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冠肺炎下的犧牲者
隨著疫情日漸嚴峻,許多社會問題漸次浮現,在日本無疑就是女性與年輕人的自殺數字只增不減,其中緣由,值得台灣借鏡與參考。
日本的婦女與小孩在疫情期間有多衰小?
根據內閣公布去年的自殺白皮書統計,2019年全國自殺人數其實是自1978年統計以來的最低,其中顯著降低的是40歲以上,但對40歲以下15-39歲族群而言卻是第一大死因。
從厚生勞動省統計今年4-11月的自殺人數來看,自殺的中小學生比去年同期成長了近20%,此增加速度也比今年的成年人還高。
部分精神科醫師在門診中的觀察統計,和往年相比,10-20歲就診人數成長了兩倍,估計原因是①家暴使得無處可逃的兒少更痛苦。②基於原來就存在包括前述的壓力,產生了「不知該怎麼活」的絕望感。③無法正常的上學使學習變得無所適從(對網路課程的不適應),更嚴重的網路隱形霸凌與無法會面的人際困難。
那麼女性呢。
日本女性的自殺比率攀升到嚇死倫的程度,今年7月的自殺率較同期增加了16%,8月增加40%,9月增加28%,前面不是才說全國自殺人數逐年下降嗎,原來數字都加倍奉還到女性與兒少身上去了。
(附帶一提,韓國女性3-6月的自殺人數也急遽增加了)
另一份數據可以讓你了解女性為何自殺比例高於男性。日本8月份裁減的約僱人員人數,男性為22萬,女性有51萬,這數字還不夠有感覺的話,那麼換個方式說,有7成以上的女性約僱人員遭到解聘了。
這樣你能理解了,原本就處於經濟弱勢的女性,雪上加霜的情況下自殺率焉能不增加?
(這讓我想起福原愛2017年不過是發了一篇在台灣住坐月子中心、產婦好幸福的文章,竟然被不少網友公幹:公主病,台女一定是太嬌貴了~~~馬的就是你們這些人讓女人活得更痛苦!)
女性從事的工作多半是高感染風險的工作,如醫療,社會福利(想想男女看護比例就會知道),零售,食品及飲料業,面對疫情的最前端,就算能保住工作,心理壓力也可想而知。(講到這裡拳頭都硬了)
(本人的臨床觀察倒看不出疫情對求診病患的明顯衝擊,再次顯示台灣在疫情下的幸福)
針對特定族群居高不下的自殺率,有學者提出以下的關心小技巧,尤其是針對兒少族群:TALK:
T-talk。鼓勵他說。
A-ask。不懂就問。
L-listen。傾聽,一定要。
K-safe。確保他的安全。(如果他還沒準備好說,至少你可以保證有能力保護他)
(政府機關很喜歡搞「X不O要」的口號,有沒有效不知道,但至少好記)
希望日本政府不是只在增加企業貸款上做文章,也真的能對婦女兒少的公共政策做點什麼,真的端出一些可以吃的菜出來,而不是開更多沒結論的會。
看到這些新聞,再次體會台灣身處疫情風暴下,可以全身而退的幸運。當然國內也有居不下的失業率,仍舊需要努力的社會政策,我想,我們都還有餘裕可以再努力。
(以上資料為本人努力爬日本新聞網站整理改寫,非引用國內二手報導,周末還寫這個很辛苦的,如要引用請註明出處,要有禮貌喔乖~~~)
資料來源:
https://www3.nhk.or.jp/news/html/20201125/k10012729311000.html
https://www3.nhk.or.jp/news/html/20201027/k10012682641000.html
https://www.bloomberg.co.jp/news/articles/2020-10-14/QHUZINDWX2Q401
#日本疫情
#自殺
婦女勞動政策白皮書 在 陳曼麗 Chen Manl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回到民間,繼續跟隨NGO議題。
我代表台灣婦全會參加「台北市社會福利聯盟(北社盟)」婦女福利委員會會議。看到社福團體很團結、有策略和政府溝通。
今年北社盟成員中,有25個團體承接台北市政府55個方案,因為疫情,方案有執行有困難,北社盟討論如何補救外,也希望可以和政府協商,以免受罰。
檢驗台北市「政策白皮書」「女性權益促進委員會」對兒童、青少年、婦女、長輩、障礙者政策執行報告,社福團體有意見之處,再盯政府改善。特別針對「防暴社區」,台北市只有10處,應再加強辦理講師培訓、守望相助、建構社會安全網。
對於疫情如何紓困,請各團體自行申請。另,對於政府執行社工調薪的方式,希望能有效務實調整。
北社盟近期辦理的活動,希望踴躍參加;特別針對《勞動事件法》8/19、8/21有兩次課程,希望團體可以派負責人事管理者二人來研習,以免影響勞動權益。
民間團體,團結力量大,監督政府施政滿意度,也評估各自執行補助計畫進度,可以互相協助。
婦女勞動政策白皮書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高雄市長選戰分析 📊
在昨天的市長選戰辯論中,好過日初步針對政策面整理分析,提出以下報告。至於過去政績、個人能力、甚至人品道德等問題,受限篇幅等原因(小編覺得有耐心看完下文的讀者一定都很不簡單),則暫時不作深入探討。
◾️提出牛肉
在這場辯論中,各候選人均提出了一定量的實際政策,且可以發現,高雄的經濟轉型問題、青年就業生育問題,普遍獲得各候選人重視,被認為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以此作為出發點,的確是許多市民的期盼。若在未來選戰之中,能對短、中、長期的產業結構問題做一徹底梳理,對高雄未來發展方向是極具意義的,甚至也能一併探討到環境、社會、地方政治的弊病。
◾️共同缺點
然而,這場辯論中,我們也發現缺少了不少東西。
「本次辯論表現最好的候選人是陳菊」
這是昨日臉書上流傳的笑話,也凸顯受限於黨內初選框架,各候選人不能、不敢直指高雄弊病進行批判。也會減少改革轉型的訴求力道。相對來說,政策面最像「在野黨」的候選人是趙天麟,林岱樺則在選務上相對爆出較多火花。而劉世芳謹守現行市政框架,陳其邁位居領先,出菜保守,都相形被動。
◾️五大面向
好過日歸納,候選人的政策大致上集中在五大面向:經濟產業、勞動社福、環境污染、區域交通、和文教觀光。
以經濟而言,所有候選人均提到「產業轉型」重要性,劉延續目前產業項目與土地規劃;陳強調遷都效應;趙強調現金補助、引資招商和擴充基建;管則提到產業輔導與青年發展。
勞動社福而言,各候選人的確均注意到青年就業、少子化、高齡化三位一體問題,管、劉、陳三人強調托育等政策措施,趙強調現金補助,林則較提出教育和偏鄉機會等議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林是唯一講了要落實勞基法的候選人,但也只有短短幾句而已,並未提到勞檢、工會、勞工意識等確實措施。
環境污染方面,劉、陳兩人對空汙等論述甚少,趙、林、管則明確將空汙列為重要政策。林更是唯一提及「馬頭山」之候選人。但相對而言,各候選人相對沒這麼重視永續發展指標的重要性和經濟效應。
區域交通來說,各候選人均強調軌道建設為主,但較多強調「延伸線」,對市內路網補充、公車、自行車、步行環境等配套措施缺乏論述。另外,趙是較為強調擴充公路網路的候選人。聯外交通而言,僅管較強調空運機能。高港機能雖各候選人有提及,但均無進一步論述。
文教而言,趙提出運動觀光,林提出文化觀光等措施,仍以拼經濟直接收益為主,各候選人深入論述較為缺乏。
◾️個人特色
接著我們針對各候選人辯論綜合政策分析。
劉世芳嚴重受限於「陳菊的接班人」這點,講政策好像覆頌市府出版品。而也是因為這樣,幾乎所有政策均是已在執行或官方提出的想法,好處是結構完整,壞處是缺乏新意。好在是黨內初選,其他候選人均「高度讚揚」陳菊政績,否則劉世芳將會花費許多時間來解釋「是否施政不力」這個問題。在辯論中也可看到,對於負債、人口,劉世芳均強調要在全國的結構上改革,似乎有意淡化市府角色。劉世芳交叉詰問中「公辦重劃」,乃針對地方傳聞陳其邁有意鬆綁而來,但這拳打在棉花上,未收效果。反倒劉世芳之後浪費自己答題時間補充追打,技巧上顯得較不高明了。亮點是劉世芳自我揭露了「職業婦女、單親媽媽、原住民媽媽」,後補充托老托幼政策,這是她在整場辯論中,較顯溫情的時刻。
陳其邁原本民調一路領先,本次辯論上策略顯得保守,將較多時間放在「講故事」,訴諸市民情感,加強個人決定參選之正當性。同時也是花最多時間讚揚同志,較少時間進攻的候選人。然而,在政策面上,其邁就顯得略顯空洞,僅在「經濟首都、部會南遷」,以及「托育、幼教」等強化年輕人返鄉政策上較多著墨,較為可惜。
趙天麟本次主軸明確,火力四射。政策面上強調「拼經濟、下猛藥」,在企業補助,生育補助上,都祭出「重金」。另外,也引用經濟數據,在提升電動車到50%,體育賽事收益100億等例子上,提出簡潔的「數字目標」,整體而言較能被閱聽人了解。然而,也會讓人擔心「633」殷鑑不遠,政見偏向「大建設」型,一方面採取直接補助,一方面又積極擴增基礎建設的措施,是否能如他所說,將舉債控制在四年分別為60-60-30-30億的範圍?在細膩的政策工具上,恐怕還需要說明。
林岱樺是唯一出身舊高雄縣候選人,辯論中也和其他候選人做出區別,在政治面上,多次強調選戰收入節約、公開,顯然對劉世芳意有所指。在政策面上,提出市民經濟,活化現有設施,硬體擴增部分較少。社福支票也較少,而是強調國際雙語教育等措施,並在結論中,提到一次要處理違反「勞基法」業者。另外林也是各候選人中,唯一明確反對馬頭山廢棄物掩埋場,唯一提出碳交易平台,鼓勵防治空汙環保產業的候選人,在這點上值得肯定。相對來講,林提出政策概念較多元,但許多未再詳細申論,到底只是幕僚寫的稿,還是有明確配套執行面,可再觀察。
管碧玲表現四平八穩,空汙、經濟問題均有提到,也花了一點時間講述過去政績。在交通上,是唯一花較多篇幅強調航空運輸的候選人。另外也提到終結南電北送,南高屏水電共同治理等區域問題。同時也花了不少篇幅提到青年就業、兒童養育問題。雖然論述風格和趙相差很多,但政策建構著重面向卻是較為相近。只是管更注重控制財政,喊出兩年平衡,兩年還債的口號,並提出公務體系撙節等配套,亦即增加資本門,減少經常門預算,這點應值得深入論辯。
◾️缺少部分
我們一再提到,人民的感受是候選人必須要傾聽的。而宏觀、實證的觀點,與可執行的務實面,是制定政策時不可忽略的。
從各位好過日讀者的寶貴意見中,我們看到切身之痛如空汙(劉、陳未提及),如行人環境、道路品質(全部未提及)這些走在路上馬上會體會到的議題,反而並不是每個候選人都在意。
或許大家可能會說有些太小的問題辯論講不完,但若以宏觀的角度來說,環境、經濟、社會永續發展如何兼顧?天然人為災害風險如何妥適管理?經濟轉型要計畫還是自由競爭,政府扮演何種角色?
這些國際上針對都市治理最熱門的議題,似乎各候選人也沒有完整提到。而針對「深度結構改革」,以及「揚棄、淘汰過去遺毒」等問題,則是「不敢作答」。
例如重工業如何永續發展,如何確保兼顧環境標準下的產值與創造力升級? 或是勞權保障、嚴抓違規、控制噪音、限制車輛成長、限制土地炒作等政策,均較少候選人敢直接面對。我們期待幾位民進黨候選人,以及其他黨派候選人,在未來選戰中能提出完整看法。
有鑑於此,好過日近期也將推出「人民版的市政白皮書」,集合大家的需要和國內外實證研究,讓這些檯面上的人物看看,市民想要的是什麼?負責任的政治家,不能逃避爭議的議題,不能逃避現有結構的缺失。這些都是我們會一一揭露出來,正面對決的!
本文同步刊登於六都春秋
https://goo.gl/kS8E9r
#高雄 #好過日 #市長初選
婦女勞動政策白皮書 在 婦女政策白皮書 - 婦女聯合網站 的相關結果
在周全考量我國婦運及社會發展之現況與潛能,並進行廣泛的國際比較之後,本政策白皮書釐定其基礎理念為:建立萬物平等共生之整體性。 ... 在父權文化及社會中,女性被視為 ... ... <看更多>
婦女勞動政策白皮書 在 勞動政策.pdf 的相關結果
因而勞委會擬定婦女勞. 動政策白皮書對婦女就業的基本立場是鼓勵婦女. 進入就業市場,如此一來可以減少這些年來女性. 教育程度大幅提昇,卻未能進入就業市場所產生. 的人力 ... ... <看更多>
婦女勞動政策白皮書 在 婦女勞動政策白皮書 -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 的相關結果
過去幾年,我國在婦女勞動政策上,已推動不少相關的立法與措施,. 如「性別工作平等法」立法及若干女性就業促進措施,但未來婦女勞動政. 策有兩大方向要繼續推動及深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