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肘疼痛與彈響聲直播精華】
本次直播兩大重點:
1. 手肘區域疼痛的介紹
2. 手肘彈響聲
----------------------------------------------
1. 手肘區域疼痛的介紹:
在所有的運動種類和運動技巧中,都包含了大量的過頭舉手的動作,使得手肘的傷害變得非常常見。
主要依據疼痛的區域可以分為手肘的外側、內側、前側和後側傷害,在這些傷害中,#手肘的外側疼痛是最為常見的。
【手肘外側疼痛】
可能有肱橈關節骨性關節炎、剝離性骨軟骨炎(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游離骨、肘肌發炎, 橈神經隧道症侯群…等等。
其中最常見的為 #肱骨外上髁炎(俗稱網球肘)和 #橈神經隧道症侯群(Radial tunnel syndrome)
---------------------------------------------------
#肱骨外上髁炎(網球肘)
影響約50%左右的網球族群,所以又稱網球肘。
痛的區域: 外上髁(常見發生於橈側伸腕短肌的肌腱)。
橈側伸腕短肌肌腱會跨越肱橈關節線,直接連接到肘關節的關節囊。而橈側伸腕短肌肌腱的前側部分相對於後側及遠端薄了許多,這個薄且脆弱的附著位置可能是造成肱骨外上髁炎的主因。
《處置》:
#物理治療是網球肘介入治療的第一線,除了常見的伸展運動,徒手治療中的關節鬆動術,針對關節面和肌腱的沾粘做鬆動術和Mill’s manipulation也是有幫助的。
訓練上針對共同連接到外上髁共同肌腱的腕伸肌做離心收縮的訓練來增強肌力並減少肌腱所受的應力,也是針對網球肘復健上非常重要的一環。
儀器治療包含震波(慢性期)、經皮電刺激(急性期)、超音波等等,其中目前研究上認為比較有效的儀器治療為高能或低能雷射。另外針灸也被認為針對外上髁炎是有幫助的。
---------------------------------------------------
#橈神經隧道症侯群
好發於30-50歲女性,為橈神經在橈骨頭和旋後肌的上緣或下緣中間區域被壓迫產生的神經症狀。
痛的區域: 外上髁下三指幅位置、會有刺、麻、痛感在手肘以下的背部區域到手掌背部區域。
不會有肌力的喪失,指伸肌和旋後肌的肌力正常。如果指伸肌肌力下降、伸腕動作伴隨橈側偏移則可能是橈神經的另一分枝—後骨間神經壓迫造成的。
---------------------------------------------------
【手肘內側疼痛】
常見於肱骨內上髁炎(俗稱高爾夫球肘),發生率相對外上髁炎較低。
---------------------------------------------------
#肱骨內上髁炎(高爾夫球肘)
痛的區域: 內上髁(通常在橈側屈腕肌和旋前圓肌中間的區域)
常與內側尺側副韌帶拉傷或撕裂混淆,肱骨內上髁炎做腕屈肌的阻力測試和被動伸展時會出現症狀,而尺側副韌帶的拉傷和撕裂則可以在被動的手肘外翻測試產生症狀或是有手肘不穩定的狀況發生。
《處置》:
處置上和外上髁炎相似。
---------------------------------------------------
2. 手肘彈響聲
彈響聲可分為 #內側彈響聲(關節外彈響聲)和 #外側彈響聲(關節內彈響聲)。
---------------------------------------------------
#手肘內側彈響聲
可能的原因:
1. 脫位的尺神經: 可明顯的看到神經滑動和出現彈響聲,約發生在手肘彎曲70-90度的範圍內。
2. 肱三頭肌內側頭的部分肌鍵脫位: 可明顯的看到肌腱滑動和出現彈響聲,約發生在手肘彎曲115度。
---------------------------------------------------
#手肘外側彈響聲
可能的原因:
常見的為滑液膜皺壁、撕裂的環狀韌帶,另外不同的原因包括關節腔內游離的軟骨、手肘後外側不穩定、前臂內側皮神經彈響聲(medial antebrachial cutaneous nerve)(極少)、關節內半月板(極少)、外側肱三頭肌腱(極少)。
---------------------------------------------------
【後半段影片連結: https://is.gd/TpdaYJ 】
#網球肘 #高爾夫球肘 #手肘疼痛 #手肘彈響聲 #物理治療 #橈神經隧道症侯群 #剝離性骨軟骨炎 #手肘外側痛 #手肘內側痛
尺側副韌帶 在 物理治療師臨床治療手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93. 攀岩手腕傷害-TFCC
這次的文章是攀岩運動傷害的治療,而且十分常見!就是所謂的手腕尺側韌帶拉傷-簡稱TFCC。(如圖一)
喜愛攀岩的岩友常常在手腕的動作操作上危害到TFCC(如圖二紅圈處),這樣的動作是手腕往大拇指方向側轉,所以尺骨側的尺側副韌帶、三角韌帶、橈尺韌帶(如圖三、四)是被繃緊的狀態。然而在此同時,攀岩者為了要讓手指用力彎曲抓住岩點,所以前手臂的屈腕肌群與屈指肌群就必須用力收縮,這時候有一條很特殊的肌肉就會造成TFCC的高危機率;即所謂的尺側屈腕肌(如圖五右)。
這條肌肉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在所有的屈腕肌群中,它是唯一附著在腕骨上的肌肉,附著的腕骨分別是勾狀骨和豆狀骨(如圖六)。當上述的岩友做出相關的手腕動作時,尺側屈腕肌就會去拉動這兩個腕骨,當肌肉收縮的力量過大時,勾狀骨和豆狀骨就可能產生位移,而去拉扯尺側副韌帶、三角韌帶等,導致TFCC。
當我遇到有岩友主述手腕在小拇指下方會有疼痛感時,直覺反應就是TFCC傷害。而正確的評估檢測動作就是做尺側壓力測試(如圖七),將手腕壓向尺骨,通常受傷的岩友都會瞬間縮手,並說明有疼痛感。這樣就可以很明確的確診是尺側韌帶損傷。而疼痛的範圍也很明確(如圖八右)所示。
這樣的症狀當下所需的治療事實上我覺得算有限,首先是做局部消腫的處置,其次將尺側屈腕肌做肌肉放鬆,第三針對錯位的勾狀骨和豆狀骨,甚至尺骨做復位的動作,以上的治療方式進行完畢後,可以使用肌貼去穩定勾狀骨和豆狀骨,避免岩友日常活動時,手腕的活動影響韌帶的修復。
此外在這次自行研究的過程中,找到了一張解剖圖相當有趣(如圖九),此圖將尺側韌帶與膝關節的十字韌帶相比對,認為尺側韌帶所提供的作用與膝關節十字韌帶一樣,都在限制相對的骨頭過度位移。而確實在反覆性TFCC受傷的岩友身上可以發覺,在做尺骨相對橈骨的關節活動度測試時,尺骨的位移量會非常大,嚴重者甚至會大於1公分!這是相當不穩定的橈尺關節。
近期發現一個針對TFCC開發出來的護具(如圖十),它除了限制尺骨的位移之外,也可以由下方頂住勾狀骨和豆狀骨,避免三者都產生過度位移,而影響復原或再次損傷。
尺側副韌帶 在 ChunMin 楊浚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UCL tear after IronCross practice. It takes time to recovery.
尺側副韌帶撕裂,
應該有一段時間不能練習IronCross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