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已經給孩子夠用的愛與支持;
放過自己,偶爾輕放孩子的行為,接納自己不經意的情緒暴走,
你仍是夠好的父母!
■ 致父母自己:「給孩子愛之前,別忘了照顧好自己。」
‧父母厭世語錄:我的父母從未盡力愛我,我要用盡一生的愛獻給孩子。
‧醜爸勸世良言:無論給多給少,都是父母真實的一份愛。即使很小,但透過我們,那份愛可以長大;即使那份愛不完美,但請相信,那肯定夠孩子一生所用。
■ 致你與伴侶:「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為了這個家生死相許。」
‧父母厭世語錄:另一半有不對,就要改啊!改不了就是缺乏意志跟決心,無法接受!
‧醜爸勸世良言: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女士相信,每個人在大多數情境下都是盡力的,值得被欣賞與肯定。試著讓彼此接觸自己的初心,讓情緒可以被看見,再來慢慢調整行為。行為不會完美,但家人之間會更靠近。
■ 致你與孩子:「你的孩子永遠是你的孩子。」
‧父母厭世語錄:錯罰孩子,我會自責。但錯放孩子會不會讓他心存僥倖,下次變本加厲?
‧醜爸勸世良言:孩子的需求,會透過不當行為表現出來,事出必有因。先想「孩子要的是什麼?如何滿足?彼此要付出什麼代價?」處理的方式會慢慢成形。當賞罰轉為跟孩子一同成長,是錯罰還是錯放,就沒那麼重要了。
取自《教養不必糾結於最理想方式》
************************************
各位朋友,晚安:
「接受自己現在能做什麼,接受孩子的現況,每一次都是新的可能,每個可能都是我們的盡力。」
這本書是醜爸的新作,談親子教養最終是要回到父母自己的自我成長。上次在版面上直播之後,有朋友就期待,能再找一次醜爸來直播,畢竟像這麼溫柔的爸爸,相當少見了。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644072932731611/
「夠好」跟「接納」的關係密切,而父母能接納自己,又跟能接納孩子真實的樣子有關。在傳統上,習慣把孩子變成父母期待的樣子,而非尊重孩子的獨特性,造成親子之間諸多困擾。
「懲罰自己會換來孩子更多的愛、服從與信任嗎?萬萬不會!懲罰只會讓我更想要控制孩子,因為我不想再犯錯,但這個害怕引起的控制,卻造成我跟孩子更大的衝突,而衝突激化了情緒,越演越烈……」
在傳統上,父母習慣處罰孩子,被當成主要的教養手段。父母本身,也是被處罰長大的,所以處罰傳承著一代又一代。然而,處罰背後有一種「控制便是愛」的邏輯:好像我們越愛一個人,越要控制他!
再進一步說,本質上,就是一個人如果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我們便可以傷害他。而且傳統上直接定義,「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父母怎麼做都不會有錯,所以有錯的都會是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合理化父母的行為,否定孩子,這就是愛?
同樣的,常把自己跟最理想的標準拿在一起比,做不到自己心目中的期待,就給自己一頓臭罵,這就是愛嗎?如果愛自己都不會,是要怎麼愛孩子?
看待現實中存在的孩子,跟看待父母自己的內在小孩,是多麼的相像。相對於控制,同理、善意關懷、接納、自我肯定……這些我們窮盡一輩子都有練習可做的功課,是不是比較接近那種「愛」所具有的溫暖?
我們常在版面上談,能做自己慈愛的父母,就比較能以慈愛的態度對待孩子。然而,沒有界線的慈愛,容易變質且不長久,這不管是用在一般的人際關係,或者用在親子關係,都相當適用。
基本上,一個人能夠跟真實的自我連結,願意做「完整」而非「完美」的自己,不管他是不是父母,都更往身心安頓的方向前進。換句話說,一個人是先懂得做「人」,接下來在這個基礎上,再談扮演好「角色」。
父母會做「人」,才會教孩子做「人」啊。當父母忽略了自我,接下來親子關係也不會好過。
「身教是有覺知地一起生活。」
醜爸善於在嘻笑之中,傳遞抽象與深刻的道理。這道理能落實於生活,又有深意,可以不斷揣摩,這是成長模式的特徵。
所謂成長模式,是一個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然而,成長模式並不是要人朝著一個社會定義的目標猛衝前進,也少了那些以往強調精益求精的壓力,而是帶著活活潑潑的能量,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性—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創意,在不同的親子互動中傳遞愛,夠好就好!
這活活潑潑的能量,來自於自愛,來自於覺知。在抱持覺知的情況下,我們自然能不斷自我調整,因應不斷變化的時代挑戰,而非固守傳統,強調自己一定是對的。
醜爸這本書裡面,處處可以看到深切的反省,醜爸活出了自己書寫的模樣,內外趨近一致。不著痕跡地安撫著焦慮的父母,跟父母攜手在愛裡成就,這是醜爸獨特的溫柔。
同時看見自己的努力與限制,常常活在當下,紮紮實實一步一腳印。父母能放過自己,也就能放心讓孩子飛。
祝願您,不管您是不是父母,都能從書中領略到成為自己的勇氣!
************************************
不夠好,卻夠用的愛
【文/ 陳其正(醜爸)】
學諮商的人,可能都聽過這句不怎麼好笑、但經常讓我們會心的話:「學諮商最大的收穫,就是知道要準備一筆錢讓孩子長大後去諮商。」
這句話不是在諷刺任何人,也非宣告諮商無用論。和越多形形色色的人深度交流後,越發現包括我們自己,許多人內心都有過去失落所造成的洞,還沒填上。這個洞,就像憲法賦予的基本人權一樣,不分性別、種族、語言、黨派、宗教,統統有獎。
過去失落所造成的洞,幾乎來自與原生家庭的相處關係,無論你是人生勝利組,還是一起跑就跌倒組。在家庭關係充滿階層與權力不等的台灣家庭—喔不,即使相對權力扁平、強調自主性的歐美家庭,孩子也不免在成長過程中留下許多問號:我夠好嗎?我被重視嗎?我得人喜愛嗎?我值得被肯定嗎?我在這個家是重要的嗎?
整個童年都在企盼父母的答案,但他們給的,也許不是我們所想的,或模糊不清、或帶有條件,遠無法滿足我們需求。
■ 盡力的愛
薩提爾女士相信,「大多數人在任何時候都是盡其所能而為。」這裡的「大多數人」,當然包括我們的父母。這句話比「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可接受一點,但仍引來許多問號:「我們身邊就有很多沒有盡力的父母啊!別說那些虐兒的、遺棄的,就說我們自己的父母吧!手足偏心、重男輕女、過度體罰、升學主義、冷漠刻薄、喝酒暴怒、情緒勒索……太多了!對孩子影響深遠,甚至有些還是現在進行式!」
是啊,從孩子的視角,父母是天地,是魔法師,是願意接納一切的大玩偶,孩子相信父母是全能的,什麼都會,什麼都有,還跟山一樣高。然而,父母是人,且終日疲累、身心皆傷,給不了孩子的,就被視為不盡力、不負責。
在孩子眼裡,父母可以多給;但父母也許早已透支用罄。
於是「未滿足的期待」出現了:孩子想得到母親的肯定卻落空;想要父親的親密連結從未獲回應;犯錯時換來的責罰,無法阻擋我們對被愛與被肯定的渴望。
我們是孩子,為了生存,為了證明自己值得,以為只有父母,沒有其他選擇,只能更用力跟他們要;然而,為了生存,為了證明自己值得,我們的父母有選擇嗎?他們可以跟誰要?
他們是否擁有足夠的資源及餘力,做出更好的決定?
■ 這份愛,夠用嗎?
透過「親職」,我看見的不是父母愛的濃純香,而是滿足一個孩子的苦辣嗆。原來滿足一個孩子的心理需求,是這樣的難!這一刻以為自己做到了,下一秒他的另一隻腳又踩在你的雷上。
電影《無間道》裡,扮演臥底黑道的劉德華有句經典台詞:「我想做好人。」哪個父母不也一樣想大喊「我想做好媽媽/爸爸」?但究竟要做到什麼程度,在孩子眼中,父母才夠好呢?如果孩子要的,我就是給不了,還能自認是個好爸媽嗎?
在我遇見的父母中,絕大多數都是盡力了,但有些人仍不斷嘗試,把絕大部分的資源和時間都用在孩子身上,好似世上沒有「盡力」二字:所謂「盡力」,就是不把資源與時間用在經營夫妻關係、放鬆休息,和朋友出遊;「盡力」就是把九十分的孩子推上九十五分、甚至滿分的頂峰。
這些朋友,他們的父母可能同樣不知「盡力」為何物,從小扛著滿足父母要求,以著有如攀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般的標準拚命,無論做到流汗流淚,就是不夠好,好還要更好,一定能做到。
另一種朋友,相信父母在他們小時候是不盡力的、偏頗的,甚至失職的,所以他們也負起如馬里亞納海溝般深不見底的壓力,要讓孩子享受到「盡力的愛」。
這兩種愛,在我們的童年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失落,是不夠好的愛。但也許,父母們已經盡力了,即使我們百般不認同。無論認同與否,我們擁有的都是那份真實的、不是我們期待的愛。我們可以選擇的,是不接受,或接受這份真實,即使並不可愛。
你是否願意接受父母當年盡力給出來的,就是他們對你最好的愛?這份愛也許跟他們給其他手足的、跟其他父母給他們小孩的愛,相較之下顯得黯淡卑微,卻是真實存在。
現在,你可以把父母這份盡力的愛放到心中,擺進過去失落造成的洞裡,由你決定這份愛可以發揮什麼樣的影響。是種子在心中長成大樹,結出豐腴的果實?還是漸漸脫水、乾癟,失去原本已所剩無幾的生命力?
親愛的朋友,一份盡力的愛,即使渺小,已讓我們成長茁壯;我們擁有機會,也蘊含潛力,讓這看似不美好的愛,在心裡安然滋養。它夠我們用,夠我們盡力愛孩子、愛家人,無愧於心。
‧父母厭世語錄: 我有對失職的父母,從未盡力愛我,現在我要用盡一生的愛,讓我的孩子享受真正美好的親情!
‧醜爸勸世良言: 無論父母能給多少,都是真實的一份愛;即使很小,但透過我們,那份愛可以長大。我們也正盡力愛著孩子,即使那份愛也不完美,但請相信,夠他們一生所用。
.
以上文字取自
教養不必糾結於最理想方式:放過自己,也放心讓孩子飛的解放之書
圓神書活網 http://bit.ly/03900162
博客來 http://bit.ly/036900162-B
誠 品 http://bit.ly/03900162-E
金石堂 http://bit.ly/03900162-K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介紹 訪問作者:陳志恆 內容簡介: 曾經在懷裡親密撒嬌的孩子,什麼時候起,竟成了冷漠的背影? 親愛的孩子,我好想再像從前那樣,緊緊擁抱你…… 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刺蝟孩子,只有正確的陪伴與溝通能軟化...
「孩子長大後 越 來 越 冷漠」的推薦目錄:
孩子長大後 越 來 越 冷漠 在 葉明修&葉家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媽媽一定要學會的語言思考模式】
母親如同大地,孕育了每個生命的到來,也象徵著所有的根基。小寶寶在母親體內成長、出生,開啟了人生的第一頁。將母親比喻成「大地之母」一點也不為過。媽媽從小形影不離在身邊照顧孩子,她們說出的一字一句都會影響孩子的「思考模式」與「價值觀」。
常說正面的話,孩子的心態才會健全
========
成長過程中,周遭其他大人所說的話,或是新聞媒體散播的資訊也都具有深刻的影響力。如何把孩子培育成未來的人才?關鍵就在於「說話」。
「只要努力,就會有好結果。」
「堅持不放棄,夢想一定會實現!」
「活著是令人感恩的事。」
「人心是溫暖的。」
「人生是快樂又美好的!」
「未來充滿希望。」
「對將來好期待。」
常常說這些積極正面的話語,孩子就會在健康的心態下長大。人類的大腦一旦產生信念,就只會選擇接收正面的資訊,排除消極的想法,人生朝著光明的方向前進。然而,如果老是說:
「夢想這種東西是騙人的。」
「現在的人都很冷漠。」
「別人最喜歡看到你失敗。」
「再怎麼努力也沒用啦!」
「未來的日子會更苦。」
諸如此類負面的話語,會使孩子萌生悲觀的心態,行動消沉。假如希望孩子擁有光明正面的人生,將來能過得幸福,那麼父母及其周遭的大人就必須多把積極正向的話掛在嘴邊,這是讓親子雙方都能獲得幸福的最大原則。
「你真懂事」、「你好認真」、「你真有愛心」
========
「自我定位」指的是「如何看待自我、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們的言行舉止會為了未來的人生目標,努力改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例如,當你想著「我的個性很討人喜歡」,於是走到哪兒都不會怕生害羞,能夠大方地笑著向他人打招呼,結果每個人都很喜歡與你相處。
反之,若你心想「我不太會和人互動」,每次看到人就變得畏縮,即便對方想和你親近,最終還是會以尷尬收場。雖然經驗的累積可以幫助孩子找尋自我定位,但是父母的信念和期望還是具有最大的影響力。
孩子會努力變成父母想要的樣子
========
試問各位,小時候是否曾聽父母說過「你真是調皮」、「你真是不認真」、「你真是愛哭」等定位你個性的言語,結果你真的不知不覺就變成那種個性呢?孩子不會去懷疑別人說的話,他們會全盤接受,並持續做出父母期望的行為,來加強自我定位。
基於這樣的想法,當你對孩子說「你真是○○」時,應當了解「○○」該填入或不該填入什麼話了吧?父母對孩子說的每句話真的非常重要!
幼稚園~小學前,用肢體互動,來表達讚美
========
對於還在唸幼稚園的小寶貝,隨時隨地對他說讚美的話就對了。在這個時期,父母可以盡情地為孩子每天的成長而喜悅,找到許多稱讚孩子的事情。孩子也會因為與父母的肌膚接觸感到開心,渴望有多一點的機會親近父母。
有些話孩子長大後不好意思說,但在這個階段都能大方地說出口。多透過語言及肌膚接觸讓孩子知道,他的誕生帶給你多大的歡樂,讓你多麼開心!
小學一~三年級,尊重差異,不和別人比較
========
進入小學後,孩子會開始了解自己擅長的事情是什麼,這時候不需要無謂的讚美,而是要針對孩子的能力或特質給予適時稱讚。剛上小學時一切都覺得新鮮,但有些孩子會因為時間久了慢慢地感到乏味無趣。此時,有件事各位一定要記住,那就是不要拿孩子和別人做比較。
「應該可以做得更好啊!」父母親如果像這樣過度期待,就會看不見他們的優點。好好觀察孩子本身的成長,在適當的時機聊聊他們擅長的事、學會的事或正在努力進行的事。同時將孩子給予父母的喜悅透過語言傳達出來,像是「有你這樣的孩子真是太好了」、「真高興你在我身邊」,向孩子表達感謝的心情。
小學四~六年級 鼓勵要「重質不重量」
========
「敷衍式讚美」對高年級孩子是行不通的。如果孩子能坦然接受大人的意見那倒還好,不過這時期的孩子已經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對於父母的讚賞,他們會分辦得出來是否出自真心,或只是隨口應付。
因此,出言鼓勵要重質不重量。當孩子的表現有所成果,或是沒有成果但有努力付出的時候,就是最佳的讚美時機。
稱讚不能只是說好聽的話,必須是「有理由的稱讚」。每個孩子需要的稱讚方式都不同,有些孩子是「有所成果時希望被誇獎」、有些孩子就是想聽別人大聲地說「你好棒!」有些則是只希望別人悄悄地對他說「你很努力喔」,或是希望對方「認同他做的事很專業」。
另外,將來的夢想如果常受到讚許,付諸實行的可能性也會越來越高,但當孩子說起夢想時請認同他,多說些鼓勵的話,讓他產生實現夢想的信心。
若孩子在學校受到霸凌或排擠,記得告訴他:「不管發生什麼事我永遠站在你這邊!」藉由這種具有保護性質且散發安心感受的話語,傳達你對孩子的愛。
大紀元 作者:谷愛弓 采實文化
孩子長大後 越 來 越 冷漠 在 應曉薇祝您幸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讀者10問應曉薇
.-字+字.作者: 應曉薇提供 | 講義雜誌 – 2011年10月29日 下午1:38.
....相關內容.
..
放大照片.讀者10問應曉薇
....應曉薇,臺灣資深女演員、現任臺北市議員,多倫多喬治布朗大學管理系畢業、溫哥華生命科學研究所碩士。在演藝事業如日中天之時,應曉薇宣布退出演藝圈,投身公益領域,曾經擔任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祕書長,並創立華夏希望關懷協會,致力於兩岸慈善活動。應曉薇亦長年擔任監獄志工,17年來回覆受刑人的親筆信超過12萬封,有「監獄天使」的稱號,於2010年起轉戰政壇。
你從小的夢想是什麼?成為演員在你的人生規畫之中嗎?
小時候我的身體不好,媽媽帶著我四處就醫,也常領著我到廟裏拜拜,被建議多「做功德」。所以,從小母親就時常帶著我進出孤兒院。當年的孤兒院設備簡陋、環境髒亂,讓我深感震撼。記得第一次到孤兒院時,母親帶了幾件衛生衣要送給院童,但數量卻不夠,有幾個孩子沒有拿到。直到現在,我仍忘不了那些孩子失望的表情。當時我年紀雖小,卻立志長大後要成為慈善家,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成為演員其實是陰錯陽差。我就讀國立藝專舞蹈科時,有一天老師說某齣戲在找女主角,沒想到我竟雀屏中選,從此開始了演藝之路。
是什麼原因讓你在演藝事業如日中天時急流勇退,投身公益?
坦白說,我的演藝之路雖然還算順遂,但我卻不覺得快樂。因為我對演戲其實沒有那麼大的熱誠和興趣,這份工作一度讓我感到痛苦,不知道自己不停地演戲究竟是為了什麼。
後來我暫停演藝事業,到國外讀書,除了希望繼續學習,也想趁機沈澱自己。在加拿大,我取得生命科學研究所碩士,對生命產生了更深刻的體悟,決定回臺灣發揮所學,回饋社會。返臺後,在因緣際會下,我受到「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創辦人的感召,進入基金會服務,便立刻宣布退出演藝圈,專心投入公益領域,爾後也成立「華夏希望關懷協會」。
事隔多年後,當我回顧自己的演藝經歷,心中不再埋怨,反而充滿了感激。擔任演員,讓我充沛了人脈,同時也在社會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對於推動公益有莫大的助益。
你為什麼格外關懷受刑人與更生人?
我長年在世界展望會資助兒童,十七年前我資助了一個孩子,得知他的父親在澎湖監獄服刑,因此興起去探望他的念頭。後來,我開始到監獄演講,同時也與受刑人通信。
就我的觀察,監獄中十惡不赦的壞蛋其實為數甚少,多數人犯罪是因為一時失去了判斷力,或是因為家境貧窮。或許可以這麼說:多年的社會歷練,讓我深刻感受到「關在監獄裏的,未必都是壞人;沒被關進監獄的,也並非全都是好人。」因此我從不用有色眼鏡看待受刑人。
在監獄裏,我看到很多受刑人身無分文,也從來沒有家人來探望。這種「什麼都沒有」的人,怎麼可能覺得人間有愛,出獄後又該怎麼站起來?我不敢說自己替受刑人做了多少,但我至少希望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並不孤單,還是有人願意關心他們,陪著他們一起找到人生的方向。這就是為什麼輔導受刑人以來,我寫了超過十二萬封親筆信,即使寫到骨膜發炎,被醫師警告不能再拿筆,我卻還是不願意停筆。因為我認為,只要信中的一句話可以帶給受刑人鼓勵和溫暖,再辛苦也值得。
除了關懷受刑人,我也關心受刑人的家屬,尤其是孩子。社會上有很多「犯罪家庭」,父親犯罪,孩子長大後也容易犯罪。如果能及時給與這些孩子關懷和幫助,使他們回到正途,就可以打破惡性循環,讓孩子了解自己的人生其實也能有不同的選項。
投身公益多年,你認為臺灣弱勢族群面臨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成為議員後,常遇到有民眾「攔路陳情」,他們之中,有些人辛苦工作了一輩子,卻中年失業;有些人家境貧困,卻因為名下有一棟根本賣不掉的破房子,而無法申請補助……有一件事,只要想到我總是會很難過:雖然我可以幫助這些我「看得到」的人,但那我「看不到」的人又該怎麼辦?
我認為臺灣弱勢族群最辛苦的地方在於,他們必須面對的是積習難改的官僚體系,高高在上的官員好像從來不知道弱勢家庭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例如弱勢家庭要尋求政府幫助,必須先提出一大堆證明、填寫一大堆表單,光是這些過程,就足以使他們卻步。就算順利領到補助,弱勢家庭與他們的孩子,卻又被貼上了標籤……
我認為照顧弱勢,不該是由上而下的施捨,政府應該覺得自己「有愧於弱勢」,因為照顧這些人,本來就是政府的義務。這也是為什麼成為議員後,我一直努力從制度面著手,制度改變了,弱勢族群才可能重拾尊重和自信。
是什麼原因讓你決定參選市議員?
有一次到監獄演講,有受刑人舉手對我說:「你不是明星嗎?你為什麼不唱歌,卻要上臺演講呢?」一開始,這番話讓我覺得有點受傷,但後來仔細想一想,卻覺得他說的話頗有道理。若我真的想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公益,身為藝人是絕對不夠的。
後來有人建議我何不出來選議員,如此一來能更直接地監督政府,並從制度面來進行改革。我雖然報名選舉,心裏難免疑惑「我真的選得上嗎」?我很感謝選民給我這個機會,我每天都提醒自己「莫忘初衷」,要求自己每天至少要幫助一個人。而擔任議員至今,很高興我沒有辜負選民的期待,也沒有違背自己的內心,時常一天幫助好幾個家庭。
身處政治圈,什麼事最讓你受不了?
最無法忍受的是政治上的抹黑和口水。曾有人質疑我單親媽媽的身分,污衊我是別人的「二奶」。我站出來澄清,並且提出法律訴訟,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捍衛所有單親媽媽的尊嚴。我想讓其他類似境遇的人知道,單親值得尊重,一點也不可恥。
身處政治圈雖然難免無奈、生氣,可是我卻從不會陷入低潮。幫助別人,讓我感到生命充滿意義,那些願意站出來,為自己、為所有弱勢族群發聲的朋友,更讓我敬佩。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無比的勇氣,總是帶給我無限感動與深刻啟發。
你的座右銘是什麼?
我最喜歡《莊子》中的一段話:「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意思是說,泉水乾涸後,兩條魚被困在陸地,牠們互相以口沫滋潤對方,用最後一口氣彼此幫助彼此繼續存活。這時,兩條魚不禁憶起昔日在江河湖水中的自由與快樂。
我認為這段話對我極有激勵作用。身而為人,不也該像這兩條魚一樣,互相照顧、彼此扶持嗎?尤其是幸運擁有優越生活條件的人,更不該冷漠地對待這個社會。
孩子在你的人生中扮演什麼角色?
兩個女兒是我生命中的天使。她們從小跟著我一起做公益,或許是因為這樣,培養出體貼、樂於分享的性格。我時常邀請醫院的病童到家裏玩,兩個女兒總是跑東跑西,忙著招待,讓我非常感動。她們兩個雖然成績不好,卻都有一顆開朗的心。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老二笑嘻嘻地告訴我她考了十分,下次考試,她很興奮地說:「媽媽我進步了。」結果她考了三十分。我真的認為成績並不重要,很多課本上的知識,她們現在不懂,長大了就會理解。但品德的養成,現在不建立好,以後就來不及了。
我認為,唯有快樂的家長,才可能教育出快樂的孩子。兩姐妹從小到大都跟我睡同一張床,她們總是「做夢也會笑」,她們的笑臉,總讓我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你還有什麼夢想尚未實現?
我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立一間「彩虹之屋」,裏面居住著老人和小孩,他們還可以一起照顧流浪貓狗。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會覺得「彩虹之屋」是一個大家庭,而不是孤兒院、老人院,或是收容所。大家在這裏可以享有無限的愛,不覺得自己是被遺棄的人,甚至過得比一般人更快樂、更幸福。
創立「彩虹之屋」不是容易的事,不僅需要龐大的資金,更需要周詳的規畫。現在我或許還沒有能力完成「彩虹之屋」,但我會一直把這個夢想放在心裏,期盼它有一天能夠開花結果。
你心中最幸福的片刻是什麼?
幫助別人,而且看到別人因為我的幫助,變得跟我一樣快樂,這就是我心中最為幸福的片刻了。(黃瀚瑩採訪)
讀者10問來賓預告:
劉若瑀
(優人神鼓)
..
孩子長大後 越 來 越 冷漠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介紹
訪問作者:陳志恆
內容簡介:
曾經在懷裡親密撒嬌的孩子,什麼時候起,竟成了冷漠的背影?
親愛的孩子,我好想再像從前那樣,緊緊擁抱你……
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刺蝟孩子,只有正確的陪伴與溝通能軟化尖刺!
在造成受傷的孩子與成為壞掉的大人之前,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陪伴是親子關係最重要的關鍵字,但是否每每想與孩子好好談心,面對的卻是惜字如金,甚至面露不耐的回應?來自十年教育現場的深刻觀察,諮商心理師陳志恆結合實務經驗與專業背景,一一破解親子矛盾,讓你擺脫關係泥淖,與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進而成為孩子人生路上前進的堅實後盾。
孩子,為什麼你不再願意和我說話?
你是否常常覺得……
□為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卻不懂得感恩與珍惜。
□越想靠近孩子,孩子似乎躲得越遠。
□孩子的情緒起伏不定、反覆無常,不知道如何適切安撫才好。
□被孩子陰晴不定的情緒反應給激怒,理智線難以接回去。
□每次讚美孩子,孩子都不領情,甚至情緒變得更糟,不知道自己說錯什麼了。
□孩子的口中只剩下「不知道」「還好」「隨便」幾個字,真叫人抓狂。
□孩子在課業、人際或生活上遇到困難了,卻不知道該怎麼幫助他才好。
□孩子有著某些偏差、極端又怪誕的觀念,不知道該怎麼幫他矯正過來。
□常冒出「如果這麼難教,乾脆不要管好了」類似「放棄教養」的念頭。
□因為沒太多時間陪伴孩子而心生罪惡,認為自己不是個好家長。
□總是不自覺地把怒氣發在孩子身上,事後又後悔不已。
□整天忙於孩子的事情上,卻沒時間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與心靈。
是否題題都令你心有戚戚焉?別擔心,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關係困境而生。
親與子是世界上最難割捨的關係,無疑相愛卻又很難無怨。不久前還圍在身邊撒嬌,沒完沒了地纏著說話,怎麼轉眼間,熟悉的孩子成了渾身帶刺的刺蝟,碰不得,講不得,一句話不對,隨時引發一場家庭風暴。
其實,他們的一字一句甚至每個動作,都在傳遞著訊息,都在等待著被理解。擁有專業背景與十年輔導現場經驗,最懂孩子心的心理諮商師陳志恆以36個真實情境切入,逐一剖析親子關係常見的風險,再分別提出解方,帶你讀懂話語背後代表的真正聲音。只要學會從中自我檢視,依循專業建議,就能達到有品質的關鍵陪伴與對話,也更能走入孩子內心,恢復過往無話不談的親密關係。
讓我們用愛軟化孩子的刺,拆去藩籬,重新擁抱。
作者簡介: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也是情緒調適專家。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
曾終日與青少年孩子為伍,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在經歷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人生急轉彎,辭掉穩定的教職,離開校園,走入社區,遠大的心理助人夢正要展開……
著有《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
學經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畢業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諮心字第001155號)
美國NLP大學認證高階訓練師(Master Trainer)
全球NLP訓練與諮詢社群(GTC)認證成員
臺灣神經語言程式學學會(TBNLP)常務理事
簡快身心積極療法訓練合格治療師
愛心理(iSpace)管理顧問公司特約講師
曾任國立彰化高商輔導教師、輔導主任
作者粉絲頁: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出版社粉絲頁: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孩子長大後 越 來 越 冷漠 在 被忽視的孩子:為什麼你總感到孤獨?| 好葉說書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朋友或家人會抱怨你 冷漠 疏遠。 5. ... 長大後 ,同樣也會以工作,外在成就, 來 滿足自己的訴求。 ... 我相信,你我都可以變得 越來越 幸福。 ... <看更多>
孩子長大後 越 來 越 冷漠 在 孩子長大後越來越冷漠,原因其實出在你身上! 心理師的一席話 的推薦與評價
孩子長大後越來越冷漠 ,原因其實出在你身上! 心理師的一席話,告訴你建立信任感有多重要.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