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把女主角送進精神病院?】←其實我沒有你想的那個意思
不管自自冉冉
還是自自由由
表面上,我們看到了各式各樣的解釋、說明
但其實你可以看得更多
只要你肯再往後站一點
就像馬奎斯的小說〈我只是來借個電話〉
是誰把女主角送進精神病院?
如果你仔細看
你會發現其實是女主角她自己啊啊啊
不用急著去追查真相
在真相之前的人物性格
其實更為重要
有時候,我把它當作一種寫作、劇本練習
但更多時候,我把它當作一種判別指標
日後當我不知道何者為真時
最好的選擇的是「人」
=========================
馬奎斯「我只是來借個電話」(摘自《小說課6》)
如果真有那麼一句話,是小說創作的唯一準則,我會把票投給「性格決定命運」。
2008年網路流傳「最離奇、最不可思議」的事件排行榜中,有一則是這樣的:
非洲辛巴威(Zimbabwe)有位司機,載著二十名病患到布拉瓦約的精神病院,但他中途停車,到一家非法酒吧喝酒,喝著、喝著,精神病患趁機全逃了。
怕被炒魷魚的司機異想天開,把車子開到附近的公共汽車站,以免費為名,招來二十名乘客,然後把他們統統載到精神病院。為了圓謊,他還刻意告訴病院的工作人員,因為疾病的緣故,這些「病人」腦子裡充滿了幻想,容易情緒激動地胡言亂語,所以千萬不要相信他們的話。
就這樣,二十名正常人被當成精神病患,直到三天後,這個荒謬至極的謊言才被戳破。
魔幻寫實大師賈西亞‧馬奎斯曾寫過一篇類似的小說〈我只是來借個電話〉,只是切入的角度變了,從司機變成被他騙來的正常人。故事梗概如下:
主人翁瑪麗亞回家的路上,車子拋錨。
急著找電話向丈夫報訊的瑪麗亞,求助於一輛正好經過的破巴士。
就這樣,瑪麗亞上了巴士,車上坐滿不同年齡、形貌各異的女人,唯一的共通點是她們都很安靜,一個個都裹著毛毯睡著了。
瑪麗亞無視於這個詭異的景象,她一心想找支電話,於是搭上巴士,開往奇異的旅程。
巴士在雨夜的公路,開著、開著,疲憊的瑪麗亞睡著了。
等她醒來,瑪麗亞已經置身於一群精神病患之中。
「我跟她們不一樣,我只是來借個電話。」瑪麗亞不斷向所有人解釋,但包括醫生、院長、舍監在內,沒人相信她的話。
初看小說,大部分的人都會被這個荒謬又悲傷的故事驚嚇。荒謬容易理解,至於悲傷,請容我引一小段,瑪麗亞在精神病院裡的生活。
有一天晚上,瑪麗亞實在悲不自勝,就用鄰床女人聽得見的聲音問:
「我們在什麼地方?」
鄰床病人用莊嚴清晰的口吻回答道:
「在地獄裡。」
然而第二次、第三次看這篇小說時,我不知不覺轉換了觀點,從主人翁瑪麗亞跳到她的丈夫身上。
丈夫是唯一能救瑪麗亞的人,但他為什麼沒有伸出援手?
答案是當事情發生的時候,已經悄悄發生一段時間了。
小說對丈夫有詳細的心理描寫,但讀者的目光全被戲劇張力十足的瘋人院劇場拉走了。
丈夫名叫撒坦諾,他是瑪麗亞的第三個男人,某次瘋狂作愛之後,瑪麗亞突然消失了。當撒坦諾費盡千辛萬苦找到瑪麗亞時,她給出的理由是「愛有短暫的愛和長遠的愛,而我們是短暫的愛」。
很傷人的答案,撒坦諾認輸離開了,沒想到一年後,瑪麗亞突然回來了,而且是穿著新娘禮服回來。
原來瑪麗亞被第四個男人拋棄了──天主教堂,結婚典禮,未婚夫卻沒有出現。
這次換瑪麗亞認輸,她回來依靠撒坦諾。撒坦諾問她:「這回能維持多久?」瑪麗亞給了一個很漂亮的模糊答案:「愛能持續多久,就永恆多久。」
就這樣,瑪麗亞和撒坦諾的愛維持了兩年,直到瑪麗亞突然「再次」消失。
如果你是撒坦諾,這次你會怎麼想?
撒坦諾內心的創傷跳出來告訴他,又來了,這個女人又來了,她口中永恆的盡頭終於到來了。但有一天,她會再回來,在第五個男人身上受挫之後。
然而這次的受害者是瑪麗亞,但不知情的撒坦諾,卻堅信自己才是受害者。
幾個月之後,受不了的瑪麗亞屈服於精神病院的潛規則,以性交易為代價,請女舍監幫忙傳訊息給丈夫。
然而當丈夫出現時,他對瑪麗亞說的是「現在一切都過去了」,但緊接著下一句是「我每個星期六都會來」。
是的,丈夫選擇相信看起來很正常的病院,而不相信被搞急、搞亂的瑪麗亞。
瑪麗亞難以置信,像個真正的瘋女人尖叫起來:「我只是來打電話的。」。
之後,丈夫又來了精神病院五次,但瑪麗亞都拒絕見面,連信也不收,直到丈夫永遠離開。
如果必須幫瑪麗亞的悲劇找出一個源頭,我很想指向丈夫,至少是司機、醫生、院長、女舍監,或者是整個國家體制、社會教育,但最後的最後,我終究只能說這是一則關於性格決定命運的故事。
──完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934569
布拉辛巴 在 Page。伴隨著美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市集的第二天看到兩隻鬆獅犬,一整個真是太可愛了!!!馬上打敗拉布拉多變成我心中的理想狗狗,我以後也要養一隻取名叫做「辛巴」!!!圖片內這隻名為「小丸子」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