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看世界—— #危險的車手
2021-06-16
從多條行車紀錄儀的片段看到,日前沙田大涌橋路私家車撞小巴的奪命車禍,懷疑是私家車盲目跟隨前面車輛衝紅燈所致。有大量網民質疑肇事司機是危險的「假日車手」,未有留意前車司機不熟悉香港馬路狀況也是潛在的「炸彈」。片段可見小巴旁快線的私家車能及時剎停避過撞車,有更佳視野的小巴司機卻無法逃過大難,當中有太多意外因素巧合地發生在一起。
俗稱「#孭仔燈」的交通燈設計一直存在問題,它又轉左又直行,對經驗不足、駕駛態度欠佳和大意的司機來說,容易成為陷阱。據報全港過去六年內最少有十七宗意外涉及這類「孭仔燈」的交匯處,導致超過八十人死傷。
作為經驗駕駛者,每逢假日見到慢車都會小心保持距離,超車時也會謹慎地快速完成,生怕相關司機在毫無徵兆下轉線而引起車禍。即使是平日,遇到高速擦過的貨櫃車也要格外留神。我曾經被重型貨櫃車彈起的石塊打破擋風玻璃,幸好有A柱阻擋了一下,否則便釀成嚴重的意外。
從前我害怕那些自以為是賽車手,在馬路上進行非法賽車的人。而近來令人提心吊膽的司機,是駕駛某品牌入門電動車的「車手」。他們因為該車的馬力隨時大過歐洲跑車,於是放肆地高速行駛,結果近期有不少意外都跟這款電動車超速有關。
#張慧慈
#近來最危險的車手是揸Model3
孭仔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次意外發生之後,有市民從附近車輛中的鏡頭之中,攝得事發之前,先有一輛中港牌私家車先衝燈,而後駛至而出事的私家車則尾隨;首先衝燈的私家車「幸運」地沒有與任何車輛相撞,但尾隨私家車卻與小巴相撞,引發死傷的意外。事件的真相是如何,或許有待執法部門去調查,以至法庭去作出裁決;然而從錄影片段表面看,不能排除涉事的車輛,因慣性尾隨前車,在不自知的情況下衝燈,而引發是次嚴重意外。
一如以往交通意外後,相關部門以至在意外留言的市民,往往把問題歸咎其他無關的問題,首選「萬能Key」屬車速──凡意外就歸咎於車速太快,一如另一位評論員所說:「最安全的車速是零。」這種只會怪車速的思維方式,就是無能與懶惰;然後政府就只會把路段的車速降低,造成更多塞車,再然後更多人長期超速,政府更無力長期執法,於是製造更多「時快時慢」的車速差距,造成更多奇怪的意外。
再者,會有人怪責「司機不小心」,建議加重對司機的刑罰云云。真相是重罰根本無助改善駕駛習慣,一如即使加重對行人的刑罰,也無助於改善行人違反交通規則一樣。在華人文化中,「內鬥內行」的最愛,就是市民自己互相怪責,卻不去要求政府改善設施,而是行人、司機以至其他道路使用者(如單車)之間,互相怪責,甚至是不同車種的司機之間,互相指控對方是問題製造者。
每次發生意外之後,各個集團的代表張三李四,出來互相指控一輪,最後沒有人需要負責,也沒有事情可以改善,相關部門出來虛應其事,如胡亂減車速,改交通燈位置,然後意外就繼續發生,這就是今日香港民生問題的「例牌菜」。例如根據報道今次涉及衝燈的兩架車,其駕駛者都是女司機,人類有一半是女性,怪罪於「女人揸車」,除了歧視以外,這類說話有意義嗎?有建設性嗎?
凡意外涉及女司機,網上就會一堆性別歧視的言論「又係女人」,台灣則甚至創作出「馬路三寶」──女人、老人、老女人的稱呼,去諷刺馬路的主要「意外成因」;以此論述去思考,接連兩個女司機衝燈,難道女司機特別熱愛衝燈嗎?還是加重刑罰就可阻嚇女司機衝燈呢?還是以這些人的說法,這些「三寶」手忙腳亂一輪,在重罰驚嚇之下,甚至會令更多意外發生?如果問題不是心態(不小心),而是技術問題(看不到燈號),那麼政府是否有責任去改善設計?
在同一地點發生多次類似的意外,這就不是「意外」,而是明顯設計有問題。人就是會犯錯,種種原因「看漏」了燈號,減少犯錯的方法,除了怪責駕駛者,以至不斷加重刑罰之外,可預先分隔車道(如孭仔燈左轉);或在高空當眼處掛燈號(一如市區的天橋),以幫助駕駛者,盡量減少判斷錯誤的機會。
在外國可見的例子,是部份交通黑點常有這類「特殊」的措施,由警告字眼到額外交通燈組等,說明別人為求減少意外所採取的努力,令駕駛者看漏了一組燈,還有另外幾組燈,去盡量減少大家犯錯的機會。這或者對99.999%的駕駛者來說是多餘的,但意外就是由那0.001%的人所引致,這就是當政者的心態問題,而不是把人命視為「數字」。(節錄,全文按連結,請訂閱蘋果日報)
孭仔燈 在 #孭仔燈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沙田大涌橋路設有俗稱「孭仔燈」的交通燈號,由紅綠燈加箭嘴組成,指示車輛直行、左轉或右轉,以分流及提醒駕駛人士可優先轉彎。然而,司機一旦不熟悉該路段,就容易「睇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