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樂團一直都在,甚至現在獨立樂團、創作樂團還比以前更多,許多團也都擁有很多死忠的歌迷。
但如果我們用電吉他的角度來看,以當今全球最紅的樂團Coldplay和Maroon 5為例,如果我們連他們吉他手的名子或是使用的吉他牌子都不知道的話,就更不用說知道他們各自有什麼經典Solo,或是代表性的樂句手法音色...那樂團吉他手在整個當代音樂的定位上,就可以說是退到史無前例的後面去了…以前的夯團從Led Zeppelin、Deep Purple、AC/DC、Queen、Van Halen到Bon Jovi、槍與玫瑰、X Japan...那一團的吉他手不是鼎鼎大名的人物,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成為大家公認的搖滾巨星。
當然,這可以說是流行音樂的輪替沒有錯,但對於曾經被那些巨星電到過的我們來說,就會覺得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很可惜,沒有機會很容易的就接觸到這些東西,除非自己去Youtube找,但如果你連基本先聽到的機會都沒有,就也不會去找這些資料了 (除非奧運有電吉他比賽,然後台灣選手勇奪銀牌之類的)...
而這裡我所指的年輕人是大部分的年輕人,不是專門聽金屬或彈電吉他的極少數尖端樂迷,因為在以前的樂團音樂中要聽大段的吉他Solo和Riff是非常普遍且必須的,更不用說像Hotal California或是Still Got The Blues這樣為了吉他才去聽的歌曲,現在很多當紅的樂團歌曲不用說破音了,連有電吉他的聲音都是一種奢求 (偶爾出現的clean tone鋪底伴奏我就當作是沒有了) ...「搖滾已死」是一個大方向,更精確一點來說是「電吉他已死」,去逛士林夜市或西門町一圈要是能聽到一段電吉他Solo真的可以買樂透了。
相較於歐美日市場,我認為台灣的電吉他是連風行都還沒風行過(所謂風行至少要像現在的饒舌這樣),大家太少機會去聽到或認識這個搖滾樂中的靈魂樂器,一個樂團不管紅不紅大家都還是只認識主唱,大部分的民眾還是覺得電吉他是牛鬼蛇神,是很吵的東西,木吉他彈唱才是正常人聽的音樂 (指彈Fingerstyle因為技巧多、沒唱歌,有時竟也能被歸類在吵的那一掛)...所以在台灣常常都是高中熱音社瘋一下,然後退伍之後就慢慢的把電吉他放到長香菇,成發的那一場就是搖滾人生的最高峰了...
以前沒有、現在沒有,不表示以後不會有。我相信電吉他的爽度不會輸給現在的電音和饒舌,電吉他的音色可以有千百種,不會少於電子合成器,最重要他是用人的手在弦上一個一個音彈出來的,聽聽看Gary Moore的藍調,每一個音都是用生命在彈奏,每當夜深人靜,獨自聽著歌曲的層次堆疊,進行到最後的高把位推弦炸裂,都不禁淚流滿面...雖然電音和饒舌很多也不錯聽,音色很炫節奏很帥,但就不能帶給我這種感覺,那種打到內心深處的感覺,你會決定一輩子跟隨它。
這次的「搖滾已死」音樂會,可以當作是一個好的開始。除了我們,也一定還會有其他吉他手繼續做類似的推廣活動,相信經過更多人的投入、更多的競爭,一定會有更多有天分的人冒出來,誰都不知道下一個像王建民或戴姿穎的台灣之光會不會就這樣誕生了…衷心期盼台灣在電吉他這個領域能和世界接軌,擁有我們自己的Guitar Hero。
#搖滾已死
#了嗎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隱性肌覺醒:穿衣顯瘦,脫衣猛獸的啞鈴訓練術」介紹 訪問作者:林冠宇 Adam 內容簡介: 刺激性感,從「舉起」開始! ★1週2次,2支啞鈴就能改造全身的22招居家訓練密技! ★鯊魚肌、人魚線、愛之把……男神裝備練成,在家一次解決! ★十萬粉...
尖端 比賽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全民運動】迴力鏢好玩,好玩,但係小心打到自己。
這個大家都聽過但應該未接觸過的玩意,因有著特殊的外形設計,能夠在投出後,借助空氣動力學原理飛回來。迴力鏢嘛,大多人都認為源自澳洲,是原住民用來打獵的武器 ── 但有指這個說法其實不完全正確,因為原住民使用的武器名為「Kylie」,類近一種投擲棒(Throwing Stick),比我們認知的迴力鏢(Boomerang)來得更大更重,而且是直線飛行,能擊中遠距離外的敵人或獵物。而現代「返回式」的迴力鏢,則是以此原型慢慢演變出來的。
另一方面,其實除了澳洲外,在古埃及、歐洲等地同樣可見迴力鏢的蹤跡。波蘭曾發現一支由猛獁象牙製的迴力鏢,經過鑑定後,推算其製作年代約為西元前18000年,有近20000年的歷史;考古學家也曾在古埃及法老王圖坦卡門的陪葬品中,發現了為數不少的迴力鏢收藏品,其尖端甚至是以黃金製作。
來到現代,不少人只視迴力鏢為一種玩具或紀念品,但其實近年在澳洲、歐洲及北美都已經發展成一項體育競技。你以為比賽只是投出和接回迴力鏢?其實簡單如穩定地投接迴力鏢,已經需要極高的個人技巧和體能,選手還需鍛鍊各種投接方式、對物理及空氣動力學有相當的了解,還有根據不同天氣及項目,使用多種版本和形狀的迴力鏢,迴力鏢更大多是他們自製的。
玩迴力鏢,絕不簡單,還是小心點好。
---
《明周文化》推介:
石籬遊樂場 半世紀前的夢幻樂園
https://bit.ly/3CMZqMP
全港首創 巴士瞓覺團
https://bit.ly/3EIcjtn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迴力鏢 #回力鏢 #澳洲 #原住民 #打獵 #武器 #物理 #空氣動力學 #法老王 #圖坦卡門 #Bommerang #ThrowingStick #我就是我
尖端 比賽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愛曼妲專欄】5G解鎖萬物聯網 掀起大數據2.0的商務革命
葉淑明2021/07/02 10:25
眾所皆知,「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進化到「萬物聯網」(Internet of Everything)已是不可逆的科技演化。2020 年的統計資料顯示,物聯網裝置已經是全球人數的 2 倍以上,在今年(2021 年),連網裝置的總數將會達到 460 億台(日本學者曾推估 2020 年是 500 億台),成長速度非常驚人。點燃「物聯網」並添加大把柴火的其中一項關鍵技術是「5G」(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技術的商業化,及其基礎建設的開展普及化。
5G 與過往通訊協定的差異分別是在幾個面向:通訊距離,傳輸數據量與傳輸速度,低度延遲,可連接裝置數,消耗功率高。基於 5G 的特性,直接受惠的應用領域首先是影音串流(Video Streaming),提升了百倍的可連接裝置數,傳輸速度卻能較上一代快上百倍。 因此,5G 率先被開發使用的場景就是球場運動比賽與大型演唱會現場直播,這些場景的共通點是需要統合極大量的攝影機鏡頭與螢幕的影音數據,配合調度燈光與音響設備。簡單說,5G 技術的成熟度,直接帶動 VR/AR 相關產業,並且有利於 4K/8K 影像傳輸設備的蓬勃發展。
可預期在未來這兩年之內,物聯網市場由於 5G 技術與應用生態系的茁壯,將會開始一波爆炸成長。自去年起,在疫情肆虐之下,世界各地的網路電商產業乘風而起,電信通訊產業也積極佈建 5G。在今年,預估全球將新增 310 億台物聯網裝置,相較去年,增長數字可謂勢如破竹。如果推算物聯網市場的產值,今年會突破 5200 億美元,連網裝置的增速會超越 22%。
假設大家對這樣龐大的商機還沒有概念,參考日本學者 2020 年的研究報告,2020 年的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約為 200 兆日圓,對比全球汽車產業的市場規模 2017 年是 220 兆日圓,2030 年全球汽車市場規模約 250 兆日圓,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在 2030 年將成長到 400 兆日圓,大幅超越汽車產業。這亦是為何物聯網與人工智慧(AI)並列世界尖端科技的前三名,而另一個巨星當然是非「大數據(Big Data)」莫屬。
事實上,5G 技術與應用的大步發展,揭開了「大數據 2.0」(Big Data 2.0)的時代新頁。如前所述,5G 與物聯網的商業化進程密切相關,預估到了 2025 年,物聯網裝置收集儲存的數據量將累計到約為 80 ZB(Zettabytes, 皆位元組,10 的 21 次方)!雲端運算與邊緣運算的躍進(包含霧運算),再加上萬物聯網分分秒秒產生的大數據,匯聚成人工智慧新紀元的發展基礎。了解這些錯綜復雜的科技演進關聯,大家應該可以體會「腦爆」這兩個字其實是非常真切的形容,我們未來 10 年後的生活樣貌,無論是智慧工廠(製造),車聯網,智慧物流,智慧農業,能源物聯網,智慧家庭,智慧建築或智慧城市,都會讓此刻的我們無法想像,而感到瞠目結舌。
在 5G 浪潮席捲而來的時候,掌握軟硬體研發設計與工業 4.0 優勢的台灣資通訊科技廠商,勢必不可錯失良機。在通訊與感測晶片的研發設計領域,台灣科技業擁有半導體產業帶來的先天優勢,有完整的製造測試生產的上中下游供應鏈,還有獨步全球的科技研發與科技管理人才,應可參照高通(Qualcomm)在本月西班牙巴賽隆納世界通訊大會 (MWC 2021) 舉旗帶領 5G 生態系的方式,組成聯合作戰部隊,切入物聯網裝置組件與製程,建造一道堅實的護城河,甚至,充分運用 5G 生態系「以人為本」的思維,掌握物聯網裝置的小型化及大眾化趨勢,共同打造「護國群山」。時勢造英雄!
資料來源: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69175
尖端 比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隱性肌覺醒:穿衣顯瘦,脫衣猛獸的啞鈴訓練術」介紹
訪問作者:林冠宇 Adam
內容簡介:
刺激性感,從「舉起」開始!
★1週2次,2支啞鈴就能改造全身的22招居家訓練密技!
★鯊魚肌、人魚線、愛之把……男神裝備練成,在家一次解決!
★十萬粉絲熱切期盼,藝人、網紅一致推崇,「巨胸男神」林冠宇Adam首部健身指南!
★特別收錄攝影師「晏人物」傾力操刀,全肌極限解放寫真特輯!
▌什麼是「隱性肌」?
現代審美喜好越來越偏向穿衣舒適好看、脫衣又能有讓大家驚豔的肌肉線條。「隱性肌」一詞便是在這種趨勢中出現的語彙。「穿衣顯瘦,脫衣有料」成為世代男女共同期許與欣賞的身形目標。
健身教練出身的Adam,便是標準的「隱性肌」代言人。180公分,70公斤的標準身材,卻有著能輕鬆撐起任何衣物的寬厚肩膀,厚實的胸襟與布料間沒有一絲浪費空間,看起來並不特別粗壯,一旦褪下外衣,健碩的線條軌跡便在他的每一寸身軀蔓延。
然而,很少人知道,被喻為「胸狠巨肌」的他,從小是個瘦弱的紙片人。
▌任何身形都有鍛鍊的可能
「我是那種每年阿姨、姑姑都會過來拍拍我,提醒我不要駝背,再順便來一句『唉呦、怎麼還是這麼瘦!』當開場白的小孩子。」
這樣的身材,讓當時鍾情於籃球運動的Adam吃足苦頭。在準備許久的大專盃聯賽中,初登比賽舞台便被對手撞倒,鼻血直流,狼狽下場。從那一刻開始,他下定決心改變,要讓自己變得強壯。
「當時之所以如此拚命,其實都是源自於強烈的復仇目標。但隨著這些日子養成的習慣,運動踏踏實實地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再辛苦都是過程,撐過了就是你的,找到熱情,並且養成習慣,就離成功更進一步──我想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吧。」
▌教練是為了不讓運動成為一件痛苦的事而存在
「做什麼就要像什麼」是Adam處世的原則。當籃球員有籃球員的樣子、當演員有演員的模樣,而從小運動到大,乃至成為職業,持續六年之久的「健身教練」身分,在本書展現無遺。
Adam體貼地從室內派、疲憊的上班族、不好意思使用健身房的學生等等角度出發,設計單靠兩支啞鈴就可以鍛練全身肌肉的居家運動。無論是想要進步的新手,或是更細緻雕琢身形的健身老手,都能透過Adam規劃的運動計畫、飲食菜單、心理建設,一步步從完成動作中獲得成就感,進而持續累積。讓Adam成為你的專屬教練,共同喚醒沉睡的隱性肌!
作者介紹:林冠宇 Adam
台灣新生代演員。2016藉攝影師「晏人物」所拍攝之健體寫真廣受矚目出道,被粉絲暱稱為「胸狠殺手」、「海灘發電肌」、「巨肌鮮肉」。演出代表作品有電影《紅樓夢》、微電影《一千零一夜2》、網劇《浪花男神》、《等,等》。
畢業於嘉南大學運動管理系,擁有六年健身教練資歷,AFAA PFT 國際個人體適能教練。於戲劇拍攝空檔亦不忘體態訓練,影響整隊劇組人員一同加入,成為劇組的健身導師。透過本次出版健身書,除了大方展現鍛鍊多年的健美體態,更不藏私將個人愛用的啞鈴訓練術完整傳授。
作者粉絲頁: Adam 冠宇
出版社:尖端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尖端 比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集主題: 神話製造.製造神話個展 蕭博駿專訪
神話,是先民所述說流傳關於天地初創、神靈奇蹟的悠久故事。在旅行中受到敦煌石窟洗禮啟發的蕭博駿,於創作裡結合了莊嚴神聖的宗教意象,在一尊尊、一幅幅肅穆的佛像壁畫間,與作品之外的觀者所串連起來的是各種時下可見的流行元素,這些名牌包、平板電腦、搜尋引擎等等走在尖端的名貴精品、3C產品,彷彿使崇高的信仰具象覆上世俗化的外衣,也彷彿使虔誠的凡人心靈昇華至精神性的世界,巧妙地突顯並平衡了兩者之間的差異性。蕭博駿透過礦岩、金屬箔泥、絹本等多種媒材,藉由細膩手筆令畫面呈現出既華麗又古典、既高貴又俗世的衝突特質,散發出一種優雅的神秘光彩,竟給人宛若身處現代電子石窟的有趣錯覺。這正是現代人的心靈寄託、屬於當代的誌異神話──藝術家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一場過往神話的再製魔法,同時亦是一場紀錄嶄新神話的初創奇蹟。( 文/柯佩儀文)
創作論述:
採取東方佛教題材做為創作之來源,將時下所見到的流行、時尚元素融入宗教元素中,藉由詼諧趣味的表現手法與宗教的莊嚴感,帶出兩者間的衝突與差異性。創作都與宗教中壯觀的古代佛教壁畫、造像在語言風格、精神追求乃至藝術趣味、美學意境等方面有著這樣或多或少,至深至淺的關連與共鳴,在在都是反映出人們對於宗教虔誠的精神崇拜所造成的偉大奇觀,經由觀看與膜拜的實踐過程,最終達到精神性的心靈滿足。
宗教藝術中所汲取的不只是該宗教內部的情懷意理,也不僅是感召著人們對於情感上的信仰寄託,而是專注於自我在精神妙理上的昇華與體悟,有著高度人文價值與內涵之所在。至今,在異時異地的文化斷面之中,將傳統宗教的視覺語彙貫與時下的物質當中,讓宗教藝術的視覺性經由移存、轉化、再現的過程後,醞釀成為當今人文氣質的擴張與再體驗。
蕭博駿(HSIAO PO CHUN)簡歷:
1991 生於台灣新北市
2016 北京中央美術學院 中國畫學院 交換學生
2014 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研究所 水墨創作組
個展:
2012 大地情懷 蕭博駿個展,新北市,台灣
2015菩提剋思-CHUN 2015 F/W蕭博駿創作展,華山藝文特區,台北,台灣
2015-2016時代的信仰 跨年度個展,BlueOwl Coffee,台北,台灣
2016菩提剋思-CHUN2016 S蕭博駿創作個展,新北市藝文中心 特展室,新北市,台灣
2016念想斑斕 蕭博駿當代水墨個展,名揚水墨工作室,台北,台灣
獲獎:
2013第60屆中部美展,水墨類優選
2013第60屆中部美展,水墨類,總太地產收藏獎
2013台北南海扶輪社全國水墨類比賽,第二名
2013桃城美展,書畫類,入選
2014第61屆中部美展,水墨類,第三名
2014第15屆磺溪美展,水墨膠彩類,入選
2015第62屆中部美展,膠彩類,入選
2015 104年全國美術展,膠彩類,入選
2015 104年新北市美展,膠彩類,第三名
2015第33屆桃園美展,膠彩類,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