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論語一段話。
我的目的,不是要解和詮釋論語這段話,而是要談讀古書的一些態度與用心。
雖然是談讀儒家的書,不過也可以用這種態度與用心看其他的書 ,或者是看你自己喜歡的書。
在《四書大全》裏面說:
有的人讀《論語》什麼感覺都沒有;
有的人讀了《論語》某一段文字就會有所領悟;
有的人讀了之後會高興到手舞足蹈。
人在經歷了某些事情之後,或者被衝擊了之後,感受是會有不同的。
我就是因爲被某些事衝擊了一下,翻看論語時,才由此衍生的一些想法。
《論語》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子日: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如果按照現代人讀網絡文章的心智啓動,就是喜歡上網閱讀的人,都是習慣不思考文字行間的邏輯關係和因果的。
正如《論語》的那段話,我們每一個都讀會讀,但,一串聯起來後,就好像不明白了。
我們可以用最簡單的解法:
君子如果不自重的話,就沒有什麼威嚴,學的東西也肯定不會堅固。
我們要對自己忠信,也要親近忠信的人。
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過錯就要勇於承認和改正。
這是一種白話解法。
上述文字版的是用反說法,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這就是反說法。
當然也有反問法,難道要跟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嗎?
如果要講清楚這些,又會把話題給拉扯遠了。
既然是反說解法,所以就很清楚其中意旨了,我們假設了你可以從「不要」什麼,窺看到「要」什麼。
照片的又是另一種白話解法,照片說的是「沒有不如自己的朋友……」
這是一種涵蓋解法,意思是說,你不可能只交到都比你好的朋友,你一旦交到不如你的朋友,其實你還是可以做到反思,反省以及改過遷善的——如果你看到這個涵蓋解法,你自然很容易明白,沒有不如你的朋友,你能不能在他們身上學到和反思到,如果學到和反思到話,就是沒有了不如自己的朋友。
當然這種涵蓋解法,要說,也是長篇大論,就這裏打住,因爲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
但是讀者和解讀的人都需要有這種理解。
好了,今天就是一個很好解說的話題了。
這就是爲什麼我在推薦四書時,會很糾結呢?
所以說,真的逼我推薦的話,我還是會推薦南老呢?
大家看了以上兩段解讀後,就會明白我的糾結在什麼地方——大家先看看就是文字版和照片版的白話。
如果讀書的人只是讀過就算了,很容易沒有感受的。
如果「硬要」逼自己有感受,你又訓練不到自己的頭腦,這就不是儒家說的「學習」態度了。
什麼叫做硬要逼自己有感受呢?
如照片中說的,君子的言行舉止要莊重,不要輕浮, 否則沒有威嚴,學得東西也不會穩固或堅固。
那麼我們會很快明白:哦!我們做人要行爲莊重,不要輕浮,要有威嚴,學東西纔會穩固。
如果在這裏,論語的解說員跟你講:「我是不會去廁所看書的,因爲我莊重……」
一旦你不思考的時候,你只不過學到「不去廁所看書」要尊重書本,這種精神這一個層面罷了。
難道僅僅是不去廁所看書,還是,你要像軍人一樣對自己的軍服,帽子, 槍支那種儀式感的重視?
這裏不說清楚的話,不去窮理致知的話,你等於只是學到很簡單一層意思:「哦,不去廁所看書……君子要自重……學得東西纔會堅固。」
問題是,這是論語要教的精神嗎?
問題是你不去廁所看書 是不是真的學而能固呢?
是不是真的是書中說的重而能威呢?
這裏如果用腦深入思考的話:言行舉止的莊重,跟學東西穩固不穩固,到底有什麼關係?
如果再問下去,爲什麼言行舉止莊重,君子自重後,然後有威嚴了,他學東西纔會穩固堅固呢?
這裏的邏輯和因果關係是什麼呢?
這是平行因果,環扣關係,還是先後次序,次第的修煉呢?
如果現代人讀書的習慣,未必會因爲讀了這段之後,就會這樣反覆思量的。
如果沒有反覆思量,看完白話講解,好像終於明白了,然後「輕忽」了這段文字——難道很重視書本,將書本供奉如神這個就是我們要學的核心價值嗎?
問題是我心中覺得這本書,真的是幫助我很多,我需要時刻珍惜之,敬重之,或許很自然就做到不去廁所看這本書。
用回上文的比喻,君子需要自重,纔有威嚴,請問學過這段 和讀過這段的人,如果僅僅是淺知淺解的話,讀過就算的話,當你看了數十本書之後,過了一段日子,請問這段話,你還會記得嗎?
不說別人,如果過於淺知淺解,沒有經過層層推敲的話,對我來說,我會很快就完全不記得了——那麼,如果真的是這樣,豈不是變成《論語》說的「學則不固」嗎?
如果學則不固 ,左耳進右耳出,有讀跟沒讀的分別在哪?
尤其是,當你將《論語》稱之爲入德之書時,你就要思考,這樣讀《論語》會有用嗎?
你即使記得自重這句話,也很可能是淪爲罵人的指標罷了,這個人會不會變成迂腐之人呢?
學不固的話,看到別人的錯,其實,自己也犯過相同的錯,五十步笑百步,然後。
喜歡自欺欺人,自己合理化解釋的人,對「主」忠信,只是把它看成是「外義」的解釋:結交到有忠信的朋友,豈不是變成口號,空話,虛學了?
如果你運氣不好,結交的都是沒有忠信的人,你身邊大多數的人都是「假大空」之流的人,你又該如何?
如果你運氣很好,給你結交到全部都是有忠信的朋友,你都親近到了,問題你學不固的話,又如何見善則遷, 有過則改呢?
現實的問題是,大多數的人,包括孔子時代的人,雖然還是有忠信的朋友,但是肯定是少之又少的,肯定是你見過二十個人,僅僅只有一兩位罷了,那麼孔子這段話,豈不是變成對大多數人而言是一個社交難題嗎?
當然「主」忠信,既包括你內心,你不會自欺欺人,你不會給自己找很多合理化的解釋,你能用忠信觀照到自己的內心,情緒,就有不同的意義了。
如果你從這段話,再思考下去:不重,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朋友,改過這些因果關係是什麼……你再推理其中的邏輯結構,因果關係,先後順序,或平行環扣是什麼時,對這段話很自然又不同的體會,「固」的可能性是比較高的。
讀「四書」的人,意思是會找因果關係,邏輯脈絡的人,起碼你覺得這段文字還有內涵,還有料可以挖下去。
培植這種習慣是無比的重要。
就好像論語這段文字,重和威這組關係是什麼,學和固這種關係又是什麼,學固重威是水平環扣,還是前後順序,或者次第修煉,這裏要搞通就是你腦部大體躁了。
如什麼是重,什麼是威,背後的理論內涵要說得清楚,這篇文章又變成長篇大論了。
如果要將這段關係理清 讀書那位仁兄,可能除了翻看各種註解,還會跨領域去看其他的貫通解釋了。
你是輕了這段話,還是重了這段話,這些都是要思考的。
我用一個比喻來說明,就好像我說:「……這個現象雖然出現了,不過沒有什麼大問題的,不過,大家可以想想還有什麼需要糾正的……」
再有一個說法:「……假如這個現象出現了,一定是出了某些問題和肯定有某些狀況我們是不知道的,所以我們去想想還有什麼需要糾正的……」
大家感受一下,兩段話,看似相同,其實還是有微分別的, 前一段話,把話說輕了,後一段話語意比前一段話稍微重一點。
據此,按照人性漸惰,還有因循苟且的習性,前一段話,我們看問題和檢查時未必會反覆再反覆,因爲前提的扣鎖是這種現象沒有什麼大問題,所以腦袋未必會變成偵探。
但是後一段話,大腦被扣鎖在一定是有什麼問題和一定是出了什麼我們不知道的狀況,大腦扣鎖到這個點上,比較容易反覆偵查,腦袋就比較容易變成福爾摩斯偵探了。
一旦看到,重,威,學,固,主,忠信時,層層深意內涵與因果關係時,你又不得不讚嘆《論語》說深,真的很深。
說淺又好像變成一個很簡單的做人道理。
問題是我們聽了很多理論,學了很多道理,能不能從悟到固,同時水平式兼顧到重如山,進而自然而然衍生出威的頻道和氣場,所以才能遠小人,不惡而嚴呢?
這又是一層因果關係,邏輯推論了,要講的話,也好像需要長篇大論。
但是像這樣因爲重,威,學,固,主,忠信,找資料互相對照,《論語》一段話,可能就耗費你一天的時間去挖寶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小資懶人美食Vegan & Vegetari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材料: 嫩豆腐200g Soft tofu/ 絹ごし豆腐 蛋1顆 Egg/卵 鹽適量 Salt/塩 胡椒粉少許 Pepper/胡椒 太白粉水 Potato starch water/水溶け片栗粉 【2020.11月排行】 1【麥當勞薯餅】不油炸 一顆馬鈴薯做4大片 https...
孔子時代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孔子老是拿堯舜當楷模,而不是更早之前的黃帝?】
中學時代讀論語、孟子這些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時,我一直有個疑問:孔老夫子講到好人好事,總是拿堯、舜、禹當楷模。
咦,身為炎黃子孫,怎麼從來沒拿歷史課本記載我們最早的祖先「黃帝」,來當做好人好事楷模呢?原來孔子時代的人們,是不知道有「黃帝」這號人物的……..
#中國歷史 #歷史 #黃帝 #堯 #舜
孔子時代 在 模特兒牛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彈奏樂器是一種氣質高雅的嗜好🪕
孔子時代就已經存在的樂器:古琴,
在中國古代3000年前是文人雅士陶冶身心的休閒娛樂。
延續到現代則有古琴音樂會、演奏會⋯
更有古琴老師在傳承古琴藝術!!
「今之古琴」的今玉老師提供「免費」古琴教學,非營利性質的1對1家教指導,不賣古琴、只傳承古琴藝術。
💎想學古琴請FB搜尋🔍今之古琴
免費學習古琴,修身養性😇
💎我整理的古琴文化,歡迎分享:
https://duck751111.pixnet.net/blog/post/49431077
#今之古琴 #古琴 #古琴音樂會 #孔子
#歷史 #傳承 #藝術 #古琴老師 #古琴家教
孔子時代 在 小資懶人美食Vegan & Vegetari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材料:
嫩豆腐200g Soft tofu/ 絹ごし豆腐
蛋1顆 Egg/卵
鹽適量 Salt/塩
胡椒粉少許 Pepper/胡椒
太白粉水 Potato starch water/水溶け片栗粉
【2020.11月排行】
1【麥當勞薯餅】不油炸 一顆馬鈴薯做4大片
https://youtu.be/xw53O0abZIY
2【烤腰果】低溫烘烤 色澤均勻又香脆
https://youtu.be/CeVuY7iXeKo
3【電鍋黑糖糕】無泡打粉 不乾不黏
https://youtu.be/iwViVL2lS0w
4【嫩豆腐煎蛋】試做名廚料理
https://youtu.be/TS8k8JUXusk
5【烤花生】比炒花生還酥脆
https://youtu.be/gy-aalGvAwQ
6【電鍋烤地瓜】試出最鬆軟香甜的烤法
https://youtu.be/WJH24w1jqqY
7【電鍋蜜芋頭】冰店級超軟Q口感
https://youtu.be/9xHoy0lSICY
8【芝麻糖】自製只要10幾分鐘
https://youtu.be/mw0EVI6JY8o
9【脆皮薯餅】加薯丁比麥當勞的更美味
https://youtu.be/kWhE1yfuIP0
10【能量堅果燕麥餅】無蛋無油也超酥脆
https://youtu.be/YwnfZR0Fdqc
11【電鍋蘿蔔糕】一鍋到底做1斤15元
https://youtu.be/DYahHIbQb6I
12【優格蛋糕】軟綿綿 5吋只花22元
https://youtu.be/EiqZrIutmzo
13【醬油膏】沾再多也不死鹹 3分鐘搞定
https://youtu.be/9Di9DUryzk4
14【花生糖】不油炸 香脆不黏牙
https://youtu.be/5BCutfP63D4
15【電鍋茶葉蛋】免久煮超入味
https://youtu.be/jcW-0uK5hUI
【蛋料理】
滷蛋 https://youtu.be/UQchBKU-Rpc
茶葉蛋 https://youtu.be/jcW-0uK5hUI
嫩豆腐煎蛋 https://youtu.be/TS8k8JUXusk
嫩豆腐煨蛋 https://youtu.be/QdbEA8W6mBE
雞蛋豆腐 https://youtu.be/O5pqwDHIsZA
鹹蛋酥豆腐 https://youtu.be/QCmw10QQsWA
菜脯煎蛋&晒蘿蔔乾
https://youtu.be/JL82rY0zgME
三色蛋 https://youtu.be/Xat5ApWCxss
苦瓜煎蛋 https://youtu.be/bTVIz4tbURg
紅蘿蔔炒蛋 https://youtu.be/eEYu46ZzbE0
玉子燒-厚煎蛋捲
https://youtu.be/99KzPXMiE-0
豆腐的起源:
大家對豆腐的起源沒有一致的說法 有說是自孔子時代已有 而人們普遍認為豆腐由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