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失敗原因:沒有根據地 佔領長安不思進取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發生在晚唐的黃巢起義席捲了大半個唐帝國的疆域,起義軍四次渡過長江,兩次渡過黃河,縱橫馳騁,來去自如,以不可阻擋的氣勢攻克洛陽,佔領長安。但建立大齊政權後,起義軍首領不思進取,留戀富貴,結果被困長安。兩年後無奈撤離,被唐軍和沙陀軍隊打敗。
對於黃巢起義失敗的原因,毛澤東一針見血地指出:「歷史上存在過許多流寇主義的農民戰爭,都沒有成功……只有徹底地克服了流寇主義,提出並實行建立根據地的方針,才能有利於長期支持的游擊戰爭。」(《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
農民起義成敗啟示錄 官吏貪暴 賦斂繁苛 百姓不堪重負揭竿而起
唐朝後期,官僚機構膨脹,財政支出增多。因財政經費嚴重不足,唐王朝要求地方預徵兩三年的租稅,使百姓不堪重負。浙東是唐王朝財賦所出的主要地區之一,人民所受的剝削尤為嚴重,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爆發了裘甫領導的農民起義。裘甫率領起義軍於咸通元年(公元860年)攻下剡縣(今浙江嵊縣),但沒過多久就被唐軍鎮壓。 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戍守桂軍的八百徐泗士兵因官府不肯發兵更代,憤而殺死都將,推糧料判官龐勳作首領,結隊北還。他們攻下宿州(今安徽宿縣),開倉賑濟貧民,隨後攻佔徐州,唐王朝急派十萬大軍前來鎮壓。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唐軍佔領徐州,起義軍被包圍,龐勳與起義軍近萬人戰死。
裘甫和龐勳領導的起義並沒有使統治者醒悟過來。唐懿宗和唐僖宗時,統治者「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賦斂愈急。關東連年水旱,州縣不以實聞,上下相蒙,百姓流殍,無所控訴,相聚為盜,所在蜂起」。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終於爆發了震撼全國的農民大起義。濮州(今河南範縣)人王仙芝領導幾千人在長垣(今河南長垣)起義,他以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的名義傳檄諸道,痛斥唐朝官吏貪暴,賦斂繁苛。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王仙芝帶領起義軍打下濮州和曹州(今山東曹縣)。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黃巢這時也聚眾數千人響應王仙芝。
黃巢「善騎射,喜任俠,粗涉書傳」,因屢次考進士不第,目睹唐朝官吏殘酷剝削人民,便揭竿而起。他與王仙芝都販過私鹽,熟悉各地交通路線。他們聯手攻打州縣,橫行山東,「民之困於重斂者爭歸之,數月之間,眾至數萬。」
乾符三年(公元876年),起義軍第一次出山東作戰,攻克汝州(今河南臨汝),俘汝州刺史王鐐,直指東都洛陽。隨後轉戰淮南和荊襄一帶,攻克郢、復等州。
王仙芝欲投降朝廷 黃巢反對並毆打王仙芝
乾符三年十二月,王仙芝、黃巢進攻蘄州(今湖北蘄春)。被俘的王鐐代王仙芝寫信給蘄州刺史裴渥,約定斂兵不戰,裴渥許諾,如王仙芝歸順唐朝,便奏請朝廷授予王仙芝官職。王仙芝為官職所誘,便表示願意接受「招安」。因王鐐的堂兄王鐸是當朝宰相,朝廷很快就派使者到蘄州任命王仙芝為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王仙芝見到朝廷的委任狀,十分高興,王鐐和裴渥也向他表示祝賀,黃巢見朝廷沒有給自己封官,便堅決反對投降,他憤怒地對王仙芝說:「始者共立大誓,橫行天下,今獨取官赴左軍,使此五千餘眾安所歸乎!」並毆打王仙芝,打得他頭破血流,其部眾喧噪不已。王仙芝怕觸犯眾怒,不敢接受朝廷的任命。裴渥見形勢不妙,便逃奔鄂州(今湖北武昌)。起義軍大掠蘄州,焚其廬舍而去。因王仙芝與黃巢不和,起義軍出城後分裂為兩支,其中三千人跟從王仙芝,兩千人跟從黃巢。
乾符四年(公元877年)二月,黃巢率軍攻佔鄆州(今山東鄆城),殺鄆州節度使薛崇,三月,又攻破沂州。同時,王仙芝攻破鄂州。六月,王仙芝、黃巢合兵進攻宋州(今河南商丘),攻城失敗後再次兵分兩路。王仙芝率軍攻破安州、隨州,黃巢攻破濮州。十一月,唐招討副使楊復光再次誘降王仙芝,王仙芝派尚君長等人請降於楊復光,中途被唐招討使宋威劫持,宋威貪功,向朝廷上奏稱生擒尚君長,楊復光也上奏稱尚君長是代表王仙芝向他投降,兩人爭論不休,朝廷不知實情,便把尚君長殺了。王仙芝再次投降未遂,又見手下被殺,十分憤怒,便於乾符五年正月(公元878年)攻破江陵羅城,焚掠江陵而去。沒過幾天,王仙芝在申州(今河南信陽)被唐招討副使曾元裕打敗。二月,王仙芝再次兵敗黃梅(今湖北黃梅),五萬人戰死,王仙芝也被斬殺。餘眾一部分南下湖南、江西繼續與朝廷抗爭,一部分北上投靠黃巢。王仙芝死後,黃巢成為起義軍統帥,稱沖天大將軍。
宣告起兵本為百姓 黃巢建立政權國號大齊
黃巢率領起義軍轉戰山東、河南一帶,為了避開唐朝重兵的攻擊,他帶領起義軍渡過長江,突入江西,攻克虔(今贛州)、吉(今吉安)、饒(今波陽)、信(今上饒)等州,經宣州抵達浙東,開山路七百里,進入福建境內。乾符五年十二月,黃巢攻克福州,福州觀察使韋岫棄城逃走。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起義軍進入嶺南。九月,攻克廣州,俘廣州節度使李迢。由於嶺南氣候濕熱,黃巢手下士卒有不少人死於瘴疫,造成士氣低落,諸將勸黃巢「北還以圖大事」,黃巢接受了他們的意見,於是取道桂州(今桂林),順湘江進入湖南,只用一天便攻下潭州,進逼江陵,沿途大量農民參加起義軍,隊伍增加到50萬人。
廣明元年(公元880年),起義軍重創唐諸道行營兵馬都統高駢的軍隊,突破唐軍長江防線,從采石磯渡江,不久又北渡淮河。十月,黃巢攻克申州,進入潁、宋、兗諸州。十一月,黃巢至汝州,號稱60萬大軍,唐軍聞風喪膽。十一月丁卯日,黃巢攻克東都洛陽,唐洛陽留守劉允章率百官迎降,黃巢入城慰問百姓,不准軍隊騷擾百姓,閭里晏然。
十多天後,黃巢從洛陽揮兵西進,直指長安。僅激戰數天,就攻破潼關,唐僖宗倉皇逃奔四川成都。起義軍前鋒兵不血刃順利進入長安。隨後黃巢乘「金裝肩輿」入城,起義軍「甲騎如流,輜重塞塗,千里絡繹不絕」。長安百姓夾道圍觀。黃巢部將尚讓向百姓宣告:「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毋恐。」黃巢在長安建立新政權,國號大齊,建元金統。
雖然長安失守,但唐王朝仍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唐僖宗開始組織力量進行反撲。北方各地的藩鎮也暫時停止了彼此之間的鬥爭,把矛頭指向起義軍,沙陀首領李克用也率軍助唐。起義軍被包圍在長安,兵源、糧源幾乎斷絕,加上黃巢手下大將朱溫投降唐軍,黃巢只好於中和三年(公元883年)率起義軍撤離長安。
離開長安後,起義軍圍攻蔡州(今河南汝南),迫使節度使秦宗權出降。隨後,又圍攻陳州(今河南淮陽),遭遇守軍頑強抵抗,近三百日不能克城。這時,朱溫、李克用的軍隊追趕而至,起義軍腹背受敵。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黃巢撤離陳州,率軍渡過汴水,退到泰山下的狼虎谷,兵敗自殺。
成敗分析
黃巢失敗原因之一:沒有建立起義根據地
自從響應王仙芝聚眾起義後,黃巢的起義軍縱橫大江南北,幾乎打遍全國,起義軍先後渡過長江四次,黃河兩次,屢屢突破唐軍防線,佔領了很多地區。但黃巢的起義軍始終是流動作戰,在佔領了新的地區後,就把原有的地區放棄了,黃巢從來沒有建立一個真正的農民起義根據地,這是黃巢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也是後來李自成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為沒有建立根據地,黃巢的起義軍只能打到哪裡就住在哪裡、吃在哪裡,後勤供給和兵源補充都很成問題。黃巢實在沒有辦法時,只好放縱士卒搶掠百姓,這樣做雖然能解一時之困,但失去了民心,也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沒有廣大民眾的支持,起義怎麼可能成功呢?另外,因為沒有根據地,黃巢在撤離長安後進退失據,沒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只能靠攻城略地來補充實力,繼續進行流動作戰。起義軍戰鬥力雖強,但不可能每戰必勝,一旦戰敗只能狼狽逃竄。當起義軍近三百日攻不下陳州時,軍中糧盡,黃巢手下將士「掠人為糧,生投於碓磑,並骨食之」。但這種殘忍的行為並不能挽回起義軍失敗的命運,只會加速其滅亡。
毛澤東曾深入研究過歷代農民起義,反覆閱讀陳勝、吳廣、張角、王仙芝、黃巢、李自成等人的傳記。他從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始,就特別強調與「流寇」思想作鬥爭。他說:「應當認識,歷史上黃巢、李闖式的流寇主義,已為今日的環境所不許可。」(《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在抗日戰爭期間,他又強調:「歷史上存在過許多流寇主義的農民戰爭,都沒有成功……只有徹底地克服了流寇主義,提出並實行建立根據地的方針,才能有利於長期支持的游擊戰爭。」(《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 )
黃巢失敗原因之二:佔領長安後不思進取
公元880年黃巢佔領長安後,以為起義已成功,忙於建立自己的政權,沒有及時追趕向四川方向逃走的唐僖宗,也沒有趁熱打鐵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放任唐僖宗在四川地區恢復力量,結果沒過多義就被已喘過氣來的唐王朝打敗。
當時留在關中的唐中央禁軍尚有數萬人,黃巢不僅沒有派軍消滅他們,還給了他們重新聚集攻打長安的機會。因唐鳳翔節度使鄭畋及其將佐假投降,黃巢對他們放鬆了警惕。鄭畋暗中同逃往四川的唐僖宗聯繫,並把分散在關中各地的禁軍招集到自己周圍,然後「完城塹,繕器械,訓士卒」,又密約鄰近的藩鎮共同抗拒起義軍,成為黃巢的大敵。
因起義軍殺死所有在長安的唐朝宗室,處死了一些隱匿不降和假投降的唐朝官吏,長安附近的豪強怕被處死,紛紛逃往深山中結寨自保,把糧食收藏起來。這樣,起義軍的主力就被壓縮在長安附近的狹小地區裡,糧食供應困難,將士們甚至剝樹皮吃。黃巢派使者出城到各地調發糧食,前後派了數百人,使「吏民不勝其苦」。唐將王重榮本已投降黃巢,因黃巢不斷派使者催糧催財而十分氣憤,他說:「始吾屈節以紓軍府之患,今調財不已,又將徵兵,吾亡無日矣!不如發兵拒之。」其將佐皆同意他的意見,於是把黃巢派來的使者全都殺了,並派兵搶了黃巢四十餘艘裝滿糧食的補給船,迫使缺兵缺糧的起義軍離開長安。
歷史學家黃仁宇說:「他(黃巢)於公元880年入西安,據說他擁有兵眾60萬人,西安也被他佔領了兩年多。起先他還企圖爭取一般市民,可是一入國都,黃巢被自己所設的陷阱困住,從此失去流動性,於是被忠於唐室的幾個部隊集中攻擊,對方也有突厥語系的部隊。黃的給養既成問題,他就更大開殺戒,因之他和居民的關係日益惡化。」缺糧缺兵的起義軍被人民視為仇敵,除撤離長安外別無選擇。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要內容:北緯30°•中國行(5): 1、古韻情長寄紹興; 2、紹興古採石場遺址:柯岩石佛; 3、紹興古採石場遺址:柯岩雲骨; 4、紹興魯鎮:業餘特型演員; 5、紹興嵊州:越劇之鄉; 6、紹興安昌古鎮: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越劇之鄉即浙江嵊州,中國越劇的誕生地,以“百年越劇誕生地、千年剡溪唐詩...
嵊縣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為何起兵反唐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歷史學家認為,黃巢起義是唐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最重要的農民起義之一,它加速了唐朝的滅亡,並有力地推動了歷史的向前發展。
說來,領導這場起義的富商家庭出身的黃巢還是一個不第秀才,他的著名詩句「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大家可能都是耳熟能詳,據說這是他五歲時口占的詩句,果然也是智慧超群的神童。尤其是他那「沖天香陣滿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充滿政治讖語況味的詩句,便已經透露和暗示了所有的革命熱情(張藝謀的電影有過類似的激情詮注)。
其實,唐朝發生農民起義已經在黃巢起事之前發生,早在公元859年,寧國(安徽寧國縣)人裘甫就率眾起義反抗唐朝,攻取剡縣(浙江嵊縣),遭受唐廷和藩鎮雙重殘酷盤剝的大唐民眾也早已有了造反之心,只差有人登高一呼罷了,裘甫的揭竿而起,應者云集,第二年就聚集了三萬之眾。看到自己的江山岌岌可危,十分好玩的皇帝唐懿宗也不敢怠慢,停下了娛樂調兵遣將去打壓農民起義,派王式率官軍前往攻打,在裝備和人數不佔優的情況下,裘甫領導的浙東農民起義只堅持了幾個月就宣告失敗。不過革命的火種從此播下,套用偉人的話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也,因為此後的唐朝大規模農民起義的發動和壯大,正是以這次的起義為引爆點,由此唐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重創了唐朝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加速了腐朽唐朝的崩潰進程,所以說是雖敗猶榮,意義重大。
一般來說,大凡發生了農民起義,基本都已經是封建朝代晚期,而且也已經是因殘酷壓迫使階級矛盾激化引起的不可調和的產物,唐朝農民起義也不例外,基本上是一種規律性的東西,最終也成了改朝換代的工具。
正所謂「那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民眾只能用大規模起義來反抗腐朽透頂的唐朝統治者,公元874年,濮州(山東鄄城縣)王仙芝在長垣(河南長垣縣)又舉起義旗,應者數千人,次年王仙芝起義軍就攻取唐濮州、曹州,聚眾數萬。就在王仙芝起義前一年,適逢關東發生了大旱,民不聊生,官府還強迫百姓繳租服役,走投無路之下只能和官府進行多次武裝衝突。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王仙芝、尚讓起兵之後。黃巢也在冤句縣(山東菏澤西南)聚眾數千人響應王仙芝,攻擊唐州縣,數月轉戰間隊伍也迅速增至數萬人。
當有財的落弟秀才黃巢趁唐朝統治者不顧民眾死活過著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當驕橫藩鎮只想打著自己的小九九爭地奪利不顧唐朝小朝廷死活,並有心在天時地利人和中有所作為時,古代農民的鬥爭智慧和優秀品質也在黃巢的激發下表現得淋漓盡致,經過了持續近十年的聲勢浩大波瀾壯闊的武裝起義,從最初的幾千人發展到了幾十萬人,勇敢地佔領了唐朝統治中心長安,迅速成為了唐末農民起義的主力軍,也最終敲響了腐朽唐王朝的喪鐘,唐朝經過農民起義的折騰,也算是名存實亡了。
起義之初,黃巢起義軍十分善於利用藩鎮割據、唐轄地幾乎全部被分割的歷史條件,同時利用藩鎮與唐朝小朝廷的爭權奪利所留下的權力真空和用兵盲點,巧妙周旋。這正如著名歷史學者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所說:「黃巢渡過長江四次,黃河兩次。這為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流寇發現唐朝中有無數的罅隙可供他自由來去。各處地方官員只顧本區的安全,從未構成一種有效的戰略將他網羅。」這樣,通過獨特的生存智慧和鬥爭哲學,黃巢成為了反唐的主力軍。
據史載,黃巢起義軍最初的用兵也不是很順,甚至於東攻沂州(今山東臨沂)時遭受了挫折,居然不能攻下來,於是他們調轉槍頭轉戰山東、河南等地,攻佔敵人力量比較薄弱的陽翟(今河南禹縣)、郟城等八縣,聲威大震,進而逼到汝州城下。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九月,起義軍終於攻下了戰略地位比較重要的汝州,守將董漢勳被殺,刺史王鐐做了起義軍的戰俘,然後乘勝劍指東都洛陽,威逼長安,讓唐朝統治者惶惶不可終日。
眼看起義部隊軍事攻勢勢如破竹,唐統治者只好使出懷柔政策,向起義軍伸出了橄欖枝。而且農民起義軍的最大弱點就是容易妥協,按照某些政治教材的觀點認為,農民起義軍由於缺乏先進的科學理論作指導,到了最後基本上都成了封建皇朝改朝換代的工具,因為農民兄弟起義的訴求也很簡單,有時候甚至於不過是分點土地混個溫飽,最終都會虎頭蛇尾,更有起義軍中的政治投機者以此為晉身的籌碼和敲門磚,起義軍領袖王仙芝就是這樣的「投敵變節」人物。
因為刺史王鐐是當朝宰相王鐸堂弟,經不起王鐐三寸不爛之舌的鼓搗,有心做官的王仙芝於是讓王鐐寫信給蘄州刺史裴偓,表示願意接受朝廷「招安」,背叛革命。這一年年底裴偓果然和唐廷談妥了條件,願授王仙芝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之職,大家罷兵,皆大歡喜。
黃巢一聽到這一投降行徑勃然大怒,這不是見利忘義出賣兄弟是什麼?於是大罵曾經的起義軍「教父」王仙芝「始者共立大誓,橫行天下,今獨取官赴左軍,使此五千餘眾安所歸乎!」(《資治通鑑•卷252》)
其實黃巢發怒的原因無它,按照《資治通鑑》的口徑就是:「黃巢以官不及己」是也,分贓不均啊,這種招安情緒以及做官道理最終也華麗地毀滅了聲勢浩大的起義軍,而農民起義的妥協和不徹底性也暴露無遺。為了出口惡氣,還因此大打出手「毆仙芝,傷其首,其眾喧噪不已」,總之就是為了利益問題上演了全武行,一派腥風血雨。後來王仙芝怕觸犯眾怒,再不甘心也只能丟了官府遞上來的這個「燙手山芋」,決定不接受官府任命,算是息事寧人。
然後,起義軍在蘄州瘋狂燒殺搶掠,「城中之人,半驅半殺,焚其廬舍。渥奔鄂州,敕使奔襄州,鐐為賊所拘。賊乃分其軍三千餘人從仙芝及尚君長,二千馀人從巢,各分道而去。」
曾有歷史研究者總結黃巢起義的失敗原因是:「整個黃巢起義雖屬浩大,實際上卻只能算一次流動性的農民起義,從來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農民起義根據地,即使已經攻入唐朝的統治中心長安,建立了一個看起來體制完整的農民起義政權,但在實際上,卻只是一個空架子,沒有從事過經濟、文教建設。」這個基本上也說到了點子上,縱觀中國歷史上的諸多農民起義,事實也只是「官讓民反」的不得已之被動行為藝術而已,很少有完整的革命綱領和行動指南,而文化程度上的欠缺更加使農民革命披上了原始嗜血的色彩,更像是一場無組織無原則的搶劫生活資源的很土的軍事行動,根本沒有周密而長遠的軍事計劃和政治主張,最終也逃不了成為改朝換代工具的宿命。
他們除了觀念狹隘、小富即安,還在特殊情境下嗜血如命濫殺無辜,比如黃巢軍就曾在廣州大肆殺了二十餘萬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簡直和兇殘項羽有一拼。更有甚者,據《舊唐書》載曰:「黃巢既來,圍陳郡三百日,關東仍歲無耕稼,人餓倚墻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磨砦,為石碓數百,生納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如是。」因為起義軍所到之處,公然洗劫一空,赤地千里,最終演化為最慘烈的「人食人」,日殺數千,碎骨而食,獸之性大發啊。
當然說這些,也沒有貶低農民起義的積極意義,比如沉重打擊封建腐朽統治就是一種偉大作用,也直接推動了歷史前進,功不可沒也。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嵊縣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主要內容:北緯30°•中國行(5): 1、古韻情長寄紹興; 2、紹興古採石場遺址:柯岩石佛; 3、紹興古採石場遺址:柯岩雲骨; 4、紹興魯鎮:業餘特型演員; 5、紹興嵊州:越劇之鄉; 6、紹興安昌古鎮: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越劇之鄉即浙江嵊州,中國越劇的誕生地,以“百年越劇誕生地、千年剡溪唐詩路、萬年文化小黃山”聞名於世。該地是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節點,書聖王羲之晚年歸隱於此;人才輩出,是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人口學家馬寅初,革命音樂家任光,山水畫家鄭午昌、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圍棋國手馬曉春等名人名家的故鄉。1990年建成全國首家專業戲曲博物館——越劇博物館;修復了越劇發展史上的標誌性建築,如城隍廟、東王村香火堂前、施家嶴古戲臺、四季春科班舊址及一批老藝術家、老藝人舊居等。嵊州歷史悠久,文化昌明。早在秦漢時期就已建縣稱“剡”,至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嵊州文化源遠流長,以“百年越劇誕生地、千年剡溪唐詩路、萬年文化小黃山”聞名於世。是全國著名的“越劇之鄉”,越劇誕生於嵊州,發展至今歷經百年,成為全國第二大劇種;是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節點,書聖王羲之晚年歸隱于此,謝靈運、李白、杜甫、陸游等著名詩人曾入剡攬勝,留下諸如“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等許多詠剡名句;新近發掘的具有萬年曆史的小黃山遺址,是目前發現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規模最大的聚落遺址。嵊州人才輩出,是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人口學家馬寅初,革命音樂家任光,山水畫家鄭午昌、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圍棋國手馬曉春等名人名家的故鄉。浙江嵊州,是中國越劇的誕生地,夢裡江南越韻清,淺斟低唱醉中游。越劇自誕生以來,就是“天生麗質難自棄”,她的溫婉美麗已深入人心。越劇誕生於嵊州,是嵊州的青山綠水滋養了她的柔和婉轉,讓她的音韻有如風弄秋葉。
今天,越劇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又被省文化廳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叢書中的重要項目。這對於越劇藝術資源的保護、傳承、發展和繁榮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越劇從田頭地角走來越劇,這種來源於農村田頭的草根藝術,由生活在嵊州民間的多才多藝的農民所創造。大約在1851年前後,嵊州有一部分農民開始用田頭歌唱、山歌小調等民間說唱藝術去“沿門唱書”,這便是越劇的前身。1906年3月27日(農曆三月初三),嵊州唱書藝人高炳火、李世泉等人相聚在甘霖鎮東王村,經過精心準備,首次在用四隻稻桶和門板組成的舞臺上成功演出大戲《雙金花》。當婉轉柔美的曲調、悠揚深沉的唱腔嫋嫋流淌時,掌聲和喝彩幾乎響徹了整個山村。高炳火他們不會想到,正是這看似即興而發,冥冥之中又充滿淵藪的演出,中國第二大劇種的越劇,在浙東一個普通的小山村裡橫空出世,一襲翔舞百年的美麗,在江南晚春的天空下拉開帷幕。 這次有準備、有本子、有角色的正式演出,標誌著越劇的正式誕生。之後,越劇歷經了小歌班、紹興文戲、女子越劇等幾個階段,以其真切細膩的表演、委婉動聽的唱腔、優美抒情的風格,從鄉村一路唱進大都市,走紅於上海,流行於全國,成為中華戲曲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越劇故鄉出人出戲出精品越劇百年,嵊州市人才輩出。
嵊縣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北緯30°•中國行(1):1、舟山:海天之間;2、舟山:前往東極島;3、舟山:旅程第一站東福山;4、舟山:走進嵊山鎮;5、舟山:枸杞島“海洋牧場”;6、舟山:走進嵊泗縣城;7、舟山:行走東沙古鎮;8、舟山:博物館中看珍藏。
《遠方的家》是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於2010年12月精心在黃金時段推出的全新的旅遊欄目。節目容量大、攝製力量強的《遠方的家》欄目充分體現了央視對旅遊業的關注和支持。欄目以“展示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表達新生代的旅行態度;溝通多元化的文化價值;構建華語圈的心靈家園”為宗旨;欄目以記者見聞的方式、以人文體驗的手段,展現中國各地的自然風光、人文風情和人物故事。
《北緯30°中國行》是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遠方的家》欄目 又一大型系列旅遊節目(共推出189集),節目展現北緯30度沿線神奇的自然環境,描繪這片土地上人們的人性美、人情美,以自東向西沿緯度線行走為推進線索,深入關注普通群眾的人生故事和生存狀態,緊扣住中國人的情感脈動,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北緯30度帶上包括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和社會發展在內的全景式圖畫。節目組橫跨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四川、西藏等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最後抵達西藏阿裡地區,沿途將到訪300多個市縣,總行程預計超過2萬公里,節目將著重展現北緯30°沿線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和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態。節目以“自然、家園、文化”為主題,吸收新聞、專題、紀錄片等不同節目類型的長處,以真取勝、以情動人。《北緯30°•中國行》攝製組從浙江舟山群島出發,沿北緯30°線,自東向西一路行進採訪,橫跨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四川、西藏等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最後抵達西藏阿裡地區,沿途將到訪300多個市縣,總行程預計超過2萬公里,節目將著重展現北緯30°沿線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和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態。
始發站(由東向西):
• 浙江:舟山、寧波、紹興、杭州、金華、衢州、麗水
• 安徽:宣城、黃山、銅陵、池州、安慶
• 江西:上饒、景德鎮、九江、南昌、宜春
• 湖北:黃岡、黃石、鄂州、武漢、咸寧、荊州、仙桃、孝感、荊門、宜昌、十堰、神農架林區、恩施
• 湖南:岳陽、長沙、湘潭、益陽、常德、張家界、湘西
• 重慶
• 貴州:銅仁、遵義
• 四川:瀘州、宜賓、自貢、內江、資陽、遂寧、廣安、達州、巴中、廣元、南充、綿陽、德陽、成都、阿壩、雅安、眉山、樂山、涼山、甘孜
• 西藏:昌都、林芝、山南、拉薩、那曲、日喀則、阿裡
舟山市是中國浙江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其行政區域範圍為整個舟山群島。市境西北隔杭州灣與上海市、嘉興市相望,西南隔海與寧波市相鄰。地處長江口以南,錢塘江、甬江入海口交匯處,杭州灣對出的東海海域,轄境由數以千計的島嶼組成,自北而南為馬鞍列島、嵊泗列島、崎嶇列島、川湖列島、浪崗山列島、火山列島、七姊八妹列島、中街山列島、舟山島及鄰近島嶼和梅散列島。群島之中,以舟山本島最大,為中國第四大島,其「形如舟楫」,故名舟山。全市總面積1,455平方公里,人口116.8萬,市人民政府駐定海區。2011年6月30日,國務院批覆設立舟山群島新區,範圍涵蓋整個舟山市。春秋時,舟山屬越,稱「甬東」(甬江之東),又喻稱「海中洲」。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舟山落入日軍之手。1942年10月1日,日本軍船里斯本丸運英國戰俘往日本,中途在舟山被美國太平洋艦隊潛艇部隊第81分隊的「鱸魚」號發射魚雷擊中,日軍棄船,千多名英軍戰俘遇害。 當地中國漁民義救出300多名英國軍人。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舟山復歸中華民國。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因戰時需要,定海縣分為定海、滃州(岱山縣前身)兩縣,馬跡山以北蘇屬各島設立江蘇省嵊泗縣。1950年5月13日夜至16日拂曉,駐舟山的中華民國國軍秘密自舟山撤退,滃州縣實際解散,是爲舟山撤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進占舟山群島,成立定海縣人民政府,屬寧波專區管轄。2017年4月,浙江自貿區成立,涵蓋舟山離島片區78.98平方公里,舟山島北部片區15.62平方公里,舟山島南部片區25.35平方公里共三個片區119.95平方公里。
嵊泗貽貝,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特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舟山方言稱之為"淡菜",別名海紅(東海夫人)、紅蛤、殼菜。嵊泗縣嵊泗縣海域環境優越,水質肥沃,餌料豐富,溫度適中,利于海洋生物棲息,為嵊泗貽貝提供優良的生長環境,被農業部劃為一類貝類生產區,嵊泗人採集野生貽貝供人類使用、交易有悠久的歷史,所產貽貝具有個大、鮮嫩、肉肥、出肉率高、營養豐富、無污染等特點,為海鮮中的佳品。嵊泗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照充足,溫差較小。春季多海霧,夏季多氣旋,秋季較幹燥,冬季有霜凍。降水量春夏多于秋冬。嵊泗縣海域環境優越,水質肥沃,餌料豐富,溫度適中,利于海洋生物棲息,為嵊泗貽貝提供了優良的生長環境,被農業部劃為一類貝類生產區。漁業資源得漁獨豐,嵊泗是中國十大重點漁業縣之一,地處著名的舟山漁場中心,水產品資源豐富,被稱為"東海魚倉"和"海上牧場",盛產帶魚、大小黃魚、墨魚、鰻魚、鰳魚和蟹、蝦、貝、藻等500多種海洋生物,擁有浙江省最大的貽貝產業化基地和深水網箱養殖基地,是寧波、上海及長三角地區鮮活水產品供應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