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
「中式旨味(下)」
全世界對於「Umami」(旨味)這個詞彙的廣泛使用,大概連提出這個概念的化學教授池田菊苗也始料不及。去年在莫斯科的Twins Garden,雙胞胎大廚在玩新的研發,玩得不亦樂乎:在自家製的密封櫃裡培植菇菌,並在這密封櫃裡配置一個空氣噴霧,但噴出的不是普通濕氣,因為裡頭裝滿的不是水,而是以蟹殼熬製的高湯,噴出的當然是“蟹湯濕氣”——這樣一來,菇菌在生長過程就會吸收了大量的蟹味,吃起來便具有濃郁的自然鮮味!我當時一看真是笑傻了,這樣也讓你想到了,厲害!當時哥哥Ivan向我解釋,說他們的想法是希望菇菌能吸收鮮味,但英文實在想不出鮮味的貼切形容,我接話說:Umami!他倆興奮得大叫:「Exactly !Exactly!」,Umami有多好用,可見一斑!
又,後來到哥本哈根Noma上發酵工作坊,我們有機會試吃各種發酵成品,但不管是各種口味的味噌、牛油、糖汁(glaze)、果蓉……都離不開一個字的形容字:Umami。
既然Umami對於美食的標準如此重要,我們更應該對於中式食材裡浩瀚的Umami素材感到自豪,特別是海味,是中菜,特別是粵菜裡獨一無二的元素:瑤柱、海參、乾鮑、魚翅、蝦乾、蠔豉、螺頭、吊片……等等。至於植物型的Umami,則以各種菇菌見稱——當你聞到天白花菇的陣陣香氣,不用懷疑,那就是Umami!
我對於中式旨味的進階學習是去年到成都出席「如意宴——川味的二十四個味型」的餐會,誰都知道川人嗜辣,川菜靈魂的豆瓣醬、各種泡椒,就離不開Umami這元素所構築起的獨特風味和美味。當時最為眼界大開的是「魚辣子」,是一種泡椒,也是鼎鼎大名的菜式「魚香茄子」中「魚香」味型的來源!這款泡椒的做法非常過癮,那就是在泡椒埕中放入一條新鮮鯽魚,跟泡椒一起沈浸數月,讓泡椒盡情吸收魚鮮味。過後,鯽魚取出棄之不用,泡椒則用來做菜,魚香於無形中散發,讓食味更添層次以及吸引力。
有人說,菜正不正宗不重要,好吃就行了——但有時候正宗還是必須的,就好像魚香茄子,港式做法是採用鹹魚去製造「魚香」效果,卻是跟川式做法的魚辣子層次截然不同。關於「魚辣子」,有一次跟大廚們聚會無意分享,發現原來許多香港中廚都對此懵然不知,有一位還跟我借了圖片在電視台節目上分享——也許中菜的範圍太大了,每種菜系自成一國,對他人菜系不了解的狀況是不稀奇的。事實上,中式發酵物也數之不盡:豉油、豆豉、麵豉、腐乳……構成我們的味覺履歷。前幾年帶法菜教父Alain Ducasse到大班樓午飯,他吃了大班樓的鹹檸蒸聖子、陳皮蒸三刀之後,一語道破粵菜味型的關鍵:粵菜裡很喜歡用醃製的Umami,去撞擊海鮮的新鮮鮮味呢!當時聽了就有恍然大悟之感:一陳一活的鮮味對比,就能把味道勾勒得更有深度和層次呢!
圖解:
這肯定是「中式旨味」裡最具巧思的獨特素材:川人的魚辣子,也是魚香茄子中真正的魚香味型的源頭。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