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若是悠長的嗩吶,又像是小喇叭的聲音。總是突如其來,一陣劃破天際的號角響起。像終於突破某種困境似的奮力拉扯,迸出一聲,撐著,但耐力不足,過不了三秒,就來個急遽的降調,總算平穩的在空氣中匍匐前進。
不記得從多久以前開始,在上班的事務所,我偶爾就會聽到窗外傳來這樣的聲音。到底是什麼呢?我很好奇。起初,以為是夏季祭典的神樂,但夏天都過完了,還是會聽到。打開窗,向外探頭尋看,卻仍是一片未有任何異樣的如常風景。
已經有好一陣子,都沒有再聽到這道聲音。前幾天,我在回家的路上,竟然又聽到了。這次不是在事務所,而是在我家附近。本來已經到家門樓下了,又刻意繞到後巷找尋。就在轉彎的剎那,終於,我看見了。
這一晚,我終於明白了那道聲音究竟從何而來。
那聲音,原來出自於一台拉麵車。
過去在新宿曾見過拉麵推車,接近於台灣夜市裡的人力攤販車,但眼前的這台拉麵車,是用小發財貨車改裝而成的。車身上寫著「屋台拉麵:可立食亦可外帶」,車尾掛著兩個紅燈籠,點亮住宅區的暗巷,竟顯得夢幻。若是要「立食」站著吃的話,車尾架起了一個小平台,窩在車廂廚房料理的老闆,就會將拉麵端到平台上給你。拉麵車不只賣拉麵,啤酒等飲料與下酒菜也一併提供。
這樣沿街叫賣的小發財攤販車,日文稱作「移動販賣車」,是要有執照才能營業的。近年來,移動販賣車若在東京出現時,多半是在飲食祭典的場合。幾台車聚集著,定點販賣,少了點沿街移動叫賣的生活感。
過去我住在埼玉縣郊區時,偶爾在車站前也會有這樣的販賣車,賣的多是現烤串燒或烤地瓜。搬到東京都心以後就很少見。因為隨處都有飲食店,自然沒有販賣車能存活的空間。真沒想到這一晚,竟能在中央區的住宅小巷弄間,遇見如此下町氣氛的風景。
把這件事情在LINE上跟台北的家人分享,沒想到姊姊們忽然跌進童年的回憶。說小時候住在眷村時,這樣的移動攤販可說是稀鬆平常的事呢。只不過老闆開的不是小發財車,而是人力三輪車改造的販賣車。不只賣麵,也有賣地瓜的,還有賣滷味跟醬菜的車,種類繁多。
姊姊們的童年,是完整的在眷村度過的。至於我,算是末代眷村的孩子,還不到小學吧,眷村就面臨了改建。但姊姊們的一席話,卻也勾起了我淡薄的回憶。我想起小時候,在眷村矮房子的巷弄間,確實會聽到叫賣現做爆米花(白色大粒的古早「蹦米乓」)的推車;聽到山東老兵用軍人嘶喊的力道,叫賣熱呼呼的包子饅頭;當然一聽見傳來「把噗」聲,就代表我們小孩子最愛的冰淇淋推車來了。眷村的小孩常愛惡作劇,明明沒零用錢買,聽到推車來了,就會向屋外大喊「把噗把噗」,這家小孩喊一聲,那家小孩也喊一聲,但始終不見人影,把賣冰淇淋的老伯搞得團團轉。
下個月大姊要來東京玩,告訴我,如果在我家遇見了那台拉麵車,一定要去吃上一碗。我本來想說,其實附近有更好吃的拉麵店啊,但想了想,話沒有說出口。
已經在台北市街頭消失的,卻仍能在繁華的東京重逢。姊姊真正想吃的,不只是那碗移動販賣車的拉麵而已吧,其實是想回味一股童年的滋味。
#移動販賣車
本文收錄於張維中散文《東京直送》
/
去不了東京,就送過來給你!
拆開華麗的包裝紙,發現東京頑固又可愛的真實
#東京直送
#防疫閱讀書單
【紙本書】
博客來 https://bit.ly/2SZudkZ
【電子書】
讀墨 https://bit.ly/2XGaSqx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檢討原住民族長照2.0政策》 ~高金素梅2021.05.13 今天,我提出四點檢討方向,請原民會及衛福部一個月內提供檢討方案及推動規劃: 一、原住民族長照政策,應規劃出因地制宜的需求:分為部落地區及都會地區。 二、部落及都會的文化健康站應分流辦理:部落文化健康站由鄉區公所當窗口;都會文化健康...
「巷弄長照站困境」的推薦目錄:
巷弄長照站困境 在 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檢討原住民族長照2.0政策》
~高金素梅2021.05.13
今天,我提出四點檢討方向,請原民會及衛福部一個月內提供檢討方案及推動規劃:
一、原住民族長照政策,應規劃出因地制宜的需求:分為部落地區及都會地區。
二、部落及都會的文化健康站應分流辦理:部落文化健康站由鄉區公所當窗口;都會文化健康站則由縣市政府加強推動。
三、都會區的文化健康站:不應以巷弄站的評鑑指標為依據,而是必須落實文化延續及文化照顧的精神。
四、整合衛福部的「A級據點」及原民會的「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以保障部落失能者權益,並實質解決原鄉地區無長照機構照顧之困境。
[祖靈之邦 為人民服務]
https://www.facebook.com/giwashome
巷弄長照站困境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政策諮詢報導
衛福部於2017年起全力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如今政策執行已屆滿四年,為了回顧攸關國民健康的重大計畫,本智庫於八月二十五日召開政策諮詢會議,會中邀請台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馮燕、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吳靜如、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鄭雅惠、台中市前副市長林依瑩,就不同面向提供各自的見解與分析。
開場與會者就以自身使用長照服務的經驗,指出目前長照申請流程相當複雜,不易於民眾申請使用;根據被照顧者不同的情況,可服務的機構分為A級單位(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B級單位(複合型服務中心)、C級單位(巷弄長照站);除了三級單位之外,在長照系統中還有個管師、照服員、復健師等不同的角色負責不同的長照服務。這樣的分級結構,對一般家庭來說相當複雜;因此,當有長照需求時,每一個家庭都需要耗費相當大的心力,去洽詢長照資源,並等候評估入戶,大多數的家庭都無法負擔這樣的成本。
談及整體長照執行情況,中央補助長照經費雖逐年增加,然而實際執行情況不甚理想。舉例來說,106年與107年執行率僅達五成左右,其中智慧健康發展計畫只有不到三成,108年為了拉高執行率,放寬補助條件致使執行率提高達92%,但缺乏稽核管控的政策補助,造成不少專家學者對於品質的疑慮。另一方面,中央為了補足長照經費缺口,設立長照服務發展基金,並訂立額度目標,預計逐年成長至115年可編達736.48億。許多專家學者批評,今年僅預算400億的計畫,目標五年後要成長將近一倍的預算,迄今卻沒有穩定的財源,很難想像未來的長照計畫要如何實現。
根據研究統計,實際上在台灣照顧服務提供者,多數優先考量為家屬(61.2%)42萬人,再來是外籍移工(28.5%)20萬人、機構照顧(4.9%)3.4萬人、居家照顧服務(5.4%)。回到照顧現場,當家庭有照顧需求時,大多數人第一首選是從移工找起。此外,家庭照護類移工一方面不受勞基法管轄,同時也被長照政策體系排除在外,延伸出不少照護問題。
整體而言,台灣老年人口已達14.9%已屬於高齡化社會,每年家庭看護需求量都處於直線上升的狀態。若目前長照政策思維,都維持在將「長照服務視為商品」的話,恐怕只會創造出更廉價的服務品質,造成更惡劣的勞動條件。
長照2.0為實現在地老化,發展了龐大的照顧體系,但執行情形卻遭一線工作者批評不符實際需求,為了解長照政策執行情況,本智庫於九月八日召開政策諮詢會議,會中邀請婦女新知秘書長周于萱、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副主任謝雅涵、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副主任張筱嬋,各自針對長照政策不同執行面做分析。
開場與會者先剖析目前照顧服務的家庭困境,根據研究統計,台灣1153萬就業人口中,粗估有231萬人受照顧責任影響,因「照顧」離職約有13.3萬人。這些人所要面對的不僅是家庭的照顧需求,還有離開職場所需承擔的後果;因此長照計畫的核心應以「照顧不離職」為目的,減緩這些人的照顧負擔。但事實上,目前政策限制僅能提供22小時居家服務,這對有需求的家庭來說遠遠不足。
另有與會者指出,目前所謂A級單位(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發展未能符合初期的社區整合服務理念。有民眾不斷反映A級單位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甚至有許多A級單位的個案管理人員,連目前長照計畫能為個案提供什麼樣的服務都不甚清楚。此外,目前支付制度為單項服務支付,當家庭需要洗澡服務,就申請洗澡服務;需要交通接送服務,就申請交通接送服務;服務提供相當片段且缺乏完整性,不力於支持照顧者長期照顧需求與生活安排喘息,建議考量開發包裹式照顧服務,以因應照顧者需求與區域資源不足的問題。
最後提及長照服務員的問題,為了快速擴張人員帳面數字,目前在長照2.0的政策規劃底下,訓練時數僅需90小時,進入門檻相對低。即使如此,大多數人接受完訓練後,也未必都會投入長照產業服務,原因在於相同的工作內容,在醫院從事看護工作,或是自行出來接案當居家服務員,其薪資水準都優於待在政府的長照體系裏面。因此與會者建議政府考量政策時,不應僅考慮如何解決家庭長照服務的需求,也應更全面的思考這些家庭照顧者的培訓問題,以及後續就業支持問題。
台灣長照目前的問題,並不僅止於供給面不足而已,而是有更多的問題在於長照供給者缺乏支持體系。以目前台灣家庭照顧者的樣貌統計,平均照顧時間高達9.9年,每天照顧時間更是高達13.6小時。這些人不僅面臨家庭照顧壓力,同時還要面臨受到照顧責任影響,因而減少工時的壓力,此情況在台灣1153萬就業人口當中,粗估就佔231萬人。若政府沒有提供健全的政策環境,並給予民眾有充分的選擇權,減少被迫成為照顧者的壓力,家庭照顧者的失能與崩壞,將會是另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少子化社會來臨伴隨著高教冰河期,甚至連國立大學碩博士都出現招生掛零的情況,為了解高教產業實際情況,本智庫於九月十五日分別政策諮詢會議,會中邀請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就不同高教產業面向提供現況與見解。
一開始與會者先談及整個大學發展歷史,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早期中世界的大學主要組成,是由一群學生對學術有興趣,找學術上有成就的老師教學,抑或是學者們對於傳授知識有興趣,找來一群學生來上課。無論何種方式都以學習為主體,直到美國地方州政府捐地給大學,要求成立理工學院,以此開始定調大學要為社會服務。後來台灣政府治理開始實施新管理主義,提供許多績效獎金補助,讓各個大學在指定的績效成績上做競爭,以至於學校為維護自身補助利益,各校之間不再合作。與此同時,私校在評鑑績效的壓力之下,為了追求補助與成績,會高薪聘請教育部門神(曾任職教育部高階主管的教授)協助學校評鑑。種種為應付評鑑績效的作法,衍生出許多高教問題。
另有與會者沉痛指出「政府喜歡把高教困境,歸類在少子化問題;這做法其實很危險,因為少子化是結果。不可能叫國民現在多生小孩來解決此事;執政當局不能把社會問題推給自然現象,然後雙手一攤表示束手無策」與會者指出高教私有化才是高教困境的背景根源,包含政府挹注教育資源不足,以及為節省成本縱容私人倚靠學費辦學,還有放任學校不計手段節省成本。各種私有化節省成本的手段,衍生出教學品質參差不齊、過高生師比等問題,嚴重影響本國高教品質。
與會者以自身私校多年經驗表示,我國私校高達三百多所,每年需照顧110萬名學生。政府干預私校相當密切,包含管制招生數量、教學品質、學雜費等等,但同時分配給予私校學生的資源卻相當稀少。整個教育資源在計劃經濟下分配相當不均。私校之所以今天會有經營上問題,在於與公校在招生市場上有著不公平的競爭,為了維持財務平衡,只能針對學生不斷減少教育支出,包含零學分服務學習、減少開課、大班教學、凍結師資等;針對老師則是不發年終獎金、扣減研究費、增加授課時數等。如此樽節支出,才能夠勉強持續辦學。
總結台灣高教問題,在於台灣大學數量太多,整體對教育的投資相當不足;以台灣為例,七間國立頂尖大學的預算加起來,幾乎僅等於中國二線城市武漢大學一年的預算經費。除此之外,政府隨著經濟成長,稅收逐漸增加,也因為少子化因素,學生數量減少,所以每一位學生能分配到的教育資源理應增加。因此政府應該要調整高教政策,從私有化思維轉向公共化的政策方針,才能夠解決現今少子化的高教困境。
巷弄長照站困境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檢討原住民族長照2.0政策》
~高金素梅2021.05.13
今天,我提出四點檢討方向,請原民會及衛福部一個月內提供檢討方案及推動規劃:
一、原住民族長照政策,應規劃出因地制宜的需求:分為部落地區及都會地區。
二、部落及都會的文化健康站應分流辦理:部落文化健康站由鄉區公所當窗口;都會文化健康站則由縣市政府加強推動。
三、都會區的文化健康站:不應以巷弄站的評鑑指標為依據,而是必須落實文化延續及文化照顧的精神。
四、整合衛福部的「A級據點」及原民會的「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以保障部落失能者權益,並實質解決原鄉地區無長照機構照顧之困境。
[祖靈之邦 為人民服務]
https://www.facebook.com/giwashome
巷弄長照站困境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0.31議會影片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二次質詢
民政處智慧科技處主計處交通處 (977)
為了服務不同語言習慣的市民朋友需求,星期一、三、五國語質詢,星期二、四台語質詢。
首先,感謝民政處劉處長,在一天之內,派員會勘解決了永和街四戶門牌,民國57年,因信義路廢除,中山路拓寬,實際臨中山路路邊住戶,用門牌改編的方式,正名為為中山路門牌的服務案件,解決了50年名實不符的狀態 。
第二,感謝主計處提供充分的數據,特別是民國71年,1982年,嘉義市和新竹市,同步升格為省轄市之後,37年來,老年人口、出生人口、公司營業登記、市政府自籌款,和中央補助款對照的數據,讓我能在質詢的過程,分析論述,嘉義沒有產業,沒有就業,缺乏科學園區的城市發展困境 ,才是造成今天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主因。
第三,請智科處除了繼續推動舉辦電競比賽,建立電競產業外,比照嘉義老醫館QR Code數位地圖成功的案例,和周邊的大學一起合作,建立中山路大通、中正路二通、文化路、民族路、垂楊路、仁愛路等重要商圈道路,數位文化電子商業地圖,這對未來我在都市計劃專案小組,針對嘉義市道路招牌管理之條例條文修正目標,讓嘉義市透過數位AR科技,建立數位文化電子商業地圖,取代突出和雜亂的傳統招牌,還給市民乾淨整齊的天際線,讓嘉義成為進步國家,觀光城市的象徵。
第四, 交通處,在318項總服案件數中,有113項居首。與百姓的生活最息息相關。
舉觸及率超過5000,民眾特別有感,前六名服務案件分析。
第一名,是嘉義市28所國中小學校,周邊道路交通臨時停車改善計劃 。
第二名,是大同國小附近公有空地,成功變更停車場用途,並完成招標,改建成停車場,滿足市民停車需求。
第三名,是中正路地下停車場,平面車道銜接上坡坡道,平滑處理工程,避免造成行車輛底盤撞擊,提供行車安全,減少市民財損。
第四名,是中庄里停車需求嚴重不足,除了在窄小巷弄,畫設禁止臨時停車的紅線之外,未來完成鐵路高架化後,多出來原軌道空間,有必要考慮作為道路規劃,和同時滿足停車空間的需求。
第五名,是信義路銜接博愛路路口,利用交通槽化島分流設計 ,在斜角過大,開口過大的十字路,造成機車逆向竄流。
第六名,是改善世賢路和博愛路雙車道路口,因為博愛路慢車道單側為地下道,無出口。
所以,調整交通號誌基座,由原來慢車道轉角,向前平移到快車道轉角,讓原來的慢車道,成為無交通號誌路口 ,改善交通,也避免無辜民眾,慢車道右轉受罰。
從數據分析做對的事,民眾最有感,希望交通處繼續朝這個這些方向努力,提供市民更高品質的公共服務 。
最後,建議交通處,從文化導向,包裝公共交通運輸系統,依序滿足市民觀光、上學,和生活需求。
以規劃中車站到檜意生活村之間,shuttle bus公共運輸系統為例,車廂設計,就可以用台灣特有種,嘉義原生種的諸羅樹蛙,作為物種與文化故事的標記或吉祥物,用彩繪包裝低底盤電動公車。
從發現樹蛙的棲息地的北香湖開始,到埤仔頭和杉仔池,訴說這些大大小小的水池湖泊,見證了檜木產業在嘉義的歷史風華,從文化導向,整合各部門的公共計畫,建立有嘉義文化特色的觀光產業。
巷弄長照站困境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二次質詢
民政處智慧科技處主計處交通處(977)
為了服務不同語言習慣的市民朋友需求,星期一、三、五國語質詢,星期二、四台語質詢。
首先,感謝民政處劉處長,在一天之內,派員會勘解決了永和街四戶門牌,民國57年,因信義路廢除,中山路拓寬,實際臨中山路路邊住戶,用門牌改編的方式,正名為為中山路門牌的服務案件,解決了50年名實不符的狀態。
第二,感謝主計處提供充分的數據,特別是民國71年,1982年,嘉義市和新竹市,同步升格為省轄市之後,37年來,老年人口、出生人口、公司營業登記、市政府自籌款,和中央補助款對照的數據,讓我能在質詢的過程,分析論述,嘉義沒有產業,沒有就業,缺乏科學園區的城市發展困境,才是造成今天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主因。
第三,請智科處除了繼續推動舉辦電競比賽,建立電競產業外,比照嘉義老醫館QR Code數位地圖成功的案例,和周邊的大學一起合作,建立中山路大通、中正路二通、文化路、民族路、垂楊路、仁愛路等重要商圈道路,數位文化電子商業地圖,這對未來我在都市計劃專案小組,針對嘉義市道路招牌管理之條例條文修正目標,讓嘉義市透過數位AR科技,建立數位文化電子商業地圖,取代突出和雜亂的傳統招牌,還給市民乾淨整齊的天際線,讓嘉義成為進步國家,觀光城市的象徵。
第四,交通處,在318項總服案件數中,有113項居首。與百姓的生活最息息相關。
舉觸及率超過5000,民眾特別有感,前六名服務案件分析。
第一名,是嘉義市28所國中小學校,周邊道路交通臨時停車改善計劃。
第二名,是大同國小附近公有空地,成功變更停車場用途,並完成招標,改建成停車場,滿足市民停車需求。
第三名,是中正路地下停車場,平面車道銜接上坡坡道,平滑處理工程,避免造成行車輛底盤撞擊,提供行車安全,減少市民財損。
第四名,是中庄里停車需求嚴重不足,除了在窄小巷弄,畫設禁止臨時停車的紅線之外,未來完成鐵路高架化後,多出來原軌道空間,有必要考慮作為道路規劃,和同時滿足停車空間的需求。
第五名,是信義路銜接博愛路路口,利用交通槽化島分流設計,在斜角過大,開口過大的十字路,造成機車逆向竄流。
第六名,是改善世賢路和博愛路雙車道路口,因為博愛路慢車道單側為地下道,無出口。
所以,調整交通號誌基座,由原來慢車道轉角,向前平移到快車道轉角,讓原來的慢車道,成為無交通號誌路口,改善交通,也避免無辜民眾,慢車道右轉受罰。
從數據分析做對的事,民眾最有感,希望交通處繼續朝這個這些方向努力,提供市民更高品質的公共服務。
最後,建議交通處,從文化導向,包裝公共交通運輸系統,依序滿足市民觀光、上學,和生活需求。
以規劃中車站到檜意生活村之間,shuttle bus公共運輸系統為例,車廂設計,就可以用台灣特有種,嘉義原生種的諸羅樹蛙,作為物種與文化故事的標記或吉祥物,用彩繪包裝低底盤電動公車。
從發現樹蛙的棲息地的北香湖開始,到埤仔頭和杉仔池,訴說這些大大小小的水池湖泊,見證了檜木產業在嘉義的歷史風華,從文化導向,整合各部門的公共計畫,建立有嘉義文化特色的觀光產業。
巷弄長照站困境 在 巷弄長照站-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巷弄長照站. 每星期二的客語學習及配合音樂活動筋骨,尤其今天老師特別現場教學客家小炒和長者們互動熱烈,中午還可以加菜享用,真是快樂的一天。 ... <看更多>
巷弄長照站困境 在 長照"C級據點"困境多立委召開公聽會商討2020-07-31 IPCF ... 的推薦與評價
有團體直言,不論是社區據點、 巷弄長照站 或者文化健康站,基於達成政策與服務品質指標的壓力,無形中卻弱化了社區照顧中,應是促進長者健康與延緩失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