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好過夜系列
在亞洲新灣區以前:前鎮地景變遷(中)
文/許瑜珊(實習生 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學系)
【鞣造工業地景的開始】
2018年的亞洲新灣區,正值大力招商進駐時期,為高雄改變區域結構的重大計劃,重新捏塑城市的可意象性,港埠隨著投資者的進入改變海岸線內陸紋理。
嘗試擺脫工業顯見的亞洲新灣區,之所以能夠釋出大量土地建構商貿特區正是拜日治以來所打下的工業基礎之賜。
台灣善產甘蔗因而自大航海時期,受外來殖民者所青睞,高雄最早的工業始於小規模的糖業生產,再到日人治台點燃煙囪的運作,煙霧蔓延村庄有規模的改變高雄的政治地理地位,這工業生產線如臍帶連接今日的高雄港,不斷吞吐貨櫃,與承接歷史的轉合。
因此地景的故事也要由打狗港開始說起。
清朝末期打狗開港通商,間接改變影響至今的高雄內陸發展,從新城運輸貨物至港口的三大路線皆經前鎮庄與苓雅寮,因此發展的動態由原先南邊最早的小港轉移到前鎮苓雅一帶,將土地開發動線由海岸線往內陸移動,對照今日的亞洲新灣區涵蓋鼓山、新興、苓雅、前鎮核心沿海內陸,仍可見由海岸線而鑄成的區域延續為重鎮。
打狗港的重要性,從歷史之路的荷蘭時期延續到日治時期,以加強港口功能,維持農產出口貿易量,並且作為南進政策基地。同時因為軍事工業需求,日本將高雄作為工業基地,終於在港口與街庄制度互相配合下,廢郡街改州轄治。
而日人為何要將高雄做為軍事工業基地,後來國民政府來台後更使得前鎮現今留下大批工業遺址 ?
【鋼鐵如何煉成的?】
日治初期,日人利用清朝以來所打下的港口貿易基礎,計劃性的將高雄塑造為港口城市,到了末期則進一步作為東南亞殖民地圖的南進基地,並利用殖民地生產資源作為母國補給。
來台的首要之務就是將傳統聚落進行改造,糖業改變了最原始的農業村庄型態,更以鐵路運輸的方式編織陸海的城市空間,製糖株式會社在1901年橋仔頭蓋第一座高雄新式糖廠,並將打狗港作為糖製生產品往日本運輸的南部據點,再以填海造陸將鐵路直接拉往港口,1906年又於小港興建後壁林糖廠,以地理最接近的鹽水港以河運將糖輸至前鎮港,因此前鎮其中的重要地景包括了河川之間的節點,糖不僅能夠食用更能經由提煉變成酒精,供軍事與交通工具之所需。
隨中日戰爭爆發,日方深感南方軍事補給戰略地位的重要,採取工業台灣,農業南洋的策略,高雄港因而日漸茁壯而人口、工商發展快速成長,因應工業持續的需求規劃工業地區,其中前鎮戲獅甲在進入二次世界大戰,更被設為工業專用地區,主要生產軍事所需用品,分別有航空汽油原料提煉用的化學工業、製造飛機、交通設備的金屬機械以及草衙的南日本化學株式會社,同時因應皮革需求增加,更建造水產皮革製造工廠,以鯊魚皮為原料進行加工,讓前鎮港的水產事業與內陸相互支援。
【帝國資本主義的完結篇】
從高雄港海岸線望去,前鎮已有了工業重鎮的雛型,日人將高雄佈置成以工業驅動城市運轉的齒輪,尤其從交通的開闢更能見其企圖,除了日初的糖鐵興建到為輸出軍事用品,架設臨港線鐵路包圍工廠,生產物資得以經由鐵路運自高雄港往南洋戰場輸出,再打通今日中華路十字開闢南北往來的河運系統,內陸棋盤街道的節點處,設計象徵現代化的圓環,以放射狀延伸士商用地。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離去的殖民者為前鎮留下大片工業地景,工廠的營運卻從未因此停止運轉。新到來的國民黨政府不僅收割工業建設的成果,更持續擴張已有佈署基礎的地景,高雄工業從殖民機器原料供給廠變成了權力交換的籌碼。
1948年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台灣辦事處成立,同年台灣鋼廠開始籌備,並於隔年在戲獅甲設立場址同時,前鎮原先的魚蝦養殖等水產事業也因為發展工業,魚塭和水窟都被彌平成為建造地、加工出口區與工廠,正式宣布農村聚落的黃昏到來。到此為止,軍需型的地景已到發展飽和的階段,所遺留下的日廠由國民政府所接收,轉為收拾戰後交通運輸修築與持續軍事所需的建設工業,再以美國的援助計劃中漸漸走入出口貿易導向時代。
參考資料:
1. 楊玉姿,前鎮開發史,2007,高雄:前鎮區公所。
2. 洪碧株,日治時期的高雄港埠開發與市區規畫,2017,國立成功大學
博士論文。
3. 洪啟文,高雄港市聚落的形成、擴展與互動發展(1624-2004年),
2007,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 日治時期戲獅甲工業區的建立,高雄文獻第5卷第2期2015.8 頁105-
130。
工業台灣農業南洋 在 國立成功大學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 【1930~ ... 的推薦與評價
1930~1940年代:早期畢業生在哪裡?】 1930年代,台灣總督府定調台灣的發展策略為「#工業台灣,農業南洋」,1931年正式成立「台灣總督府台南高等 ... ... <看更多>
工業台灣農業南洋 在 工業臺灣,農業南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工業 臺灣, 農業南洋. 319 views · 8 years ago ...more. 陳泳村. 33. Subscribe. 33 subscribers. 1. Share. Save. Report. Comments. ... <看更多>
工業台灣農業南洋 在 Fw: [請益] 日治時期的紡織業- 看板historia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工業日本,農業台灣」,在日治台灣的後期,
是否開始轉變為「工業台灣,農業南洋」
這個問題,我查了一下較少被提到的紡織業
發現即使台灣本地,例如台南幫的台南紡織,
都是戰後才興起的,之前則幾乎都掌握在日人手中
:以這為例,紡織業完全沒有脫離殖民地模式的跡象
至於其他研究,我承認沒有花時間去看,是否有
反論,尚請鄉民提醒。
※ [本文轉錄自 TW-history 看板 #1XP6Zrc- ]
作者: tomhawkreal (阿湯) 看板: TW-history
標題: [請益] 日治時期的紡織業
時間: Tue Oct 12 00:40:19 2021
看了一下板上的文章,發現似乎沒人談到這個主題。
(講米或糖的比較多)
於是我到網路上去找,有一篇中研院研究員發表的文章,
對這問題顯然探討較深入:
《重看臺灣棉紡織業早期的發展》
https://idv.sinica.edu.tw/wwchu/9703%20New%20History.pdf
作者 瞿宛文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為了避免淪於瑣碎,先從該文(172頁)提到1942年,台灣紡織品產地比例說起。
這組數字是:
日本進口 82.2%
他國進口 2.0%
台灣生產 15.8%
作者又補充說明,在台灣生產的部分,主要是麻袋(用來包裝米或糖)
棉紗織品比例非常低(1941年僅佔總需求9.9%),
也就是可以引導到明顯結論: 日治時期,衣著方面的紡織品生產,幾乎都掌握在
日本人手中。但即使如此,為配合政策,三家來台生產的棉紡廠能增加的份量,
仍然在整體工業產值中無足輕重(1942年紡織業為1.7%)。
[個人心得]
這時期的紡織業,充分表現出殖民地經濟的面貌。農業的台灣,完全是日本
棉紡織品工業的銷售地。
當地人經營紡織,還得等到戰後才有機會。
這看法是否有疏漏謬誤,仍請各位先進賜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7.245.1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history/M.1633970421.A.9BE.html
※ 編輯: tomhawkreal (220.137.245.150 臺灣), 10/12/2021 00:40:36
※ 編輯: tomhawkreal (220.137.245.150 臺灣), 10/12/2021 00:48:07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tomhawkreal (220.137.240.247 臺灣), 01/11/2022 18:11:05
※ 編輯: tomhawkreal (220.137.240.247 臺灣), 01/11/2022 18:17:2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