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日,書店延長公休到6/14,居家護理保衛戰,女工不停歇!
【書店女工日記】
女工晚上正準備吃晚餐時,臨時接到居家個案疑似尿管阻塞需要換管,女工擔心高齡92歲的阿嬤有狀況,扒了幾口飯就趕緊出發。無論如河作為護師自營獨立型居家護理所,許多資源相較於醫院附屬或連鎖型居護所匱乏,沒有防護裝備,為了助人只好穿拋棄式雨衣前往。
女工一進房間就聞到濃厚的異味,長期臥床的長輩有漏尿、尿液混濁的情形,他們長期依賴離家只有五分鐘的醫院,疫情爆發自顧不暇的醫院表示正在架設篩檢站的,將案主拒於門外,導致導尿管過期一個星期嚴重異味,家屬說醫院無法派居家護理師前來,也沒有轉介機制,家屬不知該如何處理只好四處打電話求援。
家屬看到我們一邊激動的感謝我們願意前來,一邊著急解釋阿嬤的狀況。因為尿布滿是滲出的尿液,她昨天才去買新尿袋來更換,更換後又無法改善實在不知所措。我們發現尿管中的水球水量不足導致漏尿,一邊趕緊處理換管,一邊跟家屬衛教尿管放置後的注意事項及滲尿的時候如何判斷及初步處理。
換管後協助阿嬤翻身,發現尾骶骨的四度壓瘡已被尿液浸濕,分不清楚到底異味到底是來自於傷口或是尿液感染!家屬說阿嬤因為肺積水所以被醫生限水一天只能喝一百cc.,但阿嬤的小便卻在同一時間導出近六百cc.,甚至有濃稠的膿尿在尿管裡近乎無法流動,這情形不妙,我們一邊評估與建議,一邊協助家屬轉知原本專責護理師聯絡醫師進一步作處置。聯繫時緊張的家屬還因為手抖無法打字,在女工安撫協助下家屬鬆一口氣表示:「好在你們有來幫忙,還跟我們說該注意跟怎麼處理的事,我今晚總算可以好好睡覺不用擔心了!」。壓力很大的家屬,難過的說起這十年是如何照顧老母親,甚至曾經不小心害她跌倒而深深自責,聽著家屬侃侃而談這些細瑣的日常,感受到這份濃濃的愛,陪伴阿嬤走到近百歲人瑞的年紀。
工作結束正要離開案家,汗水已浸透衣服,正要在路邊脫掉拋棄式雨衣,卻突然聽到鄰居大罵我們不准在這裡(指的是他們家旁邊)脫雨衣,回家的路上忍不住難過了起來,疫情帶來了恐慌,讓許多人開始為自保排擠醫護。
幸好晚上接到一通訊息,有位河親古典音樂欣賞筆記 (樂品越樂)知道居護所的困境,願意捐錢買昂貴的防護衣給我們,讓女工心頭頓時暖暖的。
雙北確診COVID19個案激增,醫療院所的醫護人員身心已到達極限。除了人力不足,也擔心交叉感染,許多醫院的居家護理所不對外訪視,導致許多醫院的居家個案無人接應。除了COVID19,仍有許多個案為病所苦,像日記中這位阿嬤如果一直找不到居家護理師,家屬自行處理,有可能因泌尿道感染引發腎盂腎炎,加上高齡抵抗力差,如果引發敗血症可能致死,後果不堪設想。
無論如河希望能協助被擱置無助的個案,疫情下的居家照護的困境正在上演著,因為台灣民眾一直以來過度依賴大型醫院。連社區護理都「一條龍」醫療化,醫院通常會附設居護所,許多住院的個案會直接由醫院的居護所接收,並沒有建立社區護理的合作機制,導致此次疫情爆發,許多居家個案求助無門。
請大家幫忙分享此文,即便是外縣市單位無論如河也會盡量協助幫忙轉介。讓有需要的人,在這艱難時期可以找到居家護理師的協助。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大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一直走在抗疫最前線,亦是政府防疫專家顧問團成員,每日工作排山倒海。近日他接受電視訪問時透露,因工作繁忙連喝水的時間亦缺乏,導致去年年初右腎一度出現腎結石。原來許教授去年的一篇訪問亦提及此事,他於該訪問中透露,當時於威院呼吸科門診診症期間,右腰突然出現劇痛,痛得連腰...
導 尿管阻塞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中大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一直走在抗疫最前線,亦是政府防疫專家顧問團成員,每日工作排山倒海。近日他接受電視訪問時透露,因工作繁忙連喝水的時間亦缺乏,導致去年年初右腎一度出現腎結石。原來許教授去年的一篇訪問亦提及此事,他於該訪問中透露,當時於威院呼吸科門診診症期間,右腰突然出現劇痛,痛得連腰也伸不直,幾乎說不出話來,後來發現是腎結石堵塞了右腎輸尿管。過去本報曾就腎結石的健康內容訪問了兩位泌尿外科專科醫生林建文及張皓琬。
林建文醫生表示:「人世間有三種情況可以很痛,女士生小孩,其次是斷骨,還有就是排腎石。」他續指,腎石即泌尿系統結石,腎臟於人體後腹腔,於脊骨兩旁稍高位置,痛楚沿後背開始,隨神經線反射痛至下腹,甚至大腿內側,男士痛至陰囊和陰莖,女士可痛至外陰。因為腎結石會對泌尿系統造成阻塞,當腎石滾下來時會經輸尿管,腎石便堵塞於輸尿管間,輸尿管便不斷抽搐,因此排尿時便會有痛楚。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121/RBHUJTKNGZC6LHPNKSQ3SOYHDY/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見字飲水 #許樹昌 #腎結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導 尿管阻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當心!打鼾,孩子健康拉警報:一次解決過動、過敏、睡不好」介紹
訪問作者: 趙哲暘 醫師
內容簡介:
孩子打鼾隱藏健康警訊!
.注意力不集中、過動
.腸胃功能不佳、過敏
.異位性皮膚炎、氣喘
.身體慢性發炎、尿床
.姿勢不良、口齒不清
.口腔功能異常、咽喉氣道狹窄
.長不高、記憶力與學習成績不好
您的孩子是否有上述困擾?
看似小小的打鼾,嚴重時會引發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不但影響呼吸,更讓生理發展出現障礙。
本書是臺灣第一本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研究著作,透過全彩圖示、淺顯易懂的文字敘述,將艱澀的醫學理論化為一目瞭然的健康資訊,詳細說明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因、治療與預防。訓練舌肌力、遠離口呼吸、改善鼻功能、避免過敏原,孩子的健康從促進口腔功能開始做起!
突破醫療的本位主義,建立跨領域合作,特別邀請精神醫學部陳田育醫師、小兒科黃正憲與沈貞俐醫師、復健科蔡昆守與王偉全醫師、周献剛與周暉哲中醫師、物理治療師陳湘婷、語言治療師王亦群、耳鼻喉科徐英碩醫師,一起幫助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孩童,提供更健全、更有效的醫療服務。
作者簡介:趙哲暘
在花蓮出生、臺北長大,父親是嚴謹和善的醫師,母親是慈眉善目的慈濟委員。父母親的身教與言教對其人生與診療工作的影響十分深遠。雖然長期工作繁重,但只要有機會照顧病人,總是用盡全力改善病人的口腔健康;更期許自己行有餘力能發揮所長去幫助更多人。曾因親身體會甲狀腺亢進的不適,決定將多年行醫經驗與研究所得集結成冊,以期推廣強調不管社會如何進步,醫療終將回歸以人為本的方式。
學經歷:
氧樂多牙醫診所、仁祥牙醫診所院長
前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師、前慈濟臺北分院主治醫師
臺灣整合口腔矯正醫學會理事長
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系畢業
國立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家庭牙醫學會專科醫師、遠絡醫學會指導醫師、臺灣口腔植體學會會員、睡眠醫學會會員、能量醫學會會員、慈濟人醫會醫師
著有《一根吸管有氧治百病》、《牙齒有毛病,身體一定出問題》、《顧好牙齒,讓孩子不生病》、《矯正可以不拔牙》
作者粉絲頁: 趙哲暘醫師 、 氧樂多牙醫診所
出版社粉絲頁: 時報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導 尿管阻塞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被稱作無形殺手的「心肌梗塞」一發作,彷彿在跟死神拔河!資深藝人馬如風、戎祥、茂伯、馬兆駿、小北百貨創辦人黃卜文、親民黨前立委馮定國等,皆因心肌梗塞而離世。
秋冬季節交替,因溫差大,像近日早晚較有涼意,中午較高溫,有時不注意,也可能會有心肌梗塞的風險。究竟為什麼會發生心肌梗塞?又該注意什麼?
周孫立醫師說明,通常造成心肌梗塞的原因是不會突然發生、出現的,大部分人都是因為長期不良的先天條件、不良的後天環境及不良的個人習慣造成的。
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
有高血脂、高血壓家族病史
周孫立醫師說,由於現今外在環境汙染等問題很多,就容易讓原來先天存在不良的體質,提早誘發問題,所以才會有漸趨年輕化的現象。若是發現自己的家族有相關心血管疾病的遺傳因子,就要特別注意。
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患者
代謝及血管功能失調也是導致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
慢性腎臟病
先天心臟功能不全
心臟傳導異常
腦血管疾病,或身體其他各處血管疾病
心肌梗塞有前兆嗎?
周孫立醫師指出,心肌梗塞從過去至今的死亡率都很高,原因就是表現出來的症狀都不太明顯或不太專一,最常見的症狀為「胸痛」,但也有很多患者是出現其他症狀,導致錯失警訊,因此延誤就醫。此外,在某些神經功能退化的人,尤其是老人家,甚至沒有症狀。
心肌梗塞症狀
胸痛(大部分)
肩膀痠痛
牙齒痛
胃痛
脖子痠痛
背痛
呼吸短促
未出現症狀
突發心肌梗塞怎麼辦?
心肌梗塞前兆並不明顯的狀況下,當發生時我們該如何應對?周孫立醫師回應,若發現自己沒來由的肩頸痠痛,此時千萬別輕忽,應即刻拿出血壓計量血壓,確認自己的血壓狀況是否與平時無異;也可測試自身脈搏,是否過快過慢或不規則,先用這樣簡單的方法,或身邊就有的儀器來檢視身體是否有異狀。
周孫立醫師強調,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症狀,若這些症狀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生,就應先找出最有可能致死的疾病,設想最緊急的情況來預防。
心肌梗塞如何治療?
心導管手術
周孫立醫師說明,若是冠狀動脈已嚴重阻塞到壞死的程度,此時唯一的做法就是做心導管手術。先用氣球擴張術將血管撐開,再置放支架,讓血液能夠恢復暢通,拯救剩餘的、還未壞死的心臟細胞,避免再惡化。
內科藥物治療
若是冠狀動脈阻塞還沒那麼嚴重,心肌細胞並沒有完全壞死,只是暫時性的缺血,此時可以考慮以內科藥物治療,溶解造成血管阻塞的血栓,預防進一步的阻塞,讓血液能夠持續供應心臟養分。
但周孫立醫師也說,若藥物治療狀況不佳、醫師評估患者未來還有可能再發缺血性心臟病,或缺血性心肌梗塞時,最後可能還是得置放支架。
慢性期預防:阿斯匹靈
除了緊急突發的心肌梗塞治療外,在日常亞急性或慢性期的預防,一般還是常用阿斯匹靈,或其餘控制血壓的藥物,以減少心臟負擔。
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如何預防?
少吃油、鹹、重口味
周孫立醫師表示,盡量避免食用高油、高鹽等身體不容易代謝的食物。可以適量吃點「蔥、薑、蒜」,能減少身體壞膽固醇的形成,減少堆積,還能增加代謝。
控制血壓
高血壓患者可用藥物控制;非高血壓患者或慣性吃藥的人,就用飲食控制,平日飲食盡量以蔬果為主。
有氧運動
周孫立醫師說明,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以有氧運動為主,除了能夠幫助身體代謝調和外,還能幫助維持交感神經的穩定度。根據WTO統計,一周若能有氧運動150分鐘以上的人,可降低2∼3倍因心血管疾病而導致的猝死。
【更多心血管相關影片】
心跳忽快忽慢不得輕忽!心悸、心律不整該如何應對?【周孫立醫師/健康連線】
https://youtu.be/329m7IN7EIU
造成糖尿病、動脈硬化,腸漏症絕對別吃...【錢政弘醫師/破解健康密碼】
https://youtu.be/cTEk8Bso1V4
糖尿病、高血壓都跟它有關:維生素D健康補充法【健康連線/江坤俊醫師】
https://youtu.be/zlyW4MoHic0
【心血管疾病文章報你知】
每天「踏步1分鐘+休息30秒」,1週後血管年輕9歲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9397
一天1杯清血果汁,血液變乾淨、跟三高說掰掰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459
美官方認可抗癌食物第一名!高血壓、低血壓都該吃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121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