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局之戰』#兒童是對抗COVID-19 #戰局的關鍵 ⚠ 新北幼兒園群聚案『不是Alpha已經是確定了』‼
終局之戰這個說法很貼切,來源是我在Vaccine期刊看到的最新文章「#Children are the key to the #Endgame: A case for routine pediatric COVID vaccination」
文章中一再強調兒童與青少年女施打新冠疫苗的重要性❗ 尤其是小於12歲的孩童目前還沒有疫苗可以施打,成為防疫最大的漏洞⚡雖然兒童感染症狀較成人輕微,但後續卻變成重要傳染源‼
以下節錄重要的結論給大家看:
✒ 美國八月開始 #印度Delta變異株 開始肆虐,統計發現大於20% 是感染兒童,並且成為接續傳染家庭、社區的重要來源⚙
✒ 截至2021/7/29美國已有超過4.1百萬兒童得到新冠肺炎,17,000兒童住院,超過416人死亡,並且 #死亡率比每年季節流感還高😱
(2009-2010 H1N1這兩年358兒童死亡)
✒ 美國因感染新冠肺炎後續得到 #兒童多器官發炎症候群 (MIS-C)併發症的人已超過4100人,37個兒童因此死亡😭
✒ 百分之2.3得新冠肺炎的年輕人會罹患心肌炎,預後相比施打疫苗得到心肌炎的預後差很多💣
另外研究還提到 #兒童心靈創傷 的部分,確診後被迫與照顧者分開,尤其父母可能因施打疫苗沒有感染,小孩住院父母也不能幫忙照顧的問題😭
(想到女兒得病,我沒得病,她可能需要自己住院就令人崩潰💥乾脆也讓我得好了...)
也提到兒童後續康復後,可能在學校也會產生排擠問題...
--
所以美國CDC強烈建議:
🎯 老師及學校工作人員及早打滿2劑疫苗,12-17歲青少年/女也要施打疫苗
避免感染的保護力比較:
💉第一劑 BNT & AZ:Delta 33%、Alpha 50%
💉 兩劑 BNT:Delta 88%、Alpha 94%
💉 兩劑AZ:Delta 60%、Alpha 66%
🎯 在學校所有人員要戴口罩、勤洗手、教室保持通風🌬
🎯 有任何人員不舒服請留在家中,並及早找醫師診斷治療
--
另外希望針對於6個月大至12歲的嬰幼兒疫苗研究可以盡快完成,台灣也可以獲得充足的疫苗讓民眾施打🙏台灣加油啊~~
ps.其實對於幼稚園和學校又要關門是「ㄘㄨㄚˋ勒等」女兒好不容易開心上學、父母好不容易白天解脫的說😭
__
📝參考資料
📍 Children are the key to the Endgame: A case for routine pediatric COVID vaccination. Vaccine. 2021 Sep 7; 39(38): 5333–5336.
📍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Covid-19 Delta variant. Int. J. of Pharmacology and Clin. Research Vol-5(2) 2021 [83-85]
📍 Guidance for COVID-19 Prevention in K-12 Schools.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community/schools-childcare/k-12-guidance.html
幼兒園家庭與社區文章 在 小魚共游-職能治療師/游泳教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魚老師要和 #豆豆心理師 一起開課啦!這次不開游泳課 要來為 #今年準備入小班 的小朋友們 開一個入幼兒園的準備班-「幼兒園~預備備!」。
🤓為什麼想要開這個課程呢?
入幼兒園是孩子們從以家庭生活為主、有家人陪伴/照顧的環境,開始踏入社會、獨立面對複雜人際關係的第一個階段,是所有孩子與家長們都得接受的巨大挑戰。
在這個不容易的過程裡,我們希望以幼兒發展的職能、心理相關專業作為基礎,提供給孩子與家長們一些支持與陪伴。因此,設計了「入幼兒園準備班」,期待能以正向、漸進提升難度、具備彈性及個別化的方式,提供孩子與家長們體驗、適應入學的練習機會,為孩子們建立正向的上學、人際經驗,也為家長們準備好陪伴孩子上學的心態與引導技巧,共同處理將會面臨的親子分離議題,以及迎接各項不同的生活挑戰,期待能協助孩子與家長們調適、降低在這些改變歷程中的所會面對到的壓力。
過去我們在教學醫院工作時,曾共同帶領了數梯次為特殊發展的兒童所設計的「入幼稚園準備班」,家長們在課程結束後,給予我們許多正向的回饋,認為孩子在入幼兒園後,因為這些提前的準備與學習經驗,穩定了許多「上學習慣」,對於團體生活也建立起一些概念,確實能比較「無痛」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也讓家長預備好陪伴、引導孩子上學的態度與方法,令人安心許多。
因此,我們期待將這樣的「安心服務」帶入社區裡,提供給一般發展的孩子與家長們,希望陪伴與支持著孩子們能安心、快樂的上學去!
有興趣的爸爸媽媽們,快來下面留言“敲碗+1”讓我們知道!
粉專接下來也會不定期貼出課程或相關文章。記得持續追蹤粉專喔!
------------------------------------------------------------------------------------
[更新]預告釋出報名連結時間!!!
4/24中午12點 準時公布報名連結 爸爸媽媽要加快腳步報名搶名額囉~ :)
[5/1最新更新](應廣大觀眾XD要求 我們課程提前至6月開課喔!!)
ps.搶名額小撇步~請預先保留⭐六、七月份週五早上⭐的時段喔!☺️
*照片為課程示意圖,非課程中的照片。
#幼兒園預備備
#入幼兒園準備班
#最喜歡和心理師一起合作❤️
幼兒園家庭與社區文章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1/10 星期二 絕對音樂】
「生命裡某些當時充滿怨懟的曲折,在後來好像都成了一種能量和養分,
這些人、那些事在經過時間的篩濾之後,幾乎都只剩下笑與淚與感動和溫暖。」
SO~~每一天,空出幾分鐘時間提醒自己:
生命中有哪些人事物,值得你跟他說聲『謝謝』。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孝順也需要智慧》
「孝」是很難做的一個字,母親去世以後,老家便只剩下年近70歲的父親。我不忍他孤零零地留在鄉下,便把他接到台北跟我們一起生活。
老公是個極敦厚的人,對老人自然孝順,剛上幼兒園的兒子受我們的影響,對外公也非常恭敬。
由於工作比較清閒,那段時間,我總是提前下班,盡量多陪老人說話。本以為,這樣舒坦的日子會讓父親滿意,然而,幾天新鮮勁兒過後,老人家就嚷嚷著要回老家了。
我想,一定是我上班的時候老人獨自在家太寂寞吧!那麼,除了給他一個舒適的家,還得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幫他和鄰居生活到一起才行。
於是,我在社區裡找了幾個外地的老長輩,請他們和父親一起喝茶,介紹他們認識,並私下拜託他們陪父親玩玩牌、說說話。很快,父親便有了幾個老年玩伴。
然而,父親仍然不大開心。有人告訴我,或許是老人家喪偶以後,想找個老伴但又不好意思開口吧?我覺得此話有理,便做了幾番試探,卻發現他並沒有這個想法。
我記憶中的父親率性隨和,要強,還稍帶點大男子主義,可如今到我家,卻終日沈默著,習慣於看我們的臉色。跟我們說話,他竟跟小媳婦似的,怯聲怯氣的,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在這個家裡受盡了虐待。
不管我們付出了多少孝心,還是沒能讓老人家快樂起來。父親臉上終日掛著憂傷,身子越來越瘦弱,經常唉聲嘆氣地說:人老了,真的不中用了!
唉,這個老父親,什麼時候變得這麼難伺候了呀!我第一次感覺,“孝”是多麼難做的一個字。
孝順也需要智慧
不久,父親提出要回南部哥哥家,並住上一段日子。我不甚贊成,父親在我家都會唉聲嘆氣不能習慣,萬一回到南部後,恐怕更難適應那裡的生活吧!
然而,父親執意要去。於是,我只好對嫂子千叮萬囑,希望她對老人能多一點包容。沒想到,哥嫂並沒如我希望的那樣善待父親。
聽一個親戚說,父親去哥哥那裡沒多久,就去工地幫哥哥守材料去了。其時正是冬天,北風刮得呼呼響,工棚的條件差,一到晚上,被窩裡一絲熱氣也沒有。父親還得半夜裡爬起來執勤,也太辛苦了。
不僅如此,聽說老人家每天還要騎著自行車跑十幾裡的路去菜市場給工地的食堂買菜,下雨天氣,天冷地滑的,萬一不小心摔一跤,那可怎麼辦?
我一聽說這事就沉不住氣了,立即打電話質問哥哥,並請他讓父親馬上來台北。
哥哥卻說,是父親執意要去工地幫忙的,他在那裡幹得開心,不肯來台北。我不大相信,便直接打電話給父親。
可父親的耳朵有點背,我說東他說西,交流起來非常困難。於是,我連夜坐火車趕回了南部,想親自把老人家接回來。
見到父親的時候,是在第二天上午。在工地上,我見到了買菜回來的父親。
初春的天氣,雖然不熱,可他卻忙得汗流浹背,但精神卻很好。沒想到,在這裡忙活了個把月,他的面色反而變得紅潤,身體比過去更硬朗了。
見我到來,父親非常高興。他一邊招呼我去簡易的工棚坐,一邊指揮別人搬走買回來的菜。
哥哥笨手笨腳去幫忙,父親將他推到一邊。猛然間,我驚奇地發現,從前那個開朗樂觀有點大男子主義的父親又回來了。我很不解,難道父親真是勞累命,一輩子要忙忙碌碌才會高興嗎?
哥哥狡黠地說:你也看到了,爸爸比在你那邊過得更開心吧!那麼,還怪我剝削老人的勞動嗎?
其實,孝順也是需要智慧的。只有給老人最好的尊嚴,讓他覺得自己的存在尚有價值,才是真正的孝順。
在母親去世之前,老人家一直覺得自己是家庭的支柱。可母親走後,他到你家處處受到照顧,便開始認為自己是個負擔是個累贅,進而產生內疚心理,隨之而生的便是畏懼……
經哥哥這麼一說,我想,從今以後,我便知道該怎麼去孝順老人家了。
老人家就是用來麻煩的
父親再次北上看我們的時候,又過了一年。這回,我可不能讓他光享清福了。
院子裡雜草長出來的時候,我會遞給老人家一把鋤頭,說:老爸,我正忙著,麻煩您幫我鋤一下草好嗎?
我教會了父親使用煤氣灶,出去上班時,不再匆忙地趕回來,而是交代老人家說:老爸,我今天會晚點下班,麻煩您幫我先做好飯,寶寶特別喜歡您燒的魚……
老公則更會“麻煩”父親,他說:爸爸,現在市場上買來的飼料雞太難吃了,能不能麻煩您把買回來的那幾隻再養上十天八天的?
於是,父親立即找來工具和材料,做了個漂亮的雞籠,白天提上雞到樓頂去放養,晚上再收回來。
在老公的要求下,父親還找來大大小小十幾個花盆,全部種上青蔥大蒜等能拿進廚房的東西。
每天看著我們美滋滋地吃著他親手種的菜、做的飯,父親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成就感。
在們的帶動下,兒子也不怕“麻煩”外公了。他再不肯坐校車上下學,每天堅持要外公接送。
父親在單車後面加了個小座椅,風雨無阻地接送兒子。從幼兒園到家裡,一路上,每天都能聽到一老一小兩個人嘰嘰咕咕,說說笑笑。
父親在我家終日忙碌著,臉上的笑容卻越來越多,說話也變得響亮了,再不提要回鄉下老家的事。
年前哥哥請他回南部,他環顧我家四周,滿眼的不捨,並說:我回南部住一陣子,你們能行嗎?
我和老公忙說:不行不行,爸~~我們這麼需要您,您老早去早回啊!
(文章來源:網路文章分享)
***************************
幼兒園家庭與社區文章 在 【嘉義市提供優質幼教環境】#準公共幼兒園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新興平價教保服務機構#公私同心協力改善教保環境#家長省錢大補帖為讓年輕 家庭 能兼顧工作職場及托育子女的需求,嘉義市致力於推動各項育兒政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