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台北,我非常少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原因是很少搭的我無法把站名跟街景做出正確連結,如此一來等候就要花時間了,萬一要是下錯站那就更花時間了。
#所以我一般都是騎車。
搬離台北七八年的我,在昨天回到台北,完全搭乘捷運移動,倒也是不錯的體驗;而且意外的發現,原來不同的交通方式,也能讓我活像個觀光客......
於是我就穿著緊身衣、帶著墨鏡,套著牛仔褲,踩著拖鞋,活像個東南亞觀光客的展開了台北半日遊。
--------------------------------
我沒有特殊的宗教信仰,但從小隔壁就是宮廟(真的是隔壁,門號只差兩號),所以我想到就會去走走,看看裡面的對聯、神像,或是聞聞線香蠟燭的氣味;在在都能讓我有一種熟悉與安定的感覺。
本來還在想要去行天宮還是龍山寺,但跟神明打交道是這麼回事的 : 你說到就要做到,不能欺瞞;所以我只能兩間都去了。
不得不說我其實很喜歡行天宮捷運站的布置,無論是屋簷、朱紅大門與門釘的設置,又或是八家將臉譜。
出了站後,還要走150公尺;那真是一個熱啊......
-------------------------------
二十幾年來住在南機場(夜市旁)的我,其實熟悉的是龍山寺;行天宮只是跟著朋友去過幾次,印象不深;所以次次感覺都不同。
昨天去了,發現裡面已經不再燒紙、燒香、點蠟燭了。
我覺得這樣很好,不然以它香火鼎盛的程度,那個煙燻起來真得遠遠看起來像火災;在裡面的人也受不了。
更別說當你穿的漂漂亮亮的想去知名景點參拜一下,回家之後會發現自己的衣服都是燒洞 (要呼籲一下,你要拿香,真的要舉高......)
行天宮被整理的很乾淨漂亮,我仔細的看了每一副對聯,盡可能的在台階前靠近大殿好好端詳莊嚴且精美的神像;並坐在旁邊邊拉筋邊感受一下眾人的虔誠。
看著大家平靜的呢喃著自己的心願,聽著旁邊不知道在講什麼內容的廣播,其實也還不錯。
----------------------------------
離開行天宮,我又往龍山寺而去(因為之後要去逛台北地下街)。
幾年前,龍山寺才因為環保因素而封了大部分的香爐;廟方只留下了一個天公爐(或者該稱為總爐),而且也同樣不能焚燒金紙了。
進去時,在入口領一支香,就這麼把所有的神明都拜了一回後插在總爐。
身為見慣傳統的孩子,其實我私心的覺得給一炷香確實有好一點。
(請恩主公不要責怪我.....Orz)
畢竟如我乾媽所說 : 對神明祈願時,手上沒拿著東西總覺得怪怪的。
畢竟誠心一炷香,看著青煙裊裊升天,大家心裡面才會有那種"乘願而去,上達天聽"的感受。
而龍山寺也同樣是個香火鼎盛的地方,尤其它又處於人口稠密的地區;所以我對它的印象只有兩個,那就是"拜觀音+人超多"。
某一天過年,還想著一家人要去參拜一下,結果到門前看到人山人海的景象我們當下就打退堂鼓了......
(女孩子排隊上廁所大概兩個小時回不來的那種.......)
這次人少一點,至少能見到地板........
所以我就高舉著那一炷香,逆時針的將裡面的各殿各神都好好拜了一番;而最大印象除了熱之外,就是有非常非常多的外國人在裡面。
有歐美的、講西班牙話的、講日文韓文的,講北京話的,看起來就是中東人的,但其中也是不乏有很敬神的外國人。
當我看見一個中東樣貌的人對著三寶佛在胸前劃十字之後親了一下自己的手時,其實我沒有感到突兀或荒唐,而是感受到尊重跟虔誠;畢竟不通的只是語言,但能通的是心意。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是,裡面的導覽義工爺爺居然用流利日文對日本遊客進行導覽;我才發現,原來最有國際競爭力的地方在這個擁有百年歷史的勝地。
#然後我不知道為什麼導覽爺爺對我講日文,剛好聽懂的我也用日文回答他.....
--------------------------------------
其實,萬華承接了台北最久遠的文化,其淵遠流長對比大同區可能猶有勝之;在此情況下,這裡有很多精通日文的耆老其實一點都不需要驚訝。
我去旁邊的義美買了一支每到必吃的義美霜淇淋,也遇到一個88歲的婆婆,她熱情地跟我攀談,並且告訴我68年前她結婚的喜餅就是買義美的......(嚇死寶寶了)
據她所說,她受日本教育,光復後就在萬華地區教小學生;她的先生赴長崎學醫,學成後在萬華開診所。(孫子還在美國念書,根本就人生勝利組合啊!!!)
所以在此情形下,萬華地區有這麼多日文通才,其實只是剛好而已。
結束後,我在旁邊的小吃攤吃了一個油飯(居然是素的),還有一個老闆很隨興,但湯頭非常好的竹筍湯;好到我忍不住在臨走前向她致意。
(其實這個決定不難,總沒道理我到了這裡不吃小吃,還跑去台北地下街吃貴森森又千篇一律的美食街吧?)
接下來其實就是自己逛地下街,跑去老電玩店尋寶;然後繼續像個觀光客一般的每間都看看。
--------------------------------------
我想我被當作觀光客的原因,除了拖鞋墨鏡外,還有新版的超人緊身衣吧...
真的必須說 : 其實要穿上這種東西要有很高的恥力才行,而且真的不要是太離譜的體態(門板一片掛著衣服,又或是塞的像條灌壞了的糯米腸,都挺違和的不是嗎.....?)。
當我在電玩店裡面尋寶時,來來往往的人會看,店員也會看;還有一個高中生小弟因為一直看個沒完,所以當我迎上他眼光時他居然感到很不好意思的對我微笑點頭致意。(相當逗的一個小弟)
而更有趣的是 : 連外國人都會看。
當我坐捷運去台北火車站轉捷運時,迎面來了兩個也跟我差不多高的美國(男)人,其中一個居然盯著我的胸口看了很久很久.....
我在想,他該不會在研究我能把胸前的 "S" 撐的這麼開、穿的這麼飽滿,是因為衣服的光影設計使然? 然是我真的塞好塞滿它........?
----------------------------------
總之,一天下來,我幾乎還是走斷了腿。
但身為台北人回去逛台北,還是感受到很多不同的氣氛;那種沒有固定行程要趕的漫步,是會給人很不同的感受的。
或許大家來(或住)台北都太匆忙、太有目的性了;如果用雙腳慢慢的體驗台北,或許就會像我一樣有不同的感受;這種感受讓我想起之前好幾次出國玩,在街上走馬看花似閒逛的感覺。
這時候才會發現,原來有趣的不一定是多獵奇的所在,而是有沒有讓自己轉換個角度來看待;所以我回台北被當成觀光客,或許也因為我把自己當作是個觀光客吧。
.
.
.
====
#想不到台北人回台北照樣劉姥姥進大觀園
#一整天到處看也到處被人看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並設為搶先看,與時不時留言一下,不然我會陸沉)
=====
婆婆搶孫子我輸了 在 口罩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家事一起做,家庭更和樂】
這週末幾個三五好友,來家裡做客吃飯,飯後跟幾個朋友在客廳小酌閒聊,我突然跟我朋友說:「你們先自便,我先去洗個碗。」
朋友驚訝的說:「幹嘛洗碗?大嫂不是已經在廚房整理了嗎?」
我更驚訝的說:「為什麼不洗碗?難道你們都不做家事的嗎?」
【家事不難做,但肯做的人很少】
其實在我還沒結婚之前,也鮮少做過家事,除了過年過節會幫忙拿一些重物之外, 大部分家裡的事情,都是由我〝母親大人〞做的好好的,就連有時候想幫忙,她也會說:「不用啦,你去外面休息,這些都是女人的事情。」我從小就在不知不覺中,被灌輸說〝家事是女人的事情〞。
我們鄉下小孩的社會就是這樣,老一輩的女性也被灌輸著,「男主外、女主內 」,家就是女人在管的,廚房更是男人的禁地。
其實要怪老公不會幫忙做家事之前,可能也要先想一下,他可能不是不幫,是根本不知道要幫,也從沒這個習慣,因為小時候,媽媽已經將家事都做得好好的,甚至不准他們做。
我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小時候每次吃飽飯,姐姐或媽媽就會自動把我的碗筷收去洗,放學下課回家後,只要把髒衣服丟著,隔天就會有香噴噴的衣服,折好放在房間裡,我一直認為,這些都是女人「應該」做的事情,男人是不能做的。但結婚之後才發現,這是一件大錯特錯的事情。
【每個男人都是可以改變跟訓練得,但前提是,他要夠愛妳】
我會開始做家事,是我跟我媽的交換條件,女兒剛出生時,我媽媽也跟大部分的婆婆一樣 ,過度的疼愛孫子,只要我女兒一哭就捨不得,就想進房間裡來看、來哄,導致那時剛生產完,情緒比較低落的老婆,非常不適應,也很難用自己的方式來帶小孩,兩人關係一度很緊繃,我看苗頭不對,再不出來協調,一定會出大事。
於是有一天我跑去跟我媽聊了一下說:「阿母,你在家最討厭做什麼事啊?」
「做家事阿,做了一輩子家事,累死了,但又不能不做,無法眼睜睜看著這個家,亂七八糟。」我媽說。(可家明明就被她整理得超級乾淨。)
「那好,從今以後你都不用做家事了,只要出一張嘴指揮我們就可以了,以後家事就由我跟我老婆全包了,但前提是,「你不能再聽到小朋友哭,就隨便進到我房間。」我認真地對她說。
「真假?好喔、好喔,那你先去幫我把廚房的碗洗一洗,垃圾包一包。」 我媽開心的開始下達命令。
從此,【我從原本家中的小王子,變成了小僕人小莊子】
我開始打掃房間、洗衣拖地、換床單折棉被、幫忙洗碗兼倒垃圾,其中洗碗這項技能我點最高,我特別愛洗碗,覺得把碗洗得乾乾淨淨閃閃發亮,會讓人有一種莫名的成就感,所以家裡所有的鍋、碗、瓢、盆,都是我在洗,我是個「很會洗碗的爸爸。」
【當男人開始搶做家事的時候,你會發現,家裡的女生都會很喜歡你】
起初我也只是為了信守承諾,勉強自己去做那些事情,但我發現做到後面,不僅是我姐姐、媽媽對我讚譽有加,就連來找我媽打牌閒聊的阿姨、嬸嬸們,看到我在切水果、洗碗盤,都說我是個新好男人,被人誇獎得到認同,我自然也就越做越開心、越做越有心得。
連我老婆在我幫忙做完家事之後,也會對我特別好,幫我按摩捶背、敷敷面膜、挖挖耳朵,我整個瞬間又從小莊子變成了小王子。
【稱讚、誇獎、鼓勵,是讓男人做家事的方法之一】
【人是互相的】
男人出外工作一整天,回到家說不累是假的,下班回家當然可以休息、放鬆,但不是「放縱」,不是回到家就是準備睡覺、玩手機、等人倒茶、煮飯,甚至製造髒亂。
職業婦女或是全職媽媽,在外忙工作在內顧公婆、小孩、忙家事也不輕鬆,「你還有所謂的下班時間,她們可沒有」,如果你什麼都不願分擔跟幫忙,就連「照顧陪伴一下小孩」也都不願意,那就不要怪你的老婆,總是給你「擺臉色、口氣差」,畢竟她也是人,也有情緒。
家是夫妻一起維持的,有些事情順手做起來,只是舉手之勞,以前有個口號叫做【舉手之勞做環保】,現在我發明一個口號叫做【舉手之勞救老婆】,別在眼不見為淨了,
吃完飯,自己的碗自己洗,看到沒洗的碗盤,也順便洗一洗。
去廚房,看到垃圾都滿了,順手包一包丟一丟。
洗衣服,看到洗衣機裡的衣服洗好了,順便拿起來晾一晾。
進房間,看到滿地都是小朋友的玩具,彎個腰撿一撿收一收。
上廁所,看到馬桶黃了、臭了、髒了,拿個清潔劑噴一下、刷一下。
休息時,看到老婆還在忙進忙出,放下手機主動要求問一下:
「老婆,還需要幫忙些什麼嗎?」
你老婆聽到這句話,眼淚可能會不禁感動地掉落下來,你小小的關心問候,都是讓她大大感動的事情。
為了這個家,一個女人從光鮮亮麗的公主,變成了大家眼中的打掃阿姨,但這些對他們來說,其實都不算什麼,女人既然選擇願意跟你結婚,婚後會有怎麼樣的生活,她們老早都做好了心裡準備,她們不怕苦也不怕窮,但最怕地就是做再多都被當做是「應該的」,最恨地就是,你總是把她的付出跟犧牲,當作是「理所當然」。
很多事情,假使沒了互相,再多地愛也會消磨殆盡,就像我常說得那句老話,
「我可以心甘情願,但你,不能理所當然。」
#粉絲團按讚文章影片不漏看
#歡迎分享請勿複製貼上
婆婆搶孫子我輸了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街大罵
這位婆婆不知道是不是憋太久了,一遇到她認識的人,就不顧在一旁的孫子,大罵她的媳婦。老人家有時候情緒一激動起來,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別說我隔了一道牆都還覺得很大聲。她剛好站在交叉路口,聲音真的可以讓方圓五百公尺的街坊聽得清楚,她媳婦是怎麼樣的壞。
如果我是這位婆婆的媳婦,知道婆婆用這樣的方式數落自己,不知道會有多困窘?!更不用說,想到我的孩子就在婆婆旁邊,聽婆婆這樣罵孩子的媽媽,心裡有多難受了。
婆婆罵媳婦,都把錢拿回娘家。然後又罵,不出去找工作。連媳婦的媽媽,請外勞照顧都有意見。
「她身體這麼好,能走能跑,要請什麼外勞?」
我聽到這句話,真是覺得管太寬了。她還拿來跟自己的老媽媽比較,說她自己的媽媽,身體不好,也沒請外勞。言下之意,聽得出來,她對自己的媽媽可能感到擔憂愧疚,可是,這些情緒部分轉嫁到媳婦身上,讓媳婦去承擔。
有時候老人家的情緒亂跑,找不到根源,就往自己身旁的人發洩,那真是可怕的狀況。這位婆婆也罵她的兒子,因為她的兒子也沒工作,但是語氣明顯偏袒,輕輕舉起、輕輕落下。
唉…,如果我要每天面對這位婆婆,我真不知道怎麼過生活?女人為難女人,甚至是女人折磨女人,別說社會新聞常有,不少朋友都有親身經歷。
在我看來,這是雙輸的局面。大家都痛苦,而且如果婆婆不停止,痛苦只會越來越深,沒有人得到好處。不過,根據我的經驗,老人家不是那麼容易改變,如果這時當丈夫的,還一直拿孝順當理由,要太太忍耐,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恐怕婚姻難保。
別說大人,光是小孩在這樣的環境成長,每天感受這種強大的負面壓力,都不知道情緒能不能穩定?說不定婆婆還會跟媳婦搶孫子的愛,讓大家都為難。
當長輩的常常沒有自覺,自己就是破壞家庭和諧的重要關鍵。口舌滋生是非,把大家都捲進無底深淵,還把錯都歸到也是受害者的家庭成員。
如果不是孫子吵著要走,我想這位婆婆再罵個半小時也不會停。聽著孫子天真童稚的聲音,這樣可愛,我卻有一股忍不住的心酸…
----------------------------------------
《找一條回家的路》
博客來 http://ppt.cc/MlzTT
金石堂書店 http://ppt.cc/DhHA
誠品書店 http://ppt.cc/kdX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