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第五次定期會 #經濟發展局
位在捷運 #綠線G08站 用地上的 #永和市場,承載了桃園人記憶,原定3月底轉往小檜溪的新址試營業,但這陣子經過位在三民路與三元街口的中繼市場,整體外觀距離完工似乎有段距離。
為此,家齊在議會針對「#永和中繼市場新建」、「#攤商遷移安置」向經發局進行質詢,永和市場300多個攤位的遷移可是件大事,但截至目前新市場的內外工程尚未完成、攤位配置也有雜音,攤商的搬遷真的來的及嗎?
為了督促市政府必須對於經費的使用具備合理性,家齊一直以來對於中繼市場的新建、後續使用問題都提出意見,經費如果反覆耗費,對於攤商、對於市政、對大眾,真的有幫助?我明白市政推動不易,但也不該輕率,對於人民的每一分納稅錢,代議士都有義務幫大家從嚴把關,資源用在刀口,才能發揮最大效益,也才不會浪費各位的稅金!
小檜溪出大事了 在 桃園市議員李光達-市長初選民調參選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除了局部地區,排水側溝因阻塞淤積,致大雨排水不良,如定期清淤,管理凌亂的附掛纜線、加上每人公德心不亂丟無奇不有的垃圾,是可減緩、避免或改善。
很多人說是氣候異常,這當然也是原因之ㄧ。然而,早期的夏天,西北雨是消暑大家所歡迎的,如果颱風季颱風不來或沒挾帶豐沛降雨量,大雨是被期盼的,尤其現在人口聚集民生用水加上工業用水,石門水庫蓄水因淤又不復早年。
就暫且怪責氣候異常,且是越來越頻繁原因好了。
今天桃園八德地區時雨量高達117mm, 達到百年重現期,排水宣洩不及。除了局部地區,桃園區從後站地區到八德地區,到處淹水,問題在哪裡?
淹水怪政府、駡議員,或許以前的政府某ㄧ程度該負責,但是市政府是有想面對問題並整治之。駡議員,或許過苛,長久的問題,後站淹水的大事,大多關注,至少我是,且ㄧ提再提,也希望資源好好的用在整治。
議員不是治水專家,縱使略懂ㄧ些,或聽市民、里長意見也約知問題所在,然而金錢資源不在議員,預算也照編列核給。
執行上,尤其是整治意志,市政府的角色,顯得重要,用人也很重要。
新市府團隊上任ㄧ年多,治水牽扯的層面很廣,規劃與工程都需要時間。
當我點出問題時,大家交流,莫需情緒性留言,大家討論問題,也敬告鄉親,我是上任ㄧ年多的菜鳥議員,但我很努力。
在我傾聽地方意見,也邀水務局來說明後站區常淹水原因,大致已釐清,也略治包括進行中與未來治水方向。
再此之前,我們先來檢討開發是否過度?大樓ㄧ棟棟蓋、重劃區拼命劃叫繁榮的思維迷失。
早期還是良田土壤時,大地吸附雨水,現在到處是混凝土、柏油路面,水要往哪裡去?
台灣的開發,沒有整題體性,想到哪裡做哪裡!早期沒有先建構基礎工程,排水系統就是很重要的基礎工程,當地面建設先做了,再搞水利,難度高、資源成本耗費也大。
雨水下水道不足也不完整,水利系統不易ㄧ條鞭整合也是問題。很多區域排水搭排農田水利會所管的灌溉水路,當灌溉水路與市管河川溪流有不妥適要檢討改善時,看法權責又不ㄧ了。
圖ㄧ、圖二是5/16凌晨豪雨的桃鶯路、樹仁三街ㄧ帶,圖三、四、五是今下午4時多樹仁三街及近八德交流道淹水景況,才月餘時間,連淹水兩次,市民駡!駡的有理!
桃園區後站至八德地區,淹水問題,主要源自【東門溪】如圖六、七及其支流大灣溝、西坡區兩支流排水段面無法負荷瞬間暴雨。
【東門溪】源自近八德國防大學的埤塘,水路流入桃園區境,沿溪還要吸納新北市鶯歌區鳳鳴ㄧ帶的排水,負荷水量大,猶以暴雨時。
【東門溪】人為水道從桃鶯路流走,貫川鐵路下方時,據水務局所述,我大蓋意會後,如手繪圖圖八:是這種型態的箱涵,流經鐵路下方【林森地下道】,違反水流力學,形成【倒洪溪】以致桃園後站區,大雨則淹,後站市民聞雨色變。
過了鐵路從復興路、萬壽路ㄧ帶冒出,過武陵橋才恢復正常段面,在小檜溪重劃區注入南崁溪。
大約2年前縣府已規劃設計東門溪林森地下道段,箱涵開蓋改善之,工程即將進行時,因必需封閉前、後站貫通要道的林森地下道,卻遇居民反對,而沒再進行。後來,居民提出開通早年桃鶯路橋旁之平交道以為暫時替代,卻不為台鐵局接受,以致遲至今日無法徹底解決。
鄭市長市府團隊,也知道問題嚴重性,也著手進行規劃改善中。目前進行的,循桃林鐵路的分流工程5月份已開工動土,讓來自龜山工業區的排水以13.1CMS的排水能力直接分流至成功橋注入南崁溪,減少東門溪負荷。
另外,最艱鉅任務是與新北市政府商討,新北市政府要在鳳鳴重劃區設滯洪池,新北鶯歌鳳鳴地區的排水應自行導入鶯歌溪注入大漢溪,有效減少桃園東門溪有限段面的排水負載。
就與新北市政府的商討協調的進度,我在議會質詢時,水務局長回答:ㄧ直是持續進行中。希望是真,特別再提醒:市民要看到的是整治成果。
若有困難,應請中央水利署協助規劃及支援治水預算,尤其桃園市上繳3元的稅才分得1元二分配,更應善待桃園人。
歡迎轉貼分享
小檜溪出大事了 在 蔡正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皇民不敢正視的史料
宋國誠教授 (真實的台灣史)
在政大念書的時候. 宋國誠和黃宗文寫了(新生代的吶喊)
支持黨外民主運動.
心靈的叛國, 無知的滅史, 不肖的子孫......
朋友們:
我是一個學者,以研究和教學為職業。我一向不看媒體,因為看了只有讓你心情不好,我一向也不評論時事,因為世事多齷齪。我不反對「民主抗爭」,但當我看到一群反課綱的學生,心靈如此怨恨,史觀如此扭曲,「用抗爭的方式表達他們極端的無知」,「強迫政府接受他們的幼稚」,竟也以此認為「為臺灣做出貢獻」,甚至和王曉波教授辯論:「為什麼刪除日本統治臺灣對臺灣現代化的貢獻」?「有什麼證據證明慰安婦是被強迫的?」。我認為,這些學生已是「心靈的叛國」,「無知的滅史」,甚至已是扭打父母的「不肖子孫」。
我自問我是否有資格發言?我想到,幾年前我曾在世新大學開過一門課:「區域文化史-臺灣文化史」,我在此摘錄課堂講義一段。我使用的絕大多數是「日本文獻」,是日本人自己做出的歷史資料,不是根據所謂的「課綱」。
是的,日據時期日本人開闢阿里山公路目的(事實也是)在竊運臺灣珍貴的檜木,日據時期日本修築縱貫鐵路的目的(事實也是)在運兵、築工事,日據時期日本修建嘉南大圳的目的(事實也是)在提供日本在南洋作戰士兵的糧食。這些如果叫「日本對臺灣的現代化貢獻」,我可以沒有意見(學術上這叫「殖民現代性」(colonial
modernity),但日本人屠殺台灣人(他們是我們這一代臺灣人的祖先),我不得不說。
課程內容:
三,日本屠殺臺民事件
依『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等資料,日本據台後的幾年,至少有下列數件大屠殺:
(一)大嵙崁大燒殺
1895年馬關條約後,日軍登陸臺灣。在台北與新竹之間的大嵙崁溪(即現在的大漢溪)沿岸地方,有大嵙崁武生汪國輝、三角湧樟腦製造業者蘇力、樹林地主王振輝等人,各自率領「住民自警團」自衛。7月12日,日軍進軍到該地方,汪等抵抗。7月16日以後,日軍的援軍到來,便展開屠殺。日軍設定大嵙崁以東至三角湧之間的所有村莊,都是抗日的義軍,就下令焚燒大嵙崁街,於是4萬人左右的繁華市街,從7月22日連燒3天,火焰遠遠連燒到三角湧街,20多里不絕,變成滿目淒涼的焦土,共燒毀房屋1500多戶,人民死傷260人。抗日領袖汪國輝,則被日軍以武士道手法斬殺[13] 。
(二)大莆林對婦女暴行
1895年8月30日,日軍進入雲林地方,9月2日到達大莆林,即現今嘉義縣大林鎮。此地的領袖人物簡精華,深知裝備戰力皆非日軍敵手,不忍生靈塗炭而決定放棄抵抗,命令居民清掃道路,提供食物歡迎日軍。不料日軍竟要求簡獻出200名婦女。簡不答應,日軍竟以此強姦殺害簡氏一族婦女60多名。簡氏憤怒,招集雲林民眾,從9月3日開始以弓箭、棍棒、陷阱、土槍,襲擊日軍。後來簡精華受辜顯榮的引誘,忍痛接受招撫,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即自刺左手血管,失血而死於自宅。鄉人感動其忠義,而以「簡忠義」追思[14] 。
(三)蕭壟街慘殺
1895年10月10日,日軍混成第四旅團登陸布袋嘴(現嘉義布袋海口),當地義軍領袖林崑岡,以敢死隊之勢捍衛鄉里。然而武器窳劣不敵,退據蕭壟街(今台南縣佳里鎮)。於是日軍大事搜索,近千名村民躲到溪邊雜樹林的天然溝壑中,因嬰兒哭聲而被發現後,日軍竟派兵分別截住長坑的頭尾兩端,然後亂槍齊放,對著坑內猛烈射擊了近20分鐘。一時淒厲慘叫,呼喊哀號如人間地獄,躲到坑裡避難的臺灣人無一倖免,嬰兒、婦女也無一人得活[15] 。
(四)雲林大屠殺
臺灣中部雲林地方有稱為「大坪頂」的山地,三面溪谷包圍,東南與險峻的山地連接,地勢險惡,由柯鐵所率領的柯氏家族居住。當日軍從北南下之際,簡義等抗日份子紛紛來此地避風雨。1896年4月1日雲林縣地方被台中縣合併,雲林支廳設於斗六。6月10日,日軍混成第二旅團的守備隊開始進駐雲林地方。當時大坪頂有抗日份子千餘人聚集,為了誓死抗日,將大坪頂改稱為「鐵國山」,向全島發出檄文,呼籲將日本人驅逐出臺灣。6月16日,日軍一連隊進入斗六,「鐵國山」的抗日軍避其鋒銳,退入深山。從此一直到6月22日,日軍在雲林地方血腥屠殺,共有4295戶民宅被燒毀,殘殺民眾6000人[16] 。甚至歡迎日軍的約50名順民,亦在被殺之列。
當時的臺灣高等法院院長高野孟矩,對雲林大屠殺事件如此證言:「日軍漫然出兵,費六日時間燒毀70餘個村莊的民宅,殺害良莠不分的民間人士300餘人,而刺激了附近的居民,此完全是此次暴動蜂起的原因。故說有土匪幾百人或幾千人,實際清查則多為良民,父被殺、母被奪、兄被害、子被殺、妻被殺、弟被害而基於憤恨,或家屋以及所藏財產悉被燒盡而喪失寄生之處者。」[17]
1896年7月4日香港英文報紙『Daily Press』披露日軍在6月16日到6月22日的雲林大屠殺事件[18] ,於是引發國際間注意日軍殘酷屠殺台民的事實[19] 。日本政府即不斷訓令有關單位取消香港新聞有關土匪的報導,請拓植務次官將事實刊載在外事新聞[20] 上,在外國新聞上隱瞞此事。但是以雲林大屠殺為契機,臺灣各地連鎖性地爆發對日本統治的不滿,並在各地興起抗日運動。在國際輿論壓力下,第二任臺灣總督桂太郎被迫下台,很諷刺的,就任的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正是甲午戰爭旅順大屠殺中應負責的旅團長。
(五)阿公店大屠殺
有人歌頌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是「臺灣現代化」的催生者,他們是對台施行「懷柔政策」的「能吏」,但是忽略了他們有日本武士道殺人如麻的本性,以大屠殺鎮壓抗日台民,確立其統治臺灣的基礎。兒玉於1898年就任臺灣總督,決定自11月12日展開對臺灣中南部抗日軍的大規模攻擊,日本人稱為「大討伐」。此次「大討伐」,依台南縣知事提出給臺灣總督的報告,殺害人數達2,053人,傷者不計其數。民宅燒毀數,全燒毀2,783戶,半燒毀3,030戶。家屋的全燒、半燒,家財的燒毀等的損害,依當時幣值達38,000餘日圓[21]。尤其是受害最殘酷的阿公店地方,有居住安平、打狗(高雄)的外國人,對日軍的殘暴議論紛紛,英國長老教會牧師福格森(Duncan Ferguson)等,即向『香港日報』(Daily News)投書,提出日軍喪失人性大屠殺的人道問題,鬧成國際輿論的交相指責[22] 。
(六)歸順式場誘殺慘案
兒玉與後藤對付臺灣中南部的抗日勢力,除了以軍警大規模「討伐」之外,又使用招降的誘殺策略。這就是所謂「土匪招降策」,其策畫者就是兒玉總督,而參與立案者為後藤民政長官、總督府事務官為阿川光祐、策士為白井新太郎[23] ,其中以雲林的騙殺抗日軍最駭人聽聞。於是1902年,斗六廳長荒賀直順與警務課長岩元知密謀招降殺戮的計畫[24] 。
5月14日,斗六廳長荒賀與該地守備隊長、憲兵分隊長密議在5月25日舉行歸順典禮騙殺。5月18日岩元警務課長召集林圯埔、崁頭厝、土庫、他里霧、下湖口五位支廳長,指示舉行歸順典禮的真意與處置順序,並決定斗六、林圯埔、崁頭厝、西螺、他里霧、內林的6個地方為式場,並命各支廳長好好準備[25] 。
即對於表示投降的抗日各領袖,表面上善用甘言,允許他們歸順,內心則企圖徹底剿滅,所以訂定是年5月25日,約張大猷以下265名抗日分子,聲言分別在6處舉行歸順式。即:一、斗六式場60餘人,二、林杞埔式場63人,三、嵌頭厝式場38人,四、西螺式場30人,五、他里霧式場24人,六、林內式場39人,然後用機關槍,於6個地方同時全部殺戮[26] 。這種誘降,欺騙殺戮的事跡,日人製造口實,僅說明為:5月25日,在歸順式場妄動,所以一齊殺戮。而遮掩騙殺的事實。
(七)噍吧哖大屠殺
又如1915年余清芳以台南的西來庵「食菜堂」為中心推展抗日運動的時候,日軍警以誘殺詭計,將台南噍吧哖(玉井,日語唸tamai)附近的後厝,竹圍、番仔厝、新化、內庄、左鎮、茶寮等二十多位村落居民3200餘人,不分老幼,依次殺戮[27] 。日人對於這種慘絕人寰的大凶殺,極盡隱密的能事,例如秋澤次郎著『臺灣匪誌』,除了喋喋不休的敘述「匪徒的暴動」和「聖恩洪大無邊」,以外,就沒有把前述的騙殺事實提起,但是從其文中,亦可以窺視騙殺的蛛絲馬跡。例如書中說:「如此,殘匪誘出終了以後,總督府認為他們之中罪狀最重,不能溯及大正4年11月的大赦恩典者,縱使投降,如全免刑責則有枉國法,有傷國家威信,所以對他們必須嚴肅的處刑。[28] 」,抗日領袖江定等,就是這樣被誘降,然後處死的。
後藤新平在其『日本植民政策一斑』公開說,在他統治臺灣的五年間,依法「殺戮匪徒數」就達11,950人[29] 。日本所謂的「匪徒」,不用說,全都是「抗日」的臺灣人。
依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國璠編著的『臺灣抗日史』,「臺灣淪於日人之手,垂五十有一年……我同胞慘遭屠殺總數,約近四十萬人;焚燒房屋僅乙未年(1895年)內即達三千餘所,至於婦女之被淫虐,丁壯之被奴役,其在精神上之損失,更是難以估算」。[30] 」
現在日本的右翼份子常歌頌日本的50年臺灣殖民地統治的成功為「現代化」,有許多臺灣學者追隨著說,臺灣的「殖民地化」也就是「現代化」。如果臺灣割讓日本後日本武士道在台發威,臺灣才能有「現代化」成果的話,不是等於說臺灣人是賤骨頭,臺灣人自己沒有「現代化」的能力嗎?
注釋:
[13] 杉浦和作『明治二十八年臺灣平定記』台北、1896年、頁71;日本參謀本部編 『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戰史』,許佩賢譯『攻台戰紀──日清戰史、臺灣篇』;台北、遠流、1995年、頁184-193;許佩賢譯『攻台見聞──風俗畫報、臺灣征討圖繪篇』台北、遠流、1995年、頁150-152;許世楷『日本統治下臺灣—抵抗彈壓—』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84年,頁50-51。
[14] 『攻台戰紀』頁248-253;『攻台見聞』頁294;『讓台記』頁60、頁63、頁64-65;『瀛海偕亡記』頁11、頁15;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臺灣篇上」、收入『台海思慟錄』頁61;洪棄生『瀛海偕亡記』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頁24-25。
[15] 『攻台見聞』頁422;『讓台記』頁69-70。
[16] 臺灣總督府『陸軍幕僚歷史草案』卷一,6月21日條;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上卷(東京、綠蔭書房、1986年、復刻版),頁432、頁436。
[17] 苫地治三郎『高野孟矩』1897年、頁252-253。
[18] 『臺灣史料稿本』卷六,頁58。
[19] 『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上卷,頁436;『公爵桂太郎傳』乾卷,頁735。
[20]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23卷永久乙種第十門軍事,明治29年7月11日。
[21] 『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上卷,頁512。
[22] 『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上卷,頁512。
[23] 臺灣總督府法務部編纂『臺灣匪亂小史』台北、台南新報支局、1920年,頁22。
[24] 『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上卷,頁454。
[25] 『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上卷,頁457。
[26] 『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上卷,頁460-461。
[27] 『南投縣革命志稿』,頁176-181。
[28] 秋澤次郎『臺灣匪誌』台北、杉田書店、1923年、頁295。
[29] 後藤新平『日本植民政策一斑』東京,拓植新報社,1921年,頁27-28。
[30] 王國璠編著『臺灣抗日史』(甲篇)台北文獻委員會,1981年,頁327。
[31] 石井滿『新渡戶稻造傳』東京,關谷書店,1934年,頁172-173。
[1][32] ジョージ∙M∙大城「メリー∙P∙E∙新渡戶―戰前の國際人新渡戶稻造の妻」,『新渡戶稻造研究』第八號(1999年)頁143-166。
[33] 新渡戶稻造著、矢內原忠雄譯『武士道』東京,岩波書店, 1969年,頁11。
至於有關慰安婦部分, 就看看這些圖片吧!
附注:日本《廣辭苑》對「慰安婦」一詞的解釋為「隨軍到戰地部隊,安慰過官兵的女人」。什麼叫「安慰」?唱歌跳舞嗎?更多的日本學者給「慰安婦」一詞作的定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迫為日本軍人提供性服務、充當性奴隸的婦女,是日本軍隊專屬的性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