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情
最近有點累
每天半夜太郎爆哭,怕吵醒工作辛苦正熟睡的渡部桑
我總是塞奶安撫,讓他快點停止哭聲
和附近的媽媽們聊天,大家都是這樣,日本木造房隔音不好
不快點想辦法讓嬰兒不哭,吵到鄰居就等著被按門鈴
不過最近我的身體負荷快到極限,決定狠下心戒夜奶
昨晚就是第一天,而我失敗了
選在渡部桑隔天休假的日子開始,這樣萬一吵到他,他白天也可以補眠
太郎仍然每個小時都醒來哭
怕吵醒渡部桑所以我離開房間抱哄,但哄好久都還是大哭
我自暴自棄回房間繼續抱,即使在渡部桑的身邊哭成這樣,渡部桑仍然睡得好熟
被哭到思緒越來越混亂
一下子心疼「太郎哭這麼淒厲,渡部桑還睡得著,可見平常他上班被操到多累,工作真的太過勞了」
一下子孤單感襲來「就算翻個身也好,可以握握我的手說妳辛苦了也好,不要丟下我一個人」
一下子又罪惡感「我真是沒良心的太太,先生上班都那麼累那麼可憐了,還想要他醒來」
「不是怕吵醒渡部桑嗎?他沒被吵醒不是應該開心嗎?」
太郎哭得賣力,拼命掙扎倒向各個方向
我已經抱到媽媽手,更沒有力氣抱好他
索性放他在床上,看著他哭,我心裡吶喊「拜託不要再哭了」
哭聲未停,我又心疼抱了起來,怪自己到底在做什麼
渡部桑仍在熟睡,娜醬醒了爬過來抱緊我喊媽媽
最近這陣子娜醬也常常夜醒,一定要抱哄讓她睡回去
也因為一邊餵太郎夜奶,一邊抱娜醬睡,所以全身更是痛得難受
讓娜醬睡了之後,太郎還在哭
凌晨三點半,他的哭聲沙啞了
天啊我做了什麼,醫生不是說不要讓他哭太超過嗎
太郎有先天性心臟病VSD第一型
抱起來餵奶我也哭了,我是不是讓你小小的心臟負擔過重了
覺得我好委屈他,覺得渡部桑工作辛苦好可憐,又覺得我好累好累
每次每次,帶小孩感到疲累的時候,我都會用「孩子們是健康的」來鼓勵自己
我真的很感激這一切
每天餵太郎吃藥,從他出生餵到現在,我總是想著其他更重症的病童,父母承受的有多少,我覺得自己不應該低落、埋怨
甚至,小孩頑皮、小孩頂嘴、小孩惡作劇、小孩闖禍,我仍然覺得好可愛,這些「有本錢搗蛋闖禍出言忤逆父母的孩子,是多麼幸運,調皮看起來簡直可愛極了」
也因此娜醬打破了杯子、搗蛋玩飲水機,我當下可以心平氣和只關心她有沒有受傷,而不是教訓她怎麼可以搗蛋(當然事後還是會說教一下)
我慶幸,還好,有著心臟病的太郎來當我們的孩子
因為我們可以照顧他,這是我們能力所及的事,也是我們該做的事
太郎很難餵藥,總是吐出來,有時我真的不太想餵,或是因為不知道要餵到何年何月而感到無力
但如果可以只餵藥,就讓他每天活蹦亂跳、健健康康的,那真的是太值得感恩了,餵一輩子也要甘願
再看到娜醬睡著的臉龐,我止不住淚水
娜醬好乖好乖,而我好累好累
可能我想得太簡單,每個人都認證娜醬是個好帶的小孩,所以我「一定沒有那麼辛苦」「不會懂生到難帶的小孩的辛苦」
有天使小孩,我還感到辛苦,就是我的不對,我該檢討
我從來不曾否定過身為一個母親的付出與辛苦,為什麼要否定我?
想到這一點就覺得好悲傷
我有個人人都說好帶的小孩,而我此刻卻感到好累
那有著頑皮、溝通不來的孩子的母親,又是如何煎熬
小孩頑皮、講不聽,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就因為孩子照著自然界的法則正常發展,所以心智更成熟、變聰明,知道可以反駁大人、可以不聽話、可以踩大人底限、和大人鬥法對峙
但這樣需要花時間心力引導的孩子,會讓媽媽的壓力多大
她們要承受的鐵定是我的好幾倍
媽媽,這個角色,因為和人太親近了,你有我有他有,每個人都有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媽媽」的樣子
所以有人會輕易對媽媽出言指教、下指導棋
就算我很早就失去媽媽,我仍然對媽媽這個角色有幻想有執著,希望媽媽應該是什麼樣子,而自己要去做到
我知道自己很幸福了
娜醬「講得聽」這點就值得放鞭炮慶祝
雖然有時娜醬的懂事聽話也會化為另一道枷鎖
「娜醬都那麼乖了妳還不開心嗎,要不要看看誰誰家的孩子?妳就是過太爽、不知足」
讓我疲累時也不敢抱怨
她太貼心又可愛,但偶爾我仍然會希望她可以不要講話,讓我放空一下也好
對,我就是累到無法去思考她的每一個為什麼,然後一一回應
我無法敷衍一個三歲孩子,因為她是那麼認真看待我說的每個字
但我又無法好好回答她,而且回答了一個會有下一個、下下一個
感到無力,有心卻無力
加上太郎的夜哭,嚴重的睡眠不足,讓我覺得自己好像一台跑不動的故障車,一直空轉
我跟渡部桑說「我很需要加油,你的每個打氣的話語、對我說愛我,都是我繼續往前跑的燃料,可是最近我有點故障,這個燃料撐不久,一句我愛你,以前可以撐一個禮拜,現在只能撐三天」
他握住我的手說愛我,然後注意到十隻手指頭有五隻因為做家事流血而包住OK繃,說「妳怎麼傷成這樣,辛苦了」
就是這樣,媽媽要的就是這樣,不是要你半夜起來哄小孩,不是要你一起陪著全家都不睡,而是一句「辛苦了,我愛妳」這樣我就可以繼續努力
聽著其他媽媽們的煩惱,我從來不敢給什麼建議
因為一個累到極限的媽媽,她可能什麼都做過了
媽媽需要的不是建議和指導棋,不是武斷一句「妳這是產後憂鬱吧,去看醫生、去諮商」
好吧,我不是別的媽媽,無法代表別的媽媽說話
我需要的,是另一半的理解與愛
今天早上五點娜醬起床後,渡部桑也起床了
把這些話都說一說,得到了另一半的理解,感受到愛,我又覺得自己重生了
現在開始,又可以當個女神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如何 讓 嬰兒不哭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情緒,幫助我們生存,讓我們能夠快速決定接下來該怎麼做,並且採取行動。對內,情緒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對事情做反應,判斷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某些事。
情緒還有另一種功能就是形成表情,讓其他人知道該如何與我們互動。表情的功能是讓別人知道該如何與我們相處。像是,看到憤怒的表情,就知道要離我們遠一點;見到笑容,就知道可以靠近我們。
負面情緒的存在,提醒我們避免危險的事情發生。如果迴避它,我們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克服挑戰;如果我們能夠感受恐懼,並勇敢突破,反而會得到一種快樂與成就感。透過訓練,我們都能學會與自己的情緒交朋友!
取自《成為更好的自己》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的直播談青少年時期,我們活在各種比較當中,我們也可能被迫介入父母的婚姻,以及渴望同儕的接納。當我們長大之後,我們可以覺察青少年時期所養成的價值觀,還適不適用現在的時空環境?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950011972134739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可以去感受,作者跟青少年說話的口吻與內容,跟我們活到現在的閱歷,有些差異。像是,我不會特別評價情緒為「壞」情緒,我想如果各位細讀內容,也能理解作者或許只是為了更好的幫助青少年理解。
學習心理學,慢慢可以學到一個態度:就是我們對自己的認定,可以更有彈性!
即便是談到科學研究,我們也都可以保持對結論的開放性。像是摘文中提到的「全球人類通用的表情」這樣的說法,目前也有不同的論證,認為表情有相當程度的社會化制約,並非人類通用或全然先天決定。
這本書的書名是「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可以回溯到我們自己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環境去看。目前社會中的青少年,活在激烈的二元對立裡面,常常在接受各種評比,好像不斷在參加各種比賽,而且這些比賽很可能是被迫,青少年的選擇性不多。
所以,那種「到底為什麼我要這樣活?」的青少年迷惘,就很容易出現。青少年憂鬱、青少年自我傷害、青少年暴力與犯罪,也跟找不到自我價值與定位有關。
「更好」這種說法,便是青少年的一種期待。然而,那是一種活在未來想像中的狀態,充滿了焦慮與不安。
活到我們這個年紀,我們便能明白:活好每個當下的自己,我們便成為適合的自己!
重點在「being」,不是「doing」。當然,這概念有些抽象了,跟青少年說話的時候,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表達即可。
祝願您,願意一輩子對自己好奇,這是心理學的根基!
.
ps. 歡迎參與贈書卡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950011972134739
……………………………………………………………
戰勝壞情緒—情緒篇
【文/ 劉軒】
〝 情緒,幫助我們生存,
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反應,並採取行動。 〞
上一次,你覺得很「高興」是什麼時候?為什麼高興呢?你跟朋友在一起,應該很開心吧?但是,如果對方打球不守規矩,甚至作弊,你也會不開心吧?這時候,你原本感受到的「喜」,說不定就轉成「怒」。或許因為這樣,你再也不跟這位朋友往來,可能還會覺得「哀傷」。
這些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喜怒哀樂,都叫作「情緒」。心理學家在研究「情緒」時,最好奇兩個問題:
第一、我們為什麼會有情緒?情緒對我們有什麼用呢?
第二、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嗎?能不能控制別人的情緒?
要了解第一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動物吧。你看過快樂的小狗嗎?看牠跑來跑去,尾巴搖啊搖,說不定還往你身上撲、舔你的臉,搞得口水到處都是。看來,動物也有情緒反應,或許不像我們的情緒那麼多元。那昆蟲有情緒嗎?這就很難說了,因為牠們沒有表情,看不出牠們在想什麼。如果你在廚房看到一隻蟑螂,你覺得牠心裡會想:「哎呦,這個大怪物拿著拖鞋向我奔來,一定不懷好意,我好害怕! 快逃!」不會的,因為蟑螂的腦袋沒有人類那麼進步,牠對事情的反應很簡單:感覺危險,先閃為妙。
人類感覺到危險也會想逃跑。根據這一點,用《進化論》理解人類心理的心理學家認為,情緒是一步步進化的功能。最初,在低等動物身上就是基本的生存反應:碰到危險就逃,碰到食物就吃。
當動物愈來愈進化,這些反應也變得愈來愈複雜。情緒,幫助我們生存,讓我們能夠快速決定接下來該怎麼做,並且採取行動。對內,情緒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對事情做反應,判斷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某些事。
■ 表情就像彩虹
情緒還有另一種功能就是形成表情,讓其他人知道該如何與我們互動。比方說剛出生的寶寶還不會說話,什麼都不懂,但是寶寶的表情卻特別豐富,喜怒哀樂全寫在臉上。「啊……」寶寶張嘴大哭。
「哎呦,怎麼了?」媽咪趕緊過來,猜想寶寶可能餓了,就餵他喝奶;還是他累了、想睡覺,這時候抱著他、哄他睡覺。
餓了會哭、不舒服會怒,這些直接的表現都是人的本能,生下來就會,因為這是我們生存的方法。如果一個嬰兒不哭鬧,不舒服也不會有任何表達,那就很危險了。表情的功能是讓別人知道該如何與我們相處。像是,看到憤怒的表情,就知道要離我們遠一點;見到笑容,就知道可以靠近我們。
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人,臉上的表情都一樣嗎?一位名叫保羅・艾克曼的心理學家,曾經跑到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深山,研究原始部落土著的面部表情和情緒。
他為什麼跑到那麼偏僻的地方做研究呢?因為他想知道,在世界各個角落,人類有哪些情緒和表情是一樣的?深山裡的土著,從來沒看過電視,沒有接觸過其他文化,會有相同的情緒和表情嗎?
這位心理學家走遍全球各地,蒐集整理各種表情,最後歸納出一套「全球人類通用的表情」。這些表情反應了不同的情緒,一共有七種:憤怒、恐懼、驚訝、噁心、悲傷、鄙視、快樂。這些表情就像彩虹,無論你在哪裡看到,彩虹都有這七種顏色。世界上所有人也都有這七種情緒,而且呈現出來的表情都一樣。好像基本色的混合,可以調出更多深淺不同的顏色;複雜的情緒,也是從這七種基本情緒組合調配出來。
■ 像綠巨人浩克一樣失控
心理學家還對另一個問題感興趣:情緒,有辦法控制嗎?如果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會不會對生活或人際關係比較有幫助呢?你身邊有沒有很難控制憤怒的朋友,只要有人激怒他,就會像綠巨人浩克一樣失控,四處罵人或打人,做出破壞性的行為,對別人或自己造成傷害。這種人就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另外,有些人有某種莫名的恐懼情緒,不受自己所控制,甚至影響了正常生活。例如,非常害怕到高處,雖然知道自己很安全,但只要站在高處,就會渾身不舒服,這種狀況叫作「懼高症」。有些人害怕待在狹小空間,甚至不敢搭電梯、坐飛機,這叫作「密閉恐懼症」。還有的人害怕面對陌生人,不敢踏出家門,寧可一輩子待在家裡,也不願意面對外界。這樣的恐懼真的讓人很困擾!
有很多方法可以改變情緒,心理學家研究出許多技巧和練習,像是聽音樂、靜坐、深呼吸、接觸大自然,都是簡單、容易做,又能改善情緒的方法。
還有一種改善情緒的方法。就是「重新解讀自己的情緒」。這是什麼意思呢?回想我第一次坐雲霄飛車的經驗,心裡超級害怕,手心冒汗、牙齒發抖,感覺心臟都快要跳出來了。
當列車慢慢爬上高點, 我覺得自己快要窒息了!
然後從上面衝下來時,哇!所有的人,不只是我,都在尖叫!當雲霄飛車停下來, 我渾身是汗,心跳還是很快。不過,我知道自己安全了。這時候,原本恐懼的感受反而變成一種興奮的快感,我跟我父親說:「爸!太好玩了!我想再坐一次!」你會不會覺得很奇怪?上一刻嚇得哭哭啼啼,下一刻卻說「再來一次」?其實,這就是一種「重新認識自己的情緒」。多坐幾次雲霄飛車,還會期待那種刺激的感覺呢!
我小時候很怕在別人面前表演,上臺之前都會哭。但是爸媽會陪我練習,也給我鼓勵。有一次上臺演出居然得了獎,一種「興奮」的感覺產生了!之後透過一次又一次上臺的經驗,讓自己一次次戰勝恐懼。雖然現在每次上臺前還是覺得緊張,但我已經學會重新認識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我不是緊張,而是充滿期待!」
負面情緒的存在,提醒我們避免危險的事情發生。如果迴避它,我們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克服挑戰;如果我們能夠感受恐懼,並勇敢突破,反而會得到一種快樂與成就感。透過訓練,我們都能學會與自己的情緒交朋友!
…………
想想與練習
1. 和家人朋友一起, 聊聊你們最不喜歡的負面情緒是什麼?
2. 你的身邊有誰擅長情緒管理,觀察他是如何控制情緒的?
3. 緊張恐懼的時候,練習靜坐、深呼吸。感覺效果如何?
.
以上文字取自
成為更好的自己:未來少年的18堂心理必修課
🔸博客來:https://bit.ly/310c376
🔸誠品:https://bit.ly/30EUiZK
🔸momo:https://bit.ly/30OLqRp
@未來Family
https://www.facebook.com/globalfuturefamily
.
9/6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厭世媽咪日記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20966672649379/
已額滿9/7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尊重且具體的要求孩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3594242797945/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如何 讓 嬰兒不哭 在 明太子小姐生活旅遊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到底哪一國的媽媽最優雅?
前幾天讀了聯經出版社寄來的《家有小搗蛋》一書,內容完全顛覆我之前讀過的正經八百育兒書籍中的理論。裡面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作者寫道《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這本書的內容絕對是騙人的,這種書問世的目的只是要讓媽媽感覺慚愧,覺得自己的不優雅完全是因為自己能力有問題。
剛好前幾天也有網友留言寫道「是不是只有法國媽媽才能真的很優雅呢?」
我不太知道法國媽媽實際上如何,但我可以寫一下就我最近常跑小兒科時看到的日本媽媽們。
之前我也一直覺得日本媽媽都好優雅,帶孩子出門時頭髮還可以很整齊,妝容也很完整,騎腳踏車前後嬰兒座椅各坐一個,然後胸前還用背巾背一個,還可以笑呵呵。讓我每次素顏來不及化妝就被嬰兒逼出門時,總是感覺慚愧。
但自從前陣子小枝豆一直感冒,我們常跑醫院後,我終於懂了。
「媽媽的優雅只存在於小孩沒事的時候。」
當小孩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在小兒科哭鬧,就算是日本媽媽也是會被黏得頭髮都是鼻涕。在領藥間小孩穿著鞋踩上沙發飛奔,我也是看到有媽媽現場吼小孩說
「你再這樣我就把你丟在藥局!」
也看到媽媽頭髮凌亂,現場忍不住打了小孩的手心和屁屁。
當下在小兒科,所有的媽媽都在忙著安撫因為打針尖叫的嬰兒,或在鎮壓過動的暴走孩童們。我突然覺得育兒這事真的是無國界的,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滴。
我的肩膀也瞬間放鬆了很多,突然覺得我家嬰兒音量也還好嘛!
以前看到
「看看XX的媽媽如何教出自動自發的兒童」
「某某國的媽媽為什麼可以讓嬰兒不哭鬧」
這種書,我可能會很有興趣想翻翻。不過仔細想想,何必一直找這種書來滅自己威風呢?感覺好像沒事找一本書來說教自己
「你看看人家隔壁的阿嬌就可以一邊帶小孩一邊把家事做得很好!」
「你看看阿花家的孩子就可以規規矩矩不吵不鬧!」
想想媽媽不能優雅其實也沒有什麼好慚愧的,當個freestyle而且有趣的媽媽應該會比較快樂吧!
分享最近的發現給大家!
(之前我有問過一個德國女生說,是不是德國嬰兒都很安靜啊!她說不是啊~因為媽媽也只在嬰兒沒發瘋的時候才敢出門啊XD)
#結論是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滴
pic朋友帶來家裡的迷你銅鑼燒&多啦A夢鈴鐺和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