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能等
楊長苓/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我在大學教授環境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每年都有一份作業「自我介紹」。我請學生用他們最喜歡的方式告訴我他們是誰,他們的十個優點,以及人生中最想做的事。聽起來簡單、老派,但這作業卻讓我看到許多學生的生命問題。
前年有位學生下課後走向我,小聲地說:老師,我沒有辦法寫這作業。為什麼?他垂下眼睛黯淡地說,「我沒有任何優點、功課不好、沒有朋友、連電動也打不好,臉書上每個人的生活都很精采,但我什麼都沒有。我活著,就是個錯誤。」我本來以為這是特例,後來發現並不是。為什麼孩子會用這麼不健康的方式看待自己,卻沒有意識到這是問題,需要積極求助?
另一份作業是製作精美面具,太陽般燦爛底色,有著微笑的眼睛與嘴角,應該是開朗的孩子吧?翻開面具,全黑的內面處處都是美工刀劃下的傷痕,眼睛下方血跡斑斑。學生寫,「生活好難,課業社團家庭未來,我不想告訴別人我快活不下去了,畢竟沒有人想聽其他人的困難,大家總是說忍一忍就過去了。沒關係,我的優點就是我很會假裝,沒有人知道我裡面殘破不堪。」為什麼我們孩子覺得沒有人想聽他們的困難,還要用力假裝沒事?
仔細翻閱學生訊息,寫自己孤單、憂鬱、沮喪,時間不夠、壓力很大、爸媽不懂、同學冷漠,人際關係處理不好、親密關係有問題、讀書不是興趣、也不知道未來在哪。有些學生會很客氣地說:「老師,我最近睡不好要吃安眠藥,如果不會造成你的麻煩,可以請你寫信告訴我該怎麼辦嗎?」為什麼這麼嚴重的情緒問題,學生卻仍然客氣等我有時間,要我不覺得麻煩?
這種「等你有時間,希望不麻煩」,其實反映社會不看重心理健康與情緒保健。我們重視身體健康遠遠超過心理衛生;知道飲食定量,運動定時,維持身體健康很重要,卻不知心理跟情緒也需要保養。我們若非忽略情緒,就是建議大家不要「想太多」:「憂鬱?不要想那麼多就好了!」但我們不會對斷了手腳的人說,「手腳斷了?不要管他就好了。」
不認識心理健康的重要,反映在衛福部心理健康促進費用的編列,這三年僅占整體預算的千分之三。不重視心理健康結果,則是我們傷痕累累時不會求救、休息與療傷。
教師在學生學習版圖中占重要的時間與位置,然而多數教師卻跟學生一樣,不明白心理衛生的重要,碰到孩子突發狀況也會手足無措:第一時間怎麼處理?後續如何跟進?什麼時候該轉介?哪個階段要聯絡?大部分教師毫無頭緒。
根據學生輔導法,大專院校一:一二○○的輔導人員與學生比例配置,怎樣也不足夠。政府應盤整各級學校資源,開辦教師基本心理健康與情緒保健課程,讓教師重視情緒保健與心理健康,認知心理傷痛與情緒變動,並了解如何與孩子相處,知道何時需要轉介。
人的一生總會經歷傷痛的時刻,當教師能確切認識心理健康的重要,就可以與孩子分享我們所經歷的挫折沮喪,讓孩子知道:挫折,失敗,孤獨,恐懼,都是人生常態,他們並不孤獨。同時,我們也才能夠專注傾聽,理解問題,陪伴孩子慢慢消化情緒,走過困難。
「安眠藥吃太多會怎樣」的推薦目錄:
- 關於安眠藥吃太多會怎樣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安眠藥吃太多會怎樣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安眠藥吃太多會怎樣 在 許常德的地下手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安眠藥吃太多會怎樣 在 [新聞] 一早睡醒才知老公砍死2人兇嫌妻震驚嚇-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安眠藥吃太多會怎樣 在 安眠藥的副作用嚇死人,竟會變成這樣?!小禎林若亞2017.07 ... 的評價
- 關於安眠藥吃太多會怎樣 在 千萬不要服用過量安眠藥,真的,我是講認真的。... 的評價
- 關於安眠藥吃太多會怎樣 在 講真的,不要吃安眠藥自殺- 時事板 的評價
- 關於安眠藥吃太多會怎樣 在 長期出差族的好物分享 的評價
安眠藥吃太多會怎樣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的天經地義,毀了我的一生!
我曾經接觸過一位單身女士,當時年近四十,一直沒結婚。她是因為嚴重的憂鬱症來找我的。在我們的交談中,她談到了自己的童年成長經歷。
她父母都是小學教師,對她有很好的早期啟蒙教育,在各方面要求也很嚴。她在很小的時候就會背很多經典詩文,聰明伶俐,而且認字很早,上小學就讀了不少課外書,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但她父母在她童年時期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這個錯誤發生在她5歲的時候。
起因很簡單,就是有一天她尿床了。父母為此大驚失色,說你2歲就不再尿床了,現在都5歲了,怎麼反而又尿床,越活越倒退了。父母的話讓小小的她非常羞愧,以至於當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心裡非常擔憂,好久都沒睡著。但也許是因為太緊張,也許因為前半夜沒睡著,後半夜睡得太香,第二天早上醒來,居然又一次尿床了。這下子,父母特別不高興,說你是怎麼搞的,昨天尿了床,今天怎麼又尿了,是不是存心的啊?當時他們住的是大院平房,有很多住戶,她媽媽一邊抱著溼褥子往外走,一邊說,這麼大孩子了還尿床,褥子曬到外面,讓別人看到多丟人。她爸爸板起面孔嚴肅地警告她說,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這兩次尿床我原諒你了,再尿床我可對你不客氣了。
父母的話讓小小的她內心充滿羞辱感和恐懼,所以接下來的一個晚上,她更害怕得不敢睡覺,直到睏得堅持不住,沉沉睡去。結果是,她連著第三次尿床了。這令父母簡直震怒,不但責罵,而且罰她當天晚上不能吃飯喝水。雖然當天因為空著肚子睡覺,沒尿床,但問題從此陷入惡性迴圈中,從那時起,她開始隔三差五地尿床。父母越是想通過打罵來讓她克服這個問題,她越是難以克服。父母可能後來意識到打罵解決不了問題,就開始帶她找醫生看病,吃過很多中藥西藥,都沒有作用,直到成年,仍不能解決。
這件事幾乎毀了她一生。天天溼漉漉的褥子、尿布以及屋裡的異味,是烙進她生命的恥辱印記,她原本可以完美綻放的生命就此殘缺了。考大學時,她取得了很高的成績,完全可以報考名牌 大學,但為了避免住集體宿舍的尷尬,第一志願填報了當地一個學校,以便天天晚上回家。大學四年,她不敢談戀愛,自卑心理讓她拒絕了所有向她求愛的男同學。工作後,談過兩次戀愛,都是男方發現她有這個毛病後,選擇了分手。
她對我說:直到上大學前,她一直認為自己這個毛病是個純生理問題,是一種泌尿系統的慢性病。後來才慢慢意識到是父母的緊張和打罵造成的後果。結束第二段戀情後,她割腕自殺,被救過來,出院回到家中那天,終於在父母面前情緒暴發,瘋狂地向父母喊出她心底積壓多年的屈辱,並以絕食逼迫父母向她認錯。父母似乎終於也意識到問題的來由,雖然沒向她正面道歉,卻在她面前無言地流了幾天淚,痛悔的樣子終於令她不忍,她才端起了飯碗。經過這件事,父母一下子蒼老了十歲,幾天間就顯得步履蹣跚了。她知道他們已受到懲罰,心中既有渲洩後的舒暢,又有報復的快感。自此,這個毛病居然奇蹟般地開始好轉,發生的次數大為減少。
但她的生活卻無法改變,周圍凡認識她的人都知道她這個毛病。她像一個臉上被刺字的囚犯,醜陋的印記無法擦去,只好在三十多歲時選擇北上,希望通過環境的改變讓自己活得自在些。但骨子裡形成的自卑和抑鬱無法消退,再加上工作壓力比較大,很小的一點事就會讓她崩潰,對於愛情和婚姻,完全失去再去碰觸的熱情和信心,對安眠藥和抗抑鬱藥的依賴越來越嚴重。後來她信仰了宗教。她說,宗教是唯一讓她感覺安慰並有所寄託的東西。
像一個醫生在晚期癌症患者面前束手無策一樣,我在她的痛苦面前也同樣感到無可奈何。教育中,有太多這樣的蝴蝶效應,本來小事一樁,家長完全可以用輕鬆愉快的態度來解決,甚至不需要去解決,問題也會自行消失。但由於家長用嚴厲的方式來對待孩子,不但無助於問題本身的解決,還會給孩子留下經久難愈的心理創傷,嚴重的甚至可以毀滅孩子一生。
我還見過一個四歲的孩子,父母都是高學歷,奶奶曾是高階主管會計,也很能幹,且非常愛乾淨。家長從孩子一歲半開始,就因為吃手的問題和孩子糾纏不清。據家長講,最初阻止孩子吃手,採用的是講道理,告訴孩子手很髒,不能吃,他們感覺一歲半的孩子能聽懂了。當發現講道理沒用,就來硬的,採用打手的辦法,輕打不起作用,就狠狠打,但這只能起一小會兒作用,孩子一停止哭泣,就好了傷疤忘了疼,又把手伸進嘴裡。後來,負責照看孩子的奶奶拿出縫衣針,只要孩子的小手一放進嘴裡,就用針扎一下,並把針掛到牆上,故意讓孩子看到,但這也不能嚇住孩子。後來家長還採用過給孩子手上抹辣椒水、每天24小時戴手套等各種辦法,可是問題始終沒能得到解決,並且越來越嚴重。聽家長說,孩子還特別愛發脾氣,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可以連續哭嚎兩小時,甚至會用頭猛烈撞牆,全然不知疼痛和危險。
我見到這個孩子時,他兩隻手的大拇指已被吃得變形,兩隻小手佈滿破潰的傷口,傷痕累累,但孩子好像完全沒有痛感,還在用嘴啃咬雙手,用指甲摳開血痂。更糟糕的是孩子的心理也出現嚴重障礙,不會和人交流,別人和他說話,他基本不迴應,目光總是避開,神情冷漠,拒人於千里之外。
這個孩子的遭遇,讓我震驚於家長的無知和殘忍。孩子吃手是多麼正常的一種現象,嬰幼兒最初是用嘴來感知和認識世界的,小手又是離他最近、唯一能讓他自主支配的東西,所以吃手幾乎是所有孩子的本能,根本不需要,也不應該制止。到孩子可以動用自己的其它感知器官認識世界時,自然就不吃手了,就像人學會站著走路後,自然就不願意爬著走了。對於這樣一個自然的認知過程,家長卻要想方設法阻止,而且採用打罵、針扎、抹辣椒水等做法,簡直就是在刑訊逼供啊!一個弱小的孩子,在人生初期就莫名其妙地遭遇綿延不斷的殘酷對待,他的生命怎麼能正常展開,怎麼能不被扭曲呢?!
當然有的孩子對吃手表現出固執的喜好,到四五歲,甚至十來歲,還在吃,這種情況往往和孩子的寂寞或自卑有關,是其它教育問題積澱的一個後果,吃手不過是孩子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更不該制止孩子吃手。應該做的是反省自己和孩子交流得多不多、相處方式是否和諧等等,並努力從這些方面去解決。
家長希望用各種規矩培養出孩子各種良好的習慣,而這對孩子來說,卻是自由意志被剝奪,活在日復一日的冷酷對待中。他的世界一直以來太寒冷了,已被厚厚的冰雪覆蓋,所以他下意識地要把自己嚴實地包裹起來,迴避和外界的交流,直到失去正常的溝通能力。這是一個弱小生命對抗惡劣環境的本能反應,畸形的生態環境只能讓他變態地成長。
專門研究兒童神經病的蒙臺梭利博士說過:我們常常在無意中阻礙了兒童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對他們的終身畸形負責。我們很難認識到自己是多麼生硬和粗暴,所以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儘可能溫和地對待兒童,避免粗暴。教育的真正準備是研究自己。
教育學和心理學對於嚴厲教育所帶來的損害的研究已經很成熟了,但時到今日,人們對嚴厲教育的破壞性仍然沒有警覺。在我們的教育話語中,人們仍然特別願意談規矩,很少談自由。哪個青少年出了問題,歸結為家長管得不嚴,太溺愛;相反,哪個青少年成長得比較優秀,尤其在某個方面做得出色,會歸功為家長和老師的批評和打罵。
這樣的歸結非常簡單非常膚淺,但越是簡單膚淺的東西,越容易被一些人接受。於是,一頓“要嘛好好彈琴,要麼跳樓去死”的威脅可以讓孩子成為鋼琴家,一根雞毛撣子隨時伺候可以讓孩子上台大,一通把孩子罵作“垃圾”的汙辱可以逼孩子考進哈佛……諸如此類的“極品”行為最容易得到傳播。
人們不肯往深處想一想,嚴厲教育如果真能讓孩子優秀,天下將盡是英才。一個成年人想收拾打罵一個孩子還不容易的事嗎?誰都會!既威脅不到自己,又能把孩子教育好,省心省力,痛快淋漓——可教育是件“秋後算賬”的事,雖然兒童的緩慢成長給了一些人以暫時的幻覺,但裁下罌粟不會結出櫻桃,惡果不知會在哪個枝條上結出。
有位家長,聽人說孩子有毛病一定要扼殺在搖籃中,所以她從女兒一歲多,就在各方面對孩子進行了嚴格的管教。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飯,媽媽會把孩子碗中的飯全倒掉;如果孩子不好好刷牙,家長會把牙刷一折兩半,丟進垃圾桶;不好好背古詩,就用戒尺打手心……在家長的嚴厲教育下,孩子確實被訓練得很乖,按時吃飯,認真刷牙,會背很多古詩。但她發現,剛剛三歲多的孩子,一方面表現得膽小怕事,到外面都不敢跟小朋友玩;另一方面在家裡脾氣又很大,且表現出令人不可思議的殘忍,比如虐待家裡的小貓,把貓尾巴踩住用腳跺,或用沙發靠墊把小貓捂到半死,看小貓痛苦的樣子,她則表現出滿足的神情。一般小女孩都喜歡芭比娃娃,她則對這些娃娃好像有仇,動不動就肢解芭比娃娃,把娃娃的頭和四肢揪下來,甚至用剪刀剪破。媽媽不能理解,她的孩子怎麼這樣?
兒童天性都是溫柔善良的,如果說一個孩子表現出冷酷和殘忍,一定是他在生活中體會了太多的冷酷無情。媒體不時地報道家長虐待孩子或子女虐待老人的的事件,手段之惡劣,令人髮指。同時,追究一些惡性刑事案件的犯罪分子的成長史,幾乎全部可以看到他們童年時代極端嚴厲的家庭教育。可以說,幾乎所有的極端殘忍者,都有一個精神或肉體嚴重受虐的童年。
經常被苛責的孩子,學會了苛刻;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學會了仇恨;經常被批評的孩子,很容易變得自卑;經常被限制的孩子,會越來越刻板固執……“身教重於言傳”是教育中的一條被時間和無數事件驗證過的真理性的結論,嚴厲教育本身也是一種示範,如果成年人對孩子拿出的是經常性的批評和打罵,怎麼能培養出孩子的自信與平和呢?
放不下嚴厲教育的人,真正的原因是潛意識放不下莫名的恨意。像一位網友說的:有些人小時候常捱打,痛恨父母打自己,長大了發誓絕對不打孩子,可做父母后還是會打小孩。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正常生活是怎樣的。推翻父母不難,但修補父母刻在自己童年裡的缺陷,非常不易。是否認同打孩子,是塊試金石,可測驗出人們在教育上的認識水平。
孩子沒有錯,只有不成熟,如果你動不動認為孩子“錯了”,那是你自己錯了;如果你遇到的孩子是屢教不改的,那是你所提要求不對或一直在用錯誤的方法對待他。我相信教育是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事,需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地解決。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如果家庭生活制度從一開始就得到合理的發展,處罰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裡,永遠不會有處罰的情形,這就是最正確的家庭教育道路。
這裡所說的“良好的家庭”並非永遠一團和氣,而是有矛盾也總能得體地解決。不少人對我從未打過孩子表示驚訝,然後歸因為我的女兒分外乖。事實是,我在和女兒的相處中,也有小衝突,但我從不在孩子面前縱容自己的情緒,經常是自己先退一步,想想在哪裡沒好好理解孩子,自己應該如何改變,也會真誠地向孩子道歉。所以,並不是我的女兒比一般孩子乖,而是她像所有的孩子一樣乖,天下的孩子都很乖,沒有一個孩子是需要用打罵來教育的——只有成人對兒童有這樣的信心,他才能放下心中棍棒,繼而放下手中棍棒。
兒童是脆弱的,成長只需要鼓勵,不需要懲罰,一切嚴厲的對待都隱藏著某種傷害。父母不僅應該放下手中棍棒,更要放下心中的棍棒,心中無棍棒是件比手中無棍棒更重要的事。寬容而飽含真誠的教育,總是最美、最動人的,對孩子也最有影響力。
當然,我不希望給家長們太大的壓力,大家都是凡人,偶爾火氣上來了,實在忍不住,打孩子兩下或罵幾句,這也不會有太大問題,正像一個偶爾吃多了的人不會成為大胖子一樣。身體自有它的調節功能,孩子也自然有他正常的抗挫折能力。並且兒童甚至比成年人更寬容,更能理解並消化父母偶爾的脾氣。孩子最受不了的,是父母經常性的嚴厲和苛刻。
尊重孩子,是大自然的法則,是教育最基本的法則。嚴厲教育的目的雖然也是想給孩子打造出華美的人生宮殿,到頭來卻只能製造出一間精神牢籠,陷兒童於自卑、暴躁或懦弱中,給孩子造成經久不癒的內傷。說它是危險教育,一點也不為過。
摘自報刊文摘
安眠藥吃太多會怎樣 在 許常德的地下手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的經歷也豐富了我的回覆。
(也許有些人會記得,前一陣子有位男子的來信,他一直愛慕一個女生,但從未表白,後來女生結婚了,也過世了,但這份愛慕依然未消失,他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生病了)
以下是六月十日我的回信
問
對一個往生十二年的人仍念念不忘,是否表示精神瀕臨異常?
民國六十四年轉學到世新編採科五專二年級,第一次看見她就驚為天人,喜歡上她。我們從專三開始同班,三年同班生涯,不敢表白,一直默默喜歡她。
在澎湖服役時,她情路不順,我也只是耐心的關懷開導她,心裡卻從未想到趁虛而入。退伍後,她單獨請我吃飯,從她可愛燦爛笑容裡,我知道她擺脫了陰霾。
接著她結婚,我獻上祝福,然後她就失聯。
十年前開始,莫明的每天想起她,她似乎成了我的安眠藥,每晚睡前想她,才能安然入睡。兩年前的同學會上,從她死黨口裡獲知,她已輕生十年,因為丈夫的背叛與欺騙。
我找到她的安身之處,納骨塔牆上她的一小塊牌位,那是樹葬後特別加立的。
兩年來在她忌日那天我都去祭拜,手機裡保存一張她的畢業照,每天都會默默看著照片,看著這個我這輩子真心喜愛的女孩。
我甚至想嘗試牽紅姨或觀落陰的方式,探詢她在另個世界的狀況。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精神異常,但就是每天都會看著她的照片,想著她請我吃飯時,那一身粉紅色洋裝的妝扮及美麗的倩影。
回
不管在哪個階段
你總是維持著遠眺的距離
默默地欣賞她
這是愛情最純粹的距離
只有保護
沒有擁有
只有欣賞
沒有打擾
像公主徹夜未眠那首歌的故事
你是他今生唯一忠心耿耿的護衛兵
不管她知不知道你對她有如此深邃的愛慕
但不知道是她和你共同的幸運
因為不知道
這份純潔將永不落幕
大多數愛上一個人思念一個人的時候
都是失眠與痛苦
你卻能甜甜地回味
並安然入睡
這樣的愛與被愛超凡脫俗
比真實的娶到她更幸福無暇
為何能這麼永垂不朽
可見不去擁有是關鍵
免除現實複雜的考驗
只有美麗的倩影一再重播
原來永遠的幸福是永遠的經典重播
是在心裡的反覆聆聽與注視
不是用力地付出與獨佔
謝謝你用你的生命詮釋了完美的愛情
此情原以為只有天上有
但你落實在人間了
許老師:
對您,我由衷的敬佩與感激。
2000-2017,除了觀賞電影與電視洋片,我拒看拒聽大眾傳媒帶來的訊息,過著自己想過的清靜生活。
2018換了智慧型手機,某日偶然看到 “新聞哇哇哇”,才有了轉變。
那一集談的是感情婚姻議題,我發現您思路清楚、與眾不同,跳脫八股、自成一格。
從此我成了哇哇哇的收視常客,當然必須是有您在的場次。
接著我知道您也是世新畢業的,待過唱片公司,更是個音樂人,“如果雲知道”是季忠平與您共同填的詞...。
到了今年4,5月份,我突然掀起一股莫名衝動,想要利用觀落陰牽紅姨這些“民俗療法”,去探究這輩子最喜愛卻已輕生12年的女同學狀況,於是開始嘗試接觸各類宮廟法師,發現一一是令我啼笑皆非外,才驚覺自己是否病了?否則怎會求助於不科學呢?
於是6月1日凌晨,在您的粉絲專頁裡,我誠實面對自己,誠實寫下這輩子的真正愛戀。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吐露內心話,我也驚訝自己會對一位是名人也是陌生人的您吐露心裡話。
接下的日子裡,始料未及的看到太多您的粉絲在我的發文裡留下各種感言,這些感言不論正面負面都不會左右我的心緒。
但我不禁佩服您,您的心臟夠大,否則怎麼克服種種的負面?
6月10日晚上7點多您回覆了。
我靜心細心看了好幾次,感受越來越多也越深,我感受到您的真誠,您是細心看完我的心裡話,然後用心的回覆!
彷彿您就身處在那情境裡,化身為主人翁,洞悉主人翁的心思,然後字句斟酌且精準的描繪情境!
許老師,我真的佩服您駕馭文字的功力,您真的是才子!
其實,有些事情我沒說出來。
在同學三年裡,她的死黨發覺也告訴她,我喜歡她,她本人也知道。但我就只是靜靜觀賞著她。
服役期間,她情路不順盪到谷底,我沒有趁虛而入,一昧盡力安慰開導她,只期望她快樂。這時我心裡竟然偶爾會浮現跟她變成好朋友的關係,不再侷限單純的愛戀。
退伍後不久,她邀我單獨晚餐,我倆曾默默相視著,她不時用著那雙聰慧狡黠的眼睛一直望著我,我只是凝視沒有開口說什麼。
沒有表達愛慕之意,是因為剛退伍還沒找到工作,無法給對方任何承諾。
之後的日子,她介紹她男友(後來的老公)讓我認識,然後私下問我一個很天真的問題:“你一向看人很準,你覺得他怎樣?”
他這位後來的老公,是一位討女人喜歡的帥氣花心男,我當時若據實以告,肯定吃力不討好,所以就不著邊際的說:有點大男人主義。人都有優缺點,多看他的優點吧!如果妳能忍受他的缺點,就OK啊!
結婚喜宴尾聲在門口送客那一刻,他老公對我只說了句:彼此心照不宣,你加油!
當我去祭拜她時,才知道廟裡的女住持是她相識19年的好友,對她狀況了解甚深。
住持的一番話令我愕然:你是不是她口中的那位很喜歡她的男友...,當初你若追她,也許今天的結局就不一樣了....,走了多年,一開始老公女兒還會來,現在只剩下你會來看她,過去跟她聊聊天吧!
我記得淡淡回住持一句話:人不相處在一起,永遠不知道以後會怎樣。
只是我內心告訴自己:
就算相處在一起也不會變糟,因為要真心喜愛一個人真的非常不容易,但有時候卻是沒理由!
就算當初是一見鍾情的感覺,但深植內心就拿不掉!
回顧這輩子,至少內心深處默默深愛這麼一位女孩,想想也不虛此生。
許老師,最後衷心感謝您,您的文字豐富了我的人生!
安眠藥吃太多會怎樣 在 安眠藥的副作用嚇死人,竟會變成這樣?!小禎林若亞2017.07 ... 的推薦與評價
最新【醫師好辣】一刀未剪版▻▻https://goo.gl/iacppM 來賓:小禎、林若亞、Junior 醫師:鄭丞傑、陳保仁、錢政弘、林志豪、陳欣湄、陳俊宇、林志益 ... ... <看更多>
安眠藥吃太多會怎樣 在 千萬不要服用過量安眠藥,真的,我是講認真的。... 的推薦與評價
... 副作用太強會影響上課. 4 年. 1. 瞌睡鯨魚. 之前醫師有次為了穩定腦波而開了顆癲癇的藥給我,據說多數人都不會有什麼副作用,但我吃完之後整個人變白癡XD DD 每個人對同一 ... ... <看更多>
安眠藥吃太多會怎樣 在 [新聞] 一早睡醒才知老公砍死2人兇嫌妻震驚嚇-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