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 MarketFocus 看更多詳盡財經及投資分析】【#BF投資焦點】【散戶悲歌】阿里巴巴股價再破底 花旗調低2成目標價 雙11恐冇運行 停電加監管令內地零售前景悲覯
阿里巴巴(9988)今日再次破底,曾創上市以來新低141元,較來港招股價176元跌近兩成,較去年螞蟻集團上市觸礁前的高位,更已腰斬超過5成。今日多間大行分別再下調阿里巴巴目標價,花旗由288元下調20%至232元,摩通由260元降至250元,大和由260元降至220元。
花旗指中國零售銷售走弱,看淡未來幾季內地電商業務,加上電力供應中斷、房地產遇阻力,而且疫情問題未解,該行認為阿里巴巴難以實現全年收入增長30%的目標。花旗看淡零售,預料需求疲弱將持續至今年底,而且亦看淡今年雙11商品銷售總額的增長。
摩通則認為中國在宏觀環境的不利因素下,包括對房地產、教育及互聯網等多個行業的監管,將導致零售消費市場長期疲弱,估計內地電商業務的交易總額和收入,按年將只有個位數增長,而且將成為未來幾季度的新常態。
大和同時發表研究報告指,因應阿里巴巴目前仍面對宏觀風險,今年度未見有重新增長的趨勢,但相信公司目前仍在較吸引的估值,維持「買入」評級。大和指阿里旗下雲業務收入錄27%增長,線上媒體和娛樂收入按年錄4%的跌幅,因此下調對其2022財年至2024財年度盈利預期1至4%,以反映客戶管理收入和雲業務收入的疲弱表現。
阿里巴巴國慶假前收市報142.2元,跌4.1%,成交54.21億元;美股盤前亦錄輕微跌幅。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
【TapNow玩樂著數優惠】
阿仙奴主題餐廳 $548雙人套餐
嘆波士頓龍蝦/香煎鵝肝 👉🏻 bit.ly/3kBGzOJ
24小時同居體驗 逸蘭銅鑼灣酒店 人均$600起
送氣球佈置+紅酒 👉🏻 bit.ly/3CAZzCY
—————————————————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請追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businessfocus.io/
—————————————————
追蹤 MarketFocus 看更多詳盡財經及投資分析
—————————————————
時刻接收市場最新資訊,請追蹤Telegram頻道:
t.me/businessfocusofficial
—————————————————
請於本專頁cover photo下方,按『Following』按鈕然後選擇『See First』
—————————————————
若有任何商業、財經及科技資訊的新聞稿,歡迎
Inbox或電郵至info@businessfocus.io!
廣告合作請電郵至sales@businessfocus.io
—————————————————
如果你對初創、商業及科技界有所見解,敬請投稿
至info@businessfocus.io
訂閱BusinessFocus YouTube頻道:
www.youtube.com/channel/UCzZszEpbE87Mfh-q7D472BA
歡迎"Join" BF討論區暢談財經、商業及創科話題:BusinessFocus.io 討論區-¬¬¬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阮慕驊 主題:低報酬、高波動下,全球金融市場現階段策略思考 節目時間:週一 4: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3.22 #阮慕驊 #聽阮大哥的 #通貨膨脹 【財經一路發】專屬Podcast:https://www.himalaya.com/98money168 ----- 訂...
「宏觀科技新聞」的推薦目錄:
宏觀科技新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書推薦《#大減速》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你正坐在一輛高速前進的列車上面,當列車突然剎車的時候,你會感覺整個人被往前拋。只有在事後回顧過去,你才會察覺,自己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快向前移動了。我們就像是被往前拋的乘客,誤以為世界仍然在加速,卻沒察覺到周遭的一切已經開始放緩。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slow-dow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大減速》的作者是牛津大學的社會地理學教授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他的研究領域涵蓋住宅、健康、就業、教育和貧窮。在這本書裡,他揭露了一個人們很難察覺的事實:「世界並非加速前進,而是開始慢下來了」。這些成長趨緩的領域包含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
近代的人們覺得快速成長是常態,但是作者以實際的數據顯示,趨緩的成長和穩定的步調才是世界得以永續生存的條件。而綜觀各項領域的指標來看,各國的發展漸漸邁向更加緩慢、穩定和平等的狀態。只是在這些樂觀的背後,仍有一道不能忽視的難題:世界平均溫度的增溫速度持續加快。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趨緩的成長是好事,不需要因此擔憂,而我們需要將注意力轉往真正重要的事。這本書多達480頁且偏內容「硬」,篇幅有大量的圖表和資訊,讀起來並不輕鬆。但是書中呈現的「事實」反而很有意思,因為它刷新了我的老舊認知。以下針對書中概念導讀並且列出我覺得有省思的部分。
.
#鐘擺效應
.
這本書多達67張圖表,作者在他的官方網站公開全部的圖片,並且都有「GIF 動畫」的呈現方式。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搭配這些動畫,讀起來更加生動。要讀懂這本書首先要懂一個叫做「鐘擺效應」的原理,如同下圖所示,當鐘擺擺盪從左邊的「高點 1」逐漸加速擺盪到「低點 2」的時,速度最快。當鐘擺從「低點 2」擺盪到右邊的「高點 3」時,速度緩慢下來直到靜止為零。
作者透過這本書要傳達的觀念就是,人類在近代工業化和數位化的年代,一直體驗到了「高點 1」到「低點 2」的「加速時代」。可是自從1970年代開始,世界的各項指標其實漸漸地減速,變化越來越慢,實際上是走入了「減速年代」。只是人們的心中仍然有一種錯覺,覺得時代會越來越加速,變化會越來越快。但實際的情形卻剛好相反,這本書就是在說這件事。
.
#獨特的時間線圖
.
這本書中使用了一種很特殊的「時間線圖」來詮釋所有的資料。比起常見的只看「時間vs.總量」的趨勢圖,這種時間線圖可以表示出數值的「變化的速度」,用這個方式更能清楚顯示各種趨勢的演進。在這個時間線圖中,Y軸仍然代表數量的絕對值;X軸則用來代表「變化的速度」,越往右邊的資料點代表「增加的速度越快」,越往X軸左邊的資料點代表「減少的速度越快」。接下來的各項討論會引用作者官網的動畫來說明。
.
#趨緩的人口數量
.
作者直言,從來就沒有「人口定時炸彈」這種東西,世界的人口成長必定會持續趨緩。作者的這項觀察,也同樣在讓我對世界的發展趨勢大為改觀的《真確》書中被詳細提及。
以下這張圖呈現了聯合國對世界人口的成長預估,從2017年以來人口的成長速度持續放緩,來到了2090年人口會達到110億人。作者針對世界各國的人口成長做了更細緻的統計,他認為聯合國高估了這個成長,真實的人口數字到了2090年應該只是會落在90億人左右。
作者分析了中國的人口狀態,不同於我之前以為中國還會有人口紅利,現在中國呈現了一種「穩定」的階段,就像鐘擺已經擺到頂端,人口增加的速度正準備降低了。另一個我們熟悉的國家日本,則已經正式走入了「減速」的階段,人口的增加速度持續降低。放眼望去,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成長都即將邁上這兩種階段。
同樣減速的還有「生育率」。整個世界的公共衛生的進步、嬰幼兒死亡率的降低,讓人可以少生好幾個小孩。當人們相信社會有辦法照顧你,會生得更少或只生一個,因為不再需要養兒防老。尤其當女性接受的教育和擁有的權利提高之時,她們有權提出與傳統父權社會不同的聲音,她們能夠自己決定要不要生、要生幾個。
根據數據統計,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試圖提升生育率,但是幾乎都以失敗告終。我回想到前陣子網路瘋傳的「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政府推優惠措施 前景仍不樂觀」這類新聞,這究竟是「經濟不景氣」貨「政府不爭氣」惹的禍?還是「全民教育程度高」和「女性擁有更平等的權利」?從書中的資訊給我的想法是,人口和生育率的趨緩,不是一件壞事,它本身就是世界必然的趨勢。
.
#趨緩的經濟成長
.
隨著人口增長的趨緩,許多人一定會認為經濟恐怕就此完蛋,會不會經濟的發展因此趨緩了?對,一定會。作者統計了世界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某一特定時期在某一特定地區內,所有完成的貨品和提供的勞務之總值),整理成以下這張圖。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世界整體的GDP總值雖然持續上漲,但是成長的速度都已經慢了下來。其他的經濟指標例如學貸、車貸、房貸和國債,總額雖然持續增加,但是增長的速度都出現了趨緩。如同動畫的鐘擺一樣,經濟的成長也開始減速。在新冠疫情之後,經濟的成長更加趨緩,但是這對地球的生態永續反而是好事,更少的製造、更少的汙染、更少的浪費。這或許是一個經濟成長趨緩但即將變得更好的世界。
這個經濟趨緩的過程,在西方常被誤認為是經濟下滑,或者跟中國的崛起扯上關係。實際上,從書中的資料不難看出,中國正出現史上最大的生育率趨緩,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也同時在急劇減速。作者對這件事下的結論是,這其實只是資本主義轉型結束的新狀態。因為資本主義強調的成長和擴張本身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穩定狀態」。
我從書中的各類觀察發現,作者從英國學者的角度去分析美國、歐洲、亞洲、大洋洲各國的狀態,其視野更顯得宏觀。歐洲(尤其北歐)各國已經開始適應這種趨緩,打造許多對應的社會福利和機制,而且人民幸福指數高居世界之巔。只有美國老大哥認為自己的經濟砸鍋是中國的錯,這也不難看出美國想要奪回世界霸權地位的別有居心,但我認為即使美國最後「贏了」這場經濟對抗,資本主義的歡樂派對將無以為繼。
.
#趨緩的知識數量
.
作者認為,全世界的「數位數據總儲存量」雖然持續呈現指數級的成長,但是有意義和值得留存的「知識資訊量」並沒有以指數成長。數位訊號讓我們容易「複製」、「傳遞」和「儲存」,但光是儲存大量無用、過時、多餘的資訊,對於人類知識的增進其實沒有太大幫助。
維基百科從2001年開站以來,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急速攀升,到了2007年增加的速度達到最高峰,但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反轉。自此之後的每一年,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都持續減緩。雖然到了2019年的條目總數超過了600萬筆,但是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察,全世界大多數的人感興趣的事情介於100萬到200萬件之間(百科全書紀載的數量都遠少於100萬則),因此之後增加的條目都比起以前的「更不有趣」。現在追加的新內容,充斥著一堆只有條目的標題和簡介、卻沒有詳細內容的「小作品」等著別人去補充資訊。垃圾資訊量的成長速度遠高於真正的知識資訊量。
還有另外一個跟知識資訊量有著類似趨緩跡象的東西:「書籍」。根據書中的數據,可以發現新書數量的增加速度也持續在減緩,看起來新數據和新想法的產出速度都在減緩下來,作者評論道:「這是越來越沒有新東西的洪流」。我自己反思的事情是,不要隨著資訊洪流起舞和追隨「更多」的資訊,反而要仔細篩選、挑揀高品質的內容。要去主動連結和創造出自己的洞見,或許,「少」即是多。
.
#加速中的地球暖化
.
作者談了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都正在「減速」,這對地球永續是好事,對社會公義是好事,但是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危機:「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的速度越來越快」。從下圖可以發現,溫度的變化一直往右上角發展,代表增溫越來越快。這個數據跟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呈現很強的關聯,遠在2010年左右還有許多反對地球暖化的學說,但如今科學家們面對實際的數據,幾乎沒人在辯駁暖化效應正在惡化的事實了。
作者引用了世界自然基金會執行長 潭雅.斯蒂爾(Tanya Steele)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是第一個知道自己正在毀滅地球的世代,也是最後一個還能做些什麼的世代。」雖然人類對於衛生、貧窮、教育等方面作出重大努力,也克服了許多難關,但是對於溫室效應的挽救,卻顯得束手無策。
如同最近發生在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和災難,其嚴重程度不斷打破歷史紀錄,這不是偶然,而是平均溫度上升的必然。最令人憂心的是全球溫度上升的速度,至今仍然沒有半點趨緩的現象。只能祈禱美國和中國的對抗戲碼盡快落幕,或是美國什麼時候才要覺醒帶領世界各國一起迎戰真正的敵人「地球暖化」?人類是否能團結起來打贏這場戰役,或者事後回顧去奚落當初的無所作為?
.
#後記:放慢不是壞事
.
《大減速》的作者透過這本書帶出一個觀念:「人類過去生活的環境一直都是停滯和緩慢成長的平衡狀態,就只是沒有像現在這麼『急遽變化』而已。」我們正走向逐漸的減速,只是當停滯到了極點,又會出現下一次的加速變化(不知道我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
從書中的各類數據看來,以及世界各方面的趨勢顯示,這是一個成長趨緩的年代(除了溫度加速上升)。我們要警覺那些舉著大旗吶喊「加速經濟成長」和「重返成長榮耀」的人物和口號,事實是趨勢早已改變,而且舉世皆然。我們已經不是乘坐在加速的列車上,也不該繼續乘坐下去。
作者認為趨緩帶來的另一項好處,是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質問,那些「我們祖父母和父母輩沒有質問過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年代變化得太快、出現太多新鮮事物了。未來我們遭遇的無論科技、經濟、生活模式的變化速度,都可能會來越慢(看看令人失望的 iPhone13),如何降低自己對加速的期待,過上理想和滿足的生活,成了我們這代人的新課題。
最後,我想引用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Bezos)談打造商業策略的一句話:「與其問未來什麼會改變,不如問未來什麼是『不會改變』的?以這個回答去打造你的事業。」套用到我們自己的人生,享受親人、朋友和家庭的快樂相處時光,或許就是那件不會改變的事情。讓我們放慢腳步,細細思考什麼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並以此打造自己心中的理想生活。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SLOW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jW9fkV
使用期限:9/26~10/2
.
感謝 聯經出版 提供抽獎贈書
宏觀科技新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記得小時候,家裡有一部BBC的紀錄片《蔚藍星球》,那是我十分喜愛的一部作品:令人屏息的大海、五花八門的海洋生物、精美細緻的特寫畫面,以及悅耳和藹的正統英國腔旁白。這部紀錄片更堅定了我對於自然的喜愛,也讓我讚嘆於大海的無盡神奇,但我卻從沒想過那沈穩的嗓音是出自何人之口。
十多年後,我並沒有一如兒時的嚮往躍入大海,反倒走向深林,翻越一座又一座高峰。這時,我收到了《活在我們的星球》這本書,是當年令我印象深刻的嗓音主人:大衛・艾登堡爵士所寫的,是他這六十年來不遺餘力在世界各地拍攝紀錄片時,所見證的環境變遷,與對世人的建言。
94歲高齡出書是件令人讚嘆的事,而去年在社群媒體圈轟動的大新聞:「大衛・艾登堡辦IG帳號了!」,也是為了這本書,與它目前正在Netflix上映中的同名紀錄片鋪陳。他也不愧是英國國寶級人物,帳號才開4小時,就寫下金氏世界紀錄,成為史上最快破百萬追蹤的「網紅」,迄今已超過600萬人追蹤,為他的傳奇人生再添上一樁趣聞。
這是一本十分宏觀的小書,份量不大,一天就看得完。它很好看,也不好看。好看的是,唯有像他這種走遍世界、跨越世紀的生命歷程,才能寫得出如此廣博且厚重的觀點,帶領我們一起見證人類科技的發展與地球環境的巨變。不好看的是,這並不是部快樂的書,而是一本誠實的書,他以百年歲月的見證,深沈的呼籲世人正視這顆美麗星球的真實狀況,並且提供他的想法、省思與建議。
這樣的書,往往會讓人感到焦慮與末世感,讀一半寧可闔起來,看看窗外飛過的蝴蝶、搖曳的樹影、家裡呼嚕嚕的貓,半信半疑的自問到「應該沒那麼嚴重吧?」然後擺回書架上,繼續跟著地球旋轉。然而,艾登堡爵士的書與紀錄片,那種令人窒息的焦慮少了,更多的是一種和藹堅定的呼喚,全因字裡行間都是他六十年紀錄片歲月中,走遍世界所看見的變化,很真誠的與世人分享他的感慨,告訴我們:「就是現在,只要做點什麼,一切都還來得及!但如果繼續漠視,那再過不久,一切就糟了。」
全球暖化深刻地影響著我們,比如說台灣已經三年沒有像樣的雪況、夏天高溫一再突破歷史紀錄,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議題,卻又無法透過我們肉眼可見的行動立即改善,常常讓人覺得遙遠而無力。不過,政府與大企業確實已經開始動起來做點什麼了,比如蘋果承諾2030年達到全供應鏈100%使用再生能源,比如主打永續、資助環境的產品,像圖中與Buy One. Plant One計畫合作的打火機,越來越為人所接受,更遑論各種賣爆的環保杯、限塑政策等習慣、制度上的革新,正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改變我們的環境。只要願意,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微小的改變與關注,來加速這件事發生,這就是這本書後半段一再闡述的主張:認識地球的現況到底有多不樂觀,然後關注、實踐。
在社群網路的年代,我們往往報喜不報憂,人們努力將自己最好、最美、最快樂的一面呈現到公開的網路平台上,讓世界看起來如同伊甸園般,好像可以永遠運行下去。這個時代氛圍下,大衛・艾登堡在他人生的最後一哩路上,運用積聚了一甲子的影響力,寫出了他對環境的關懷與展望,希望能喚起世人守護環境的心;並從個人生活做出改變,凝聚共識促使國家機器轉動,讓人類能邁向真正永續的家園。
說實在的,人家今年都95歲了,要名有名,要利有利,還跟英國女王是好麻吉,地球就算明天爆炸也能心滿意足的離開,為什麼要特別出一本書、拍一支片,來呼籲世人正視地球的處境、動手實踐些什麼呢?我想,大概就是因為他真的很愛這個,我們唯一的美麗星球吧!
對了,這本書對台灣人來說,最大亮點是
#艾登堡在書中說臺灣是中國的鄰國
#爽
高寶書版
宏觀科技新聞 在 豐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主持人:阮慕驊
主題:低報酬、高波動下,全球金融市場現階段策略思考
節目時間:週一 4: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3.22
#阮慕驊 #聽阮大哥的 #通貨膨脹
【財經一路發】專屬Podcast:https://www.himalaya.com/98money168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宏觀科技新聞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1月26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SFdZcWZLK_g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政府首次封區檢測告一段落,各方反應言人人殊,有意見認為勞民傷財、成本效益低,亦有專家認為封區強檢有需要有價值。封區強檢對居民和商戶影響大,難免有怨言有投訴,政府初硎新試,行動也必有可改善之處,總體而言,這次封區處理尚算合格,強檢兩天完成,未生大亂子,至於成效是高是低,則不宜簡單以檢測陽性比率一個數字來衡量,同時也要留意「蘋果與橙不能直接比較」。抗疫戰要因事制宜,一切視乎疫情發展以及現實戰場環境,既無任何情况皆通用的萬靈丹,也毋須斷然排除任何選項。封區強檢有其價值,不應以政治有色眼鏡看待,當局應從今次行動汲取經驗,就何時要強檢、何時要封區,訂下一套合理客觀準則,作為日後行動的參考。
蘋果頭條
截至今日下午,麗港城5座已有10宗確診個案,袁國勇及其團隊今晨到5座視察環境,並與區議員及居民等開會,至中午又再到附近的1期會所,並進入地庫視察。除了戴口罩外,袁教授今日罕有地穿着藍色保護袍現身。袁國勇稱,現時麗港城5座16E、15E、17E等單位都出現病例,其中16E於1月9日曾有家庭聚會,當中一名非住客於聚會後確診,另外麗港城有兩名保安員確診,其中一位家住新填地街,暫時雖然看不到喉管設計有大問題,但不排除確診個案因為共用環境而傳播病毒,又或是大廈出現垂直傳播情況,建議大廈E單位的居民全部撤離。
東方正論
雷聲大雨點小,佐敦在上周末封區近兩日,7,000人強制檢測後,只找到13人染疫,數字未如預期般嚴重,但並不代表疫情可以較為放心,專家指今次成效與普通強制檢測相若,主要是因為事前走漏風聲,無法完成一個完全強檢的效果。漏網之魚擴散各區,強檢大廈與日俱增,昨日連藍籌屋苑也失守,大動作封區空有姿勢,卻未見實際成果。之前強檢大廈不乏公屋及舊樓,基層聚居,衞生條件或未如理想,但爆發10名住客集體染疫的茶果嶺麗港城,卻是老牌藍籌屋苑,住戶多為中產,依然難以幸免,足見疫禍已經遍地開花,無人可以獨善其身。
星島社論
大市氣氛熾熱,內地視頻社交平台快手科技(1024)趁熱招股,招股價較早前市傳再度加價,上限每股一百一十五元,最高集資近四百二十億元,成為今年第一隻集資額超過一百億元的「巨型新股」,同時亦已經超越去年「集資王」京東健康(6618)的近三百一十億元。快手招股價介乎一百零五至一百一十五元,每手一百股,入場費為一萬一千六百一十五點八九元,今日起招股,預計本周五(二十九日)截止招股,下月五日掛牌。快手昨日已經建簿,接受機構投資者「落單」,據路透旗下IFR報道指,國際配售首日已經錄得足額認購。快手全球發售三億六千五百萬股,佔擴大後公司總股本的百分之八點九。
經濟社評
中美發展榮辱互見,內地去年憑藉果斷措施成功抵禦新冠疫情後,持續開放市場,鼓勵外資逐利,結果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金額首壓美國,躍升全球一哥。金融海嘯後,環球呈現歐美衰落、亞太冒起的格局,惟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絕不相信你輸我贏、贏者通吃,聲言會以開放策略,支持經濟全球化。香港一樣要演好傳統駁通中西的橋樑角色,捉緊宏觀機遇。據聯合國最新數據,中國的FDI去年續升4%,至1,630億美元,創下1983年有紀錄以來新高。相反,美國在上任總統特朗普治下則跌足4年,再瀉49%,僅吸引1,340億美元,錯失穩坐數十年的一哥寶座。
宏觀科技新聞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1月26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sCZ2zPHsAb4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新一份《施政報告》出爐,洋洋灑灑數萬字,多達200項措施,能否為香港帶來藍天和希望,卻是見仁見智。民生方面,除了向輪候公屋基層家庭提供津貼等個別措施,未見太多新意新猷,部分措施流於「濕碎」。行政長官表示已覓地330公頃,足以應付未來10年公營房屋供應,現實是短中期土地供應缺口依然巨大,當局並未填補多少。港府提出要積極參與國家內外雙循環格局、融入大灣區發展,中央亦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便,可是香港能否好好把握機遇,加快創科發展、提升航空樞紐地位,還須拭目以待。香港社會撕裂,政治對立嚴重,《施政報告》在修補裂痕方面着墨不多,如何團結港人「重新出發」,仍是一大問題。
蘋果頭條
至少250人感染武漢肺炎的「歌舞群組」,仍然輻射式擴散,未有遏止迹象。最先爆疫的灣仔舞廳Starlight Dance Club,學舞者非富則貴,為何釀成數以百計人染疫,且不論平民抑或上流名人,齊齊中招?《蘋果》翻查衞生防護中心資料,發現該「疫廳」牽涉多條傳播鏈,其中數名患者懷疑是「播毒」的關鍵人物,連環引爆舞廳疫情、名媛遭殃。首位關鍵人物是第5547號病人、居於九龍塘大廈的64歲女子。她11月19日發病,報稱病毒潛伏期間,曾到過新蒲崗越秀廣場新光宴會廳,該場所的第5568號病人、住元朗七星崗村的61歲女子,早於11月2日發病。
東方正論
傳聞被中央打回頭而需重做的《施政報告》,拖延逾月後昨日發表,奈何仍然不脫炒冷飯本色,重中之重的拓土建屋毫無寸進,遑論突破思維,不過是重複過去推出的措施,拋出一堆數字自我貼金而已。唯一德政算是工商舖終於撤辣,為救市行出正確一步,但住宅物業何時減辣或撤辣,仍是遙遙無期。工商舖撤辣的消息,本報早在本月初已有獨家報道,現在終於落實,反映港府總算順應民意。事實上,金管局今年8月放寬「非住宅物業」按揭貸款的逆周期宏觀審慎監管措施,意即減辣,但做一半不做一半,救市作用輕微,始終都要全面撤辣。
星島社論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她在立法會宣讀《施政報告》時,首先交代月初赴京向中央爭取惠港政策的七大成果,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航空樞紐、科技創新中心地位,同時打通大灣區交通經脈,落實「港車北上」、支持優化落馬洲/皇崗口岸「一地兩檢」等;消息透露,除了皇崗口岸外,羅湖口岸亦會推行一地兩檢,使大部分陸路口岸未來過關都會更為方便。《施政報告》亦推出青年就業計畫,由政府資助二千名近兩年畢業的大學生到大灣區工作,月薪高達一萬八千至二萬六千元。林鄭月娥強調,內地經濟快速反彈,香港享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中央對香港的支持,可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
經濟社評
第4波疫情失控大爆發,特首林鄭月娥繼公開宣稱應對疫情是頭等大事,昨在施政報告中也確立清零目標,惟落實措施卻欠奉,還否定全民強制檢測,形容為口號式。既然已將清零列為控疫目標,社會期望,亦要求林鄭特首及她所領導的政府,上下一心,盡快交出路綫圖和時間表,並全力探討研究,推出具體及有行動的計劃,切勿只講不做。在施政報告公布前,市民都期望林鄭會提出具體振興經濟、紓民困和控疫措施。可惜昨日所見,內容欠缺石破天驚的新猷,中央的惠港政策,可為香港帶來新機遇,融入大灣區發展,是香港未來發展重要方向,但這些措施都屬遠水,難以救爆疫近火。
宏觀科技新聞 在 【MoneyDJ財經新聞】IC設計新秀宏觀累積強大技術能量連續 ... 的推薦與評價
【MoneyDJ財經 新聞 】IC設計新秀 宏觀 累積強大技術能量連續四年EPS都超過7元,今年甚至要挑戰12元的 宏觀 微電子,可以說是亞洲少數能夠和歐美廠商競爭 ... ... <看更多>
宏觀科技新聞 在 宏觀科技新聞 :: 台中住宅王 的推薦與評價
宏觀科技新聞 | 台中住宅王. 宏觀科技新聞. 6568宏觀股價及個股總覽,149.50漲跌幅-0.33%,新聞、即時走勢、歷史股價、營收、技術線圖、盤後統計、三大法人買賣超、內外 ... ... <看更多>
宏觀科技新聞 在 宏觀新聞_典藏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宏觀電視」製作一系列新聞雜誌型節目,透過多種表現手法,多角度協助各界深刻了解台灣現況。 MACTV is a global satellite variety television channel in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