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來時路,迎向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新旅途」公聽會
-完善法規政策、保障自主權益、追求尊嚴善終
-病人自主權利法是亞州第一部保障病人自主權的專法,自2019/01/06施行迄今兩年多來,隨著實務經驗累積,逐漸發現在法令規定及相關配套措施上,仍有許多值得精進之處。
-因此,邱泰源委員理事長率先於去年提出「病人自主權利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並進一步於今日(2021/03/09)與劉建國委員、蔣萬安委員、醫師公會全聯會、楊玉欣榮譽顧問及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共同在立法院紅樓舉辦「回首來時路,迎向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新旅途」公聽會,針對病人自主權利法及相關子法的修正,以及配套措施、經費預算等問題進行討論。
-出於對生命的珍愛、滿懷對病苦之人的關懷,近百位醫、法專家學者與臨床實務工作者齊聚一堂,劉建國委員與黃秀芳委員亦全程參與,展現對於病人自主權相關議題的高度重視。在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孫效智教授針對修法議題進行總覽之後,各界來賓便展開熱烈的發言與討論,從臨床實務上與法律上提供許多寶貴意見。
-會議主席邱泰源委員以其精湛的醫療專業及臨床經驗行雲流水般的進行深度廣度兼顧的討論。邱委員表示,徒法不足以自行,病人自主權的落實須有安寧緩和醫療的配套,在教育、制度、經費等各方便均須到位。此外,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由醫療專業人員面對民眾,緩解民眾面對生死病痛的疑惑與痛苦,並對於將來可能的醫療處置進行說明,實質上亦屬於醫療的一環,應積極研議由健保給付諮商費用之可行性。
-邱委員也指出安寧緩和醫療及病人自主權法已成台灣之光揚名國際,未來更要善用台灣堅實的社區醫療體系及推動家庭醫師制度,才能妥善照顧民眾生病到善生善終的歷程。
-針對今日公聽會中的各項建議,衛福部石崇良次長允諾一定會深入研究、積極辦理。會議最後,邱委員邀請楊玉欣榮譽顧問作結。楊顧問一席話有如會議室外和煦的春陽,灑下滿滿的希望:希望尊重病人自主、追求尊嚴善終的目標更加落實,形塑台灣更溫暖、更有深度的社會。會議也圓滿地結束,更指引出未來的努力方向。(東昇、俊良、之軒)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有想過當面臨人生試卷中最後一道題目時,該怎麼回答嗎?我們該如何畫下生命最圓滿的句點?而當生命走到末期,強行續命帶給患者的是一線生機,還是無限痛苦?加護病房醫師陳秀丹分享自身經驗告訴我們:適時放手才是真愛! 插鼻胃管:被綑綁的老年 陳秀丹醫師指出,現在的先進國家在患者生命末期時,「不插鼻胃管」...
安寧共照健保給付 在 劉建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該做的,我會繼續
與 醫師立委邱泰源委員、黃秀芳委員以及立法院最高顧問楊玉欣委員等共同召開病人自主權利法修法公聽會。
⠀⠀⠀⠀
《#病人自主權利法》在民國104年底三讀通過,是亞洲第一部真正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的專法,除了楊玉欣委員外,我也是當時的共提委員之一。
病人自主權利法適用對象:末期病人、不可逆轉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其他經政府公告之重症,且只能由病人自己做決定。這與過去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只針對的末期病人,且家人疾病人都可以決定的,是很大的不同。
⠀⠀⠀⠀
本法108年開始正式施行以來,國內完成預立醫療決定的人數,卻僅有2萬多人,還包括試辦期的人數,而同意安寧意願之註記已有74萬7391人,《病主法》#為何不受社會大眾青睞?我們應該要來思考,是不是法令規定及相關配套還有許多要改的地方?
⠀⠀⠀⠀
我認為,有一個很重要的重點,必須要大家一起思考,要預立醫療決定(AD)必須先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但是要先繳一筆錢,衛福部公定價格為2000~3500元,會不會引起「想善終?沒錢還不行?」的議論?如今衛福部雖有規劃讓中低收入戶在各縣市示範醫院免費接受照護諮商的服務,但是否還有更好的方式可以擴大民眾的接受度?
⠀⠀⠀⠀
對此在公聽會上,許多先進提出納入健保給付,但礙於健保預算有限,仍有很大的討論空間,對此我也在公聽會上向衛福部石崇良次長表示,可多方面去籌措財源,不一定得依賴健保,更何況這樣的有意義的事情,主政機關更應該積極的來推動。
⠀⠀⠀⠀
「善終與善生的路上,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走得更好。」這也是當初楊玉欣委員與我,推動病主法的初衷,希望藉由今天的公聽會,大家再來集思廣益修正方向。
⠀⠀⠀⠀
🔍 建國國會報告
✅ 建國骨力請您鼓勵
安寧共照健保給付 在 涂醒哲 Dr.Tw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涂醫師憶恩師:一代醫學典範,追憶謝博生教授】
面對這場百年大疫,醫界扛起防疫重任,令國人深感敬佩,而縱觀台灣醫學教育的躍進,有一位重要推手──#前台大醫學院院長謝博生。今年2月5日為謝教授逝世三周年紀念日,他生前致力推動家庭醫師制度,恰能為台灣愈顯艱困的醫療環境指出另一條坦途。
如何才算是一位「好醫師」,是視病猶親?還是醫術超群?謝博生教授認為,醫學生訓練時,不應過度「專科化」,只關注疾病,而是要回到「#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治療(Person-Centered Therapy)。因此推動「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ost-Graduate Year Training,簡稱PGY),醫學生不立即分科,都要先接受兒科、婦產科、內科等「全人醫療」的訓練。當年我在擔任衛生署長任內,也大力支持這項制度,使PGY先導計畫能踏出第一步。
在SARS疫情穩定後,謝博生教授看到基層醫療的重要性,陸續提出跨科別醫療團隊的照護模式,和社區醫療群的構想。他曾交代家人,自己不要急救,身體力行提倡安寧醫療和「善終」,更是 #台大第一位捐出大體的醫學院院長。
謝博生教授從醫學教育出發,思考如何讓病人的照顧更周全,我則從公共衛生的角度切入,為健康政策作診斷,我們和一些醫界前輩共同成立「#台灣永續全人醫療健康照護協會」,就醫療領域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例如:健保開辦至今,為什麼醫療浪費與片斷化更加嚴重?
台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醫師都是好醫師,卻可能因為支付制度設計不良,造成「衝量」。我在2010年擔任立委時,即催生《健保法》第44條,明訂:「為促進預防醫學、落實轉診制度,並提升醫療品質與醫病關係,應訂定家庭責任醫師制度」,並採「#論人計酬」為給付實施原則。
謝博生教授與我推動「#家庭責任醫師」制度,讓努力促進民眾健康的醫師得到回饋與報酬,而非只能以疾病治療來增加收入,同時導正許多醫病浪費的習慣。健保署應盡速落實此法,才有望開創健保3.0的嶄新時代。謹以此文追思恩師謝博生教授。
👉照片為謝博生教授在「台灣永續全人醫療健康照護協會」成立時發表演講,主題「我心目中的全人健康照護」。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網站:https://reurl.cc/dVWWO6
安寧共照健保給付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有想過當面臨人生試卷中最後一道題目時,該怎麼回答嗎?我們該如何畫下生命最圓滿的句點?而當生命走到末期,強行續命帶給患者的是一線生機,還是無限痛苦?加護病房醫師陳秀丹分享自身經驗告訴我們:適時放手才是真愛!
插鼻胃管:被綑綁的老年
陳秀丹醫師指出,現在的先進國家在患者生命末期時,「不插鼻胃管」已是共識。為什麼?因為插鼻胃管無法有效避免吸入性肺炎。她進一步說明,鼻胃管及胃造廔等措施,只能避免患者因飲食中的牛奶或水等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但患者自身的口水是無法避免的,「因為我們的口水是24個小時都在分泌的。」
此外,陳秀丹醫師也提到,插鼻胃管反覆摩擦,也很容易造成食道及胃部受傷,產生上消化道出血。更有一些老人家插鼻胃管覺得不開心,就會想要自己去拔,而醫院的對應措施通常是將他們的雙手綁起來,「我們的老年變成一個被綑綁的老年,」她表示,這是對老人家很大的不尊敬。
生命末期:老天給我們的退場機制
陳秀丹醫師指出,北歐將生命末期訂定成18個月。以往他們也同樣插鼻胃管,但近幾年開始反思鼻胃管造成的傷害,因此現在都強調生命末期不插鼻胃管,甚至提出:死前兩周才臥床。
陳秀丹醫師說,老天將我們生下來,也給我們很好的退場機制。
當一個人老到、病到不能吃的時候,沒有額外給予水分時,我們腦內的嗎啡生成量就會增加;當一個人心臟、肺臟不好時,二氧化碳沒辦法排除,持續累積就會造成二氧化碳性昏迷;當一個人肝功能下降,阿摩尼亞(氨)代謝出問題時,我們血液中的阿摩尼亞(氨)將增加,就會造成肝性腦病變。
她說,上述狀況其實都可以讓一個人「比較舒適地離開」,這就是老天爺給我們的一個很好的退場機制,只是我們都忘記了。
適時放手: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
「有生必有死」陳秀丹醫師表示,看待「老病死」的過程要保持平常心,而且所有事情都要事先規劃。死亡並不是一個禁忌,因為隨時都有可能面臨一個導致自己永久失能,或馬上死亡的重大事件;因此當我們還健康時,就應該思索該如何面對。
「能夠放下自己是智慧;能夠放下別人是慈悲。」陳秀丹醫師強調,醫師面對再怎麼急救都無法救回來的患者時,要學會放手;我們面對老病、甚至要死亡的父母親時也相同,「放了手,他就得到自由。」
陳秀丹醫師指出,全世界都很欽羨台灣的健保制度,但「健保給付無效醫療」這件事情勢必得好好改善。許多末期患者被無情地用現代化的醫療強行續命,苟延殘喘地活著。她認為,如果健保不給付這塊無效醫療,相信許多生命末期的人不會多受苦。
活著,是為了感受生命的美好
陳秀丹醫師透露,在自己從醫的26年中,看過許多人痛苦地死去,但也看過許多人走的時候非常安詳,氣氛也十分平順,「因為這個人他知道自己要走了。」她說,這樣的患者對於死亡的準備工作也做了好幾年,周邊的親友也可以接受他的離去。
「這樣的死亡是被期待的、是不慌張,且是很大的福報。」陳秀丹醫師表示,醫院會給予一些嗎啡、鎮靜劑,以及讓患者更舒適的藥物,讓他們在生命的最後一哩路,可以很安詳、很有尊嚴。
「死亡最深層的意義,就是要讓活著的人活得更好。」陳秀丹醫師強調,我們活著就是要享受人生,如果一個人只有呼吸、心跳的活著,就是所謂的「生物式生命」,但生命的重點是需要感受到外界給予的愛及美好,這才是我們應該過的「傳記式生命」。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每個人都是一本傳記。」我們該如何書寫,讓寫到最後一頁時,還是同樣的美好,靠得是智慧。因此,陳秀丹醫師提醒,一定要簽預立醫療指示,保障自己的善終。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4月號《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課》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10
【相關影片】
重症醫師的生命課程。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陳秀丹醫師
https://youtu.be/cG-F2baV7Bs
必學!重症3堂課。插管、氣切、心肺復甦術︱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diVvzoP-2f8
必學!照護2堂課。鼻胃管、胃造口︱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xnb2oZUVs3U
【相關文章】
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問:當家人倒下,你能做對醫療、照護的選擇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431
陳秀丹醫師: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44
要不要幫父親放鼻胃管?安寧醫師:父親自己答了這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978
#陳秀丹 #病主法 #預立醫療指示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安寧共照健保給付 在 全民健康保險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試辦計畫問答集 的相關結果
「安寧共同照護」是指在住院中之重症末期病人有安寧療護服務之需求,但無法入住 ... 藉由安寧共照團隊人員至病床旁提供安寧照護服務,而原醫療團隊仍持續提供住院照護 ... ... <看更多>
安寧共照健保給付 在 安寧共同照護介紹| 衛教資訊| 安寧服務| 特色醫療 的相關結果
安寧共照 指經醫師診斷癌症末期的病人、末期運動神經元疾病病人或八大非癌末期病人(主要診斷為下列疾病,且已進入末期狀態者: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 ... ... <看更多>
安寧共照健保給付 在 安寧共照試辦照顧重症末期 的相關結果
安寧病房有限,造成有需要的病人無法入住安寧病房,也無法獲得健保給付。健保局今天表示,正式實施安寧共同照護試辦方案,安寧療護需求者能在急性病床,獲得安寧共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