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小劇場 《我的心也需要呵護》 站在海岸線觀浪】
.
這是一本關於「正念」的書,只不過,很多人可能把正念的意思搞混了。
.
倘若望文生義,「正念」一詞很容易被擴張為「正向的意念」,甚至還衍生出「記得保持正念喔」之類的心靈喊話。但事實上,正念無法保持,它是用來覺察的,因為正念(Mindfulness)的原意,是「覺察正在流動的意念」。
.
十多年前,我尚在研究所學習「認知行為治療」(CBT),對照心理治療的發展進程,CBT屬於第二波行為療法。第三波行為療法則初露鋒芒,包括適用於邊緣型人格的「辯證行為療法」、處理負面思考的「接納與承諾療法」,以及緩解焦慮症狀的「正念認知療法」。
.
當時Mindfulness一詞尚譯為「內觀」,意為「觀照自己的內在狀態」,然而內觀一詞實為Vipassana,譯名混用,內涵有別(胡君梅,2012)。十多年後,正念一詞已然正名,第三波療法蔚然成風,它們的共同交集,皆為訓練案主「接受自己的狀態」。
.
意思就是,無論是觀照內在,或者是覺察大腦正在進行的意念,目的都是希望你當個「客觀的旁觀者」。
.
先專心覺察自己發生了什麼事,然後「不帶批判」地觀察當下的想法與情緒。接受這件事正在發生,接受事態的演變,接受它在心中的流動。總之,接受就對了。
.
通常講到這裡,坐在我對面的人,差不多就會露出被削錢的表情了。
.
沒道理掏了錢,結果卻要接受自己原本的狀態啊。簡直就像走進貴到爆的沙龍,一副剛宿醉完的的設計師只瞟了一眼,摸了一下頭說,嗯,原本這樣就可以了喲,然後到櫃檯結帳送客。
.
為了證明他沒被當盤子,我會通常「潮浪」來比喻整個過程。若將情緒視為潮浪,面對潮浪,人一般會有以下三層反應:
.
● 第一層,踏浪
.
面對情緒,選擇淺嘗,謹慎地踩著沙灘的浪花。一旦海潮漫上,觸碰到趾尖,我們便加速退防。不感受起伏,不接受溫度,像個懼水的孩子,隨時被浪頭逼回海岸線。
.
● 第二層,捲浪
.
面對情緒,選擇往浪裡游,讓潮浪帶著身體翻湧,肉身試煉,這是我們最常處理情緒的方式。時而纏身,時而脫身,時而摔浪,時而駕浪,但無論姿態如何,我們始終離不開這片汪洋。
.
● 第三層,觀浪
.
面對情緒,選擇掙脫潮浪的引力,站在制高點觀察浪向。和第一層不同的是,它多了「覺察」,少了恐懼。人通常要經過捲浪,才能學會觀浪,必須親身體驗過情緒的暗湧,接受它的無常,才能明白浪潮沒有對錯,起落都只是一種過程。一旦走過一遭,才能做到「不批判」自己的情緒。
.
但這很難。畢竟脫離引力這件事本身就不太科學,海象變幻莫測,暗礁伺機埋伏,浪尖會不斷把我們捲回渦流。即便爬上灘頭,海水也會加重身體的負荷,那時的我們早已氣力放盡,離海岸線終究是一步之遙。
.
因此,要能站在海岸線觀浪,專注地進行正念,就必須掌握某些概念與技巧。
.
嚴格來說,本書並不是一本海岸線觀浪指南。一般制式正念減壓手冊,會有系統化的指引,會教導覺察身體訊息的步驟,會展示各種正念技術練習,並附帶相關指導語。
.
但剛剛說的那些內容,本書通通沒有,因為作者金慧伶(김혜령)本來就無意把它寫成一本教科書。
.
對於這種寫法,我十分贊同。
.
我曾遇過某些想嘗試正念療法的案主,買了書,聽了課程,然後大概讀到第八頁就開始懷疑人生放棄治療。因為對於一般缺乏佛學或禪修背景的讀者而言,正念療法的門檻稍高,概念更加抽象,因此如何「親切地傳達概念」,才是作者的初衷。
.
在本書中,作者大多以日常事件為例,將「事件引發的情緒」與「正念技巧」進行連結,由於事件觸手可及,正念的運用便不再遙不可及。
.
全書共分兩大部分,前三章講如何將正念技巧置入日常生活,後兩章談如何運用正念技巧處理特定議題,包括焦慮狀態、自我價值、人際關係以及消費行為等。
.
任何想接觸正念療法的讀者,在接受教科書的洗禮之前,或許可先將本書當作某種導覽,以較為親切的形式,理解正念的基礎概念後,再來決定學習的深度。
.
從踏浪到捲浪,選擇投入情緒,需要的是勇氣。
.
然而從捲浪到觀浪,脫離情緒的纏繞,需要的是力氣。
.
我想,本書應該能協助你以較不費力的角度,破浪而出。
.
參考文獻:
胡君梅 (2012)。正念與內觀的譯詞及比較。福嚴會訊,36,10-17。
#我要大推書封因為十分療癒
# 謝捲子 封面設計
# 潮浪 Waves 出版
如何 訓練 讀者劇場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親子天下有聲故事書app🌏全球67折優惠團購|為孩子豐富好奇心、培養語文耳朵與無邊的想像力的育兒神器
#舊訂戶也可參加_原訂期滿後會直接貼心地延長18個月
#除了67折優惠_文末再抽賴馬最新繪本陪孩子享受閱讀
如果你有以下煩惱:
❓想喘口氣孩子卻又不斷黏著你說故事?
❓想戒河東獅吼的頻率?
❓想為孩子尋找多元故事卻又不知從何開始?
❓想要培養孩子的人文素養或是豐富的想像力?
❓想為孩子訓練語文小耳朵?
❓想讓孩子認識再不保存就要消逝的台語?
那誠摯建議你一定要試試親子天下有聲故事APP💗
(還沒用過?快先下載 #試用七天 再決定是否成為會員吧!)
***
去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們和許多海外家長一樣無法回台,也因此少了回台灣為孩子補充中文資源的機會。
直到去年封城時朋友介紹了親子天下有聲故事書app,一試驚為天人,從此我家孩子天天離不開它的陪伴。如今一年過去,無論是在家玩樂或外出 ;上下課的十分鐘車程;遠遊的兩小時旅途;甚至是就寢前的沉澱與清早幫忙提神,親子天下有聲故事書app總是孩子指定的好夥伴。
故事APP如今已收錄超過100張以上專輯、1000首以上故事,內容包含:
✅童書繪本選:網羅許多本土及國際上的著名繪本,以優質的廣播劇配音陪孩子們細細品味祖孫情、手足關係、情緒品格以及自我認同……等成長的重要元素。如《賴馬全系列》、《奶奶的記憶森林》、《努娜的讀心魔法棒》。
✅小行星專區:內容多元的雜誌內容,囊括人文素養的啟蒙、對環境保護的意識提倡、美學與音樂經典的欣賞,以及有趣的生活英文用法。
✅名人說故事:收錄多位作家、醫生、老師們為孩子獻聲,帶來豐富又有趣的故事。例如著名主播李艷秋、作家王文華、張曼娟、藝人香蕉哥哥、溫美玉老師、黃瑽寧醫師……等人。
✅音樂聽唱跳:內容含括了曲風可愛的中英文兒歌、適合早晨撥放的古典鋼琴樂,或是充滿興味的台語歌謠,抑或改編自林良爺爺,扣人心弦的小太陽音樂劇。
✅本土語文選:藉由繪本、歌謠與音樂劇生動並有趣地引領孩子體會台語之美。例如《台灣動物來唱歌》、《小行星x阮劇團:台語劇場》,以及經典的法國童書《小王子》。
✅入門橋梁書:讓4-8歲的孩子也能一飽耳福,邊聽嘴角邊漾起微笑的趣味故事集。例如《小火龍系列》、《貓巧可系列》、《哲也生活大冒險系列》。
✅經典故事集:許多古今中外著名的長篇童話收錄於此,也是陪孩子消解長途旅行的無聊、豐富想像力的故事區。例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西遊記》、《叢林奇談(森林王子)》、《民間故事》……等。
✅知識探索趣:陪孩子探索身體與自然界中的十萬個「為什麼」,也一窺華人節慶的由來,豐富孩子好奇的小腦袋。如《身體的故事》、《今天我知道:動物》、《今天我知道:節慶》。
✅英語故事選:內容選錄自各式世界經典故事以及著名的賴馬繪本系列,如《小美人魚》、《阿拉丁神燈》、《愛哭公主》……等
等九大類,但仍維持每週更新一到兩個故事專輯的步調,大大滿足孩子求知若渴的小耳朵。
它不僅是培養我家孩子中文耳朵的好幫手,更是增加孩子語文詞彙、豐富想像力的最佳工具之一。
無論是新朋友或舊朋友,都歡迎先參考我集結孩子過去一年來的使用心得與 #2021年的新增功能介紹,一探究竟故事APP如何幫助我家孩子💗:https://bit.ly/3x2e2G1
#已購買的朋友別忘了順便參加繪本抽獎_請見文末
──
📆全球團購區間: 4/19-4/29(23:59台灣時間)
🛒67折優惠訂閱連結:https://cplink.co/thegearsinoz
📝訂閱方式:
1.直接手機點選【 https://cplink.co/thegearsinoz 】登入會員後,完成18個月親子天下有聲故事訂閱。
2.打開親子天下有聲故事書APP以相同帳號密碼登入開始聽故事。
──
📌備註說明:
1. 團購連結每一帳號限使用一次。新用戶註冊 / 登入會員即可擁有7天免費試聽,免費試用期的未使用天數將在購買方案後失效。
2. 目前為年訂/團訂方案用戶者,以同一帳號訂購後系統會自動延長期數。
3. 月訂用戶請先取消自動續訂後再重新點選團購連結購買。取消自動續訂方式請參考:https://storyapp.parenting.com.tw/faq
還沒用過親子天下有聲故事書APP?快先下載享7天試用:
iOS下載:https://ppt.cc/fwrbCx
Android下載:https://ppt.cc/fBexvx
──
親子天下有聲故事app 官網:https://storyapp.parenting.com.tw/
使用FAQ:https://storyapp.parenting.com.tw/faq
──
🎉鳩甘心回饋抽獎:
此次活動我會自掏腰包,送出三本由兒童繪本界泰斗──賴馬老師的最新繪本《#我們班的新同學斑傑明‧馬利》给有參與此次團購的新舊朋友們(社團也會抽,兩邊都留言就能增加抽獎機會喔)。由衷希望在培養孩子們的語文小耳朵外也能鼓勵閱讀,並藉繪本讓小讀者了解"#尊重人我之間的差異"是多麼美麗且重要的一件事。
💖抽獎資格:此次活動以吉爾家優惠連結下單的讀者
抽獎方式:
✅請於這篇粉絲頁活動文下留言分享:「我已購買故事APP,我家孩子使用故事APP時最愛聽的故事是_______ 。」
✅將購買證明截圖私訊吉爾家
(以上缺一不可喔!)
備註:活動結束後將於粉絲頁抽出兩名讀者,社團一名。#獎品僅限寄送台灣本島。屆時得獎名單會公布在此活動文留言處,再請得獎讀者將收件資訊於三天內私訊吉爾家,逾時視同棄權。
💞再多一次中獎機會?快到吉爾家的社團:https://bit.ly/39p5iOW
如何 訓練 讀者劇場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書推薦:《再這樣會死掉吧!所以我開始運動》
逛博客來時看到這本書,先是為書名感到震撼,點進去細看介紹。「沒錯, 我就是在做很無聊的運動」映入眼簾,我有點狐疑,到底是什麼運動、為什麼感到無聊呢?
雖說最初在養成運動習慣初期我也曾有此念頭,但很快就被想要完成馬拉松的目標取代。
也有一陣子邊寫書邊跑步尋求靈感,覺得跑步是非常適合文字工作者的運動,我常寫到卡住,就出去跑一跑,跑啊跑著,就會天外飛來靈感,屢試不爽。
不然也會邊跑步邊聽歌自嗨,覺得全世界只剩自己徜徉在清晨一望無際的西子灣。
甚至又跑步又聽英文廣播、背英文單字,跑步是一種可以幫大腦變聰明的運動,不好好利用太可惜了。
再後來在家還會一邊看劇、一邊重訓,當作背景音,偶爾瞄一下劇情進展。(原來我也滿會時間管理?🤣)
看起來明明是一個人的運動,但我卻擁有這麼多樂趣,一點都不感到無聊。
繼續看簡介,這幾段話打動了我,我好想知道作者遇到了什麼事而有這些體悟?
===
「★ 運動可以成為躲避挫折與低潮的小世界。
在工作、生活之餘,難免會遇到負面情緒需要排解,找到一個自己真心喜歡的興趣(對我而言就是運動),它能成為你的避風港,在那裡整頓好身心,就能再次出發,面對挑戰。
★ 太認真生活或太努力運動,都容易讓人受傷。
人在集中精神做某件事的時候,很容易咬緊牙關、閉起眼睛,因此無法客觀觀察自己身體的移動,這是很受傷的時刻。對生活、對運動而言,都是同樣的道理。」
===
我一打開書,笑聲真的是停不下來,「女團的標準體重46公斤的相反是什麼啊?哈哈哈太難以想像了!」連一旁的孩子都好奇問媽媽在笑什麼,我實在為作者的幽默拍案叫絕!她怎麼有這麼多可愛的腦內小劇場呢?
另一方面,作者對人生的各種領悟、對社會仍然常見的性別失衡抱屈,也帶給我不少深思。
#運動與人生
「 太認真生活或太努力運動,都容易讓人受傷。」
最近我也常覺得運動和人生太像了,想過著順利的生活,不能停留在原地,也不能過得太辛苦。總是要仔細傾聽內心和身體的聲音,精準判斷能承受的範圍,執行時還得拿捏剛剛好。
再轉念一想,教養孩子也是如此,不能寵溺,不能虐待,要滿懷希望、要鼓勵挑戰,教養太用力會受傷,不夠又沒效果,無法進步。
如果運動和人生、和教養這麼相似,是否我能從運動中磨練出對那條細微絲線的敏感度呢?
#運動與性別
作者提到像是重訓器材的高度尺度普遍偏高偏大,這我也有感覺,反正已經習慣坐到器材上就先調一下各種能調的轉軸就對了。
作者期待專門給女性使用的健身房,這絕不是天方夜譚,在加拿大健身房滿常見的,就是在健身房裡另有一間單獨隔間、男士止步、器材齊全的女性專區。
像是長髮在社會裡潛藏的性別刻板印象,對每天運動的生活有多不方便,幸好我很早就甩開這個包袱。
書中引用美國自我防禦機制亞倫.史諾特蘭的話:「在課程中遇見對受傷有著不切實際、過度擔憂的女性,這多半是因為她們小時候不曾了解過自己身體的緣故。」
我想起運動這幾年來,身邊有多少女性親友擔心我受傷或害怕自己受傷,至今仍躺在沙發上。以我來看,這就是被成長經驗束縛住了,過去被灌輸的各種洗腦宛如樹根緊緊纏住那人的雙腳,令她動彈不得。
「就像是大象如果從小就被腳銬鎖住腳,那麼之後就算解開腳銬,大象也不會隨意移動。
因此不管這個女孩天生有多麼大的力氣,只要你從小就讓她穿上稍微一跑跳就會掀起來的短裙,或是將整個腳趾都緊貼在一起的高跟鞋,那麼她們當然就會變得越來越弱。
還有社會上的氛圍也有關係,女生只要稍微超過審美體重一點點就會被指責說太胖或是塊頭大。」
作者細膩觀察出女性如何受教育與社會氛圍箝制,各種行為如穿裙子、高跟鞋、留長髮等,都會對女性投入運動造成影響。
我實在太喜歡這本書了,這本書不是教人如何運動,而是作者金芝媛分享她如何從脊椎變形的記者進化為有專業證照的運動狂,書裡還有關於運動與習慣、運動與興趣的闡述都精闢有加,諸多省思亦極有深度。雖是來自韓國的翻譯書,譯者張鈺琦的翻譯文字讀來生動有趣。
還有好幾個部分從不同層面切入社會如何影響女性對運動的觀感,身為關注性別平權的女孩媽媽,我萬萬不願自己的女兒成為被腳銬鎖住的大象。
自從在健身房被教練鼓勵把手臂練粗練壯一點後,我就開始留意媒體上、雜誌上的女性手臂。在加拿大雜誌上看到的女性膚色和體型都很多元,但飛回去一到轉機的日本機場、到臺灣捷運上看到的多數女性海報,卻瘦到看不出肌肉。
作者又提及,之前好萊塢推出超級英雄的電影主角都是男性,女性總是被保護的弱者,既然都是虛構的故事,為何不能賦予女性更多力量,帶給女性觀眾更多啟發與勇氣呢?
很感謝2017年的神力女超人在我練習徒手重訓初期推出,可以說我後來能夠勇於投入更多的重量訓練,就是看到雜誌專訪進而受到蓋兒加朵(Gal Gadot)啟發。順道說,她現在正在孕育三寶中!
「女性一樣能擁有勇氣並具有魅力,不只能守護自己,也能守護愛的人,而成為英雄。」最後摘錄作者這段話,做為結尾。誠摯推薦這本書給熱愛運動的女性讀者們,尤其推薦給女孩的媽媽。
(博客來連結貼在回應。)