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經歷過焦慮和抑鬱,她發現這只會助長她的孤獨感,因為她發現這些負面情緒無處發洩。
「和一些人交往時,人們問我過得如何,我總會說”我很好”。這幾乎就像是一種靈魂出竅,明明昨晚我還在為了睡覺而犯愁,在別人面前時,卻表現得非常積極。或許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有多孤獨,這種感覺從來都沒法與人分享。」
透過米歇爾的主訴摘要,我們可以了解到幾個重點:
● 無論外向或內向,都會感受到孤寂,最主要是沒有深交的關係。
● 淺層社交或許可以打發時間,但沒有人懂得自己內心的感受,讓人的孤寂感更為加劇。
● 和周圍的人際圈,若失去共同經驗,或自己的生活過於獨特,會使孤寂感上升。
● 無法面對真實的自我,也覺得沒有人認識真實的自己,這讓我們的心和外在世界產生難以一致的疏離感。
那麼,現在我們聚焦談論一下關於「社會文化」如何影響我們無法感受到內外在自我的一致和統整。
越是崇尚包裝、表象、面子和要完美的社會,最能讓人感受到自我分裂,也帶來人的焦慮和抑鬱。
當我們的社會越是拒絕聆聽關於生命的真實感受,也對於認識真實的彼此沒有興趣時,反而追求許多表面的包裝,或是滿足人們對於完美的期待和想像時,那麼人們就傾向把那些看起來美好的、漂亮的、精彩的,給予別人看,卻把那些我們認為沒人想了解、想看的,甚至覺得是醜陋的、難堪的,全丟在腦後,或隱藏壓抑在內心深處,這樣的話,往往離開人群時,就是獨留自己一個人,面對那些自認為不堪的、脆弱的、羞恥的總總負面情緒,無法自拔。
有些人,包括前文提到的米歇爾都這樣說過,看到別人在臉書或IG放上那些既幸福又光鮮亮麗的生活照片時,內心的孤寂感就越陷越深。
我們眼中看見別人的閃耀和精彩,卻獨自在品嚐自己的孤單和寂寞,或是在自我懷疑下,產生滿腹的愁煩和憂鬱時,那種覺得自己處在社會上是很失敗的感受,就會悄悄升起。
越是強調成功、優秀和競爭的社會,人和人之間的信任感勢必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損害。越是被社會定義為成功人士,都可能是一路競爭,承受許多阿諛奉承,勾心鬥角歷程,在職場叢林裡具有八面玲瓏的社交手腕,才能一路闖關。
更可能經歷昨天是朋友,今天卻在商場或職場上變敵人的變化。所以職場上,才會很流行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更有一句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這些潛移默化的社會氣氛和社會運作規則,都會影響我們看待職場關係和人際經驗。往往最大的影響,就是「信任感」。如果我們曾經在職場上遭受過背叛和霸凌,那不僅嚴重損害我們的自尊,讓我們自信心破碎,還會讓我們頓失信任的能力,不知道該再怎麼和人合作及共事。
在我的諮商經驗中,我聽到許多當事人告訴我,他們無法信任人,特別是職場環境,深怕一不注意就被出賣或被背叛。
無法在生活中信任伴侶,無法在職場上信任同事,無法在社會上信任社群,這些經驗都會使我們生活起來戰戰兢兢,看到別人開心有成就感,就暗自看低自己,然後嫉妒和自卑的希望別人也會有跌到低谷和落魄的時候。
若是我們必須以這樣心態,懷恨和敵視來過日子的話,那人不孤寂和抑鬱,也是奇蹟了。
所以,我們需要學習調節自我情緒,更需要學習統整內外的自我。越是無法清楚認識自己,越是害怕呈現真實自己,而必須刻意隱藏或假裝的話,長期下來我們會過的非常耗竭,也會對自我感到否定和心情低落。
若是沒有從社會氛圍及主流文化去覺察對自己的影響,那麼我們可能無從發現究竟自己是如何受到社會的支配和操弄,那麼你可能會一直沮喪、一直對自己不滿,卻遲遲無法意識到,你始終沒有正視自己,也沒有承認和接納真實的自己。只是一直無意識的受主流價值的操弄,以為必須要那樣追隨成功優越,才算是個能在這個社會被認可的人。
無法具有多元價值的社會,將無法提供社會成員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價值,那麼這種只有唯一標準和唯一價值的社會,勢必會讓很多無法受主流價值標準肯定的人,遭遇到很大的排拒及壓迫,像是年長者、中年失業者、喪偶者、疾病患者、天生殘疾者、後天損傷者…等等。
若還必須受到很大的不理解及負面評價,則鬱鬱寡歡感受不到社會的支持及包容,就會讓我們孤寂成傷了。
#孤寂會成傷
《療癒孤寂》
30堂課學會接住自己,建立內在安全感,成為能與他人連結的完整自我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6551?sloc=main_mb
圖/攝於高鐵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台北光仁小學於一九五九年由比利時天主教聖母聖心修會所創辦,為培育音樂人才,於一九六三成立兒童音樂班,開我國國民小學音樂班之先河。五十餘年來,培育不少音樂人才,現在光仁校友在音樂界出名者,比比皆是,在國際上知名者,亦不在少數。全校共有三棟大樓做為學生學習場所,其中博愛大樓的四、五、六樓層由音樂班使...
學習統整內外的自我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無法在生活中信任伴侶,
無法在職場上信任同事,
無法在社會上信任社群,
這些經驗都會使我們生活得戰戰兢兢。
看到別人開心有成就感,就暗自看低自己,
然後嫉妒和自卑地希望別人也會有跌到低谷和落魄的時候。
若是我們必須以這樣
懷抱著怨恨和敵視的心態來過日子的話,
那人能不孤寂和抑鬱,也是奇蹟了。
所以,我們需要 #學習調節自我情緒,
更需要 #學習統整內外的自我。
越是無法清楚認識自己,
越是害怕呈現眞實自己,
而必須刻意隱藏或假裝的話,
長期下來我們會過得非常耗竭,
也會否定自我,心情低落。
摘錄自《療癒孤寂》
-
#啟動疼惜與好好照顧自己的心意
#孤寂,來自早年的情緒陰影
《療癒孤寂》
30堂課學會接住自己,建立內在安全感,成為能與他人連結的完整自我
博客來:https://lihi1.com/h9ENi/su
誠品:https://reurl.cc/OqNYXA
金石堂:https://lihi1.com/xkzF0/su
momo:https://lihi1.com/nffyb/su
天下網路書店:https://lihi1.com/pfLXi/su
學習統整內外的自我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米歇爾經歷過焦慮和抑鬱,她發現這只會助長她的孤獨感,因為她發現這些負面情緒無處發洩。
「和一些人交往時,人們問我過得如何,我總會說”我很好”。這幾乎就像是一種靈魂出竅,明明昨晚我還在為了睡覺而犯愁,在別人面前時,卻表現得非常積極。或許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有多孤獨,這種感覺從來都沒法與人分享。」
透過米歇爾的主訴摘要,我們可以了解到幾個重點:
● 無論外向或內向,都會感受到孤寂,最主要是沒有深交的關係。
● 淺層社交或許可以打發時間,但沒有人懂得自己內心的感受,讓人的孤寂感更為加劇。
● 和周圍的人際圈,若失去共同經驗,或自己的生活過於獨特,會使孤寂感上升。
● 無法面對真實的自我,也覺得沒有人認識真實的自己,這讓我們的心和外在世界產生難以一致的疏離感。
那麼,現在我們聚焦談論一下關於「社會文化」如何影響我們無法感受到內外在自我的一致和統整。
越是崇尚包裝、表象、面子和要完美的社會,最能讓人感受到自我分裂,也帶來人的焦慮和抑鬱。
當我們的社會越是拒絕聆聽關於生命的真實感受,也對於認識真實的彼此沒有興趣時,反而追求許多表面的包裝,或是滿足人們對於完美的期待和想像時,那麼人們就傾向把那些看起來美好的、漂亮的、精彩的,給予別人看,卻把那些我們認為沒人想了解、想看的,甚至覺得是醜陋的、難堪的,全丟在腦後,或隱藏壓抑在內心深處,這樣的話,往往離開人群時,就是獨留自己一個人,面對那些自認為不堪的、脆弱的、羞恥的總總負面情緒,無法自拔。
有些人,包括前文提到的米歇爾都這樣說過,看到別人在臉書或IG放上那些既幸福又光鮮亮麗的生活照片時,內心的孤寂感就越陷越深。
我們眼中看見別人的閃耀和精彩,卻獨自在品嚐自己的孤單和寂寞,或是在自我懷疑下,產生滿腹的愁煩和憂鬱時,那種覺得自己處在社會上是很失敗的感受,就會悄悄升起。
越是強調成功、優秀和競爭的社會,人和人之間的信任感勢必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損害。越是被社會定義為成功人士,都可能是一路競爭,承受許多阿諛奉承,勾心鬥角歷程,在職場叢林裡具有八面玲瓏的社交手腕,才能一路闖關。
更可能經歷昨天是朋友,今天卻在商場或職場上變敵人的變化。所以職場上,才會很流行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更有一句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這些潛移默化的社會氣氛和社會運作規則,都會影響我們看待職場關係和人際經驗。往往最大的影響,就是「信任感」。如果我們曾經在職場上遭受過背叛和霸凌,那不僅嚴重損害我們的自尊,讓我們自信心破碎,還會讓我們頓失信任的能力,不知道該再怎麼和人合作及共事。
在我的諮商經驗中,我聽到許多當事人告訴我,他們無法信任人,特別是職場環境,深怕一不注意就被出賣或被背叛。
無法在生活中信任伴侶,無法在職場上信任同事,無法在社會上信任社群,這些經驗都會使我們生活起來戰戰兢兢,看到別人開心有成就感,就暗自看低自己,然後嫉妒和自卑的希望別人也會有跌到低谷和落魄的時候。
若是我們必須以這樣心態,懷恨和敵視來過日子的話,那人不孤寂和抑鬱,也是奇蹟了。
所以,我們需要學習調節自我情緒,更需要學習統整內外的自我。越是無法清楚認識自己,越是害怕呈現真實自己,而必須刻意隱藏或假裝的話,長期下來我們會過的非常耗竭,也會對自我感到否定和心情低落。
若是沒有從社會氛圍及主流文化去覺察對自己的影響,那麼我們可能無從發現究竟自己是如何受到社會的支配和操弄,那麼你可能會一直沮喪、一直對自己不滿,卻遲遲無法意識到,你始終沒有正視自己,也沒有承認和接納真實的自己。只是一直無意識的受主流價值的操弄,以為必須要那樣追隨成功優越,才算是個能在這個社會被認可的人。
無法具有多元價值的社會,將無法提供社會成員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價值,那麼這種只有唯一標準和唯一價值的社會,勢必會讓很多無法受主流價值標準肯定的人,遭遇到很大的排拒及壓迫,像是年長者、中年失業者、喪偶者、疾病患者、天生殘疾者、後天損傷者…等等。
若還必須受到很大的不理解及負面評價,則鬱鬱寡歡感受不到社會的支持及包容,就會讓我們孤寂成傷了。
#孤寂會成傷
《療癒孤寂》
30堂課學會接住自己,建立內在安全感,成為能與他人連結的完整自我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6551?sloc=main_mb
學習統整內外的自我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灣台北光仁小學於一九五九年由比利時天主教聖母聖心修會所創辦,為培育音樂人才,於一九六三成立兒童音樂班,開我國國民小學音樂班之先河。五十餘年來,培育不少音樂人才,現在光仁校友在音樂界出名者,比比皆是,在國際上知名者,亦不在少數。全校共有三棟大樓做為學生學習場所,其中博愛大樓的四、五、六樓層由音樂班使用,含個別練習琴房、樂團練習室、合奏教室、理論教室、小型演奏廳及舞蹈教室,為學生提供寬敞、舒適、最新、最佳的學習環境。另一棟光仁大樓有一間可容納兩百餘人的表演劇場,為提供學生正式演出的場所,讓學生都能充分發揮潛能,呈現最優良的學習成果。光仁小學音樂班共有六班,一至六年級各有一班。平常學習時,普通學科課程與音樂專業課程並重,專業課程除了學習理論課程及主、副修樂器外,並排有舞蹈課程及練琴時間,注重個別輔導。在團體課程方面,由低年級小朋友組成的小樂團;高年級小朋友組成的國樂團、管樂團、弦樂團、管弦樂團及合唱團,除了提供學生演練機會,更以培養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為目標。在師資方面,學校聘請各大專院校教授及講師到校指導,為了加強音樂基本知識與技能培育,經常舉辦教學研討會、實習音樂會,並請知名音樂家蒞校作示範指導,以充實該校學生學習音樂之內涵。因應二十一世紀國際化的趨勢與脈動,光仁小學再次引領音樂教育的新浪潮,於二零一一年率先設立「音樂雙語班」,除了實質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外,更以創新多元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提早與世界接軌;實施以來成果豐碩,多次大型的校外展演活動、巡迴演奏及國際交流演出,不僅提供了學生們發揮藝術創意的平臺,也藉由國際交流的學習與成長,拓展自我的能力與視野;在傳統與創新並重的訓練之下,學生們在熱愛音樂之上更積極地爭取榮譽,不僅管弦樂團連續兩年榮獲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特優第一名,其他各項的演出活動也深受國內外各界的好評。
臺北市立健康國民小學,簡稱健康國小,位於臺北市松山區,為臺北市第一所無圍牆設計之「開放式」學校,也是臺北市第一所採「班群組織」教學的學校。目前有學生約1200人、教職員72人。培養兒童基本學習能力:藉著基本學科的教學,培養兒童吸收、思考及發表的基本能力,成為具有基本素養的國民。健康國小是一所真正屬於孩子們快樂學習的開放型學校,也是能融入社區,開放資源共用的社區學校。在軟硬體規劃方面、健康國小規劃理念領先、設施設備先進、與世界潮流同步的現代學校,也是一所課程統整,孩子體驗豐富,有足夠能力跨入未來的明日學校。畢業的兒童,都能懂得一項樂器,培養對音樂的欣賞能力。每人都會游泳, 培養具有身體健康,生活能力的國民。
學習統整內外的自我 在 學業情緒為中介的自我調整學習模式 - 當代教育研究季刊 的相關結果
自我 調整學習(self-regulated learning)近來已成為教育心理學研. 究的焦點之一,該理論假定學習乃是一主動建構歷程,學習者在自我調. 整學習歷程中會從內、外在環境獲取 ... ... <看更多>
學習統整內外的自我 在 第五章自主學習資源- 第三節學習策略運用 的相關結果
地因作業性質所使用的方法或原則,可以幫助學習者有效獲得、運作並統整訊息。 其中,認知學習策略重視整體學習、內在動機及理解的重要性。 學習策略教學是透過長期全面 ... ... <看更多>
學習統整內外的自我 在 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 CIRN 國民中小學課程與教學資源整合平臺 的相關結果
例三). 基本能力: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能力指標:欣賞與表現自己的長處,並接納自己。 學習領域:語文、綜合活動(跨領域的統整設計)。 活動名稱:我的成就。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