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世代學苑】標竿企業實戰班🔎 #學而實戰之
鑄造工業是深具經驗傳承的傳統技術性產業,屬於工業產業鏈的基礎,供應各種基礎材料,與所有產業關係密不可分🤝。
參與本次 #N世代學苑實戰班企業個案 甲聖工業,位在南投南崗工業區內共有三座廠房🏭,每年產出 25,000 噸以上軌道等鑄造合金製品,銷往國內及歐美日市場,是鑄造產業指標性企業💎。
那麼,甲聖工業是因為什麼原因申請N世代學苑呢?企業二代林總經理目前肩負公司的管理及第四座廠房的設立工作,問起公司數位化轉型需求🔎,林總經理領導的接班團隊坦言,目前ERP系統版本老舊,「紙本表單電子化客製設計」及「電子簽核」等功能的缺乏,迫使人力需接續系統無法處理的流程✍️,掉單的問題層出不窮。
尤其第四座廠房完工在即,希望盡速導入新的系統,就是考慮到未來兩個地點共四座工廠的管理需求💪。
訪談過程中,工作小組得知林總經理過去也曾諮詢過顧問公司,嘗試導入符合甲聖工業管理需求的 ERP 系統。然而,雙方對於「紙本表單電子化客製設計」存在明顯認知差異🤔,
另外,系統內建電子表單功能有所侷限,無法與公司流程相互配合,專案延宕至今。
而領導團隊參與本次計畫的林總經理表示:「我們確實希望可以盡速導入有效的系統,但前一次因為認知差異致使的失敗,讓我們必須更謹慎處理所有規劃📊。參與此次實戰班,就是希望可以有專家來協助我們在每個環節,做出最適當的指導🙏。」
對此,教練提供的建議是……
👇👇想知道甲聖工業的數位轉型故事,快快點擊每張圖片閱讀👇👇
也邀請大家 #一起想想看甲聖工業的下一步
🎯 問題1:公司的管理流程與電子化系統應該如何配合呢?
🎯 問題2:仔細審視要導入的電子化系統後,哪些環節是過程中要留意的呢?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留學大不列顛-社商管領域你需要知道的事 這集邀請到英國文化協會國際教育專案經理,同時也是這本書的編審 #范淳喻小姐 來節目現場受訪,並特邀羅浮童軍主持人 #魏泰雯同學 來專訪這本書。 內容簡介: 英國官方機構獨家授權 10位英國頂尖校友x7大社科人文商管領域,一本在手,解決留學大...
「專案經驗傳承」的推薦目錄:
專案經驗傳承 在 資策會-數位人才培育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資訊人才培育春風化雨四十載,
「資策會」交棒「資展國際」,
i Span引領台灣迎向數位人才發展新世紀。
小編訊:
「資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i Span宣布成立,將傳承「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教育研究所」長期領導台灣產業人才培訓發展的工作,邁出台灣數位人才訓練嶄新的里程碑。
1979年資策會成立,次年為協助彌補資訊產業快速發展下的人才需求,正式成立教育訓練中心,並分別於1985年改制為教育訓練處、2005年擴展為數位教育研究所,四十幾年來資策會已為國內培育各領域之數位人才超過五十萬人次,為社會與產業的資訊化推動提供豐沛人才資源。緣於資策會教研所已達成人才培育之階段典範任務,並轉型國家人培智庫的角色,因此將需求仍舊龐大的產業人才培訓任務,交由原團隊移轉衍生為資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承續社會發展責任,以民營企業機制的創新能量接棒,提供產業對資通訊及數位科技多元人才更大的需求服務和滿足市場迅速、機動性的變化,繼續領航台灣培訓市場發展,以快速、專業、多元與國際化為目標,打造數位人才推動的國家隊,迎向我國數位人才發展的新世紀!
資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的英文i Span就是取自數位人才發展的設計,總經理 呂理華 (前身為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副所長) 表示,資展團隊於數位教育研究所期間連續五度榮獲勞動部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TTQS)訓練機構金牌獎,以及2015年國家人才發展獎和2017年ATD (全球最大人才發展協會)卓越實踐獎(EIP) 、微軟最佳培訓認證合作夥伴獎、年度最佳夥伴、Cisco教澤廣被獎、教學卓越獎、教育部優良研習機構等國內外人才培訓獎項,本團隊堅強的創新人才培育能量深獲政府及國內外企業肯定,相信未來i Span能夠更進一步協助臺灣企業解決數位轉型人才缺口、學用落差,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資展成立初期主要業務為跨域人才養成訓練、數位人才在職訓練、量身打造企業包班等前瞻加值線上與實體多元培訓解決方案,培訓領域涵蓋系統開發、雲端網路、智慧應用與科技管理等企業數位轉型關鍵領域,包括AI、BigData、IOT、Java、App、5G、系統、資安、網路、軟體工程、專案管理、數位行銷、智慧綠能…等,擁有台北、中壢、台中、台南、高雄等全台據點。由資策會及原執行資策會人培訓練團隊共同集資成立,並順利獲得業界投資,資本額約一億五千萬,在原有的培訓場地及新擴展的就業養成基地繼續提供人才培訓的服務,現有規模下全年營業額預計可達兩億元整。
透過資展國際深耕數位資訊與智慧科技人才培育,佈署台灣未來數位領袖養成,並傳承資策會的優良傳統與寶貴經驗,開創嶄新的人才創新加值服務,傳播多元知識與技能,為客戶奠定未來成功的基石。呂理華 總經理在談到資展國際新創的願景時表示,非常期待i Span(資展)能成為全球華人地區最具競爭力的人才發展機構,也能藉由資展的發展同步打造我國新世代人才的數位競爭實力,推動臺灣成為國際數位科技創新的領先社會。
資展國際官方新聞稿,銘謝相關媒體發佈,歡迎引用分享
媒體連絡Johnny@ispan.com.tw(劉總監洽)
專案經驗傳承 在 時代力量新北黨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市府應從根本解決績效警政問題,
而非僅是草率以調職切割基層員警。
-
數天前,三重發生一名合法外籍看護遭員警盤查,甚至被帶回警局、上腳銬偵訊的荒謬事件,最後在得知該名看護為合法移工後,員警沒將他載回雇主家而是「丟包」到路邊。儘管三重分局火速地做出將該名員警移送偵辦與調離現職的決定,但不禁讓人質疑這樣子就能解決這類時不時發生的問題嗎?
-
#違法盤查事件屢見不鮮 #政府應該重視各種的成因
-
非法盤查移工的事情引發軒然大波,在網路上各大社群也有許多討論的文章,該員警所屬的三重分局認定該名員警在執法上有違失,全案將依妨害自由等罪嫌移請新北地檢署偵辦,並將該名員警調離現職,待司法偵審結果出來後再追究相關責任。
-
這明顯是一起執法過當的事件,但這種狀況不只一次地出現,相關單位該做的是探究原因、提出改革。屢見不鮮的違法盤查,原因之一或許是為了行之有年的績效考核,使基層警察疲於奔命的情形導致警察的執法品質良莠不齊。同時,為了追求績效表現,也變相地可能迫使基層離原先追求的使命感與信念越來越遠,最終也容易造成執法品質的低落。
-
我們認為,相關政府部門應正視「績效主義警政」所衍生的問題。特別是,新北市為了追求公部門績效而施行的「線上立破制度」,這讓基層警力為此抱怨的狀況也曾躍上媒體版面。出身警界的侯友宜市長總說與基層站在一起,但是總施加過多的壓力在基層上,遇到事情就火速切割,治標不治本的作法,難道是和基層站在一起應有的樣子?
-
因此,除了懲處,更應該去思考的是,是甚麼原因造成現今執法上的缺失與有待改進的執法素質:
-
1️⃣#訓練不足
「學校訓練根本不重視法規在實務上的正確解釋與運用」、「學校教的,在實務上不適用」,這是媒體報導中,基層員警最常聽到的抱怨。警校在法律面與技術面訓練上的問題,讓「我是新人」與「沒學過、不會」成為員警在承辦案件中,若出現重大紕漏或明顯違法行為時很常用的理由。然而,相關的問題不只是存在警校的訓練,就職後分發到各地的警察也缺乏相關訓練機制作為配套,讓類似問題層出不窮。
2️⃣#追求畸形的KPI
除了警政署頒定的專案績效外,各地警局高層也時常為了博取「新聞曝光度」,以謀求升官之路,自訂各類荒唐的「達成率」,造成警察無視法規、違法辦案等只求業績而踐踏法治的情形。
3️⃣#學長學弟制
基層員警在辦案時與社會大眾一樣,大多信任上級指令與警界慣例,學長怎麼說,新進來的學弟就照做,因為新進的員警既年輕又經驗不足,只能夠遵照前輩的指令行事,這樣的情況導致許多錯誤的觀念、被扭曲的執法原則,就這樣經年累月的傳承下來,逐漸形成了集體不健全的歪風。
4️⃣#容易無限上綱的「行政協助」
依據規定,「行政協助」應該是輔助其他單位行事,但由於相關規定過於寬鬆,以及上級長官習慣把所有事情都攬過來做,這導致「行政協助」這項工作幾乎就佔了警察業務將近一半。因此,為了補上「行政協助」所耗費的時間,員警必須以更極端的方式,來達成上級長官所規定荒唐的「業績」。
-
這些原因的積累下,就造成了執法上不良的風氣。然而,類似的事件發生後,上級機關總是看起來當機立斷的將警察調職處分,但實則是警界斷尾求生。所謂「調職處分」的背後,是否有依法經過 #正當程序處置 或經過 #實質申辯決定,市民在外界也無從得知,但可以確定的是#警察執法改革刻不容緩,若不從根本來解決則會讓類似的事件一再發生,基層警察和人民都可能成為這類事件的犧牲品。
-
#對症下藥: #政府應從根本來解決問題
-
執法上的問題應該要回歸到 #制度面 來改善,讓警察可以找回因為績效制度所犧牲的初衷。特別是,地方政府也應盤點好基層員警工作的優先順序,不該給予員警額外的要求以及更多的工作,杜絕無限上綱的「行政協助」現象,讓警察能夠專注在自身勤務上。對此,參酌「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日前所提出的訴求,時代力量新北黨部提出以下呼籲:
-
1️⃣#對失職員警的處分不能只是逕自切割:
警察機關應從法制面說明問題原因及解決方式,而非逕自做出切割基層調職處分,以及對外宣稱已獲當事人諒解,就當作事件已妥善處理。
2️⃣#落實2018年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決議:
將「警政績效管理委員會」與「警察教育訓練委員會」,引入基層聲音、外部專家意見與公開討論,合理的政策與訓練概念,才是根治問題的方法。
3️⃣#警察回歸治安本務而非追查非法移工:
追查非法移工並非警察本務,這種業務早就已經成立移民署專責處理,市府不應該將這項業務要求警察負責。另外,一味地查緝並非處理逃逸移工問題的最佳方法,應該要回歸制度性保障的增進與討論。
-
我們認為,警察是社會風險的最終防線,員警在服務人民的同時,更多的時候也背負著上級的壓力。政府機關從根本的制度面上改革相關問題,對症下藥,相關的問題才可能根本獲得解決。
專案經驗傳承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留學大不列顛-社商管領域你需要知道的事
這集邀請到英國文化協會國際教育專案經理,同時也是這本書的編審 #范淳喻小姐 來節目現場受訪,並特邀羅浮童軍主持人 #魏泰雯同學 來專訪這本書。
內容簡介:
英國官方機構獨家授權
10位英國頂尖校友x7大社科人文商管領域,一本在手,解決留學大小事!
本書以科系領域為題,針對英國教育的商管、社科、人文領域,推廣其成就、優勢及資源。內容涵蓋多元,包括課程選擇、學費、入學條件及校系選擇指南。
同時針對特定主題(社會企業、區域經濟/政治、文化觀光、城鄉發展、博物館/劇場/活動管理、傳播/行銷) 邀稿或訪談產業界及學界代表,一窺英國目前的學習趨勢、主要應用範疇及就業發展,給計劃到英國就讀的同學提供實質寶貴的建議。
學長姐經驗傳承,分享英國生活求學趣事,指引您未來的方向。
本書邀請英國留學回台,來自各領業的傑出菁英:吳佳真、林子斌、趙愷銓、王先棠、陳黛齡、蔡昆洲、何寬禧、黃志明、黃詩珊、余宛如等,從輕鬆愉快的對話中,談論他們選擇英國留學的原因,並分享第一手實況的酸甜苦辣,及回台後對自己人生規劃的選擇與改變,給予同樣懷抱留學夢的學生們最親切真實的回饋贈言。
作者簡介:英國文化協會
英國文化協會創立於1934年,為英國專責推廣文化關係並創造教育機會的國際組織,在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及地區,藉由創意與知識的交流,促進不同族群與文化之間的信任與合作。
1996年在台灣成立,致力於建立英國與台灣之間的互惠合作關係,服務內容包括:
.提供專業及客觀的英國留學相關資訊。
.推動教育、英語學習、科技及藝術領域的合作交流。
.提供高品質的英語學習課程,包含兒童及青少年、成人、商業英語及雅思考試課程。
.與教育部及各縣市教育局合作,舉辦國中小校長及英語老師英語教育訓練及工作坊。
.舉辦IELTS雅思國際英語測驗及其他英國相關考試。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5s3LyApoJQ/hqdefault.jpg)
專案經驗傳承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食癒-樸門綠生活‧動手做好食 #作者亞曼老師專訪 Yamana Tarng #野蔓園實習生彭怡婷專訪
內容簡介:
當我們喝著豆漿,吃著豆腐時,可曾想過這是利用何種食材製成,而它又是生長在什麼樣的環境呢?原來利用薑科植物的南薑、薑黃、竹薑、茴香等香料,就能做出充滿南洋風味,色香味俱全的咖哩喔!
這是一本生活化與知識化的實體工具書。樸門的精神在於實踐,本書中,將以傳統手作文化為基座,透過每個人都會面對的生活之需,建構人人可從消費者成為生產者的可能性,以及人可與自然共生的永續生活。
近年來食安問題頻傳,讓人開始想要「返樸」,回歸手工、天然的古早味食品。本書中,亞曼將告訴我們從產地到餐桌,如何選擇當季食材,運用純手工方式,製作出無添加物的食品,讓您吃的健康又安心。
本書特色:
■分享實作技巧
從古早味醬油、豆腐、麥芽糖、甜酒釀、米酒、米醋到起司,Step by Step完整傳授製作技巧。
■打造可食地景
教您如何在生活周遭中,打造一個可食地景,落實樸門自種自食的在地飲食概念。
■實現「呷自己」計畫
文化是生活味道的傳承,因此從生活與手作實踐中,重拾許多被遺忘的味道和文化。
樸門的精神在於實踐,讓我們重尋傳統手作智慧,進一步實現「呷自己」的計畫。
作者簡介:亞曼Yamana(唐嚴漢)
曾經營過有線電視、衛星電視、頻道媒體、建築、營造業等。近40歲時,因肥胖、高血壓、瀕臨中風危機,方才體悟生命的可貴而棄商從農,學習中醫、自然療法與有機農法。直到2003年接觸「Permaculture 」(簡稱樸門)開始,醒悟到人要健康的前提,必須是先有健康的環境,因此在距離都市最近的淨土—陽明山「半嶺」聚落,建立了與自然互利共生的野蔓園樸門教育農場(Yamana Garden),並成立「綠屋工作坊」實現自耕自食的目標,重尋傳統生活文化手作智慧。
近年受邀擔任台北市田園城市基地考核顧問,於各社區大學、學校團體、社區組織、知名企業等教授「樸門永續生活設計」相關課程與場域設計實做工作坊,是國內少數具備豐富的大型農場實務與都市樸門推廣經驗者。更致力於推動「半嶺水梯田農地保育」、「吃自己種的米」、「呷自己」社群經濟等專案計畫,希望與同好一起用自己的雙手生產作物、手做自然的食物,分享傳統生活知識與經驗,過友善環境的生活。著有《生病可以自癒:樸門綠生活的健康自然養生之道》、《亞曼的樸門講堂》等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ztz1L4YglE/hqdefault.jpg)
專案經驗傳承 在 敦厚工科男的專案管理應援團- 經驗傳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的推薦與評價
專案經驗傳承 (Lesson Learned)指的是在專案期間學得的經驗及教訓,通常可以改善未來專案的工作績效。這些經驗/教訓通常源於某些事件或實行PDCA過程中。 ... <看更多>
專案經驗傳承 在 [知識管理的研究]有關惠普的知識管理- 精華區Management 的推薦與評價
惠普科技對知識不斷地精進和分享,
除了化成高度的經營優勢,
亦落實了是惠普車庫風範中:
「相信你的夥伴,分享工作所得與資源」的信條。
本文以惠普科技顧問事業群 (HPC)為例,
深入了解惠普科技如何化知識為力量,
提升經營效益,開創企業價值。
文/吳怡銘 攝影/李志剛
去年甫獲得全球「最佳知識應用企業獎」第二名,以及「最佳企業資訊
入口網站」首獎殊榮的惠普科技。其全球內部員工網站「 @hp」即是員工
們知識分享的有效工具,亦期能將眾人的知識彙整做有效轉移,而成為高
度的經營優勢。惠普科技對知識不斷地精進和分享,確實落實了惠普車庫
風範 (Rules of the Garage)裡的「相信你的夥伴,分享工作所得與資源
」。本文以惠普科技顧問事業群 (HPC)為例,深入了解惠普科技如何化知
識為力量,開創企業價值。據惠普科技顧問事業群總經理吳增峰表示,HP
C以「企業整合性解決方案領導者」為定位,為顧客做價值的整合,透過
提供各個產業新趨勢和解決方案的顧問諮詢服務,協助顧客運用網際網路
和新科技,進而有效地減低產品生產成本,也因應客戶的需求做客製化的
服務,使惠普的顧客們能夠在資訊充斥的時代更具競爭力。
‧ 由結果導向導入知識管理
吳增峰表示,推動知識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藉由知識管理去拓展企業的
效能,提升競爭力,達成企業的目標。他說,知識管理是知識創造、儲存
、組織、分享等知識流程,一旦企業策略確定之後,此流程將周而復始不
斷地循環。他認為,知識管理只是一個手段,而惠普科技的管理方式是採
目標管理,因此目標管理和知識管理二者在 HPC知識管理導入中有著密不
可分的關係。
惠普科技顧問事業群人力發展暨知識管理經理葉菁華指出, HPC的知識
管理提供服務的來源是「人」,所以能快速地將經驗傳承和創新,並透過
系統發揚光大。葉菁華進一步表示, HPC導入知識管理的核心觀念和傳統
的知識管理導入有很大的差別,一般傳統的知識管理運作,如以金字塔由
下往上來表示,則為:資料(Data)、資訊(Information)、知識(Knowledg
e)、智慧(Intelligence)。而HPC是以結果為導向導入知識管理,強調從
工作需求和工作流程來推動知識管理,因此在推行的過程會兼顧「科技」
和「人」二者一併考量。同時在推動知識管理時,一直持續有經驗的分享
活動進行,將知識做最有效的分享和累積。
‧ 塑造一個值得信任的環境
人是知識的創造者,也可能是隱藏知識的埋藏者,因此在知識管理過程
中最困頓的部分即為:不願分享。葉菁華指出,不願分享是大多知識工作
者共通的弊病,杜絕的方法就是創造一個值得知識工作者信任的環境,才
會促使其樂意地分享知識、傳承知識,甚至運用他人的知識再創造知識、
衍生新的想法和觀念。有鑑於此, HPC知識管理推動小組規劃了3階段的
知識導入方法:
1.創造基礎。
2.建立開放信任的知識環境。
3.知識管理生活化。
‧ 導入知識管理的第一階段
葉菁華表示,在第一階段中最重要的為創造知識管理的文化與學習環境
。目的在發展以人為主的知識管理流程,主要的做法有三:
■學習社群(Learning Communities):由具有相關工作經驗、負責相同產
業或解決方案或對相同主題有興趣的顧問們所組成的社群,透過面對面的
會議或電話會議、電子郵件等聯繫,從中進行學理知識或實務經驗的分享
。
■專案快照 (Project Snapshots):指的是從一個專案執行經驗中整理出
該專案執行的方法、產出專案經驗萃取的程序。當一個專案在銷售循環結
束或是結案時,專案經理會邀集專案相關人員(有時包含客戶),進行專
案快照會議,對整個專案進行評估和回顧。葉菁華指出,一份專案快照的
文件,等於是一個專案在銷售的重點剪輯回顧,它涵蓋整個專案的背景、
解決方案的概述、建議等詳細的資訊。也認列出專案的重要聯絡人,以為
下一次同類型的專案執行時的依據,能夠快速找到諮詢的對象。
■知識映像 (Knowledge Mapping):為了確保對企業有用知識的保存,知
識管理推動小組引進結構化的知識管理工具──知識地圖(Knowledge Map
,K-Map)為知識做有效的定位和分類,並找尋出有用以及欠缺的知識。並
在建構出對目前知識工作者所進行的知識管理及分享的共通觀念及流程,
而知識管理小組也進行workshop的課程訓練。目的在於整合知識管理的企
業文化、不同知識工作者的使用習慣、對知識的認知、工具使用及知識管
理在其工作上的運用。
‧ 導入知識管理的第二階段
建立開放信任的知識環境,主要的目的在發展一個由人員、流程、基礎
建設三者所組成的知識型企業體,其中包含3項執行策略:
■將知識管理融入日常工作中。
■建立組織分享的文化與能力。
■建立知識庫。
葉菁華表示, HPC在這個階段花了很長的時間,並發展了很多新的方法
與科技工具,包含專案管理方法論FocusPM的導入、K-Net的知識管理平台
的建置,以及知識服務部門與K-Desk、Knowledge Broker知識桌、專任知
識經紀人的產生等。此外HPC也舉辦知識大師競賽(the Knowledge Master
s Award),來獎勵知識管理執行成效良好的部門。其實組織記憶是件不易
的工作亦不好落實,不過HPC透過學習社群形成知識物件,以K-Net知識平
台儲存資源,配合 K-Desk知識桌的專人服務,建立應用的網路,讓HPC的
知識工作者融入組織記憶而不自覺。
‧ 導入知識管理的第三階段
為知識管理生活化的階段,主要的目的不外乎發展一個能不斷地創造知
識、利用知識並持續學習知識的組織氣候。目前 HPC正進行至此一階段,
葉菁華表示,如果要維持並管理良好的組織環境, HPC需要將工作重點放
置於強化知識管理文化、改善知識管理工具、介面與衡量知識管理的實際
產出。以實際的推動來支持員工在知識管理上的參與及貢獻,才能將知識
管理深植入企業文化中。當然,創造一個能將個人知識轉化為企業知識的
機制,才能使知識工作者樂意分享知識、利用知識,進而從中產生智慧,
為企業及個人創造新的價值。
‧ 利用知識循環再創知識價值
葉菁華指出,HPC的知識平台稱為知識網(K-Net),是以「分享客戶的經
驗」為起點,並以「創造客戶價值為」終點的知識循環圖為其核心所建構
而成,分成三圈,足以代表知識的循環過程,以及傳承的價值。說明如下
:
1.內圈:為專案知識的分享,透過知識網的專案工作空間和企業工作空間
進行知識性分享。
2.中圈:主要為解決方案的知識分享,透過知識網的解決方案網站和專案
概述專案重點捕捉,進行知識分享。
3.外圈:主要是學習社群的知識分享,為透過學習社群的運作進行知識分
享。葉菁華表示,藉由上述的手法,知識不斷地被萃取與再使用,不但可
從原有的知識衍生出不同的知識,進而開創價值,相對地也為客戶創造價
值。
‧ 企業文化塑造是知識管理重要的一環
長期與資訊為伍的知識工作者,如不能持續更新知識與技能,很快地就
會被市場所淘汰,所以HPC顧問每天到K-Net報到變成例行工作,藉由全球
性知識的累積,使得知識工作者可以得到全面性的知識提供,由於方便取
得知識,倒也成為HP留住知識工作者的利器之一。然而,對HP而言,給予
知識工作者所需的資訊,相對地知識工作者也創造了知識的價值,無形中
對企業產生相得益彰的綜效。
「企業文化的塑造,是知識管理相當重要的一環。」吳增峰認為,要知
識管理融入企業文化,使之成為知識工作者日常生活中的一環,實是不容
易的,尤其是創造一個讓知識工作者可以認同,並可以有效快速將知識攫
取運用、結合,而後很快地跟其他的工作夥伴分享的文化,這是知識管理
最要的地方。
HPC知識管理的一大特色是可以快速地從全球各地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案
,或業界好的實務經驗後,分享給顧客。知識工作者在工作時,難免會遇
到瓶頸,葉菁華以自己為例,她就會在K-Net或K-Desk中提出問題,透過H
P全球員工知識的彼此傳遞,收穫總比預期得的還要來得多。「不吝分享
,是HP獨到的企業文化。」吳增峰說,「在顧問領域中,與其他同業競爭
時絕對忌諱獨立作業,要有打群戰的團隊精神,快速又準確地獲得知識是
必要條件。縮短作業流程,給予顧客精確的建議,呈專業的表現,也是HP
C一直以來著重的目標,藉由全球性的知識分享,讓我們跟其他競爭者有
很大的不同,企業文化也是讓我們對工作感到滿足的主因之一。」吳增峰
有感而發地說。
--
╭─────────────────────────╮
│ █▉██ ◢███ ◢███ ~○ │
│ █▉██ █▉▉█ █ ★ █ 女子 土褱 <甘ˊ │
│ ◥██◤ █▉▉█ ◥███ ︾》 │
╰──────────────── bullsviva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6.168.118
※ 編輯: Uma 來自: 61.66.168.118 (05/13 10:2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