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死定了
「為什麼你不去死一死?」
「你下次再考這種成績回來,你就死定了!」
……
今晚直播要談自殺防治,剛好看到了這些句子,感到一陣心酸,都是在傳統教養中的經典互動。以前這種凶狠惡毒的話,都可以由父母毫無保留地對孩子說。
在傳統上,不那麼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視孩子要順從聽話;不那麼重視孩子能獨立自主,更在意孩子的可被操控性。那些被內化的自我攻擊,還有長年被刻意形塑的自尊心低落,以及脆弱的心理健康,都不利自殺防治工作。
一個在充滿愛與安全感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比較能承受外在環境的挫折失落,而依然保有自己的價值。但一個連生存價值都常遭遇否定的孩子,就容易因為犯錯與失敗,引發強大的自我攻擊與自我否定。
然後傳統教養還喜歡放大孩子的錯,但對於教養者不適當的行為,要不然就輕輕帶過,要不然就有種種合理化。這很容易讓一個感覺痛苦羞恥的幼小心靈,習慣性地將一切罪咎都放在自己身上。
而且以前的孩子被教訓,往往很看當時大人的心情,也就是所謂「看臉色」文化。一個行為可能今天做沒事,隔個幾天就被電得很慘,各種浮動的標準,都可以是照顧者那個當下的自由心證,偏心也就不奇怪了。
這種處境下長大的孩子,很難放鬆,回到家也容易被驚嚇,根本就不是「家是最安全的避風港」。以前又強調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不小心受了傷也是孩子沒保護好自己,被霸凌也要優先檢討自己,所以嚴格檢視受害者的風氣也盛行。這其實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沒得到足夠的保護,有苦也要自己吞下去,別去「麻煩」忙碌的父母,或者把自己視為一種麻煩。
要不然就是嚴格處罰,要不然就忽視你讓你自生自滅,「誰叫你不乖」、「不要來煩我」。有體驗過這種生活的人,就會知道我在說什麼;但有體驗過的人,如果沒有充分的覺知,還會認為複製這樣的模式對待下一代,如同天經地義,令我感到著實悲哀。
更辛苦的是,傳統教養特別打壓孩子的情緒,要扭曲自己、麻痺自己,最好轉頭不去看內在的悲傷與憤怒,這樣比較能不打擾父母而活下來。這樣跟自己情緒失連的孩子長大了,要學習用健康的方式表達與紓解自己的情緒,就會有好長好長的路要走。
今晚跟桃園市衛生局合作,談自殺防治。剛好這段時間是孩子們開始上學第一個月,大學也慢慢準備開學,也許我們多重視一點孩子的心情與壓力,可以少一點在去年差不多時間,發生在我們文化裡那些殞落的年輕生命的悲劇。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Wes Davies 衛斯理,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es環島系列 #台灣環島 #機車環島 Chili Hunter Address: No. 61, Section 5, Jiaoxi Road, Jiaoxi Township, Yilan County, 262 Another day, another incredible place ...
安全的避風港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第 18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下)之一 (文字版)
我們應該努力讓自己不只把注意力只放在疫情數字的控制上,以免見樹不見林。而要更關注一些根本的問題。
上一集我們已經談過一些課題,這一集我們先來談政府的角色與作為。
1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劉紹華教授,去年曾經寫過一本書,
談疫情時代的一些關鍵詞。
這次我問她,過了這段時間,會不會再加新什麼關鍵字。
劉教授說她會加「專家」這個關鍵詞。
為什麼?
劉紹華教授說:每天疫情指揮中心向大家提出報告,也說他們有個決策委員會。但是她問我:「你知道是哪些人嗎?」
這些人到底是誰,媒體要不到資料,法律學者也要不到資料。
她說:在我們所知道的世界許多民主國家裡,這是不會發生的事。
即使在臺灣也一樣。
在這一次疫情爆發之前,我們政府的運作也沒有這樣。
這麼重要的一個單位在決定這麼多重大的事情,裡面有所謂的決策委員會,但其中有哪些專家、委員,卻沒人知道,這樣的事情以前是沒有發生過的。
我問劉教授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她說這就是因為一旦我們把控制疫情的數字放在一切事情之首的時候,當然其他的事情都會放到其次,不受注意。
這麼重大的事情,決定的專家卻隱形了 ,這不是民主社會的常態。
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李建良教授,也有同樣的觀察。
他說:現在防疫權力這麼集中的情況,稀釋了法規上的一些正當性。
衛福部部長究竟是根據什麼法源來代行閣揆的職掌?
真正的指揮官是誰?
真正出了重大的問題,誰要來負責?
都是不清楚的。
疫苗的分配也是。到底有哪些科學基礎、價值選擇、政策衡量?
打疫苗的順序,又實際上是由誰來決定的?出了問題,如果要追究決策環節的時候,到底是誰要負責?
決策的透明度、決策的過程,到底是根據什麼標準跟流程做出來的?
這些目前也都是不清楚的。
所有這些,都是當政府在一切以疫情控制為最優先的時候,所忽略的事情。
2.
另外,當然還有公民權益的倒退。
劉紹華教授指出:去年疫情爆發之後,只禁止滯留湖北的臺灣人返臺;從別的地方返台的人卻沒有這種限制。
一個民主國家,把公民的基本權益做這種限制,是不該有的情況。
劉教授說:在這個過程裡,提出質疑,就會被要求團結;有不同的意見,又很容易被打成中共的同路人。
她說:從去年開始,中央的政策都在喊全島一致,一直到最近,所謂的要不要解封這樣的事情,才交由地方政府來決定。
她認為,這是因為亞洲經過威權文化洗禮的地方,都容易就以為團結就是整齊劃一。
但她說,看教宗這本書就會知道,像教宗講的團結, 就比較像是禮運大同篇裡面所講的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果不能容納多元的聲音,那到底怎麼形成一個社會的共識?怎麼形成真正的所謂生命共同體呢?」她問。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杜文苓教授也說:在一個社會裡面怎樣調節不同的意見,互相尊重,讓不同的意見可以創造出新的思考和解方,是極關重要的。
杜教授說:教宗在這本書裡面講 「不同意見 可以保留高音處的和弦」。這樣才可以使得社會的聲音更繽紛,更豐富,不落俗套。
此外,李建良教授也指出:就是疫情期間很多會議都採取網上會議的時候,視訊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效率會減弱,重要的決策很容易就被輕鬆通過。
而線上型式的利弊就是,一方面有利於資訊的傳播、記錄,
但不利的一點就是公共政策會如此決定。
李建良教授也特別提醒:數位足跡的資訊掌控跟使用,事後如何還權於民,或者說是如何還私於民,這些事情也都是政府應該事先就清楚說明的。不能等到人民要求說明一點,政府才做一點。
3
除了政府的角色之外,公民社會的課題也非常關鍵。
清大通識教育中心的林文源教授,這一年多來一直在密切觀察臺灣在疫情時代所發生的種種現象。
他說:就像世界經濟在疫情爆發之前重視全球化的長練,而疫情爆發之後開始注意各地區的短練,台灣對疫情的關注和因應,也有長練和短練。
林教授說:臺灣的疫情,其實可以分成前後兩個階段。
今年五月之前,很容易讓人覺得台北就是全台灣,非常中心化,也像是重視的是長練。
而今年五月之後的第二階段,才開始更注意各地當地的現象,在地化的討論和因應。
林文源教授觀察上半場的另一個現象是 :大家的討論都好像參加政論節目,而下半場則出現比較多的個人化的行動,實質考量。
假新聞很多,但是主動對抗假新聞,補資訊漏洞的人也多起來。
「臺灣跟中國的較量,從過去政府之間好像是長程飛彈的較量,改為現在民間的巷口的肉搏戰。」他說。
當萬華茶室事件爆發後,固然有很多人在污名化,但是也很多 NGO 的從業人員在關心這些弱勢者,為她們發聲。
所以他說看到民間很多人在主動論述,幫我們釐清社會的樣貎,因而可以準備未來可以做什麼事情。
因此,林文源教授說他看到很多人像是在日常生活裡進行個人的社會運動。
許多其他學者也有相同的觀察。
杜文苓教授說:如果只看主流媒體,會只看到對立立場的相互指責,看不到社會有什麼其他自主性的力量。
但事實上,杜教授說,像社會出現對萬華茶室的污名化之後,出現很多自主性的草根力量在行動,協助街友、性工作者。
她說,這是我們社會可貴而重要的力量,也是我們面對未來挑戰的靭性力量。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趙恩潔教授提醒要注意兩大結構性的問題。
第一是要注意資本的不平等。
她提出所謂 COVID 難民這個概念。
她說,這一次疫情的傳播,全世界皆然,都是因為有些人可以搭飛機在空中到處旅遊 , 所以造成了快速的全球性蔓延。
然後等疫情爆發之後,以臺灣為例,很多人就因為臺灣安全,就回到了臺灣;可是等到臺灣的疫情爆發,疫苗又短缺的時候,這些人就又馬上又離開臺灣,
再到其他可以打疫苗,他們認為更安全的地方。
趙教授認為這是一種資本的不平等。
有些人有條件一直這樣飛來飛去,不但造成了病毒的傳播,又能夠這個及早找到自己認為安全的避風港。
相對之下,社會裡比較弱勢的人,沒法像他們這樣移動的人,居於非常不利的情況。
趙教授提醒的第二點,是大規模農業和養殖動物的問題。
養殖動物從以前開始就是很多傳染病的起源,目前當然更是我們要小心的源頭。
而她看到現在許多人因為這次疫情,已經改變自己的注意,
改為開始注重在地的生活圈,發展農業自主。
她認為這也是公民社會裡大家在實踐勇敢夢想的行動。
4
在一個公民社會裡,溝通當然是非常重要的。
劉紹華教授說,所謂觀察問題,並不光是說「看」到問題就可以。
光是「看」,也可能會「睜眼說瞎話」。
她說:觀察問題,需要有一段距離,才能需要「景深」。有了景深,才會觀察得立體化。
劉教授說,但是臺灣的人口密度很高,大家都很貼近,所以討論公共議題的時候,經常難以產生必要的「情緒距離」和「眼光距離」,也就難以產生「景深」。
她說:這一點是需要我們注意的。
對於如何溝通,台北醫學大學林益仁教授提出一個觀點。
林益仁教授長期觀察原住民文化,參與原住民的活動。
他說:台灣的地理很特別。從海平面上升,到亞熱帶、溫帶,甚至到高山是寒帶。 所以我們的植物生態非常多元。
林教授說我們的社會也是一樣。人口有非常有多元的各種背景,和澳洲一樣也是墾殖社會,但是擠在一個小很多的土地上。
所以林益仁教授認為:我們社會的對話,可以參考原住民的這個方式。
他說,泰雅族裡面有句話話叫「 sbalay」。
「balay」就是真相,「sbalay 」就是找尋真相,和解。
所以當泰雅族碰到他們族裡面出現爭議的時候,就會把大家找來,都坐在一起 ; 你把你看到的講出來,我把我看到的講出來,他把他看到的講出來 。
林教授說,通常大家把自己所看到的東西都講出來,轉了一圈之後,
大家大致就會有一個答案出來了。
所以,林益仁教授認為:這是我們可以向原住民借鏡參考的一種溝通跟對話的模式。
我們談過了疫情時代為什麼不能只是關注每天確診人數、死亡人數這些表面上、結果性的指標,卻不注意其他更根本、更原由性的課題之後,下面最後一集,我們來談一下疫情時代,我們為什麼需要勇敢地夢想、有一個美好的夢想,以及台灣想要進入國際社會所該有的準備。
謝謝大家。
我們最後一集見。
安全的避風港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到納米比亞Namibia旅遊,有個很讓人心動的活動,那就是去野生動物保護中心近距離的觀賞動物,其中有一項就是 #陪獵豹散步(Cheetah Walk)。
野生動物收容中心裡,有無數受傷的、變成孤兒的,以及在野地發生衝突的動物們,這裡提供了安全的避風港和第二次的機會,也就是這裡的野生動物們將來都會再次回到野外。
這裡舉辦活動所收的費用,都是用來支持中心營運的經費,所以去陪獵豹散步,也是幫助牠們可以盡早回到野外生活喔~但是!#與獵豹散步禁止16歲以下的兒童參與,大人參與此類活動時,小朋友可以在園區內活動。(園區裡也有很多可愛的動物喔!例如羊駝🦙豪豬🐗狐獴)
陪獵豹散步有趣的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都在週三晚上20:00的直播裡,希望大家有空騰出時間來聽我說故事,不然人太少好寂寞啊!哈哈~
……工商時間………………
#美型折疊掛燙機 #除皺殺菌方便攜帶
👉 https://gbf.tw/f9alw
#可打冰沙堅果美型果汁機 #杯子直接喝超省事
👉 https://gbf.tw/qhawt
#宅在家也能吃美食 #下班輕鬆上菜
👉 https://inskyhotel.1shop.tw/z569ib
(團購期間或是收到貨之後,有任何問題,都請不要客氣,可以私訊蘇菲,我會盡力協助處理喔😊)
安全的避風港 在 Wes Davies 衛斯理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Wes環島系列 #台灣環島 #機車環島
Chili Hunter
Address: No. 61, Section 5, Jiaoxi Road, Jiaoxi Township, Yilan County, 262
Another day, another incredible place in Taiwan. I've come all the way from Kaohsiung, through Donggang and Kenting, up to Taitung and Hualien, and have now reached Yilan. This county is much more beautiful than I thought, especially the drive here from Hualien. Some of the most incredible scenery I've seen in Taiwan.... or anywhere! Luckily, today I'm joined by my great friend and fellow YouTuber @Lukas Engström . He came all the way from Taipei to visit the beach. We "tried" some surfing, enjoyed the sun, and then followed through on our promise to try the spiciest ice cream in Taiwan! Let me tell you.... it was HOT. This stuff is no joke. Be careful if you ever attempt this challenge. Thanks for watching! Don't forget to follow me on instagram @wesofthesun and subscribe to Lukas's channel!
Stephanie's IG @stefliu
Insta360 ONE R https://www.insta360.com/sal/one_r?insrc=INR0P5F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qISv8TCdoo/hqdefault.jpg)
安全的避風港 在 聽書 ‧ BookListe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都是為你好!」......但為什麼我愈來愈不開心?
❓「我會害你嗎!」......是我不成熟,才不懂你的苦心?
「家」應該是最安全的避風港,為什麼卻充滿這些耳熟能詳、不經意的傷人對話?若你總是感到不安,和我們一起拒絕繼續成為 #隱形的加害者或受害者 ,不再以愛為名、行情感霸凌之實!
--
┤聽書│輕鬆聽我們說,勾起對書的興趣├
訂閱 🔥 https://www.facebook.com/BookListen2017/
追蹤 ✨ https://www.instagram.com/bookliste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KGj8txhGUo/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Cz9YHcweWwkNYZKsAojH_mTJMUeQ)
安全的避風港 在 錶哥學良Edgar Jia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如果擁有價值上億的腕錶珍藏,那麼,為它們添購一棟千萬級的小豪宅也是合理的事。
台灣收藏家的實力深不可測。最近,BUBEN&ZORWEG價值近千萬的ONE-77腕錶收藏櫃,就有一座在台灣交貨。
這座收藏櫃由BUBEN&ZORWEG與超跑品牌ASTON MARTIN共同打造,外型風格就像超級跑車一般流線迷人,內裝材質也與千萬超跑如出一轍。
其上設有15日鍊飛行陀飛輪座鐘,結合了高科技與手工打造的頂級質感,為珍藏腕錶找到一個舒適安全的避風港。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v0ggKs5hQQ/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zGFtZSCAz_B-HKTO8IuK9ZBxi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