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肆. 談談現場演出實務經驗 }}_08
近年來,我很榮幸能有機會,以『樂團教練』的身份,參與一些臺灣新興樂團音樂整合與訓練的工作。在過程中,我們除了先訓練與克服樂團在前置工作上的障礙---譬如現場Sound Check的順序與方式、監聽的調整、樂器、人聲音色的調整、Click的強制性要求等等這些在前述文章中已經討論過的要點之外,當我們終於可以開始去要求音樂構成細節時,我才開始意識到:現在的年輕音樂工作者是多麼一致地忽略了今天所要討論的器材。
這個『器材』…以器材的角度來說,直覺上是有一點兒勉強的;但如果『器材是為了更有效率達成音樂完整的呈現』,那麼,『開始對這個器材感知到重要性』,是我非常希望能分享給所有年輕音樂工作者的。
我們遇到的狀況常常會是:樂團們走(Run)過了他們某一首曲目的內容後,我開始想要針對某一個特定的段落做音樂情緒的調整,或針對某個特定的節奏拍分,想要做一些重音的改變,或聽到在某些小節,樂器明顯有用音打架的狀況、而想請樂手相互確認使用的和絃時,往往,幾乎是百分之百,就會看到這些樂手開始相互張望、交頭接耳地討論:『是在說什麼地方啊?』…『喔~就是…那個唱進來第幾第幾小節……嗎?』…『這裡嗎?』…『不是啦!是那個咚次咚咚的過門之後啦~』…『不然…我們再跑一次,看看是不是那邊』。而我明明是希望去調整…副歌的第三小節的第二拍,樂團們幾乎都會下意識地從前奏又再開始走一遍…
『時間』!很可能是這些年輕音樂家最珍貴的資產,看起來很可以揮霍,但其實是不應該這麼無意義地揮霍;因此,在也許三個小時的訓練過程中,樂團們需要花去很高的比例去確認『那是在什麼地方』。
原因無他!到現在,我還沒有看到過一個年輕的樂團,會在進行訓練的第一次就準備好這個器材:
『樂譜』。
[二. 認識現場的器材_03]~樂譜
音樂,是一種與時間行進高度相關的藝術,就物理現象來說,你可以『感受』到音樂聲量的大小,但你完全無法明確地『看到』它的存在;不過,你可以『意識』到,整個音樂的進行會有一個符合時間流動的『橫向感』(關於這個究竟是不是一種假議題,我們還是先忽略跳過、而採用這種可以取得共識的概念來繼續往下討論),而樂譜的功能,就會像是一張『時間地圖』,它明確地告知你『在什麼時間點會發生什麼事情』,『它發生的構成元素是什麼』,『它用什麼方式發生』,『整件事的順序與邏輯是什麼』。
在1984年的電影『阿瑪迪斯』(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7%91%AA%E8%BF%AA%E6%96%AF )裡有一幕至今我仍然印象深刻:作曲家薩列里拿著莫扎特的音樂總譜入神地看著,一行一行的墨水音符在他的腦海中即時地組織起來,在只有他一個人的空間裡,他已經憑著他的音樂知識,看著譜面、就『幻聽』到整個音樂構成的聲響!(關於這個傑出的演員所詮釋的角色,我真的認為無人能出其右!而這部電影真的很值得看啊!有另外一篇關於電影內容的影評,我覺得也可以參考一下:http://jjhsu.pixnet.net/blog/post/15757111-%E3%80%8A%E9%98%BF%E7%91%AA%E8%BF%AA%E6%96%AF%E3%80%8B%E7%86%B1%E6%83%85%E7%9A%84%E5%A4%A9%E6%89%8D-vs.-%E5%A6%92%E6%81%A8%E7%9A%84%E5%BA%B8%E6%89%8D%EF%BC%88%2B%E5%BD%B1 )
對於古典科班訓練的人才來說,我的讚嘆他們也許會覺得是『少見多怪』的土包子反應;不過…殊不知現今在流行音樂產業界的人物,卻很少是真正科班訓練出身的呀!
但是!我並不是想要要求年輕的音樂家們都要有古典訓練的視譜能力(話又說回來,如果你就是有很好的視譜能力,那真是可喜可賀!),這一回我所想討論的,是適合於這個產業的簡化型譜面。
我們以範例來解釋:Pic 01是一份在錄音室(或編曲)時通用的和絃譜面,這是當時為金曲獎台語歌王謝銘祐先生編寫『彼卡皮箱』的編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GiJIaQXQHs&feature=share )時所寫的工作紀錄;Pic 02是一份在現場演出時提供給職業樂手的樂團總譜示意,這一份譜是由『佛跳牆』吉他手、戴佩妮演唱會音樂總監黃宣銘先生(A.K.A 理事長),為歌手的下一場音樂演出的曲目『水中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UmHWXPfMlc )所採寫的。而不論是哪一份譜面,它們都有一些功能可以被提出討論:
1. 和絃內容。
兩份譜剛好呈現兩種在職場上都可以通用的記譜法:音名式的和絃與數字級數式的和絃;前者,對於偏向古典訓練的人比較友善,後者,對於職業樂手在現場時常常遇到的『改Key』狀況會有比較大的幫助。但不論是哪一種類,當所有的樂手都是依據同一份譜面來操作時,對於『打架』的用音,就會有比較有效率的除錯功能---其實,更重要的是,我真的很希望年輕的樂團都能明確地知道,每一個人都是在同一個和絃的基礎上。
2. 段落標記。
這個看似沒什麼學問的小動作,卻是一個能夠提供鳥瞰音樂全貌的重要工具,它來自古典音樂對於『曲式』的定義,而在現代流行音樂增加了若干必要的銜接樂段,當它們能被清楚標示時,至少會提供兩個功能:
A. 它能夠更快提示你現在所討論的小節是在什麼精確的位置。
B. 針對這個『時間地圖』,它能從段落的標記約略得到音樂能量起伏變化的提示,讓你可以去分配在整個音樂演奏的過程中,如何去掌握力度或音色的變化---我指的是整個樂團都可以共有的一種『資訊』。
而段落的『命名』,除了依循曲式學上的標記,也有現代所約定俗成的音樂段落稱呼方式,它不見得有『絕對的正確性』,但當全部的樂手都是用『同一個標記來稱呼一個樂段』時,它就有了相對正確的意義---至少,大大降低一夥兒樂手迷路的畫面。
3. 反覆的方式。
為了讓樂手閱讀方便,我們習慣將整個音樂進行的書面紀錄,控制在兩頁的範圍內(當然,偶有真的必須超出的長篇型樂曲)。因此,針對重複型的樂段,我們會採用適當的反覆記號方式,來提高記譜的效率。關於反覆記號的使用,其實也來自古典樂譜的書寫,如果想知道大家通用的使用正確順序,可以參考一下這一篇的解釋:http://a8802020.pixnet.net/blog/post/27423618-%E5%8F%8D%E8%A6%86%E8%A8%98%E8%99%9F%E7%9A%84%E4%BD%BF%E7%94%A8 。可以補充一下的是:文中提到的『加蓋』,樂手習慣用『一房』、『二房』這種稱呼方式(但吊詭的是…我不知道是『房』還是『防』這個字~真是抱歉!希望這個疑點,可以有高手來指點解救一下,不勝感激!)。
4. 關鍵細節的紀錄。
以第一份編曲的譜面來說,因為它只是提供我在編曲過程中的和絃提醒,而所有的編曲細節都在電腦的DAW裡,所以呈現得非常粗略。而第二份的樂團譜面,上面幾乎將樂曲中的重要樂器的重要樂句,甚至包括了鼓手的節奏模式,都做了明確的紀錄,這對於職業樂手在排練音樂過程中,提供了一個『明確的相同資訊』來操作樂器---請不要誤解我的意思!其實職業樂手通常會在排練開始之前的好幾天,就會先拿到類似這樣的詳盡樂譜,一方面協助樂手在自己練習的過程中,簡省掉一些自己用聽力去『抓』音樂內容的時間(…有的時候,每一位樂手所抓出來的細節會不盡相同……),但當樂手走進排練室時,基本上他們都已經知道自己要負責的音樂內容,而譜面的資料,只是一種提醒作用,以及共同討論時的資料基礎;如果一位職業樂手在毫無事前準備的情形下,只對著一份團譜、視譜彈奏他所負責的部份,即便他有著優秀的視譜能力,但他的彈奏,在音樂性上,很可能會與原曲相去甚遠。因此,『樂譜』這個工具,理論上應該是要在事前準備的過程中,才能發揮最好的效能。
以上。
不過,承第四點所述,樂譜也有它在功能上的局限性。以吉他來說,同樣的一個和絃命名,你可以在吉他指板上找到不知多少種的組合可能,而不同把位上所呈現同一個和絃的不同『Voicing』所詮釋的音樂聲響,可能會與原來的編曲所想呈現的音樂語彙相去甚遠,這即便是用了五線譜來紀錄,恐怕也不能窺其全貌。偶爾,我會看到樂手用吉他特有的六線Tab譜,來特別補註指型的位置與按法,但這也都必須建立在『事前準備』的基礎上。
那麼,這對於…特別是時下所謂的『創作樂團』來說,有什麼重要性呢?『反正我就是彈我編的東西,絕對錯不了!』、『我用背的就好了!』。
是!你可以彈任何你想彈的!但關鍵是,你其他的樂手知道你正在彈什麼、用了什麼和絃嗎?以及,他究竟可以怎麼協助你去延伸你的和絃、增加聲響的寬度,讓你們的音樂有更豐富的層次---如果他根本『記不住』你的下一個和絃?
對我來說,任何能夠有效率去整合音樂整體的工具,就是一個應該要使用的工具!我並不是要你在演出的過程中,去扮演類似職業樂手的角色,在面前擺一個譜架、看著譜來減弱你的英雄氣概。應該是反過來說:正因為我希望你可以在演出過程中能夠更有英雄氣概,所以在練習過程中,更需要這樣一種工具、器材,來幫助所有的樂手『都處在同一個世界裡』,來提高你們音樂的正確性!
後記~
1. 類似範例二的這種詳盡的團譜,已經發展成一個專門的『譜面採寫』的工作,在商業演唱會的前置階段,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專業項目,因此,所費不貲!對於某些刻意壓低成本的無良主辦方,會故意忽略這個部份的費用產生,而讓職業樂手『用自己的方式』來採譜;我個人對於這樣的作業單位非常不齒。
2. 範例二的譜面產生方式,是應用一個書寫軟體『GoodNotes 4』(https://itunes.apple.com/tw/app/goodnotes-4-notes-pdf/id778658393?mt=8 )來寫作的。這個軟體所提供的編輯功能真是令我大開眼界,像我這種只習慣手工書寫的老傢伙來說,它的方便性真是令我咋舌!你可以看到整個譜面有多少密密麻麻的簡譜註記,這如果是用傳統的書寫模式…不說別的,光是省下來的立可白都可以買好幾打這個軟體了!
近日,有越來越多的樂手使用i-Pad或類似的平板行動裝置,直接以電子檔的方式來讀取譜面,說實話,這真的讓『樂譜』越來越成為一種『器材』,而且,潮得很啊!!!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葉宇峻彈吉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編曲:葉宇峻 葉宇峻 吉他教學@台中 0980-410902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aupauband http://paupauband.pixnet.net/blog 今天我們要用三和弦triad的概念帶你找出指板上的基本六種minor和弦的按法。 就...
如何 記 住 吉他指板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壹. 談談木吉他伴奏 }}_01
在吉他類型的音樂範疇裡,最讓我著迷與花費心思鑽研的方向,應該就是『如何設計出一個好的木吉他伴奏』。這裡面所牽涉到的和絃應用、指型設計、旋律線條的建構、節奏型態的設定,以及,究竟如何流暢地操作這些組合,然後,在什麼樣的錄音條件去完成這整個設計;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因此而建立起個人的音樂風格,但又『不喧賓奪主去干擾了主旋律』,說起來,我真的覺得這是一個超棒的智力鍛鍊。
不過,在深入分析討論這些細節之前,我認為:先對這個議題做客觀環境的觀察與理解,是學習任何技藝的最基礎法門。因此,我非常主觀地建議:有一些非常傑出的木吉他伴奏類型的曲目,我們應該要先有聆聽與欣賞的能力,進而學習各個曲目的操作方式,這對於要開拓出自己的音樂道路,應該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因此,我想談到的第一個主題會是:
[一. 木吉他伴奏應該要練起來的曲目]
我所選擇的曲目s,幾乎在我年輕時期是所有木吉他手都曾經花費過時間鑽研的經典,而且~都是好聽到爆炸、詞曲優秀到不可置信的傑作!有趣的是,當年還只有唱片或卡帶的年代,幾乎所有人都是靠『聽力』去『抓』出每一個伴奏的細節;雖然當年也會有出版社發行各種譜面,但因為---我也不知為何,這個現象到現在也還是難以避免---若干關鍵細節很容易有一些爭議性,因此,在當時的吉他社團s或民歌西餐廳s裡,樂手或歌手莫不以『抓得像不像』做為一種榮譽的驕傲感。而這些被鍛鍊起來的聽力,在後來這些樂手或歌手成熟進入流行音樂製作場域時,對於締造出臺灣的華語音樂榮景,其實真的起了莫大的潛在影響。
當然,在現代的學習模式,只要你善用『How to play…』,YouTube將提供多到消化不完的資訊,來協助你更快地『操作』出你希望表現的音樂。但我主觀地以為,因為缺乏了『鍛鍊聽力』的過程,因此這些被學習到的資訊,更趨近於囫圇吞棗的短期記憶,其實,『你會了一件你不瞭解的事』而你尚且不知,因此,對於累積出自己音樂能力的基礎工程,是有一點揠苗助長的反作用的。
我的建議是:花一些時間,用自己的耳朵,痛苦地、緩慢地一點一點抓出這些音符,然後再用YouTube來校正自己的成果,我真的認為,這是比較有效率的方式。
不過…相信我!耐得住性子的人……真的不會太多。
但是,音樂能力的增長,就是需要你耐得住性子。
那麼,這一篇就來討論這個主題系列的第一首吧~
曲目1-1 The Beatles-Blackbir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L6Cb85l8uM (註)
我們就不去錦上添花The Beatles的偉大程度了。在這首G調曲子裡,幾乎所有的和絃指型都可以用兩根指頭就完成!這對於我個人在後來的吉他伴奏編寫上,根本就是我的第一命題:『要很好彈又很好聽,而且聽起來很厲害!』
值得注意的是:
1. 在各個和絃轉換的過程中,它所使用的空弦共同音,製造了這個空弦共同音與和絃間的對比感受,也強化了其上與其下的其他吉他聲部的旋律性,而且,所產生的泛音效果真是好極了!
2. 它用了很簡潔的方式,示範了和絃轉位的功能與聲響;也因為這些轉位的位置,完成了在根音或低音部位的順階上行與下行,也連帶形成了高音域清晰的旋律線,相關於主旋律來說,讓吉他自身帶有足以記憶的第二旋律線,而提升了吉他的獨立性,但同時也成為主旋律的重要輔助。
3. 它的右手十六分音符指法、延長音與休止符的交錯組合,非常突破吉他入門的T1213121慣性,你必須花一點時間去適應這樣的手指運動;而它所造成的聲響,會有一點點極簡派音樂的重複性動機,而且那些一直重複出現的空弦音,也造成一種頑固音的呈現,使得這應該是1968年、直觀上偏向民謠的作品,其實蘊涵了許多後世音樂發展的原始樣貌。
4. 因為上述的原因,它造成你的左手必須在整個指板上大幅度的左右橫移,也突破了許多吉他學習者在一開始習慣的『盒框式』和絃記憶的方式,轉而更去注意和絃組成音在指板上的相關位置,對於正確認知吉他的彈奏與進階,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練習。
5. 而且~它真的不會太難彈,卻又充滿了音樂性;相關於主旋律的起伏,共同營造出一種彈奏的樂趣。
是的!『彈奏的樂趣』!這應該是器樂學習者在學習器樂時最應該被提及與注意的,否則,那些難以突破的技巧天險,很快地就讓學習者覺得挫折而失去興趣,就音樂存在的意義來說,不是很本末倒置的荒謬嗎?
所以,讓我們來耐著性子,一點一點來摸索這些和絃聲響是怎麼在吉他指板上操作出來的吧!至不濟,這至少是一首好聽的作品,對於音樂欣賞的涵養,也是非常具有養分的呀!
祝指板冒險順利開心!
註:這些年代有一點久遠的曲目,不太容易能找到官方的正式授權連結,目前選擇的Youtube連結,是比較能呈現原曲樣貌的資料;網友如果能協尋到更官方正式的合法公開版本,請不吝告知,非常感謝!
如何 記 住 吉他指板 在 葉宇峻彈吉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編曲:葉宇峻
葉宇峻 吉他教學@台中 0980-410902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aupauband
http://paupauband.pixnet.net/blog
今天我們要用三和弦triad的概念帶你找出指板上的基本六種minor和弦的按法。
就算是am到天亮也可以讓它是一個很有深度的概念,而並不是真的按住一個和弦就這樣彈整晚喔。
還記得第23集我們有教了如何用三和弦的方式找出基本的六種major和弦嗎?其實今天作的動作勢一樣的,為一不同的就是
minor的和弦是根音,小三度音程,完全五度的排列,而major和弦結構於三度音會是大三度的音程。
所以am和弦組成音便會是ACE這三個音。
接著比較重要的想法是我將吉他指板視為一個平面空間的概念,在先將根音設定後相對地找出於根音左側及右側的和絃按法手勢。
將根音設定於六弦上,手勢往左的am會是這個按法。
根音一樣為於六弦上,手勢往右會是這個按法。
這是根音於五弦上,手勢相對往左的按法。
根音為於五弦上,手勢相對往右的按法,這也是大家所最為熟悉的開放am和弦按法。
這是根音位於四弦上,手勢相位往左的按法,這個手勢同時也包含在根音於六弦上的按法形狀之中。
根音位於四弦上,手勢相對往右的按法。
上述的六種minor和弦形狀按法還記不住也沒關係,我當然秉持著佛心來著吉他課精神,這邊幫你整理成一個大補帖圖,建議趕快截圖存起來收藏當寶貝,很好用der。
最後我提供兩個練習,第一個是用am到天亮的概念配合上述六個按法來彈奏一段伴奏。
第二段我以Am(Am9),Em(Em11),Dm(Dm7)的和絃進行並綜合以上的minor手勢來彈奏。
以上是今天的minor和弦教學,有任何問題或是吉他教學相關都歡迎都我的facebook專頁留言討論,咱們下次見囉。
♫《吉他伴奏大全》葉宇峻彈吉他 線上課程報名中! ♫
報名連結☛ https://hahow.in/cr/paupauband
如何 記 住 吉他指板 在 葉宇峻彈吉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編曲:葉宇峻
葉宇峻 吉他教學@台中 0980-410902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aupauband
http://paupauband.pixnet.net/blog
paupauband@hotmail.com
我是葉宇峻,終於也來到了葉宇峻彈吉他的第20集了(歡呼聲)。當然要來個更營養的教學單元來慶祝一下。跡天我要和大家分享如何力用基本的根音位置來快速的推算封閉和弦。
在市面上的教材中相信大家都有看過類似這種的封閉和弦教學圖,就是畫出n個唯獨只有根音位置不同但是和弦型壯又都一樣的封閉和弦圖。與其比起用硬記的方法,我個人有個更有邏輯的方法可以來輔助配合,藉由理解的方式來記憶,同時也更可以強化對指板的熟悉度。
在這之前我們先理解一下封閉推算的原理。圖中為一開始練習封閉和弦所最常見的所謂E和弦指型,藉由將這個手勢指型內的音程各升高半音,可以得到以E和弦指型推算出的封閉F和弦,同樣道理也可以再繼續以此類推升全音,並形成封閉G和弦,當然也可以以此指型在繼續延伸推算下去。
另外一種常見的手勢如開放的A和弦,如同剛剛的原理一樣,可以升全音得到以開放A和弦所推算出的封閉B和弦,或是以此類推再升高半音得到封閉C和弦,推算的原理依照全音半音的排列分別會有相鄰格以及間隔一格的不同音程產生,要特別注意。
以上是傳統的推算原理,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用,所以用背位置的方法來強記,但是這樣一來第一很難記祝全部位置,而且在歌曲進行中腦袋一定也很難反應,更不用說到底要封在哪格琴格哪裡了。
與其這樣以下是我的快速推算方法,用這個方法希望可以為你產生一些提示並快速找到答案。
首先要先記住六個根音,分別是六弦上的3格G,5格A,7格B。以及五弦上的3格C,5格D,7格E。記這六個就夠了,因為音符間就是各自的升降半音。
而且也可以由最外側的音符再延伸推算出後續的其他音。這六個音剛好再指板的357格,這些位置在一般的吉他指板上都會有INLAY可以辨識,所以一定可以一眼快速地看出來。
應用部分假設是封閉A和弦,我會先將根音定位,如果有記住上述題到的六個根音位置的話,我會知道它是在六弦的5格上,接著音位根音設定在六弦,理所當然要使用根音為落在六弦上的指型。接著套入E和弦指型,便得到封閉A和弦。
如果根音設定為五弦上的5格D,套入也是以五弦為根音的A和弦便也得到封閉D和弦。就是那麼簡單好記又好玩,酷吧!!
我將上述攏常的封閉和弦推算過程簡化為以下SOP給大家:首先不管是哪個和弦,第一步先由基本的六個根音中設定根音位置。第二步將基本的E和A和弦指型套入。根音於六弦的話是E和弦型,於五弦是A和弦型。第三因為指型當然不只三和弦或七和弦這幾種,所以任何和弦都是可以被延伸的,例如Emaj7可聲半音成為Fmaj7,Am9可以升高全音成為Bm9。第四當然常見的E和A和弦系列外,還有其他的和弦型狀可以被拿來使用,只要你按得出來,和聲正確,和弦形狀當然也就正確。
感謝大家支持讓我走到20集,但是吉他技術是靠你自己練來的,真的要謝,就幫我的專頁 『葉宇峻吉他工作室』點個讚吧!啾咪。
如何 記 住 吉他指板 在 葉宇峻彈吉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彈吉他,熟悉指型是相當重要的其中一個練習主題。而在彈奏中要特別注意右手撥弦的方向順序,建議一開始要以連續下上 picking 的方式來彈奏。
[指型教學相關懶人包]
Mi指型:https://youtu.be/6eNJ57_rDkA
Sol指型:https://youtu.be/tVkE5Ilvd8c
La指型:https://youtu.be/tapF98425yY
Do指型:https://youtu.be/40oEkfKyyuc
Re指型:https://youtu.be/tkPh-quvWro
自然音階指型記憶法:https://youtu.be/7D_GQxILRWg
葉宇峻 吉他教學@台中 0980-410902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aupauband
http://paupauband.pixnet.net/blog
paupauband@hotmail.com
背景音樂編曲:葉宇峻
我是葉宇峻,今天要教大家一套非常實用的一個練習想法,就是如何記憶自然音階指型並靈活應用,我將會帶領大家找出規律的排列並且用有效率的方法記憶住。
在所有的吉他教材都一定會提到自然音階指型,這邊將指板上的C調自然音階指型列出來,老師都會說要把指板上的音都背起來,但是一開始大家一定會遇到的問題就是
練了老半天,就是記不住,不要說只有你啦,當年的我搞了好幾個禮拜也記不住。
所以就會整理出所謂的五種指型,來幫助我們以指型的方式來記憶住指板上的音階。
建議你可以按暫定,先把以上這五種指型運指由低到高音來回練到熟,練到爆,練到做夢都看到。因為這對於吉他手而言 超級重要。這邊就是以這五個指型圖為根基,提供一個更快速有效率並可以用聯想來記憶的方法。不管是哪個指型,它的八度排列在吉他指板上其實都是一模模一樣樣的。我以吉他手熟練程度第一名所謂的la指型為想法出發,在講解後你也可以用其他指型自己來彈看看,排列的原理都會是一樣的。
首先我從第六弦的A為起始音的八度的排列會是如圖這樣。
接著我由第五弦上的A為起始音八度的排列會是如圖這樣,有發現它們其實都長一樣吧!?
而由第四弦的A為起始音時會發現音階間的排列在換到第二弦上的g及a note都往高音移了一格,這是因為吉他標準調音狀態下所有的弦和弦之間都是完全四度的差距,唯獨除了除了第三及第二弦是大三度的音程差距。所以在吉他上只要是第三跨及第二弦後的音階排列,都會變成要往高音移一格。
接著我繼續找出第三弦上的A為起始音八度的排列如圖,換到第二弦時的D NOTE一樣要往高音移一格。
而如果從第二弦上的A出發,底下只剩一條旋可以彈,不足以構成原本的八度排列形狀。怎麼辦?寶貝別害怕,告訴你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秘密,第一弦和第六弦是一樣的,都是E NOTE,所以我將第一弦於第六弦上再重複一次並繼續把音階完成。
講了那麼多其實是要告訴你,如果以一個八度的排列來看指板,會發現不管於哪一條弦開始,運作形狀都是相同的。我把剛剛所有講過的指型以不同顏色圈出來。 ,看得出來音階的排列都是相同的,用這個想法去聯想你要彈奏的把位在彈奏上就也容易思考許多了。當然也可以以這個想法去練習其他把位的指型。最後我提供兩個練習給大家,第一個練習我會將剛剛提到的概念彈奏一次,第二個我以著名歌曲青春舞曲的 『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唱)』來示範在不同把位的同一句樂句彈奏。
以上是今天自然音階指型的記憶課程,希望可以為你的學習提供些幫助。有任何學習上 的問題也歡迎到我的Facebook專頁葉宇峻吉他工作室留言討論,我們下次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