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最美好的距離就是要有距離
當個婚姻中的「扒糞者」,長期下來只會讓人愈來愈遠離。
和一位很欽佩的長者聊到《婚姻故事》這部電影。他說:「最讓我悸動的部分,是男女主角失去理智、毫無保留剝開對方所有偽裝形象的大吵後,男主角像個孩子,抱著太太的腿跪著哭……那個當下,他們已經注定了會離婚。因為,被看得太透了。」
的確是吧,回想起很多我和筋肉爸爸的衝突、周遭朋友們不快樂的婚姻愛情歲月,都是因為,太想要抽絲剝繭去翻攪對方的祕密,或是毫無情面揭發對方想藏起來的那一面。
女人其實很聰明,第六感敏銳、善於觀察,男人很難去欺騙隱瞞我們多數的事。什麼該攤開來談?什麼又該留點空間給對方?婚姻愛情的年資像是學分,修多了,心裡也就有個底了。
有些事,不需要像個悶葫蘆,例如已經發現對方有第三者卻隱藏著不說,內傷的是自己,權益損失的也是自己。既然都會受傷,就選擇傷害小一點、保護自己多一點的方法:搜尋證據、準備好面對法律、雙方好好地談。若對方有心再度共同努力,那可能是個轉機,也不至於讓自己人財兩失;如果對方真的是個敗類,那法律與證據,至少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與得到些許現實物質的補償。
但有些事,也不需要當個扒糞者,好比說:追問和小三上到幾壘?做了什麼?或者自己扮演起徵信社,讓對方成為穿著新衣的國王,再也沒有祕密,但也失去該有的顏面與自尊。
甚至是,其實什麼事都沒有,卻因為缺少安全感,於是千方百計地想要挖掘對方百分之百的人生。這界線很難拿捏的!「祕密」與「自尊」更常是密不可分。
這是很衝突的!尤其女人總喜歡跟男人「談心」,來建立起自我的安全感。這更是很現實的!當最親密的彼此間有了祕密,如何不在乎地繼續生活?
\
以前,我很愛偷看筋肉爸爸的手機、電腦、通訊軟體,閒在家時甚至以此為樂,覺得自己像個小偵探可以挖掘他所有生活,很厲害。在國外,即使是夫妻,這樣窺探也是犯法的~當然,我也因此吃到苦頭,就是在循線偵探後,真的找到了他的心靈犯罪證據。
後續,我像個瘋子一樣更想挖掘他的祕密,然而每次偷看前,內心都滿是恐懼與害怕,好像找到了什麼後,又開始發瘋似地輪迴;其實有點像是算命上癮一樣,想藉由窺探對方、窺探未來,彌補現在自我的低落與不安全感,但往往只換來更多的痛苦與猜忌。人生,並沒有因為窺探這些而更快樂。
每天的生活重複上演著:我質問他,他不回答;我哭死哭活,他厭煩;他開始越躲越遠,我更多猜忌。
真的太痛苦了!於是有一天,我再也不去看他的任何隱私。放過自己的那一天起,我才知道,不再猜忌,心靈輕鬆了,世界就廣闊了。不去挖掘對方、不去揭穿對方,卻要繼續生活下去,很困難!因為,自己不知道如何定義自己,沒有安全感,也不知道,這段關係中如何建立起自我價值。
看出這中間的盲點了嗎?
女人的定義自己、安全感建立、自我價值落實,從來不該是在另一半身上,而是「我們自己」。如果可以將生命中大部分的焦點回歸自我,自信與自我價值都會由內心散發,不需要靠誰來肯定。旁人的三言兩語,對我都有如雲淡風輕。
能夠掌握自己,安全感就會踏實,不再需要別人來定義我是「誰的老婆」「誰的女友」「誰的媽媽」;而是由我來告訴大家,誰誰誰是「我的先生」「我的小孩」「我的男友」!
現在,我相信宇宙的力量:即使我們不去窺探另一半,當他們真的出軌不忠時,也能讓不去窺探的女人,察覺到關係質變的力量。這時候再來保護自己搜集證據,去考量到自己未來最小的損失,也不失為一個智慧的做法。
\
「不去窺探」這件事,我很喜歡請大家換個角度,用母親與兒子的立場去思考。
我們從小照顧兒子參與他的生活,兒子長大了進入青春期,開始有生理上的需求,想要關起房門保有隱私,但媽媽卻用盡方法想進兒子房間知道他在幹麼。終於有一天,窺探的母親撞見正在打手槍的孩子……母親無法忍受孩子這模樣,孩子也自尊受創不知如何面對媽媽……既然如此,當初為何要去窺探孩子呢?
孩子有孩子的人生,多數爸媽都能理解;另一半也有另一半自己的人生,多數的伴侶卻難以理解。
有了這樣的體悟後,現在每當老公心情不好不想說、想耍自閉放空時,我會問他:「都好嗎?」
以前我會逼問到他說出什麼為止,因為我認為夫妻之間不該有祕密。現在,他說沒事,我就走開,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於是,我們有了自己的空間。任何一段關係,都該保持某種程度上的私領域與距離。然後,彼此帶著自尊感、快樂感,長遠地牽手走下去。
(本文出自《#我愛_我強大:我和你,再一次愛上了我們,筋肉媽媽從筋膜到心靈的修復課》,三采出版
\
最近和粉絲談心,聊到這個議題其實又有了新體悟。
人的靈魂每一年都會成長的,只要不斷自省與思考問題本質。
改天再來發現在看待夫妻信任的新想法。
我的這本書好適合防疫在家修復夫妻關係看~
更適合WFH的朋友看,因為有舒緩身體緊繃、舒壓運動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
婚姻中最美好的距離就是要有距離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僅剩最後"1"位名額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很多人很嚮往愛情,覺得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愛的人之後,就可以走入婚姻,然後我們貧瘠的想像力就只到這裡,沒想過,走入婚姻後,會發生什麼事情,總覺得很愛的偉大,一定可以船到橋頭自然直。
然後,一個不小心,就翻船、觸礁了。
這時候,我們就陷入掙扎,到底是要繼續忍耐,還是要離婚?
可能有些人會說,一定要試著努力挽回,不然這麼多年的感情很可惜,而小孩很無辜。但關係這種事情不是你一個人有意圖就可以的,電視上演的諮商效果都好快,談沒兩次,先生或太太就願意低下頭道歉,但真實是,可能談了半年,兩個人還是為了誰付出比較多,吵個沒完。
雙方都沒力氣了,相看兩討厭,越看越氣,於是又有人跳出來說,既然試過就好聚好散,好好道別,離婚吧!
可是要離,也沒這麼簡單,經濟問題、監護權問題,好多現實的狀況又會把人卡住。
於是夫妻關係,就變得很扭曲,既不想繼續相處,可是又分不開,非常非常的矛盾。
最近有一本書就在談這個狀況,書名叫「休婚」,是休息的休喔!
這本書挑戰了一般人對婚姻的想像,結婚就一定要住在一起?每天一定要見面嗎?
如果我們之間還有愛,可是太近的距離,只會把我們僅存的關心消耗殆盡,有沒有別的方法讓我們的關係可以維繫,彼此卻不要那麼痛苦呢?
於是作者和先生決定「休婚」,兩個人在婚姻關係中請假,他們分開來住,可是親職關係卻仍然繼續,而且也還是會定期見面,甚至一起出遊度假。
聽到這邊,你可能很困惑這跟分居有什麼不一樣?
作者給了一個很有趣的定義,他說分居是為了離婚,而做的準備,比較大的目標還是分開,只是為了確定自己不會後悔,或是逐漸適應回單身的生活,所以先分居。
但是休婚,不一樣,他不是為了離婚而做準備,他是為了彼此可以在一次好好再一起,而必須採取的中繼策略。
目的是希望有一天,雙方還是有可能再復合。因此,他們雙方都會努力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和分居讓孩子漸漸習慣,將來只能跟其中一個人生活的模式不太一樣。
聽到這邊,你可能會很納悶,既然不要住在一起,那當初幹嘛要結婚?
其實這個問題反過來問也是可以的,是誰規定結婚就一定要住在一起?為什麼我們對婚姻的想像只有一種模式,就是一起擁有一個家,家裡面所有的人都要再一起,才是好。
如果你長大了,都會想離開爸媽,擁有自己的空間和自由,為何夫妻就一定要綁在一起?
你搬出來住,難道就不愛你爸媽了嗎?他們在你心中的重要性就降低了嗎?
你可能又反駁,親子關係不一樣,又不能自己選爸媽,太太、丈夫是你自己選的,自己選的自己負責。
但如果連臍帶相連的愛,都會有想要獨立、分開的空間,更何況後天才在一起的伴侶呢?
其實很多時候,夫妻會一起住,出於經濟和現實因素,大過於愛情。
因為負擔不起兩份房貸,所以決定一起生活,省水電瓦斯;因為一個人照顧不了孩子,所以需要隊友支援。這些都是家存在的功能目的,但絕不是拿來定義一段關係完不完整的必要條件,好像沒有一起住,就註定是失敗或是奇怪的。
作者用休假的概念,來處理婚姻中的緊張期,聽起來很標新立異,但其實想想,你會發現這很符合人性。
當我們在工作上遇到低潮,我們會想要放假,出去旅行,不管你做的事情有多熱愛,一定會有你不喜歡或是覺得累的時候,這時候適度的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度假完回來後,你會更有衝勁,會想要做更多事情。
度過瓶頸後,很可能會更愛你的工作。
可是為何放到關係,我們就不能有同樣的安全感,去相信兩個身心俱疲的伴侶,在得到足夠的休息後,會願意再回頭重新看見對方身上的美好,就如同當初相戀一樣。
為何我們很容易把分開、休息,直覺聯想到拋棄、分手,這中間會不會是我們對自己的不自信和恐懼,擔心自己外面的人更好,對方就會離開,所以必須牢牢把對方留在身邊,才是好的,才可能有重燃愛意的機會,不然就沒了,消失了。
我們對關係的不信任,很可能是來自於我們對自己的懷疑。
很推薦你可以去書店找一下這本書來讀,作者並不會直接告訴你,怎麼做才是好,但他把自己的親身經驗分享出來,示範一種新的可能性,也刺激我們對關係有更多思考。
所以,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嘉玲。
如果你在關係中,也很想好好釐清自己的渴望、需要,你想要更了解自己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很鼓勵你可以購買我的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讓你的生活只留下對的人」,這門課並不是直接告訴你相處不來就分手、就不要往來,而是幫助你在心裡拉出一個空間,給自己一個休假喘息的機會,好好釐清自己對關係的期待,為何有些事情特別容易讓你生氣,你到底在氣什麼?如果你還想要維繫關係,可以怎麼表達,讓對方知道,讓關係有機會靠近。期盼在透過線上課程,能夠幫助你更了解自己。
最後,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