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星期三 絕對音樂】
「所謂的強者: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含著眼淚依然奔跑。
人最先衰老的,不是容貌,而是那份不顧一切的闖勁。」
SO~~有時候,要敢於背上,超出自己預料的包袱,
經歷一段努力後,發現,自己比想像的優秀很多……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為什麼工作狀況差?因為你連生活都沒顧好】
我曾經在一間旅遊新創公司從事內容行銷的職務,當時的我們掛著「旅遊作家」的美名,經常要到處探聽新的旅遊情報、景點,到餐廳或旅館試吃、試玩並作相關的採訪,再將這些內容轉化成文字或影片作為公司網站的內容。有一陣子,我在工作上出現了很嚴重的瓶頸,明明是做著一模一樣的工作內容,卻一直無法發揮能力,內容產出上也一直遇到靈感乾枯或沒有頭緒的情況。那時的情況似乎慘到就算我不說,周邊的同事也感覺得出來的境界。再加上工作表現與成效數據也受到了影響,讓我想藏也藏不住。某天下午,我的主管把我叫到一旁,說要和我「聊一聊」,那時我一聽,就知道主管是要和我聊工作表現欠佳的事情,帶著皮皮挫的心情,我來到主管身邊,他看著我,緩緩的說:「你最近生活還好嗎?」
一開始我有點吃驚,原以為主管是會劈頭直接與我討論工作狀況,沒想到他突然問我過得好不好,讓我一時之間不曉得該怎麼回答,我支支吾吾地說:「我覺得工作上似乎碰到了一些瓶頸,做內容總是沒什麼靈感。」
主管語氣平穩地跟我說:「你這不是工作上碰到了瓶頸,是生活上碰到了一些狀況。作為一位內容創作者,生活要夠精彩,寫出來的內容才精彩。」主管的一席話讓我一髮牽動全身,回家之後,我仔細的想了想生活上出現的狀況,才發現自己當時的私生活真的是一團糟。
當時的我剛好和現在的先生在遠距離戀愛,兩個人已經很久沒有見面,也不知道下一次見面是什麼時候,每天的心情都受到很大的影響,而那時的我也和爸媽同住,開始想著自己搬到外頭租屋的事情,卻又不曉得經濟上與感情上要怎麼做下一步的規劃,我從來都沒想過這麼私人的事情,會開始影響到自己的工作表現。然而,身為一位作家或內容創作者,你是否是發自內心的分享著這些內容?似乎都像是一張攤開的白紙一樣一覽無遺。
在以往功利主義且工作至上的觀念裡,生活出現什麼狀況,似乎都只要用課業很忙、公司加班或老闆要求等原因,就能作為所向無敵的擋箭牌,家人也會一致認為:「怎麼這麼晚回家呀?喔!是工作很忙加班呀?那沒關係!有忙就好。」或「最近怎麼一臉憔悴?原來是老闆要求應酬啊,那沒關係,因為是老闆嘛!所以就忍耐一下吧!」
我們似乎都忘了這麼努力工作辛苦賺錢,就是為了好好生活,與家人好好陪伴彼此,然而,生活中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的機會能讓我們好好陪伴家人甚至是好好和家人吃上一頓晚飯,我們卻總是用工作太忙等理由拒絕掉那些我們努力想要爭取的機會。我們真的需要這麼拼命,才能夠給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嗎?
我認為,社會充斥著一種非常過氣的思維,讓老一輩的人認為:「如果想要賺大錢,犧牲健康或睡眠可能也是在所難免的。」「在事業上很拼的人就是會比較沒有時間照顧家庭,身為家人的伴侶就是要多多諒解。」然而,我們為什麼不能睡得飽飽的同時也賺大錢?或是同時兼顧家庭生活與工作事業?這其實正是我們在第一章講到的「二選一思維」,我不認為我們一定要在工作或熱情上做取捨,相反的,真正厲害的人應該要兼顧兩者,真正成功的人應該要利用生活的美滿,去創造工作的效率與更高的成就感。
這其實正是一種現代的新思維,甚至也能說是某種思維潮流運動,正是因為想要獲得更好的工作成就,我們才更有責任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正是因為我們如此努力工作,我們才要更珍惜每一次與家人好好吃飯的機會。
現在,我們問問自己:「你為什麼會想要來看這本書?為什麼會想打造一份有錢、有愛又有意義的工作?」想必答案不外乎就是為了要成就夢想與過好日子吧,但這些道理我們都懂,為什麼在現實生活中卻總是理所當然的被忽略、被犧牲呢?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幫助我們記得初衷?我相信以下這三個信念是對你有幫助也值得被建立的:
一、生活的原則永遠在工作的原則之上
《與成功有約》的作者史蒂芬.柯維曾分享過一個故事,他的上司因為工作需求,希望他能週日加班協助團隊,史蒂芬拒絕了上司,他和上司說:「週日是我的教會日與休息日,我答應自己週日是不能工作的。」上司聽了覺得有點惱怒,生氣的問史蒂芬:「你就不能為工作通融一下嗎?你每個星期天的早上都有去教會,錯過這一次真的有影響嗎?」史蒂芬說:「也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週日不工作是我對自己和對主的承諾。」上司無奈的說:「好吧算了,那週六總可以了吧?這週六你能不能破例加班一下呢?」史蒂芬回:「不行,週六是我和太太的約會日,我答應我太太週六是屬於她的日子,因此我週六也不能工作。」上司聽了又更氣,他憤怒的對史蒂芬說:「週日不能加班,週六也不願通融,那你週五會不會來上班啊?」史蒂芬說:「會的,週五是我的上班日,週五我可以上班。」
這個故事乍聽之下有點無厘頭,但,就是因為史蒂芬.柯維對生活原則的堅持,才能夠確保「工作和生活是平衡的」而不是「工作不斷越 界,壓縮生活的品質」。史蒂芬.柯維說:「100% 的堅持比 98% 的堅持來得更有效。」意思就是,有些時候我們會覺得:「也許破例一下、通融一下無傷大雅。」但背離原則就是背離原則,並沒有程度上的差別。
你可能在想:「美國文化跟亞洲文化不一樣啊!我們哪能這麼理直氣壯地跟主管討價還價?要是怎麼做早就被炒魷魚了吧!」沒錯,各國風俗民情的確會讓職場文化有所區別,但,你若希望能夠改善這種職場潛規則,你就得先當那個堅持自己原則的人。
倘若每一個人都嫌棄慣老闆,但持續允許慣老闆用自己不喜歡的方式對待自己,那我們便不能奢望這個情況會有所緩解,因為我們也成為支持這個環境的參與者。換個角度想,你如果沒辦法接受老闆總是在休假時候突然要求你執行某些公事,你是有權利可以不參與的。你可 能覺得:「我怎麼能夠不參與?老闆假日就是會傳 Line 過來,而且會急著要我回覆啊!」那我們便能思考一下你回覆和不回覆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你回應了,雖然能夠讓老闆感到滿意,但這同時也代表著你之後可能都得一直過著假日處理公事的生活,因為老闆心裡知道你是允許的、願意參與的,因此這件事就會變本加厲的發生;相反的,如果你不回覆,你也許會惹老闆生氣,更慘一點,也許你會被炒魷魚,但是往好的方面想,你之後就再也不必面對假日會一直要你處理公事的老闆,因此離開也不盡然是一件壞事,又或者,老闆久而久之就知道假日傳訊息你都不會回應,因此除非有非常要緊的事,不然他是不會再用這樣的方式打擾你的休假時間的。
你肯定有發現,有原則的人比沒有原則的人更容易受到尊敬,雖然有時候這樣的原則看似強硬或不解風情,可是,做人處事就是要有底線,而這些底線絕對不能因為工作而打破。例如說,你本身是一個不抽菸不喝酒的人,那當這個成為你的生活原則時,它就必須要乘載在工作之上,不能因為工作就破例應酬抽個菸,這樣我們便會成為一個凌駕於工作之下並且被工作擺布、為工作犧牲的人;同樣的,如果你在生活上的某個原則是:再忙,假日都要回家和老爸老媽吃頓飯,那回家吃飯這件事情就應該要先被規劃,其他事情再依照這個目標去做相關的配合。
你可能會覺得這些事情用講的比做的容易,但在我個人的經驗裡,其實也是跌跤了好幾次才慢慢學會建立不可動搖的生活原則。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熱愛工作的工作狂,而我身邊親密的人也都得在我工作之餘「撿剩下」的時間來陪伴彼此。為了這件事,我先生和我抗議過很多遍,他曾和我說:「你看你花多少時間和精力在經營你的事業?你有沒有花至少同等的時間在經營我們的感情呢?」
沒錯,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花到等同的時間在經營感情,尤其是結了婚的夫妻,更容易以為婚姻妥當了、搞定了,就開始任由工作逐漸吞噬相處時光,你可能會覺得堅持這些生活原則有點太特立獨行了,你也許會害怕沒有一位老闆能夠接受這麼任性的員工,但是,因為這樣就屈就於慣老闆的霸凌下,似乎也不太合邏輯,甚至不是什麼有用的解決之道。
因此,我們都得努力成為一個更有能力、更專業、更無可取代的人,讓公司需要你、不能沒有你,你便有更多的籌碼去任性並堅持自己生活的原則,不讓自己和家人成為工作的犧牲品,從現在就開始設立底線、設立人生原則,讓自己的生活繞著這些原則運行,而不是對自己的原則毫無界線,卻抱怨著工作不斷的越界。
二、你的外在成就鮮少超過你的內在成就
我們以往在定義一個人是否成功,都會先採用外在標準來評判他的資產、頭銜、權利與外在形象,然而,這樣的定義在現代逐漸受到質疑。質疑其實是一件好事,畢竟身心靈的富足也是成功的衡量標準之一,如果只看一個人的外在成就而忽略了內在成就,就顯得太片面也不夠真實。
我們總是認為要先搞定外在成就,才有閒錢與時間來優化內在條件,我們想著「如果我談成這筆生意,晚上就能一夜好眠了」或是「只要我早點達到財富自由,我就能睡到自然醒,每天做我想做的事情」,不過回過頭來,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把它想成:「只要我今晚能補充充足睡眠,隔天精神百倍,就能談成這筆生意」或是「只要我能用心挖掘自己到底想做什麼,找到那些讓我迫不及待想要起床做的事情,我似乎就可以去算出我真正需要的生活費,提早達到財富自由。」
一個人的外在成就,很少能夠真正超過他的內在成就,意指一個人能真正擁有良好的聲譽、成功的事業、和諧的家庭與完整的自尊,絕對都是因為他本身的身體與心理狀態富足且健全。健康出狀況,似乎也會連帶影響到家庭相處與事業版圖,心理出狀況,可能也會影響到自我的人格與外在的名聲;相反的,如果一個人缺乏內在成就,那儘管他擁有成功的事業與奢華的生活,可能都只是短暫或虛無的。
就像前主管曾給我的叮嚀:「生活要精彩,工作產出才會夠精彩。」好好生活可以促進我們的健康指數、快樂指數,同時能夠增添我們生活中的靈感,讓我們有足夠的意志力去面對挑戰、用同儕與家人的支持來度過逆境。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自我成長」這個主題越來越流行的原因,因為人們慢慢了解到,想要工作狀態變好,生活得先變好,想要生活變好,自己得先變更好。
在個人成長的領域裡,我們可能會探討要如何面對低潮、如何戰勝拖延、如何提升自信遠離自卑、如何和其他人化解心結重新合作⋯⋯,這些主題乍聽之下也許會覺得有點私人,但事實是,我們在工作上無時無刻都在面對類似的問題,人生中各方各面的疑難雜症其實都有連貫性與相似之處。也許,你會發現行銷技巧可以用在約會交友上,也許,商業思維的管理模式可以用在教育小孩跟處理家庭問題上,我們正走向一個全方位的世代,以前,我們可以將工作與私生活做切割,但在未來,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則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你工作上的好點子皆是從生活中而來的,你在工作中學到的技術能夠在生活中派上用場,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能再將外在成就與內在成就分開衡量,我們要認知到兩者的關聯性,我們要相信把生活過好也是對工作負責任的做法之一。
因此,不要再對自己說「因為我工作太忙,所以沒辦法運動」我們應該要改成「最近工作實在是太忙了,我應該更要每天勤奮運動來緩解這個情況。」想要打造一份有錢有愛有意義的工作,我們就從打造理想生活開始吧。
作者:佐依Zoey
(文章來源:https://babyou.nownews.com/news/heart/300009121192)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50的網紅解世博開講 哥跟你談銷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銷售 #跌倒100次 #學會不跌跤的方法 #業問100 #幫助銷售夥伴 #協助銷售夥伴 #銷售訓練教材 #數位教材 #線上課程 #早安文 #銷售維他命 #超業攻略 #分享 #協助銷售 #一輩子以銷售人為榮 #解世博老師 協助銷售夥伴成長| 解老師談「業問100」的起心動念 |【銷售直播間】 ...
學會不跌跤的方法 在 超人叔叔 Bruce Tyson Ch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訓練,比你想像的難很多】
.
首先,這篇文分為幾個重點,力學暫且跳過:
一、常見錯誤觀念
二、有氧/無氧與能量系統
三、運動肌肉收縮和能量系統
四、肌纖維型態和能量系統
五、總結
.
【一、】
訓練的內容和目標不一致、運動表現和外觀也不一致,
其實是常有的事,但更重要的一點-----起初是想得到健康,但其實是在傷害身體。
這些都是新手常掛在嘴邊的說法,或是非專職人士會有的觀念:
-想先瘦下來才開始練重訓?
-只是想運動表現好,所以應該避免練太多重訓?
-體能看似很好,運動表現不上不下
-體態看似很好,運動表現卻很差?
-體態看似很差,運動表現卻很好?
.
這些則是老手都經常會跌跤的常見情形:
-上班前去健身房、下班直衝健身房,一天運動好幾個鐘頭,一週好幾天都這樣
-健身沒有針對生理壓力做必要的調控,沒有計畫性的更改訓練強度和所謂的訓練量,每次去就是炸
-飲食沒和壓力源配對,不用多精細,但大部分的人應該都差太多
-睡眠沒和目標配對,長肌肉、增進爆發力,一直用不太好的狀態下去操,根本凶多吉少
還有很多就不再列舉了,這些可能性僅是最常見的幾個,就已經會有很高的失敗率(心理層面會先...),還會減年損壽(主要是自由基的部分...)。
.................................................................................................
[不是重點的部分]
要完美的符合訓練目是不可能的,大多人幾乎都為了經濟、家庭,
甚至單純的存活而煩惱著,變數實在太多了,
且又有幾個人願意錢少賺、在別人眼中生活過得樸實無華且枯燥?
所以要"完全的個體最佳化",
根本不可能,就算是職業選手都有酒攤要跑(?
不過還是有最具經濟性的訓練方式啦,首先要盡可能具備事半功倍的特質,
而不是每天花兩三小時以上就只是為了進步,那個我稱之為最低時薪,沒確切的方法。
要不碰運氣就獲得進步,不是單靠苦練,是入門訓練學的觀念要有,首先要--------了解自己,學習基本知識(暫且統稱運動生理方面)
基本上沒有入門解剖學、物理、生化、肌肉學、訓練學、生理學等的知識,自主訓練要發揮自體極限【絕對】不是苦練就可以辦到。
我們必須先撇除自己的喜好、主觀意識,
客觀地看待訓練(訓練和運動意義上可能非常不同,建議不要相提並論),
當然我也不是要將訓練狹義的侷限於"重量訓練"。
最後在提醒一下,別被誰無師自通的健壯友人影響了你的思考能力,
不要以為沒有運動生理知識就不會有巨大的肌肉,
我還看過連cable crossover胸推角度都不會分辨的老鳥教練,
更不要說cable crossover的基本物理限制都完全不知道,
但沒知識一樣看起來很"粗"。
就只是因為他看起來很明顯與眾人不同,並不代表什麼,
他碰運氣達成的,他也一樣會讓你碰運氣,你運氣好就頂多練不起來,運氣不好就運動傷害,
這個圈子不大,相信我,待久了也真的肯下功夫念書的都會懂我在說什麼。
.
每個人都有他習慣、喜歡的方式,
就像是自己做的料理好不好吃,
可以是個人隨興的灑灑蔥花、鹽巴,
覺得吞得下去吃得飽就好,能不能接受、喜不喜歡當然可以是主觀的。
而且應該很多人都相信,少部分無師自通的人,也能有異於常人的優異表現,
不過懂不懂原理,做一道料理能不能好吃又不傷身,那完全是兩碼子事,
且能有天份又有研究精神的,可說是非常罕見。
另外,我們得留意某些現象:
"我沒有要專精到米其林幾星"、"我沒有要練太壯"、"我沒有要舉很重"、"我沒有要練得很誇張"等..
這些說法,通常會先限制你的發展,就像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一樣...
(因為通常都達不到,講話才這麼酸?)
再者,一道吃不死人勉強填的飽肚子的料理,
並不包含顧慮到營養素的學問,
更不要說要涵蓋食品化學的學問在裏頭了。
亂練,就像亂煮,吃不死你不代表吃不死別人。
食物本身的意義,就在於提供營養素,
訓練本身的意義,就在於盡可能的接近目的。
(想吃垃圾食物當然可以,但是主要的營養素你搞定了沒?風險你有想過、查資料研究過嗎?)
(話說研究文獻,其中的科學實驗,實驗過程限制的變數和執行方式其實沒辦法讓瑕疵完全沒有,瑕疵一樣一堆,很想寫又很怕被一些smart ass在沒搞清楚前因後果再來會錯意...)
(沒辦法,有時候人難免會不知道自己很主觀,然後思考方向有問題又不容糾正,戳他又自己鬼打牆)
(文獻不是沒用,但也要先學會懂得看文獻,同時具備一點經驗值來將其實際化,這樣文獻才會用對地方啊)
.................................................................................................
【二、】
言歸,訓練到底有多難-[能量系統]
首先,訓練最困難的地方之一,
就是"能不能"同時顧慮到能量系統,
首先對運動相關知識不太有概念的人,
我大概解釋一下能量系統是什麼。
[能量系統]大概是在解釋人的身體,
透過哪種方式"合成"身體所需的<<能量>>,
而能量就是所謂的<
這是一個攜帶化學能的分子結構,
透過化學鍵斷裂來釋放[化學能]...
身體需要的能量其實是化學能,嚴格上來說不是食物喔,那是不準確的。
不過食物確實是主要的能量源頭,但必須降解到最[基本單位],
再從這些"基本單位"透過[能量系統]生成<
(((食物到基本單位,例如:
脂質->脂肪酸
碳水化合物->葡萄糖
蛋白質->胺基酸
這些基本單位,會透過上述所謂的有氧/無氧系統的"加工",
得到最後可用的"能量"<
(這些系統一直都是啟動的,需求不同時會做出額外的調整)
"身體需要的能量,嚴格上來說不是食物",
用個新聞來比喻:
受困十三天的足球隊,
在沒有食物吃的時期還可以吃自己,
因為身上還有僅存的醣源、脂肪、蛋白質,
這些都可以透過【能量系統】代謝來用。)))
.................................................................................................
【三、】
[運動肌肉收縮和能量系統]
-
和全身的細胞一樣也是使用<
而運動中常聽到的【能量系統】則主要可分為【無氧】和【有氧】。
-
所謂的有氧和無氧如果是說運動,
區分的方式可以有簡化的方式,
那就是看當下。
-
##舉兩個無氧運動的例子:##
1. 我正在運動,而這個運動主要的重點是扔鉛球,那麼正在扔鉛球的這個行為大概叫做無氧運動。
2. 他正在運動,而他的運動主要的重點是嘗試用棒球扔出最快球速,那麼正在扔棒球的這個行為大概也可稱之為無氧運動。
這兩個例子的共通點,都是當下持續的時間非常的短暫,且假設很費勁。
不過這兩個例子的瑕疵,在於沒有設定先決條件,
如果剛剛我扔的鉛球、他剛剛扔的棒球,是可以連續扔500顆不休息的程度,
那麼再用力都不能說是無氧運動了。
不是無氧運動的特徵,就是外在運動表現會衰減,
第1~第10顆都可以扔得又快又遠,但後續所產生的衰退表現,
則是逐漸從無氧"退階"至有氧運動的證據。
所以還是得看運動者當下所產生的外在運動表現,在完全不休息的情況下,
簡單的方式是休息3-5分鐘左右,再重新進行測驗,就確定可以測得無氧運動的輸出水平。
-
##至於有氧運動就複雜多了##
對於每個人來說,這個運動的當下,
除了上述的判別方式之外,還有個人的有氧代謝能力。
人體大部分時間能量代謝主要來自呼吸作用,
這個呼吸作用嘛...跟肺部氧交換率有蠻大的關聯性,
我們進行有氧代謝來產能的時候,粒線體內的細胞色素需要持續將質子向粒線體內膜間隙打出來維持質子驅動力,
這個驅動力則需要持續的氧氣供應來接收內膜間隙的質子並維繫內外離子梯度差,一旦最終電子接收者不存在(氧),
這個梯度差就無法維持,有氧代謝ATP便無法繼續,很危險滴。
不過在運動方面時肌肉的有氧代謝就不一樣了,
在能量使用的需求大於生成速度,最多就是無力繼續,
如果硬要...那當然會像上面說的,很危險。
有氧運動的分辨方式,為什麼我覺得很複雜?
如果我現在在扔鉛球,而且真的很用力,然後每扔一次就休息3-5分鐘,
總共花了2小時,但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休息,心跳率平均值也不高,這個過程到底該叫有氧還是無氧?
不過假如跑步連續用4分速跑一個鐘頭沒停過,我們可以肯定這叫有氧運動,因為無氧運動沒辦法連續輸出相同的功率長達這樣的時間。
總之不論何時,能量系統都是同時開啟,
人體在日常活動沒有"純有氧"或是"純無氧",
只有針對"當下"的活動所需的作工,
供應的能量系統來源為何。
-----能量系統方面稍微細節一點點的內文-----
有氧和無氧在能量代謝的差異上,
就是一個葡萄糖分子能代謝出可用的ATP分別是36~38個(醣解作用,krebs cycle,ETC)vs. 2個發生在醣解作用的總和,
(氧化磷酸化vs.受質磷酸化)
-
[無氧]包含常聽到的"磷酸肌酸"和"無氧醣酵解"系統。
<無氧醣酵解又稱之為乳酸系統,因為最終電子接受者氧氣不存在,丙酮酸成了最終電子接受者而形成乳酸>
-
[有氧]則是透過呼吸作用來合成ATP,通常教科書稱之為有氧醣酵解,
不過回想起來老師說應該要看詳讀呼吸作用,這樣或許會比較清楚。
<有氧代謝除了都需要透過呼吸作用,在代謝食物降解後的這些基本單位,共通點都是乙醯輔酶A進檸檬酸循環。>
-
[有氧]後續的代謝程序,大致上就是在粒線體基質中繁瑣的克氏循環"產出"氫離子電子攜帶者,主要是在下個步驟"電子傳遞鏈",
產生主動運輸,形成質子驅動力,ETC最後一個步驟將磷酸基接上產生ATP(ADP->ATP)...>
-
(能量系統沒這麼簡單,不要以為看懂了,而且每個人對應不同的解說方式也會有不同的理解,但不代表答案有好幾個,只是你會需要反覆驗收這些邏輯)
-----能量系統方面稍微細節一點的內文結束-----
.................................................................................................
【四、】
[肌纖維型態和能量系統]
人體有已知的纖維型態,
就是所謂的白肌(Type IIb)、紅肌(Type I)、粉紅肌(Type IIa),
但纖維型態的所有種類並沒有清楚的定論,
仍處於暫定或有待確認之事實,
所以我們就先說上述三種。
-
白肌中的微血管分布應為極少或全無、
粉紅肌則為些許至較多、
紅肌則為極高,
微血管分布越多者,
其代謝型態也有不同,
如上所說的無氧和有氧代謝之分。
而血液流通較多者,
粒線體數量也顯著越高,
代表肌肉收縮時所用的能量代謝方式有區隔。
-
三種纖維型態都以不同大小的運動單位所支配,
而運動神經元掌控這些運動單位,
透過軸突傳送電位差,
在激活了運動單位,
使肌肉纖維收縮。
-
(我們可以大致上將由大到小的運動單位歸類為白肌>粉紅肌>紅肌)
-
在"最佳狀態"下,
我們能夠在激活最大的運動單位下,
使它能有化學能轉換為力學工之實,
就是激活了也真的有發揮用處,
肌肉真的有收縮的能力。
-
而當最大的運動單位被激活時,
較小的運動單位也一並被激活,(參考Henneman's Size Principle)
意思就是如果你激活二頭肌的最大單位,
中的到小的也被激活。
-
至於為什麼要說"最佳狀態",
以及[能量系統]?
-
首先要產生越多的收縮力來移動越重的質量、加速質量,
都需要越多肌肉纖維的參與,尤其是白肌和粉紅肌的協助,
當然也在時間單位下耗掉越多化學能(ATP化學鍵斷裂),
而一堆ATP化學鍵同時裂解一次為ADP,短時間單位內越耗能則產生越多ADP,
不過身體是有一定的ATP總量恆定,
對於身體來說暫存ATP總量只要偏低生理機能受影響越嚴重。
在連續的最大輸出當然就不被允許,
一方面是最大輸出會快速消耗暫存ATP,
存量一降低工率就下滑,
一方面纖維型態大多無法提供、或是條件不理想,
以氧化磷酸化來供應能量(白肌和粉紅肌),
因此能量供應一旦不足就無法繼續以高工率持續運動。
無法持續以高工率運行,大致上來自於過高的ATP使用/合成需求,
在來不及獲得氧分子的情況下,離子梯度差將無法維持,
也因此能量代謝會"卡關",暫存能量根本不足以供應"最佳狀態"的最大單位活化,
有氧根本來不及,要不要"優先"和及時送過去到白肌很可能也是一個問題。
(試試看5分鐘內跑完3公里給你一億元,
不是百米能不能10秒跑完的問題。)
(上面提到ATP的化學鍵斷裂會釋放化學能,
ATP化學鍵的裂解會用在肌肉收縮中的myosin的"爬行"(還有一堆功能,跳過),
造成肌肉收縮)
[之所以纖維型態和能量系統有關,主要是取決於纖維型態的相對應磷酸化類型,大家都是以ATP化學鍵斷裂的方式獲得化學能]
-
其中紅肌粒線顯著較多,血流量(含氧)較高,
能以氧化磷酸化的狀態下運行(只要能獲得氧分子就能持續代謝出ATP,參考電子傳遞鏈的細胞色素)。
不過缺點是紅肌因為橫斷面積小、化學層面限制而收縮速率度低,因此收縮力度低,優點是產能到收縮的條件是持續的氧供應即可。
目前仍假定紅肌需要更大的運動量,而非強度,因為徵招到紅肌非常容易(動機很低),
也許是因為時間單位下的收縮力度較小,張力低,生長因子也因此受影響。
-
較為合理的是,目前一切以紅肌主導的運動型態(時間單位下較低的收縮力度),
就算大量運動也尚未觀察到有巨大的肌肉,上述的猜測目前仍算合理。
(很可能直接打藥材會跳過機制直接造成顯著的成長,反正受體數量因荷爾蒙濃度改變,然後受體有接收到荷爾蒙訊號,我大膽假設)
.................................................................................................
[廢文一小段]
肌肉的成長,
首先受許多因素所限制,
最主要先受限於"同化代謝"和"異化代謝",
也就是分解和合成。
活著、運動都屬於分解代謝,
都消耗熱量。
吃則是合成的唯一來源,
不過會不會長肌肉,
合成率則隨著運動條件變化。
(有沒有在最大可恢復量裡運動)
訓練成長隨著訓練強度,
這裡我指徵招的單位大小)x量(總作工,時間單位下質量移動了多少距離,例如多重、做了幾下幾組)
這也是為什麼做"重量訓練"(抗阻力運動),
能夠較為有效的使肌肉大小增長、粒線體一並增加,
而不是只有所謂的"有氧運動"才能增加粒線體。
事實上,粒線體的細胞增殖和纖維橫斷面積有直接關聯,
如果訓練強度和總量有拿捏合宜,
粒線體的增加效率並不亞於(應為遠大於)所謂的有氧運動。
(這點需要探討有氧運動的本質,尤其在盡可能不大量累積自由基的情況下,因此如果喜好是每周跑300km就...)
總之,運動"過量",還長個屁肌肉,身體才沒那麼笨,不然隨便就被你操死了。
.................................................................................................
【五、】
[總結]
-肌肉要長大要練多一點,但你要先找到自己的最大可恢復量,不要傻傻的硬幹。
-肌肉要長得快,就要在時間單位內盡可能每次啟用最大的運動單位,用越多單位,成長機會越多的概念。
-肌力要增強,休息一定要夠久,暫存ATP來不及補上,最大單位啟用根本嚴重受限,不然為什麼2-3RM沒啥疲勞感卻需要超久才能再來一次?
-訓練真的很難,除了要測得最大可恢復訓練量和心理層面,還要考慮到會不會折壽,我還是支持時間單位內最佳化、最安全、最不會折壽的訓練方式。
喔對了,你知道所謂的有氧運動真的練得很強,無氧閾值高,你進入無氧代謝狀態後很快就能恢復嗎?
p.s.: 近年我已經刻意淺談了,拜託不要逼我花更多時間寫這篇文,根本沒人要看好嗎,而且我真的很多事情要忙,八八六。
圖檔來自:
https://medcraveonline.com/MOJSM/energy-systems-a-new-look-at-aerobic-metabolism-in-stressful-exercise.html
https://www.quora.com/What-are-the-products-of-cellular-respiration
學會不跌跤的方法 在 點石贏家小學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都想賺錢。(嗯)
我們都想在市場上賺錢。(好)
我們都想不用學就可以在市場上賺錢。(誤)
我們都想不用學就可以在市場上快速賺錢。(大誤)
我們其實想學但更想快速學成就賺錢。(嗯?)
--------
上面這幾個問題
您可能是哪一個?
或者以上皆非?
--------
想說的是
慢慢來,最快。
--------
若現在一直抱持著想要快速學成、快速賺錢的心態
很可能這樣的【心理狀態】
會讓自己未來很長的時間都沒真正學習到什麼
甚至這樣的心理正會在交易市場裡跌跤
那反而無法達到獲利這個理想
--------
正確的心態應該是
讓自己擁有一套【交易系統】
其中包括:
1.正確的交易心理與交易觀念
2.認識並懂得如何進行資金與風險管理
3.擁有一套交易策略並對其有信念
--------
特別強調
所謂的【交易策略】
絕對不是會了什麼指標、形態或籌碼、財報分析
就算「擁有了交易策略」
一個好的策略
必須有清楚明確的進場&出場點
並且至少禁得起證明他在過去是可以賺多賠少的
---
舉例來說
【學會KD黃金交叉買進】
並不算擁有策略
因為這個方法「沒有出場點」
且該如何證明某商品可以因為這個「方法」
在過去的N年裡能夠賺多賠少?
http://pointstone.pixnet.net/blog/post/325250407
學會不跌跤的方法 在 解世博開講 哥跟你談銷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銷售 #跌倒100次 #學會不跌跤的方法
#業問100 #幫助銷售夥伴 #協助銷售夥伴
#銷售訓練教材 #數位教材 #線上課程
#早安文 #銷售維他命 #超業攻略 #分享 #協助銷售
#一輩子以銷售人為榮 #解世博老師
協助銷售夥伴成長| 解老師談「業問100」的起心動念 |【銷售直播間】
* 為什麼開始做銷售?如何成功?
解世博老師回想自己當初在踏入銷售這個領域時,憑的就是一個「膽」!
內心想得很單純,就憑藉著「別人能,我也能」的信念。
因為老師自己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可以憑著一個膽、憑著一個勤,就隻身到高雄闖天下。
結果換到的結果叫做「慘痛的血淚教訓」!
做保險,三個月不但領不到錢,反倒還欠公司錢,
也就是因為前三個月不段的瞎摸索,體會到一件事情:
「當一個人跌倒了100次之後,他總有一天學會不跌跤的方法吧!」
解老師就是這樣成功的!
*業問100為何產生?
在後來老師成為業務主管之後,開始在思考怎麼能夠協助自己的業務夥伴們,能盡量減少摸索之路的長度,能不能有一套方法,能幫助業務夥伴們更快速得到成就,累積成功經驗?
由於解老師體驗到自己就算課講得在好,但時間或體力都有限,
如果沒有辦法每一個產業都能去進行深度的輔導,那不如把各行各業最常遇到的銷售問題、容易卡觀點,把它們轉換成一套數位教材,成為一套系統化的銷售訓練教材,「業問100」就因應而生了!
*解老師追求的目標
許多管顧業朋友、講師朋友們、甚至學員都曾好奇的問過老師在追求的是什麼?老師其實很珍惜能和各行業的銷售高手交流,也常在想自己能做些什麼?
好比「早安文」,解老師天天寫,已經連續寫了四年。
就像「銷售維他命」,解老師只要一有想法就拍,希望趕緊分享給各位銷售夥伴。
連「超業攻略」也是,老師之所以想開始寫書,就是想把自己所學、所會分享出來。
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各行業銷售夥伴成長的這個「伴」!
老師也分享李國修老師的一句話:「人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
身為銷售教育訓練的講師,解老師就想透過自己所學、所會,來幫助各行業的銷售夥伴成長,這樣子應該也叫做功德圓滿了。
解老師送給銷售夥伴、主管的話
不管我們是在銷售最基層的銷售夥伴或是業務主管們,我們在銷售的道路上都有我們的功課,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任務完成,這也算是功德圓滿了!
解老師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什麼老師,解老師和各位一樣,就是一輩子的銷售人,並以銷售人為榮!
00:00 - 開場
00:10 - 為什麼開始做銷售?如何成功?
00:59 - 業問100為何產生?
02:34 - 解老師追求的目標
04:05 - 解老師送給銷售夥伴、主管的話
✔ 訂閱解老師Youtube頻道【解世博開講 哥跟你談銷售】:
https://reurl.cc/7y0G6y
✔ 按讚解老師粉專【行銷表達技術專家 解世博】:
https://www.facebook.com/callvalue
✔ 華人第一套系統化數位銷售攻略【業問100】:
https://www.815tutor.com/Herbert/Dealer/OPAJCYT/index.html
✔ 博客來 銷售類 年度暢銷第一名【超業攻略:比銷售技巧更值得學的事】:
https://reurl.cc/NXQkX9
✔ 訂閱解老師主持的Podcast【銷幫-藉著銷售幫助每個人】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Z75lbV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pyjKL4
【SoundOn】 https://reurl.cc/9XYb4v
【Spotify】 https://reurl.cc/GrRGKd
【KKBOX】 https://reurl.cc/5qybO7
學會不跌跤的方法 在 #學會不跌跤的方法-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e offline. Check your connection. Retry.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If playback doesn't begin shortly, try restarting your devic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