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之前收到《愛的藝術》書稿時,我第一時間是心裡尖叫:「佛洛姆!是佛洛姆耶!」這本1969年初版的書,在五十餘年後被一個小粉絲捧在手上歡呼,因為我實在太喜歡這位精神分析大師的另一本巨著──《逃避自由》了。
雖然《愛的藝術》已經是五十年前的作品,佛洛姆也已離世四十餘年,但經典畢竟是經典,翻閱起來和一般的兩性書籍還是很不一樣。
一般人腦中想到談論愛的書籍,多半是教怎麼和另一半相處,尚無感情時如何吸引,感情中有裂痕如何溝通,相處無趣時如何重燃,長期關係怎麼維繫,四個字形容:如何「趨樂避苦」。
但是佛洛姆的重點幾乎不在這些技巧,甚至不執著在談論男女之愛,也談論親情、友情、甚至對神的愛,而我認為追根究柢,這些都是同一個根源──與他人融合的渴望。
我很訝異書上提到,實踐愛的一個重要元素是「紀律」。
***
「任何藝術的實踐都有一定的基本要求,不管我們討論的是木工藝術、醫學
藝術、還是愛的藝術。首先,一門藝術的實踐要求『紀律』。如果我不按照一定的紀律行事,就做不好任何事情。如果我只有『興之所至』才會去從事,則一門藝術充其量只會成為讓我愉快的嗜好,我永遠不會成為其行家裡手。」
我從來沒有把愛和「紀律」聯想在一起,但那句話卻又重重叩響我心中的大門──對啊,音樂是一種藝術,舞蹈是一種藝術,我們知道它的美,也知道音樂家的手、舞蹈家的腳是多少磨破又流血結痂的厚繭,花了多長的時間才能造就藝術,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愛」這種藝術只要純粹享樂就好,只要遇到一個「對的人」就好,而不需要下功夫去磨練精通它的藝術?
專注,耐心,紀律,紮實地磨練自己的素質,就像以前我學國標舞一樣,那些能站上台面風光耀眼的職業舞者,一定是花最多時間練核心、練基本步的,而不是只想耍帥擺Pose的。而愛也是如此。
***
那愛人要磨練什麼技術呢?我們可能第一時間會想,是要讓自己有魅力嗎?提升自己的條件?懂得體貼浪漫?知道怎麼滿足對方的需求?都不是。
「專注是掌握任何藝術的先決條件。」
「學習專注最重要的一步是學習獨處。獨處時不要閱讀,不要聽收音機,不要飲食。事實上,能夠專注意味著能夠獨處,而這種能力正是愛的能力的前提。」
「如果我只因為無法自己站立而依戀別人,那對方就會成為我的救生員,但我們的關係不會是愛的關係。弔詭的是,獨處的能力乃是愛的能力的先決條件。」
我剛好在《專注,是一種資產》裡寫到,練習活在當下,全心投入於手上正在做的事情時,我的焦慮型依戀的行為也下降了,和對方聊天也不是想獲取對方的注意力,而是自然地分享我的生活,同時也專注聆聽對方的訊息,即使原本只是很瑣碎的事。就像佛洛姆說的:「在專注中,哪怕不重要的事情也會多了一個新的向度,因為它已得到一個人全神貫注。」
那個全神貫注,是我們先給自己,給到能夠獨處時,再舒適地向外擴散。我們很難獨處,很大的原因是覺得自己獲得的關注不足,而不斷想向外討。但一旦出發點是匱乏和索討,又怎麼可能獲得健康的關注呢?更有可能的是,我們訓練了自己的潛意識,認為「關注只有別人才能給,我要變成對方喜歡的樣子,他才會給我,否則我會餓死。」而不斷形成負面迴圈。
我很喜歡這本《愛的藝術》,佛洛姆學理紮實卻不賣弄知識,也打破了講到愛時,我們老是想著要怎麼取悅、浪漫、幸福,卻忘了這些東西,只要有足夠的精神體質就能水到渠成,根本不用費盡心思去「追尋」。
如果你也是願意紮實修練愛人這門「藝術」的人,這本書推薦給你。
***贈書時間***
出版社會給推薦者一本贈書,所以這本《愛的藝術》,我可以送給大家抽獎:)
為了尋找最適合的有緣人,我會挑選「最有感覺、理由頻率跟這本書最合」的留言,贈送這本書給他
但是大家不要壓力太大,這不是徵文比賽,即使短短一個理由但是跟書的頻率很合,這本書還是非你莫屬~不妨跟隨心裡湧出來的直覺,寫下你覺得這本書適合你的理由吧!:)
***
想要參與贈書活動的讀者,請在本篇按任一個心情+留言「想靠這本書改變什麼樣的狀態」,例如:
「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我知道自己在修練愛的藝術上需要什麼樣的特質」
請發揮屬於你的版本(就算要抄我的也改編一下XD),我將在9/29(三)抽出一位幸運讀者,請出版社寄送這本《愛的藝術》給他哦!
專注聆聽 點 點 書 在 澤爸 : 親職教育講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不認識你,但想要謝謝你】
透過《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的出版,陸陸續續收到許多讀者的回饋。回饋中寫道:親子關係改善了、孩子願意對話了、大人的情緒比較穩定了,甚至連夫妻關係都變得不太一樣了。
真的是好感謝,願意讓我知道你們閱讀完的想法與收穫。
幾天前,不經意地在博客來網路書店,於此書的連結頁面,看到了有讀者特地在底下,留下評價並寫下心得。
留言寫道:
------
讀者評價: 五顆星(滿分五顆),A+
澤爸的這本書寫得相當的精彩,也運用了相當多平凡不過且相當熟悉的對話場景,一個好的溝通技巧,真的讓整個的氛圍,都溫暖了起來,也讓彼此的心如此貼近。
很喜歡書中用的一個北風與太陽的例子,在北風底下的旅人,拉緊外套,甚至找地方來避風。而溫暖陽光底下的旅人,緩緩的將外套脫掉,並主動迎向陽光。
旅人就是孩子,外套就是不讓自己受傷的保護層,爸媽不同的對待方式代表著北風與陽光。被北風狂吹的感受是痛苦、難受、氣憤,保護層不斷加厚,對父母呈現出反抗。被太陽照射的感受是溫暖、安心、自在,保護層自動退去,對父母展現出最真實的自己。
溫度,不是為了解決問題,也不是為了教導,而是為了連結對方,為對方帶來溫暖。
一個好的溝通方式,就是要設法取得跟對方取得『連結』,先情感的連結,讓對方安心,才能有效的進行行為的糾正。
書中運用了阿德勒及薩提爾的觀點,主要的目標皆是:連結對話當下的雙方,先向內與自我連結,才有可能向外對孩子連結。知道對方的需求,說出好的溝通,再做出討論。
很大的一個重點其實在於探索冰山底下的感受,因為每個行為源自於想法,想法來自於感受。透過觀察行為並探索最原始的感受,可以有效的進行雙方的連結,也才能開啟溝通的那扇門。
觀察外在行為→關心感受→詢問核對想法,專注聆聽,讓孩子有一種被關愛的感覺。
什麼是心的連結呢?就是我跟你互動時,我們心『靠近的程度』,也就是我們跟一個人互動時,感覺自己被在乎、被尊重的程度。
Action: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關心感受、核對想法,連結彼此
-----
從留言的文字裡感受到,有著邊閱讀、邊認真作筆記的用心。對於作者而言,實在是非常的感動。
我想要跟這位留言的讀者說:「謝謝你,謝謝你的喜歡、謝謝你的留言,也謝謝你的用心筆記。你的購買與回饋,皆帶給我莫大的鼓舞。讓我們一起成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爸媽吧。在育兒的路上,很開心有我與你們一同前進,願天下家庭的親子關係能夠更好。by 澤爸。」
======
能拉近家人關係的對話,都在《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
博客來 http://bit.ly/S0500085-B
親子教養類新書榜第一位
親子教養類七日/30日暢銷榜第一位
#博客來與金石堂目前缺貨中
#已通知出版社盡快補貨
專注聆聽 點 點 書 在 澤爸 : 親職教育講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在對話上感到有些落寞
對話是需要練習的,以往在講座時,我會跟現場的聽眾們做實質的對話練習。有參與過的,相信那種震撼與感動肯定是很大的。
因為疫情的關係,講座都轉為線上了。線上的方式,不太適合對話,因為聲音上會有延遲、有落差,連結的氛圍就會少了許多。
而會落寞的原因,是因為我發現到………
我的老婆與孩子們,不太需要靠對話來挖掘了。
--
老婆在幾天前,對著許多事情會一直碎念,大約十多分鐘後,她自己坐在位置上冷靜,我還沒有詢問,她自己對我說:「我覺得剛剛內心有些煩躁,我一直在想,會煩躁的原因是什麼,可能的點有兩個……..」她便自己講了,我只有在中間幾句的提問,把扯遠的話題拉回內心,除此之外,只需要專注聆聽即可。
兒子有了情緒,我看到了,釋出關心:「你似乎有些生氣呢!」他說:「對。我很生氣。」我再問:「你在氣什麼呢?」只問了兩句,他自己會劈哩啪啦說個不停,把心中的埋怨、不滿、與生氣的原因,一五一十的托盤而出。
女兒更妙,不用我開口,她會先提醒我:「爸,你先別問,聽我說就好了。」
--
對於他們的信任,我很感動,因為,要把內心話向他人脫口而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通常會講不出口的原因,是信賴關係的撕裂,表達能力尚未完善,大腦的組織能力未能具備..等因素所導致的。信賴關係需要透過陪伴來培養,而表達能力與大腦組織能力,則是要依靠不斷地鍛鍊才能增強等級。
--
兩年半前,我學習了薩提爾,拿到了一本武功祕笈,非常的興奮,好想要找人練習。第一個對象,就是我老婆啦,而孩子們當然也沒放過。
以往,需要我的不斷挖掘,可以往下挖個好幾層,才能觸碰到他們的內心世界。(可以參考我書中很多跟家人們的對話示範)。現在,他們在我的訓練之下,大腦組織能力與表達能力皆已強大,輕輕地挖掘個兩、三層,他們的內心話便會自然地脫口而出。
當然是很開心的,這顯示我與家人之間的關係,是如此的緊密與坦承。但是,內心還是有點小失落啦。(深呼吸一口氣,「我感到我有些失落,我可以失落,我允許自己失落,我靜靜地與失落靠近。」)
我好想重拾透過提問,不斷挖掘的成就感喔。
誰需要對話的,我想練習..習…習。(站在山頂的吶喊~~~~~~)
=======
«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正式上市。
博客來👉 http://bit.ly/S0500085-B
momo👉 https://bit.ly/3j49HOh
誠品👉 http://bit.ly/S0500085-E
金石堂👉 http://bit.ly/S0500085-K
圓神書活網👉 http://bit.ly/S050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