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是台灣重要的文化底蘊與資產,每年許多新的研究都幫助我們更加了解客家文化的內涵,你跟上了嗎?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在此分享即將要舉辦的【客家祭儀的社會變遷與性別平權座談會】的內容資訊,熱愛客家文化的朋友別錯過囉!
***************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提倡性別平權與多元文化。自去年起以北部客家地區宗族,就未婚早夭女性得以回至原生家庭奉祀進行調查,今年度以屏東六堆客庄「媳婦全名上牌位與入家塚」個案、喪禮祭儀中女兒「捧斗」議題、專屬女婿義務的路祭儀式變遷為討論主題。邀請田野受訪者、生命禮儀業者、學者專家,就針對客庄祭儀的社會變遷與性別平權議題作分享與交流。
過去傳統漢人社會在面對未婚早夭女性的身後事,都將其牌位與骨灰安置於佛寺與齋堂內。但隨著時祭祀義務的遺忘,這群未婚早夭的姑婆終將被遺忘,習俗上都不能回到原生家庭享受香火。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與兩性平權觀念提升,近二十年來臺灣北部客家幾個宗族,逐步讓未婚早夭的姑婆們設立姑婆牌位、或將骨灰安置於原生家庭的祖塔內。這樣的行動翻轉了統漢人社會中『姑婆不能上祖牌』的觀念,這群未婚早夭的姑婆終於可以回到原生家庭。
另在高屏的客家地區的田野發現。在高雄美濃地區於清代即有未婚過世的姑婆設立家塚的個案,並也進一步發現在竹田二崙、萬巒泗溝水、美濃廣興、中壇等地,已有「媳婦全名上牌位與入家塚」的現象,與過去傳統女性以某某孺人登錄祖牌與墓碑相當不同,讓宗族的女性祖先得以用不同的方式讓後代懷念。這樣改變顯示客家家族內觀念的轉變,也是為時代變遷下所表現的彈性。
在六堆客庄在喪禮祭儀中,也尚保存專屬女婿才得以參加「路祭」儀式,在時代變遷下路祭亦逐漸式微,而路祭更是專屬於客家族群的特殊儀式,更成為了南部六堆客家族群的文化特徵。傳統喪禮中專屬於男性的「捧斗」等儀式,也因少子化因素、抑或是家中無男丁之緣故,遂產生了女兒亦可取代男性捧斗等情形。
***************
【客家祭儀的社會變遷與性別平權座談會】
講座資訊如下:
報到時間:13:20-14:00
日期:109/10/28(三)
時間:14:00-16:30
地點: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行政中心2樓六堆會議廳
(屏東縣內埔鄉建興村信義路588號)
聯絡人:戴先生08-7230100#204
🏃♀️🏃♂️報名這邊走:
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uPaVmMNLxmqcYZbQ8
14:00-14:05
回顧影片
桃竹苗姑婆牌及入祖塔宗族拍攝紀錄剪輯
14:50-16:30
1.個案分享:
(1)媳婦全名上祖牌議題
・ 楊國源 美濃祿興里里長
・ 朱毓萍 美濃有間書店小姐
・ 朱勝斌 屏東縣高雄同鄉會理事長
(2)喪禮儀式中的性別平權議題
・ 戴榜晏 屏東縣葬儀商業同業公會副理事
・ 徐嫆宜 頭分埔文化工作室研究員
・ 鍾瑞文 屏東市頭崙埔華山萬福宮祭典委員
2.綜合座談
與談人:
(1) 蔡麗玲高師大性別教育所副教授
(2) 何碧珍客家委員會性平會委員
(3) 洪馨蘭高師大客家所副教授
(4) 何金樑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主任
https://thcdc.hakka.gov.tw/wSite/ct?xItem=16265&ctNode=1153&mp=1&fbclid=IwAR3e8JmE7hNbJjCcaYF_qu4H8NdMMd9YkOiUFlhXUIIfIHzhIKAiv_K6yBM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