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情重義的張毅和我守了十一年的秘密
和張毅楊惠姍相識三十多年,今晨聽聞他離世的訊息,我不禁淚流難止,除了電影,讓我最懷念的是他重情重義的人格特質。
他為善不欲人知,讓我經手了一筆畢生金額最大的金錢,雖然我分文未取,但是完成了李行導演的舞台劇大夢。這個守了十一年的秘密,現在張毅打完人生美好的一仗,我守密的約定也終於可以揭開。
34年前我在民生報當記者時,一向不愛寫緋聞的我,過去總是用導演是創作者的角度在訪張毅,但這次訪問相當尷尬,我迫於職責必須去訪問他和楊惠姍對妻子蕭颯在<我的愛>上片前,在中時副刊發表<給前夫的一封信>的反應。
到了中影製片廠的配音間外,老遠已聽到一個女性尖叫聲正透過門縫傳出,是楊惠姍親自配音詮釋蕭颯編劇的<我的愛>女主角對丈夫情變撕心裂肺的嘶吼,我心想這真是元配最狠的報復。
面對我和攝影記者的到訪,她把外套蓋在頭上,蜷曲在一張長椅上,不露面也不發一言,張毅挺身出面試圖勸阻,但攝影記者的快門咔嚓咔嚓地響著,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說時遲那時快,張毅變臉大怒,舉起椅子就要砸向他,我嚇了一跳,連忙大叫「導演不要」,驚心動魄的瞬間,他高舉的椅子停在空中半秒,雷霆萬鈞的怒火剎了車,椅子偏了準頭,落在攝影腳旁,我立即道歉要攝影一起撤退。
離開時,我知道原本被譽為「鐵三角」的張毅、楊惠姍、蕭颯要再合作拍電影已成絕響,果然<我的愛>票房甚慘也成為他們退出影壇之作。
張毅是世新電影系畢業的,他由小說家、編劇、一路努力爭取拍電影的機會,得過金馬獎最佳導演。我心想這個原本畢生要以拍電影為目標的電影人,從此不能再拍電影,這是多大的懲罰!
值得嗎?
兩年後我是第一個到他們和王俠軍創辦的琉璃工房淡水廠獨家訪問的記者,當天破例我沒有回報社發稿,在夕陽餘輝照射下,聽著「歌劇魅影」和琉璃工房的員工一起吃他們熱騰騰的家庭式晚餐。
張毅輕描淡寫說著為了創業累績了三千萬的債務,他由一個創作者要轉為彎腰低頭跑三點半的經營者,為讓楊惠姍、王俠軍有藝術創作的空間,他不諱言地提起蕭颯在工房最困難時金援他們度過難關。隨即他興高采烈地談起他們發現中國古代的琉璃藝術和現今國際的琉璃藝品製作方法的異同,以及他們如何遠赴國外求經,一起學習琉璃藝術品製作的技藝。
那一天,曾為<我這樣過了一生>增肥二十公斤又迅速瘦身的楊惠姍,頂著上千度高溫,燒焦了眉髮,由炫麗聲光下精心妝扮的女明星,華麗轉身成為脂粉不施的琉璃藝術工作者,而這不是一次追求銀幕精湛演出的電影任務,而是長期的煎熬淬練。她追求愛情和藝術的態度都一樣的堅毅不拔,真是人間奇女子。
看著那些眩目光采的琉璃藝品,閱讀著張毅精練的文字化成一篇篇為琉璃藝術詮釋的文案,我心中充滿了感動與欽佩。
值得嗎?好辛苦!
此後,王俠軍和他們拆夥另成立了「琉園」,本以為併肩作戰的老友成了競爭對手,會聽到彼此一些抱怨,但是兩位君子未出惡言,張毅只苦笑著說了一句讓我深思的話:「聽憑主怒」。
2007年卸下媒體工作轉任影展工作者的空檔,我曾到琉璃工房在上海郊區七寶的廠房參訪,看到他們對待員工的方式就像一個大家庭,他們未生育子女,張毅的女兒也在工房工作,和楊惠姍相處極融洽,情同母女。他們也把員工當成孩子照顧,兩人暱稱對方「爸爸」和「媽咪」,和員工一起吃飯、要員工一早起來練拳強身,一起研發由琉璃藝術推廣文化的方法。
當時台灣電影正值黑暗低谷,我在琉璃工房看到他的老師陳耀圻及其他昔日電影工作夥伴在此找到了休養生息重新起步的機會。像作曲家張弘毅就在上海新天地的透明思考餐廳打造「民樂」發表的平台。製片余為彥擔任總經理,研發了很多融合中西料理的美食。後來張弘毅驟逝後,遺孀也成為工房的員工,張毅的重情重義,可見一斑。
此後,看著他們在琉璃藝術上不斷精進,由耀眼的工藝品到成為國家送外賓的精品,在亞洲各地高檔百貨公司設立專櫃到自己設立琉璃博物館,楊惠姍的作品成為國際知名美術館蒐藏的藝術作品。
而更令我驚訝的是當時張毅離開電影圈已十年,卻在琉璃藝術品之外,還自己投資開闢了一條動畫生產線叫「阿哈」,當時正在繪製2D動畫短片「黑屁股」。而他起心動念之初,是想完成好友楊德昌導演的動畫遺作<追風>,楊德昌燒了一億台幣只完成了幾分鐘試看帶的慘烈過程,讓對動畫完全陌生的張毅戒慎恐懼,但並未放棄,這部練兵之作十年磨成一劍,期間換了不少工作班底,後來成為四段式的3D動畫長片<狗狗傷心誌>,入圍了2018年的金馬最佳動畫長片。
更令我感動的是一樁不曾公開過的秘密。
2008年我在擔任金馬獎秘書長期間,在台中辦了李行導演的作品回顧展,在百貨公司舉行的開幕式,最大的驚喜是張毅和楊惠姍突然現身用推車推出了一座專為李行鑄造的大型琉璃藝品,高逾一公尺半透明的作品上面用金字縷刻著李行導演的重要作品。
張毅感念李行導演當年提攜後進,為他導的<玉卿嫂>擔任監製,並且放手讓他依其理想完成創作夢,這部作品不但提昇了張毅的影壇地位,也讓楊惠姍脫胎換骨,遠離艷星之名成為演技派女星,登上影后寶座,也種下兩人一生的情緣。
李導演一向是硬漢,獨子喪禮上,他含悲忍痛,我都未見他流淚,但是那天我第一次看到他在眾人面前感動地哽咽落淚。事後他說:因為一路看到他們辛苦地奮鬥走過轉行創業的艱辛過程,他自己因為想圓舞台夢,多次因籌資面臨碰壁的經驗,對照他們仍感念故人之恩情,令他格外感動。
後來張毅聽我提起熱愛舞台劇的李導演想再導一齣舞台劇「夏雪」,但苦於資金難籌,他慨允全力支持,但提出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不可對外公開,這齣千萬打造的舞台劇,他為善不欲人知,純粹只想讓李導演一圓重返舞台夢。
另一個附帶條件是他敬愛李行,知他為求完美一定會對「夏雪」費盡心力,但沒把握預算控制會不會超支,他希望由我督導進度,但我對舞台劇完全是門外漢,唯一能做的就是當橡皮圖章,成人之美,幸而後來舞台劇順利演出,李行心願得償。我也謹守保密,如今斯人已逝,才公開此秘密。
而我在擔任台北電影節總監期間,也得到他的幫助,2012年我們以斯德哥爾摩為主題城市,聚焦瑞典大師導演英瑪柏格曼,並以對望的角度,邀請張毅為焦點導演,選映了三部他傑出的經典作品<玉卿嫂>、<我這樣過了一生>、<我的愛>。
他娓娓道來跟拍玉卿嫂穿林而過會情人的那段長鏡頭的光影設計,受到柏格曼的深刻影響。我邀請他和魏德聖導演對談,談論起跨世代電影人的熱情,感覺他的心從未離開他愛的電影。
當時我為了要找<玉卿嫂>這部電影的版權頗費周章,因為他和李導演都告知<玉卿嫂>的版權大部份是在樂聲戲院周老闆身上,而我花了一個半月幾度打電話與傳真都得不到回應。
正在發愁之際,有一天在捷運上,記者的本能讓我能由背影識人,我發現捷運上一名高大男子站在柱旁,眼睛為之一亮,立刻擠到他身旁相認。
誰能料到周大老闆會為怕塞車坐捷運?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玉卿嫂>因此順利得到授權在台北電影節放映,原著作者白先勇也應邀到現場和張毅對談,讓影迷非常驚喜,這也是<玉卿嫂>近年唯一一次得到授權的公開放映。
去年,琉璃工房引進了英國窯鑄玻璃藝術品來台在松菸展出,我和世界女記者及作家協會的會員們,在石靜文和李碧華的安排下,結伴去看了那場精彩絕美的藝展,聽到十幾位訪台的英國藝術家由衷讚美琉璃工房的熱情接待,非常珍視這場藝術交流的機會。
當時張毅健康狀況已不佳,略顯疲態,但談論起琉璃藝術一如三十年前般熱情洋溢,鏗鏘有力。他也終於開始自己創作琉璃藝術,不同於惠姍的細膩精緻靈巧,他的創作抽像、隨興、自在、瀟灑,相當大氣。
一般夫妻如果成為事業夥伴,早已感情日淡或生變,但是在這三十多年來,我卻一路看到他們相知相惜相守,為了曾遭非議的愛情,不論經歷何種困境,從未對彼此有怨言。
所以還要問值得嗎?他們對彼此的付出給了最好的答案。
張毅走了,他離苦得樂,大家都心疼惠姍不知如何度過悲痛,但一切都是老天最好的安排,我只能以海倫瑞蒂的一首”I am Woman”寄語惠姍一定要堅強,放手讓他飛吧!
#張毅
#楊惠姍
媽 咪 俠 票房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勇武版肥貓流浪記]《小丑》:演技一流,劇本二流
1. 冇標題黨啦,what you read is what i mean。我嘅結論就係標題一句。講多幾句就係,好睇,但唔係神級。但都建議你去睇。值得睇嘅。
2. 盡量唔劇透,但信我,其實劇透咗都關係不大。
3. 票房似乎不錯,我睇平日九點半,在巴倫紐坐到呼吼時咁滯 — 你去過巴倫紐就知幾咁小可,美國票房亦都報捷。DC可以笑返下,唔好忘記,DC其實一路都被Marvel左一巴右一巴咁打,同戲中小丑差不多。
4. 我正係反蒙面法生效之前去睇。唔知有幾多人係因為咁去睇。但套戲一早已經幾令人期待,相當有話題,唔多唔少當然係因為《黑夜之神》入面嘅小丑Heath Ledger。又或係見超級英雄片就睇。又或者係畀預告片吸引咗入去睇,睇成魔之路。
5. 套戲令我諗起之前嘅《為副不仁》(Vice),講美國前副總統切尼 Cheney嗰套。一樣係預告好睇,一樣係眾人期待,結果—最好睇係預告片。
6. 真係值得比較嘅,其實係另一神級奸角,《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又,英殖年代啲譯名一樣係腦殘)嘅主角,食人博士 Hannibal Lecter。呢個系列,一樣有成魔之路。唔係講原片十年後2001年嘅《沉默的殺機》(Hannibal,呢套還不錯),係講2007年嘅前傳,Hannibal Rising,《沉默的羔羊前傳之揭開序幕》(唔係Netflix嗰套),真係聽片名都知爛。套戲爛撚到仆街,仲有鞏俐扮日本妹(其實一早扮過)。
7. 點解要講《揭開序幕》?除咗同樣係成魔之路,更重要係當年舒琪嘅影評—佢話,睇完呀少年博士,身世坎坷,開場冇耐已手刃第一個仇人後,就知同樣橋段會在套戲不停咁重覆直到尾,佢就忍唔住提早走人。
8. 《小丑》在香港,好似冇乜負評。我都唔係畀負評,但認為係過譽。男主角減肥五十磅呢啲固然係奧斯卡friendly,演出亦都無可挑剔。超唔超越到Heath Ledger見仁見智,但拎奧斯卡男主角應該大熱(又,有冇試過兩個人演同一個角色都拎獎)。呢部份唔使點討論。標題話你知,演技一流
9. 但劇本,就真係二流了。不過我在香港真係冇乜見人批評,可能太過代入蒙面法吧。咁為咗訴諸權威,等我可以用萬能嘅「要屌你去屌原作者」,我介紹你睇Economist 嘅影評(https://econ.st/2ODrmgq)。我特別鍾意佢地寫文嘅冷峻,有機會探討下。「小丑?冇乜特別啦。不過會贏奧斯卡嘅。但咪又係超級英雄片」。
10. 點解話劇本二流?因為,唔使劇透,你睇預告已經知晒成套戲會點發展。正如Economist講,全無張力亦無懸念可言。如果係真人真事(例如Vice)我可以接受,但,小丑呢個角色登場80年(你唔係以為Heath Ledger係第一個嘛?至少都識積尼高遜啦),其實都冇乜交代過出身,照計有好大發展空間。可惜前傳真係唔易拍。成功嘅就變《無間道2》(固然係抄教父,但都好睇),失敗嘅咪《揭開序幕》
11. 《小丑》劇本當然冇《揭開序幕》咁爛,甚至唔係爛,但真係二流,對唔住一流嘅主角。
12. 劇本失敗在邊?除咗睇預告已知晒劇情發展,無張力無懸念,仲有係個節奏。開場幾分鐘,大把濕鳩觀眾都未撚入場,你已經見到主角大受打擊,同你差不多,錢又冇,老母又煩,返工啲同事又玩鳩你,路人又係仆街—然後套戲個半鐘,你就只係睇佢點一次又一次咁畀人打擊,最後爆炸,收工。信報占飛(集體創作啦)話齋,「恍如電視煽情劇般一而再、再而三受打擊,彷彿不屋漏兼逢夜雨,觀眾便不會信服和同情小丑變惡魔。同一類情節,重複又重複,難免覺得煩厭」。呢啲,咪就係編劇冇信心嘅表現。
13. 另外,角色設定亦都係敗筆。呢套戲唔係完全插返入DC宇宙,雖然你會見到蝙蝠俠同老豆出場。亦都幸而佢係外傳,否則呢,就完全唔連戲
14. 我唔係講啲時間設定之類嘅細節。而係,一個好大嘅角色設定問題
(劇透啦下,唔好睇,真係唔好睇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劇透啦下,唔好睇,真係唔好睇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劇透啦下,唔好睇,真係唔好睇落去)
15. 就係,大佬,原來條友先天係有病嘅。仲係細個撞親個腦(唔exactly係,明啦)。仆街,我以為自己睇緊Happy Feet,呀Mumble 隻蛋碌走咗所以撞到唔識唱歌。
16. 結果,好尷尬。到底小丑點樣由痴線佬,變成足智多謀天才罪犯,同蝙蝠俠平分春色(其實明顯勝過)嘅超級反派?成件事即時冇晒說服力。
17. 唔少嘅評論,都忽略咗戲中小丑先天有病呢個問題(用呢啲設定,又係編劇懶兼冇信心)。但仲有一個好大嘅問題:小丑唔係懷才不遇,而係根本無才。
18. 有人認為小丑係咩反建制英雄uprising 嘅故事,媽的,佢睇緊乜?套用我自己Facebook嘅一句:擺明係一個痴線佬 眼高手低 上唔到位 再大受打擊 仲有槍就好危險嘅故事
19. 真的,小丑畀人打畀人笑,老母又呃鳩佢,同事又玩佢,好似幾值得同情。但其實個社會冇欠佢任何嘢。佢嘅夢想,根本就係戇鳩。唔係你努力就唔戇鳩的,你個肥西毒撚朋友四十歲想變C朗踢歐聯你都恥笑佢啦。佢根本冇咁嘅才華去做笑匠,我甚至睇唔出佢有好努力過(寫下筆記就當係努力?)。追夢大撚晒?
20. 佢根本唔係懷才不遇。認為佢懷才不遇嘅—難怪你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你睇真啲,佢連去醫院做嘢都要跌支槍出嚟,幾唔專業。難得有機會上電視,你有冇見佢準備一個好嘅笑話?
21. 吾友將套戲比喻為《肥貓流浪記》,真係神來之筆。一樣係放出嚟,最後入返去。爭在肥貓冇槍咯。你話槍管幾咁重要。肥貓有支槍就變咗血洗乜乜島架啦。
22. 講咗咁耐,編導嘅Todd Phillips乜水?呢位仁兄,真係細細個就識,正係《四仔旅行團》(Road Trip)嘅編導,當年十分鍾意呢套戲。仲有?《波叔出城》又係佢編劇。但最出名當然係佢編導《醉爆伴郎團》(The Hangover).對上一套《軍火狗》(War Dogs)我都相當鍾意
23. 明顯見到啦?呢位仁兄明顯係擅長編喜劇。即使《軍火狗》其實都好多黑色幽默,例如呢個What does IBM Stands For(http://bit.ly/2UYn3Ay)
24. 結果成套《小丑》嘅神來之筆,都係嚟自個黑色幽默位,就係呀侏儒去到主角屋企。自己入場睇
25. 最後想講下,套戲呢個時間在香港上,當然令人諗起政治,同埋反蒙面法。但真係唔好太過對號入坐,或過度演繹。理由好簡單,首先,中二病。當年睇《黑夜之神》一樣有人話係講香港(香港人嘅問題就係乜撚嘢都覺得係講自己),都算。但,當年你當自己係蝙蝠俠嘛,屌,而家小丑又係你?真係修夫基也是你,史科沙更像你,改得多麼入戲
26. 當自己係小丑對號入座,《黑夜之神》反而還好。嚟到呢套,喂,痴線佬兼廢柴嚟架喎,你自認?仲有,如果葛咸城係香港,就真係香港人正仆街—你睇真啲,成個葛咸城,有邊個好人?成個城市係冇撚得救的。
27. 外國嘅影評,除咗鋤個劇本,亦都有部份人講套戲嘅意識。唔係道德撚上身,但,即使Economist (要屌你去屌佢)都有提(其實好多外國評論都有提),套戲有啲危險,似乎係美化啲毒撚(incel嘛,我諗唔到有乜更好嘅譚名)濫殺無辜,乜撚都推係社會嘅錯,將啲連環殺手浪漫化,要去「了解佢」。即係佢老母講大話呃佢,就抵死?同事質佢食死貓,就要死?咁你都好唔得閒。
28. 最後,都係,要屌你屌原作者。貼埋Variety嘅影評辯論(http://bit.ly/2OIq8Ra)。其實唔係好好睇,但留意以下一段:
Peter, I have a confession to make. I have just seen a movie that struck me as an outrage. A scandal. An irresponsible exploitation fantasy. A dangerous provocation. A piece of rabble-rousing incel propaganda. A piece of studio product masquerading as a ’70s-style art film. A crime against humanity.
我慎防你以為我理解能力太低,段嘢Owen講完之後話係講笑,佢個人係反對呢啲評語—但其實正好代表咗好多批評者嘅意見。
媽 咪 俠 票房 在 Making Film 正在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算是關於阿飛正傳的口述歷史,港產片的花樣好年華。
二十周年誕生紀念祭 公開《阿飛》消失的下集
香港電影史上,一次史無前例、絕地反彈的大翻案。
九〇年十二月十五日,王家衛率領張國榮、劉嘉玲、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梁朝偉六星來朝,《阿飛正傳》以雙線(金公主與新寶)強勢開畫,硬憾王晶、周星馳拍住上的《賭俠》;不料,「反飛潮」旋即湧至,有觀眾在看戲途中站立大罵:「邊個係王家衛?」台灣甚至有怒氣沖沖的大漢守在戲院門口,揚言不准他人入場:「見一個,打一個!」
質疑與謾罵聲中,王大導淡然道:「《旺角卡門》上映之初貶多於褒,直至半年後才獲得接受;或者有一天,《阿飛》同樣受到稱許,但我不知道會在何時,又或可能就此被置諸死地。」
死過翻生。為《阿飛》傾倒的戲迷愈積愈多,由「一分鐘」發展而成「一生一世」;沒有腳的雀仔,飛得更高更遠,風魔地球每一個角落……
際此誕生二十周年紀念祭,策劃陳善之(當年仍用原名陳榮光)還原「阿飛正傳」,公開張國榮如何「即興地」加入劇組、刑警劉德華身世之謎、「消失的下集」劇情初回曝光……
僅此獻給張國榮(Leslie),我們最愛的旭仔。
哥哥即興加入劇組 決不當肥胖的阿飛
在《阿飛正傳》仍是謎一樣的朦朧宣傳期,張國榮於公演前夕接受訪問,幾已蓋棺定論:「《阿飛正傳》,是我從影以來的最佳作品。」
妙趣的是,這個「最佳」得來全憑一句話。
八九年,張國榮相約識於華星的好友陳善之在文華午膳,告知封咪的決定,但會繼續拍戲,並順口溜了了一句:「我想拍王家衛的戲。」時為《阿飛正傳》籌備之際,陳善之剛加入劇組擔任策劃,「你咪拍囉!」「咁點拍先?」「你係咪真係想拍?」「想呀,幾辛苦都肯拍!」二話不說,陳善之便替Leslie約定王家衛,六點鐘在半島見面。「當晚,Leslie已訂好十二點的機票往倫敦,三個人就即興在當天的黃昏聚聚。」一見如故,Leslie事後形容初相識的家衛:「我是一個自傲的人,不是我的級數,我不會睬你;但我跟王家衛的談話中,感覺他十分有理想,我認為他是現今最promising的導演。」
王家衛開拍《阿飛》的「理想」是什麼?大導演說過:「我想,每個人對自己的童年所發生的事都特別難忘,六十年代正是我的童年,所以我想拍一部六十年代的電影;《阿飛》所說的,就是六十年代。」陳善之認為,王家衛對六十年代情意結,很大程度來自他對媽媽的愛。「在拍攝途中,家衛說一直好像望到他媽媽,當年在他們居住的地方,穿上長衫站在十字路口,拖著他小手的感覺。」家衛甚至想過,將電影獻給至愛的媽媽,但後來打消原意,家衛打趣道:「如果在電影開場時亮出這句話,有點做作,但明知留待完場後,整間戲院的人都會『問候』她……」
籌備之始,家衛將故事設定在長洲,一班工作人員進駐當地搜集資料,但幾個月後無疾而終,到陳善之加入成為策劃,劇本已經寫上「阿飛正傳」四個大字,最早卡士只得劉德華、梁朝偉、張曼玉,再漸次加入張國榮、劉嘉玲、張學友。「家衛做好多準備工夫,跟每個演員都傾好多偈;Leslie願意和他交心,說了很多感情觀,以及跟媽媽與六姐的關係,家衛就將他最深層的東西,放在電影裏面。」Leslie完成告別演唱會後,返加拿大小休一陣子,長了幾磅肉回來,家衛閒閒一句:「哪有這麼胖的阿飛?」Leslie便的起心肝收身,天天游水做運動,從一百四十六磅減到一百三十磅,腰圍由三十吋瘦至廿八吋半;開拍時,家衛提出一個要求——希望Leslie穿上背心孖煙囪跳cha cha,他毫無異議,只說:「我有一隻手臂較瘦,你要用鏡頭遷就一下。」成就一個經典場面。
六星開工猶如考試 城寨絕密劇情曝光
雖然當年只拍過一齣《旺角卡門》,但王家衛的魅力已迷倒六星,第一個開工的晚上,大家齊集皇后餐廳,看來都有點緊張,就像等待考試一樣,導演首先點名的是張學友,陳善之現場目擊:「他們合作過《旺角卡門》,平時又會用上海話溝通(家衛是上海人,學友是天津人),家衛說他理應最輕鬆,誰知take了廿幾個!」第二個是劉嘉玲。「好簡單,叫她邊拿煙邊吃東西,再對住鏡盒說話,我看她緊張到手顫,最後不記得拍了六十幾個takes,還是九十幾個takes,拍完散晒!」接著是張國榮玩牙籤,拍了十四個takes,梁朝偉則拍了六個takes,輪到張曼玉,她直率地向王家衛表明:「我剛剛開始知道怎樣去做,但已經天光,大家筋疲力盡,不若今晚不要再拍,好嗎?」從善如流的家衛立即高喊收工,可憐準時的劉德華呆等一整晚。「但華仔好好,完全體諒明白,而且幸好有這晚,否則也不可能拍到那張六大卡士同場的電影海報。」陳善之說。
經過扣人心弦的一晚,Leslie返飛加拿大,繼皇后餐廳,第二個取景地點在九龍城寨,牽涉梁朝偉、張曼玉與劉德華,陳善之說:「城寨的老鼠大得驚人,有一次,我看到六頭老鼠正在吃掉一頭貓,驚心動魄!」偏偏華仔最怕老鼠,除了拍戲以外,他絕不願將雙腳接觸地面。「但他很專業,一開卡麥拉就不會在意,只是正式前會念念有詞:『千萬不要讓我看到老鼠!』」
今日所見的版本,城寨戲份僅餘最後兩分幾鐘,梁朝偉耐人尋味的整裝待發,從沒看到過劉德華與張曼玉,到底三個人在城寨拍了些什麼?陳善之解畫:「最初《阿飛》打算拍兩集,張國榮的戲主要在上集,梁朝偉在下集,劉德華是貫穿整部的人物;華仔是城寨出來的人,拍了他在大檔賭錢,有個僅穿胸圍底褲的女人,纏住大蟒蛇在旁跳舞,還有他拿著把刀,靠牆刮刮刮……」他初步理解,下集劇情講述流落到菲律賓的劉嘉玲,一直找不到張國榮(已死),巧遇劉德華後,發展了一點點曖昧,但華仔心繫張曼玉,決意回港再續前緣,她卻已跟梁朝偉開始。「在城寨裏,偉仔與曼玉屈在一個很窄、局促的空間(大家可從絕密劇照看到有多窄),話不多,兩個人懶洋洋地互相對望、遞茶杯,那種張力很好看,大家無法看到,可惜。」
刷新個人NG記錄 追打對手弄假成真
Leslie回歸,先到南華會開工,也就是電影的開首,與張曼玉合演永誌難忘的「一分鐘的朋友」;有人諸多解構王家衛的時間觀,說「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三點」有特別象徵意義,陳善之笑言:「家衛不是不會刻意經營,但我覺得他不會經營到這個地步,他喜歡將現實生活撞入電影世界,如果我沒有記錯,拍攝時,時間像是『一九九零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三點』。」劇情繼續發展,Leslie與曼玉回家纏綿,兩人頭貼頭的大特寫,創出了Leslie個人一項新紀錄——NG了四十七次!「攝影機這個擺位,演員一定會在意鏡頭拍著你,但導演就是要你忘記攝影機,磨到你好像日常生活一樣,最後拍到Leslie與曼玉隔絕外間的一切,覺得這個世界只剩彼此。」
貴為巨星級,Leslie對NG從無半點怨言,每天都享受開工;他跟劉嘉玲邂逅的一幕,特別令陳善之感覺「有heart」。「Leslie要到化妝間追打一個菲律賓人(他騙了媽媽潘迪華),對方是樂師,不是專業演員,拍攝前Leslie特別交代我:『請你跟他說一聲,沒有個人針對,因為我已不是我,是戲裏的角色,正式時我不會就力,他就是我要追打的人。』家衛讓他自由發揮,他拿起一個真鎚,敲碎了整個洗手盆,真的打到那個人骨裂!」導演收貨,他稍稍平伏情緒,立即關心對方傷勢,揚言如果電影公司沒有賠足「湯藥費」,他願意作出承擔,當然後來電影公司已經處理這個問題。
華仔怕老鼠,Leslie的剋星又是什麼?答案是菲律賓特產——「我最怕飛蟑螂,到菲律賓拍了一個星期,都是在殘舊的環境開工,每天平均只能睡個多小時,很疲累,幸好那段戲說我很憔悴,不用化妝就可以埋位。」結尾,旭仔在火車上被槍手偷襲,但陳善之透露,最初的構思是旭仔跳火車自殺!「導演想做,Leslie又好勇,做咪做囉,但我覺得拍戲啫,不用丟了條命,要知道火車對下是蕉林,萬一鋼線斷了,怎樣去找他呢?責任太大,犯不著。」跳車拍不成,在浸會大專會堂舉辦的第一個首映,譚家明沿用特別的剪接手法,保留個中神髓。「我所見的這個版本,並沒有殺手向旭仔開槍的鏡頭,最後是他站在行駛中的火車門口,接下來是同一個環境,沒有人的吉鏡,代表他已跳了下去。」如果你是當座上客,大概會記得電影放畢第三本,需要暫停十分鐘,皆因其他片段還未送到。「夜晚九點半首映,五點鐘我仍在阿畢諾道的studio混音,菲林運到大專會堂是濕濕的,要弄乾才能上片。」
坦認控制成本不力 谷底反彈終列殿堂
導演與演員均未看過完整版的《阿飛》,首映既罷,眾人默不作聲,有影評人表示不懂評價,陳善之說:「大家先入為主,誤以為是占士甸的《阿飛正傳》,一定有格鬥、跑車,突然跟想像不同,自然有點震驚。」有驚無喜,惡言開始排山倒海,票房相應插水式下滑,上畫不足兩星期,連元旦也捱不過,十二月廿七日便以九百多萬匆匆落畫,傳聞令老闆鄧光榮慘蝕一千七百萬。
事後王家衛坦認,控制成本出現問題。「實際花了兩千萬,其餘七百萬是下集的服裝、道具;錢花得七七八八,下集成本只有一千萬。」對觀眾的強烈反應,「是意外多於失望,我想是受《旺角卡門》的影響,觀眾祈求在《阿飛》看到跟《旺角》差不多的東西,結果未能得到滿足,造成一種抗拒。」他分析,《阿飛》與別不同,或令人一時難以接受。「一直以來,中國人講故事,非常注重起承轉合、情節分明,拍《阿飛正傳》,我故意換了說故事的方式,著重人與人的感情交流。」
你未必欣賞王家衛的電影,但不得不佩服他的先見之明,早在九一年,他已說了以下的一段「預言」:「港產片必須開源,突破東南亞的傳統市場,向歐美市場拓展;另一股世界性潮流也在興起,大戲院漸少,迷你戲院漸多,觀眾品味分類愈細,需求的片種更需多元化。」果然,走前一步的《阿飛》在柏林、紐約評價很高,皇后餐廳成為日本人的「旅遊熱點」,香港影癡逐漸識貨,仔細推敲角色、情節、道具、對白,掀起一陣「阿飛研究學」,從谷底強勁反彈,一躍而進港產片經典殿堂。
「因為你,我會記得嗰一分鐘。」
再過幾多個二十年,我們依然會記得旭仔,真正屬於香港的阿飛。
刊載日期:2011年3月26日
文章來源:《明報周刊》
參考編號:B0395-20151106-Do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