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薩克斯風工作室Q&A大集合>>
最近匯集了大家的疑難雜症,在此整理給大家參考,以下為小魚個人淺見跟各位分享。
Q1:請問竹片用越大號數就越厲害嗎?
A:不完全正確。
可以吹較大號數竹片的人,氣量一定是比較充足沒錯,若就氣量這部分而言,當然是比較厲害囉XD
但基本上竹片是要跟吹嘴搭配的,我們要追求的是「合適的搭配」,而不是能吹到多大號數的竹片。
一般來說,開口大的吹嘴會搭配較小號數的竹片,開口小的吹嘴會搭配較大號數的竹片(「開口」指的是吹嘴與竹片之間的那個縫隙)。
例如: Meyer 5或Beechler 7等開口大的吹嘴,可以搭配2.5的竹片;Yamaha 4C或Selmer C*系列等開口小的吹嘴,可以搭配到3號或3.5的竹片。
Q2:請問初學者要挑選什麼樣的吹嘴比較適合?
A:以越容易吹出聲音的吹嘴為佳。
通常小魚會比較推薦初學者用Yamaha 4C或Selmer C*(都搭配2.5竹片),這兩款吹嘴最主要差在價位(哈哈這對某些人來說很重要)和音色的細膩度,若是以吹出聲音為前提的話,這兩款都是非常輕吹的吹嘴,但Selmer C*的音色會更為飽滿細緻。
Q3:請問為什麼同樣是2.5的竹片,Vandoren比Rico難吹那麼多?
A:蘆葦本身品種不同,各家廠商號數分類也不同。
以同樣2.5號的竹片比較的話,重吹到輕吹排序分別是Vandoren > Rico > 石森。
其實竹片比較精準的分類應該要分「軟硬度」,但大部份的竹片是以「厚度」區分號數,其實並不精準,因為蘆葦是植物,每個部位並不會都長得一模一樣,可能靠近根部或是剛好遇到節的部分就會比較硬,這也是為什麼每一片竹片的紋路都有所不同,而同一盒竹片裡每片吹起來也不太一樣(甚至差很多)。
所以嚴謹的日本人就推出了「石森手挑竹片」,他標榜每一片都經過按壓測試,就是名副其實的以「軟硬度」來分號數,所以每一片吹起來幾乎一模模一樣樣,再也不用抱持著買大樂透的心情買竹片啦XD
Q4:既然石森竹片那麼穩定,請問為什麼小魚自己沒有用石森竹片呢?
A:就是因為他每片都一模模一樣樣啊!
(所以石森竹片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搞得我好亂啊啊啊啊啊啊……)
好啦~其實因為小魚需要應付不同類型的曲風,所以竹片每片的差異剛好符合小魚不同曲風的需求。
但對初學者來說,竹片當然是越穩定越好,先把嘴型和用氣的方式練好之後,可以再多嘗試不同品牌類型的竹片,就會找到你的真命竹片了(笑
Q5:請問應該看五線譜還是看簡譜比較好?
A:只要你看得懂,不管哪種譜都好!
對小魚來說「譜」就像文字一樣,就是一種把音樂紀錄下來的方式,沒有好與不好,只有適不適合你,因為這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思路。
五線譜比較單純,譜上寫什麼音指法照按(包含替代指法)就是那個音,不會出現第二種可能,但對於不習慣看五線譜的人,一開始會數得蠻痛苦的。但簡譜不同,一般我們看到的簡譜都是「首調」寫法(C調不升不降的寫法,除非有臨時升降記號),若照譜吹音域也落在好按的範圍,當然就沒有問題,但若有些音吹不到的話,就必須轉調。
簡譜的轉調分成兩種模式:
第一,像翻譯一樣的把實際的音(指法)改寫上去。(這部分比較像五線譜的思考模式)
例如:C調的譜若要轉成G調,我們就把1改寫成5、2改寫成6等等以此類推。
第二,把每個調所需的升降指法練熟,看著C調的譜在腦中轉換,即可直接吹出其他調性。
Q6:基本技巧好無聊一定要一直練嗎?
A:就小魚本身的教學思維而言,其實學每樣東西都是一樣的,一定得先有興趣才能玩得長久。
小魚的學生幾乎都是成年人,大家通常是為了休閒放鬆或自娛娛人才來玩SAX,所以,並不需要死命的練基本技巧,是的,你沒有聽錯,真的不用死命的練!
像長音、音準、點音等基本技巧,是細水長流的,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堅持」每次吹曲子之前,都花10分鐘對著調音器吹長音,以每個音吹10秒為目標,盡可能讓調音器的指針停在定點(最好是停在0,誤差不要超過±10),再怎麼無聊也不過10分鐘嘛~
調完後,即使沒有成功也沒關係,就去吹你愛的那些曲子吧!本來就沒有人一開始就能成功的,這是所有音樂人必經的過程,但慢慢你會發現,三個月、半年、一年堅持的這個10分鐘,會讓你越來越快的找到正確的音準,而且音還很穩!
最重要的是,你不會因此而丟掉你對SAX的熱情!(這超重要!)
其實最容易學好SAX的人,就是對SAX最有熱情的人。當你發自內心想把某一首歌吹得更好時,你自然就會去練這些「打地基」的工夫了,對吧!(笑
親愛的大家,玩音樂是一件開心的事,但不可否認,我們有時也會遇到一些瓶頸,但別忘了你想玩SAX的初衷,希望音樂能陪伴大家長長久久:)
#小魚薩克斯風工作室
「小號吹嘴差異」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小號吹嘴差異 在 小魚薩克斯風工作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小號吹嘴差異 在 轉貼一篇有關銅管吹嘴的文章- 精華區NTUWindBand 的評價
- 關於小號吹嘴差異 在 用的是BACH 7C的號嘴,這是一般樂器最常搭配的吹嘴 的評價
- 關於小號吹嘴差異 在 一分鐘教你吹出聲音?!!|小號吹奏超入門|CarolBrass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小號吹嘴差異 在 法國號小號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小號吹嘴差異 在 法國號小號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小號吹嘴差異 在 [開箱文]遲來的薩克斯風吹嘴開箱 - Mobile01 的評價
小號吹嘴差異 在 用的是BACH 7C的號嘴,這是一般樂器最常搭配的吹嘴 的推薦與評價
銅管吹嘴和嘴唇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遠勝過其他的管樂器,而小號吹嘴又是所有銅管樂器之中最機車的,原因就在於吹嘴Cup Size,要比其他樂器小的多(以寬度乘上深度來比較), ... ... <看更多>
小號吹嘴差異 在 一分鐘教你吹出聲音?!!|小號吹奏超入門|CarolBrass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有許許多多的方式都能讓你吹出聲音,但每個人的吹奏方法不一定都適合你,在影片中拆解了從無到有的發聲過程,讓你一步步摸索,練習吹出你的第一個音吧 ... ... <看更多>
小號吹嘴差異 在 轉貼一篇有關銅管吹嘴的文章- 精華區NTUWindBand 的推薦與評價
在藝術學院 (bbs.nia.edu.tw) 看到的...
給大家參考參考...
這位 brass 老師也有來看本版...
大家有問題也可以直接請教他喔....:)
--
發信人: brass@niabbs (Darth Vader), 信區: brass
標 題: Re: 請問bach和stomvy的吹嘴有何不同之處?
發信站: NIABBS (Sat Jul 31 15:37:57 1999)
轉信站: niabbs
號嘴的設計可分為三部分,號嘴環(Rim),號嘴杯(Cup),以及喉管(Shank)。
號嘴環是需要依照每個人的嘴唇去選擇的,厚且寬的嘴唇,需要較大的環,
薄且窄的嘴唇則反之。號嘴環的形狀同時也影響了置放在嘴唇上時的感覺。
至於它對音色,原則上是不會有影響的,但是由於其他的因素,可能會讓人誤以為
有影響,待會會提到原因。
號嘴杯是影響音色最大的部分,它的深淺與形狀(Shape)影響音色甚巨,
它的深淺亦影響吹奏的感覺。關於這項影響,
可以以觀察小號與法國號吹嘴杯的形狀差異,就可以瞭解號嘴杯的影響,
各種廠牌號嘴的差異,也多集中在號嘴杯形狀的變化。
喉管的尺寸及形狀,對氣的用量影響很大,原則上也是不影響音色,
但是由於其他的因素,也是會影響的。
在提出了號嘴對吹奏的基本影響後,為什麼原來對音色沒有影響的號嘴杯和喉管
都有影響呢?我們要從吹銅管的基本談起,凡是會讓吹奏時使用更多、更慢的氣之因素,
都會造成音色變暗,反之亦然。因此,如果一個人的嘴唇很厚,而選擇了較小的吹嘴環,
他本來可以有一個較厚的音色,而且是自然的,不是號嘴造成的音色,
這雖然也是號嘴引起的,可是不是原來號嘴設計的影響。
同樣的,在喉管上也是一樣情形。
因此,在選擇號嘴時,首要條件是確定號嘴環和喉管,兩者都會因為經驗的累積而改變,
但在同時期,一個人只適用一種尺寸,常常更換號嘴環和管徑的尺寸會造成不固定的
Embrouchure,以及不正常的氣的運用。至於號嘴的音色變化,則是依據號嘴杯的設計。
各家各有所長。以下介紹幾項選號嘴的通則,請參照
https://www.giardinelli.com/cgi-local/SoftCart.exe/general/
trumpetchar.htm?L+giard+vurk0983+933415475
或其他任何廠商的對照表,你可以發現對你有用的資料。
1. 號嘴環的大小和嘴唇厚薄與嘴的大小有關:
嘴唇越厚的人需要越大的吹嘴環。才能讓嘴唇能充分振動。
2. 號嘴環的邊緣設計和舒服度有關:
每個人的嘴都不同,你要試了才知道那個號嘴對你最舒服。
3. 號嘴杯的深淺對音符的控制能力有影響:
越深的號嘴杯,由於活動空間大,嘴唇能輕鬆的在裡面活動,因此對滑音,點音,
大跳等的控制能力有幫助。但是音色較暗,高音不易控制。
4. 喉管的選擇以個人用氣習慣為標準:
喉管越大,所需要的氣越多,聲音越飽滿。
但是你是否能保持用這麼多的氣去吹你需要的音域呢?
5. 選擇號嘴要根據情況需要:
例如說,你是第一部小號,你卻買個杯很深,喉管很大,音色很暗、很厚的
吹嘴?或者是選了一個最淺的吹嘴來吹Cornet and Fluglehorn?
每個吹樂器的人,都不斷的在進步,因此吹奏的習慣也或多或少的在改變,
一般來說,在前面十年,都常常有機會會遇到需要換吹嘴的時候。
換吹嘴需要一到三個月的適應期(隨個人程度而有所不同,通常學樂器越久者
需要越長的時間,初學者可能一星期就適應了。)而適應到需要再換號嘴的時間更是長
(除非你換的吹嘴根本不適合你),一般說來,一年換一次吹嘴是太頻繁了。
兩三年是正常,五六年也不為過。
至於廠牌,則倒是個人喜愛,並沒有說什麼廠牌較好。
Bach的吹嘴最有名的就是它相同型號每一個吹嘴尺寸都不完全相同,
可是也就因此你一定可以找到一個很適合你的Bach吹嘴。
有趣吧?此外,不要太迷信吹嘴,以為換個吹嘴高音就會好了,技巧就會改進了。
換吹嘴和換樂器都有所謂"蜜月期",約有一個月,過了一個月,通常除了音色外,
其他的毛病都會再現的。
--
"....we strive mightily each day to learn more and more about less and less
things until we reach the level of 'expert', where we finally know everything
there is to know about nothing at all. People then address us as 'Doctor'...."
※ 來源:‧國立藝術學院關豆門站 bbs.nia.edu.tw‧[FROM: t206-224.dialu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courant.math.n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