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製造誤解甚至妖魔化醫療介入,只會讓原本需要接受生理治療的孩子受到延誤。
也許,出現注意力缺失、過動或衝動情形的孩子們,未必都需要接受藥物治療,但評估是否需要藥物介入的,絕對不會是未受過相關訓練的偏執狂熱者。
醫師才是鑑別診斷孩子是否需要使用藥物介入的專業人員。
醫療發展也許有其侷限,疾病定義或許不甚周全,但不該以攻擊甚至丟泥巴作為對此現況的回應手段。
心理社會介入應該採取合作的態度,讓各個面向的介入都能發揮最大效益。
" 任何一個精神科專科醫師,都會強調藥物治療和心理社會介入的同步實施有多麼重要。但為了強調社會應該投入社會資源,就說某某疾病是“陰謀”,藥物治療都是“不必要”的,這是哪門子的邏輯和科學? "
" 從什麼時候開始,醫療生物端的被重視,就等同於忽略心理、社會的介入呢?
本來是三個和尚一起挑水喝,為什麼這個名為「醫療」的和尚能夠出很大的力、能夠做出很驚人的改變的時候,就會變成“這一切都是「醫療」的錯!害得「心理」和「社會」這兩個和尚一直在偷懶!”,做出這樣的結論呢? "
近期兒童精神醫學會特地因應立法委員對「注意力不全過動症」(ADHD)的質詢而發表了一篇聲明,但何以如此大費週章?其實有很大的部份,是因為某些持反精神醫學立場的團體,從不斷的抹黑精神醫學,到侵門踏戶甚至想要誤導立法委員,可能造成國家級的重大傷害,才導致精神醫學界不得不有所反應。
這類對精神醫學的抹黑,在台灣前前後後至少有二十年的歷史了。加上近幾年,由於心痛台灣對特殊兒童教育需求的資源不足及漠視,原本應該站在同一陣線,為爭取心理健康資源而共同奮鬥的有識之士,竟然在這些特定狂熱者的操弄下,莫名其妙的成了反醫學、反科學的幫凶。
拿個學校教育當比喻,今天我可以怪罪學校不認真教歷史,但可以因為學校比較重視數學,就認定數學老師是歷史老師的敵人?
任何一個精神科專科醫師,都會強調藥物治療和心理、社會介入的同步實施有多麼重要。但為了強調社會應該投入社會資源,就說某某疾病是“陰謀”,藥物治療都是“不必要”的,這是哪門子的邏輯和科學?
在這種攻擊社會制度,就要連帶找個稻草人一起來打的氛圍之下,精神醫學已經被抹黑到連其它科別的專業人士,都到了要投鼠忌器、諱莫如深的程度了。
兒青精神醫學的專家陳錦宏醫師就舉了個很鮮明的例子,一篇由兒科醫師兼媒體紅人黃瑽寧醫師所寫的文章《法國小孩沒有過動兒?》http://verywed.com/vwblog/veryWedHappyHome/article/218545 就是箇中代表。
這篇文章,依我的觀點,並沒有讓黃瑽寧醫師的專家地位有所減損,但卻因為他寫作的方式,勢必造成很大的誤導;也許黃醫師並沒有刻意想討好當前社會某些「政治正確」的狂熱者,但他很明顯的放大了錯誤的資訊,卻將符合科學的資料用輕描淡寫的方式帶過,再用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企圖兩方都不得罪,但我認為這實在不是享有媒體光環的專業人士所應該有的態度。
黃醫師這篇文章的一開始,就提到了一篇2012年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網站,所刊登的一篇標題為「為什麼法國小孩沒有過動兒?」(Why French Kids Don't Have ADHD)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why-french-kids-dont-have… 的文章。
接著黃醫師開始了超過1200字的論述,包括說明美國和法國有多麼的不同,法國如何的重視心理層面、不去用過動症的量表、而法國又如何的用另一套診斷系統(文中也暗示美國的DSM系統是藥廠所操控),所以才能讓法國“沒有”過動兒。
這…看到這裡,我幾乎都快被說服,也開始相信決大多數看過這篇文章的一般民眾會相信的事了:“黃醫師是專家,他都說法國比較重視心理所以就不會有過動兒”、“黃醫師是名人,他都揭穿美國的診斷是藥廠在操控了…”
是啊,但如果讀者耐心的看下去,就會發現在這篇文章過了一半之後,才會發現黃醫師繼續寫著:「…好啦,現在正反方都有了,究竟我自己是怎麼看待ADHD這個議題呢?…」,哇咧…香蕉你個芭樂!到這裡,才是「“我自己”怎麼看待」喔!那前面寫那一大缸在寫什麼?!
這個答案,只要點進「法國沒有過動兒」的2012年英文原文,其實就會發現黃醫師1200字的論述裡,有80%以上都採用那個作者 Marilyn Wedge的說法和觀點,只在這段論述的最後,用約200字的篇輻指出有專家說明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實際的研究法國的ADHD患者和美國的比例幾乎相同,也說明了法國因為文化上不愛用藥,結果造成了很多傷害。
這些反對「法國沒有過動兒」文章的論述,都是舉國際知名的科學研究、找兒童心理學專家的意見,其實就連《今日心理學》網站後來都登了一篇打臉文,找一位在法國待了十年,而且同時具有美國兒童精神科專科醫師資格的 Stephanie Sarkis 寫出一篇專訪文《法國兒童真的有ADHD》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french-kids-do-have-adhd-… ,文中列舉了法國研究的疾病盛行率,說明了不愛用藥的文化,讓很多法國病童因此有更高的入獄率、吸菸率和輟學率。
如果說在法國待十年的兒童精神科專科醫師的話不值得信賴,那麼原本寫那篇法國兒童沒有ADHD的作者又是何許人?一個專門提供過動症資訊的網站,就在2015年的文章《法國小孩沒ADHD?他們當然有!》http://adhdrollercoaster.org/…/do-french-kids-have-adhd-su…/ 直接起底 ,原來當初寫那篇文章的 Marilyn Wedge 拿的學位是「社會心理學」,根本沒有接觸兒童心理或精神醫學,更不可能有什麼對兒童的臨床實務,而且 Marilyn Wedge 的網站上自我吹噓說她發表過眾多學術論文,但上學術論文搜尋網站 PubMed 或 Google Scholar,卻完全找不到這位作者的任何論文!
這也是我為什麼看完黃瑽寧醫師的這篇文章會很想吐血的原因。
一位兒科專家,前半段拿超過80%的篇幅,去傳播一個跟網路神棍差不多地位的傢伙的論點,但只拿6分之1的字數輕輕帶過真正國際期刊的盛行率調查和其他專家的反駁,這樣會對讀者產生什麼樣的誤導,不是傳播專業知識的專家應該要特別小心的嗎?
如果我拿80%的文章,去收錄路邊收驚的乩童所講的話,然後拿不到20%的字數來講兒科期刊上的資料,最後結論是「也要人、也要神啦!看兒科醫師是一回事,小孩子哭帶去收驚也不能偏廢」,我才不相信兒科的專家們不想把我罵到死才怪!
至於最後黃醫師的「…我自己怎麼看待…」,雖然說的是很政治正確、兩方都不得罪,但是我還是必需強調一下,為什麼要把生物、心理、社會的面向,放在光譜的兩端呢?
從什麼時候開始,醫療生物端的被重視,就等同於忽略心理、社會的介入呢?
本來是三個和尚一起挑水喝,為什麼這個名為「醫療」的和尚能夠出很大的力、能夠做出很驚人的改變的時候,就會變成“這一切都是「醫療」的錯!害得「心理」和「社會」這兩個和尚一直在偷懶!”,做出這樣的結論呢?
我再講白一點,其實只要「心理」和「社會」能夠無限上綱,那幾乎什麼人類的缺陷都可以彌補了啊!拜託!連乙武洋匡都可以有50個婚外情的對象了,誰不知道只要這個世界在心理和社會層面上給予極高度的資源,就可以彌補掉任何殘障?
問題是,我們的世界現在就是做不到啊!
最後再借陳錦宏醫師整理的資料,這些都是國際第一流期刊的研究成果,ADHD藥物可以:
降低頭部創傷 34% ( JAMA Pediatrics,2015)
降低意外傷害 43% (Lancet Psychiatry ,2015)
降低自殺事件 18%(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14)
降低犯罪率 32-41% (N Engl J Med, 2012)
降低毒品使用 31-85% (Pediatrics, 2014)
這個世界是很殘酷沒錯,但沒有一個醫師希望世界長這樣。每一個爸媽都不想自己的寶貝被當成是異類,可是要知道…怪罪這個世界很容易、責罵這個社會很簡單,可您的寶貝終究還是要在這個世界活下去的,不是嗎?
精神科醫師只是花了很多功夫,做了很多科學研究,發現有方法可以讓父母的心肝寶貝,能夠擁有在這個世界好好活下去的能力,我們從來沒有要因此讓這個世界繼續殘酷、也沒要提供這個社會更多繼續壓搾孩子的正當性啊!
醫師的天職就是救死扶傷。我們就是不能用自己的道德價值判斷,去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權益。所有的醫師都希望這個社會能夠更寬容的對待小孩,但是…,至少法國告訴我們,只有社會的寬容,終究是不夠的,這點請用科學的眼光來面對現實。
「廢死前後犯罪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廢死前後犯罪率 在 蘇琮祺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廢死前後犯罪率 在 白經濟 TalkEc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廢死前後犯罪率 在 [討論]支持死刑的理由- 看板PublicIssue 的評價
- 關於廢死前後犯罪率 在 Re: [問卦] 真的覺得廢死後犯罪率會下降嗎 的評價
- 關於廢死前後犯罪率 在 廢死前後犯罪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廢死前後犯罪率 在 廢死前後犯罪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廢死前後犯罪率 在 真的能推出什麼結論,其實一樣也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廢死前後犯罪率 在 廢死國家犯罪率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廢死前後犯罪率 在 屏東縣國小教師法治專業知能與死刑存廢議題態度之研究 的評價
- 關於廢死前後犯罪率 在 [問卦] 歐洲廢死以後犯罪率真的有比較低嗎? -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廢死前後犯罪率 在 Re: [討論] 蔡為何任內幾乎不執行死刑- 看板HatePolitics 的評價
廢死前後犯罪率 在 白經濟 TalkEc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死刑到底有沒有嚇阻力?
重點閱讀:【死刑真的有嚇阻力嗎?】
http://talkecon.com/capital_punishment/
幼童命案後,廢死聯盟毫無意外的又被召喚出來坦下新的一波憤怒。煽動嗜血激情的報導與嗆聲廢死聯盟當然毫無建設性,但就像「現在有廢死聯盟+有人殺幼童→幼童命案是廢死聯盟的錯」這推論,如果以為「現在有死刑+有人殺幼童」真的能推出什麼結論,其實一樣也是混淆觀念的錯誤推斷。
一個論點是:「台灣在某些年間停止執行死刑,其間犯罪率亦穩定下降,因此死刑沒有嚇阻效用。」通常這個論點還會配上一個漂漂亮亮的折線圖,彷彿趨勢上的確有這一點情況。然而這有沒有可能是因為暴力犯罪的犯罪率降低了,需要執行的死刑也跟著下降?或者是暴力犯罪在當年的社會發展下逐年下降,跟死刑一點關係都沒有?這些都有可能,但在這例子裡,只要把資料年份前後各增加幾年,犯罪率與死刑執行數兩者間亦步亦趨的下降趨勢就此瓦解。這些在連結的文章裡都有討論。
這種將兩個看起來趨勢很接近的關係比此連結的推論,其實就是忘了「相關不等於因果」。現象 A 與現象 B 之間彼此看起來關係緊密,可能原因包括 A 造成 B、B 造成 A,或是另一個現象 C 同時造成 A 和 B,甚至有可能一切其實都只是湊巧。這張圖裡紅線是美國執行死刑的次數,看起來少執行一些死刑,黑線就會下降一些。那黑線是什麼呢?
答案:美國平均每人消費的全脂牛奶量。小編的猜測是這兩者之間應該是沒有什麼重要的直接因果關係。
死刑存廢涉及的價值判斷不會止於是否具有嚇阻功能;理念、道德、信仰......等等因素必然要決定我們的社會在這議題上的走向。但如果想要拿「死刑有 / 沒有嚇阻力」當作依據,那就是個該從實際結果去檢視的論點。那就如連結裡文章所說的:我們手邊的證據仍然不夠充分,暫時無法解答這個的議題。資料和方法的不足或許在未來都可以解決,但在現有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只依照想像出來的「有 / 沒有嚇阻力」來決定是否支持死刑。不論對死刑的立場為何,在尋找證據時,混淆相關性與因果關係只會削弱自己的論點,同時也排擠了更有建設性的討論。
圖片取自 http://tylervigen.com/spurious-correlations
廢死前後犯罪率 在 Re: [問卦] 真的覺得廢死後犯罪率會下降嗎 的推薦與評價
說真的啦死刑會不會讓犯罪率下降是還有待確認啦但我敢說廢死後會讓犯罪率上升是不爭的事實不信?看看芝加哥跟墨西哥在廢死後治安率高到多少再來嘴吧好 ... ... <看更多>
廢死前後犯罪率 在 廢死前後犯罪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廢死前後犯罪率. po文清單. 2022-04-25.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於「廢死前後犯罪率」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 ... <看更多>
廢死前後犯罪率 在 [討論]支持死刑的理由- 看板PublicIssue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