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超凡 #人際關係的入門課
你可能已經和一、兩個人建立起超凡關係了——說不定還更多。在這種關係裡,你覺得對方已經看見、認識並接受你真正的樣子,而不是加工過的版本。Instagram上的幾百位朋友可能知道你上星期在一家高級餐廳點了什麼晚餐,但和建立起超凡關係的人知道,其實你多年來一直飽受食物過敏所苦,或是那一晚你和伴侶用餐時討論到共組家庭一事,或其實你是為了討論辭掉目前工作的利弊約這頓晚餐。
這些問題,你不會和高中畢業後就沒再見過面的朋友討論,也不會和平常共乘通勤的對象聊,而你偶爾問候一下的阿姨也與此無關。
然而,和你建立起超凡關係的某人,會真的知道你發生什麼事,是因為這個人真的了解你。
人際關係是連續不斷變化的存在。在光譜這一端,你覺得雙方的接觸沒有產生真正的連結,但是在光光譜另一端,你的感覺是自己被了解、支持、肯定與完全接納。當你處在這段連續體之間,會覺得和身邊的人緊密相連,但還渴望與更多人產生更緊密的連結。
問題是,你該怎麼做?要怎麼在連續體中移動呢?我們這輩子已經對數以千計的學生和客戶回答過以上問題,現在要來回答你。
超凡關係確實可以建立。這種關係有六項特徵:
1. 你更能做真實的自己,對方也是如此。
2. 你們都願意互相展現自己脆弱的一面。
3. 你們相信自我揭露不會變成對方拿來攻擊的把柄。
4. 你們可以對彼此坦誠。
5. 你們用有建設性的方式處理衝突。
6. 你們都投入彼此的成長和發展。
我們先簡單做個解釋。
前三項談的是自我揭露。很多人都說我們的文化已經自我分享過頭了,為什麼還要談這個呢?因為精心呈現的形象和分享你的真實樣貌是兩件不同的事。奧斯卡・王爾德留下的諸多妙語中,有句話相當犀利:「做你自己吧,其他角色已經有人演了。」人有太多時候因為怕別人給予負面評價,因此會對自我揭露的內容進行加工。
在社群媒體創造出的世界中,我們被迫要把每件事都包裝到很正面。發布在臉書上的照片,可能是你微笑站在艾菲爾鐵塔前,但實情是那趟旅行糟得要命。我們認識的矽谷執行長們提到,他們必須沒完沒了地把自己做的每件事都形容得「超厲害」,但疲倦、恐懼和過勞卻也是矽谷當地再真實不過的現實處境。
維持這些虛偽外表讓人心力交瘁。加工和美化你的模樣,不僅會讓你失去展現真實的能力,也會促使其他人美化自己的形象。我們的意思不是建議你把所有事都告訴單一某人,但在一段特別的關係中,你需要把具重要性的部分自我分享給對方。你所分享的應該是真誠、完全真實的自己,而不是用面帶微笑的度假照片或語氣歡欣的佳節祝賀詞堆砌出來的你。
至於後三項特徵,是和回饋、衝突有關。對他人提出質疑,其實也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支持,只不過很少人相信自己能做好這件事。和你建立起超凡關係的人點出你身上某個令他們不快的行為,當他們真的這樣做了,你會知道此刻是自己學習的機會,不需升起防備心。而他們也知道,藉由幫助你理解自身行為造成哪些影響,就是在展現他們對這段關係的投入,並且幫助你成長。
爭吵無法避免,即便是最良好的人際關係亦然。(你稍後會看到,我們兩位作者就是實例!)然而,當你害怕起衝突時,引發衝突的刺激因素就會這樣被你埋掉了,如果你指出刺激因素,並成功處理掉它,這段關係反而能因此深化。
沒有攤開說清楚的衝突,照樣可以產生危害。在一段超凡關係中提出及解決問題,會比身處其他關係來得簡單,而且問題就不會再潛伏暗處,引發長期傷害。你會把挑戰看作學習機會,同樣的難題再次出現的機率就下降了。
我們接下來會直白地說明,打造更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究竟需要花多大力氣,隨之而來又有多大好處。我們都見識過這種關係型態對友誼、婚姻、家族系統及職場同事會帶來多麼深遠而明確的影響。也知道運用我們所教導的事,可以產生更穩固、更快樂也更深刻的人際關係,並減少不必要的衝突。當你和對方都感到安全且可以彼此坦誠,關係中的成長機會就變得無限大。一旦你們的互動都處於最真實的狀態時,行為模式就轉變了。到了最後,超凡關係不只是一套技巧和技能而已,更是一種迥然不同的存在方式。讓你感到神奇的事物就藏在裡頭。
--
📖 本文摘自《史丹佛人際動力學:連開50年的課,教你好關係從真情流露開始》,作者大衛‧布雷弗德為史丹佛大學商學院名譽高級講師;凱蘿‧羅賓則為史丹佛大學領導學Dorothy J. King講師,兩人皆專精人際關係教學,尤其是以體驗式小組學習而享譽國際。
閱讀紙本書 https://reurl.cc/EZ7dyR
看看電子書 https://readmoo.pse.is/3mg8zq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20的網紅艾蛙媽 VS. 達樂哥Aiwa H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超商團購經濟學】喊+1好像不用錢!秘密拆解。實際案例分享 ft. 艾蛙老師 - #超商團購經濟學 #超商團購 #團購 - 【重點摘要】 拍照要拍出感動度 喊+1好像不用錢 團購經濟學 超商團購 超商群組熱門團購 超商福袋大熱門 網軍製造話題熱度 █ 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 █ 團購要有品...
學生 祝賀 詞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端網絡觀察:阿富汗動蕩,與你同樣年輕的她們正在戰火中如臨深淵】
「世界可能沒辦法做點什麽,至少世界不應該朝哭泣著的他們祝賀,不該替深陷痛苦的她們說她們非常幸福。」
「當塔利班掌權時,學校將不會再有女孩子,而此時,阿富汗有900萬個女孩在上學。就在這幾周,塔利班摧毀了多所學校,200多萬女孩將被迫輟學。」
上周日(8月15日),最後一個阿富汗主要城市首都 #喀布爾 被塔利班士兵攻佔、#總統府被佔領,一日之内,總統阿什拉夫·加尼宣佈辭職逃亡,塔利班宣佈從政府將移交權力、戰爭已經結束…
阿富汗政府軍在兩周内快速敗退引發全球譁然,一則城陷前喀布爾商店主緊急用白漆覆蓋女性廣告的影像快速傳遍社交媒體。在這些被掩蓋的廣告中,美麗的女性模特穿著西式的白紗裙,長髮自然披散未被頭巾覆蓋;但這樣在西方國家司空見慣的造型,在奉行伊斯蘭教遜尼派中原教旨主義宗教思想的塔利班看來,卻是「傷風敗俗」的。
如今塔利班即將重新執掌阿富汗政權,在嚴苛的塔利班律例之下,阿富汗的女性們還能穿上美麗的紗裙嗎?
#重返黑暗時代?
「他們屠殺我們的人民,他們綁架許多兒童,他們將女孩作為童養媳賣給了他們的男人,他們因為一個女人的打扮謀殺她 ,他們活活挖掉一個女人的眼睛,他們折磨並謀殺我們最受愛戴的喜劇演員之一…」(相關中文翻譯來自公眾號《同時》,已取得授權,相關內容已遭微信刪除)
知名阿富汗電影製片人薩拉·卡里米(Sahraa Karimi)8月13日在個人社交帳號上發佈的這封公開信,在國際輿論引起震盪。信中她指出阿富汗女性 #因塔利班大量失學、藝術家被威脅;面對國際的沉默,她痛苦的說:「我無法理解這個世界。我無法理解這種沉默。」
不少推特網民難過於她信中提到的女性殘酷處境:「很難想象當她寫這封信的時候有多絕望」「我們不應該生活在一個 #受教育女性被迫害、#兒童被强制結婚 的世界」。大量網民嘗試tag聯合國(UN)、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等人權組織尋求幫助,詢問「我們是否有能力為這些女性提供生命援助?」也有人質問失去美國援助的阿富汗的軟弱,「一個嚴肅的問題:20 年來,美國和其他國家向阿富汗政府派遣了軍隊、提供了財政援助和軍事援助,所有這些金錢和努力有帶來什麽改變嗎?為什麼沒有正確使用它們來建設一個國家?」
在聲援的評論中,不少印度網民感同身受、呼籲印度施以援手。一位印度網民寫道,「當克什米爾的印度教徒撤離之時,當印度的無辜者被强奸殺害之時,沒有任何國際論壇聽到我們呼救的聲音。今天阿富汗的境況與我們當初多麽相同,每個人都只是冷漠的注視、卻無人發聲反對。這就是殘酷的世界,現實更加痛苦。」鄰國伊朗的用戶也留下評論:「最傷人的是這一切的野蠻侵略、掠奪破壞都是以神的名義做的,而狂熱的人類只是玩具。」
然而,除了在推特上轉發呼籲,不少網民也感到力不從心,「我也不知道我能做什麽,太無力了,除了流淚我什麽都做不了」。更多的人開始擔憂卡里米的安全:「請一定要平安」「如果有可能請多用英語更新情況」。
在卡里米隨後的更新下,確實出現了幾則讓人憂心的阿拉伯語評論:「卡里米女士,如果阿富汗情況平定了、塔利班沒有像你預計一樣對待你,你會怎麽辦?」「塔利班會因為你的異見殺掉你。」
#人權危機?
據BBC報導,1990年代塔利班統治下,婦女被迫穿著全身罩袍、10 歲以上女孩的教育受到限制,包括公開處決在内的殘酷刑罰被推行。就在一個月前的7月16日,《印度斯坦時報》還曾報導塔利班發表聲明,要求阿富汗當地宗教領袖提供 15 歲以上女孩和 45 歲以下寡婦的名單,以供與他們的戰士結婚。
「阿富汗的婦女和女孩都被抛棄了。 她們的夢想和希望呢?她們為之奮鬥了二十年的權利呢?」著有《追風箏的孩子》等暢銷書的阿富汗裔美國小説家哈立德·侯賽尼(Khaled Hosseini),在個人推特賬號上轉發一名阿富汗女孩的視頻、表達對塔利班占領後女性權力的擔憂。視頻中女孩表示,「我們什麽都不是,因為我們出生在阿富汗…我們在被歷史慢慢絞殺。」侯賽尼所發起的 #PrayforAfghanistan 詞條,成為了網絡聲援阿富汗的標簽。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僅在過去一個月,就有超過 1,000 名平民在阿富汗的戰火中喪生。戰亂之中,比起大國局勢更值得關注的,可能是此刻正在生死邊緣掙扎的阿富汗人。阿富汗人即將面臨什麼?雖然各國都表示「尚不明朗」,但其實2001年前塔利班的統治已經給出過答案。誠然,塔利班剛剛表態「將允許婦女出門上學、工作」,但這種口頭保證在1990年代就做過好多次,每次都以「阿富汗缺少基礎設施、不能保證婦女安全」為由變卦。
處境更為危急的是阿富汗60%的非普什圖人口,尤其是至少10%的什葉派穆斯林。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不完全統計,從5月末塔利班發動進攻以來,已有250萬阿富汗人流離失所,其中80%為婦女和兒童,這個數字還在呈指數級增長。戰火讓農業活動幾乎停擺,目前境內有1/2的兒童處於嚴重的營養不良中。這還不是全部,在上一輪統治中塔利班有大肆屠殺被佔領城市的平民的記錄,而本輪進攻雖然注意國際輿論影響,但也已經有數起針對曾與政府合作的阿富汗人、什葉派以及女學生的爆炸襲擊。
塔利班在戰鬥中不會刻意迴避平民目標,橫死街頭的人更無法統計。很多阿富汗人通過媒體呼籲國際社會關注阿富汗即將發生的人道主義災難,聯合國也要求各國向塔利班施壓、並對難民開放邊境。然而作為回答,為了應對可能湧入的難民潮,奧地利、德國、丹麥、比利時、荷蘭、希臘等國立刻收緊了移民政策,甚至開始驅逐已經在境內的阿富汗難民。
「我處於危險之中——(但)我不再考慮自己了,」在8月14日接受BBC蘇格蘭廣播的采訪時,卡里米含淚解釋她站出來的原因, 「我想到了年輕的女孩們……這個國家還有成千上萬美麗、年輕有才華的女性,她們需要保護。」
端傳媒今日刊出評論:「殘酷的事實就是,站在民族國家視角上,只能看到民族國家。很多國家關心阿富汗,沒有國家關心阿富汗人……塔利班的極端案例讓國際政治中『人』的缺席以一種最諷刺、最災難的方式呈現,而實際在人格化國家的爭鬥中,關於人的考量的缺席存在於大國博弈的每一瞬間。」
「當我們津津樂道地談論國際政治、品評阿富汗風雲中中美各國的進退得失時,需要不斷提醒自己:中國、美國、俄國……尤其是阿富汗的人民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他們從大國博弈中獲得過什麼?他們未來會受到何種影響?作為主權國家人口一部分的自己,跟被主權世界驅逐的阿富汗人,究竟有什麼本質區別?」https://bit.ly/2VQ5Z1x
圖:2010年6月26日,阿富汗第三大城市赫拉特,上學途中的女孩們向裝甲車內的美軍部隊揮手。攝:Chris Hondros/Getty Images
📌卡里米公開信全文:https://www.facebook.com/karimisahraa/posts/369984744490720
📌端傳媒即將刊出深度文章討論為何塔利班能迅速拿下阿富汗;以及資深報導阿富汗的記者的手記,反思對國際媒體在阿富汗戰爭中扮演的角色,敬請期待。
#相關閱讀
【美國撤軍後阿富汗局勢解析:塔利班重新佔領國家?中亞變為新冷戰犧牲品?】
https://bit.ly/3risY0s
★ 8/30前加入 #端Plus會員,免費送《端六週年電子書》:https://bit.ly/2UL1Tqt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新開端 #阿富汗 #塔利班
學生 祝賀 詞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知道嗎?【斯巴達的狗狗公主——史上首位在奧運「摘金*」的女性 】 和這紀錄現代人無法效法的各種理由 #本日冷知識1577 #文長注意
本則冷知識兼祝賀台灣舉重女神郭婞淳,無懸念破紀錄兼摘金,把奧運變成單機遊戲啦。
撒花 。:.゚ヽ(*´∀`)ノ゚.:。 撒花
2021 東京奧運有個重點數字——百分之 49——是史上最高的女性運動員參與比率。
回首 1896 年,在顧拜旦男爵(Pierre de Frédy, Baron de Coubertin, 1863-1937)的多年鼓吹之後,第一屆的現代奧運在雅典舉辦。時代風氣使然,當時女性運動員是徹底(被)缺席的。顧拜旦心目中的奧運會,是純粹由男子業餘運動員進行的友好競賽。猶如古希臘的奧林匹克賽事也是謝絕女子參加的。
古代奧運更是嚴禁已婚婦人在場觀戰,理由倒不難懂:希臘男子在田徑賽事中一貫是正面全裸的。奇怪的是未婚女子的待遇就完全不同,不僅可以旁觀男子賽事,甚至可能會在天后希拉(Hera)的慶典上,或與奧運會同步舉辦未婚女子版的運動競賽,可惜這類賽事(Heraean games)的具體記述甚少。
以上是想強調「古代奧林匹克」和「女性」這兩個詞有多互斥。順帶一提,古代奧運勝利不摘金,畢竟頒發金、銀、銅牌是現代發明,古代是頒發橄欖枝的桂冠,所以標題我加了引號。
但是酷妮絲卡公主(Cyniska of Sparta, 442-?)就是一位超犯規的存在,她是連續兩屆古代奧林匹克奧運會:396 年與 392 年的大贏家。
關於本文中提到古希臘的年代,都遵從偷懶原則,省略了「西元前」或 BC 字樣,各位請自己在腦中加負號。關於公主芳名,雖然拉丁拼法很引誘人念成賽妮絲卡,但考慮希臘文是拼成 Κυνίσκα,其中 υ (upsilon) 古音發 /u/,所以,酷妮絲卡。名字涵義是小狗狗♀源自希臘語 κύων 狗。又想到 cynic→犬儒也是同個字根。於是標題「狗狗公主」。
現代人無法效法酷妮絲卡的第一個理由是,她取勝的項目已經不存在了:飆四匹馬拉的雙輪戰車(chariot)賽。就是所謂的少女與戰車......其實不是,因為 396 年時她已 46 歲了。而且其實酷妮絲卡雖然未婚,卻仍是不能親自上場競技的,即使是公主也無法無視習俗。所以她鑽了一個漏洞。但並不是女扮男裝(酷拉皮卡也不是)。公主的奧運夢是這樣圓夢的:她出錢養馬、親自訓練馬匹,奧運時聘個男人上場駕駛但仍是以她的名義競賽。換句話說,古代奧運的馬術常常是騎手獲勝,但金主獲得榮耀。畢竟馬就像古代的超跑,超貴,貴到平民根本養不起,騎師騎雇主的馬就是常態了。 #我是今夜最稀有的品種
作家色諾芬(Xenophon of Athens, c. 430-354)更不客氣評論道,大多奧運競技如田徑靠的是男兒傑出的勇氣♂和技藝 → 多半是戰爭技能的衍伸,例如有一項是著全副重裝步兵的裝甲,約六公斤重在 1 stade ≒ 180 公尺的跑道上往返跑一趟,稱為 hoplitodromos (hoplite 重裝步兵, dromo 跑)。離題講一下,大型運動會場叫 stadium 就是因為古希臘田徑場通常寬 1 stade 左右,此一希臘古長度單位是跑道通常的長度。
色諾芬狂酸說,反觀和馬相關的競賽靠的根本是「恁爸有錢」。畢竟要入手優異的名馬、飼養、日復一日訓練都需一擲千金。超譯成現代術語就類似說,以大量投資墊高競爭者的入場門檻,就是用錢 KO 對手這樣。
又双離個題,在酷妮絲卡初次奪冠後過了十屆,356 年的奧運會上,馬其頓的菲利浦二世的馬贏了某馬術項目。傳說同一天適逢亞歷山大出生,被當成大吉之兆——幸好亞歷山大沒有因此被命名為 Hippodromniki 之類的,hippodrome 跑馬,nike 勝利。想他姐姐出生那天菲利浦國王恰在 Thessaly 打了勝仗,大喜之下就命名女兒 Thessaloniki 了 (也是現代希臘第二大城)。
扯太遠啦,浪子回頭。斯巴達的酷妮絲卡公主的功績,現代人無法效法也大概無須吹捧的第二個理由在於她的身分:她的父親 Archidamus 二世是斯巴達國王(雙王之一),她的哥哥也繼任父親,是為斯巴達國王 Agesilaus 二世。斯巴達的「雙王」理解成是戰時的兩名最高軍事領袖,且是斯巴達最顯赫家系才能擔任的。
時間軸大概是這樣:狗狗公主出生在伯羅奔尼薩戰爭(431-404)前不久,她的名字是紀念斯巴達國王的祖父的小名,而她的父王帶領斯巴達軍三次大肆攻擊了雅典,在公主獲得桂冠殊榮時,斯巴達已在這場古希臘的世界大戰中獲勝(而雅典幾乎全毀),那時她的王兄已繼位,為斯巴達的希臘霸主(hegemon)時期。她便繼承了過世父王的馬匹,且在王兄的大力資助下參賽。
酷妮絲卡能躋身古代奧運勝者之林的最後一個重要理由,就是斯巴達那古代罕見的奇葩社會型態。在斯巴達女性擁有很大的自主權,甚至自己名下擁有財產。斯巴達女人受到的教育程度也高,理由後述。最後不愧是斯巴達,戰死了無數男人,繼承了遺產的斯巴達的寡婦以富裕聞名。
話說日後,哲學家亞里斯多德(384-322)將會見證斯巴達從希臘的霸主衰退成一地方勢力,讓出其霸主地位給馬其頓。亞里斯多德評論說,斯巴達的衰退起因是它「淪為女性治國的地方」。只不過亞里斯多德有個特色:他說過的每句話幾乎都錯了——還真不容易——我們切莫聽他。例如他也曾斬釘截鐵說女人的牙齒比男人少 XD。
但亞氏這番攻擊也在在反映了斯巴達女子掌握權力之大、獨立性之高,在整個希臘世界都是異類存在,果然就被針對了。其他古希臘城邦中,婦女權利依附於男性家主,女性的預設角色是承擔家務與雜役,只比奴隸高一層級而已。不擁有私有財產,養馬什麼的更不用說了。
為何有這麼大差異?其實,斯巴達的社會有一項至高原則......你以為是「尚武」對吧?但其實有個法則比尚武更優先,那就是「徹底貫徹優生學」——生產出繁多又強壯的下一代是國民義務,這樣即使斯巴達在征戰中折損男丁,都能很快就生回來,生生不息繁榮昌盛才好當霸主。
出於這種優生考量,斯巴達人相信體質強健的女子對於生育壯丁也同等重要,於是產生了格言:「生男當然最好,但即使生女也要把她教養的和她的兄弟一樣強」。這樣到底算不算一種性別分工下的權力平均咧?也因此,斯巴達女性接受的教育包括了健體強身的各種運動、音樂舞蹈甚至騎乘,都由年長的女性教授,只差沒有軍事訓練而已(卡珊德拉表示)。斯巴達很可能有女子運動會,甚至可能讓年輕的男女在賽事上裸裎相見相互競技。又順帶一提,英語的健身房/體育館 gymnasium 這個字就來自希臘語的裸體 γυμνός (gumnos),不過奇怪的,德語 gymnasium 的意思是大學預科學校......不細說了XD
再加上,其實斯巴達男人在 30 歲之前是不能和妻子同居的,斯巴達男人從相當於我們小學的年紀就被要求集體生活,集體受軍事訓練,和同儕與師長養成親密♂無間的信任關係,如果早早成家生子,要總不在家的男人張羅家務事和養育後代......就無法,於是斯巴達女性需當家,並掙得了高度自主權。與之相對,理想的斯巴達女性美德完全在於能否養育出勇士。斯巴達的悍母民風在歷史的一頁展現了。希臘化時代的名將,國王皮洛士(Pyrrhus of Epirus, 306-272)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年揮軍試圖硬吃斯巴達,當兩軍在城下對峙,斯巴達女性一擁而出,連夜在兩軍之間挖了一條戰壕,還叫士兵男孩們今晚多休息,儲備體力以待拂曉決戰,多威猛的斯巴達媽媽。
最後來說壓軸的限制級內容,斯巴達社會型態的根本由來——其強悍勇武與其說是出於抵禦外敵,更是無時無刻不在防範身邊眾多的奴隸:黑勞士(Helots)的反叛。歷史之父希羅多德曾估計,每 1 個斯巴達公民或許對應到 7 個黑勞士奴隸,這種懸殊比例,表示斯巴達人隨時都要有以一砍十的自信。
斯巴達人始終使用一種非人的恐怖,在統御/蹂躪著這大量的他們眼中的人形牲畜,詳情不可描述。因此斯巴達人的男女分工才會如前述,貫徹優生考量,資源全用產兵,技能全點武力,斯巴達女人並不需紡織下田飼養,生產勞作由奴隸做,女人唯需要生養教育出男子,男子唯需要高效率的殺人。知道這些背景,再看《300 壯士》你或許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好了好了,太嚴肅了,換個話題。話說贏了古希臘奧林匹克的人「只會得到橄欖枝桂冠和榮譽」而沒有物質上的餽贈,究竟合不合實情呢?
顧拜旦男爵認為古希臘人純屬為榮譽、為愛而投入奧林匹克競賽,只是個一廂情願的曲解罷了。參與多半還是冀望拿些好處的,不管爭名還是牟利。較世俗的城邦常配發年金或給予冠軍終生免稅的待遇,換取一個光榮的代言權,把英雄寫進城邦的神話裡。有點像補習班拿高分榜首同學當招生號召,就會給一點意思意思的獎金那樣。也有有野心之士利用奧運的光環(或是說橄欖環)作為進入政界的入口。想,你都變成世界級名人了,以知名度做槓桿試著在世上做出些改變應該算是人之常情。
另一種政治操作就高調了:冠軍會被當成半神,即古希臘的英雄崇拜(hero cult)。斯巴達的酷妮絲卡,我們的狗狗公主就獲得這種待遇,即使在她過世後多年,在斯巴達對她的崇拜仍不停歇,激勵了更多斯巴達女子投入奧運。畢竟在希臘人心目中傑出的人 = 英雄 = 有神性。出了英雄的家系更是世世代代講話卡大聲。酷妮絲卡的王兄會大力支持她追求奧運夢,大概有著這種算盤,即使他們家世早就夠顯赫了,但能利用的政治資本就要利用......
行文至此,我的腦忽然嘖了一聲,說:「喂,科宅,奧運比賽大家開心就好。不需要追究這麼多喔」。好的大家,那我們下次再見,祝各位觀賽武運昌隆!
_
插圖:歐蘿拉·栖夜·莉絲·凱明公主。和本文關係是沒有。
參考資料:wikipedia - Cynisca ; wikipedia - Women in ancient Sparta。現代奧運的男女運動員人數比 Number of athletes at the Summer Olympics by gender 1896-2016
Published by Aaron O'Neill, Jul 15, 2020。
學生 祝賀 詞 在 艾蛙媽 VS. 達樂哥Aiwa H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超商團購經濟學】喊+1好像不用錢!秘密拆解。實際案例分享 ft. 艾蛙老師
-
#超商團購經濟學 #超商團購 #團購
-
【重點摘要】
拍照要拍出感動度
喊+1好像不用錢
團購經濟學
超商團購
超商群組熱門團購
超商福袋大熱門
網軍製造話題熱度
█ 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 █
團購要有品牌思維!品牌自帶流量 EP04
https://youtu.be/EwMR0QY5sHo
團購經營就是要創造價值!千萬不打價格戰EP03 http://user65545.piee.pw/JBYJX
團購技巧大公開。如何拿到好的進價EP02
http://user65545.piee.pw/EUR5K
團購技巧大公開。團購買房賺很大!?EP01
http://user65545.piee.pw/H6YSR
=
艾蛙聯合行銷有限公司!【線上宣傳、線下收單】
公司服務項目:
一、百位網紅媒合:youtuber、ig客、部落客、直播主
二、團購經營:強力的團購主夥伴、圖片和文案素材製作
三、專案企劃:行銷策略統籌與執行
四、品牌經銷:網路行銷與蝦皮購物銷售
五、個人業配接案:部落格、影片開箱、異業結盟
公司官網:https://www.aiwamkt.com/
公司品牌Slogan:夢想始於行動
=
❤ 艾蛙的社群 / 歡迎追蹤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iwa_hu/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iwa.vs.dollar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AiwaHualwa1919
My Blog:http://alwa1919.pixnet.net/blog
Website:https://www.aiwamkt.com/

學生 祝賀 詞 在 金妮兒JNea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部是更新版!
傳統氣質女校已不是中山女高唯一的專有名詞
女校的學生瘋癲起來也會讓你大開眼界
在此祝賀所有畢業生畢業快樂!
非常感謝我的好朋友們幫助我完成影片!
btw不要問我指考考到哪 我準備重考
英文字幕我盡力了QQ
請大家多多包容我這個n百年沒上片操作不熟練的我!
#畢業典禮 #中山女高 #graduation #school #vlog
我的讀書帳ig:https://www.instagram.com/jnear_study521/?hl=zh-tw
我的個人ig:https://www.instagram.com/hpz.2002/?hl=zh-tw
BGM: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ckyO...

學生 祝賀 詞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個話『我哋三分六銀唔容易賺』,另一個唱『做嘢辛苦賺錢艱難』,希望老闆加人工!」黎婆婆笑着說。
78歲的黎帶金婆婆出生於水上人家,自小在艇上跟着媽媽和嫲嫲唱這些琅琅上口的歌謠:「細個唔知係咩,大個之後覺得好有意思又有感情,好鍾意跟媽媽學唱。」
這些漁民歌謠稱為「嘆歌」,特色是好像嘆氣般清唱,以前是紅、白二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以獨唱或一句一句對唱的形式,由親人祝賀一對新人和歎惜死者離開。
靠口耳相傳 黎婆婆:「唔教人就斷了」
黎婆婆不識字,她透過口耳相傳學唱嘆歌:「並唔係『呢啲歌都好學嘅?』而係四處都識,即使兩句都一定要學識。」
但隨着香港的水上人陸續上岸,這些傳統歌謠亦逐漸消失,時至今天就只剩下老人家識唱或聽過嘆歌。黎婆婆很想保留媽媽的歌:「我覺得年輕人聽唔聽都好,我為已去世嘅人保留嘆歌,我都開心。」
黎婆婆先是在公園裏嘆唱,吸引到一眾左鄰右里跟她學習,後來更發展到獲科大華南研究中心邀請,在社區會堂開班授徒。「我啲學生都係五、六十歲嘅女士,以前有聽過嘆歌但唔識唱,佢哋都好用心學習。」
90後外孫女望婚禮聽到
為了支持婆婆的興趣,現年26歲的外孫女Dara,自四年前開始跟婆婆學唱嘆歌,每年都與其他學員一起會參與匯演。
Dara笑言學唱嘆歌亦有難度:「婆婆同佢啲學生都好犀利,連歌詞同字都唔識寫,就已經唱出成首歌;而我一定要婆婆唱一次,我錄低再抄低全首歌詞,我先可以望住唱到記得為止。」
她認為嘆歌對婆婆來說很重要:「傳承就好似歷史繼續行嘅一個見證,我結婚都會想婆婆可以唱畀我聽,唱畀大家聽!」今集《港。故》用7分鐘,帶你聽聽水上人家的「嘆歌」!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