月20日猶他州野生動植物資源司(Utah Division of Wildlife Resources)則在臉書提早發佈好消息,成功透過相機監控到有許多野生動物使用這座陸橋,像是北美山貓、黑熊或是麋鹿等。
近期,猶他州議會更通過提案,將與野生動物團體Wildlands Network合作,希望在州內廣設動物通道,降低事故發生的同時保護野生動物,也希望成為其他州仿效的政策。
🗣除了常見的道路車輛撞擊導致的路殺外,也可能發生在船隻、飛機、火車、高鐵等碰撞事故,尤其是開進山區或溪流邊的鐵路,同樣容易有動物闖入而遭撞擊的憾事。
在西日本JR鐵路(簡稱JR)的伯備線布原站,便因鐵路與當地烏龜上岸的地方鄰近,以至於烏龜常常在上岸時被困在在鐵軌中的「轉轍器」(用來切換軌道的設施)中,因而發生烏龜死亡與電車誤點的情況。
JR岡山支社特地為烏龜安裝了U型凹槽,在烏龜接近轉轍器前,先掉入U型的龜龜隧道中,安全逃脫到另一處棲地,堪稱烏龜專屬的緊急逃生裝置。
🗣反觀台灣,告示牌、防護網蓋得比動物通道還多?
回到台灣,從民國96年國道開始有針對路殺的生態友善措施,像是紫斑蝶、鷺鷥的保護,或是針對中型哺乳類皆有在相關路段架設防護網。2015年更試驗性的在國道3號苗栗通霄路段的路面填土植生及營造隔離綠籬,嘗試提供一座跨越式的動物通道讓動物可以往來兩側的森林。
儘管如此,石虎的路殺議題仍引起社會的許多關切,近十年來遭路殺的石虎已累計超過百隻,有些在國道、有些在縣道或一般產業道路上,但要催生更大型的路殺防治硬體措施,如生態廊道、大型跨越式動物通道等,還有許多執行困難需克服。
由於台灣地狹人稠,不但道路密度堪稱世界前幾名外,且有些道路旁多緊鄰著私人土地,儘管想要進行路殺的改善,也必須要先取得相關路權,並不是那麼容易。以苗栗縣來說,在2019年初才終於完成路殺高風險縣道的首座動物通道(苗29縣道),利用道路防災及山區排水的涵洞,引導石虎及山羌、白鼻心與食蟹獴等其他淺山野生動物使用。
也因大型路殺防治設施的建設不易,目前多數的路殺改善仍選擇以架式告示牌為主,並搭配其他輔助措施。像是苗140縣道便是透過圍防護網、架設延緩石虎過路的光學儀器,以及增設警示車輛減速LED警示牌與區間測速照相等設施,希望減緩路殺憾事。
也有民間科技業者與政府研究部門協力,開發出路殺預警的導航APP,統整出台灣的路殺地圖、116個易發生動物路殺的路段,藉以提醒用路人們經過時應減速或避開動物出沒的時間讓路殺降到最低。
🗣回過頭來,除了事後的路殺減緩對策,若是可以在源頭,也就是開發或建設初期時若能預防道路對生態帶來的不必要影響,才是真正治本的方式。如果林務局及其他單位共同簽署的協議能真正發揮作用,包含未來開發避免生態敏感區、使用友善的工程設計與衡量棲地的補償辦法,那麼才真的是減輕道路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傷害,及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和永續發展。
「廣設科出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廣設科出路 在 窩窩 wuowu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廣設科出路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廣設科出路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廣設科出路 在 Re: [問題] 28歲開始學設計- 看板Sala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廣設科出路 在 設計群出路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廣設科出路 在 廣告設計科的出路~~ 一般若單指對於手繪或軟體技能的部分 的評價
- 關於廣設科出路 在 廣設科出路 :: 高中高職資訊通 的評價
- 關於廣設科出路 在 【街頭搜查隊】設計科的學生們想好出路了嗎?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廣設科出路 在 設計科系出路、廣告設計科好嗎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廣設科出路 在 設計科系出路、廣告設計科好嗎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廣設科出路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私校退場亂象,轉型解方何在?
今日有媒體報導,#亞太創意技術學院 去年以「停辦」收場後,師生陸續轉校、轉職,偌大的校園,白天僅派3名人力留守,甚至離譜到 #以假人混當保全,使得竊賊與有心人士如入無人之地,將值錢的校產全部偷光,校外的學府路商圈也因為商家撤離而在入夜後死寂,#原本的大學城如今淪為鬼城。
這不是個案,而是 #私校大退場海嘯即將來臨 的徵兆,我們準備好了嗎?
根據國發會人口統計,台灣今年已經達到「生不如死」的黃金交叉,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自然增加率為負成長。
#少子女化 不只是談論已久的國安危機,是正在發生的嚴峻現實。這也導致大專院校招生每況愈下,其中私立院校因生源與學費等原因,更普遍面臨嚴重的經營困難甚至倒閉情形。
當年的廣設大學政策,雖然起初立意良善,也有鼓勵私人興學、高等教育多元化的願景,但實施二十多年來產生許多為人詬病的後遺症,除了無法學以致用、資源錯置以外,短視的開支票式「一縣市一大學」方向,也從未考慮到國家高等人力培養的需求以及少子女化趨勢的來臨,終導致如今許多私校普遍招生出現問題,面臨必須退場的困境。
教育部、學界以及民間團體如高教工會等,近年都積極思考提出大專院校整合、併校、轉型的方案,以達成有效重新分配高等教育資源,並重新定位各校校務未來發展目標,除了2016年國立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合併外,最為著名的案例即是今年8月國立陽明大學與國立交通大學的合併聲明,進一步推動了台灣在廣設大學政策實施以後面對嶄新國際局勢、人口變化,高等教育必須做出有力調整的新方向。
在私立院校方面,各界則是推動往思考經營轉型,或透過改制、調整現行營運模式,甚至改辦其他教育、文化或社會福利相關事業,以符合社會發展下的新需求,如長照事業等。
然而,在推動停招停辦與轉型的過程中,根據教育部資料,包括107年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108年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及109年南榮科技大學與稻江管理學院停辦的過程當中,都出現學校面臨學生安置、教師資遣無法順利完成的問題,學生的受教權以及教職員的工作權受到衝擊。
為此,教育部也預計今年底通過 #新版私校退場條例,希望讓私校退場與轉型的機制更完備。但實務上,由於牽涉到校產處置以及轉型方向的問題,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就指出:
「大多數有停招、停辦危機的私校不想適用『新法』,反而會趕在法案通過前宣布停辦。」
除了媒體披露的師生權益受損、校產閒置的問題以外,在這波私校轉型議題中,還有包括如何安置師生出路、私校退場基金的運用方式、專案輔導機制的實施方式、私校董事會如何重組、後續轉型事宜如何確讓主管機關負起引導責任、私校校產如何做公益轉移⋯⋯等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更明確的法律條文來保障。
因此,虹安也會針對私校退場轉型問題提出法案版本,進一步在:
「一、加速私校退場;二、確保師生權益;三、明定轉型主管以及四、退場靈活務實」
等四個層面上,以符合目前私校轉型實況與兼顧公益的方式修法,希望推動最快4到8年內徹底終結廣設大專院校、資源錯置的情況,以應對少子女化情況下,教育體制與社會發展的劇烈改變,將原本的私人興學資源釋出轉作社福、教育及文化事業,確保全體人民公益與福祉。
教育是百年大計,政策也應該與時俱進,孩子的未來不能犧牲,國力的培植也需要重新思考,希望外界一起關注大專院校退場轉型議題,也歡迎提供意見給我作為修法參考!
🔗延伸閱讀:
1.私校倒閉潮》少子化之外,為什麼今年底前可能還有一波私校「趕著」倒閉?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focus/blog/3002469
2.觀察站/新版退場管制嚴 私校急斷尾求生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4632695
3.獨家|蕭敬騰母校停招變鬼城 校門保全竟派假人
https://tw.appledaily.com/local/20201025/IUXHRF4DE5ECVKYOL2TI6EOH4Y/
4.《私校退場條例》將送立院高教工會:應列優先法案
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96402
廣設科出路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確定大家有沒有留意最近的一則新聞,裡面說著一個清大化工博士在去台積電面試的前夕,卻選在新竹的陸橋懸樑尋短的事情。
從客觀條件看起來,我們會覺得這麼一個人才選擇這樣的方式離開,是一件相當令人惋惜的事情;但從媒體揭露的事情來看,一個四十歲卻還在做博士後研究,"可能"才準備開始找工作的男人--這是個背負社會期待的性別,那怕那個期待不盡正確--來說,他的近況或許真的嚴苛了點。
更別說,我們無法知道他在這之前在多少面試的場合中被洗臉、質疑、挑戰,遇到了甚麼樣的挫折?
(雖然,也要衡量的是抗壓性、自我調適或是體況等因素,畢竟困難人人有,但選擇讓結果大不同)
社會很殘酷。
你是學霸,只表示你在出社會之前在學校萬人矚目、呼風喚雨;但在你出來社會之後,學霸成績只是讓人對你的履歷多一點矚目,其他的,還在於你們能不能習慣這個社會的運作又或是能不能找到規則,並且超前部屬。
----------------------
但每每看到這類消息,我總會想到那個人人有功練....阿不是,是"人人有大學念"的年代。
2000年初期,大批的技術學院被升格成科技大學。升格跟廣設大學增加了許許多多的額度,給那些學生......跟老師們。
很多其實不適任的學生(不是去念書,是去玩的;不是因為想念,而是因為同學們都去唸了,自己不念好像很奇怪);還有很多不適任的老師們(如果教職只是求職,很難期待有風骨跟品質),都在大環境變好的情況下得到了老師跟大學生的頭銜。
(十多年後,開始一批一批倒閉......)
現代大學的原身要推溯到中古歐洲,只是要在這裡講完大概大家也受不了;但要強調的是,在我國官方說法中的定義裡面,大學的定位在於 : "開展教學活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提供強且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促進改革創新,推進文化傳承創新。"
從各種社會觀感跟媒體回饋中,各位認為呢?
遠的不說。在我小的時候"大學生"是一個非常讓人另眼青睞的頭銜,因為它承擔了社會的期待,以及社會會因此變好的遠景。
為何?
-----------------------
其實中國人對學歷的迷戀,其來有自的。
最遠可以推到戰國時期引發百家爭鳴的"學宮",漢朝時出現,影響後世上兩千年的"太學";然後到後期各朝代出現的不同等級的官學,而跟考試-做官做出連結的操作,更直接讓中國人用上一千年的時間苦讀以做官。
學而優則仕,變成巨大的理想;修、齊、治、平更幾乎成為讀書唯一的出路與目的。
甚至有一些經濟(史)學者認為,中國之所以無法在商業發達的南宋、晚明期間發展出資本主義的一大關鍵在於 : 那些從商致富取得成功的商人們,最終目的還是因為能因此做官,來取得更大的財富與勢力(然後相輔相成),因而商業沒有辦法在制度上出現突破。
在這樣的綁標下,明清時代的人們傾全家(族)之力供養一個最會念書的,然後希望他能一路考上舉人,然後得到官缺,之後光大門楣、造福鄉里。
就算沒這麼順利,在就學率極低的情況下,就算有個低中皆功名,就能成為庄里中的領頭人物;更別說那些退休官員回鄉後,能夠成為極具影響力的仕紳,他們有資歷、有錢、有關係,所以有權,堪稱人生最強歸宿。
這樣觀念,從明朝到清朝,再傳到現代,將近七百年的洗腦,讓華人文化中"書讀的好就會有出息"的觀念被烙印在許多人的基因裡。
所以,許多家長都砸進了許多資源讓孩子們不要輸在起跑點上,希望他們什麼都會、什麼都超前部屬的贏過同儕;卻忽略了他們忘了交給孩子什麼?
教他們面對失敗挫折?面對失落?自我調適?.......最後他們甚至不懂得怎麼跟自己相處......
但好像也不能怪。因為那些家長們自己也不會。
畢竟辛苦賺錢後,砸錢叫小孩去學才藝,去做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是相對簡單的;自己要以身作則,當然千難萬難。
小孩辛苦,大人們快樂嗎?
我們被這些不健康的氛圍所養成。追求頂標,然後卻吞不下那些落差之下的挫折。
再回頭將這些病態,混雜著自己的期待,逼下一代吞下。
美其名曰 : 望子成龍。
----------------------------
而在我談過好幾次的"學歷貶值議題"後,
大家依然很熱中的追求大學學歷,卻沒想過在我們小時候大學生之所以值錢,是因為量少,所以可以期待品質;而在應屆畢業生16萬,大學生缺額二十幾萬的現在,我們還能對這個頭銜跟制度寄予多少期待?
而大學生氾濫了,研究生跟博士生也氾濫了。
他們也同樣面對品質下降的問題。
當到處都是博士碩士時,他們是否能表現出相對的品質呢?
我想,碩士貶值了、博士也貶值了,這是逼死這些用三十年時間追尋學歷、用學霸天份追逐頭銜的資優生的一大主因。
因為,他們可能從沒想過自己在學校中稱霸了三十年後,出了社會卻會面對這種窘境。
這位化工博士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嗚呼哀哉
.
.
.
#如何自適才是人生的最大課題
#贏了世界卻輸了自己
#持續人生迄今的最大挑戰
#操瘦了四公斤.....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來實體店面會會真實的我 :
https://www.facebook.com/%E6%89%93%E9%8B%BC%E8%B2%B4%E5%80%AA-%E5%89%B5%E6%84%8F%E5%B0%8F%E9%A4%90%E9%A4%A8-100750331729506/?modal=admin_todo_tour
https://tw.news.yahoo.com/%E7%A2%A9%E5%A3%AB%E5%AD%B8%E6%AD%B7%E8%B2%B6%E5%80%BC-7%E6%88%90%E9%87%91%E8%9E%8D-%E7%A7%91%E6%8A%80%E6%9C%8D%E5%8B%99%E6%A5%AD%E4%B8%8D%E9%A1%98%E7%B5%A6%E6%9B%B4%E9%AB%98%E8%96%AA-061841024.html
廣設科出路 在 設計群出路 - 閒聊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家有小妹今年要讀高中了很想要走設計方面想要選廣告設計科但家裡一直說廣設出來會吃不飽沒錢賺想要她選工業設計家裡的人都是理工科的沒有人了解這行的 ... ... <看更多>
廣設科出路 在 廣告設計科的出路~~ 一般若單指對於手繪或軟體技能的部分 的推薦與評價
廣告設計科 的出路~~ 一般若單指對於手繪或軟體技能的部分, 主要是走美工技術方面, 而這個部分主重的是學習軟體表現,並且運用到非常熟練, 像是影像編輯 ... ... <看更多>
廣設科出路 在 Re: [問題] 28歲開始學設計- 看板Sala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ddyoo (針亞)》之銘言:
: 我是教育大學畢業的女生,
: 之前都是在學校當老師,
: 沒有在外面公司當正職經驗,
我高職廣設三年
大學設計學門四年
設計碩士兩年半,途中還念了教育學程,念完之後實習廣告設計科老師半年
不算
無設計正職經驗,只有當soho跟一年兼職美編行銷設計
現有正職在學校,之後想考老師或公職(笑)
: 一直對平面設計、視覺藝術這方面蠻有興趣的,之後有打算要學,
我一開始也只是有興趣,就在高中毅然決然念設計,但到現在深深體會,光只有“興趣”
是會被現實消磨的
: 可是看了人力銀行覺得大部分好像都會要求要相關科系畢業或工作經驗幾年以上,
當然,沒有老闆會想請不相關的人
: 因為我沒有設計相關科系的朋友,不清楚是不是真的沒設計背景會很難找工作(也有看
過
: 作品比較重要的說法),
有設計背景都不一定好找工作了,何況是沒設計背景?
作品當然很重要,但是不是所有作品都可以放上作品集,要有一定水準
甚至作品集的呈現方式也是重點
你想一想,本科系的學生都累積多少作品,是用多少時光跟心血換來?都不是一蹴可幾
你開始創作了嗎?
: 想請教對這方面較清楚的版友,我現在有幾個考慮:
: 1.報名X匠電腦的課學想學的軟體就好
: 2.去念大學進修部或推廣部,目前考慮去台中科大(但也要等到明年了..)
: 3.其他建議或推薦去哪進修學習(學校或補習班)
: 備註:進修學士班要念四年我覺得太久了,念完都33了,比較不考慮。也不打算考教甄
了
: 。
: 不知道哪個方案會對以後走設計的工作較順利,麻煩各位給我建議或勸告,非常感謝。
也許你可以在補習班習得軟體技術
也可以在平面設計方面弄得美美
但你若是要在台灣發展
這種匠才太多,且薪水非常低
說難聽點就是美工跟美編
就算之後掛個行銷,月薪有到40k
算上加班,你時薪可能還不到133
(我絕對不是說我在台xx星的朋友)
設計思維是無法在補習班訓練到的
而是要靠多年的設計教育以及自己平常有沒有去關心設計議題,無法偷吃步
我在設計這領域打滾這麼多年
身邊從事設計行業的沒有一個不哀號遍野
若你只是想說學個技術可以當做飯碗
勸你不要
設計不是外界想的這麼夢幻
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完全呈現
而是要依照業主的需求
進行雙向溝通
設計師並不是藝術家
業主百百種,在台灣大部分的人也不懂設計價值,也沒什麼美感
(事實上,大多數業者也不需要太美的設計)
若你不是走產品,建築,室內較為實質上能看見效益的設計領域,真的不要踏上這條路
現在就是太多人學會軟體就自稱設計師,拉低行情,破壞市場,設計品質良莠不齊
總之,現在這塊市場很混沌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是聶永真跟蕭青陽
或是蔣xx
去爬爬人力銀行,平面設計起薪超低,而且還很全能,請不要掉入火坑
真的想從事設計,勸你出國比較好…
在台灣還是算了
cp值太低
這是一個設計碩士的肺腑之言
在台灣,還不如從事設計教職或是考公職都贏過台灣的設計職場摧殘
當然有少數人可以在這領域打滾成功
但你覺得以你的熱忱與興趣是否可以支撐你,直到成為這少數人之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6.98.6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512041296.A.451.html
※ 編輯: eastgirl91 (59.126.98.68), 11/30/2017 20:52:3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