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太魯閣事件的發生,奪走了49條人命,超過400名旅客因此受傷。昨天,運安會在經過4個月的調查後,公布了太魯閣事故的事實資料報告,報告中直指台鐵的工地監理與安全控管長期嚴重鬆散,根本是「千瘡百孔」。
#幾乎不設防的佛系工地安全管理
根據運安會報告,台鐵局不僅在開工前未告知廠商危害風險,開工後也無視台鐵內部人員及廠商提出加裝護欄的建議。其實早在太魯閣事件發生前,就有工程車違規停放在事發施工便道的情況,更有2次混凝土預拌車在邊坡上打滑的紀錄。然而,台鐵局對於工地安全的把關始終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便宜行事的做法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
#稽查缺失紀錄一片空白
此外,運安會調查發現,事發地點的施工工程自2019年開工以來,所有的查核與督導皆「無相關設施設置缺失之紀錄」。明明違規及危及安全的狀況比比皆是,查核人員也早就針對加裝護欄做出提醒,但台鐵及負責設計監造的聯合大地沒有回應、東新營造沒有編列相關設備預算,更沒有做成紀錄,從上到下粉飾太平的僥倖心態讓人難以接受。
#完全擺爛的工地現場控管
運安會報告也顯示,台鐵在工地現場管理方面,處處敷衍了事。從施工單位的出入管制、人員訓練等等,台鐵皆未善盡監督之責,不僅未設置門禁制度、未落實工區進出管理,甚至廠商進場時也不需要通報。一連串的怠惰,造成事故當天工地主任可以擅自進入工區施工時,完全不受管制,連台鐵也毫不知情。
從去年普悠瑪事故,到今年太魯閣事件,台鐵一次次的便宜行事,以及一盤散沙般的管理模式,讓悲劇不斷重演。每次發生事情後,台鐵總是消極的以拖待變,就連去年 10 月運安會完成普悠瑪改善建議報告後,台鐵直到今年 4 月底,才壓線提交改善計畫,而這份計畫,又因為存在許多問題,遭到運安會退件,至今台鐵仍未提出改善計畫更新版本。
每一次從事故發生到台鐵的事後檢討,都讓人看不見台鐵的誠意與改革決心,只有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託、卸責。我們不禁感嘆,到底還要多少條無辜生命的犧牲,才能喚起台鐵的良心和責任感?
時代力量要求,台鐵務必正視長年存在的結構性問題,痛定思痛的深入改革,讓人為疏失造成的事故到此為止,讓民眾搭乘交通運輸工具時,不再需要膽顫心驚。
工地危害告知單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運安會今天上午公布了太魯閣事故的事實資料報告,從兩百多頁的報告看來,#徒具形式的工地安全管理及監理 與 #完全廢弛的工地安全控管,讓人膽戰心驚。
從發包單位臺鐵到監造、施工單位,太多便宜行事,太多虛應故事。儘管分析與調查報告尚未出爐,現階段揭露的事實,已經讓人怵目驚心。
以下是事實資料報告的部分摘要:
⛔徒具形式的工地安全管理及監理:
臺鐵局:開工前未告知廠商危害風險
聯合大地(設計、監造):施工便道未設置防護設施
東新營造(施工):未施作瀝青混凝土鋪面、工程車輛違規停於便道斜坡
➡施工便道為臺鐵局既存之道路
◼ 工程前,施工便道未設置安全防護設施及管制措施
◼ 工程期間:#混凝土預拌車2次打滑/設置警示旗
⛔相關設施設置有無缺失紀錄?
➡從2019年開工至發生事故,所有的查核與督導,皆「無相關設施設置缺失之紀錄」,然而,查核人員曾對加裝護欄做出提醒。
◼勞安室查核人員:施工便道轉彎處加裝護欄
◼東新營造安衛人員:至少要放鈕澤西護欄
➡然而,面對查核人員的提醒
◼臺鐵及聯合大地:#未回應
◼東新營造:#未編列預算
⛔完全廢弛的工地安全控管
➡門禁及時間管制:
◼東新營造施工計畫、聯合大地監造計畫 #無門禁管制方式
◼臺鐵稽核_門禁管制紀錄、#未落實工區進出管理
➡施工人員訓練及現場管制:
◼東新營造任用非法移工_無安衛/勤前訓練
◼事故現場綁鋼筋作業人員均無工作證
➡現場施工申請及通報:
◼臺鐵未規範施工廠商每日進場前通報
◼東新營造於事故當日逕自進入工區作業
➡重型機具管制
◼東新營造工地主任及移工皆無挖掘機證照
◼臺鐵稽核發現廠商曾使用挖掘機從事吊掛作業
➡圍籬或現場防護設施
◼臺鐵招標須知/聯合大地設計圖及預算書 #無施工便道防護設施
➡緊急通報處置
◼東新營造有借用臺鐵行調無線電
◼#現場未明列臺鐵鄰近車站及綜合調度所24小時緊急電話
工地危害告知單 在 游淑慧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午辦公室訊息不斷,約略整理如下
反應一、 有民眾反應部分山區或廣場晨間團體運動(如太極)仍照常舉行,且多數未戴口罩;另外大型都更工地工人進出聚集,亦未戴口罩,有防疫破口疑慮,值此防疫重點期間,建議市府應加強取締,或應增加專責巡查人員。
#答覆一
民眾還是要自律和自主管理,防疫要靠大家。工地的管理,也會請勞動局再次提醒雇主,我想這也是勞安的一環。
反應二
北市X先生夫婦被通知確診,他們反應在家無所適從,無市府人員告知該如何作為,顯然市府除無收納容量外,亦缺乏無關懷機制。
#答覆二
陸續接到這類無助的陳情,真的也很揪心。
我能協助轉告知衛生局,但也希望真的要先耐心等候、相信 衛生局調度, 在居家等候其中 ,注意自己身體狀況,現在確實大家都在盡力。
反應三、 為何都是華航機師在染疫,長榮卻沒有,應該請華航出面道歉。
#答覆三
我希望都沒有。
唉,重點是當時放寬檢疫的考量……真想看看那份公文怎麼簽的。
反應四、 役男大批人員放假又收假,收假回去一週又放假,人員流動量大,也是防疫破口。
#答覆四
上週六其實已有役男反應,我也馬上拜託內政委員會的魯明哲立委轉答。
得到的答案, 大概就是我們很小心、我們都準備好了~但是一樣要回營。
政府單位總是對自己這麼有信心, 又是「有政府請放心」的心態。
唉,那這波怎麼發生?
反應五、 希望召開記者會不要再讓外國人進入國內,避免病毒混種造成更大危害。
#答覆五
其實所謂的境外移入,主要一部分應該還是國人回國,或少數移工入境。
反應六、 萬華阿公店的女侍問題,
我覺得可能有 以偏概全的指責,所以謝謝建議,就不敘明。
反應七、 市府所屬地下街為何不能宣布暫停營運,商家反映,損失嚴重還要照付租金。
#答覆七
去年的疫情導致原本的業者,提前解約認賠出場。
新的業者5月才剛要開始營運, 又碰到這一波疫情。
我會要求捷運公司必須要更同理心的去協助業者, #不要又放任業者自生自滅, 一個走了再換一個
訊息太多,對於純粹建議, 如果沒有辦法一一回覆請見諒
同仁在家辦公
我來議會辦公
大家都安全
足夠的社交距離,
最低的活動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