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成員不同,課程討論範圍與開外掛程度也不同,常常讓我覺得很有趣。
台灣學生一向對海頓較不熟悉,昨晚備課時順便翻了翻海頓的譜,覺得有趣極了(結果今天上課忘了講),不自覺心中大喊,#大家怎麼可以看不懂海頓~~ 海頓的幽默與樂趣難道在大家心裡只能成為「聽說」嗎?
你在求學時期,常被說 #古典彈的不像古典、#巴哈彈的不像巴哈、蕭邦很不蕭邦嗎?被教授說的當下,腦袋是否不自覺閃過「那...巴哈是怎樣」、「怎樣才叫做彈的像古典...?」
其實還是有許多眉角的☺️,今天在課間我們聊了點古典與巴洛克、浪漫樂派基本結構與聲響(觸鍵、踏板)上的主要差別,再談了莫札特與海頓的風格差異。
畢竟,要建立「辨別」能力,往往還是得來自於「比較」。
雖說海頓奏鳴曲有三冊,莫札特有兩冊,但台灣科班學生要彈到海頓的機會相對來說很少,以至於對海頓的認識不多;莫札特常常又是很小的時候彈,導致後來也忘了。雖然進國高中音樂班,大部分學校會要求第一年期末考自選曲必須為古典樂派,但多數人都彈貝多芬。
#海頓奏鳴曲前兩冊,其實非常、非常適合坊間小孩彈,從小奏鳴曲接到奏鳴曲,許多時候海頓奏鳴曲是適合承接的,尤其適合不愛練琴的小孩,因為曲子比較短。然而有個最大的問題是,老師必須要懂得講解,不然很容易陷入「#很無聊、#不知道在彈什麼」,以及平時是否幫學生建立「處理節奏」的習慣。
蕭邦莫札特相對「好像」比較簡單,比較讓人「有感」,其實是在於「旋律好跟」,例如蕭邦夜曲,其音色控制與藝術性其實難到爆炸,但因為本身旋律極其優美,所以不論彈奏者或聽者,往往只要跟著主旋律,其他就算亂彈,至少覺得(以為)自己聽的懂,畢竟有東西可跟;莫札特旋律線條長,相比於海頓,也顯得容易跟,彈奏者不見得是真的懂,但陶冶身心自我陶醉是沒問題的。
巴哈、海頓,及所有古典時期的慢板,多數人遇到的最大問題,其實還是來自於分句,傳統上無意識八分音符斷奏、沒分清楚句子節拍就彈裝飾音及所有連斷,這些都容易讓樂句七零八落,難以簡單陳述句子。
當然還有觸鍵上,音質必須整齊、平均、乾淨(蔡老師常講的:影響深遠轉手指😂),踏板的使用也需要非常小心,練習時不踩踏板也是必需的。
大家彈莫札特、貝多芬時,會聽哪個鋼琴家彈?(我的學生必聽Fazil Say的莫札特)
📍【培養愛樂者】📍
教學時通常會希望能培養學生認識鋼琴家,現在孩子資源多,上Youtube一搜即滿滿音樂可聽,但他們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即便聽過也忘了這人是誰,亦 #無法分辨誰是名家、#誰是路人甲。
通常我的方式是:要求學生練某首曲子時,在譜上空白處寫下聽的三位鋼琴家名字,並且勾出最喜歡誰彈的。然後我會告訴他,哪幾個名字你必須記住,哪幾個是路人甲我也沒聽過。
久而久之,他們會開始認識誰是席夫,誰是巴倫波因、誰是阿格麗希、誰是趙成珍,否則永遠會是「那個有點老老的頭禿禿的外國男的」。就算上一首曲子早就聽過同一鋼琴家彈的,也忘了,因為反正都是「外國男的」。
聽多了同一位鋼琴家彈,就會開始知道此鋼琴家的彈奏風格,從分辨風格中找到樂趣。
📍【莫札特奏鳴曲】📍
當學生練莫札特奏鳴曲時,我會建議他們去聽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隨便挑幾首聽,有可能看莫札特歌劇的話,也看一點。
我自己開始對莫札特有感,來自於在美國曼哈頓音樂院念書時,鋼琴作品研究的課間裡,老師口沫橫飛的講著莫札特協奏曲裡鋼琴與樂團間如何的對話,當時我覺得很新鮮、有趣極了,原來可以這樣看音樂!
不過,與其說老師講的內容有趣極了,不如說我記得的是老師口沫橫飛講述的畫面、是老師對音樂的熱情。因為老師課堂上講什麼我早忘了,但老師敘述音樂的模樣我印象深刻。🥰
對古典音樂不熟的人來說,協奏曲是一個非常好入門的形式。希望學生接觸歌劇,是因為莫札特的音樂往往脫離不了戲劇,歌劇性格在鋼琴作品裡出現很正常,只將莫札特與「甜美,恬靜」畫上等號,稍嫌狹隘。
至於海頓,我的啟發也來自於幾個故事,有機會再說更多,我的專輯裡可是有收錄一首海頓呢~😎(竊笑)
/
🌟如果想follow蔡老師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pchuan18/
#教師研習 #古典專題 #古典觸鍵與聲音 #莫札特奏鳴曲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葳葳愛旅遊WEIWEI Love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8年4月,我們來到了位於歐洲的克羅埃西亞旅遊,這趟旅程成了至今最後一趟歐洲之旅,不曉得何時才會再有機會前往了呢! 今天我們來到扎達爾(克羅埃西亞語:Zadar),是克羅埃西亞的第五大城市,也是扎達爾自治州(Zadar Administrative County) 的首府。扎達爾曾是威尼斯近郊的...
巴洛克裝飾音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真心覺得演奏音樂可以讓身體在老年仍保持最佳狀態!
#維骨力最佳代言人
巴洛克重奏團「和諧的花園」(Il Giardino Armonico)與創辦人喬瓦尼·安東尼尼(Giovanni Antonini)
1985年於米蘭創立的「和諧的花園」,是當今最具活力的巴洛克重奏團之一。樂團的人數依照曲目需求從三到二十六人不等,但每一位都是專攻仿古樂器演奏的頂尖歐洲音樂學院畢業生,其中多人同時是搶手的獨奏者,固定和哈農庫特、雷翁哈特、平諾克等大師級指揮合作。樂團的曲目主要是17和18世紀義大利音樂,尤其以韋瓦第的作品最為拿手,他們錄製的韋瓦第「四季」獲得1994年法國的金音叉獎,而韋瓦第的雙/三大提琴協奏曲輯,則獲得1996年《留聲機雜誌》的獎項。另一方面,「和諧的花園」對開發較冷僻的曲目同樣興致勃勃。
《留聲機雜誌》的超高評語:「年輕義大利人組成的十一人時代樂器樂團『和的諧花園』,是我所知最令人愉悅的一個…〔他們〕如音樂般充滿義大利風格--色彩明亮、特立獨行、自信滿滿、風格道地、裝飾得吸引人、熱得冒泡…請自己添加其他形容詞。」
巴洛克裝飾音 在 LOL 笑哈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笑哈哈音樂家的5件趣事-- 巴哈》
1️⃣
巴哈可以說是在音樂史上擁有最崇高地位的作曲家,
通常來講,
我們都叫他音樂之父,
他是巴洛克時期的人。
這個時期的音樂聽起來非常的華麗,
聽起來和巴洛克式的建築一樣,
會有很多的雕花裝飾佈滿在屋子的樑柱、牆面...等等地方,
在音樂上的表現,
就會是有很多小小的裝飾在各個聲部上面,
把音樂佈置成金碧輝煌的感覺。
2️⃣
1685年3月31日他出生在德國的小城 Eisenach。
這個小城的位置差不多在德國的正中央,
漢堡的南邊;
德樂斯登的西邊;
科隆的東邊;
紐倫堡的北邊...
好我知道講了這麼多你們還是不知道在哪裡,
所以還是去看Google Map 吧😌
此小城以農業工業為主,
所以說到好吃的東西我覺得偏少。
不過我們看了一下米其林指南,
還是有兩間推薦的,
☑️Weinrestaurant Turmschänke
☑️Landgrafenstube
大家把這篇存下來,
以後去那邊玩的時候可以當作參考😎
3️⃣
9歲的時候巴哈的父母去世了,
巴哈被他的哥哥J.C Bach 給收養,
他的哥哥是一位管風琴演奏家,
於是巴哈就在他哥那邊學習了管風琴的演奏技法,
奠定了他日後在管風琴演奏領域非常好的基礎。
4️⃣
基本上來說,
巴哈在當時的音樂並不能算是舉世聞名,
那個時代的人普遍認為巴哈的音樂屬於老舊的音樂風格,
反倒是他的管風琴演奏讓人嘖嘖稱奇。
而說到最有名的作曲家在那時候其實是Telemann,
各個宮廷貴族最想找的也是Telemann,
大致上來說,你能獲得Telemann 就算是你宮廷的某種驕傲吧😅
至於巴哈呢...有時候就是撿剩下的,
因為請不到Telemann所以剩下的位子才留給巴哈。
5️⃣
巴哈的音樂在他過世之後,
早已被世人遺忘。
後來是到了浪漫時期的孟德爾頌,
把他的的《馬太受難曲》挖掘出來公開演奏之後,
他的音樂猜開始受到大家熱烈的歡迎,
進而讓現在的我們得以欣賞到巴哈如此多美妙的樂章。
這是我們的新企劃,
希望在這段大家都不能出們的日子,
讓大家認識更多音樂家和音樂的故事~
我們不是那麼全能的,
所以說~
如果你有什麼音樂家的故事、趣事想要跟我們分享的,
歡迎私訊給我們,或是e-mail給我們!
你的故事就很有可能會被大家看到喔~
巴洛克裝飾音 在 葳葳愛旅遊WEIWEI Love 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年4月,我們來到了位於歐洲的克羅埃西亞旅遊,這趟旅程成了至今最後一趟歐洲之旅,不曉得何時才會再有機會前往了呢!
今天我們來到扎達爾(克羅埃西亞語:Zadar),是克羅埃西亞的第五大城市,也是扎達爾自治州(Zadar Administrative County) 的首府。扎達爾曾是威尼斯近郊的港口城市。曾是達爾馬提亞王國(Dalmatian)的首都,歴史可以追塑到石器時代末期以至新石器時代(Neolithic),而我們來到的舊城區可說是南歐其中一個歷史最悠久的古城,保留許多古羅馬的遺址及建築物。這次我們就要帶大家來探訪一下這個歷史悠久的古城----札達爾
我們這次會帶大家來看
1.舊城門(The Land Gate)---
位於札達爾半島的入口,威尼斯統治時期,1543年由義大利維洛納建築師(Michele Sanmicheli)所打造,城門上的浮雕是守護神St. Chrysogonus騎在馬背上的英姿,上頭展翅的聖馬可石獅子,是威尼斯的精神象徵
2.五井廣場 (The Five Wells Square)---
16世紀時,由於土耳其人不斷入侵,除了修築城牆外,威尼斯人還建造大型的儲水槽,水槽上方有5個開口(井口),19世紀後,儲水槽已不再重要,奧地利將軍Welden便在此建造第一座公共公園,而公園的入口就在這5口井旁邊…
3.船長塔(Kapetanova kula)---
五角造型的高塔,當時是威尼斯人存放武器的塔樓位於五井公園旁
4.聖多那教堂(Crkva sv. Donata u Zadru)---
札達爾最具代表性的建築,興建於 9世紀,當時稱為三一教堂,外觀是少見的圓形建築形式,是典型且獨一無二的拜占庭風格聖殿,15世紀時由主教聖多那重建,因此改稱為聖多那教堂,由於音響效果極佳,1979年後成了每年國際中古世紀文藝復興音樂季的場地
5.聖瑪利亞教堂修道院(St. Mary’s Church)---
屬於本篤會女修道院,一般相信此教堂是札達爾女貴族 Čika 於1066年所興建,教堂在16世紀時翻修成文藝復興式的建築風格,加上了三葉型的圓潤山牆,而內部則為巴洛克式風格
6.羅馬廣場(The Roman Forum)---
羅馬時代的市政中心,由第一位羅馬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設立,大小為45*90公尺,廣場上由柱廊包圍,柱廊上方有各種裝飾,柱廊下方為當時的商店、工藝舖,目前只剩地面舖與兩根羅馬石柱仍保存著
7.海風琴(Morske orgulje)---
由建築師尼古拉·巴希奇(Nikola Bašić)設計,於2005年4月15日向公眾開放,白色碼頭堤岸的步道底下,安裝了藏於海中的35根長短大小不一的共鳴鋼管,地表只露出一排方形、圓形小洞,隨著海浪衝擊而產生強弱變化的共鳴聲,可聆聽亞得里亞海的浪漫樂章...
也希望大家會喜歡~~~
拍攝器材:
GOPRO6、IPhone
#克羅地亞 #札達爾 #歐洲之旅
克羅埃西亞Croatia之旅|閃耀海上的羅馬古城札達爾Zadar|聆聽自然旋律海風琴【葳葳愛旅遊】
巴洛克裝飾音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街屋視野:看見迪化街的時光軌跡,走進百年建築演進史」介紹
訪問作者:李東明
內容簡介:
走進街屋建築的博物館,解析迪化街的變遷過程,
在這條熟悉又陌生的街道,看見一磚一瓦背後的建築故事!
台灣的經濟在一九七〇年代開始急劇地發展,也大大地改變了各地歷史聚落的樣貌,除了迪化街等著名的傳統聚落之外。在迪化街,各類街屋建築群聚一堂,山牆上五花八門的裝飾,貫穿整條街道的亭仔腳,石材裝飾的巴洛克洋館,以及古色古香的閩南房屋,宛如街屋建築的博物館!
而這些迪化街街屋建築是如何形成的?它們有什麼歷史過程?又分布在哪裡?藉由實地調查加以解釋表明,並針對每一種街屋樣式的變遷過程,以及形成的背景加以分析,更進一步將街屋建築的保存所產生之問題加以探討。
迪化街位在台北市的中心地帶,自清代開港以來,歷經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播遷來台,都是台北、台灣的經濟中心地,可說是台灣建築史的縮影。透過認識迪化街街屋,以全新的視點來看待歷史性的街屋建築,或許能對文化資產的保存再生提供另一種思維。再次走訪這條你熟悉又陌生的街道,看見迪化街一磚一瓦的建築故事!
作者簡介:李東明
學歷:
日本工業大學建築學專攻博士(工學)
日本工業大學建築學專攻碩士(工學)
逢甲大學工學院都市計畫學系畢業
現職:
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裝修設計技術服務中心主任
中國科技大學文化資產保存中心資深研究員
1971年生於台北市,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畢業。赴日求學後進入日本工業大學建築研究所,專攻建築史、都市史領域。碩士論文研究街屋建築的亭仔腳,博士論文則專攻街屋建築的空間形式。取得學位返國後,適逢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改訂,進入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先後完成數項有關聚落與街區保存策略與政策之相關研究,也屢獲內政部自行研究優等獎。後至中國科技大學服務迄今,主要研究領域仍為街區保存、文化景觀及空間再利用。
出版社粉絲頁: 帕斯頓出版 Pestle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巴洛克裝飾音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維也納荷夫堡Hofburg是古今奧地利的統治中心。700多年來以來,它是著名的Habsburg王朝歷代國王工作居住的地方,無數叱吒奧地利歷史的國王與女王,在這裏統領過龐大的奧匈帝國。1918年帝國瓦解後,它又成為奧地利共和國的總統官邸。1938年希特勒也曾在新荷夫堡皇宮Neue Burg宣佈奧地利被納入德意志帝國中。經過了兩次大戰的蹂躪與重生,新奧地利共和國在1955年成立。而荷夫堡至今仍然是奧地利共和國的政府中心。現時這個占地約24萬平方米的皇宮,有18棟樓房、54個出口、19座庭院和2900間房間。荷夫堡外Michaelerplatz廣場其實很細,只是一個小型迴旋處,中央地下有一組皇宮地基遺跡,皇宮入口有一座青銅圓頂,維也納以巴洛克時期最富盛,所有建築及裝飾以對稱為主,甚具氣派。路口有警察把守,博物館入口在右邊,首先可以去參觀皇室居所(Kaiserappartements)、皇后Elizabeth I(也稱為Sisi)的博物館。另外,這些Imperial Apartments的對面是著名的西班牙馬術學校,這裏有精彩的馬術表演。向前行很快看到舊皇宮的小廣場,中心有一個Franz Joseph I 的青銅像。背後Amalienburg中間有一個靠日光行走的古時鐘。從這個廣場繼續走可到Leopold Wing,是現今奧利總統辦公的地方。荷夫堡Hofburg分為新舊皇宮Alte Burg和Neue Burg,舊皇宮建築群十分複雜,像積木般拼接,最舊部份是建於13世紀的Schweizerhof (Swiss Courtyard),Hapsburg皇族在13世紀後期已在此居住,一直至末代皇帝Charles I (1918)才遷出;而擴建的新皇宮Neue Burg外型宏偉,前面有一座大廣場Heldenplatz,視野極廣闊,Neue Burg在1913年完成,不久Hapsburg皇朝便崩潰了,沒有正式用過,現時改為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