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中立性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廢除Net Neutrality(網路中立性)的管制後,矽谷一片哭天搶地,「混蛋川普的罪狀又加一條」,很多人都預測,科技創新會受到抑制、大公司控制言論、消費者將面臨高昂上網費用等,好像是「世界末日」一樣。但是,老話一句,Relax,事情不是這樣的。
網路中立性的意思是,網路服務提供業者(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ISP)保障所有內容業者,像YouTube、Netflix這些串流業者,或是其它新興軟體、app業者,都有同樣直達消費者的權益,沒有任何歧視。也就是讓消費者想看任何網路的內容,都不用擔心ISP會擋。這樣的大義凜然,誰能說不? 但就像所有「又要馬兒,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政策,網路中立性,也有始所未料的後果。
YouTube、Netflix這些吃頻寬很兇的服務,當然力挺網路中立性。但換個角度想,因為不能歧視內容業者,ISP能夠提供的差別服務不多,也就是說只上網、收電子郵件的老奶奶,和拚命看串流A片的年輕人,寬頻上網交的錢差不多。你可以說是老奶奶在補貼年輕人看A片了。這裡的重點在於,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ISP包容串流大戶,那就是要ISP從別的地方挖錢出來,如果沒有夠多的老奶奶來補貼,那只好砍設備投資了。而網路科技日新月益,ISP得不斷投資,才能跟上下一代的服務。「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網路中立性隱含的就是限制ISP的獲利,也就是限制ISP的更上一層樓。這樣的例子,不是沒有。
歐洲寬頻相對比較落後的國家,像是英國,多半有所謂的open access,「開放使用」。開放使用什麼呢? 最後一哩的到戶服務,像是英國電信BT的到戶網路,得無歧視性的提供給任何合法的私營ISP,這些ISP很多、很雜,但用戶可以隨時更換。這也是另外一種程度的網路中立性,但對英國電信而言,他們有什麼誘因快速的更新網路設備? 政府規定錢就只能拿這麼多,不但沒有服務客戶的理由,更不知道要服務什麼客戶,是ISP,還是終端家戶用戶? 反觀那些寬頻速度快的國家,絕大多數都是ISP從頭到尾通吃的,他們都是有利可圖,才會一再地提升頻寬速度。
回頭看最近的爭議。聯邦通訊委員會廢除網路中立性規定,其實只是更大層面下鬆綁的一環而已。歐巴馬政府想用政府干預的方式,確保網路中立性,並幫助科技快速升級。而川普政權,則是認為政府全面退出監管,市場的競爭,反而真正能保障網路中立性和科技提升的兩全齊美。這是對新興科技產業認知的歧異,也是對政府角色認知的不同。要了解誰對誰錯,要先知道什麼時候政府介入監管產業是合理的。
經濟學家大致同意在四種情況下,政府介入產業經營可能提升效率,是增進公益的。一是公共財,如國防,政府不做,就沒人會做。二是資訊不對稱,如計程車業,政府不介入,沒人敢搭車。三是有「外部性」或是「網路效益」,如傳統水電等公共事業,因為建設的不易,有天生的壟斷性,政府得直接把手伸進去管。四是市場失靈,如人為壟斷。除了這四種情況外,市場看不見的手,都會做的比政府看得見的手,來得好。
政府監管「網路中立性」的立論,是因為網路服務有外部性,或者說有天然壟斷、寡佔的現象,所以政府要介入。如果家家戶戶上網的選擇都只有一個,那這個ISP的權力會很大,Netflix能不能進到你家的電視,不是取決於你有沒有錢付月費,而是ISP高不高興,那政府當然要管。這也是Netflix和擁有YouTube的Google,之所以是遊說「網路中立性」最大力的業者,不拿政府壓著ISP,他們生意就別做了。
這是歐巴馬政府的看法,但「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問題就快出來了。ISP一個個都在觀望到底政府要管到什麼程度,因為「網路中立性」所依據的法規,居然是一百年前的電話服務規定,拿這些過時的規定拿來管現代的網路,業者很怕,所以投資的腳步放慢了。
更大的問題是,ISP真的是天然壟斷嗎? 如果民眾寬頻上網只能用僅此一家的cable,那當然得像水電一樣的管。但科技日新月異,年輕人上網的方式多著很,固網電話的DSL,手機上網的tethering,都是cable的競爭者。而且現在很多家戶,cable的選擇也不是只有一家。如果市場充滿了競爭,誰怕ISP擋服務? A公司因為你一直看A片而放慢你速度,讓你看毛片,你就選B公司,付多一點錢,看個過癮,有什麼問題嗎? C公司和Netflix幹起來,不讓放Netflix,你就打電話威脅要換到D公司,C公司還敢拿蹻嗎? 正因為市場已經發生這樣的改變,ISP的競爭,越來越激烈,Netflix很巧妙的也不再支持「網路中立化」了。
對消費者而言,我們要ISP競爭,但也要ISP多元化競爭,不是只拚價錢。這世上多的是寧可花錢買好服務的客人,為什麼政府要剝奪他們的選擇呢?
到頭來,因為時代的變化,之前列在政府監管的四種情況,也逐漸發生改變。像是乘客、司機資訊不對稱的計程車業,原本得政府監管才行,現在有科技,Uber、Lyft可以都不用政府插手。又如水電等公共事業。等到太陽能和電池普及了,沒有什麼網路效益的問題,電力哪裡需要政府監管、經營? 而論到市場失靈,有時候,政府都是太快下結論,急著插手。現在誰還記得微軟「壟斷」電腦作業系統的事? 政府管得再勤、再精,都沒有科技的發展和蘋果的競爭來得有效。因此,把「網路中立化」的廢除,當成科技發展的末日,那實在是太小看市場的力量,太小看科技創新的速度了。
市場失靈外部性例子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下雨天/颱風天叫外送是罔顧人命嗎?
這個月經型爭辯真的是足證很多人邏輯很差啊。
15年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這個問題,同時簡單示範什麼叫「科學驗證」。
舊文重貼供讀者參考:
《評「颱風天外賣有益? 經濟神棍別再侮辱經濟學」》2015/08/17
先說結論:「自己經濟學程度差要先檢討,市場失靈拿在嘴上扯,只代表經濟學沒學通!」
有篇文章在FB上頗為流傳「弋論:颱風天外賣有益? 經濟神棍別再侮辱經濟學-藍弋丰 產業媒體總監」
我直接點出該篇文章作者錯在哪裡。
1. 經濟學不存在「市場失靈」這種錯誤觀念。
為什麼不存在?因為經濟邏輯上不可能存在。
多少文章早以證實從Pigou以降,動不動就主張「市場失靈」然後要求「政府介入」的觀點是錯誤且充滿神話的。
是的,該文作者在前半段說得沒錯,懂經濟學的人不可能支持「無政府主義」,因為根據Coase定律,市場交易才是最有效率的資源安排,而市場交易的前提必須付出相當程度的「交易費用」 — 諸如產權定義、法律保障、法律執行…等等費用。
這些東西邏輯上必須有個組織能壟斷行之,費用反而比較低。試想:有兩家法院,判決結果不一樣,請問要依誰?
但是在已經產權確立的情形下,市場失靈本身是不可能存在的現象。
那些學術膚淺的經濟學家所謂的市場失靈,往往只是:
1. 他們淺薄的理論本身有邏輯缺陷;
2. 他們禁不起考驗的理論有背於事實或漠視事實的假設;
3. 他們根本不懂真實世界的侷限條件是什麼。
也就是說,所有主張「市場失靈」的經濟學言論,其實都是自己的「理論失靈」。
該文作者最大的錯誤也就在此!
該作者宣稱:
「員工與雇主間並非完全自由市場,員工並不能每件任務跟雇主單獨談判,若不高興颱風天被佔便宜,只能憤而辭職,而這樣將造成員工失業、雇主無人可用、消費者得不到服務的三輸局面,當然GDP也會減少,更別說颱風天外賣員出意外,又要動用救護及醫療體系資源以及勞保職災理賠所產生的外部成本。那麼這時該怎麼辦?就是政府介入,禁止雇主無視風險成本亂凹員工的反市場行為,如此市場才能恢復秩序。」
上述言論就是經濟學理論應用失敗的例子。
員工與雇主之間並非完全自由市場?怎麼可能?!你幾時見過雇主拿槍逼迫來應聘的人一定要受僱?反之,有沒有應聘的人拿槍逼迫雇主一定要聘僱?(後者發生機率反而比前者高)
僱傭契約是個complex combination contract,裡面明言或不明言各種僱傭關係的權利義務,試問是否每個要應徵外送員的人,難道事前不知道這份工作可能需要在颱風天執行外送?!我不相信應徵這些工作的人事前不知悉。
戈先生誤以為包裹式的契約因為內容難以微調就叫做「非自由市場」,顯然根本不懂自由市場的定義。
自由市場是指:任何個人可以自由意志地選擇要或不要接受任何一種安排,當然這安排的內容可以是包裹複合式的,例如真實世界常見的綑綁銷售行為均是。因此,你不可能因為賓士車原廠不能搭載某種功能,你就說賓士「凹」你。笑死人!
回到原題,應聘外送員當然可以在面試時大喇喇明白了當告知雇主「老子颱風天不外送的!」。我相信有這種人,但錄取機率應該很低。
講更白一點:外送工作中,這種天候不佳要執行外送的風險,早在聘僱之前就已經不言而喻地存在雇主與員工之間。你來應徵外送,雇主自然推定只要有開店營業,你沒請假就得送。
根據經濟學定律,這也表示外送員的薪水「老早就已經包含了這個風險貼水」!很重要再講一次,外送員的薪水「老早就已經包含了這個風險貼水」!
因此風險貼水根本不是外送員以為的「颱風天多3元」,而是早就含在他的本薪裡面。
經濟學上如何驗證?我們可以從三點看:
1. 外送員工作因為隱含風險成本,所以工作職缺招募會獨立於其他工作之外。
2. 外送員起薪應該會比一般無技能人員高。
3. 風險性越高的職業風險貼水越高。
從一般便當店聘僱廣告來看,上述二點均符合。
另外我們可以觀察風險性高職業,例如我所知的火力發電廠煙囪油漆工,每月收入高達30萬!為什麼?因為技術雖難,風險更高!遠高過一般油漆工作。從上可知我的經濟理論才是具備科學解釋性。(什麼叫科學性的經濟學,請自己看我的網站其他文章)
至於那位「理論失靈」的戈先生,不先檢討自己經濟學站不站得住腳,一昧要求政府介入。經濟學界最悲哀也最不缺的就是這種不知真實世界的鴕鳥。真照他的想法去推,那世界上所有具備危險性的工作都該禁止了,大家都躲在家裡不出門算了。
http://www.yuanyu.idv.tw/?p=1558
市場失靈外部性例子 在 B4L6外部效果—外部成本、外部效益X 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但是,假如今天 市場失靈 ,那政府的干預在此時就變得很有必要! 舉例而言,像是影片中提到的臭豆腐市場,它使老王家剛曬好的衣服變臭,或者花卉市場, ... ... <看更多>
市場失靈外部性例子 在 B4L5外部效果複習- By 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但是,假如今天 市場失靈 ,那政府的干預在此時就變得很有必要! 舉例而言,像是影片中提到的臭豆腐市場,它使老王家剛曬好的衣服變臭,或者花卉市場, ... ... <看更多>
市場失靈外部性例子 在 第二讲市场的失灵 的推薦與評價
状况,叫做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2.2 外部性. 有时候,生产、消费某种特定的物品并非只影响买卖双方,而会影响到第三方甚至整. 个社会的效用。例如:.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