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立
小時候常常跟APEC搞混的OPEC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的縮寫,是一個由13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於1960年9月14日由五個創始國(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在巴格達成立。
如今其總部位於奧地利維也納(1965年遷入),目前有13個成員國。截至2019年,OPEC的石油產量占全球產量的38%、全球探明石油儲量的71.8%,可以對先前由「七姊妹」跨國石油公司主導的全球原油價格產生重大影響。
OPEC的既定使命是「協調統一成員國的石油政策與價格、確保石油市場的穩定,以確保為石油消費國提供有效、經濟而穩定的石油供給,為產油國提供適度的尊重和穩定的所得,為石油業投資人提供公平的報酬。」
該組織也積極研究國際石油市場風向,參與發布大量油市動向資訊。目前,OPEC成員有:阿爾及利亞、安哥拉、赤道幾內亞、加彭、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亞、奈及利亞、剛果共和國、沙烏地阿拉伯(實際領導者)、阿聯和委內瑞拉。前成員有:厄瓜多、印度尼西亞和卡達。
OPEC的成立標誌著國家對自然資源主權的轉折點,其決策在全球石油市場和國際關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戰爭或內亂導致石油供給中斷時特為尤甚。20世紀70年代,石油生產的限制導致石油價格暴增、OPEC賺得盆滿缽滿,也給全球經濟帶來長遠的影響。在80年代,OPEC開始為其成員國制定生產目標:一般來說是通過減少石油產量使價格上漲。該組織2008年和2016年的裁決減少了供過於求的石油供給。
#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巴格達 #伊朗 #伊拉克 #科威特 #沙烏地阿拉伯 #委內瑞拉
-------------------------
⭐️掌握更多訊息,快加入信傳媒Telegram:https://is.gd/a5lUNM
⭐️好玩有趣的新聞分享,歡迎加入信傳媒IG:https://tinyurl.com/y6oqqqbh
民眾黨轟中央及地方官員超過6成打完第二劑 攤開數字看⋯⋯打最多是第一線員警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9812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國最近遭逢「內憂內患」,疑似因為太早解封,導致Covid-19爆發第二波疫情,外加「佛洛伊德」事件釀成了全國示威潮,但美國總統川普似乎完全沒在怕,甚至急著宣布重啟競選活動,何必造勢呢?最後沒有出來投票的人都是支持你的人啊~好,不要歪樓。 總之呢,川普把首場造勢大會定在6月19日,辦在奧克拉荷...
安哥拉歷史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豐年70 李登輝大學長、屢登《豐年》封面的暖男──亨德先生】
亨德先生(James A. Hunter , 1890-1966)生於美國伊利諾州的基督教家庭,在早期的《豐年》經常提到這位「農民之友」。他大學畢業後便赴中國,在教會工作外也投入教育領域,特別是引入體育教育,創設北京師範學院的體育系;後來他返美進修,取得康乃爾大學農業碩士,可以算是前總統李登輝的大學長。亨德碩士畢業後結婚,便與夫人再回到華北,協助改善農村生活,可謂充滿奉獻精神。
1949年他來到臺灣,於農復會畜牧組擔任組長,對於防堵、控制牛瘟及豬瘟居功厥偉,據說一度使豬瘟在中南部絕跡,並引進優良品種,推廣利用配種組合取得雜交優勢的技術。他曾協助引進的畜牧物種包括盤克夏豬、北京鴨、陸地鴨、乳羊、安哥拉羊(可惜後來因雜交改良計畫成效不佳而終止)及大種青銅火雞(在臺灣看到青銅火雞的話,很可能就有牠們的血統!)等等。
在農復會任職期間,亨德針對牛、豬、雞的畜養在《豐年》發表過十餘篇文章,也與在農復會擔任研究員的李登輝先生相熟,並兼任東海大學創校首任董事。同時期亨德夫人則負起另一個計畫,為赴美考察或進修的人員教授英語及美國風俗,至亨德要退休前,已有超過上千學生,其中亦包括李登輝在內。1957年底亨德將從農復會退休時,這些學生曾為他們舉辦盛大的惜別宴,但亨德短暫回國後,又轉入東海大學社會系服務,夫人亦至東海大學外文系執教。
亨德在東海大學時兼任勞作指導長,積極推動社區工作,他說:「一所大學假如對它四周的社會和環境毫不關心的話,這所大學將失去它存在的價值。」因東海周遭大肚山居民取水極為困難,他瞞著子女,拿出農復會退休金全額60萬元(超過當時人均收入10倍,一碗豬肝麵時價約10元、味噌湯2元),組織大肚山居民和東海學生開鑿「龍井一號井」、建立簡易自來水供水系統,完成規劃後他才於1961年正式退休返美。
龍井一號井1963年完工,1966年亨德先生因心臟病在美國去世。1968年,亨德先生友人們捐款成立財團法人亨德先生獎學基金會,獎助大專院校畜牧獸醫學生,至今仍在運作。1999年大肚山居民為感念亨德先生,設立亨德紀念公園,亨德先生的子女來臺參加啟用儀式,才知道亨德捐出大筆退休金的往事,這段故事也被畫成繪本《亨德的一杯水》。
#豐年70 #亨德 #亨德公園 #李登輝 #畜牧業 #東海大學
--
歷史回顧加強版(?)
《豐年》70週年特刊登上博客來,請往這邊👉https://reurl.cc/YOQdml
支持豐年社,豐年農市買雜誌👉https://reurl.cc/rgomp1
安哥拉歷史 在 jordan温绍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真的太開心了!!!😍
對我來說,算是父親節的一份貴重禮物吧!
剛剛收到電台同事通知,原來今天開始 #阿爸 #DaddyDearest 終於可以在YouTube裡頭觀賞了。
以往也許有很多人因為工作關係,或時間配合不到而錯過了這部劇。現在8tv電視台配合父親節終於把戲上載到YouTube,再加上FMCO期間,相信大家會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抽空觀賞。
說到個人喜歡這部劇,除了自己有份參與以外,最主要原因就是劇裡頭所發生的點點滴滴,就如我們平時生活當中你我可能都會遇到的大大小小難題,等著我們去面對、學習、超越、放下。
在看戲過程當中,你會不經意地認同...對咯!我爸爸就是這個樣子...。每一集都有重要的生活課題,讓你有機會從中反思:..如果是你...你會如何的去面對、解決?
☘️歷史回顧..【阿爸】這部劇曾經在韓國2015年成功入圍第10屆首爾國際電視節(Seoul International Drama Awards)《最佳電視劇獎項》。在48個國家的212個作品當中,成功入圍最佳電視劇。當時還與來自韓國、中國、台灣、土耳其、新加坡、安哥拉的7部電視劇一決高下!
當然,我也幸運地在第四屆 #2017年金視獎 憑 【阿爸】這部劇獲得了 #最佳男主角,成了這輩子一段美好的回憶。
真心那句,在這部劇我確實花了不少時間及心思去揣摩 “阿爸”這個人的心態。我家的阿爸..就是我其中一個揣摩的對象。
拍攝的每一天,我和 Remon Lim 就要花好長的時間得把頭髮弄白,走起路來還要刻意的稍微把背部弄得彎一點點。每天收工后就要有意識的調整自己的背部,至於頭髮...可花了不少時間去梳洗呢!
一部誠意滿滿的電視劇,希望可以獲得你的垂青。你只要按下以下鏈接,就可以輕鬆看【阿爸】哦~~。
👉🏾https://youtu.be/Hps2Ae7yH8w
安哥拉歷史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美國最近遭逢「內憂內患」,疑似因為太早解封,導致Covid-19爆發第二波疫情,外加「佛洛伊德」事件釀成了全國示威潮,但美國總統川普似乎完全沒在怕,甚至急著宣布重啟競選活動,何必造勢呢?最後沒有出來投票的人都是支持你的人啊~好,不要歪樓。
總之呢,川普把首場造勢大會定在6月19日,辦在奧克拉荷馬州的城市「土爾沙」,結果消息一出立刻被戰翻。
首先,6月19日是美國Juneteenth「六月節」,也被稱作獨立日、自由日或解放日,是為了紀念美國南北戰爭結束,美國最後一個州也就是德州,宣布解放奴隸,這天被視為黑人民權里程碑。
而地點選在「土爾沙」更敏感。1921年5月31日,有一群白人至上主義者,跑去當時美國最有錢的黑人社區,號稱是土爾沙的「黑華爾街」,持槍濫殺黑人居民、搶劫燒毀企業和民宅,甚至開私人飛機轟炸,造成近300人死亡,這場大屠殺,是美國史上最嚴重的種族暴力事件之一。
這個時間地點對非裔美人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你川普己經被人家叫做白人至上的總統了,還一定要選在這一天去Tulsa造勢,是想要踢館嗎?如果是故意的,就是在人家傷口灑鹽,如果是不小心的,那也太白目了吧?如果是在台灣,簡直像選在二二八紀念日當天,跑去天馬茶房外面造勢一樣,不被罵翻才怪!
脫口秀名嘴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嘴爆川普的機會,被各界強烈抨擊後,川普團隊才同意延後造勢,把紀念日當天「還給非裔美國人」。相較於川普的「不知不覺」,現在許多歐洲國家從政府到民間,都出現反省蓄奴歷史、檢討西方文明的聲浪,在英國、比利時,跟蓄奴、種族主義沾上邊的雕像,紛紛被推倒。
這段剝削非裔的往事,不但是「貨出去、人進來、美國發大財」,甚至成為美國建國的基礎,我們今天就要翻開這本,恐怕連美國人自己都不太清楚,或根本就不想面對的美國蓄奴史。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1619年白獅號揭幕)
距今400年前的1619年8月下旬,一艘英國海盜船「白獅號」,抵達當時的英國殖民地,維吉尼亞州的「康福特角」(Point Comfort),船上「卸下」20多名從葡萄牙奴隸船搶來的非洲裔戰俘,這些來自安哥拉的無辜民眾,被海盜拿來換取食物,成為第一批被賣到美國的黑奴,也開啟了美國長達246年的野蠻蓄奴時代。
奴隸買賣是「三角貿易」的主角。歐洲人把布匹、槍支和金屬鍋等貨品,拿到非洲進行買賣,換取在非洲大陸西岸抓獲的俘虜,再把這些俘虜運往美洲沿岸,這些被賣到西半球的非洲人,大多來自葡萄牙殖民地安哥拉。他們被迫從事苦力活,種植甘蔗、稻米、棉花和菸草等,美洲再把這些原物料賣到歐洲。
這龐大的共犯結構,涉及歐美非三大洲、交通業、銀行業,甚至宗教團體,教會「善款」來自奴隸買賣的黑心錢,連神職人員都蓄奴。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奴隸待遇牲畜不如)
這些奴隸出發前會被葡萄牙人強迫受洗,改成基督教的新名字,抹去文化和背景。根據美國埃默里大學數據,從1525年算到1866美國廢奴隔年,大約有1250萬名非洲人被抓、送上了開往美洲和加勒比海的船隻,但其中只有八成六、也就是1070萬的男女以及兒童,在航程中倖存下來。
這些奴隸被捆綁,在甲板下擠得像沙丁魚罐頭,幾乎沒有水和食物,一旦生病就會火速蔓延開來,病死或是不聽話,就被丟進海裡。男性在海上必須做粗活,跳舞娛樂船員,常常被鞭打虐待,女性動不動就被性侵懷孕。古時候的交通可不像現在搭個飛機幾個小時就到了,當初哥倫布可是花了70天才從西班牙抵達美洲大陸,整段航程宛如人間煉獄。
這些非洲人上岸後,往往像牲畜一樣被暫時關在殺牛的「待宰室」或私人監獄,短則幾天,長達好幾週,然後直接在監獄裡出售,或是光天化日下進行拍賣。從河岸、路邊、火車站、小酒館到城市廣場,甚至法院和市政廳前的台階上,整個城市都是他們的拍賣場,歷史學家形容,奴隸拍賣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賣魚賣菜一樣,這麼的赤裸裸、血淋淋。
這些被奴役的人一無所有,完全不被當人看,而是一個可以用來抵押、買賣、贈與和暴力對待的財產,有些奴隸一輩子被賣了6次,妻離子散。奴隸不能合法結婚,也被禁止學習閱讀,更沒有法律地位,主人可以任意強暴或謀殺奴隸,不會有任何法律責任,奴隸生下來的孩子也還是奴隸,就像電影《自由之心》裡演的那樣淒涼。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苦了奴隸富了商人)
許多美國人的財富都是透過買賣奴隸賺到的。從1820年代末期到1830年代,最大的奴隸貿易公司是維吉尼亞州的「富蘭克林」和「阿姆菲爾德」,在他們的全盛時期,每年可以賣出1000到2000名黑奴,等於一天成交3到5人,1846年富蘭克林去世時,他的財產價值高達71萬美元,等於今天的近2400萬美元,幾乎全都是靠賣奴賺來的黑心錢。
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奴隸拍賣,發生在1859年2月8日,為期兩天的拍賣,一口氣賣出436人,總成交價30萬3850美元,奴隸販子賺飽飽,但這場拍賣被歷史學家稱作「哭泣時刻」。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奴隸建立美國經濟)
這群被奴役的人十分百搭萬用,拓荒、農耕、甚至打仗都用得上,在美國獨立戰爭前,幫忙開墾殖民地,獨立戰爭後又幫忙建立新的國家。
當年棉花的地位,就像20世紀的石油一樣,從衣服到醫療用品,到處供不應求,誰掌握了棉花,就掌握了經濟命脈。美國獨立戰爭後,棉花產量迅速增長,1793年美國人發明了「軋棉機」,棉花去子效率提高50%,讓主要棉花產地美國「深南」部,對棉花奴工的需求暴增,當時棉花佔美國所有出口商品的一半,全球66%的棉花都是來自美國。而把棉花運到北部紡織廠的鐵路,也是這些奴隸鋪的,進一步推動了工業革命。
雖然1808年國際販奴禁令上路,但因為他們不能再從國外進口新奴隸,只能境內交易,反而導致美國境內奴隸貿易的蓬勃發展。當時北方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程度較高,對奴隸需求量沒那麼大,反觀南方各州需要大量奴隸種植棉花,腦筋動得快的商人,開始做起奴隸南北交易,轉手獲取暴利,甚至把奴隸拿去銀行抵押貸款,銀行又把奴隸抵押打包成金融商品,賣給紐約或倫敦的銀行家,為北方和南方白人,都創造巨大財富。
專家統計,在1860年南北戰爭開始前的蓄奴高峰,美國境內400萬奴隸帶來的產值高達35億美元(1050億台幣),超越所有製造業和鐵路的總價值,是整個經濟中最大單一資產,這些靠剝削奴隸得來的錢,不但幫美國還清戰爭債務,還為美國資本主義打下基礎。
雖然南北戰爭後的1865年,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憲法第13修正案,全美正式廢除奴隸制,但155年來,美國以白人為主流的政權,對待非洲裔的方式,仍然飽受批評。
誰沒有黑歷史呢!正對歷史是為了讓同樣的悲劇不要再發生,要知道,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這週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蓄奴建國 #美國黑歷史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安哥拉歷史 在 [爆卦] 疫情整理:一天新增近百萬確診越多死越少 的推薦與評價
昨天新增確診病例數創下歷史新高的國家:英國、法國、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亞、 肯亞、民主剛果、奈及利亞、安哥拉、馬爾他、冰島 * 昨天新增死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