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力士》是一本關於文革時期一個小男孩的成長故事。男孩叫劉愛,是父母為他取的一個不男又不女的名字。
「你為什麼叫劉愛?」
「因為我媽媽希望我是個女孩兒。」
「這名字也不一定就是女孩的名字。」
「就是女孩的名字。」
「你知道『愛』是什麼意思嗎?」
「愛?不知道。就是男生和女生⋯⋯不,還是不知道。」
「愛不是別的,是一種仁慈。」
「就是,就是,怎麼說,就是看到別人受難時,你自己心裡也難過。」
「這不可能。」
劉愛在烏魯木齊,當學校停止教維語後,一位英文老師王亞軍來了。他是一個上海紳士,衣服乾淨平整,臉龐被剃鬍刀刮得發青。那是劉愛對於世界的想像,他多麼渴望擁有王亞軍書櫃上那本英文詞典。
英語老師、維語老師、最高領導范主任。
劉愛父母與校長。
劉愛、青梅竹馬與英文老師。
王剛用個體兩性間的「你情我不願」的概念,帶出文革社會整體的悲傷。其中一段最令我印象深刻,是劉愛偷看父母的日記。裡面提到都是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的父母,在第一次約會時兩人的記憶落差。母親覺得男方太過粗魯,沒注意到她的感覺,甚至弄痛她了。而父親則是覺得那初吻是令人失望的。對方的嘴怎麼會那麼濕。而他就頂多摸了對方一下,就想去洗手了。父母兩秉持著知識份子的道德,而從未看過彼此的日記。卻在階級鬥爭中,背叛了自己。
劉愛寫下「父親心中的陰影是那麼巨大,他的感覺並不良好,他的激情在那個時候已經受到了打擊。可是,母親卻只想到了自己類似於失身的委屈,她的粗心,一點也沒有想到了另一個男人在與她頭一次接吻並摸了她的私處之後的委屈。」
❝敏感的男人和敏感的女人彼此是那麼不重視別人的委屈,而只想著自己,這是不是他們在以後的日子裡特別需要思想改造的理由或基礎。❞
我很愛看文革時的小說,還有經歷過文革的作家。每次看都會被撼動,因為一切並沒有離得很遠。甚至一直都在。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
小說英文怎麼說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家大塚姊姊國中二年級時
最大的一個英文作業就是
寫一篇短文小說
這篇短文小說必須選一個真正的時代背景
然後在這個歷史沿革發展下
再自己創造小說裡的人物和故事
用整整一個學期的課餘時間
利用網路資訊和自己的創意
寫出一篇7000字以上的短篇小說
最後學校會將被選出來的小說集合在一起
出一本小說集放在學校的圖書館裡
同時每位小小作者也會得到一本做紀念
這本小說終於出爐了~~~
姊姊在選歷史背景的時候非常執著
當同學們幾乎都選一些歷史上的重要時代
或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片段當背景時
我家姊姊選的是「台灣歷史」
還是一個西班牙人佔領台灣的時代
「Spanish Formosa」
姊姊寫了在這個背景下發展的一段
兩個相愛的人為了族人的存亡
最後雖然不能在一起
但每一世卻以不同的形式守護著對方的故事
姊姊為了在文中更貼切地展露出台灣的色彩
還特地問我許多台語,比如:
「糟糕的台語要怎麼說?」
我回答:「金害!夭壽!」
「那個生氣要罵人的時候呢?」
我就說:「皮在養!猴死囝仔!靠腰!」
姊姊聽了頓時明瞭:
「都是平常媽媽妳罵我和弟弟的話耶」(笑)
於是~
這篇小說裡就出現了這些用英文拼音的台語
一開始由於姊姊選的時代背景太特別
引起了美籍英文老師的注意,還對姊姊說:
「我非常期待妳的小說喔~~~」
後來當姊姊的小說完成後
老師果然給了姊姊很多的評語
其中寫道:
「謝謝妳的小說讓我知道
在廣大世界的一隅
有一個美麗的島嶼FORMOSA
曾是世界強國爭搶的淨土
最後這些強國得到的是這片土地衍生出的貪婪
卻帶不走當地人民內心最純粹的愛」
接著還對姊姊說:
「看完了妳的小說我流淚了
不過我也學到了一些台語真開心!
以後若有機會去台灣可以用到耶...」
我聽完後默默替這位老師祈禱:
去台灣旅行時如果滿嘴都是
金害!夭壽!你皮在養!猴死囝仔!靠腰!
祝你不要出事……
P.S.~
姊姊小說的封面是媽媽我寫的(羞)
照片被我放在IG裡囉:
https://www.instagram.com/otsukatokyo/
小說英文怎麼說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神父的鹽
首先,請各位brother移駕到此,檢舉留言中的仇恨言論:
https://www.facebook.com/wanyu.claire/posts/213888506745369
神父還是頭一次看到如此無知又充滿惡意的文字.
撰寫的人大概以為,每一種文字只是純粹的線條,排列的字詞就像化學符號,我不用考慮它的原意,和他人內心的感知,我亦不用管常識,只要隨心所欲排列成我想要的樣子,然後就能把毒藥排列成點心的結構式,丟到別人面前,逼迫他人吞下去,享受他精心準備的美食.
只能用不學無術,來形容這樣的文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一本短篇小說,它的全名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被考試綁架的家庭故事 一位家教老師的見證」.
書裡有九個章節,每一個章節都以一個「家」來形容,例如,「第9個家:高材生的獨白」,述說的是一個一路承受母親高壓教育的孩子,他的母親先要求他數學,然後是英文,一切都只為了滿足他的需求,「我需要成績很好的孩子.」,有次當他對母親說他國文進步了些,卻獲得冷淡的回應,「國文是一點也不重要的科目啊,不是嗎?」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說的,正是這種台灣升學教育體制下,所產生各種扭曲的「教養」,書中有句名言,「小孩不是滿足家長欲望、想像的容器,或者是載體.也不是黏土,任由家長恣意妄為地往自己喜愛的方向捏來揉去.」
孩子必須將父母不當的期待解讀成「好意」,即使那是一種明確的惡意,卻因著關係被強迫必須往好的方面想,一切都建構在「我是為你好」.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所以不適用小燈泡的情境,因為她遇害時,只有4歲,她連到升學以及受教的那一步,都無法,這樣子胡扯的結果,就是在被害者被害之後,栽贓被害者的母親壓迫她的孩子.
將明確的惡意,硬要他人以好意來解讀,壓迫了他人,還要說「我是為你好」,這不只會發生在父母和孩子身上,也會發生在毫不相關的陌生人之間.
例如有些人就喜歡將他人的孩子,當作黏土般往自己喜愛的方向捏來揉去,不允許孩子的媽媽稱自己為孩子的媽,只要一稱呼,就是在消費.
他們這麼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接著,開始支配她孩子的名字,改成不相干的玩意兒,抹上顏色,用以攻擊她的媽媽的政治立場.
事實上,他們語意理解顯然有嚴重的障礙,他們幹的事,叫做「你孩子的名字不是你孩子的名字」,他們禁止她稱呼她的孩子,禁止她叫自己孩子的媽,因為「我們會忍不住想攻擊」,「只要你一天使用那個名字,我們就會攻擊你的身分,我們會罵出沒人性的話」.
所以,你最好用我揉捏上色的名字,我攻擊你的蔑稱,取代你孩子的名字,這更合乎你的本質,你只要讓我攻擊,讓大家都這樣攻擊妳,就可以免除妳的孩子死後不斷地被攻擊這件事.
這看起來很像是一群恐怖份子的商談大會,但事實上,他們用的蔑稱,依舊是竄改他人孩子的名字而成,而且是更具有侵略性的,而他們已經正在攻擊一個母親的身分了,他們的行為本身已經失去人性,拿著正在做的犯罪行為,脅迫他們可以停止自己的犯罪,我想,這麼像是傻蛋的勒贖行為,連isis也會驚奇不已.
更重要的是,他連承認犯罪的勇氣也沒有,這不叫反政治正確,這叫做懦夫的行為,這群人一開始的意圖,就是藉由攻擊孩子的名字,然後去攻擊母親,把孩子的名字替換掉了,說只是在攻擊母親,喔,不,這還不是攻擊,還有一點為他人著想的成分,當許多人開始接受他們的蔑稱,就等於潛在提醒自己,「轉移到『時力是小綠』的政客嘴臉,而不是『消費小燈泡』的慘劇.」
可見,他們完全知道自己是真正的在消費.
他發明了這個蔑稱,在一群人攻擊了一個孩子和母親之後,跟著一起攻擊,再說他寧可罵她這個蔑稱,彷彿這是一件高尚的事情,比起稱呼她為正常的「小燈泡媽媽」.
這好比罵人是笨蛋,比稱呼人正常的名字還好,這番顛三倒四的邏輯,像極了沒有讀過書的流氓.
而「燈」和「媽媽」一詞,已經露了餡,「某某人的媽媽」,是再尋常不過的代稱,如「小丸子媽媽」,硬要在「媽媽」前頭加諸不存在的蔑稱,是要汙衊「媽媽」本身,還是要汙衊那位媽媽代指的親人家屬?喔,這個媽媽我要沿用,是依照本人指涉的意思,這個燈的意思我不沿用,要依照我所指涉的意思,既然和孩子無關,又為何特意提起她媽媽的稱謂?
一群人用同樣指涉性的字,去攻擊一個人,「燈泡滅了,媽媽亮了.」、「砍掉小燈泡,照亮冥燼擋」,而轉而用更下流的塗抹特定顏色的字眼,再去攻擊一次,這不會讓人聯想到他們先前的犯行?這一群兇手會完全屏除自己聯想的指涉對象?
這顯然違反常識.
那還不如說,「燈泡滅了不是那個燈泡」、「我說的小燈泡只是普通的燈泡」.
這不僅不會轉移到所謂「時力是小綠」,反而會造成這一群人持續消費小燈泡,企圖用被害者的死使其親屬恐懼禁聲,還要加諸色彩,連帶到一個四歲女童,在原有的傷害上,再加上傷害而已.
「如果大家被所謂的政治正確束縛,不敢去碰小燈泡和小綠燈.」
自己就潛在提醒自己,兩者是一樣的,怎麼會達到「置換為另一個標籤」的效果?原本就不是魅了,何需要「對原本的圖騰除魅」?在良善的孩子身上,加諸自身的鬼魅,掩不住心中幢幢鬼影,傷害無辜善良的人,把逝去的孩子硬要說有鬼魅,說要除去她,只能說,是一種惡質的迷信.
「勾起情緒又淺移默化的方式」就是攻擊完小燈泡媽媽,再造起另一個名字,去攻擊母親和孩子,犯完罪後,再犯更嚴重的罪,並不會說,犯了兩項罪,罪就不是罪了,傷害了一次,再傷害第二次,就等於沒有傷害.
這只會是「無法原諒的罪」,以及,「毫無下限的傷害」.
人們攻擊小燈泡,進而去攻擊她的媽媽,攻擊的行為和鞭撻死者的言論,和稱謂沒有關聯,就算換了稱謂,他們的攻擊行為還是會存在,扭曲他的稱謂,亦是一種攻擊,攻擊的行為並不會減少,反而變得更加惡劣,稱謂應是中性的存在,並沒有改變的必要,反倒是企圖用來罵人貶低的蔑稱,取代正常的暱稱,才是極度的不正常.
如果連好好稱呼一個人,都做不到,不當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企圖消除她自主的意識,佔據她孩子的詮釋權,當成自己的,又怎麼去尊重孩子的獨立個體?活著的人你都不尊重,怎麼說自己無比在乎死去的人?
種種邏輯弔詭,彷彿沒有受過教育似的.
傷害了人,硬要說「我是為你好」,把自己不理性的攻擊合理化,並鼓動其他人跟著一起這麼做,這就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所描述的,人性惡劣的本質,這種現象,親子之間尚有關係聯繫,毫無關係的陌生人,怎麼會理解用這種惡質的方式去對付他人是更加合理的?
她與你有什麼仇恨?你又和她有什麼關係?你有什麼資格去竄改她人的名字?她人孩子的名字?有什麼資格去跟一個逝去孩子的母親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母親孩子不是母親的,難道是你的嗎?締結不存在的關係,侵奪他人親人的位置,然後不停止歇的攻擊這兩者,並合理化之,是誰給你這種權柄,去消除死者的存在,說「如果你沒有小燈泡,那你是誰?」,去質疑他人為何存在?是誰允許你去拷問別人的靈魂?
你又是誰?你是什麼東西?
一群人像是變態一樣,瘋狂檢查被害者家屬的臉書、衣服,是否存在被害者的名字,若有,就圈起來,展示給每個人看,彷彿是一種罪,將母與女自然的連結,說成是不自然的,強迫她們分離,就算那孩子已死去,那母親已經失去,他們把那孩子的名字當成魅影,孩子的母親當作是魔女的刺青.
他們要撕開她們,彷彿撕開她的皮膚一樣.
他們宣稱,她的外在形象已經貼滿了這種標籤,就好像說人身上不允許有皮膚一樣;她只要講起自己和孩子的名字,就是刻意,她不說,仍然表示她非常在意自己的圖騰.
他們像是獵女巫一樣,瘋狂地尋找自己的妄想,消除一個孩子和她的母親的存在,將妄想填充上去,成為合理化自己犯行的法律.
若那名字有什麼魔法,想必也是捏起你那剩餘不多的良知,輕輕的在你耳畔說著,
小燈泡就在那裏,她是存在著,小燈泡媽媽也是,他們和你一樣都是人,你們看著阿.
小燈泡媽的本質,當然不只有小燈泡,她還有她自己獨立的人格;小燈泡亦不是「沒有」,她有,她曾活在這世上,她死後的名字更令人懷念,和她媽媽一起成為推進兒童人權的一股力量.
再成為一個媽媽之前,她先是一個人,把她簡化成只是一個「媽媽」,除此之外什麼也不是,消除她的人格,這是對一個人的尊嚴和基本價值徹底的否定.
彷彿女人存在只是為了生育養育,一個女人成為了媽媽以後,除了她的孩子以外,她什麼也不是,更可鄙的是,還用莫須有的質問,企圖斷絕世上母與子的連結,強制他們分離,說出這種話來,還敢談什麼進步價值?
「孩子會按照自己的方式長大,除非你用強權毀掉他.」
若社會賦予父母的權利,造成孩子的不對等,但社會絕對沒有容許不相干的人,給予他們更大的權力去僭越別人的父母,去支配別人的孩子,應該叫什麼,父母應該聽我的命令,被控制該怎麼做,這是更加地不對等,不如說,存在這種想法根本是匪夷所思.
小燈泡遭遇了不幸,失去了長大的機會,而今,有一群弱小的侏儒,宣稱自己有強權,再毀掉她第二次,令她沒有在任何人的思維中,存在的印象,吃掉她的名字.
「你好,我是黃士修的媽媽.」
「如果沒有黃士修,你是誰?」
開了門,一個人突然指責她起來.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不被允許自稱為黃士修的媽媽,其他人也不能稱呼你為黃士修的媽媽.」
「你要改叫做藍土條媽媽」
「為什麼?」
她感到疑惑.
「因為黃士修被殺害了.」
「有一群人討厭你提黃士修媽媽,因為他們討厭看見被害者的名字,還有任何被害者家屬與他相關的稱呼,他們會因此攻擊你是黃士修媽媽的身分,說出各種毫無人性的話,為了使你不再消費自己的孩子,將由我們來消費.」
「你就叫藍土條媽媽,這合乎你的本質,社會賦予父母的權力太大了,所以我們擁有大過於父母的權力.」
「這樣對於妳、妳的孩子、喜歡妳的人、討厭妳的人,都能回歸合理的脈絡.至於妳本人怎麼想,那一點也不重要,我的想法比你和任何人都來的重要,藍土條媽媽.」
這就是這群人,對小燈泡媽媽做的事情,而他們不覺得有什麼錯誤.
他們犯了錯誤,把它說成是正確的,並犯下更嚴重的錯誤,鼓吹其他人也一起這麼做,合理化錯誤,以免除自己的罪惡感,讓錯誤在這個世間氾濫,以傷害更多的人.
這叫不會後悔的犯罪者.
「不會後悔的犯罪者,基本上顯示了性格的敗壞.」
亞里斯多德說.
這一針戳下去,恐怕不是引起劇烈的神經反應,而是刺向自己的前額葉皮質,使腹內側皮質和眼眶皮質麻痺,喪失了對倫理的辨識,對道德感退化到一無所知.
換句話說,就是喪失了人性,正是因為喪失了,所以也無從判斷人性是什麼,自己有沒有,就像一個色盲一樣,所有的物體都是同一種顏色,但顏色是什麼概念?他們無從得知,所以所有的一切都是可恨的綠色.他們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繫,而自己卻沒有意識到,反而以為,自己掌握了人性,他們興奮的,群聚在一起分享這種戰慄,因危險而感到發抖,卻解讀成戰士作戰前必然會尿溼了褲子.
我們可以探討的是,在升學掛帥的教育制度之中,學歷大於一切,剩下都是多餘,缺乏情感教育和潛在教育的體制之中,誕下多少畸形而扭曲的怪獸,而他們如今都聚在一起了.
而國民黨,居然任用這樣的人來進行青年改革,這種改革方向,恐怕養成的,是一群反社會人格和自戀人格集結而成的社會犯罪預備軍.
更凸顯了中國國民黨擔任社會福利與環境委員會召委的荒謬.
自詡公共知識份子的人們,應該一同抵制這侏儒的惡意,這樣的惡意,套句台語說的,
沒知識,兼沒衛生,brother.
小說英文怎麼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2020.1.12 開課!】《學「思」~高難度對話的策略思考》第六期~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297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還記得當年自己剛出社會的時候,在業務的領域努力。那個時候呢,我做業務之餘,我就很喜歡找一些跟心理學,跟歷史有關的書來讀。
那跟我同樣在做業務的朋友,有閱讀習慣的人其實不多;然而少數有閱讀習慣的,他們可能都會去讀一些勵志啊、銷售啊…等等相關的。
也就是說,跟當下的工作跟任務,比較緊密結合的。只有我有一點「另類」,讀那些心理啊、歷史…等等的。
那我的前輩,當時看到我讀這些東西,他們就問我說:「啊~讀這些有什麼用?」其實當下我一時半刻,我根本回答不出這個問題。
我純粹只是覺得這個題材很有趣,或許從讀心理的過程當中,我可以去瞭解哦~人是怎麼想的?
那讀歷史的過程當中,可以讓我體會到,喔~原來萬事萬物,可能不管古今中外、不管朝代的演變、不管時空的切換;在人性所引導的變化當中,其實都可以看得到一些規則跟軌跡。
那後來當我離開了業務的工作,開始進行了自我探索的過程。然後幾經輾轉,我去念了研究所;也就是你後來知道的我是心理學家,我念了心理學的研究所。
那顯然呢,這麼前後一串起來,你有沒有發現,當初被認為那些「讀了這些有什麼用的」那些書籍。事實上是為我的生命裡,種下了重要的種子;而在之後的適當時機,讓它開花結果。
那如果時間軸延伸來看的話,也因為我對於讀歷史的一個興趣,所以可能也直接、間接的,影響我後來走上了創業這一條路。
可能我在歷史的脈絡裡面,深刻的感覺到一件事情,就是如果現在的環境,不允許、也不支持自己想做的事;那麼就要自己建立一個環境、建立一個生態圈。
這是在歷史上面,所有的改革跟變化,幾乎必然的一個過程。可是到後來啊,我念研究所的同時,我也跟朋友一起創業,去開網路公司。
然而那個時候,因為這樣的緣分,我在2005年,開始做了【有聲書評】。
而因為要做【有聲書評】,所以我接觸了很多,除了自己以前習慣讀的心理跟歷史的書,以外的其他書籍。
那當然了,除了一般人叫得出名字的那些書之外,我開始接觸了一些小說、文學,或者是藝術類的部分。
而這些東西在那個當下,其實也常常我身旁的人,會問我:「啊~讀這個要幹嘛」?
有一個更有趣的部分,是我在那個同樣的時期階段裡,我開始接觸了《易經》;我開始讀一些跟《易經》有關的東西。
關於《易經》這些事情,要麼就是有人問我說:「啊你讀了這個,你要幫我卜卦,你會算命嗎?」;再不然就是另外一個極端,又是同樣的問題,叫做「讀這個能幹嘛?」
其實,不管在我生命當中的哪一個時刻,一直到現在,常常有人問我「讀這個能幹麻?」,我一時半刻其實回答不出來的。我很想直接明白告訴他,我不知道,但是我就是想讀。
但如果回頭,翻我自己生命的一本帳,我發現「閱讀」跟「學習」的用處,通常都不是發生在立即當下。
那麼反過來,如果你立即當下因為一些問題,而產生的閱讀跟學習,它可能都已經錯過了你解決這個問題,要去養成要種下那顆種子的第一時間。
那當然我也必須說,其實種下一棵樹,只有兩個最好的時機,一個叫做「十年前」;另外一個叫做「現在」。
任何時刻學習,或閱讀其實都不嫌晚,那我今天想講的是什麼?我今天想講的是,如果你本身經常對於所謂的「閱讀」,特別是這件事。
有一個想法,也可以說是迷思,就是你總是要先確定,能「幹嘛」你才去讀;那麼或許,我今天跟你分享一個,可能是有一點點冷知識的部分,或許會帶給你一些不同的想法。
這個冷知識就是喔,在英文裡「School」這個字,學校;它最早是源自於,古希臘文的「Schole」~ S-c-h-o-l-e。
它的意思就是呢「休閒的時間」。這是因為在古希臘的時候,學習、工作和生活技能以外的知識,基本上都是一種休閒娛樂。
說白了,就是只有那些吃飽太閒、不用工作的人才能夠去上學。當我們去追朔「school」這個詞的源頭,彷彿是在從一而終的告訴我們,學習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其實有些知識在學習之後,能夠很快的轉換出實際效用,但有些可能在你終其一生,都找不到可以去使用的機會。
然而這樣的區別,僅只是告訴我們關於知識的不同面相,而不是用「能用」、和「不能用」,來決定學習的價值,還有它的高低。
所以呢,當我們開始去問「啊學這個能幹嘛、讀這個能幹嘛」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透露出,我們對於學習,就只剩下最功利、最無趣的那種期待了。
所以談到這裡,我沒有企圖要說服你一定要學習,或者一定要閱讀。然而呢,我希望透過今天的分享,開始讓你去思考一件事。
如果在你生命當中的任何追求,都只剩下最功利、最無趣的那些期待,那這樣子活著,到底又有什麼滋味呢?
最後順帶一提喔,當年我開始讀《易經》,我萬萬也沒有想到,它會幫助我在現在的實際教學當中,去開展出很多課程的可能性。
其中一個最典型的課程,就是我在【高難度對話】這一系列的課程,當中的進階課程,叫做【高難度對話的策略思考】。
在我們的人生裡,你一定有機會遇到那些無法被溝通,或無法被說服的人;就好像是在辯論賽場上,你是「正方」,而對方是「反方」。
就算對方的心裡,他其實是認同「正方」的觀點,但是因為他被分配到「反方」;所以他再怎麼樣,無論你說的東西再有道理,他都不可能同意你的觀點。
那在這種結構裡面,你到底該怎麼說服對方,或者是你說服的對象,到底誰才是關鍵?
當年在我讀《易經》的時候,就在我的心中,種下了一顆重要的種子。就是凡事從一個更高的角度、更寬的視野,去看同樣一件事。
當你拉寬角度跟視野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其實在辯論賽裡面,兩造雙方的真正目的,都不是在於「說服對方」和「辯倒對方」。
而是在透過說服對方,跟對方針對觀點進行交流的過程裡,去說服那些「旁觀者」。
所以呢,留個思考題給你想想,如果你今天負責一個大樓的都更專案,而這個大樓裡面,所有人都同意了這個專案。
但只有一個釘子戶,他不僅不同意,而且他連見你一面,跟你溝通都不願意,那這個時候你該怎麼辦?
該怎麼樣去創造一個勢頭,該怎麼創造出一個前提跟格局,讓這個無法被溝通的人,而願意開始進行溝通呢?
在我接觸《易經》之前,的確是無解,而且無助的。
但是在當年,我去讀了那個不知道拿來做什麼用的《易經》的時候;我也萬萬想不到,在未來的生命裡,不僅圓滿了我很多功課。
甚至於,我還可以把這樣的想法跟思維,變成一門【高難度對話的策略思考】來分享給你。
所以回到今天的主題,學習之於你,到底意味著什麼?如果到最後,只剩下最功利、最無趣的期待,那麼是不是會有點可惜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
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小說英文怎麼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相關課程】《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7/07(六)或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必須承認,有時候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會談一些相對比較深刻的東西。或許對於某些人的生命階段,可能他暫時是聽不懂的,那當然堅持上課的品質,就必須要很誠實的面對自己。
所以呢,當我有意識的談這些相對深刻的東西的時候,我會很快的拉回眼前這些學生、他們的生命狀態、他們能理解,而且能應用的部分。
可是呢,這些深刻的感動,有時候就像種子一樣,它會種在某些人的心裡,然後在適當的時間裡面發芽,最近我就遇到一個這樣的狀況。
我有一位學生,她當年剛踏進我的教室的時候,她才20多歲,年輕貌美的一個女生,她的工作光鮮亮麗,那那個時候可以明確的感覺到,她有很強烈的渴望,希望自己更好。
所以呢,在她的工作領域裡面,她其實已經表現的很好了,但是她不滿足,所以呢,她四處的游走在各個老師的各個教室裡,當然我也是其中的一個。當年我在跟她互動的過程當中,我可以感受到,我只要每次教到一些使用具體的技巧,她眼神就會發亮。
可是當我談到一些可能生命當中,一些比較深刻的觀念的時候,她可能眼神就會有一點點的渙散。那後來呢,有機會跟她做更深的互動的時候,我就感覺到她有一種渴望。而那渴望的背後,其實是一種缺乏。
怕自己跟不上、怕自己趕不上,怕在同業裡面,大家有了某些能力而自己沒有,更怕自己沒有辦法繼續的往上爬。所以呢這份恐懼、這份擔心,其實會讓她一直在追逐那些看起來很厲害的課程、聽起來很厲害的老師。
那當然我一直以來,都不是走「造神」的路線,所以呢,在她剛開始上我的第一門課、第二門課的時候,我就會有一種感覺,她可能不會再進教室了吧,結果讓我非常意外的是,她居然一直進我的教室,而且還把我所有的課程都上完了。
只是在這過程當中,我依然有那個很強烈的感覺,那個感覺就是她一直在追逐,但她一直不太知道自己在追逐什麼!然後呢,我只能按照當時的脈絡跟情境,盡可能的給她一些引導,讓她先把專注力放在自己身上去,弄清楚自己生命當中,什麼是自己真正的熱愛,什麼是自己真正想去的地方?
可是我也要坦承,在幾年前,當她離開我的教室,最後一次我跟她互動的時候,我是挫折的。因為我感覺我並沒有把這顆種子真正的種在她的心裡。
帶著這樣的一份小小的遺憾,在這幾年的過程當中,她的人生也從二十幾歲漂亮的女生,變成是三十多歲一位輕熟女,那在這樣的生命階段裡面,她也慢慢的走向了結婚生子這一條路。
就在前幾天,她回到我的教室找我聊天,然而這一場聊天,其實是我們約了很久之後,終於成行的一次會面。從她很認真的,真的要跟我約時間好好的談一談的那第一次,其實距離我錄音的這個時候,約莫大概有一年多、快兩年前了。
這中間經歷了好幾次,我很多時間對不起來,再不然就是她在過程當中,懷孕生小孩去了,終於她把小孩生完、月子也做完了,而我也對於她鍥而不捨,一直要跟我碰到面的這件事情深深感動。
所以呢,我終於找到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我完全沒有排任何事,我整個下午就給她好好的聊一聊。果然不意外的,她跟我聊的是她生涯的焦慮,她覺得她一直在追逐,她覺得她在原本的領域裡面做到了一定的程度,她沒有辦法再更上一層樓。
她問我該怎麼辦?這個時候我定定的看著她,嘆了一口氣,我問她說,如果現在你已經在那「更上一層樓」的那一層了,那你能有把握明年的今天,你已經在這個領域裡面,已經過了一年的時間,你會快樂嗎?
她突然之間不知道怎麼回答我這個問題,她楞住了,接著我跟她說,你可能已經發現了,你的生命不斷的在追逐,可是你有沒有真的先靜下來問自己:「你到底在追什麼?」,還有「什麼是你真正值得追的?」
這其實不意味著你要放棄的工作、放棄你的專業,而是當你只是為了追而追的時候,他就好像是我們在面對考試,如果今天有一場考試是,你寫對了不會被加分,而你寫錯了就一定會被扣分,請問這樣的試有誰想考?
可是當我們的生命中一直面對追逐,而我們從來沒有問自己到底在追什麼?到底什麼是內心當中真正安定的熱愛?如果沒有花一點功夫,靜下心來看待這一點的話。
那麼我們的人生就會像這一場絕望的考試一樣,不管你得到的再多,不管你擁有的是任何,你永遠不會得到內心真正的安定跟快樂。
我們這一個下午聊了好多,我一步一步的帶著她去看到自己生命的核心,而這個工作,其實早在幾年前她踏進我的教室,我就應該要做,但是我一直覺得那個時候不是時機。
當我跟她坦誠這一點她也笑了,她說或許在幾年前,老師你要特別的帶著我去回答這些問題,我可能會翻白眼吧,人生就是這麼奇妙!有時候「時機」會比「方法」來得更為重要。
在這一個下午當中,我或許也沒有幫她找到真正的答案,因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太可能透過一個下午就能回答,但至少當她離開我的時候,我看到她的眼神當中,多了那一份沈著跟安定。
她知道她的人生,30多歲的輕熟女到了今天,她已經不能為了追逐而追逐,她必須要先回答自己,生命當中一些真正根本深刻的問題。後來在閒聊的過程當中,她就告訴我,她過去真的花了好多好多錢,跟好多好多的時間在追逐。
追逐那些名師、追逐那些造神底下的結果,這也讓我回想到最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碰到好多學生,他們好喜歡去上那些感覺起來好厲害的課程,所謂的「好厲害」是什麼?
就是啊,那些老師都一副像明星的樣子,這些老師都會宣稱,他們跟某某人多好,一起拍照、合照,然後秀一大堆,然後告訴你,你看這個老師跟世界頂尖的人物相處,那你要靠近頂尖,你沒辦法花那麼多錢、花那麼多時間,所以你靠近這個老師好了。
這個邏輯聽起來好像是對的!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其實生命到頭來你要活成什麼樣子?你是要活的像別人,像那個所謂的「厲害」的人物,就像我這位學生一樣,她一直在追逐,她其實一直是在追逐著別人的形象。
我寧可你把那個力氣跟時間,一樣用來追逐,追逐你自己,你會發現如果是面向自己的話,或許你不用追逐,因為你本來就在那裡。
而當有了這個出發點,有了這個起始點,你所做的一切事情,你可能還是一樣要認真學習,但是你很清楚知道它背後的驅動力,不是因為缺乏跟焦慮,它背後的驅動力來自於你知道「你是誰」,你也知道「你要往哪裡去」。
所以最後我們say goodbye的時候,她回頭跟我說:「老師,你真的是用一個很笨的方法在經營」,我問她怎麼說很笨的方法?
她笑笑的跟我說:「你都不造神啊!」這個時候我就沒有回話了,因為我很清楚知道她告訴我,我的笨,其實是一種對我最大的讚賞。
希望今天我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說明的末端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們近期開的課程是8月30號的『人際回應力』,我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小說英文怎麼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9/11開課】《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23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7/07(六)或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的專業工作裡面,特別像是『CIA通達力』這樣的課程,它除了每個禮拜我要跟大家上課之外,還有額外我會跟每一位同學,約定一個電話教練的時間,通電話去瞭解每個人的狀態與前進,去陪伴每一個人,生命的改變跟成長。
那我自己在電話教練的過程當中,常常會遇到一個現象,這個現象就是當我跟學生約一個通電話的時間之後,有時候因為成人嗎?可能忙於工作,或者忙於自己生活當中其他的事物,於是錯過了通電話的時間。
那對我來說呢,這種事情也不是第一次,所以呢,我通常也不會有太大的情緒,我的處理方法就是在我約定的時間,大概我會等個十分鐘,然而如果還沒接到電話的話,我會發一個訊息,去跟這一位同學說明,我們的電話教練可能在今天已經不能進行了。
可是通常在這個訊息發完之後,有趣的狀況就來了,在我跟你分享,我遇到很多次這樣的狀況之前,我先問你,換成是你,你如果跟別人約了一個重要的電話會議,然而你的時間錯過了,當別人發訊息告訴你,可能原本約定的時間,因為你錯過了,於是沒辦法進行,這時候接下你會做什麼事?你可以想一下哦。
如果是我的話,我因為各種原因,不管它聽起來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我都會試著告訴對方,我之所以會錯過這一次電話會議的原因,可能呢是我忘記時間,你說忘記時間這個理由「好瞎」!
沒有關係,我就很誠實的告訴對方,我真的忘記時間,或者是因為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比如說我在路上遇到了一些意外…等等的。總而言之呢,不管自己因為任何的原因錯過了跟別人的約會,我至少都會做一個清楚的交代,叫做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我之所以這樣交代的原因跟出發點,並不是要乞求對方就一定要能夠原諒我,但是我很清楚知道,別人就是花了時間在那裡,他就是等我,所以我無論如何怎樣都要給別人一個說法。
所以談到這裡,回到我在跟學生約定時間所遇到的狀況,我發現有好多人,他在錯過這個時間之後,他可能不會針對他為什麼錯過這個時間,給我任何的表示。
我剛開始也覺得很疑惑不解,可是我後來去做一個深入的瞭解之後,我發現多數人會糾結在一件事,他們糾結在,如果他特別去說明他為什麼錯過,好像在為自己找藉口、找理由。
我不知道你會不會也有同樣的心情,然而在這個狀況裡面,我不妨邀請你換個位置想一下吧,如果你是那個被放鴿子的人,你會期望對方給你一個說法,還是任何說法都不給你呢?
就像是你跟別人約,如果對方遲到了,他可能遲到二十分鐘,在他見到你的時候特別表示歉意,甚至於去講那個很爛的理由叫「塞車」,就算是如此,跟另外一個人,他給你遲到二十分鐘,結果他一屁股坐下來,他也不為自己為什麼知道這20分鐘說任何東西。
他就跟沒事一樣,繼續跟你談後面的事,請問哪一個狀況會讓你感覺比較舒服呢?其實我相信對很多朋友,如果你在這方面有糾結的話,你可能的出發點是在於做錯就做錯了,不要讓別人覺得自己好像在辯解,可是當你把自己說清楚,跟你在辯解,這兩者之間是不是有差別呢?
如果你說完自己的狀態,你就要逼迫對方一定要原諒你,而且對方不原諒你,那就是對方的問題,那你可能就是在辯解了。可是如果你把自己的狀況說清楚,那至於別人要不要諒解你,或者是要如何諒解你,你尊重別人的決定。
那我覺得他就是在人際裡面,或者是在面對生命態度一種叫做「清楚」的習慣。我自己在做個案教練的過程當中,我經常跟很多朋友分享這句話,叫做清楚,是一種習慣!
為什麼我們會活得糾結,除了你可能在生命前進的過程當中,遇到了一些主客觀的限制之外,有沒有另外一個可能是在於,其實你一直活得「不清不楚」,怎麼說「活的不清不楚」呢?
就像是我今天的例子一樣啊,如果你真的遇到些狀況,哪怕是很瞎的狀況,你都沒有習慣去把自己說清楚的話,別人要怎麼樣能夠正確的理解你?那麼當別人無法正確理解你,那別人又怎樣能夠適當的對待你?
當你經常活在別人不適當地對待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又要怎麼樣能夠正確的認識你自己呢?我常常會感覺人生就是一個循環前進的結果,現在的關鍵在於,你是要讓自己的循環是惡性循環,還是良性循環呢?
我們都不完美,我們難免會犯錯,可是當我們犯錯的時候,我們可不可以對別人包含對自己說清楚,其實清楚是一種習慣,清楚不意味著你要去控制任何人的認知,清楚,最大價值在於你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在哪裡,並且要往哪裡去。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產生一些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特別是今天提到的『CIA通達力』課程,下一期我們在9月11號開課,我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