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節快樂~今天有沒有帶著爸爸吃大餐呀?趕在準備晚餐前先來寫好這周末的文章,這星期要跟大家細細解釋,到底什麼是「假外資」!還有在多空籌碼大戰中如何明哲保身?趕快看下去,覺得資訊有用的話,也可以多多分享唷😎:
《常聽到假外資是什麼?》
這個禮拜雙D族群超有戲,面板股與記憶體族群都劇烈波動,爆量大漲一天,隔天再給你一個更大量的急殺,多空攻防之際,有沒有很常聽到有人在抱怨,「吼又是假外資在隔日沖!」,那麼假外資到底是誰?散戶朋友又要如何避開,避免套在最高點呢?
先來定義一下何謂外資,白話來說就是「國外來的資金」,我們很常聽到的大小摩、高盛、瑞信都是,其中又可以分成自營商與經紀客戶,前者就是這些機構自己的資金,而後者就是他們的客戶在國外的錢,透過這些券商在台股下單。所以在以前正常的情況,外資會買的通常是一些大型股,像台灣50成分股或是MSCI中的標的,畢竟他們在台灣沒有那麼多研究員,一一拜訪其他的中小型公司,並去了解產業的整體狀況與營運情形。
那麼現在的外資跟以前的外資有哪些不一樣呢?
(1)幾乎只買大型股 → 突然鎖定中小型個股
(2)買賣具有連續性 → 常一天大買一天大賣
(3)看重營運基本面 → 易跟著短線話題起舞
出現這樣的轉變,外資都不外資了,反而像是市場常見的內資主力與大戶手法,所以才有人叫他們「假外資」,也確實,雖然仍是透過外資的管道,但資金的背景有可能跟以前有點不同,不是金頭髮的阿多仔投資人,而是黑頭髮的內資主力大戶,用國外帳戶,經由這些外資券商下單在台北股市。當然也可能是內部人的化身,公司高層或大股東想隱藏身分,或其他的賦稅考量。
加上台北股市現在當沖與隔日沖盛行,假外資也來參一腳,越來越常出現基本面與股價背離狀況,近期最有名還引起網路話題的,像是凱基台北與凱基松山等據點,上網查當天漲停個股每天的籌碼都可以發現,這些點幾乎都有大單敲進,而隔天再倒光光,甚至還引起網友氣到去Google地圖評論狂洗1星。不過凱基也是無辜,畢竟操作的是在那邊開戶的隔日沖大戶,而非公司本身。
話說回來,散戶到底要如何自保?當然你可以選擇避開這些熱門當沖標的,也可以抓緊機會跟著他們一起上下車!舉例來說最近常被當成「假外資」教材的菱生(2369),股本比較小,突然的大筆資金進駐,就容易造成股價帶量暴漲,但菱生基本面在過去幾年都是虧損,是挾著訂單復甦與上半年獲利衝鋒的話題性,才變成隔日沖大戶的目標!創波段高之後,就很容易出現隔天(甚至當天)高檔再爆量拉回。
對於這類型個股,外資買賣與股價有密切的連動,所以方向是可以持續追蹤並參考的;如果手上本來就有,或是在爆量紅K的當天入場,並在盤後籌碼面發現有隔日沖可能的話,那麼隔天的開盤前半小時就至關重要,因為隔日沖通常隔天早盤還會再開高,如果開高走低爆大量,就要趕快下車,搞不好還可以小賺,畢竟他絕對不是一個波段起漲的強勁態勢。
如果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或是比較早入場,並非買在紅K高點的投資朋友,盤中也有分析師建議,可以用紅K的一半當作出場停利(損)點,畢竟迷因股的集體意識不是天天有,散戶真的很難玩贏主力大戶,看到爆量紅K隔天衝進去追高,或者是主力都跑了你還抱緊緊不走,期待一張不賣奇蹟自來,恐怕都是散戶投資人在近期最常犯的錯誤!
《籌碼大戰跟著投信買?》
而在這場籌碼大戰當中,很多投資人也有發現,相較於外資,內資投信在近期,很常跟外資上演土洋對作的戲碼,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投信的買盤更為連續!那麼如果想要吃投信的「豆腐」,又應該要如何觀察呢?
近期會有這類的討論,是因為雖然要比誰的資金多,手腕比較粗,投信遠遠不及外資,但在盤中就有老師比喻,外資像是洋槍大砲,容易碰一聲把股價往上或往下打,不過投信則更像是能夠精準打擊的狙擊小刀,在過去兩三個月,有不少中小型電子股,就是不管外資怎麼忽買忽賣,投信透過連續的買盤,都能穩定地把股價向上推升。
所以,這段時間有蠻多投資人的策略就是「跟著投信走」,投信有連續買超個股,就持續抱緊處理,但過了一個多月時間,不少個股也出現高檔震盪整理,對於這類型個股的操作方式,盤中跟老師討論時,給出了兩個方向。首先就是觀察基本面本益比,以及市場的目標價,當它的股價就是真的「貴了」,達到主力設定的獲利目標時,開始多空拉鋸時,不要貪心就獲利了結出場吧!第二種,如果當初是看著投信連買才進場的人,當投信轉賣,也可以跟著出場才是有紀律。
回到「吃豆腐」的話題,就是因為投信一路買,有些個股即使已經到高檔了還在買,所以當大盤動盪之際,就連投信都可能都不小心短套。這些個股如果是基本面好,有發展性,特別是車電相關的強勢個股,回測下來若有投信住在你樓上,當然就可以比較放心的進場,畢竟如果基本面好,技術面也沒有明顯轉弱,那麼專業的投信也不會那麼容易認賠殺出,相對來說就是比較安全的投資標的。
總而言之,台北股市近期還在整理的格局,沒有明顯放量轉強之前,資金水位放低一些,可低接但不追高,絕對要謹記在心。
《下周要注意哪些大事?》
大盤最近的走勢很明顯都黏在月線附近,買盤力道保守,就連當沖的力道都減弱,呈現量縮整理格局。而在接下來一週時間,七月營收與第二季財報都將塵埃落地,所以不確定性消除後,大盤可望有比較明確的表態。
電子股部份交投重點,預計還是會落在矽晶圓、成熟製程的晶圓代工緊缺、MCU以及車用等個股,重要的法說會有8/10的台達電(2308)、原相(3227)、聚積(3527),8/11的華碩(2357)、天鈺(4961),8/12的鴻海(2317)等等,在財報成績預計不會差到哪裡去的情況下,如果「太」符合預期,或是在展望面沒有驚喜,提前反應的利多反而可能成為最大利空,要特別留意股價拉回的可能性。
在航運類股也是一樣!上周的周K線翻紅,很多人可能是預期貨櫃三雄的財報好表現,確實長榮(2603)受惠於美國線換約後,合約價調漲一倍,以及塞港等因素帶動運價,第二季財報超強「三率三升」且創高,累計上半年EPS達15.03元,均創史上佳績。萬海與陽明後續的財報想必也是不用擔心。
但別忘了,財報基本面反應的是過去,未來展望第四季能否一樣好?特別是貨櫃輪今年能賺30元以上大家都知道,對於股價的影響,籌碼面更甚於基本面,所以下周的走勢仍是未定之天,逢高記得減碼,想搶反彈的人都要留意風險。
最後,MSCI季度調整,將在台北時間8月12日凌晨公布結果,並於8月31日尾盤生效,各家的預測與看法其實有點不同,有興趣的投資朋友上網搜尋都能看到很多新聞與分析,所以這裡就不再贅述了,不論調升或調降,想必對於股價都會有波動影響,記得事先做好準備!
#台股 #大盤 #加權指數 #電子 #傳產 #假外資 #隔日沖 #投信 #非凡最前線 #非凡新聞台 #最前線筆記
專業機構投資人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抽獎贈書活動】《思考外包的陷阱》x2本
資訊量越來越爆炸,我們不得不仰賴專家和科技幫我們篩選資訊、指引我們方向。但是專家和科技聚焦的事情有其局限,也不一定符合你真正要前往的最終目標,這個時候很容易發生「手裡有鐵錘,世界上什麼東西看起來就像釘子」的盲點。如何跳脫思考外包的陷阱,培養自主思考的能力?
部落格原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ink-for-yourself/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思考外包的陷阱》的作者是趨勢觀察家維克拉姆.曼莎拉瑪尼(Vikram Mansharamani),他擅長整合跨領域的思維,解析世界的局勢和脈絡,幫助許多企業在充滿不確定性及高度動態的政經環境下找出方向。作者同時也是一個「通才」的提倡者,致力於推廣跨領域、自主思考的觀念。
生活在數位時代的我們面對太多資訊排山倒海而來,在資訊超載的情況下,我們轉身尋求「專家」和「科技」,希望他們幫忙找出最佳選項。結果,我們把許多思考外包出去,依賴過頭、以至於盲從,甚至忘了自己才是該負起思考責任的那個人。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提醒我們:「讓專家和科技隨侍在側,而非讓他們主導大權。」
這本書充滿許多精彩案例,會激發我們的思考模式,退一步把專業和科技當成輔助,認識到真正掌握全局、該負起全責的主人,終究是「自己」。大雁文化做了一場作者專訪,邀請他暢談「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帶我們在不確定的局勢中找到方向,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這個 YouTube 連結觀看整段25分鐘的談話。
.
【為什麼我想看這本書?】
.
去年度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談論「通才」的精采好書《跨能致勝》,裏頭對於跨領域的案例分析讓我拍案叫絕。後來接著讀《專業之死》這本書討論「專家」和「公民」的互信為何崩壞、該如何重建,讓我認識到專家公民的合作是民主社會之所以能持續繁榮的基石。
然而,身為「公民」的我該對於「專業」抱持什麼樣的態度?該如何過濾資訊、如何獲取新知,如何建立自己的思考脈絡?便成了我很感興趣的課題。後來輾轉接觸到討論「自主思考」的這本書,裡面不但提到「通才」,還討論了「專家」,更涉及許多「科技、醫療、商業」議題,這引發了我十足的好奇心,這本書能跟前面兩本書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
.
【我的閱讀筆記和想法】
.
這本書是我最近讀過感到非常耳目一新的書,裡面的觀點帶給我思考上的衝擊。大意是說人們已經越來越習慣把自己的思考外包給所謂的「專家、科技和系統」,結果我們越是仰賴這些東西,視野就會越狹隘,太過聚焦反而不容易掌握全局(例如完全相信導航結果開車掉進水裡)。
書中有一個很有趣的譬喻:「我們培養數個世代的人去研究樹皮,他們許多人對樹皮的起伏、心態、顏色、條理有深入的理解,但很少人明白樹皮僅僅是樹木的最外層,又更少人意識到樹木僅僅是森林的一部分。」書中舉書許多專業鑽研太深的故事,反而帶來「見樹不見林」的反效果。
如何讓專家和科技輔助我們?方法就是「往後退一步,提出問題,綜合整理」。重點在於保持質疑心和好奇心,專家和科技給的資訊可以用來參考,但是終究要記得自己想達成的「整體目標」,以整體脈絡來看事情的責任就落到自己身上。
.
【見樹要見林,談健康】
.
書中以健康當作例子,表示許多人會因為專家的「過度聚焦」而迷失了方向。例如許多人會認為「飲食」對健康很重要,因此很多倡導透過飲食感改善健康的專家,就會跳出來提供各種的飲食建議,要我們「不吃」和「吃」特並食物。種種跡象顯示,某些飲食建議反而讓人們變得營養更不均衡,某些標榜的產品反而造成另一種副作用。
然而飲食法的英文「Diet 」源自於希臘文「diata」,這個字指的是一個人的整個生活方式,而不只是狹隘的飲食。這個字意味著「透過一種涵蓋生理、心理層面的完整生活方式達到健康的狀態」。作者因此反問道:「有沒有可能我們都把關注的焦點在食物上,因此忽略了真正的關鍵?不要那麼聚焦、放寬視野是否對我們有幫助呢?」
書中引述學者們研究世界上「長壽村落」之所以活得健康,得到的結論是:「健康不取決於特定食物、特定活動,甚至不取決於環境,而是取決於所有這些因素。」飲食只是拼出全貌的一片拼圖,而過度聚焦會使我們忽略其他許多片拼圖。事實證明,健康沒有單一良藥。
.
【見樹要見林,談投資】
.
書中有個段落讓我特別有感觸,是關於投資的事情。不同於傳統「選股」和「擇時」的投資策略,用「被動型指數型 ETF」一次買一籃子股票和不擇時進出的好處,越來越為投資人所知(我是用這個方式投資)。許多財經專家和金融機構開始搭上熱潮,開始爭相推崇各式各樣的指數型 ETF。
接著市場上開始大量推出各領域的 ETF,只要你想得到的產業,金融業者都會有對應的 ETF 賣給你。例如最近火紅的虛擬貨幣,更出現了好幾十檔虛擬貨幣 ETF 等著核准上架,每家金融業者都來想分一杯羹。讓我們來看一個有趣的數據引述,出自於被動型指數基金之父約翰.伯格:
「直到2015年,市值百大的 ETF 周轉率達 864%,市值百大個股的周轉率則是 117%。如果說現今的 ETF 投資是股票市場的投機方式,完全不為過。」
周轉率越高(買進賣出)等於越多的手續費,越多的手續費等於越低的報酬。弔詭的現象發生了,整體而言,頻繁買賣「ETF」的投資人,最後竟然得到低於買賣「個股」投資人的報酬。
許多投資人只「見樹」:用 ETF 買一籮筐股票,看似分散風險又有許多選擇可以挑,專家也樂得介紹你更多不同標的,取得話題熱度和抓住你的注意力。反過來,投資人忘了「見林」:似乎忘了投資最重要的目的是取得合理的市場報酬、盡可能降低成本和手續費、並且長期持有。
.
【把注意力擺回自己身上】
.
有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這個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世界就像是一片漆黑的場地,專家和科技就像是拿著手電筒的人,用聚焦的光束照亮他們有興趣的地方、想引導你過去的地方。但是你要在這個世界上前往何處?這個答案終究只有你自己知道。該注意的是自己想達成的「目標」,而非任憑專家左一言右一語,或者任由科技演算法主導了你的資訊來源。
作者引用了詩人愛默生的一句名言:「一個人更應該學會發掘、觀看內心閃爍的微光,而不只是注意詩人和聖賢輝耀的蒼穹光彩。」句中的詩人和聖賢,可以換成專家和科技,而且適用於現下的脈絡。重點在於重新掌握自己的思考方式,不讓預設的假定和本人的自我中心主掌大權,而忘了思考其他詮釋方式或發揮同理心。
因此,要試著退一步觀看事情的全貌,釐清真正的目標。有意識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主動去定義自己追求目標的整體脈絡是什麼,然後有效運用專家的意見,還有科技的輔助。我們必須有意識地讓專家隨侍在側,並非讓他們主導大權。要贏的是整場戰爭,而非一場場戰役。
.
【後記:自主即自由】
.
總結起來,拿回自主思考的能力,就好比你的真正目標是想要拼湊一面馬賽克磁磚牆,關鍵在於應用這些專家和科技幫自己挑選理想中的磁磚,但是最終負責把它們拼湊起來的人還是你自己。書中提到的許多建議非常實用,包含:有意識地管理注意力、以任務為導向、自主思考、連結多元觀點、專家為輔不為主。生活無論再忙碌,都必須保留時間和空間給自己自主思考。
我很喜歡柴契爾夫人最為人稱道的名言之一:「注意你的想法,因為想法會變成延遲;注意你的言辭,因為延遲會成為行為;注意你的行為,因為行為會成為習慣;注意你的習慣,你會習慣會成為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為性格會決定你的命運。我們的想法,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我們總是把思考外包,就等於任由別人定義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是時候培養自主思考的能力,掌握思想上的自主,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最重要的一種自由必須仰賴專注、意識、紀律;相反地情況是意識的缺乏、預設的模式、汲汲營營的生活。要成為自由的人,就必須學會自主思考。
.
【抽獎辦法】感謝 大寫出版 Briefing Press
1、抽出「2本」《思考外包的陷阱》送給閱讀前哨站的讀者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想學習自主思考嗎?為什麼?例如:「我想學習自主思考,才能把專業的知識活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4/9(五)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1/4/10(六)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專業機構投資人定義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由指數化投資元老Charles Ellis寫的Winning the Loser’s Game,是指數化投資的重要論述。
以法人的觀點,闡述為何指數化投資是個投資的好主意。為何即便擠滿專業人才與使用最新最快設備的機構投資法人,也難以勝過指數。可以破除一般投資人常見的過度自信問題。
我在2009看過此書,寫下讀後感。
這次中文新譯版《投資終極戰》問世,綠角很榮幸受邀作序
綠角跟出版社要了三本新書,舉辦”分享綠角推薦序,抽新書”的活動。
只要在自己的臉書分享這篇推薦序。就有機會得到《投資終極戰》新書一本。
馬上點選”分享”,就有機會得到新書喔~~
★活動時間:即刻起至2020/11/13(星期五) 17:00。
★本活動共抽出3位幸運朋友,各可得《投資終極戰》一本。
★得獎公布:2020/11/14(星期六) 於本臉書專頁公佈得獎者(預計晚上公告)
★請各位朋友記得將分享訊息開放「公開」模式,方便確認資格。
1.綠角保有認定參加者資格的權利。
2.本活動贈書寄送限臺澎金馬地區。
3.幸運獲獎者,綠角將以Facebook訊息,詢問得獎者姓名與收件地址等聯絡資訊。若超過期限無法取得獲獎者資料,或得獎者僅能提供國外收件地址,視同棄權。
(參加的朋友請記得在星期六前來看一下自己是不是中獎者。假如中獎,記得查看自己的臉書訊息,並小心系統是否將綠角的訊息歸類於陌生訊息喔。)
綠角推薦序如下:
假如你問一位投資人,投資的重點是什麼?他很可能會說,要積極分析與挑選證券,創造優異報酬。或是評斷目前市場價位的相對高低,據此進出市場。
假如你問一位理財顧問,投資的重點是什麼?他很可能會說,要藉助精巧的分析方法,替客戶挑出卓越的基金。
假如你問一位基金經理人,投資的重點是什麼?他很可能會說,重點就在於基金要創造勝過大盤的報酬。
這就是大多數一般投資人與投資專業人士所認為的投資重點:比市場更好的績效。
但在一心追求績效的同時,許多人往往都忘記了投資理財的最終目的,那就是達成人生各階段的財務目標。
投資不是為了要成為全球排名前100大的億萬富豪。全力想達成高報酬率的投資做法,往往只看到報酬,把風險擺在次要,帶來適得其反的結果。
相對的,當投資人以自身財務目標為前提在計畫投資時,他不僅把目光放在一個明確且有機會達成的目標。過程中,他也不會盲目追求高還要更高的報酬率,而是一個合理,且以市場務實狀況可以達成的報酬率。
追求高報酬,不應是投資的重點。達成個人的財務目標才是。
況且,用於追求高報酬的努力與資源,往往是白費心力。
人人都可以希望打敗市場,但絕對不可能人人都打敗市場。一定會有人報酬比市場好,有人報酬比市場低。
實務經驗告訴我們,即便是專業經理人,也很難長期持續打敗市場。這是個事實。過去已經如此,未來也會如此。
一個連專業人士都難以勝任的任務,一般投資人的合理預設立場應該是”我會表現的比專業人士好”,或是”我的勝算更加渺茫”?
務實的投資人應明白看出合理選項。
但在承認這個令人有點悲觀的事實後,是否代表我們的投資就一無可取,沒什麼可以做的事了呢?
實情恰好相反。
市場本身就有報酬。以台灣為例,代表台灣股市的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在民國92年一月2日,是4525點。在民國102年十二月31號,來到12723點。在這11年期間,共有181%的累積報酬。
美國股市,自1926到2012年底,有年化9.8%的報酬。
投資人不必努力選股,也不必擇時進出。只要有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就可以讓投資人取得市場報酬。
而且更妙的是,當你採取指數化投資獲取市場報酬時,大多投資人長期成果落後市場的難堪事實,將轉變成大多主動投資人將落後你的指數化投資的有趣現象。
而且,當你將用於投資的心力,從試圖打敗市場的戰術層面抽離出來時,你就可以著眼於更高層面的戰略思考。換句話說,你將可以把精力投入如何進行資產配置、明確定義投資目標,以及探究自己的風險忍受度這些投資的真正關鍵要點上。
換句話說,不僅投資工具的績效,會因為你採行指數化投資而變得更好。而指數化投資也讓你脫離選股與擇時這些繁重卻常是徒勞無功的工作,讓你把心力放在投資真正的重點上。整個投資過程,將變得更為切重要點,且有效率。
對於投資專業人士來說,也不是只有帶給客戶超越市場的成績,才算對客戶有助益。協助客戶瞭解市場很難打敗的事實,幫助他們採行指數化投資,以資產配置的角度規畫整體投資,這也可以是非常有價值的事。
而且,藉由這樣的觀點進行理財規畫的客戶,實際投資成果有很大的機會可以勝過不斷轉換基金,在一個又一個的熱門產業、明星經理人間轉換的客戶。
《投資終極戰》這本書讓人看清楚投資的重點,體認市場難以打敗的事實。投資人與理財顧問,都可以用更有效的面向,切入投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