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的客家音樂新味緒|
民族音樂學者吳榮順教授,一直以來和風潮有著深厚的淵源,除了過去曾一同走訪部落,採集歌謠並出版,更於去年風潮承辦的「2020臺灣客家音樂節-當然愛聲你」中擔任藝術總監一職。
1980年代,隨著還我母語運動出現,引導許多人回到自己的土地上,找回屬於自己的聲音、唱自己的歌,當然也包含了客家音樂。吳教授提到,當時客家音樂開創性的代表人物,最經典的就是吳盛智,來自陽光合唱團的吉他手,翻玩了傳統客家山歌,用流行化語彙重新演繹客家音樂,推出〈無緣〉這首經典名曲。此後客家音樂多元化展開,不再只是大家認識的傳統音樂,於是現在可以聽到世界、爵士、嘻哈,甚至電音等跨界融合的客音新風格。
「不再有所設限的客家音樂」,也是風潮規劃2020臺灣客家音樂節的期待。從2020年12月到2021年1月,為期兩個月的客家音樂盛事,在全臺五縣市接力展開,包含客家八音拚場、伙房連庄、管弦新味緒、合唱比賽、流行音樂大賽、歌謠交流觀摩賽等總計14場多元展演,其中也包含了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由風潮音樂所承辦的「臺灣客家音樂節-當然愛聲你」主體活動。
本次音樂節除了延續2019年的期望,持續展現客家音樂力之外,更有兩大主軸,一是「深耕客庄民間音樂的活力」,再來則是「探索臺灣客家音樂的新味緒(新風格)」。
2020年12月25日至27日於華山北側綠地、Legacy Taipei以及光點電影院所舉辦的「臺灣客家音樂節-當然愛聲你」,正是為了展現客家音樂力量,因此策畫了多元跨界展演、文化市集、客藝工作坊及客家音樂影展。
為期三天的音樂節,從下午到晚上,音樂展演、影展與體驗工作坊輪番上陣,徹底展現了客家音樂的生命力,以及與不同樂種共鳴合創的豐富性。26日於戶外愛聲舞臺開場的【山歌不斷電】讓人驚艷連連,多位硬底子樂師不插電的現場演奏,以及來自全臺各地輪番上陣的硬底子山歌手,不但抓住對客家歌謠感到陌生的新耳朵,更完整呈現當代客家山歌手的音樂聲景。
整場音樂節也帶來許多跨時代與跨界的精彩演出,例如Legacy開幕演出中,嗩吶手黃博裕與异境樂團的爵士即興,以及接續演出的官靈芝爵士樂團懾人氣場;謝宇威的【我們的山歌世代】,融合了中青幼三個不同時代的山歌樣貌;【三團匯演】中,根柢深厚的巴拉圭吉他手Roberto Zayas,與國樂跨界樂團三個人及蘇郁涵爵士四重奏令人驚喜的跨界演出。
不同世代、不同族群及不同元素在音樂節中展現出客家音樂力的最大值,所有來到現場的人都能發現原來客家音樂如此精彩!
客委會楊長鎮主委期望「臺灣客家音樂節」能成為「提供客家音樂發展的溫床」。有鑑於此,今年策展以客家音樂為核心,大量融合不同元素,希望從中碰撞出新方向與新火花。期許未來「臺灣客家音樂節」年年舉辦,逐漸架構出一套豐富、有力的客家音樂寶庫,讓更多人聽到愈來愈精彩的客家音樂生命力。
客家八音 弦 索 在 黃瑋傑 Huang Wei Ji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極其珍貴的謝黃玉老師生前影像保存,使得包含教唱、吹奏等等畫面得以持續迴響與傳續於花東縱谷,師生情誼也展露無遺,令人深受感動。
謝黃玉老師(1931-2020)
祖籍桃園觀音「寶樹堂」,日治初期祖父移墾台東泰源,戰後遷居花蓮玉里秀姑巒溪東岸。1959年,謝黃玉向桃園來的朱阿苟先生學客家八音(含子弟班牌子、北管唱曲)。八年後朱先生返回桃園,謝黃玉立志傳承「永樂軒」名號,此後十餘年受邀在地方的迎神廟會、歲時祭儀、婚喪喜慶演出。
1990年代,謝黃玉方在朋友盛情邀約下,開始在玉里、鳳林、光復、瑞穗等地開班,教授客家八音,十餘年間總計教授九批學生。其教學非常認真且嚴謹,以傳統工尺譜教唱誦記,再輔以嗩吶、弦索伴奏,直到學生能通曲嫻熟。過程強調口傳心領神會的重要,雖備有完整曲譜,仍要求學生必須亦步亦趨地體會客家八音原味韻調。
謝黃玉乃新竹關西隴西派八音在花東縱谷區開枝散葉的推手,如今,從壽豐到富里許多庄頭仍可看到他的子弟默默在傳承餘音。
----------
花蓮玉里這場籌備多時的音樂會,有多元文化族群的音樂舞蹈展演,同時也向兩位玉里前輩致敬:畢生致力於教育及傳承北管八音的謝黃玉老師,以及為地方居民奉獻服務多年的劉一峰神父。邀請大家一起來參加音樂會,細細感受小鎮獨特的呼吸、在地的藝術文化風景。
璞石閣樂音迴響_伙房連庄音樂會
時間:2021/01/16(六)13:30-16:00
地點:花蓮縣玉里鎮民廣場
地址:花蓮縣玉里鎮民國路二段和民權街交叉路口
詳情:https://reurl.cc/Oqx68v
演出團隊:
花蓮縣漢聲北管八音團/玉里鎮璞石歌謠協會歌唱班/太平國小布農兒童合唱團/玉里高中原住民樂舞團/玉里璞石舞蹈班/玉里小客家/黃瑋傑與山寮樂隊/張玉英/劉桂花/吳春秋、楊欣宜/邱桂圓/彭清意/詹翔真
客家八音 弦 索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縣道184 ◎#交工樂隊 作詞/#鍾永豐
縣道184初開始
像一尾䘆公
從日頭落山、話系又毋通个地方
逩哪到捱等這個莊頭
擺擺阿爸車穀包去農會換肥料
就會撖捱擳啦到牛車頂高壓心
從適仔看哪出
縣道184像一穴老鼠窿
路兩脣个鐵刀木野野搭搭
孵出禾鷝仔、揚蝶仔、合樹影
從適仔看哪出
縣道184像一尾南蛇
久久正會有一台摒屎牌送車
滿滿疊等太膣嫲枝个hinoki
攻天攻地從山肚裡剷哪出
重劃過後田塍改轉直角
咑馬膠路是打哇密麻嚌啁
耕田是哇緊來緊省工
但係是緊來緊壞賺食
縣道184這項時
像一尾湖蜞
巴等捱等這個莊頭
緊㗱緊肥、緊㗱緊光生
歸莊个後生仔
分佢
㗱淨淨
注:本文為客語作品;「捱」字之提手旁應為單人旁的「亻厓」,為第一人稱用字。
【華語試譯】
縣道184剛開始
像一隻蚯蚓
從太陽下山、語系又不通的地方
掘穿到我們這個村落
每每父親載米袋去農會換肥料
就會把我扔丟到牛車上頭壓重
從那兒望過去
縣道184像一穴老鼠洞
路兩旁的鐵刀木勾來搭去
孵出鷦鶯、蝴蝶、和樹影
從那兒望過去
縣道184像一條南蛇
久久才會有一輛摒屎(賓士)牌貨車
滿滿堆疊粗枝大葉的扁柏
轟天轟地從山裡面剷出來
重劃過後田埂轉了直角
柏油路鋪得密密麻麻
耕田是越來越省力
但是越來越難過活
縣道184這時候
像一隻水蛭
趴附我們這個村落
越吸越肥、越吸越光鮮
整村的年輕人
被它
吸光光
--
◎作者簡介
交工樂隊(1999 - 2003)是來自台灣客家莊──美濃的獨立樂團,成員包括林生祥(主唱、吉他、月琴、三弦)、陳冠宇(Bass)、鍾成達(打擊)、郭進財(嗩吶)、鍾永豐(作詞)等。「交工」這名詞來自美濃的菸農,因為勞動力不足,大家分擔彼此的工作,衍生出交工的工作型態。早期因反美濃水庫而受關注,後關注農民與農村議題。該團以在地傳統音樂(客家八音)為基礎,使用鑼、鼓、嗩吶、月琴、三弦等傳統樂器,結合現代搖滾樂,創造呼應現實社會的客家新民謠。發行專輯《我等就來唱山歌》、《菊花夜行軍》,曾獲金曲獎之最佳作曲、最佳製作人、最佳樂團獎,並曾獲英國樂壇權威雜誌《Folk Roots》專文介紹。2003年解散後,成員仍活躍於樂壇,各有發展。
鍾永豐(1964-),生於台灣高雄美濃,種植菸草的農家。客家裔詩人、作詞人、音樂專輯製作人及文化行政工作者,現任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曾擔任交工樂隊筆手,2000年以音樂專輯《我等就來唱山歌》與林生祥、陳冠宇同獲第11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後擔任「生祥與瓦窯坑3」筆手,2005年以客語〈臨暗〉得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作詞人獎。2007年,以客語〈種樹〉再度獲得演唱類最佳作詞人獎。
--
美術設計:黃奕文
--
◎小編賞析(艸祭詩社 陳遠文)
本文選自交工樂隊2001年的專輯《菊花夜行軍》。專輯主要語言為六堆地區四縣腔客語,有俗諺鄉音,有惆悵山調,硬頸精神具體而微。故事以縣道184揭開序幕,夕日般的鎂光燈打在美濃的村落,聚焦在中年農夫阿成身上,時代巨輪之所由、之所去,昭然若揭;當代社會與草根文化拉扯糾結,詞曲風格魔幻寫實。本文為該專輯之卷頭詩,採用口白方式,搭以民俗樂器演奏,與號筒、口哨、鐵牛車、祭師吟誦等地方背景聲音,演繹台灣客家莊面臨時空遞嬗的無奈,聲線滄桑彷彿輓歌。
縣道184為台28線前身,在以農養工的五○年代,從高雄路竹探向美濃,像是好奇農村的都市蟲豸,一開始纖細可愛,村人不以為意。漸漸的它向村落索取薪柴,六龜地區原木大批砍伐,通過縣道184接上旗楠公路,送到工業的產區去。出莊的美濃人,都市夢在這條路上或實現或幻滅;九九年反水庫運動,美濃人在這條路上噙淚長跪。不止的山風一路向西,縣道184還有無數風中對抗的勒緊的意志。
農村在本文不只是符號,而是思考的主體。主角童年在米袋與牛車的交往貿易中度過,路兩旁是勾來搭去的鐵刀木,褐頭鷦鶯、淡黃蝴蝶與其相生,生物與影子在其間忽隱忽現。賓士牌在這裡被戲謔為「摒屎」(客語:擦屁股),隱含對陌生而富含力量的事物的鄙夷心態。後來柏油路取代舊馬路、工商崛起取代農業,隨之耕種技術的進步,耕田不如以往的吃力,卻因為經濟結構改變,生活越來越吃力。縣道184像是蚯蚓、老鼠窩、南蛇、水蛭,寄生與侵略意圖越來越強,卻同時是年輕人懷抱夢想的路途;縣道的西方也是村落的夕陽,讓當地居民且愛且恨。都市/鄉村、現今/曩昔、衰老/光鮮、甚至客語文化消長的軸線,在這裡交叉,使人不禁失聲。
◎中山醫學大學艸祭詩社
相信文學,認為文學本是對人、對世界的關心。艸祭是中山醫唯一一個文學性社團,成立至今約兩年,活著是為讓喜歡文學的人不至無處可去。目標以親切有趣的各種方式玩文學,幼苗茁壯中,歡迎灌溉。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grassrootspoe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