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效應 🇫🇷🇦🇷🇶🇦⚽
「救世主降臨法國...但歐陸足球的版圖會因此劇變嗎?」因老東家赤字瀕臨破產而續約失敗,因而遭到釋出的阿根廷球王梅西(Lionel Messi),在結束自己21年的巴塞隆納後,10日也與家人正式飛往巴黎,並與法國甲級聯賽的油元霸王巴黎聖日耳曼(PSG),以每年稅後3,500萬歐元(新台幣11.5億)的足壇第一高薪,簽下了2+1年的入隊合約。阿根廷球王的轉隊加盟,不僅讓本就「真.財富自由」的PSG與背後的卡達王室極為亢奮,就連法甲的其他對手也對梅西的降臨感到於有榮焉,並希望「梅西經濟學」的涓滴效應,能快速餵飽瀕臨「集體破產」的法國職業足球圈——但...事情真的有那麼圓滿嗎?
.
在與巴薩的續約談判確定破局後,一直夢想梅西加盟的PSG也趁勢全速搶進,並在短短5天內從零到有地完成了複雜的合約談判。巴黎方面提出極具誠意的「稅後」3,500萬歐元年薪(不含總額不詳的奪冠與進球獎金),外加2,500萬現金簽字費。雙方簽約2年,到了2023夏季——也就是2022冬季「卡達世界盃」結束後,梅西剛滿36歲時——雙方還有續約1年的合約選擇權。
.
法國足球稅率最高可達49%,加上簽字費與各種獎金,PSG在梅西身上的投資或高達3億歐元。等到傍晚梅西的球衣號碼,確定選自己出道所穿的30號時,20分鐘內所有的PSG球衣都銷售一空,新賽季明明才剛開幕3天,就出現了「全球斷貨」的搶購行情。
.
梅西加盟PSG的決定,在世界足壇裡也引發了極端兩極的迴響。一部分對於阿根廷10號梅西、巴西10號內馬爾(Neymar)、法國10號姆巴佩(Kylian Mbappé),這三大「鬼神級前鋒」同隊感到極為興奮;但其他則認為,PSG的巨星堆疊只是卡達王室戰略,為了國家軟實力與2022年卡達世界盃所堆疊的「惡德廣告宣傳」,PSG巨星團一向貌合神離、喜愛內鬥的不良傳統,必將因梅西的到來,而擴大隊內南北幫與本土派之間的不穩猜忌。
.
但球隊戰績放在一邊,法國對於「阿根廷球王」的加盟,卻是興高采烈。這一方面是因為法甲聯賽在歐洲一直是「第二流後段」的次級梯隊,但梅西的到來,卻讓法甲瞬間成為全世界球迷關注,甚至願意收看的好奇焦點;二方面是除了有卡達王室直接注資的PSG外,法甲其他19支球隊都遭遇著嚴重的財務危機,「所有人都有破產,或變賣球隊的打算!」
.
法國足球的嚴重赤字問題,主要原因有三:(1)COVID-19疫情;(2)法甲轉播權利金的價格不振與合約糾紛導致的金流中斷,讓疫情期間亟需用錢的各大球隊財政困窘、赤字快速膨脹;(3)次級聯賽的陷阱,法國本地頂尖的年輕選手都外流到英超、西甲、德甲...等高階聯賽淘金,本地球迷投資熱度陷入惡性循環,造成「PSG以外全部衰退」的詭異狀況。
.
在2011年卡達國家資金入主PSG後,長期低迷的法甲聯賽一度吸引了許多來自海外——特別是美國資金——的國際投資潮。當時大家都以為法甲的聯賽生態缺少固定的傳統豪強,這讓中小型球隊更有機會爭取到參加歐洲冠軍聯賽的重要商機,投資成本與CP值也就比其他頂級聯賽來得好。若再以PSG的巨星陣容為火車頭,聯賽曝光與國際影響力日增的涓滴效應,也能產生有錢大家賺的正循環。
.
像是2017夏天,原本效力巴薩卻不願活在梅西「球王陰影」下的巴西前鋒內馬爾,以2.22億歐元的史上最貴身價轉隊PSG後,法甲的國際轉播權利金也從每年2,500萬,翻倍飆漲320%。
.
但好消息就此結束了,內馬爾的加盟雖讓PSG聲勢大漲,但國際關注度大多只鎖定在歐冠聯賽、不太在乎法甲;再加上每年的內鬥與歐戰不斷失利,都讓PSG成為「看好戲」比「看好球」更容易的尷尬代表。
.
與此同時,法甲的海外轉播市場也一直踱足不前,不僅遠低於德甲、義甲的價格行情,更是只有西甲的11分之1。與全球商業化程度最高的英超聯賽——海外轉播價格高達15億8,200萬歐元——相比,法甲的國際商機只有英超的5%,剛好零頭而已。
.
雖然法國足球界大多認為梅西的到來,能讓「扮演挨打角色」的其他19隊,多少分到一杯羹,甚至藉此拉抬法甲的全球轉播聲勢。但法國《世界報》也潑冷水式的提醒,法甲國際轉播權的下次開標,最快也要等到2024年,屆時梅西合約早就期滿,此種幻想大概連湯都喝不到,更別提危機更為迫切、卻離梅西更遠的法乙聯賽。
.
「成為梅西的對手,對接近全員倒閉的法甲來說,就是刺激市場的興奮劑!」法甲洛里昂隊的主帥就如此表示:「當然啦,作為對手的教練,碰到梅西我還不屁滾尿流怕死——但這絕對利大於弊,就像我和隊上球員常講的一樣:你們一年最多踢PSG兩場球,眼睛閉著掐一下就過啦!呵呵!」
.
photo credit:PSG、Reuters
.
#阿根廷 #法國 #梅西 #Messi #PSG #Barcelona #足球 #Barca #巴黎聖日耳曼 #ligue1 #udnglobal #轉角國際.
巴黎 聖 日耳曼 戰績 在 愛爾達體育家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足壇震撼 英超切爾西總教練蘭帕德,今日遭母隊解除總教練兵符,結束了1年7個月任期,也是球隊俄羅斯老闆Roman Abramovich自2003年收購球隊後,18年內第17次(含暫代)出現「兵符轉移」。
現年42歲的蘭帕德球員時期為藍軍立下多次戰功,包含2012年的歐冠冠軍。原本球團期許他能帶領球隊上演「少康中興」,但Lampard最終執教成績留下了52%勝率,並無留下任何獎盃。
去年狂灑錢引進新戰力,但在12月戰績卻碰撞牆的切爾西,目前在英超排名第9,距離歐冠區差5分積分,榜首11分。預計接任人選為上季帶領巴黎聖日耳曼闖進歐冠決賽的47歲德國教練Thomas Tuchel(圖赫爾)。
切爾西下個月歐冠16強的對手為西甲馬德里競技,2/24鎖定愛爾達體育3台。
#UCLonELTA
#阿布老闆狠狠的
#18年換17次
#不過有球隊更猛
#歐冠VIP淘汰賽方案熱賣中
#動滋券可用 https://eltaott.tv/purchase/buy#don500
巴黎 聖 日耳曼 戰績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足球歸足球 #政治歸政治嗎?#場下的金錢角力〕
▌大撒幣的卡達
曾經只是窮困漁村的卡達,靠著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翻身,已成為中東地緣政治上不可忽視的存在。
近年來,卡達在雄厚資本的撐腰下,積極透過投資運動產業來提高影響力,當中最成功的投資莫過於2011年入主的巴黎聖日耳曼俱樂部。
卡達王室毫不手軟的「大撒幣」造就了大巴黎在國內的統治力。自2013年開始已經奪得7座法甲冠軍,就連以往表現差強人意的歐洲賽事上,今年也終於揚眉吐氣闖進歐冠決賽,雖然最終敗給拜仁慕尼黑無緣冠軍,依舊讓金主相當滿意。
由於巴黎聖日耳曼使法國足球聲勢漸強,卡達在法國的影響力也隨之攀升,甚至讓卡達在陷入外交危機時,爭取到法國總統馬克宏的力挺。
▌投資的勝利方程式?
事實上,卡達並不是首支取得成功的中東金主,阿聯酋的曼蘇爾家族2008年接手英超的曼徹斯特城俱樂部,透過數十億英鎊的投資,已經將曼城從英超中下游球隊打造為歐洲豪門。
進入曼蘇里時代後,曼城共贏得 10 座英格蘭國內三大賽事的冠軍獎盃,比球隊此前 114 年的冠軍總數都還多。當中包含4座英超冠軍,是同期最多,更在2017/18賽季打破聯賽紀錄,成為首支達成聯賽百分的球隊。
▌綠茵場上展開的地緣角力
阿聯酋與卡達「資金」在足球上的傲人成就也吸引更多中東產油國加入戰局,尤其是卡達的死對頭-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當前致力於提升國際地位,透過世界第一運動—足球作為媒介再合適不過,但卡達自然也不會看著死對頭來分一杯羹。
所以今年初,沙國公共投資基金有意收購英超隊伍紐卡索聯,不料交易過程遭到卡達不斷阻撓,最終宣告破局。不僅如此,雙方在賽事轉播權上也是打得火熱,沙國近年積極壯大國家體育電視台《KSA Sports》,便是希望和卡達的《beIN Sports》一較高下
。
▌鉅額投資所求為何?
那究竟為何要投入巨額資金在足球產業上?根據轉角國際引述運動商業管理期刊主編的註解,歸納了以下三個原因。
❶ 離岸資產化:投資方能透過足球產業將資金轉化為穩定且乾淨的正資產。
❷軟實力擴張:球隊的知名度結合賽事轉播,能使冰冷的投資轉化成文化上的軟實力。
❸國家形象再造:球迷甚至是國民都因此更認識金主,甚至是其背後的國家勢力,有助於國際形象的提升。
▌想複製成功劇本的中國
卡達的成功範本也啟發了同樣需要擴大對外影響力的中國。
2015 年,中國提出了《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與《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央一聲令下,企業馬上展開對海外體育產業的大規模投資,至今中國資本已經收購了數十家足球俱樂部的股權,歐洲五大聯賽(英超、德甲、意甲、西甲和法甲)有著不少中資身影。
2015年玩具大亨陳雁升入主西甲球隊皇家西班牙人,成為歐洲五大聯賽第一位中國老闆。隔年蘇寧集團則以2.7億歐元取得義甲豪門國際米蘭七成股份,集團少東更因此成為義大利史上最年輕的球隊主席。
這些不惜成本的贊助與投資,其中的目的是要提供中國球星舞台。不過多數球員都沒能在國外聯賽站穩腳跟,只有加入西班牙人的武磊稱得上成功。
「武球王」在加盟的首個賽季斬獲3顆進球,第二個賽季則在各項賽事出場48次,打進了8球並送出1次助攻。
雖然提升中國球員實力的目標沒有達成,但在擴大國際的政經影響力倒是頗具成效。
例如在仍未從歐債危機復甦的義大利,買下義甲國際米蘭隊的蘇寧集團和義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展開多項合作,並促成義大利在去年決定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使習近平的一帶一路政策打通歐盟市場的關鍵環節。
今年義大利深受疫情重創之際,蘇寧財團也以捐贈大量口罩的方式打開中義兩國的醫療合作。
▌投資理財有賺有賠
雖然有許多投資達成了驚人效益,然若沒有評估好球隊的市場價值以及發展潛力,又缺乏良好規劃的話,不但難以大力出奇蹟,甚至可能讓投資變得血本無歸。
例如2017年,中資李勇鴻以7.4億歐元收購了義甲老牌豪門AC米蘭,可是重金投入下戰績依然不見起色,鉅額的球員轉會費反而讓俱樂部負債更為嚴重。在巨大的財政壓力下,入主緊緊一年後,雙方便因違約問題結束了AC米蘭的中資時代。
除此之外,過度的巨額投資也可能違反歐足聯的財政公平法案(FFP),面臨罰款、限制轉會甚至是禁止參加歐冠和歐聯等賽事的風險。
像是曼城和巴黎聖日耳曼一直是FFP的眼中釘,今年2月曼城就被歐足聯以違反FFP為由禁止參加歐戰兩年,雖然後續經上訴讓禁令得以解除,仍需繳納千萬歐元的罰金。
▌結語
這三周的介紹,一開始從厄齊爾和俱樂部發生的衝突談到政治性言論界定的模糊界線,接著從瑞士球員的雙頭鷹手勢,思考究竟這是對身為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的認同展示,還是充滿挑釁的行為?
最後則到今天提到的,商業化資本競逐下,體育賽事已不再是單純的娛樂,背後隱含著諸多政治考量的競逐,像是卡達和沙烏地阿拉伯透過足球的媒介延續地緣政治上的角力,又或是中國透過中資入股大小俱樂部的方式,希冀打開一帶一路在歐洲各國的合作契機等等。
透過這三周的回顧,告訴我們一個結論,足球永遠沒辦法只歸足球,政治與任何事物,從來都是不能輕易二分的。
#政治 #台灣 #科普 #科普政治學 #政經八百 #大學生 #足球 #歷史 #外交 #中國 #阿拉伯 #歐洲 #德甲 #英超 #中資 #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