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特報:氣候變遷將嚴重衝擊登山運動】
你期待上山踏雪賞景嗎?或是想報明年的雪訓課程?遺憾的是,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臺灣的高山未來或許越來越難看到降雪。夏天會越來越長,冬天會越來越短。
身處亞熱帶的我們,因為上山都以健行為主,所以難以體會氣候變遷的衝擊。但對許多登山運動盛行的溫帶國家來說,影響可說是無遠弗屆。
.
舉一個例子來說,美國華盛頓州有一座名山叫做瑞尼爾山(Mt. Rainier),海拔4,392公尺,也是喀斯開山脈(Cascade Range)的最高峰,每年都會吸引很多雪攀的登山者。封面照片即是瑞尼爾山壯觀的冰雪景觀。
就在上周,這座山上的三家嚮導公司宣布提前結束今年的攀登季。原因是氣候太炎熱,雪層融化之後無法固定石塊,也露出底下的破碎冰河,讓嚮導沒把握能保障客戶的人身安全。一位擁有35年經驗的資深嚮導說他從來沒見過這種情況。
---
前陣子由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釋出的第六次評估報告,特別針對世界各地的山區的氣候列出以下重點:
🔹 預計山區的冰點高度將會提升,並會改變冰雪的狀況。 (⚠️高度可能)
🔹 暖化現象已發生於喜馬拉雅山脈、瑞士阿爾卑斯山脈、安地斯山脈中段,高度越高處越是明顯。這種依高度而變的暖化現象可能導致雪線、冰河均衡線和雪/雨過渡帶的高度變化更快。(⚠️高度可能)
🔹 除少數例外情況,山區的冰河自19世紀下半即開始消退 (📛極高可能)。消退的速度在1990年代後加快,而人類的影響非常可能就是主因。這種現象在近2,000年內從未發生(⚠️中度可能)。此外,即使全球氣溫重獲穩定,冰河將繼續在接下來數十載失去質量。(📛極高可能)
🔹 先前全球暖化所引致的春季融雪和加劇的冰河融化,已經造成低海拔山區集水帶的季節性流量變化。 (⚠️高度可能)
🔹 在他們還存在之處,山區冰河將繼續退縮、永凍層會繼續解凍。(⚠️高度可能)預計山區冰河將在更高的21世紀溫室氣體排放情境中損失更多質量。(⚠️中度可能)
🔹 以21世紀的水當量、範圍和年度存續時間而言,幾乎已完全確定雪域將在大部分地面上縮減。
🔹 預計極端降雨將在主要山區增加(⚠️依地點不同,中度至高度可能),並在所有情境中皆有著潛在的洪水、山崩、冰湖潰決的連鎖效應可能。(⚠️中度可能)
🔹 因為冰河失去質量,正常來說預計來自小型冰河的逕流會減少;然而大型冰河的逕流大致上會隨著全球暖化的程度增加,直到他們的質量耗盡。
🔹 所有上述的改變皆會對水資源、能源、生態完整性、農林業、災防和生態觀光帶來挑戰 (⚠️高度可能),委員會第二工作小組將在報告中評估這些議題。
※ 自己隨手翻一翻,或許有不準確之處,還請見諒。
-----
對於以冰雪地形為主的登山運動而言,這份報告的內容無疑是一記響亮的喪鐘。
各大主要山脈的雪況越來越糟,即意味著攀登季越來越短、落石和雪崩越來越常發生、風暴也越來越強,直接威脅著所有登山者的生命安全。換句話說,現在環境的客觀風險比起過去又高上一截,許多現存或尚未開發的冰攀或雪攀路線,未來或許都會因為太過危險而沒有嘗試的可能。
不知道幸還是不幸,臺灣的山區因近年降雪量本來就不穩,所以不太受影響,但如果是想要精進雪攀技術的人,以後似乎益發難以避開機票和旅行支出了。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希望大家都能盡一份力來守護他。
#氣候變遷 #登山運動 #全球暖化 #冰河 #雪攀
-----
Photo by Mandy Beerley on Unsplas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970的網紅鸚鵡用品相關-雜貨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的賣場: http://shopee.tw/dandanchen #鸚鵡用品相關雜貨舖 #我愛寶貝蛋 橙翅亞馬遜是體型較小的亞馬遜鸚鵡,也是較普遍的亞馬遜鸚鵡之一,價位也不像許多亞馬遜鸚鵡一般地高,在蘇利南當地是數量最最多的鸚鵡,體型雖不大但卻是可愛的寵物,公鳥在成熟時可能會對人有攻擊與侵略...
安地斯山脈氣候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開學時刻,
巫師地理想要推薦給學生、家長、老師
這一本新書:《#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
若是要說,培養國際觀,不僅是外語學習跟媒體文章,還是懂點國際情勢,有的時候是透過遊記的人生體悟,那些文化饗宴與交流的心境,更顯得珍貴,也拓展了一種視野。地理的一種視角吧!
旅行的風景,壯遊豐富了自己。
搭便車的勇氣,開啟了奇幻之旅。
讀萬卷書真的是行萬里路!
公路上奔馳著,從城市到城市,
穿越國界,每個地點都有著不凡的記憶
#中東路線:穿越以巴的耶路薩冷,鄰近約旦河,再到西奈半島,最後抵達開羅;#中亞路線:歐亞大陸的中央,中國與哈薩克地之間,綿延的山岳;#南美路線:彷彿是《摩托車日記》再現,熱帶到溫帶,繞行安地斯山脈的東與西。
#移動總是迷人
第31頁,「後來搭便車搭上癮之後回想,時刻表、地圖這些事物之所以讓我如此迷戀,或許是因為他們總能讓我在其中摹想移動,探索未知。」
易安,比起背包客,更加深入造訪每個旅程,搭便車的歷程,都是刻苦銘心!他從2014年到2018年,累積了高達三萬五千六百公里,非常不簡單!
易安,每一段地景描述,活生生跳入眼前的感受。
第87頁,「我們在國土狹長的智利一路向北奔,奔過了寒冷雪山,奔過了淒美的峽灣,奔過了荒蕪的沙漠,奔成了一堂五千公里的實境地理課。從南到北,我們跟著貨車背後載的貨物,逐一細數了智利那些跟氣候型態一樣多元的物產:酪農業、林業、礦業,以及走到哪裡都有的漁產、水果與葡萄酒。」
#複雜的國家
第133頁,「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之後,共產陣營維持不到半世紀的烏托邦理想潰散一地,南斯拉夫聯邦的加盟國紛紛背離。作為南斯拉夫聯邦的核心國,塞爾維亞共和國無法忍受聯邦的分崩離析,決議向剛獨立出去的新國家們宣戰。」
易安的文筆易讀好懂,穿插了歷史脈絡或是地理概念,對於地理老師巫師在閱讀的時候,覺得許多概念得以連結,又有許多畫面跳出來,好像有種在現場,又有種地圖上游走的意味。
中東、中亞、南美的這些路線,填補了一些台灣民眾還沒有經常造訪的地點,透過易安搭便車的體悟,這些路途上的感受,很多聚落生活得以讓更多人知道,更能夠感受到真實,增進了我們在台灣,意會遠方不一樣的景色,特別是疫情當前無法出國,但是這些文本就可以和易安,一起搭便車的感受!
巫師會知道李易安,也是偶然在臉書滑一滑,看到這位端傳媒記者的臉書內容,不時分享對於國際時事的想法,也有一些不同見解,文字遣詞也與社會科學概念有所發想,覺得有得到啟發。雖然還沒有見過本人,但也已經被圈粉,很榮幸在今年這個夏天,接到聯經出版的邀請,推薦這位作家,這本好書。
邀請大家閱讀,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各界推薦
王志弘(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何欣潔(《端傳媒》台灣組主編)
楊宗翰(「沙發客來上課」計畫發起人)
陳柔安(《我沒錢,所以邊畫畫邊旅行》作者)
李明璁(公視《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主持人)
巫師地理(高中地理老師)
畢恆達(台大城鄉所教授)
廖科溢(金鐘旅遊節目主持人)
──盛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李易安
端傳媒記者,用移動做田野,以田野為生活,為田野而移動。怕鬼,但喜歡逛墓園;喜歡旅行,也喜歡紀錄,文章散見《端傳媒》、轉角國際、Matters;第13屆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獲選者,曾入圍亞洲出版協會(SOPA)卓越新聞獎。兼職翻譯,譯有《歐亞帝國的邊境:衝突、融合與崩潰,16-20世紀大國興亡的關鍵》、《啟蒙運動》等書。
《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是他出版的第一本個人著作。
你可以在以下平臺上找到他:
FACEBOOK
李易安
端傳媒
theinitium.com/author/cEoTwTZK
轉角國際
global.udn.com/author/articles/1020/1458/share/2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9085
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公路上3萬5千6百公里的追尋,在國與界之間探索世界(附贈限量便車明信片,3款隨機出貨)
安地斯山脈氣候 在 Yahoo!奇摩新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科學家指出,波波湖是氣候變遷最血淋淋的例子
#玻利維亞 #全球暖化 #LakePoopo #乾旱 #安地斯山脈 #YVOD
安地斯山脈氣候 在 鸚鵡用品相關-雜貨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們的賣場:
http://shopee.tw/dandanchen
#鸚鵡用品相關雜貨舖 #我愛寶貝蛋
橙翅亞馬遜是體型較小的亞馬遜鸚鵡,也是較普遍的亞馬遜鸚鵡之一,價位也不像許多亞馬遜鸚鵡一般地高,在蘇利南當地是數量最最多的鸚鵡,體型雖不大但卻是可愛的寵物,公鳥在成熟時可能會對人有攻擊與侵略性,共有兩種亞種,台灣國內的橙翅亞馬遜大多是野生鳥。
32-34cm(12.5-13.5吋)
廣佈於南美洲北部,大多棲息在安地斯山脈以東的地區,包括巴西、圭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祕魯、玻利維亞等國。
橙翅亞馬遜在當地是常見的鳥類,但數量卻有逐漸下降的情形,主要原因之一是在當地常被獵捕作為食物,這個情形在法屬圭亞那尤其嚴重;喜愛穿梭生活在各種近水源區的林地,包括熱帶雨林、稀樹草原、沼澤區、農地等地區,必較不常發現於乾燥的林地中,群集性強,常被發現成對、數百隻甚至上千隻一起活動,尤其是在晨昏時,但繁殖期時聚集數量會減少,,飛行時十分吵雜,但覓食時則較安靜,牠大多在樹上覓食,食物包括水果、堅果、棕櫚果實、漿果等,食物不足時會到芒果園與橘子園內覓食;築巢於中空樹洞內,一次產2-5顆蛋;橙翅亞馬遜有時會吵雜 。
野生鳥和人工繁殖鳥反差相當大,人工繁殖鳥的尺寸明顯比野生鳥大一號,且比較不怕人,野生鳥多經折磨與運送羽毛狀況差,相當怕人,體型瘦小,剛飼養時會較害羞,但很快即能適應環境, 且會變的十分健壯;橙翅亞馬遜對亞馬遜鸚鵡喜好的初入門者,無論是寵物幼鳥或想繁殖的成對成鳥都是很好的選擇,售價不高,有著可愛的個性與討喜的行為,喜愛啃咬物品,可提供玩具或樹枝供其咬嚼,公母並無明顯的外在特徵,但一般來說,公鳥頭部的藍色部份會較母鳥明顯,母鳥面部的黃羽分佈會較公鳥廣。
雖然橙翅亞馬遜普遍度高,但並不是常見的成功繁殖種類,有些繁殖者認為其繁殖難度高,改變環境就有可能很長一段時間不繁殖,野生鳥多於繁殖鳥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但也有繁殖者認為不困難,可能因地、氣候、飲食、環境與飼養習慣等等有關係;繁殖期時可能有攻擊性,不宜過度打擾,一窩約產2-5顆蛋,平均約為3顆,孵化期約26-28天,2個月後幼鳥羽毛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