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的伯公壇
初到美濃,感覺就像踏進異國那樣新奇,除了入耳盡是聽不懂的客家話,還處處可見穿著大襟衫、梳著古式髮髻的老婦人。據說客家人的生活習俗、文化信仰乃至於社會宗法制度都跟宋朝時期的中原地區類似,婦女服飾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宋亡后,客家先民奮起抵抗,男丁為了逃避元人迫害,不是到處躲藏便是在家中讀書、烹飪、帶小孩。戶外勞作由婦女扛起,造就了她們堅毅刻苦、勤勞節儉的特質。在漢族歷史中,客家婦女也是唯一沒有纏足陋習的。
「男主內,女主外」的風氣相沿成習,大白天裡,美濃的男人家一樣悠閒自在。然而,遠遠看到他們坐在墳頭上聊天,還是讓我大吃一驚!走近一瞧,才明白那是南部客族特有的伯公壇,因為石碑上刻的是“福德正神”。
客家人稱土地公為伯公,南部客家人不為其建廟、安金身,因為他們相信伯公承載土地、生養萬物,是人間與神界的溝通橋樑,所在之處必須四通八達、毫無阻礙。壇座圓形隆起的部份叫「化胎」,與碑前方形的「社神位」合起來就是「天元地方」;為了接收大自然的靈氣,壇後還必須有樹木、石頭。
美濃的伯公祠高達四百座,幾乎是莊頭一座、莊尾一座。對當地人來說,伯公就如同家中的長者、祖先,居民每天早晚在祭祀祖堂前,都會先到鄰近的伯公壇前上香奉茶。
大夥兒閒來無事,圍著伯公說說笑笑,再家常也不過了。
圖、文:阮義忠, 高雄縣美濃鎮,1982
轉載自《人與土地》照片故事集(行人出版社)
定價:380元 (阮義忠攝影工作坊 博客來 誠品皆有販售)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