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CharMing日片十大
《火口的二人》《大林宣彥:電影藏寶盒》《最後一封情書》《虛情真意》《晨曦將至》《家族極道物語》《間諜之妻》《初戀》《his》《阿伊努之森》
候補:《說再見前的三十分鐘》
※以上排名均不分先後排序,且為個人喜好和推薦
《#火口的二人》
導演:荒井晴彥
演員:瀧內公美/柄本佑
去年拿到多座年度電影榮譽的《火口的二人》,直至今年欣賞後,終於了解本片厲害之處。作為一部限制級的情慾電影,《火口的二人》的性愛場面,將男歡女愛的水乳交融,昇華成對於東日本大地震的追悼,乃至於整個日本社會的末日求生。它,絕對不是單純的情慾電影,情慾之外的《火口的二人》是年輕人對於日本未來的無力與無助,最後選擇放下所有過往成見與束縛,在末日中求「生」,在火山口下即時性愛。
影評:http://bit.ly/2WKuye0
《#大林宣彥電影藏寶盒》
導演:大林宣彥
演員:寺島咲/吉田玲/山崎紘菜
毫無疑問,本片是大林宣彥的集大成之作,是導演的壓箱寶。將近三小時的片長,描述三位青年被吸到電影的世界,說著「電影能改變未來 但不能改變歷史」,穿越到明治維新前的戊辰戰爭,在二戰時的戰場,體驗一場日本電影史、戰爭史的電影巡禮。《大林宣彥:電影藏寶盒》的視覺不只更上一層,眼花繚亂的繽紛襯托而出的是,對大時代下小人物的嘆息。
雖然電影中滿滿的資訊量,令人目不暇給,倒也足以成為年度,不對,是影史上的代表作。
《#最後一封情書》
導演:岩井俊二
演員:松隆子/福山雅治/森七菜/廣瀨鈴
身為岩井俊二的信徒,我們就當周迅主演的中國版不存在吧,《最後一封情書》才是真正的岩井美學。本片透過因「信」而生的等待與想念,連結文字與心意的橋樑,重新賦予「書信」多種意義。
有種溫度,是只有在岩井俊二的電影才能感受到的。有如現實版的「穿越時空」,將奇蹟的邂逅化為青春的註解,不同於小說中岩井俊以《天才雷普利》作為的比喻,《最後的情書》將青春的美好與現實的殘酷,幻化成一部屬於大人的童話,卻依舊令人嚮往。
影評:http://bit.ly/3oiB9aR
《#虛情真意》
導演:深田晃司
演員:森崎溫/土村芳
作為一部少女漫畫,深田晃司的改編功力依舊一流。雖然說是遵循「以說謊開場、我愛你作結」的公式,仍是在沒有大幅更動原著漫畫的劇情下,透過電影感十足的鏡頭語言,拍出優柔寡斷的渣男,與紅顏禍水的爛女之間,那份屬於他倆的「愛」與「脆弱」、「家」與「生死」。
是233 分鐘的一氣呵成、行雲流水的峰迴路轉。以電影版觀之,顯得特別
影評:http://bit.ly/2JZ2cbR
《#晨曦將至》
導演:河瀨直美
演員:永作博美/蒔田彩珠
揉合過往河瀨直美的獨特美學,是以「虛」加強「實」的記錄式影像,卻又溫柔地打破第四面牆,最後在「改編文學」的敘事基底下,《晨曦將至》的以景喻情顯得更有韻味。
我們也看到,河瀨直美如何在個人藝術風格與主流電影間,取得絕佳的平衡。很不一樣的河瀨直美,但電影中大量的耀光,卻也是最熟悉的河瀨直美,在片尾跑完後的那句「我也想見你」,即是同樣身為養女的河瀨直美,送給自己與觀眾,最溫暖的回答。
影評:http://bit.ly/382WNK9
《#家族極道物語》
導演:藤井道人
演員:綾野剛/尾野真千子
能搶先日本看就是爽。《家族極道物語》儼然成為「令和・新極道電影」,不止再次打破世人對黑道電影的既定印象,更在陽剛與柔情之間取得絕佳的平衡。透過橫跨 20 年、跨越三個世代的洪流,捕捉黑道之於時代與個人的興衰與變遷。相較於導演藤井道人前作《新聞記者》的綁手綁腳,《家族極道物語》理當才是他真正意義上的成名代表作。
《家族極道物語》並沒有特別描寫黑道的家族之情,僅透過一場形式上的「親子血緣結盟」展現黑道之間的義理人情,是能超越血緣的羈絆。然而,《家族極道物語》卻又透過「不想失去一切的人」描繪黑道的一體兩面以及社會矛盾。電影中 2019 年的時序,即是本片最重要的核心,同樣的「家族」是在結婚成家後重新建立的新關係,此時,家人的羈絆卻又變得黑道的義理人情來得重要。
《#間諜之妻》
導演:黑澤清
演員:高橋一生/蒼井優
黑澤清,令人又愛又恨的存在。好險,這次終於又可以愛他一次。本片值得嘉許的莫過於觸碰日本政府至今,依舊不願面對的滿洲國關東軍人體實驗部隊的歷史。全片的懸疑,建立在「看見」與「知道」上,黑澤清也透過明與暗的光影變化,強化電影的戲劇效果,展現他擅長的鏡頭語言。
《間諜之妻》絕對不會是黑澤清最好的電影,卻也是黑澤清創作後期最好的電影。黑澤清擅長的「懸疑」與「驚悚」也成功達到新的境界,即便是顯而易見的伏筆,仍是在事後的收線能給予觀眾更多的驚喜,而非前幾部作品中的虎頭蛇尾。從藝術兼具娛樂,再到蒼井優、高橋一生極具魅力與火花的互動,本片的後勁絕非三天兩夜就能排解。
影評:http://bit.ly/382WNK9
《#初戀》
導演:三池崇史
演員:窪田正孝/小西櫻子
為了什麼而奮戰的老梗,總是能帶出「愛情」的本質,但是在三池崇史的世界中,越是奮不顧身的故事,越是荒唐,這也是為什麼《初戀》終於想讓影迷大喊,這才是我們喜歡的三池崇史!
一如岩井俊二的回歸初心,三池崇史之於《初戀》就像是他的老派約會,重返他擅長的類型電影,將暴力、黑社會與純愛結合,荒謬的大亂鬥也為電影迎向一個又一個高潮。
《#his》
導演:今泉力哉
演員:宮澤冰魚 /藤原季節/松本若菜
本片毫無疑問是一部以「純愛」為基底的電影,以「分開」開場,在淡淡的傷感中探討「家庭」的形式。首以反轉「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刻板印象,根除母親必須扛起育兒任務、擅於家務事的既定觀念,以及單親媽媽的處境(妻子與母親間劍拔怒張的關係,則略顯多餘)。最後再以反轉的性別刻板印象,企圖打破反常識的性向與刻板印象。
簡單且溫馨,今泉力哉總是能為深陷於泥沼、愛到千瘡百孔的人們,賦予一個充滿希望的答案。
影評:http://bit.ly/3aV4lAJ
《#阿伊努之森》
導演:福永壯志
演員:下倉幹人/三浦透子
旅外多年的福永壯志導演,回到他的故鄉北海道,將鏡頭對準日本唯一的原住民「阿伊努族」。在溫柔與如夢似幻的運鏡中,描繪原住民的美麗與哀愁,尤以對於傳統儀式之於時代的衝突與掙扎處理得宜。
故事隨著阿伊努男孩的探索,引領觀眾進入一場自我省思的魔幻時刻,以及阿伊努族所堅持的傳統文化與現代共存的議題。流暢的敘事,加上由阿伊努族素人如實的演出,《阿伊努之森》不大刀闊斧地將批判擺在眼前、斬斷,而是如切食物般,一塊又一塊地將族人血淋淋地矛盾,擺在眼前。
影評:http://bit.ly/38PfEHW
《#說再見前的三十分鐘》
導演:萩原健太郎
演員:北村匠海 /久保田紗友 /新田真劍佑
今年最大的私心。作為一部原創音樂電影,《說再見前的30分鐘》細膩地描述音樂人想要玩音樂玩到死的執著,以錄音帶作為一個「記錄媒體」的特性,當作電影中記憶覆蓋、洗掉、翻面的相互對照。
本片遵循著青春電影中對於未來的迷惘與過去的逝去,該如何以新的相遇重新解開心結迎向嶄新樂章的「故事大綱」。然而,看似眾多青春元素的支流,最終卻都匯流成一條水量與情感充沛的淚痕。清新脫俗的音樂電影,《說再見前的30分鐘》在說再見前說了一個很好的故事。
影評:http://bit.ly/2ZlVe68
少女時代顏值排名 在 Eric Fan 范健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基層到文青︰從《#樓上傳來的歌聲》走到《#幻愛》
首先,恭喜《幻愛》(《幻》) 的小小票房奇蹟。
以往計算,開畫日票房乘10-12倍 (上映約3-4週計算),就差不多是總票房收入 (當然大片或口碑片計算方式會有所不同)。正常來說,《幻》開畫日票房15萬,即最後總票房應該在150-180萬之間 (加上最近武肺,乘數可能更低)。然而,《幻》昨日票房有差不多75萬 (比開畫日躍升5倍!),而星期日的即時票房更有近89萬,即是一個周末已完全突破預想的總票房150多萬,逆市上揚,確實非常難得。
連登仔連日吹雞,撐黃色經濟 / 黃色導演 / 黃色發行。以我的認識,發行商,導演 #周冠威 ,以至宣傳團隊都是有心人,不單指政治,而是有心做好電影的人,個人認為做好本行專業,比宣示本土立場更重要。現在的「救市行動」,跟撐黃店一樣,當然能理解,但總覺得如要人重拾港片信心,如果 (只) 停留在黃藍,長遠對電影整個行業其實沒甚麼出路。不過,又幸好,至今所幫襯的9成黃店,不但沒令人失望,而且都頗有水準,有人情味。
****
《幻》,作為2006年《樓上傳來的歌聲》(《樓》) 的延續,我看了很多文章,都聚焦談《幻》,鮮有人談《樓》。自問一下,作為愛《樓》的人,會喜歡《幻》嗎?
要利申,我非常非常喜歡《樓》,個人認為比《幻》更出色。事實上,我一看完《幻》,即晚回家便再看一次《樓》了。
(以下劇透) 《樓》的結尾,有精神病的男主角(樂 張滿源飾),在地鐵站苦苦思索女主角 (欣 黎玉清 飾) 是否FF出來,拿出錄音機掙扎是否要replay的時候 (要確認現實中女主角的聲音) ,影片就完了。基本上,《幻》的頭10分鐘左右是《樓》的濃縮,作了少許改動,再承接《樓》的結尾,就接上延續版的電影劇情。
與《幻》的光影夢幻相比,《樓》呈現的是raw,有點污糟與實感。《樓》很基層,樂和欣都住唐樓,鐵閘、床,以至隔籬鄰舍都有很濃的草根味。演員、美術、取景、取鏡、燈光,風格都統一,配合空間感壓迫的framing,令觀眾感受到樂常在狹小 (也很窒息) 的空間活動︰茶樓、屋企、床、地鐵車廂。人多擠迫,嘈雜 (幻聽病發來源之一),正常人都要逼瘋了。
結局難以忘懷,柴灣站月台一鏡,兩架列車同時駛至,車窗高速重疊交錯,背後襯上「隆隆」的音效壓迫感。鏡頭則近鏡拍著樂,欣欣坐在他身邊,他的姆指放在錄音機replay掣上,手因猶豫在顫抖,在真實或虛幻抉擇的final moment of truth,將全片推向高潮。然後,畫面一黑,(當年還未撐警的) 倫伯的片尾曲—《情是永遠著迷》慢慢響起。全片完。
少許題外話,影片中倫伯唱出歌詞「情是永遠著迷」時,聽落更像「永願著迷」。網上也有不同版本的歌詞。不過,由於沒有人會因《樓》去討論歌詞,一來《樓》不算太多人看過,二來倫伯也不會澄清啦,所以自行幻想,另添玩味就好。只覺得,如果歌名是《情是永「願」著迷》,就更點題,更有一廂情願的FF味,賦予《樓》另一層次的意函。
《樓》的風格除了build up故事drama,同時營造了樂經常自我懷疑的內心世界,連觀眾都被「欺騙」了。整部《樓》的完整度,統一性,以至配合劇本的攝影和美術風格的選擇,都呈現了周冠威對編,導的全盤掌握的細緻和觸覺。有幾場直頭看得到痛楚,入心入肺。
真心推介《樓上傳來的歌聲》︰https://www.viddsee.com/video/upstairs/l3gfz
****
《幻》則完全抹掉了大半屋村味,很文青,畫面也乾淨很多了。
新的男女主角樂 (劉俊謙) 和欣欣 (蔡思韵) 是少男少女組合,青春可人,衣著光鮮。屯門拍得很新海誠,幻彩爆光,浪漫醉人,看完令人有像去京都朝聖,要探屯門牛牛的衝動。屋村的房間物品也井然有序,沒有凌亂感了,床頭那卷簡陋的紙巾 (《樓》的神來之筆) 當然也沒有。看後跟影友笑說,一條咁核突的隧道都拍得咁靚,如此光影醉迷,確是落了糖衣 (至少在鏡頭和燈光上)。糖衣是浪漫愛情片必需的,也要有靚仔靚女襯托,大量男女主角的特寫,打光,都容易令人著迷。又,屯門的輕鐵拍得像台鐵,像JR,明明搭到爛,卻突然很有味道。還未夠甜,兩人窗戶仲可閃燈傳情,這完全不是香港的屯門了。(Tuen Mun is not HK,沒有犯國安法吧) 看來,旅遊局如要宣傳屯門旅遊,可以介紹遊客看《幻》。
這些日常景物的「忽然驚喜」,加上本身本土的《幻》,卻衝破了本土層次,我相信是不少影友鍾情《幻》的原因。
我喜歡電影中的成長和愛︰
樂不願踏出comfort zone去愛人(欣欣vs葉嵐),只想有個像《HER》的情人,永遠陪著寂寞的他,起初他一心只想從葉嵐身上尋找欣欣,直至克服要從幻想come out的焦慮,用遷出宇宙的力行出一大步;葉嵐從沒遇上肯付出無條件地愛的人,因此不願打開心屝去接受真愛,直至遇上有精神病,卻毫不介意她過去,純純的樂。而且,他們都願意留在對方身邊 (浪漫點get!)。電影沒有交代未來他們會否成為更好的人,始終現實比幻想情人複雜太多了。而且,兩個都愛self-destruction的人走在一起,會終極攬炒還是光復愛情,都令人生疑。不過,唔理了,電影主調、光影和色彩令人麻醉的程度,觀眾都夠甜了,不需畫出腸,結局也很有指向性。
《幻》的男女主角均演得出色,尤其劉俊謙,當崩潰戲就是演技的時代,劉對角色的心理狀態收放自若,惹人同情 (當然也與其設定和顏值有關啦,換上林雪就難以想像)。編導可能因為選角關係,選擇了走少男少女浪漫路線,不再書寫過量苦澀,而是柔情似水,去蕪存菁,若即若離,列車交錯,鏡花水月之間,偶爾夾雜一點真真假假的玩味 (有一刻覺得,樂是嵐幻想出來的),都看準電影能喚起內心純情一面的男女。是故,身邊很多中 / 熟男都喜愛《幻》,我覺得,用電影常quote的心理學語言,是因為我們的潛意識裡,嗯,還是個少男 (逃)。
整體來說,《幻》劇本尚算工整,偶有不太自然的對白。不過,就算虛幻,我 (作為少男) 也甘願被討好了。
只是葉嵐意識型態上,有點令人隱隱不安,尤其說自己很cheap,除了自我價值上的貶抑,就一心一意等待著男人拯救的狀態,我是有點不舒服的。而且,以心理咨詢來說,咨詢師應是不帶judgement和分析的聆聽,葉嵐也太強勢了吧,要人把寫滿戀人回憶的日記撕掉去追求現實,莫說情緒病或精神病人(樂更未痊癒),正常人都會反你枱啦。
最後,看到《樓》的男主角張滿源演中心主任Joe,有點掛念演欣欣的黎玉清。
****
高先三寶排名︰《叔叔》、《幻愛》、《金都》。
我沒能力救市,但見字飲水坐直睇戲,唔睇就無架啦。
少女時代顏值排名 在 港唔斷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年「港唔斷戲」十大華語片心水
(排名分先後,有輕微劇透)
—
1.《血觀音》
—
無咩點解,天生鍾意女人,天生鍾意睇女人戲。電影不論喺立意抑或導技風格上都好特別,入骨地道出一個家庭對於人命運嘅影響。更重要嘅係戲入面老中青三代女演員:惠英紅、吳可熙同文淇嘅演技都極之出色,美不勝收,最需要留意的是年僅十多歲的棠真,前途無可限量,亦令我慨嘆香港為何難以出現這種天才演員。
—
2.《29+1》
—
紮實嘅劇本,也許是多年舞台劇和編劇的累積,彭秀慧今次交出咗非常高水平嘅作品,周秀娜令我眼前一亮,甚或欣宜嘅演出亦有光,人如其名,演活了一個樂天知命的大女孩。29+1,各有造化,「而立」但不是「而蠟」,係你一個足夠成熟瞻前顧後嘅年齡,最重要係不減你是你。
—
3.《一念無明》
—
題材完勝,以人嘅躁鬱推而廣之去講成個城市都陷入咗精神病嘅狀態,雖然整體製作上有唔少沙石,但作品完全代表緊一種香港精神價值,雖然我哋未必係最好,但我哋係最有愛,從曾志偉先生全力協助,余文樂等藝人無酬演出,足見香港不是「無明」,仍有發展、共度時艱的可能性。
—
4.《相愛相親》
—
與《血觀音》一樣講三代人,但是相反地教曉觀眾什麼是「愛」。張艾嘉體物入微,以故事的形式帶出對現代關係的反思,吳彥姝表現尤其出色,她以一種極固執的形式出現,從而帶出愛並不應該有定義的「定義」,只要能與相愛的人協調,甚或只需要跟自己協調,就好了。
—
5.《今晚打喪屍》
—
眾聲喧嘩的作品,但我偏愛。原因在於作品充斥著很多我覺得很過癮的「無里頭」,例如猜one two刮巴,例如無頭無尾的顏卓靈,例如無尼啦喂的「四方雞」,或用來攻擊人類的「雞蛋」,觀影期間思緒萬千,一直在聯想到很多古怪的東西,甚有探討價值,好的電影莫過於此,每人在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套《今晚打喪屍》。我不敢講此片會否在若干年後成為像《西游記》等的無里頭經典,但至少他會是我心中的一套奇片。
—
6.《春嬌救志明》
—
作為系列的最終章,帶著一般的期待進場(因為我實在不喜歡第二集),但觀影過後非常滿意。個人對彭浩翔導演有私人,一直認為他是我對於電影的其中一個最大的啟蒙,自《買兇拍人》開始,方才知道原來電影「可以係咁」。《春嬌救志明》加插了彭導一貫食字的幽默形式,這些作法可以很造作,亦可以很好笑,例如「m come」、「呢個可兒好撚可疑呀」等等,而彭導可說在電影節奏掌握上取得了一個不錯的平衡。
—
7.《救殭清道夫》
—
久違的小品,沒有很宏觀的視野或打著「香港」的旗號去渲染集體回憶或社會現況。但卻是明碼實價的一場「電影」致敬,向過去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揮手,並加添著新時代的原素如siri、平衡車、廢青主角等等,作品質素穩打穩紮,卻見誠意,其主題曲亦可稱得上是「年度之歌」。
—
8.《閃光少女》
—
國片一套,但有著日本電影典型的熱血。講述揚琴少女由迷失到堅定的過程,面對西方文化的衝擊,傳統文化應該何去何從呢?最少你會發現,創新並一定比傳統好,只要你堅持傳統時為傳統注入時代的生命力,這樣就無人可以取笑你,全世界都可以放棄你,但唯有你自己不能放棄自己,徐璐是一顆值得留意的新星。
—
9.《悟空傳》
—
香港導演郭子健先生執導的國片,郭導作品素來有點香港情懷的傾向,如《全力扣殺》、《打擂台》、《為你鍾情》等等,今次悟空傳再次進軍大陸市場,竟然以國片形式與規模拍出一個香港人有很大感受的改編故事。孫悟空抗命不認命,與天庭作對,與國家機器對戰,誓要破壞「天機儀」,有心人自有意會,一切盡在不言中。
—
10.《地厚天高》
—
唯一的一套紀錄片,不論你同意與否,本土思潮近年在港發展迅速,可能是時勢造然,亦可能是眾手合推的緣故。作為香港人,不管你持那一種政治立場,每一個行動的背後其實都涉及「人」的考量,大家都是香港的一份子,互相理解而不是互相忽視和仇恨,應有之義。
—
(太愛棠家三母女,姑且作為選圖,而大家也可以放低自己對上年十大華語電影的心水,一起討論:p)
—
血觀音
29+1
一念無明 Mad World
今晚打喪屍
春嬌救志明 Love Off the Cuff
救殭清道夫 Vampire Cleanup Department
悟空傳 WuKong
地厚天高 Lost In the Fu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