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秘境桃花源】
疫情以來我每天去郊外跑步,人來車往的大馬路,經過旁邊一條分叉無名小徑很多次,從來沒有走進去過。這小徑極狹窄,不足一米,沒有路牌,沒有指示,不曉得是否是那戶人家的私家路,大樹遮蔽去路,幽深不見底, “或許有誰家的大狗撲出來咬我呢!”每次一想到這,我就止步了。
陽光下這條小徑,似乎內有乾坤。今天天氣極好,樹林中雀鳥叫聲如同奏鳴曲。我正在路口猶豫不決,一個黑影由頭上飛過,嚇得我倒退兩步。一隻比鴿子還大的白色怪鳥,無聲滑翔而過。驚鴻一瞥,檸檬黃的散開孔雀式尾巴在陽光之中閃爍,從來沒有見過這麼漂亮的大鳥。跟著白色大鳥,走進林蔭深處。
臉上掛上什麼絲線,又令我倒退一步,原來是盤踞路中間的蜘蛛網,證明這條無名小徑沒有人經過,最少今天我是第一人,因為蜘蛛一般在半夜結網。掃開蜘蛛網,繼續前行,經過一間沒有窗戶的廢棄村屋,屋前已經看不見小路,野草長得比我還高。草尖停著乳白色的小蜻蜓,小時候在家鄉見過很多紅蜻蜓,但白色還是頭一次見到。
過了小橋,山徑上遍地白桐花,完完整整,每朵都沒有被人踩過。開始聽到鳥聲奏鳴曲中,加入了淙淙水流聲。朽木橫亙溪水上,水清見底,樹蔭蔽日,反而小溪谷中植被極為豐茂,野生蘭花沿著溪水錯落有致分佈,好像是誰人的細密心思和巧手種植。
前行一百多米,翠綠林海變成粉紅天空。大片粉紅色的成千上萬,同時綻放。巨大樹冠不見新綠舊黃樹葉,全是沈甸甸的閉月羞花胭脂紅,天空都被染得如同落霞一般鮮艷欲滴。啊, 原來是宮粉羊蹄甲! 不是櫻花,盛似山櫻!
走到山溪上遊,郤是另一番景象。一個天然池塘,橙紅、雪白、紅黑相間、白底黑點、白身紅頭的巨大錦鯉,悠遊地在水池中穿梭嬉戲。山谷中回響無數雀鳥的鳴叫,還有蟬鳴,和蜜蜂拍翼的嗡嗡聲。山谷對面,傳來人聲,看見三個穿著中式澱藍布衫、頭戴草帽的中年婦人在水邊洗菜,她們高興地在談話,但我一句都聽不懂,估計應該是客家話。我本來想問一問她們,這裡是什麼地方?但她們望也不望我一眼,就放棄了。
巨木參天下的錦鯉山溪,傳來陣陣柏木香味,被無數怪鳥蟬鳴包圍的我,今夕何夕。
@東周刊eastweek.com.hk 光明旅樂908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2歲觀鳥員|港孩走遍全港看超過240種雀仔 自製《會訊》介紹雀鳥知識 除了黑臉琵鷺和麻雀,你還知道香港有甚麼雀鳥嗎?年僅12歲、就讀小學六年級的張顥霖(霖霖)已看超過240種雀鳥,差不多是香港雀鳥種類的一半,是香港最年輕的觀鳥員。觀鳥之外,他還自己製作了一本《雀鳥頻道會訊》,至今已出版至第八期...
山紅頭叫聲 在 龍應台 - Lung Yingta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事❶ 《純粹大武山》
貓兒狗兒都是有靈氣的哺乳動物,是人的另類知己。
一支尖嘴、兩把瘦爪、似乎沒腦的雞,能溝通嗎?
把一只美麗的竹籃放在雞園裡荔枝樹旁,舖上破舊毛巾。蛋,不要生在地上,來這個有氣質的單獨套房吧?不知道格格們會不會明白我的心意?
第二天清早,聽見歡快的、激越的、拉長了的咯咯叫聲,這是她的呼喚,匆匆披上一件薄毛衣,趕去雞園。
小鎮陽台面對台灣島尖尖的尾巴,鵝鑾鼻,所以往左看是太平洋和大武山,往右看是台灣海峽。大山大海之間,有一個小小的雞園,裡頭住著三位格格。
這一陣子,小鎮特別熱鬧。街道兩旁掛滿了選舉的旗幟,綠的藍的甚至有紅的,風裡飄揚,氣勢恢宏。候選人的宣傳車裝了大喇叭,放音樂,一會兒過去了「愛拼才會贏」,一會兒過去了「梅花」、「國旗歌」,一會兒又是原住民豪放的歌曲。
但是清晨總是安靜的。太陽從太平洋華麗升起,此刻剛剛到達大武山稜線,把溫柔的粉光射入海峽這邊的屏東平原,天空一片暈紅。
一身黑緞蓬蓬裙配鮮紅頭冠的格格,飛上短牆,看見我的手編竹籃,側頭思索片刻,眼睛又圓又亮,然後毅然決然踏了進去。
像一個母親,莊重地坐在竹籃裡,她眼睛直視的前方,就是台灣海峽。
此刻的我站在一叢金露花旁,屏息注視,看見格格在躁動後逐漸安靜下來⋯⋯
我知道時候快到了。她的此時此刻,和無聲湧動的太平洋、壯麗磅礴的大武山、洪荒運轉的日月星辰,街道上開始勞動、思索、競爭的人們,是同一個軌道、同一種力量。
我看見了......
山紅頭叫聲 在 見域 Citilen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新一期《貢丸湯》,收錄了由文史工作者 蔡仁堅 James Tsai先生撰寫的「郇和.國鳥.動物園」。
你或許會好奇,郇和是誰呢?
160 年前, 1856 年春三月,一位年輕的二十歲外交官、英國駐澳門領事館二等助理郇和 ( Robert Swinhoe,1836-77 ) ,來到新竹香山駐足二個星期。在香山的丘陵樹林間郇和遇見「山紅頭」,這是隻懂得回應人類口哨叫聲的臺灣特有亞種鳥類,多年後郇和為「舊識」鑑定命名。郇和的首次臺灣採集旅行,使香山成為臺灣自然史「第一個有紀錄可稽查的西方博物學家採集地點」 ( 張譽騰,1994 ) 。
這一年,他也找到《續修臺灣府志》,閱讀所記載的 40 種鳥類、14 種哺乳類,並將這份臺灣本土動物目錄於1864 年翻譯成英文。此後半個世紀,西方的外交海關人員、傳教士、動植物學家,絡繹來到這個物種豐富的「神秘島嶼」採集研究。臺灣至今存在且命名的哺乳類、鳥類,有半數以上連同數百種植物,經郇和在臺蒐集,並由他和他的學友們鑑定命名。
郇和,或譯史溫侯、斯文豪,來臺首至新竹香山 (1856 ) ,八年後郇和是英國駐臺副領事,將領事館自淡水遷往高雄。近年來,高雄市政府以史溫侯之名,在城市的觀光旅遊導覽充分利用史溫侯故事;藉由這位一百多年前的博物學家他的眼睛,我們看見了一個充滿驚奇的熱帶島嶼。可惜,在他第一個進行採集、研究的地點新竹,現在的市民大都對史溫侯陌生,那樣勇於探索、發掘新事物的好奇心,似乎也黯淡了許多。
---
《貢丸湯》雜誌
Vol.9|遇見住新竹的動物鄰居們
網路購買:
【 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R030068585
【 TAAZE讀冊生活 】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21100024972
#貢丸湯雜誌 #寵物 #青年村落文化行動 #生態 #歷史
山紅頭叫聲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2歲觀鳥員|港孩走遍全港看超過240種雀仔 自製《會訊》介紹雀鳥知識
除了黑臉琵鷺和麻雀,你還知道香港有甚麼雀鳥嗎?年僅12歲、就讀小學六年級的張顥霖(霖霖)已看超過240種雀鳥,差不多是香港雀鳥種類的一半,是香港最年輕的觀鳥員。觀鳥之外,他還自己製作了一本《雀鳥頻道會訊》,至今已出版至第八期,他說他長大後想從事鳥類研究的工作。
「咕咕咕咕咕」,霖霖模仿遠方傳來的紅頭穗鶥叫聲,今次他帶我們到城門水塘觀鳥,但沒走幾步又停下來,「啊嗚啊嗚,是大擬啄木鳥」。香港目前有560種雀鳥,霖霖看了其中240種,能夠分辨聲音的也有100種。「因為觀鳥多數都『觀』不到,雀仔飛來飛去,又隱身在樹上,所以要依靠聽力。」他平時在家用電腦不是玩遊戲,是聆聽不同雀鳥的叫聲,熟習後觀鳥就能靠聲音分辨種類。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524/3RJAACCZHZCLHD52EDP4FK5RKE/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觀鳥 #黑臉琵鷺 #麻雀 #紅頭穗鶥 #城門水塘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E452swY3yE/hqdefault.jpg)
山紅頭叫聲 在 台灣野鳥攝影Photo-eye 鳥訊| 山紅頭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特有種,由於雙眼曚著黑色眼罩,像奸臣的眼神,因此有人稱為「奸臣仔鳥」。在丘陵地帶的樹林或竹林,常聽到牠們的叫聲,但常見其聲,不見其影,這回能幸運錄下這對愛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